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把事情做到最好心得體會

第一篇:讀《把事情做到最好》心得體會

把事情做到最好心得體會

讀《把事情做到最好》心得體會

《把事情做到最好》靜下心來把這本書細細讀來,感觸頗深,確有不少真知酌見。職場的規則、進步的必歷路程、心態的調整把握、職業人要遵循的必然規律、以及成功做好事情的導向一一躍然腦海之中。全書讀後,對我的感觸很深,那我就把我自己觀點結合來書中的幾點思想,詮釋我讀後的的收穫:

1、恪盡職守——擺正位置是職場第一要務

首先,想做事、肯做事、能做事的前提是位置的確定和角色的扮演。投入本職工作之中,以誠而有信是立足之本,做好本職工作,也正如現香港特首曾蔭權向就職演說中的那句話“打好這份工”! 要成爲骨幹就要經得起折騰,幾千年前我國聖人孟子也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認爲經得起折騰體現爲:一要有耐性,二要有自信,三要能隨機應變。正如書中所說,要會幹事多理性,敢做事勇於挑戰賦有激情敢爲人先,善做事不問任務有多難只問如何去達成。

2、人生沒有彩排——批評使人進步

在現今大環境中,人生是沒有彩排的,我尤爲贊同。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幹好事,就難免會有挫折,但我們不能因爲一點挫折就畏手畏腳,因爲“人生沒有彩排,每天都是現場直播,如果錯了方

向,停止就是進步”,改變方向,繼續前行;我們也不能因爲無端的悱惻就唯唯諾諾,因爲“骨幹是要經得起磨鍊,千錘百煉才能成鋼”!當然,要想幹成事,還要善共事。現如今,社會關係網絡錯綜複雜,要想幹好一件事,僅憑個人的熱情和能力是遠遠不夠的,更多的事情需要與他人團結協作,共同完成。因爲一個人獨自行走,會走得很快,但多人結伴而行,才能走得更遠。所以,我們要善待同伴,團結共進。避免彩排,就得從折騰中吸取經驗,接受批評促使進步,也就是批評使人進步。

3、“吾日三省吾身”,遇到問題的發生,先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首先我們錯誤清晰化。知道自己錯在哪,學會分析錯誤的具體原因。例如這次溝通不到位導致失誤,那麼具體是選擇方式的問題,個人表達的問題,流程的問題,還是時間上的失誤,儘可能把問題通透,找到是什麼原因,就馬上去解決,作爲下次同類事物的操作流程。多數的個人錯誤源於對自身認知不足,管理上的失誤源於溝通、協調,沒有一種錯誤是由一個人造成的。從管理的角度來說,事情涉及到的人都有承擔錯誤的責任。所以當我知道一旦有了問題,那麼我一定有錯。及時向領導、同事請教“批評”,從而明確個人的弱勢和缺點,找到問題短板。對別人批評會全盤接收,有建議更會照單全收。然後充分理解,加以改正實施。重要的事大多是簡單的事,人要做人、做事必然是在無數的困難和錯誤中磨練後纔會成長。想要做好,就不能不犯錯誤;想成長,就不能不認錯。

4、我想,感激組織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對組織的忠誠。而忠誠不單單指的是站好自己的崗,守好自己的“攤”,有時還應該站在比自己更高的位置看問題,這樣才能看得更遠,才能擺正位置,統籌安排;才能識得大體,顧全大局。始終以一顆感恩的心回報企業,即使企業不垂青於我,我也會青睞企業,向企業靠攏,就像一個故事講的一樣,“山不過來,我就過去”。當我們無力改變環境,就要學會適應,而要想更快更好的適應,就要不斷的學習。根據“彼得原則”,在一個組織中,每個人趨向於上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由此推論,隨着職級的升遷,我們的學習也要逐步升級,這樣才能讓“不能勝任”的災難來的更晚一些。

以上是我讀完《把事情做到最好》後的幾點收穫,從內功方面來的,我會理解作者思想,結合實際狀況,會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最後,我想說的是:一本好書,受益終生;一個好伴,幸福一生。在事業的旅途中,我們要讀好書,搭好伴,向既定的目標勇敢前進!

劉雪峯

2014年11月20日

第二篇:《把事情做到最好》心得體會

《把事情做到最好》心得體會

《把事情做到最好》一書,主要講到了要把事情做到最好,就一定要想做事、肯做事、能做事、敢做事、做成事、做好事、做到不出事。細細讀來,感觸頗深,確有不少真知酌見。在我看來,把事情做到最好,是一把衡量工作的標尺,是一個幹部應有的精神追求。人,活着就離不開做事,做事是我們立身之本。人的潛能,只能在做事中才能開放;人的素質,只能在做事中才能形成;人的品質,只能在做事中才能體現;人的智慧,只能在做事中才能運用;人的成就,只能在做事中才能取得;人的夢想,只能在做事中才能實現。做人,與做事密不可分。爲人處事,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讀完這本書,結合我本人在參與創建名牌學校過程中的探索與實踐,我認爲,要把教書育人的事情做到最好,主要要做到以下四點:

一、精心做事,全身心地投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效應的週期比較長,潛移默化的細微作用,很難有立竿見影之效。但教育教學中的任何一個小細節都有可能對學生的未來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陶行知先生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裏有愛迪生。”所以,我們要努力做到深入細緻地瞭解學生,真心實意地關心學生,充分尊重、信任他們,嚴格地要求他們。大到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品德培養,小到珍惜每一分鐘,不浪費一粒米,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甚至於課堂教學中的一個小小的提問,輕輕地啓發等細微的環節等,都要考慮到孩子們的感受,捕捉心靈的瞬間反應。用我們全部的精力,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做到精緻。

二、細緻做事,不忽略任何細節。不管你覺得自己的水平有多高,要先把眼下的事情做好。這是一個細節制勝的時代,細節決定成敗。對於自己的工作無論大小,都要了解得非常準確、非常透徹,只有細心、細心、再細心,這樣才能踏實地完成宏偉的目標。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在競爭激烈的大學聯考場上,最終影響考生的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往往都是基礎上的不紮實、小漏洞。而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源,細究起來,很可能就是平時課堂教學中的一個含混不清的概念,一個不經意的、粗糙的畫圖,可能是本可以糾正的一個不起眼的壞習慣。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我們這些爲人師者,再細心、再小心也不爲過。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哥倫比亞航天飛機失事的慘痛經歷告訴我們,在細節性的把握方面,我們絕不可以掉以輕心。

三、實在做事,追求實際效果。什麼是水平?認真就是水平。什麼是能力?落實就是能力。要把事情做到最好,既要有想法,還要有辦法,更要有做法。我們每天都說自己很忙,千頭萬緒,焦頭爛額。其實,很多時候都是瞎忙。盲目地忙碌,難見成效。我們做事情,主要就是要忙到點子上,這個點子,就是抓落實、辦實事、解難題。八十分鐘大課堂的教學實踐,要求我們更多地關注教學過程,研究各個環節上的具體操作。問題設計、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展示反饋、總結點評,一個一個來,實實在在地搞。尤其是在經歷了多次調研、反思之後,我們深深地意識到,在學案課堂的教學環節上,嚴重製約我們發展的瓶頸,就是如何做好、做精學案中的問題設計。在校領導的帶領下,我們圍繞問題設計,展開專項研究。我們邀請陳鐵補等省內外知名專家深入課堂,做研究,做講座;我們開找專門的教師論壇,交流碰撞;我們開展問題設計大賽,各抒己見,百家爭鳴。我們還利用教學質量反思月專題教研時間,深刻反思早讀、課堂、自習輔導、背誦、過關、總結、筆記等各個教學環節上的

問題,不拖延、不迴避,不幕虛名,不耍花哨,看學生的實際表現,看最終的學習成果,看實實在在的教學效果。把問題始於教學,歸於教學。用具體的實實在在的問題的解決,來搭建學生成長的堅實基礎。

四、盡善盡美,把事情做得透徹。澆花,一定要澆透,澆到根上,不能水過地皮溼。做事情,也是一樣。如果只是隨隨便便做事,不用心、不細緻、不注重結果,敷衍了事,做了跟沒做一樣,那就是浪費時間,甚至於浪費生命。比如我們課堂的教學設計,往往可以在基本的教學任務達成之後,再進一步設計一個能夠提升能力、昇華思想的更高層次的教學活動來強化思維、拓展視野,讓尖子生有足夠的視野和發展空間。爲了這樣一個更加完美的教學設計,需要我們發揚團隊精神,精誠合作,付出更多的努力,學習、探索與不斷的實踐。唯有如此,我們的課堂才能更加趨於完美,我們的心靈才能更加安慰、平靜,我們才能無愧於人類靈魂工程師這一光榮稱號!。

總而言之,我們要激情滿懷地全身心投入於我們的工作中,用“精、細、實、透”來作爲我們的行動指南,以敢打敢拼、紮實幹練的工作作風,把我們垣曲中學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得更好,爲實現中華名校的宏偉目標做出更大的貢獻!。

第三篇:學習《把事情做到最好》心得體會

學習《把事情做到最好》心得體會 《把事情做到最好》這本書裏有一篇文章叫《不要只做低於自己能力的工作》,我讀了以後,感觸很深。文章提出這樣一個觀點,即“在工作中,有些人一直原地踏步甚至不停退步的原因是他們一直只做低於自己能力的工作。”我覺得這個觀點很有道理的,我的體會主要有三點。

一、只做低於自己能力的工作,就難以實現自身素質的迅速提升。有一個話叫“知識在於積累,能力在於鍛鍊。”如果一個人從不面對挑戰,從不迎難而上,從不動腦筋想辦法,只是按部就班,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那麼他就不能在實踐中鍛鍊自己、磨礪自己、提高自己,最終也就難免會被淘汰出局。這篇文章中就舉了一個典型例子,一個造紙廠裏的工人,負責看守一臺生產高級日曆彩印紙的機器,他對自己操作的機器非常熟練,業務能力相當過硬,但是,對於這臺機器以外的生產環節和生產流程就一問三不知了。所以,當他操作的這臺機器需要淘汰的時候,他也就跟着被“淘汰”了。我們每個人,首先應該的做好自己分內的事,這是基礎,也是看家本領,但是這並不是全部,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必須要有創新精神和革新意識,要勇於嘗試那些對提高和鍛鍊自己能力有幫助的事,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也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1

二、只做低於自己能力的工作,就不能樹立積極的進取精神。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覺得在機關單位工作,吃的是“皇糧”,端的是“鐵飯碗”,只要不出錯,踏踏實實做好手頭工作,就可以高枕無憂。所以,他們習慣於做那些低於自己能力的,不容易出錯的工作。時間久了,就少了進取心和危機意識,多了滿足感甚至是優越感,建功立業的壯志豪情早就拋之腦後了。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知道是自己“混”了日子,還是日子“混”了自己。這篇文章中提到,一家美國公司的副總裁李默,最初的工作只是一個倉庫保管員。但是,由於他能以貨物的流通爲切入點,積極鑽研思考,爲公司的發展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方案,因而十年間從倉庫保管員一步一步做到了副總裁,並掌管着100億美元的資金運作。李默的成功,就是在於他能夠積極進取,全力以赴地發揮自己的能力,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如果他開始的時候,只做容易的事和順手的事,只把自己侷限在倉庫保管員的位置上,那麼他或許只能當一輩子的倉庫管理員了。

三、只做低於自己能力的工作,就無法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在這篇文章裏,對比了萬科公司兩位員工的經歷。一個是在萬科創業時期被董事會主席王石從裝配線上帶走的小夥子,他雖然跟着王石打拼了二十年,但卻始終是個基層員工。而另一個,是萬科現在的總經理鬱亮。他雖然比第一

個晚了十年纔來的萬科,但是卻依靠自己的努力,特別是經常能夠主動探索研究,提出一些對公司發展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意見和建議,最終當上了萬科的總經理,打理着全國最大的房地產公司。這個例子說明,一個人,如果只做低於自己能力的工作,就不能發揮最大的能量,不能展現最大的才華,不能取得持續的進步,當然也就無法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這就好比一個五年級的學生,如果他每天總是在做一年級的練習題,那麼他怎麼能學到新的知識,又怎麼可能上高中和考大學呢?

只做低於自己能力的工作,會使自己在舊框框裏打轉,會把生活變得毫無生氣、一潭死水,這與主動迎難而上,不斷挑戰和提高自己所迸發出的精彩有着天壤之別。

第四篇:把事情做到最好心得體會

篇一:在挑戰自我極限中實現“最好”

2014年已經畫上圓滿的句號,2014年的帷幕已經拉開。值此,新舊交替之際,捧讀《把事情做到最好》,別有一番感觸。任何一件事情,看着易、做起來難,做好難,做到最好更難。細細品味,細細斟酌,字裏行間表現的是一種精神,傳遞給我的是一種境界,我似乎豁然開朗。

小時候,沒有現代化的作業機械。秋收時,拿起鐮刀,走進麥田,與家裏大人們一起割麥子成爲我的一項主要任務。很多兒時的細節,隨着時間的推移已經在記憶中流逝了。但一次割麥子的經歷讓我至今記憶猶新。那次,大人們給我分配的“任務”很少,開始時我看着“挺近”的地頭信心十足。但割一會兒回頭看一下,再往前看一眼,總覺得離地頭還有“很遠”,直到最後,大人們都割到地頭了,我還在地中間來回看。等我最後終於完成分配的“任務”,叔叔笑着對我說:“眼是孬蛋子,手纔是好漢子!這次知道了吧……”這句話至今我都記着,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中,我也更深刻體會了這句話的意思。看着易、想着更易,但只有親手做起來才知道做好每件事都不容易。工作是試金石,是磨練和提升我們意志的關鍵所在。最近幾年,在很多工作實踐中我愈加體會到“最好”這兩個字的來之不易。一篇新聞報道,反覆修改、反覆推敲、反覆提煉,直到自己滿意了,拿給領導看,圈圈點點若干處。前不久,領導交付的一項任務,反覆修改達十五次之多。但回頭再一看,在一次次修改和完善中,初稿和定稿的差別竟大的離譜,自己也在這種反覆修改中獲益匪淺。領導們的精益求精讓我觸動很大,讓我在工作中磨練了自己,也讓我離“最好”更進一步。

且不說怎樣去做到最好,單說“做”這一個字,沒有高度的責任心和積極的工作態度也無法實現。把事情做到最好,是一種責任。“責任”,從大道理上說,是高尚的職業精神;從小的方面來說,即是一個人做事的基本準則。一個人工作的好壞,最關鍵的一點就在於有沒有責任感,是否認真履行了自己的責任。責任可以(更多內容請訪問好範 文網:)使人堅強,責任可以發揮自己的潛能、能力。責任可以改變對待工作的態度,而對待工作的態度,決定你的工作成績。只有在工作中,認識到、瞭解到自己的責任,清楚自己的職責,並承擔起自己所在工作崗位的責任,那麼工作就由壓迫式的被動,轉化爲積極主動,並享受工作樂趣以及取得成績的快樂。從某種意義上講,責任,已經成爲人的一種立足之本。一個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責任感是最基本的能力。缺乏責任,組織不會重用你,同事不願與你共事,朋友不願與你往來,親人不願給你信任,你最終將被這個社會拋棄。在這個世界上,有才華的人太多,但是有才華又有責任的卻不多。只有責任和能力共有的人,纔是崗位最需要的。

把事情做到最好,是一個人實現自我夢想的最佳途徑。現在有很多人,心態浮躁,沉不下心踏踏實實地做事,不屑於小事和細節,把寶貴的時間用在抱怨人生和等待做大事的機會上。只有踏踏實實的做好工作,把事情做到最好,才能贏得領導的信任和大家的尊重,才能爲自己贏得更多更好的機會。把事情做到最好是一種工作方法,它不是一句口號。一塊磚很簡單,由磚構成的大廈卻不簡單;一棵小草何其單薄,而一片草地卻生機盎然。小到一個科室,大到全縣,任何整體目標的實現都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大家都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就會形成強大合力,就能創造奇蹟。

把事情做到最好,很不簡單。那就需要從最簡單的事情上入手,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實現“最好”的過程是自我挑戰的過程、是挑戰自我極限的過程,我們的自身能力在挑戰“最好”中不斷淬鍊、不斷提升,堅持下去,我相信,最終我們也會收穫一個燦爛的人生。

□李照明

篇二:做事情要盡善盡美——《把事情做到最好》心得體會

《把事情做到最好》一書,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獨特鮮活的案例,全面又系統地總結出一套實際工作中極具針對性、操作性、實用性的做事方法,讓人收穫良多。

怎樣把事情做到最好?《把事情做到最好》歸結爲“十個事”,即:要把事情做到最好,就一定要想做事,要主動有爲,只要想做,就沒有做不成的事;一定要肯做事,用積極的態度去做事,不要被動,而是主動找事做,只要肯做事,肯定會得到重用;一定要能做事,“弓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學本領,長本事,才能把事做好;一定要會做事,要善於用智,要耐得住性子、俯得下身子,把事情想明白、看明白、幹明白,做“有眼力勁”、“有頭腦”、“有手段”的人;一定要敢做事,對待工作有衝勁敢於挑戰,做起事來有激情、敢爲人先,多請教、多學習,把不會做的事做好做成;一定要善做事,要善始善終、善謀善幹、善做善成,不死守常規,不呆板處事,善於變通,勇於創新;一定要做對事,做事要做正確的事,忙要忙到點子上,這樣才能事半功倍;一定要做成事,做事要帶有韌勁,帶有激情,持之以恆,不能做表面功夫,要做徹底、做完美;一定要做好事,明白做人先做事的道理,事事盡心盡力;一定要做到不出事,做小事要細心,做大事要小心,常說沒事就會有事,長怕出事,就會沒事。

人活着離不開做事,做事是我們立身之本。閱讀《把事情做到最好》這本書後,我結合自身實際對“把事情做到最好”有幾點淺顯認識。

我認爲,把事情做到最好,要擺正心態。要明白,人的潛能、人的素質、人的智慧、人的價值、人的夢想是在做事過程中激發、展現、實現的,只有做事才能不虛度人生,纔能有所成就。應時刻樹立把事情做到最好的心態,做事有耐心、有自信,正如書中所說,要會幹事多理性,敢做事勇於挑戰、富有激情、敢爲人先,善做事不問任務有多難只問如何去達成。

我認爲,把事情做到最好,要“打鐵先自強”。“自強”是做好事情的前提,要把事情做到最好,首先要充實自己、強大自己、豐富自己。這樣才能做別人不能做的事,做別人不會做的事,做別人不擅長做的事,做別人做不成的事,做別人做不好的事,做別人做不到的事。

我認爲,把事情做到最好,要“海納百川”。想幹好一件事,往往僅靠一個人的熱情和能力是不夠的,更多事情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完成。必須要有“海納百川”的態度對待團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讓這個小小的團體凝聚在一起,發揮它最大的作用,把事情做到最好。

我認爲,把事情做到最好,要盡善盡美。做任何事情都要竭盡全力,用心去做,以求盡善盡美,不要以“差不多”、“可以吧”這樣的話降低對自己的要求。要給自己制定一個高於他人的標準,更要有刻苦敬業、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工作態度,這樣才能事事盡善盡美。

新聞工作是個嚴謹的工作,我在工作中對待每一個新聞採寫稿件、每一篇來稿編輯、自己負責版面編排都力求盡善盡美,力爭無愧一個新聞工作者的稱號。

□劉靜

篇三:在其位盡其職——讀《把事情做到最好》有感

《把事情做到最好》是一本十分優秀的讀物,全書緊緊圍繞“把事情做到最好”這一主題,用一個個樸實的案例,向我們闡述如何立足自己的崗位,做好本職工作。它像鏡子,照出了我們身上的缺點和不足;它又像一位長者,把做人做事的道理講得很透徹。全書深刻細緻地分析了要想把事情做好,需要我們持什麼樣的態度、具有哪些素質。通過對這本書的深入學習,我覺得要把事情做到最好,離不開以下三種精神:

一、要有“捨我其誰”的主人翁心態

要把事情做到最好,首先要有一個積極的心態。一個人對待工作的心態,直接影響工作的好壞。因此,在工作中我們不能說“這事差不多就行”,不行就是不行,可行的事情一定要把它做到最好,說“這事我能做,並且已經做好”。只有實事求是的把每個小事做好並落到實處,把每個細節考慮到位,這樣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創造出更多的價值。辦公室工作十分瑣碎,但工作責任卻很大。作爲辦公室的一員,就必須具備一種“捨我其誰”的主人翁心態,始終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來做,並且盡力把每一件“瑣事”事情做到最好。要注重每個細節。辦公室接觸人比較多,客人臨行時的一句“慢走”,都會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添每個人臉上的笑意。

二、要有“朝聞夕死”的求知者精神

古人用“朝聞道,夕死可矣”來形容對知識追求的迫切,而這種孜孜不倦的學習者精神,正是要想把事情做到最好所需要的,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增強能力、提升水平,才能做成事、做好事。如果因循守舊,不及時補充新的知識,就不能及時“接軌”時代,等待我們的結果只能是被淘汰了。學習是無止境的,即使有很高學歷的人,也需要不斷地“充電”。因爲一個人的知識能量就像電池,總是在不斷地釋放和消耗,因而也必須不斷地補充和儲備。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潮涌,令人眼花繚亂。我們應該把不斷學習當作一種政治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思想境界。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從不斷的學習中汲取營養,充實知識,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與辦事水平,才能勝任工作。否則,就會落後於時代,就會難以完成肩負的職責任務,更別說要把事情做到最好了。

三、要有“奮勇向前”的開拓者魄力

在工作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很多難題,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做“迎難而上、奮勇向前”的開拓者還是“知難而退、畏縮不前”的弱者呢?或許沒有人願意被貼上弱者的標籤,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迎難而上?溫家寶總理曾說過“黨員幹部要事不避難,敢於擔當,奮勇向前”。作爲黨員幹部,不僅要具備勇於擔當的精神,做到應該做的事,頂着壓力也要幹,必須負的責,迎着風險也要擔,真正把這份擔當變爲內心深處的價值追求,在本職崗位上盡職盡責、兢兢業業,做好事情也就順理成章了。作爲剛參加工作時間不長的年輕人,我們更要具備這種敢做事的魄力,要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要敢做事,不要害怕犯錯,我們的領導和長輩對於青年人才成長,是有廣博的胸懷和寬闊的度量的。“青年人犯錯誤,上帝都能原諒。肯犯錯了說明你肯做事,任何事情不能百分百成功,青年人才同樣如此。 ”戰勝了畏縮退卻的心理,才能在困難面前放手一搏,纔會有破解難題的希望,才能將難事做到最好。

很多時候,我們在工作中,“把工作做完”的願望勝過“把工作做對”的願望,注重了過程而放鬆了對結果的重視,最後弄的是忙沒忙到點子上,更沒忙出結果,對團隊和對組織都是無法交代的,因此,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有一種把事情做到最好的心態,盡力盡心地把事情做到做對、做到最好,這個組織纔會有朝氣、有活力,這個集體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或許我現在在某些方面還存在嚴重不足,做得不夠,但是從現在起,我要對每一件事都秉持着“把事情做到最好”的態度,並且爲之付出汗水和努力,我相信我們都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盡職盡責的做好辦公室工作和領導交辦的各項任務。(作者系縣委宣傳部辦公室科員)

□李吉坤

第五篇:把事情做到最好心得體會

敢做事 會做事 擔起事——《把事情做到最好》心得體會

《把事情做到最好》一書,主要講到了要把事情做到最好,就要做好“十個事”,想做事、肯做事、能做事、會做事、敢做事、善做事、做對事、做成事、做好事、不出事。人活着就離不開做事,做事是我們立身之本。沒有做事,做人就沒有根基。做人我們追求和睦相處,做事我們追求把事情做到最好,把這些爲人處事的道理和法則熟練掌握並去實踐,才能在工作上取得可喜的成績,才能在事業上獲得大成就,人生纔不會虛度。

把事情做到最好要有做事態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份工作,承擔着一份責任。要想把事情做到最好,就要有想做事、肯做事、能做事的強烈念頭,要有一份責任擔當。所謂“春花秋實”,春天不下種,哪來秋的收穫,整天無所事事,怨天憂人,怎樣能夠成就有爲的人生?態度決定一切,沒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做事態度。在工作中遇到事情的第一反應不是想能不能做,而是想應該怎樣去做,並把它做到最好。這讓我想起第一次寫宣傳信息的時候,心情既緊張又激動,還有少許的不自信,把稿件投出的那幾天心裏既忐忑又焦急,當稿件被刊發出來時,帶來的不是喜悅而是震驚。稿件被編輯改的“面目全非”,而經過他之手,文章格局、主題鮮明都是那麼恰當其處,使整個宣傳信息提高了一個層次。這無異於給了我一個響亮的耳光,讓我清醒地認識到我做的還不夠好,還不夠用心,我還可以做得更好。總結這次的教訓,我在之後的工作中更加謹慎細微,認真的收集材料,確定數字的準確,逐字逐句的去推敲。以後我寫的宣傳信息再也沒有被改動過,並且始終保持我縣的宣傳信息全市排名前四。在工作中,只要我們肯付出努力,用心把事情做到最好,就能收穫成功。

把事情做到最好要有做事方法,在工作中,光有想做事,肯做事的熱情不夠,最關鍵的還要有“能做事、會做事、敢做事、善做事”的方法。要把事情做到位,就要盡力去做事,不要只侷限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只僅做自己能力範圍之內事,也要做自己範圍之外的事。在工作中會做事的人一定是耐得住性子,沉得下心思的人,理性做事才能拋棄個人的感情色彩,不會感情用事的人,才能正確理解領導的思想,才能使自己自覺遵守組織的約定,進而做出科學的判斷,付諸正確的行動,最終實現預期的目標。一項工作任務下來,簡單的事要盡心盡力完成,複雜的事不僅要用心盡力而且要用智慧去完成。

把事情做到最好要有擔當精神。承擔多大責任,就有多大的成功,一個人應該經常自問:“我還能承擔什麼責任? ”多想想除了做好手頭的工作,還能夠爲單位做什麼?哪怕每一天多做一點點兒,工作也會有變化, “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也可能完成。一個人承擔的責任越大,他的價值就越大。每個人的身上都蘊含着無限的潛能,在心中給自己定一個較高的標準,滿懷激情地把事情做到最好,才能自覺地對工作高度負責,纔會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纔會堅定信念,敢於去做別人不想做的事、別人不肯做的事、別人不敢做的事,別人做不到的事,激勵自己不斷的超越自我,那麼我們就能擺脫平庸,走向卓越。

總之,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用《用心去工作》中的“八顆心”做好《把事情做到最好》中的“十個事”。只爲成功找方法,不爲失敗找理由,只有這樣一種敢贏不怕輸的態度,才能把事做成、做好,才能取得驕人的業績。 (作者系縣委宣傳部辦公室科員)

□黃有傑

標籤: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