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論十大關係讀書筆記

第一篇:論十大關係——讀書筆記

論十大關係讀書筆記

《論十大關係》——讀書報告

wzj

《論十大關係》是毛澤東與黨的第一代領導人同國家的三四十個部長,談話形成的十條,反映了他們對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的建設道路的思考。

在當時做出“戰爭短時間內打不起來”的正確判斷後,他們開始了爲國家的建設進行思考。《論十大關係》完成於1956年,第二次世界已經結束,經過十多年的回覆和重建,世界的經濟和科技進入了突飛猛進時期。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中國的領導人提出“與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團結,和平建設我們的國家”這讓我想到現在爲什麼說我們國家不願打仗,因爲我們在搞經濟,曾經看到一個短片介紹說“關於如何減少爭端,構建和諧環境”,結尾是說“擴大貿易往來,就能減少衝突的發生”,不過我想經濟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那麼他這麼說也有道理,所以我們的國家也在搞經濟建設。

“以蘇爲鑑,走中國自己的路”是毛澤東發現蘇聯的經濟發展模式不適用我們國家時,從而提出“以蘇爲鑑,走中國自己的路”的觀點,這本書的寫作的基本精神就是“獨立自主,走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我覺得是很有意義的,因爲每一個人有自己的學習方式,而每一個國家有自己的國情,不可能完全搞蘇聯那一套,所以我們要向別國學習,而不是照搬照抄!基本方針: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

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就必須要處理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的十大關係問題:重工業與輕工業、農業的關係,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國家、生產單位與生產者個人的關係,中央和地方關係,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黨於非黨的關係,革命與反革命的關係,是非關係,中國和外國的關係。書中前五條是經濟建設方針,後五條是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方針,由此可見當時的國家領導人對經濟發展的重視,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這前五個關係是一、調整農、輕、重投資比例,發展農業、輕工業,二、平衡工業發展格局,利用和發展沿海工業以支持內地工業,三、加強經濟建設以促進國防,四、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五、鞏固中央統一領導,擴大地方權力。關於一,毛澤東說第一重工業是我國經濟建設的重點,第二,農業和輕工業是重工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的確,沒有搞極端,是穩定發展的基礎,當時由於這項政策的實施,“一五”建設還是相當的成功的,三農問題,工業反哺農業,這些都是國家重視農業的政策,由此,才能實現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才能實現整個國民經濟的現代化。聯繫到我們大學生,我們要以學習爲第一要務,即把它看作我們的重工業,沒有重工業的保證,其他的發展是很難進行的,把其他的什麼社團、兼職當作第二,學會合理的分配我們的時間,有社團可以體驗團隊的感覺,做兼職,我們會有收入來源,這會增強我們的自信心。在大學我們要學會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時間!

二則說要求重視沿海地區的重工業,不過中央重視也是近幾年纔開始的,尤其是在鄧小平的“兩個格局”的戰略思想提出以後,我國的經濟建設得以迅猛發展,“十一五”規劃的重點戰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這也再次表明了黨中央對全國各個地區的重視。三則說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二者必須協調發展,纔可能共同推進,否則一定會出現偏差。經濟建設是國家財富增長的需要,國防建設是保衛財富的需要。我覺得國家要把經濟當作重心來抓,圍繞着經濟建設搞好國防建設,這些年我們國家不打仗,穩定發展,經濟增長趨勢強勁,令各國恐慌,尤其是西方國家,這沒必要,因爲中國的發展戰略是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反對的是霸權主義。四提到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三者的關係,從根本上來說,就是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整體利益和局部利益、集體

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的關係。這既是經濟問題,又是政治問題。我覺得這些對我們大學生反而可以直接用,考慮個人的一切時考慮到國家、集體、個人,對得起這個社會,有時候自己的一點小犧牲會爲了國家創造出更大的利益。五給我的感覺好像是在向美國的一些東西學習,中央要有絕對的權利,賦予地方更大的權力,聯繫到個人,我覺得我們要強化的是大腦的對身體的統一領導,擴大身體各個部分的生理機能。意思就是我們要學會自制,同樣加強鍛鍊,使得身體協調,爲個人的長遠發展做準備!

後五個關係是一、反對大漢族主義,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和文化建設,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三、分清敵我,同時爭取化消極因素爲積極因素,四、黨內黨外都要分清是非,

五、向國外學習,但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用。我們中華民族漢族佔到90%以上,反對大漢族主義有利於國家的團結穩定,所以要團結奮鬥、共同繁榮。黨與非黨的關係就好像是漢族與少數民族的關係一樣,認爲幾個黨好,意思是指在中國共產黨執政時,共產黨與民主黨派,二者要長期合作,協商辦事。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能夠根據革命形勢,分清敵友,團結真正的朋友,以進攻真正的敵人。黨內黨外還要記得分清矛盾。向外國學習,但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用。

關於毛澤東提出的“向外國人學習”的口號,他說:“我們的方針是,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濟、技術、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但是,必須有分析有批判地學,不能盲目地學,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用。他們的短處、缺點,當然不要學。”一言以蔽之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以毛澤東爲代表的中共領導人在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儘管想避免蘇聯模式,可是依然受到影響,而且相當的錯誤,不過在以鄧小平爲代表的中共領導人及時的糾正了,才避免了更大的錯誤。

雖然我認爲毛主席的功績是第一位的,他的錯誤是第二位的,但那場浩劫使得中國倒退十年,仍不免無限感傷。

第二篇:《論十大關係》讀書筆記

《論十大關係》讀書筆記

近日,通過上毛澤東概論課的王純老師的作業要求,我有幸拜讀了毛澤東同志的《論十大關係》。

195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國務院的一些領導同志,在聽取了中央農業、工業、運輸業、商業、財政等34個部門的工作彙報,在此基礎上,經中共中央政治局幾次討論之後,由毛澤東在4月25日舉行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了《論十大關係》的講話。

衆所周知,建國初期,因爲國內國外、主觀客觀等一系列因素,我們學習和模仿蘇聯的經濟模式來搞我國建設。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學習與模仿帶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唯一的選擇。 但是毛澤東從來就不是個教條主義者,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他始終認爲蘇聯的建設是先例可循,但不能照搬蘇聯經驗,應該從中國實際出發。證實毛澤東這種態度的最好實例,就是中國走了條和平的而有別於蘇聯的鎮壓和剝奪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隨着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突破蘇聯經濟模式的思想就愈來愈明顯。《論十大關係》就是這一思考的重要成果。毛澤東曾說過:“建國後,前8年照抄外國經驗,從1956年提出十大關係起,開始找到自己的一條適應中國的路線,開始反映中國客觀經濟規律”。他還說“十大關係的基本觀點就是同蘇聯作比較。除了蘇聯辦法以外,是否可以找到別的辦法比蘇聯、東歐各國搞得更快更好”。 1956年蘇共二十大召開,赫魯曉夫對斯大林的總結批判充分暴露了蘇聯模式的弊端。毛澤東“以蘇爲鑑”的思想更加明確了,如何避免蘇聯走過打的彎路和如何突破蘇聯模式的問題便提上了議程。在《論十大關係》中毛澤東指出:“最近蘇聯方面暴露了他們在建設社會主

義過程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他們走過的彎路,你們還想走?”提醒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中要引以爲戒。

在《論十大關係》中,毛澤東從中國實際出發,深入調查研究,提出了有別於蘇聯的具有自己特點的中國經濟模式。論十大關係的中心就是論述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必須正確處理的各種矛盾的關係,調動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闡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方針和政策;提出了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主要有: 1、在工業化道路上,不是以重工業擠輕工業和農業,而是農、輕、重協調發展。蘇聯工業化道路是以重壓輕,以重擠輕,用剝奪農民的辦法,通過工業品和農副產品的剪刀差實現高積累來發展農業,結果造成重工業的片面發展和農業、輕工業的落後。中國“一五”計劃直接受蘇聯影響,對農業和輕工業重視不足。毛澤東對這種情況深爲憂慮,及時糾正了這種錯誤認識,指出必須用多發展些農業、輕工業的辦法來促進重工業的發展。他從中國是個農業大國的國情出發,強調“發展工業必須和發展農業同時並舉”,並把這提高到中國工業化道路的高度來認識。毛澤東指出:“工業化道路的問題,主要是指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的發展關係問題。我國的經濟建設是以重工業爲中心,這一點必須肯定。但是同時必須充分發展農業和輕工業。”毛澤東提出的這種與蘇聯不同的實現工業化的道路的具體途徑,使50年代中期我國在農輕重比例關係上處理得比較好。

2、在分配上,提出必須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在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係一條中,毛澤東指出:“國家和工廠,國家和工人,工人和工廠,國家和合作社,國家和農民,合作社和農民,都必須兼顧,不能只顧一頭。”在國家和職工的關係上,他指出隨着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既要不斷地保證增加國家的積累,滿足擴大再生產的需要,又要使勞動者的收入每年有所提高。

毛澤東同志的探索有別於蘇聯的經濟模式是在50年代國中期的歷史條件下進行的,當時對建設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認識不可能像今天這樣充分和深刻,因而這種探索難免帶有很大的侷限性,也難免有失誤。但是無論如何,毛澤東同志畢竟邁出了探索的第一步,不論是經驗還是教訓,都已成爲一筆寶貴的思想財富,爲今天新時期的經濟體制改革作了一定的準備。可以說,我們今天經濟建設的成就是站在毛澤東這個歷史巨人的肩膀上所取得的。我們不能割斷歷史,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毛主席偉大而艱辛探索!

第三篇:論十大關係讀書筆記

武棟華學號:10389068軟件學院軟件工程(和計算機應用軟件)《論十大關係》讀書筆記《論十大關係》中的辯證法以及對當今社會

現象與矛盾的借鑑指導意義淺析

前言:《論十大關係》是毛澤東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在這部著作中,不僅直接地提出和論證了唯物辯證法的對立統一的基本原理,而且特別着重於應用兩點論的觀點來觀察和分析社會主義社會中的各種事物的矛盾運動,並根據這種分析,指出正確的解決方法,制定正確的路線和方針政策。圍繞社會主義建設展開的十大關係,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都閃耀着唯物辯證法的燦爛光輝。這篇針對建國後出現的複雜局面進行分析、解決的著作,對如今一脈相承的中國特色式複雜局面,在原理上同樣有着極大的指導意義。本文即從《論十大關係》中的辯證法入手探尋其哲學原理,思考當今社會中的矛盾關係與解決之道。

關鍵詞:《論十大關係》 ; 唯物辯證法 ; 社會關係分析 。

一、《論十大關係》中的唯物辯證法。

1、革命與建設的對立統一。

《論十大關係》的核心是要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爲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社會主義事業,就包括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兩個部分。

在中國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反帝反封建和富國強民、創建社會主義的雙重任務,決定了革命與建設的對立和統一,它們互相聯繫、互相依賴、互相促進、互相轉化。

建設依賴於革命,這主要表現在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的變革對生產力的發展,有解放作用、引導作用和保障作用;而革命依賴於建設,這主要表現在生產力發展的狀況和要求,是革命的客觀依據、物質基礎和衡量標準。

革命有解放作用;同時,它又以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作爲自己的客觀依據;而革命也不是憑空產生的,是以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爲基礎的。革命的引導作用,但又以生產力發展作爲自己的物質基礎。革命的保障作用,確保了生產力發展的客觀環境,同時生產力的發展也是革命的目的和衡量標準。

可以看出,革命和建設在同一時期是並存的,不同時期,二者所佔比重不同。民主革命時期,革命是第一任務;如今,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是重中之重。

《論十大關係》中的十大矛盾關係,其實很大一部分都是圍繞這個問題而言的。其中,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革命與反革命的關係、黨與非黨的關係等等都是很直接的反映和論述。

2、積極因素與消極因素的互相轉化。

積極因素是可以推進建設和發展的因素;消極因素則是阻礙和延遲發展的因素。那麼這兩種因素之間的關係該如何界定。

在《論十大關係》中,是非關係、革命與反革命的關係的論述中,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是可以互相轉化的。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儘量爭取化消極因素爲積極因素的方針是貫穿在篇目始終的。

所以,我們要承認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存在的客觀性和必然性,同時要認識到二者的統一性和對立性。

消極因素和積極因素的統一性表現在一定程度下二者的互相轉化。消極因素在人爲或者其他作用下轉化爲積極因素;原本的積極因素由於不再適應實際情況的變化,也很有可能轉變爲阻礙發展的消極因素。

二者的存在都是客觀的,所以,一定要認清實際,從實際出發,調動積極因素,轉化消 1 / 4

極因素,這樣才能又好又快的發展。

3、重點與非重點的不同對待。

重點和非重點及其相互關係的問題, 是唯物辯證法兩點論的重要內容。重點,就是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非重點,是次要矛盾或矛盾的次要方面。毛澤東在其著作《矛盾論》中曾有過詳盡的解釋和剖析。《論十大關係》中,同樣精闢地再次重申了重點與非重點的辯證關係,豐富和發展了《矛盾論》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

在建設社會主義的事業中,發展工業還是農業、發展沿海工業還是內地工業、發展國防還是經濟等等,都提出了重點和非重點的不同對待的處理方法。

然而,對重點和非重點的不同對待,不是說要完全忽視非重點,這個是完全錯誤的。要正確的認識這種不同,合理地對待這種不同。例如,在發展重工業和輕工業的問題中,重工業的重點,但是多發展一些輕工業,可以促進重工業的發展,這是符合唯物辯證法的。而只追求重工業的發展而忽視了輕工業的發展,是一種形而上學的錯誤。

4、統一性和獨立性的區分度量。

我國多民族、廣地域以及社會主義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民族問題、中央地方問題和國家、集體和個人問題的出現。

能否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對於能否把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至關重要。

統一性和獨立性同樣有對立統一的關係。統一性是體現全局的東西;獨立性是體現具體的東西。二者是有主有次的,一般而言,統一性是主要矛盾,全局是高於局部的。所以,在很多問題和關係的處理中,需要樹立全局觀。統一性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但是並不是說獨立性是不要的。全局是由局部構成的,沒有獨立性,也談不上統一性。所以,兼顧獨立和統一的方法纔是最有利於發展的,這種方法是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才能找到度量的。

《矛盾論》中,矛盾的特殊性,同樣是獨立性的一種體現。所以,同樣承認獨立性,是承認矛盾特殊性的一種。只有承認獨立性的存在,才能認可獨立性的意義。個人對比集體是獨立性,每人都不同,但是不妨礙爲集體出力,爲統一性助力。

5、團結與鬥爭的關係。

在革命與反革命的關係、黨與非黨的關係中,很明確的提出了團結和鬥爭的關係。 團結和鬥爭的關係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人民的團結同對敵鬥爭的關係;一是人民內部的團結同人民內部的鬥爭的關係。

團結對敵,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團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取得勝利的保障,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團結起來鬥爭,是二者統一性的表現。團結是鬥爭的力量源泉;團結也依賴於鬥爭,鬥爭爲團結指出了明確的目標和方向;鬥爭還推動和增強了團結。

如今,雖然已經不是以階級鬥爭爲綱的時代,但是鬥爭依然有存在的必要性。比如腐敗問題,就需要人民和社會團結起來共同來與之鬥爭。

6、獨立自主和學習外國的思考。

《論十大關係》中,着重說了中國與外國的關係,提出了向外國學習的口號。至今,這個仍然是可行的。

不能否認,我們現在還很落後,還要向國外好的地方學習。哪怕哪一天中國真的崛起了,世界第一了,也依然需要學習別國比我們強的地方。《論語》中說,擇其善者而從之。這個要一直搞下去。

但是,獨立自主是萬萬不能廢的。學的再多,沒有自己的東西,總是虛的。沒有獨立自主的精神,是發展不起來的,即使發展起來也是不持久的。凡是好的都要學,都是發展的積極因素,不管它是國外的還是國內的。

學習外國,本身對獨立自主是有促進作用的。看不起他國,那是閉關自守。科學技術是沒有國界的,未來的發展科技是第一推動力。學習外國,有助於打開世界,看到差距,激勵獨立自主的意志和決心;同時也能增強我們獨立自主的能力。

7、客觀與主觀關係。

在《論十大關係》開篇就講到了,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正確處理這些矛盾。客觀世界是矛盾關係中存在和發展的。要尊重客觀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把理論與實踐統一起來。堅持唯物主義和辯證法。

首先,客觀決定了主觀。客觀規律制約着主觀能動性,只有承認客觀存在,認清客觀規律,主觀的能動性才能發揮作用。

同時,主觀又反作用於客觀。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推動者人們去認識和掌握客觀規律,促進了客觀必然性的實現。

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高度統一需要貫穿在認知和實踐中。既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又要尊重客觀規律,從實際出發,堅持科學分析。

二、當今社會中的矛盾解析。

整體上,社會發展不可避免會出現問題。矛盾關係存在是客觀的,不可避免的。所以,闡述解析這些矛盾,然後才能找到解決的途徑。

1、社會矛盾。

經濟發展帶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貧富分化。

這個問題是發展必然會出現的,不同集體、不同人,都有其獨立性,那麼發展必然也會不同。

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呢?有人說,回到大鍋飯時代該多好,我這裏說,絕對不能搞平均主義!

事實已經證明了,平均主義是不可行的!人們沒有勞動積極性,社會財富會不斷縮水,最終破產。結合統一性和獨立性原理,這種貧富分化其實可以從國家調控中加以調整,使貧富差距不至於太大到人們無法接受。而適當的貧富不均,是可以刺激人們辛勤勞動和促進社會整體進步的。

另一個同樣發展帶來的問題:公民價值觀的變異,尤其是青少年價值觀的變異。

最近幾年裏,社會上不斷髮生着一些令人悚聞的事件,不斷拷問着人們的價值觀和社會道德。認錢不認人、拜金主義、坑蒙拐騙各種事件,企業各種問題產品,其實都反映着價值觀的變化。

這些必然都是消極因素,遲早會制約發展。但是,我們不能否認發展的成果,所以解決的辦法也遵循轉化的原理。對這些錯誤的觀念和價值觀,加以引導和鼓勵,將這些消極因素轉化爲積極因素。比如,少年拜金,可以引導他努力工作可以獲得更多的報酬而不是投機取巧。

2、政治困境。

世界瞬息萬變,國內局勢也複雜多變。政治不變也總會陷於困境,如今政治制度的自適應性改變也勢在必行。

最突出的問題:腐敗問題和冗雜問題。

任何政府都無比頭疼的腐敗問題在任何時期都不會消失。最近高官頻頻落馬,更是敲響了警鐘。如何解決,需要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入手:客觀環境下,加強檢察機制的高效運作。不給他們腐敗的機會;主觀上,提升官員的自我修養,提高抗腐蝕性。

冗雜問題的解決則需要從發展的角度入手。

有了新情況,設立了新的部門,這是適應發展的需要的;但是,老的部門一個不動,長久下來,不冗雜就怪了。所以,一定要反應迅速,從實際出發,一些已經用不到的或是不多用的部門,完全可以裁撤或是合併分流。

保持一個合理的政府規模纔可以緊跟時代,適應時代的需要。

3、經濟危機。

中國的高速發展帶來了經濟發展的困境,如今已經日漸顯露。解決之道,一定要從實際出發。

其一,經濟結構亟待升級。

由於中國選擇了快速發展,所以粗放和低技術含量是中國經濟的特點,當發展到一定程度,發展的後勁不足是很正常的,所以,要繼續發展必須改變。

其二,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嚴重。

改革開放30年,我們在透支資源和環境。之後我們需要還債了。

4、國家關係。

隨着中國國力的提升,國際地位的改變帶來一些問題和矛盾。

集中表現爲:中國威脅論和領土爭端。

一些國家對崛起中的中國有種恐懼,從而進行打壓,這個很正常,只要我們走自己的路,處理好內部矛盾,結交好外部友邦,流言不攻自破。

領土爭端是一些國家和我們的直接衝突,另一些則希望藉此來制衡中國。在這點上,我們應該有自己的堅持。

5、發展的總論。

現在我們一直在提倡和構建的是和諧社會的理論設想。我把這種設想描述爲“動態和諧”的理論設想。

顧名思義,動態和諧,其實是構建在變化中的和諧理論。動態和諧中,不是完全和諧,這是違反矛盾普遍性原理的,但是在整體和局部上都是和諧的,這就要做到,早發現,早調整,早解決。出現問題後,可以有一個高效的處理機制來解決。

就像豔陽天裏,也總會有陰影,但是不會影響這是個好天氣。動態和諧需要的就是陽光一樣普及和直接。

三、借鑑指導意義。

總而言之,是一個字:“變”。

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需要承認,唯一不變的東西只有變化本身。

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承認變化,把握變化。

包治百病的良藥是沒有的,因爲病情在變;處理問題的辦法也不能一成不變,因爲所以情況都一定在變。

所以,學習這篇文章,給我們最深邃的啓示不是具體什麼辦法,而是它解決的原理。學會利用原理,結合實際情況,才能獲得最相宜的解決方法。

第四篇:論十大關係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

論十大關係

近來在閒暇之餘閱讀了毛澤東在建國初期發表的《論十大關係》著作。它是一篇在毛澤東思想發展史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史上極爲重要的著作。《論十大關係》全面地闡述了他的建設思想,初步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提出了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爲中國共產主義指明瞭方向。

我瞭解到這篇著作的背景: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隨着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開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新的歷史時期。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衆多、經濟文化十分落後、各地發展極不平衡的東方大國中,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是以毛澤東爲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所面臨的一個全新的課題。面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選擇了蘇聯模式,這也是

難以避免的,但是,蘇聯模式本身存在着一些弊端,並且這一模式也未必適合中國。所以,1955年2月,毛澤東用一個半月的時間,找了34箇中央部委同志談話,對我國經濟建設情況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和研究。經過中央政治局多次討論,在集體總結經驗的基礎上,4月25日,毛澤東在有各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參加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了《論十大關係》的報告。接着,又在5月2日的最高國務會議上作了進一步的闡述。《論十大關係》正式提出了以蘇聯經驗爲鑑戒,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重大任務。

在《論 十大關係》文章中,毛澤東說明的十點關係的主要內容是:1.重工業和輕工業與農業的關係,即重工業是我國建設的重點。必須優先發展生產資料的生產,但是決不可以因此忽視生活資料尤其是糧食的生產。2. 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即沿海的工業基地必須充分利用,但是,爲了平衡工業發展的佈局,內地工業必須大力發展。如果採取消極態度,就會妨礙內地工業的迅速發展。3. 三 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即一定要加強國防要首先加強經濟建設,只有經濟建設發展得更快了,國防建設才能夠有更大的進步。以經濟來建設國防。4.國家和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係,即國家和工廠,國家和工人,工廠和工人,國家和合作社,國家和農民,合作社和農民,都必須兼顧,不能只顧一頭。無論只顧哪一頭,都是不利於社會主義,不利於無產階級專政的。也就是我們過去常說的“軍民兼顧”、“公私兼顧”。5.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即在鞏固中央統一領導的前提下,擴大一點地方的權力,給地方更多的獨立性,提高地方的積極性,讓地方辦更多的事情。6. 六 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即着重反對大漢族主義,採取合適的政策管理少數名族,搞好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鞏固各民族的團結,來共同努力於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7. 黨和非黨的關係,毛澤東當時提出黨要大精簡,甚至砍掉三分之二。即黨政機構要精簡,多黨相互監督,改善黨與黨之間的關係,把積極性調到服務社會主義上。8. 革命和反革命的關係,即做到少捉少殺,除社會上的反革命還要繼續鎮壓以外,必須把混在機關、學校、部隊中的一切反革命分子繼續清查出來。一定要分清敵我。9.是非關係,即遵守“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方針,讓犯錯的同志改過自行,是團結全黨的方針,必須堅持這個方針。毛澤東指出:好意對待犯錯誤的人,可以得人心,可以團結人。對待犯錯誤的同志,究竟是採取幫助態度還是採取敵視態度,這是區別一個人是好心還是壞心的一個標準。 10. 中國和外國的關係,即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但是,不能盲目地學,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用。要適用於我國特殊的社會主義國情,更多的爲社會主義與服務。至於國外文化,經驗等方面的缺點當然不能學習

以上也就是毛澤東提出的主要十點內容,毛澤東講:“一共講了十點。這十種關係都是矛盾。世界是由矛盾組成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正確處理這些矛盾。”毛澤東大膽地向傳統看法提出了挑戰,爲社會主義改革提供了依據,即改革就是解決矛盾。在《論十大關係》中,毛澤東把當時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存在的矛盾歸納爲十對,並逐一加以解決。毛澤東反覆強調處理好十個關係的目的是爲社會主義服務,是爲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鬥。這就蘊含了改革是社會主義自身的發展,改革的性質是爲鞏固社會主義制度,而不是改變社會主義制度的思想。黨的發展,國家的發展,社會主義的發展,就是在不斷解決社會主義矛盾中前進,只有解決了社會主義的矛盾關係,才能更好的建設社會主義,更好的爲人民服務。

《論十大關係》中關於從中國國情出發,走自己的路的思想,關於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方針,關於中國工業化道路和經濟體制改革的若干設想,等等,是以毛澤東爲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使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它對於黨的八大路線的確立,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論十大關係》的基

本精神和主要主張,實際上都融入到八大制定的路線和通過的有關報告、決議中去了。所以,把這個報告,連同八大確立的路線和毛澤東稍後發表的《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看作是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符合實際的。50年的實踐表明,毛澤東當年提出的基本思想和主張,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是富有生命力的。 毛澤東的這篇著作,是毛澤東根據中國當時國情國勢發表的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具有深遠影響的一篇報道。在我看來,其一,《論十大關係》爲中國社會主義改革的方向,基本原則做了說明。在建設中國社會主義的道路中,解決社會的矛盾是必須做到了。毛澤東在當時就指出先發展經濟,在利用經濟來發展國防的思想,在如今看來是完全正確的,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報告中所提出的社會存在的矛盾也是社會主義本身就存在的需要解決的問題,更是就中國國情出發發現的問題。毛澤東反覆強調解決矛盾,正確發展,團結一心,投入社會主義建設中。其二:《論十大關係》還爲中國社會主義全面改革揭開了序幕:毛澤東在當時強調的十點對社會主義全面改革的拉開有重要意義,雖然後面並不是全都完全堅持下來,但僅從內容上看:如提出國家,集體,個人的關係,兼顧三者;經濟與國防的關係;中央與地方的關係等等都具有深遠意義。

建設社會主義中國是個艱難的過程,幾十年前的毛澤東《論十大關係》是時代的產物,所闡述的正確觀點在今我們依舊可以採納,結合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關,來更好的爲中國的改革之路進行指導。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同時加強國防建設;正確處理社會主義的矛盾關係,全心全意的爲人民辦實事,再從現如今的形勢出發,同時也要兼顧環境的建設,以此來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設中國小康社會。

第五篇:《論十大關係》觀後感(讀書筆記)2

《論十大關係》筆記

suibianfenxiang?

《論十大關係》,是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黨中央第一代領導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他們通過幾個月系統的調查研究,同幾十個部門的負責人談話,經過中央政治局幾次討論,然後由毛澤東集中概括出來的。建國初期,因爲國內國外、主觀客觀等一系列因素,從某種程度上說,學習和模仿蘇聯的經濟模式來搞我國建設帶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唯一的選擇。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完成,政治經濟模式都受到蘇聯的影響。但是毛澤東主席從來就不是個教條主義者,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他始終認爲蘇聯的建設是先例可循,但不能照搬蘇聯經驗,應該從中國實際出發。證實毛澤東主席這種態度的最好實例,就是中國走了條和平的而有別於蘇聯的鎮壓和剝奪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隨着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突破蘇聯經濟模式的思想就愈來愈明顯。《論十大關係》就是這一思考的重要成果,它從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探索了當時中國與蘇聯的不同。十大關係問題的提出,都是圍繞着一個基本方針:就是要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爲社會主義事業服務。所謂的積極因素,在國內,以工人和農民爲基本力量,爭取中間勢力,做好反動勢力工作,化消極爲積極。在國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不中立的可以爭取爲中立,反動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總之,就是要調動一切直接的和間接的力量,爲把我國建設成爲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鬥。 《論十大關係》中的十個關係指的是: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

系,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係,中央和地方的關係,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黨和非黨的關係,革命和反革命的關係,是非關係,中國和外國的關係。它主要有三個特點:第一個,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實行了以社會主義制度的生存爲前提,以重工業包括國防工業優先發展爲核心的高速趕超型經濟發展戰略;第二個,在經濟制度上,消滅了生產資料的私有制,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並實行與之相適應的單一的按勞分配製度;第三個,在經濟管理體制上,實行由國家行政手段調節的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並在運行機制上排斥商品生產和市場機制。

通過讀《論十大關係》這篇文章,我對中國當時的形式有了一定的瞭解。讀後,對十大關係也有了一點自己的見解:

1. 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

重工業是我國建設的重點。毛主席深刻地認識到重工業對一個後發展中國家的重要,只有擁有獨立的工業體系,才能不受制於人。輕工業和農業是發展重工業的前提和基礎,輕工業和農業的發展可以更好地供給人民生活的需要,更快地增加資金的積累,進而可以更多更好地發展重工業。但是我們發展的重點還是重工業,只不過要適當加大輕工業和農業的比重。50年代末中俄關系的惡化,就體現要想不受制於人,必須有自己的高科技體系和工業體系。不論是中蘇的聯合艦隊,還是長波電臺,如果中國人不明白這些高技術,不能造出自己的艦隊和電臺,這些只能是受蘇聯控制。農業和輕工業的作用在於滿足

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在於維護幣值的穩定和社會的穩定,同時又有利於重工業的交流與發展。

2. 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

我國當時全部的輕工業和重工業,約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內地,這是歷史上形成的一種不合理的狀況。我們應該採取積極的態度,充分利用和發展沿海的工業基地,尤其是輕工業。讓其發揮更大的作用。處於戰爭佈局的考慮,要平衡工業分佈,新建的工廠要大部分放在內地,使工業佈局逐步平衡,這也利於備戰。當然沿海也可以建立一些新的大型廠礦。現在很多人都說,我們備戰了那麼久,沒有發生戰爭,浪費了大量的物資,拖累了國家經濟建設,如國家大規模的三線建設,浪費了大規模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是,我們要明白當年蘇聯陳兵中蘇邊境百萬,我們能不準備嗎?正是我們充足的準備,才使我們避免了戰爭,如果,沒有準備,疏於防範,後果不堪想象,戰爭後的損失更大。備戰和防災是一樣的,我們都是防範於未然。又有人說當今的戰爭,全是高科技,導彈,衛星致盲,網絡戰等,你平衡工業佈局有什麼用?毛澤東的觀點就是要做好戰爭準備,我們隨時能打仗,敢打仗。如果讓內地有了工業基礎,我們就有了戰爭的戰略緩衝地帶,猶如二戰中的蘇聯的西伯利亞工業基礎。就是我們有了組織反擊的能力,不管是再高的科技,也是不能一下把我們這麼大一箇中國消滅掉的。對印度的自衛反擊戰,我們打的是多麼有戰略,有戰術,基本上和古巴導彈危機同起同落。

3. 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

要國防建設還是經濟建設?經濟建設是重要的,但是也不是不要國防建設,國防也是要加強的,畢竟敵人還在那裏虎視眈眈,一國必有防,毛澤東主席重視經濟建設,降低軍費,裁軍,保證國家的財政更多的用於經濟的建設。經濟建設是國防建設重要基礎,國防建設是經濟建設需要的良好環境的保證只有經濟建設發展得更快了,國防建設才能夠有更大的進步。

。同時毛澤東尤其重視核技術的發展,重視高精尖國防工業的發展。軍工技術的進步,同樣促進民用技術的發展。

4. 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係

國家、工廠、合作社、生產者個人,哪一頭都要顧,而且要顧的得當,要吸取蘇聯對於這方面採取的政策和我們自己經驗的教訓。 拿工人來講,要大力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解決他們在生產和生活中的迫切問題;工廠的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也需要自己的獨立性,統一性和獨立性是對立的統一,要有統一性,也要有獨立性;關於合作社,在合作社的收入中,每個成分拿多少,以及怎樣拿,都要規定得適當,有一個合理的比例。

5. 中央和地方的關係

要統一,也要有特殊。黨中央不能把地方卡死,沒有一點機動權,可以由黨中央統一領導,同時充分發揮地方的積極性,各地都要有適合當地情況的特殊,因地制宜,在不不違背中央方針的條件下,按照情況和工作需要,地方可以做出各種調整。

在地方和地方的上下級關係問題中,黨中央發揮省市的積極性,省市發揮地、縣、區、鄉的積極性,一層套一層,逐步進行。

省市和省市的關係問題,主要倡導顧全大局,互助互讓,共同發展。

6. 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

論人口,漢族佔94%,是壓倒優勢。土地卻是少數民族多,佔50%到60%。我們說中國地大物博,人口衆多,實際上是漢族“人口衆多”,少數民族“地大物博”。因此在政策上我們要反對大漢族主義,誠心誠意地積極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對於少數民族的經濟管理體制和財政體制也需要視情況而定。

7. 黨和非黨的關係

一個巴掌拍不響,有其他黨派存在,就可以長期共存,相互監督,這對於共產黨的發展是大有好處的。一切善意地向我們提意見的民主人士,我們都要團結,讓他們有發表意見的機會。罵黨的,也要養起來讓他們罵,罵得無理、反駁,罵得有理、接受,這對人民和社會主義都是大有裨益的存在。共產黨和民主黨派在歷史上發生就必然在歷史上消失,但是現在必須堅持無產階級政黨和無產階級專政,也是非有不可的,這樣才能鎮壓反革命,抵抗帝國主義,建設社會主義。

8. 革命和反革命的關係

毛澤東同志提到了4個“肯定”。

第一個是肯定了1951年和1952年鎮壓反革命是必須的。 第二個是肯定了當時的反革命是佔少數部分。

第三個是肯定了今後社會上的鎮反要少殺少捉,反革命中的多數要交

給農業合作社去管制生產,勞動改造,但還不能宣佈一個不殺,不能廢除死刑。

第四個是肯定了機關、學校、部隊裏面清查反革命,堅持一個不殺,大部不捉,能勞動改造的去勞動改造,給人民辦點事情,如不能勞動改造傷人性命的,一定要殺。但是,對一切反革命分子,都應當給以生活出路,使他們有自新的機會。這樣做各方面都有好處。

9. 是非關係

要堅持團結全黨的方針“懲前毖後,治病救人”。黨內外都要分清是非。對於犯了錯的人,除了極少數堅持錯誤、屢教不改的以外,大多數都是可以改正的。對於這部分人,一要看、二要幫,也就是不僅要看他們改不改,還要積極的幫助他們改。善於從錯誤中總結吸取經驗教訓,才能少犯錯誤。

10.中國和外國的關係

敢於向國外學習,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真正好的都要學,但是要批判的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學。要學習普遍真理,並且要和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先進科學技術也要學,採取先照搬,在根據實際改進的辦法;不僅如此,政治、經濟、文學、藝術等好的方面也要學。但是外國資產階級的一切腐敗制度和思想作風,就學不得,要堅決抵制和批判。

總結:關於這十大關係問題的研讀,毛主席說的的確好,在中國社會主義的建設中會不斷遇到新的矛盾和問題,正確處理這些矛盾是

非常必要的毛主席探索有別於蘇聯的經濟模式是在50年代國中期的歷史條件下進行的,當時對建設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認識不可能象今天這樣充分和深刻,因而這種探索難免帶有很大的侷限性,也難免有失誤。我們不應過分苛求一位探索者,因爲探索真理終究比佔有真理更難能可貴。無論如何,毛澤東主席畢竟邁出了探索的第一步,不論是經驗還是教訓,都已成爲一筆寶貴的思想財富,不僅僅是在國家政策的方向上,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裏面的很多道理,都是可以引申和擴展的。就拿第十點來說,自身也要敢於學習別人的長處來發展壯大自己;像第九點,我們對待別人犯的錯誤就應該客觀公正的對待,並積極幫助別人改正,自己也能從中獲益不少;第七點中,不要對那些反對你的人耿耿於懷,有反對,才能讓自己更加謹慎、反省,才能更加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進而改正和加強自己?

標籤: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