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把事情做到最好》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第一篇:《把事情做到最好》讀書有感

《把事情做到最好》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把事情做到最好》讀書有感

每個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在探討和實踐兩個課題。一個是如何做人,二是如何做事。《把事情做到最好》這本書恰好給我們提供了捷徑,成爲我們前行路上的良師益友。先說說這本書給我的總體感受。十個章節的主題簡明扼要,環環相扣。如同十把鑰匙,一一幫我們打開如何“會做事、做對事、做成事”等困擾在心頭的“鎖”。敘述的道理深入淺出,娓娓道來。尤其是引用的比爾蓋茨、華盛頓等諸多的名人名言,讓人有頓開茅塞之感。比如書的封面就引用了比爾蓋茨的話:聰明的人能把事情做好,精明的人能把事情做得更好,高明的人能把事情做到最好。這些名言像一座座小橋,讓我們在自然行走中,領略不同的風景。書中列舉的案例鮮活貼切,讓人印象深刻。既有出名人士的事例,也有小員工的事例。都像一味味“佐料”,讓人從中品出不同的“滋味”,進而更好地去體味書中蘊含的道理。

讀完這本書,讓人感想很多。我僅就第七章談談自己的感受。這一章的題目是“做對事”。書中告訴我們:不是把事情做完,而是要把事情做對。高層做正確的事,中層正確地做事,基層把事情做正確。由此我想,對於一個團隊,一個系統而言,只有每個崗位都盡力盡心地把事情做好、做對,這個集體纔有朝氣、纔有活力;纔會勇立潮頭,纔會處於不敗之地。於是確定了本篇讀後感的題目:在其位盡其職。

一個團隊,一個系統,都有三個層面。一個是決策層。就是書中所說的“高層”。一個是執行層,就是書中所說的“中層”。還有一個是“操作層”,就是書中所說的“基層”。

高層如何在其位盡其職?如何做正確的事?毛澤東同志曾經一語道破:出主意,用幹部。我的理解,“出主意”指的是確定大政方針、發展方向和規劃、以及制定行之有效的體系和制度,把握大局。中國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並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實踐相結合,確定了不同於前蘇聯的“以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用幹部”就是選賢任能、人盡其才。書中引用了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前總裁傑克韋爾奇的案例。在一次全球500強經理人員大會上,有人問他通用電氣公司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什麼,他的回答是用人的成功。問他的主要工作是什麼,他的回答是把50%的工作時間花在選人用人上。問他的領導藝術是什麼,他的回答是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工作。由此也讓我想起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之所以失了街亭,就是他用人不當,錯誤地使用了馬謖。

中層如何在其位盡其職?如何正確地做事?中層是一個團隊、一個系統的“四樑八柱”,是中堅力量,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就像書中所說:從決策、執行到操作的過程中,如何保證正確的決策快速而有效地傳遞?事實上,中層具有致勝性。只有戰略,沒有執行,就等於

沒有戰略!的確如此,最近看影片《大決戰》,三大戰役之所以取得勝利,除了中革軍委制定的戰略正確外,還離不開各個戰區的執行者不折不扣地執行戰略意圖。中層正確地做事,我想要把握三點:第一點就是要吃透“上情”。就是要很好地領會上級精神上級意圖,並把上級意圖很好地傳達給每一名基層人員,讓基層人員理解爲什麼這樣做,只有理解了爲什麼這樣做,纔會跟着你的“指揮棒”走。第二點就是要身先士卒,有很強的執行力。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帶頭衝鋒陷陣。電視劇《亮劍》中的李雲龍,之所以帶出一幫敢於亮劍的兵,就是他沒有坐山喊,而是衝鋒在前。第三點就是要學會溝通。就像書中所說:在確定要做的事情之後,首先要圍繞具體的方法展開討論。因爲他們知道要想真正地做到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是非常困難的,所以他們會自願地與比他們有經驗的人、他們的領導以及基層的工作人員保持充分的、頻繁的溝通。而讓可行性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基層如何在其位盡其職?如何把事情做正確?書中說:基層人員每天接觸的都是非常具體的事情,更多的是要研究怎樣把事情做正確。的確如此,正如普照大地的陽光是由七色光譜組成。奔涌的河流是由無數個水滴組成。一個團隊、一個系統的每一名員工就是光譜就是水滴。不要感到自己在崗位上做的事情很渺小很平庸,實則很光榮很崇高。因爲哲人說:人民羣衆是歷史的主人,是歷史的創造者。上級的每一項決策,每一項要求,都需要基層人員去完成去落實,也更需要基層人員把事情做正確。正如蓋高樓和造汽車,光有設計人員設計得完美、組織施工人員組織到位還不行,還需要各個工種的全力配合,按照要求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假如建造人員砌歪了一堵牆,安裝人員裝錯了幾個零件,都會導致任務的失敗。這也使我想起了航天器發射。除了科研人員刻苦鑽研外,在生產和組裝方面,大量的技術工人也花費了大量心血和精力,尤其在發射前,每個環節都要進行上萬次的檢測和檢查,稍有不慎就會產生不可估量的損失。前蘇聯的一艘宇宙飛船的失事,就是由於地面人員的疏忽,算錯了一個小數點兒,進而引起一場悲劇的發生。所以,作爲基層人員要時刻牢記:用正確的方法,去把事情做正確。

這一章中,還有一段非常富有哲理和讓人回味的話:一個絕望的組織,每個人既不擡頭看路,也不埋頭拉車;一個失敗的組織,每個人都爭着擡頭看路,卻沒有人埋頭拉車;一個平庸的組織,只有領導者會擡頭看路,其他人只會埋頭拉車;一個卓越的組織,每個人都會擡頭看路,也會埋頭拉車。看來,無論我們身處一個團隊一個系統的哪一個層面,都要學會“既要擡頭看路,也要埋頭拉車”。“擡頭看路”,我們就不會迷失方向;“低頭拉車”,我們就會用眉尖的汗水換來成功。

第二篇:《把事情做到最好》讀書有感

《把事情做到最好》讀後感

每個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在探討和實踐兩個課題。一個是如何做人,二是如何做事。《把事情做到最好》這本書恰好給我們提供了捷徑,成爲我們前行路上的良師益友。

先說說這本書給我的總體感受。十個章節的主題簡明扼要,環環相扣。如同十把鑰匙,一一幫我們打開如何“會做事、做對事、做成事”等困擾在心頭的“鎖”。敘述的道理深入淺出,娓娓道來。尤其是引用的比爾蓋茨、華盛頓等諸多的名人名言,讓人有頓開茅塞之感。比如書的封面就引用了比爾蓋茨的話:聰明的人能把事情做好,精明的人能把事情做得更好,高明的人能把事情做到最好。這些名言像一座座小橋,讓我們在自然行走中,領略不同的風景。書中列舉的案例鮮活貼切,讓人印象深刻。既有出名人士的事例,也有小員工的事例。都像一味味“佐料”,讓人從中品出不同的“滋味”,進而更好地去體味書中蘊含的道理。

讀完這本書,讓人感想很多。我僅就第七章談談自己的感受。這一章的題目是“做對事”。書中告訴我們:不是把事情做完,而是要把事情做對。高層做正確的事,中層正確地做事,基層把事情做正確。由此我想,對於一個團隊,一個系統而言,只有每個崗位都盡力盡心地把事情做好、做對,這個集體纔有朝氣、纔有活力;纔會勇立潮頭,纔會處於不敗之地。於是確定了本篇讀後感的題目:在其位盡其職

這不僅是一本工作時能派上大用場的工具書,還是一本能全面提升職工綜合素質的教科書。本書既適合個人自我成長學習,更適合單位組織共同培訓學習。

把事情做到最好,是一種對工作全力以赴、務求完美的態度。真正的“職場明星”就是秉承“如果一件事情值得去做,就要把它做到最好”這一觀念的員工。

我作爲基層如何在其位盡其職?如何把事情做正確?書中說:基層人員每天接觸的都是非常具體的事情,更多的是要研究怎樣把事情做正確。的確如此,正如普照大地的陽光是由七色光譜組成。奔涌的河流是由無數個水滴組成。一個團隊、一個系統的每一名員工就是光譜就是水滴。不要感到自己在崗位上做的事情很渺小很平庸,實則很光榮很崇高。因爲哲人說:人民羣衆是歷史的主人,是歷史的創造者。上級的每一項決策,每一項要求,都需要基層人員去完成去落實,

也更需要基層人員把事情做正確。正如蓋高樓和造汽車,光有設計人員設計得完美、組織施工人員組織到位還不行,還需要各個工種的全力配合,按照要求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假如建造人員砌歪了一堵牆,安裝人員裝錯了幾個零件,都會導致任務的失敗。這也使我想起了航天器發射。除了科研人員刻苦鑽研外,在生產和組裝方面,大量的技術工人也花費了大量心血和精力,尤其在發射前,每個環節都要進行上萬次的檢測和檢查,稍有不慎就會產生不可估量的損失。前蘇聯的一艘宇宙飛船的失事,就是由於地面人員的疏忽,算錯了一個小數點兒,進而引起一場悲劇的發生。所以,作爲基層人員要時刻牢記:用正確的方法,去把事情做正確。

一隻幼蝶在蛹中艱難掙扎。如果我們用剪子把它的蛹剪開,讓它輕易地從裏面出來,過不了多久它就會死去。因爲在蛹中掙扎的過程是它化爲綺彩飛蝶的必然經歷,這可以讓它的身體更加結實、翅膀更加有力,而投機取巧的方法只會讓它失去生存和飛翔的能力——投機取巧貌似高明,實際上卻適得其反,傷及其身。

沃爾特·克朗凱特是美國著名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在他年輕時,有一次,他負責採寫一篇關於學校田徑教練的文章。由於當天有一個同學聚會,於是他就隨便寫了篇稿子交了上去。第二天,總編把他單獨叫到辦公室,指着那篇文章說:“這篇文章很糟糕,你沒有問他該問的問題,也沒有對他做全面的報道,你甚至沒有搞清楚他是幹什麼的。”接着,他又說了一句令克朗凱特終生難忘的話:“要記住一點,如果有一件事情值得去做,就要把它做到最好。”在此後多年的職業生涯中,克朗凱特始終牢記着這個訓導,取得了事業的成功。

把事情做到最好,是一種對工作全力以赴、務求完美的態度;是不取巧、不敷衍,是凡事精益求精。真正的“職場明星”就是秉承“如果一件事情值得去做,就要把它做到最好”這一觀念的員工。

有一則著名的故事:一天,一位教授上課時對學生說:“這節課大家跟着我做一個小實驗。”說完,他拿出一個大口玻璃甁放在了桌子上。之後,他從桌子底下取出一袋雞蛋大小的石塊,一塊一塊地把它們放進玻璃甁裏,直到甁子放不下才停止。這時,教授問道:“甁子滿了嗎?”學生齊聲回答:“滿了。”教授又從桌子底下取出一袋小石子,將它們倒進了甁子裏。教授又問:“現在滿了嗎?”

有的學生說:“滿了。”有的學生已經開始猶豫:“還沒有滿。”這時,教授又拿出一袋沙子,緩緩地倒進了甁子裏。教授問:“現在滿了嗎?”又有學生說:“滿了。”另外一些說:“還沒有滿。”接下來,教授又拿出一杯水倒了進去,直到水溢了出來。教授又開始提問:“這個實驗說明了什麼道理?”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教授微笑着說:“做這個實驗是想告訴大家,我們有限的時間就像這個甁子,它只能放進去有限的東西。如果我們不把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這些大石塊先放進去,那麼,我們的時間就可能就會浪費在一些毫無意義的瑣碎事情上,發揮不出最大的效用,實現不了最大的價值!”有很多的人投入了時間,也爲完成工作做了不少努力,但效果卻不明顯,更遑論“把事情做到最好”了。如果我們只是有美好的願望與想法,卻認爲按照自己平常的辦事方式就能解決所有疑難雜症,那麼失敗就不足爲奇了。“把事情做到最好”既要求我們認真投入、全力以赴,也要求我們不能“鬍子眉毛一把抓”地去解決問題——優秀的職場人士總是會先從重要的事情做起——這些都是大石塊,優先考慮它們。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分清輕重緩急,設計優先順序”,這是帕累託定律的要義。從有限中找到無限。

生物學家曾把十幾只刺蝟放到戶外的空地上。爲了取暖,它們只好緊緊地靠在一起,但因爲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刺,又各自分開了。捱得太近,身上會被刺痛;離得太遠,又凍得難受。最後,刺蝟們終於找到了一個適中的距離,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於被彼此刺傷。

凡事有法有度。其實,做事也像刺蝟取暖,找到合適的方法、保持合適的度同樣重要。

如何才能做得最好呢?——任何一件事情來了,我們都應該首先問自己:“這件事情值不值得自己去做?”對於值得去做的事情,就要用心和集中精力去做好;不值得去做的事情,就應該學會拒絕。

小張接受了老闆交代的任務——準備明天與某公司董事長的會談資料,並擬訂提綱。時間緊急,晚上一定要完成並交給老闆過目。精於心,勤於行:卓越的祕訣第1部分當她着手做這個工作時,有位同事請她幫忙發幾份電郵,另外還要寄送一些商業信件,小張就放下手頭的工作去處理;之後,一家辦公用品供貨商上門進行會談,她又不得不中斷準備工作接待。同時,還有各種電話打擾??小張既放不下老闆交代的任務,又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向自己伸出的求助之手,只

好勉爲其難地接受。這樣,一天之中,她忙得昏天黑地,深感精力不濟。直到下班,她還沒有準備好,只好加班了。但另一位同事又過來找她聊天談心,她實在不好拒絕,便又陪這位同事聊了一個多小時??結果是:她自己準備到了第二天凌晨三點多鐘,卻因爲未能及時發給老闆過目,而且資料不充分,受到了老闆的嚴厲批評??小張沮喪地想:“我要能學會拒絕就好了。”

這一章中,還有一段非常富有哲理和讓人回味的話:一個絕望的組織,每個人既不擡頭看路,也不埋頭拉車;一個失敗的組織,每個人都爭着擡頭看路,卻沒有人埋頭拉車;一個平庸的組織,只有領導者會擡頭看路,其他人只會埋頭拉車;一個卓越的組織,每個人都會擡頭看路,也會埋頭拉車。看來,無論我們身處一個團隊一個系統的哪一個層面,都要學會“既要擡頭看路,也要埋頭拉車”。“擡頭看路”,我們就不會迷失方向;“低頭拉車”,我們就會用眉尖的汗水換來成功。

第三篇:《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讀書心得體會

“四心”加努力爲之奮鬥

——讀《把事情做到最好》有感 “人活着就離不開做事,做事是我們立身之本。”如何把事情做好,就一定要想做事,想做事就一定要對事情上心;如何要把事情做好,就一定要肯做事,肯做事就一定要對事情用心;如何把事情做好,就一定要能做事,能做事就一定要對事情專心;如何把事情做好,就一定要會做事,會做事就一定要對事情細心。說得好,不如做得好,作爲80後的我們要把事情做到最好,我認爲要對事情上心、用心、專心、細心,併爲之努力奮鬥。

參加工作以來,一直保持平和的心態對待人與事,從營業窗口到後端支撐,不同崗位接觸的人不同,做的事情也不同,在我看來無論是在什麼崗位,從事什麼工作,把事情做到最好是對所在企業的忠誠,是對自己內心的忠誠,做事無愧於心,無愧於領導,更重要的是無愧於你所服務的企業。每個企業裏都是會有這樣的人——時時在想“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總是在說“如何如何把事情做好”,我說:“親們,說得好, 不如做得人,請不要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說得很好,卻總是做不到的人,這難免會讓人覺得你是隻會講空話,從來都不付諸於行動,請“實”、“誠”、“勤”,先做人再做事。

“上心、用心、專心、細心”,作爲服務行業,因爲“用戶至上”,所以我們要做每件事情都要上心,時刻爲用戶考慮問題,也可以簡單的說“對用戶上點兒心”,因爲“用心服務”,所以我們做每件事情都要用真心,努力把服務做到用戶心裏去,也可以簡單的說“做服務要貼心”,專心與細心是把做事情做好的基礎,服務企業中每個崗位都是環環相扣的,相互支撐的,只有好的支撐,纔能有市場好的發展,有好的發展,纔能有公司好的業績,我們纔有好的收益。各位,請爲之努力奮鬥吧!

第四篇:《把事情做到最好》讀書心得

讀書心得

善做事不出事

三語組吳曉妮

每個人其實都有自己的夢想,都有渴望,都有着強烈的憧憬。但夢想並不是在睡夢裏就能實現的,我們必須爲此付出,付出就是“做”。做,說起來也許簡單,但我們必須有一套我們做事的方案,《把事情做到最好》這本書,就是給了我們這麼一個方案。

在這裏,給我感觸最深的是本書的第六章——善做事。什麼是善做事呢?“人生最大的資本不能靠別人送來,而是要善於用自己的力量掙來。”作者首先引用了晚清中興重臣曾國藩的一句名言,開宗明義的告訴讀者,人是要善於用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智慧。成功絕不是偶然的,也絕不是僅僅只靠運氣。所謂“條條道路通羅馬”,並不是一句話,也許羅馬很遙遠,但是隻要朝着這個方向,走一步就近一步,《西遊記》裏的八十一難,那是一件一件完成的,關鍵還是要去做。

這一章還告訴我們,做事情要善於做最重要的事情,一個人工作、生活;單位、家庭等等,頭緒萬千,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的理解是我們要做那些核心的事情。

從不問任務有多難,只要我們盡力去達成。我想個人要真正擺正心態,先不管自己的水平如何,能力怎樣,重要的

是要肯做事,先把眼下的事情做好。身穩、手穩、心穩。做事三思而後行。不越位,不錯位,找準自己的位置,知道那些事該做,那些事不該做。做完事要認真檢查,避免出事。勤請示、常彙報,少犯錯誤,要經常解剖自己,發現自身的缺點和過失,並立刻改正。

最後一點就是不出事。常說沒事,就會出事,常怕出事,就會沒 事。一個具備自我反省的人,一定要有自我否定的意識,這樣才能對自己的知識不斷更新,對自己的能力不斷提高,才能在不斷的自我反省中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昇華。當前,我們肯定會遇到許多我們沒有經歷過的事、可能做不來的事,但我想,只要找到了端正事情的態度,找到了做事情的方法,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總結,自我鞭策,用心做事,專注做事,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還是那句話,辦法總比困難多。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通過不斷努力,爭取把事情做到最好!

第五篇:把事情做到最好

《把事情做到最好》讀後感

卞 福

最近,分公司安排員工認真學習了《把事情做到做好》一本書,學習完之後,很有感悟。書中用大量的事例講述了一些平凡人一些世界知名企業家的成功經歷;也講講述了一些人的不成功案例;這些事例共同詮釋了一個淺顯的道理:一個人要成功,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就一定要把事情做到最好。

做爲一名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首先要加強學習,吸取養料,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想做事,今天事情做完了,想好明天去做什麼事,不能有惰性,要勤快,遇到事情不是想能不能做,而是想怎麼去做,而且有信心做好。遇到困難的事,自己想方設法做好,不讓部門領導操心,而且有想法、有辦法、有做法,真正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肯做事,自覺自願去做,誠心誠意爲單位做事。如果不是你的工作,而你做了,並且做得很好,對你來講這就是機會。只要肯做事,肯定會得到重用。就像現在許多管理人員,他們就是從基層做起,認真做事,本着把事情做到做好的原則,一個個脫穎而出,成爲各個崗位上的優秀人員。因爲他們在工作中,活幹的比別人多,經常加班加點,不計較得失,勤勤懇懇、踏踏實實,比別人多付出一份努力,纔會得到公司的認可和領導的賞識,纔會被提拔重用。能做事,很多時候,事情沒做好,不是沒能力,而是沒盡力。就像安全檢查工作,只要你想做,你就會定期或不定期的到現場去檢查,去查隱患,查安全漏洞,分公司的安全狀況一定會邁上一個臺階。會做事,會做事必須會做人,善

待他人。在一個公司裏,大家都是兄弟姐妹,要相互尊重,團結友愛,做人別生氣,做事沉住氣。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日常中,有個別人,整天自以爲是,斤斤計較,領導面前一套,背後一套,對於這樣的人員,我們要以寬廣的胸懷去對待,去寬容。在工作中,同事之間要緊密團結,密切合作,以誠相待,要有寬容之心。每個人有不同性格、脾氣和觀念,人與人之間要多溝通和交流,容人之短,取人之長,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互相尊重,互相謙讓,努力形成團結和諧的工作局面。敢做事,天下真正做大事的人,不一定都是精明人,但卻都是 有膽量的人。敢於做事,不魯莽,對待工作有衝勁,敢於挑戰,做事有激情,敢爲人先,勇挑重擔,敢於負責,並想盡一切辦法全力完成。善做事,就是要做最重要的事,而不是去做瑣事的事。從不問任務有多難,而是問自己如何去完成。善於變通,不死守常規,不呆板處事。做對事,忙到點子上,高層做正確的事,中層正確地做事,基層把事情做正確。要經常跟領導溝通,只有把工作做對,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做成事,接受任務,如果沒完成好,就不要向領導說自己如何努力,你的努力不值得一提。做好事,不管單位的、領導的、同事的、他人的事,要事事盡心盡力。從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刻苦敬業,不達目的不罷休,超越自己,拒絕平庸,全心全意、盡職盡責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既爲公司創造利益,又爲自己的發展奠定基礎,從而獲得雙贏。不出事,不管自己多有水平,要先把眼下 的事情做好。身穩、手穩、心穩。做事三思而後行。不越位,不錯位,找準自己的位置,知道那些事該做,

那些事不該做。做完事要認真檢查,避免出事。勤請示、常彙報,少犯錯誤,要經常解剖自己,發現自身的缺點和過失,並立刻改正。常說沒事,就會有事,常怕出事,就會沒事。

作爲一名共產黨員,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首先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踏踏實實,努力把事情做到做好;要求他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做員工的楷模,員工的榜樣。在工作實踐中按照書中所說的那樣‘想做事、肯做事、能做事、會做事、敢做事、善做事、做對事、做成事、做好事、不出事’,把每一件事做實、做細,圓滿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一個人對待工作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的,是上進的還是無所謂的,直接影響工作的好壞。工作,是一個人施展自己才能的好舞臺,無論做什麼工作只要腳踏實地沉下心來做、用心去做,總會有收穫,這是不變的真理。書中古羅馬哲學家們早已給人類提供了最偉大的見解:沒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態度。具體來說,也就是我們的工作態度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我們能否取得成功則取決於我們的工作態度!它有助於我們解除困惑,調整心態,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從平庸走向傑出。

每一個人生下來都有千里馬的潛質,但是需要在成長過程中慢慢地磨練、培養、挖掘,才能成長爲一匹真正的千里馬。而另一些不願意吃苦、沒有毅力、不願超越自我的,就成了扼殺自己潛質的“駑馬”。不要怨自己的工作平淡無味,不要怨你的上司不賞識你,不要怨你的同事不認可你,因爲你還沒有足夠的業績和能力,因爲你的努力還不夠。那些還沒有做多少工作就開始抱怨工作的人,永遠不可能實現他們的理想,因爲態度決定一切。

曾經有兩個旅遊者在沙漠中迷了路,他們在沙漠裏走了一天一夜,沒有喝到一滴水,第三天的時候,他們在沙漠裏揀到了一個瓶子,第一個人揀了起來,說:“唉!找了這麼久,只有半瓶水!”第二個人看了後說:“太好了!我們找到水了!”。結果如何?不言自明。後來,第一個人絕望了,不肯繼續走下去,最後只有第二個人走出了沙漠。態度決定一切。對待工作也是一樣的,要以積極樂觀的態度來看待自己的工作,也許現在老闆還沒有賞識你,也許你的薪水還不稱心,也許你的工作能力能勝任更高的職位,也許……但是從樂觀的態度來(請您繼續關注本站)看,至少我們從工作中學到了什麼。比起昨天,我對工作更加熟悉了;比起上一次,我沒有了失誤;比起上個月,我的工作效率提高了,這些就是收穫。

歸根結底,作爲工作就意味着責任,每一個職位所確定的工作任務就是一份責任,你從事這份工作就應該擔負起這份責任,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所擔負的責任充滿責任感。列夫·托爾斯泰曾說過: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感。因此,責任感是做人的基礎。我認爲我們工作中也一樣,要樹立強烈的責任感,必須勤勤懇懇、腳踏實地的工作,必要時應該作出自己更多的犧牲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這樣,單位利益才能不受損害,集體榮譽才能永遠保持,同時自我價值才能不斷得到體現。

無論在生活中,學習中還是在工作中,想一想那些曾經給你提供發展機遇,曾經爲你鋪設搭建人生舞臺的大家庭,你就應該好好地工作,更應給予感恩和回報,這既是道德更是責

任,當然這種責任不是強迫的,而是要發自內心的,只有內心充滿這種責任感才能真正促使你在工作中做到盡心盡責,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