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多篇)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多篇)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篇一

《培根隨筆集》是英國作家弗蘭西斯·培根大半生的思想精華,它們以一篇篇的隨筆的形式存在着,被世人品味着,散發出濃濃的魅力,吸引着一代代人。

《培根隨筆集》中的隨筆,篇幅又長又短,內容各不相同,而句子也是經過斟酌後的最精簡的句子,我們可以通過這一篇篇的隨筆,用培根的眼睛看到培根的那個年代,用培根的思想感受到培根對那個年代的感悟,使讀者讀起來更爲有趣,不至使這本哲學書那麼死板、枯燥,這不僅展現了作者的知識面之廣,而且也展現了作者學問淵博,且對所讀的書的內容都經過思考。而譯者對原着的頻度、回味、思考,是這本書得以更完整、原貌地呈現的在我們的面前。

在其中第七篇《談父母與子女》中,所寫的內容確與現實相同,可見,從某些方面來看,無論事前還是現在,都是相同相通的。另外,在《談養生之道》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

“人影交替才用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不過應傾向更宜人的一種,如時而節食時而飽食,但更多時是飽食;時而熬夜時而早眠,但更多時是早眠;時而靜養時而運動,但更多時是飽食;諸如此類,無一而足;這樣生理機能可得到呵護,同時亦可防止疾病。”

由此可見,似乎以前和如今的養生之道都不甚相同。而由此又可以看出,這本書不僅有深奧指出,也有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課間,作者並非只是一個書呆子,而是一個對生活有着很深瞭解、體會的活生生的人。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篇二

弗蘭西斯·培根是一位家喻戶曉的思想家,他有句名言我們並不陌生:“知識就是力量!”

培根的散文隨筆共58篇,文章涉及哲學、倫理、處世之道,比較集中地表現出他的“人生哲學”。

在他其中的一篇隨筆《談美》中,闡明瞭“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但是,這篇隨筆舉例的美德兼備者都是男性帝王,我覺得這是由於他的男權視角與貴族視角在支配着他的“筆頭”吧!

在談《論厄運》中,他寫道:“幸運中並非沒有諸多的憂慮與災禍,而厄運中也不乏種種的慰藉與希望。”說明在幸運中的人不能得意忘形,說不定下一秒鐘就有災難;在厄運中的人不能灰心喪氣,或許也有一些好運而伴隨到來。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啊!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這是培根讀書的感想,充分的描寫了讀書的作用,而且能使你的性格隨着讀書的不同而改變。

《論友誼》中,他說:“凡與朋友分享快樂者,都會感到其樂更甚,而凡是把憂愁告訴朋友者,都會覺得憂愁頓減。”強調出人與人之間友誼的重要性。讓朋友來和你一同分享快樂,一同分享憂愁吧。

培根說得好,“那些有實際經驗而沒有學識的人,也許能夠一一實行或判斷某些事物的細微末節,但對於事業的一般指導,籌劃與處理還是真正有學問的人才能勝任。”真是一言中的,值得那些不讀書的經驗主義者深思。

讀培根的散文隨筆,我們幾乎一眼就能看出培根對於功名的追求和男權視角。讀培根的《培根隨筆》和其他的書,最正確的態度也許還得用那句老話概括,叫做“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篇三

德行猶如寶石,鑲嵌在肅靜處最佳——題記

“身邊的小事,處處有學問。”這是我們小時候每位家長的教育名言。但是把生命看得最透徹的人,我認爲只有培根了。

當我翻開《培根隨筆集》時,一篇篇短小精煉的文章,裏面都包含了許許多多的道理。生動,精煉,富有哲理。雖然文章篇幅不長,但句句是真理,我受益匪淺。

五十八篇做人之道,處處散發着生命的氣息。

《談真理》說的是什麼是真理;真理的好處與壞處。真理不是自欺欺人的藉口、愚蠢的見解;也不是媚悅的憧憬、錯誤的估價;他只是人們心中的一種精神依託罷了。

讀《談死亡》,我瞭解到:死亡只不過是一種懦弱的表現。死亡是罪惡人的報應,也是偉大人的感動。古人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似乎人只有在死亡之前纔是最真誠的吧。

還記得朱自清寧死不吃救濟糧的故事。朱自清爲了國家與個人的尊嚴,就是餓死也不吃美國救濟糧。雖然這樣是愛國,自尊的表現。但是生命最寶貴。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何不如留着生命做偉大的事呢。媽媽說我這樣的想法很荒謬。但我認爲只要活在這個世界,就應該聰明,知道什麼是最主要的。有了精氣神,在對付敵人也不晚。但是朱自清的做法確實很偉大,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讀這本書,回憶和感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感覺這真是一種享受。

記得原來我們一家三口在吃飯,我正在看電視,媽媽生氣了。我也不知道哪來的火氣,對着媽媽就說道:“幹啥呀,看會電視怎麼了。”“我還沒說呢,你就說了。”不知不覺地就吵了起來。當時就很後悔,如果直接關了多好。現在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說話要有少說自己,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並且說話要有要點。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我們要在書中尋找良藥,尋找我們的學習方式,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現在的種種環境。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篇四

《培根隨筆》爲英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學家的弗蘭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隨筆》分爲《論求知》、《論美》、《論善思想家》、《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爲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猜疑》中,培根說道:“當你產生了猜疑時,你最好還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於外。這樣,當這種猜疑有道理時,你已經預先作了準備而不愛其害。當這種猜測疑無道理時,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誤會了好人。可見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亂。

在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是《論美》篇。這是一篇關於”美“之作,語言簡潔,內涵土獨特,充滿哲理性。”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人生觀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爲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爲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所以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每纔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論嫉妒》中,我也領會不少彼此越瞭解,嫉妒心將佔據越高。人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卻絕不能容下讓身邊人的種種上升的趨勢。一個循序漸進地高升的人也不會招來嫉妒。因爲這種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當的。

嫉妒在人的生涯中是畢竟的道路,同情心總是醫治嫉妒的一味良藥。但有多少人能明白文中的道理呢。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篇五

1、生活中有了信念,就像有了冉冉升起的太陽;事業中有了信念,就像有了攀登險峯的柺杖。信念,使你變得心胸寬廣,氣度非凡。

2、一個人如果對待陌生人親切而有禮貌,那他一定是一位真誠而富有同情心的好人,他的心常和別人的心聯繫在一起,而不是孤立的。

3、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精細,物理學使人深沉,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則使人善辯。正如古人所云:學皆成性。

4、人 ua 生充滿競爭。人生其實就是在踢一場足球,那白色的球門便是一種永恆的誘惑,只要你一息尚存,就必須去爭搶,去衝撞,去射門,

5、弱者只能讓人憐憫、感嘆。樂趣和生活內容會變得既渺小又蒼白,理想也只能牢牢地困在夢鄉而無緣面世,軟弱是自私和膽小的兄弟。

6、強者,可能會倒下一千次,但總會第一千零一次地站起來,踉蹌前行。這纔是真正的人生!我讚美強者,也希望自己能得到強者的認同

7、畫家梵高爲何苦苦地畫着向日葵?他是在描述燃燒的生命!他的靈魂有一輪常燃不息的太陽;他的生命字燃燒着,他的作用也在燃燒着。

8、信念,是理想和意志的融合,是精神和品格的交匯;信念,是成功事業的臺階,是戰勝艱難的力量;信念,是人生的精華、幸福的源泉。

9、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

10、昂首是天,天似畫廊。但見雲蒸霞蔚,虹彩霓光如花似錦,婀娜馨香,晨旦瑪瑙,午夜碧玉,珍珠粒粒,鑽石顆顆,璀璨晶瑩,光彩壓目。

11、昂首是天,天似草場。白駒萬千,逐日追月;綿羊成羣,牧童何在?所謂高人,所謂韻士,正可以跨神駿,乘長風,翩翩然一層鴻鵠之志。

12、勇於進取是一種魄力,勇於面對失敗也是一種魄力;聰明的人懂得在失敗後總結教訓再幹,愚蠢的人則在永遠的不幹中牢牢守住自己永遠的失敗。

13、其實,在真正的鬥士看來,一場容易贏來的戰爭,即使勝利了也沒什麼光彩。這就像打乒乓球一樣,要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勇敢地同強手對陣。

14、求知可以改進人的天性,而實驗又可以改進知識本身。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實習嘗試則可檢驗修正知識本身的真僞。

15、膽小的人無法體會到競爭那驚心動魄的魅力,永遠都感覺不到冒險的樂趣;膽小的人視冒險爲人生之大忌。其實,不敢冒險,纔是人生最大的憂患。

16、自然界最崇高的莫過於太陽,爲了無數個星球上的生靈,她無時無刻不在燃燒中獲得自傲;她窮盡自己的熱點點燃萬物,她的生命也因此得到延長。

17、人可俯視,可平視,可仰視,人的心理歷程亦然。有的人習慣於俯視而行,有的人平視而趨,還有的人則昂首闊步——這三種人視野不同,心境各異。

18、競爭與風險同在。競爭就好比大海中弄潮的小舟,可以被推上波峯,也可以被拋下浪谷;可以讓你隨浪花一起開得璀璨,也可能讓你隨泡沫一同跌得粉碎。

19、煤的燃燒同樣是壯麗的。在漫長的歲月裏,默默的忍受着屈辱,理想之光一刻也不曾泯滅,最終,它實現了自己的夙願,成爲熔爐裏熊熊燃燒的一團烈火!

20、懂得激流勇進者,便懂得斷然退出;懂得如何減少損失者,便懂得及時改變方向。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個人具備了判斷風險的能力,也就具備了競爭的能力。

21、人在許多場合下都會出現體力不支筋疲力盡的情況,可是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不倒的精神會神奇地在你的身上激發起新的體力,促使你走向既定目標。

22、金錢是品德的行李,是走向美德的一大障礙;因財富之於品德,正如軍隊與輜重一樣,沒有它不行,有了它又妨礙前進,有時甚至因爲照顧它反而喪失了勝利。

23、天資之改善須靠讀書,而學識之完美須靠實踐。因天生資質猶如自然花木,需要用學識對其加以修剪,而書中所示往往漫無邊際,必須用經驗和閱歷界定其經緯。

24、信念,是人生觀的映照,是世界觀的反射。有了正確的人生觀,有了科學的世界觀,信念就會堅定起來。理想的光環是信念的根源,信念是實現理想的動力和前提。

25、在人生的海洋中,我們都是赤裸的泅渡者,只有不斷修正自己的方向,激勵堅強的意志,充實希望的活力,舒展矯健的身姿,才能抵達勝利的彼岸。除此,別無選擇。

26、人,是地球上唯一能仰望浩瀚星空發出由衷讚歎的生靈,因此能產生思想、產生靈感並有所追求。人可站立,可行走,可飛騰,不爲時間、空間以及物質世界所束縛。

27、做什麼事都過分小心的人,永遠也成不了大器;遇上事便猶豫不決的人,在人生中會錯失許多機會。但競爭決不是單純地比誰的膽子大,孤注一擲的賭徒從來也成不了英雄。

28、人活一生,昂首是頂天立地的壯漢,低眉垂首匍匐不是健康人生;無高瞻遠矚之氣概,只有乎庸凡俗之念想,不免愧對人生;昂首直腰,與天比高,星月皎潔,引爲同道,此乃亮麗人生。

29、競爭的本質是贏;競爭的精神是參與;競爭的合理是平等;競爭的旗幟是光明正大;競爭的本身是提高;競爭的過程是豐富。競爭的終極目的,只有一個:“感覺人生,站起一個人來!”

30、世間少有真正的友誼,而在勢均力敵者之間這種友誼更是罕見。惺惺惜惺惺不過是世人慣常的誇張。真正的友誼只存在於身份地位有上下之別者之間。這種朋友纔可能風雨同舟,休慼與共。

31、同是登山,有人認爲跟在後面走不會有什麼危險;有人則大聲疾呼,你這樣,永遠也得不到第一。同是下棋,有人一次失誤,便再也不肯博弈;有人卻懂得,一着失誤並不意味着滿盤皆輸。

32、在人生旅途中,那些目光平直、亦步亦趨趕路的人往往在其生命的過程中,高不成而低不就,氣人有而笑人無,終年累月,忙碌糾纏於蠅頭小利與蝸角虛名之間,既不會尊重人,亦不能自尊。

33、對人對事的讚揚過分誇張只會招人反感,並且會招來嫉妒和嘲笑,除個別情況之外,自吹自擂不可能顯得合宜得體。但一個人若是讚美自己的工作或使命,他便可以顯得非常體面,甚至顯出一種崇高

34、人生總是難如人意。突如其來的打擊,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莫名的痛苦和煩惱……像影子一樣時不時地跟着你,很難徹底擺脫。於是,人世間便有了勇敢和懦弱、堅定和猶豫、灑脫和癡迷、勤奮和懶惰、廉潔和貪慾之分。

35、當你孤獨寂寞時,閱讀可以消遣。當你高談闊論時,知識可以裝飾。當你處世行事時,正確運用知識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實際經驗的人雖能夠辦理個別性的事務,但若要綜觀整體,運籌全局,卻惟有掌握知識方能辦到。

36、在人生旅途中,那些巾幗、鬚眉中之佼佼者,勇於昂首闊步。他們胸襟開闊,自然前程寬廣。他們不因狂暴風雪而怨天,不因絆腳泥濘而怨地,不因摩肩接踵而怨人。舉胸中塊壘與雷霆碰杯;傾一腔熱血與朝陽爭暉,能敬人如己,能警己如人。

37、讀書使人的頭腦充實,討論使人明辨是非,作筆記則能使知識精確。因此,如果一個人不願做筆記,他的記憶力就必須強而可靠。如果一個人只願孤獨探索,他的頭腦就必須格外銳利。如果有人不讀書又想冒充博學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飾他的無知。

38、做一個強者,首先是做一個精神上的強者,一個堅韌不拔、威武不屈的強者。世間幾乎不存在人類無法克服的艱難困苦。在你面臨絕境或行將沒頂之際,在你氣喘吁吁甚至精疲力盡之時,往往只要再堅持一下,奮力拼搏一下,困難就會被征服了,你會因此而變得更強。

39、許多人喜歡把信念當作人生的太陽、前進的動力。信念,是一種強大的內在的精神寄託,是托起人生大廈的支柱。有的人身軀可能先天不足或後天病殘,但他卻成爲生活的強者,創造出常人難以創造的奇蹟,這靠的就是信念。對一個有志者來說,信念是立身的法寶和希望的長河。

40、狡詐者輕鄙學問,愚魯者羨慕學問,惟聰明者善於運用學問。知識本身並沒有告訴人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這是一門技藝,不經實驗就不能學到。不可專爲挑剔辯駁去讀書,但也不可輕易相信書本。求知的目的不是爲了吹噓炫耀,而應該是爲了尋找真理,啓迪智慧。

41、當然古羅馬的軍隊偷襲了敘拉古王國,75歲的大科學家阿基米得徹夜未眠,正在地上畫他的幾何圖形。看到鼻尖上的利劍,白髮老人從數學的迷霧中驚醒。他從容不迫地對羅馬士兵說;“等一下殺我的頭,再給我一會兒工夫,讓我把這條几何定律證明完畢,可斷不能給後人流下一道還沒有求解出來的難題啊!”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篇六

大家都說《培根隨筆》是日常生活的結晶,是堪稱經典的大作。有很多人都喜歡這個偉大的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我卻跟他們完全不同,開始,我非常的討厭他,因爲他總是以貴族的身份、站在男人的立場上來看待每一件事;總是以神的偉大、宗教的信仰及所謂的“真理”來起筆,總是講一些神話,令人一頭霧水……

懷着不滿的心態,我氣憤的讀完了整本書。讓我驚訝的是,看完這本書,我發現了一個與我想象中截然不同的培根!他是個對哲學執着,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與嚮往以及對理想的追求的偉人!

我恍然大悟:“看來我是錯的,這纔是真正的培根!”

這本書共收錄培根隨筆56篇,篇篇標題意指鮮明,直奔主題,使人一目瞭然。讀者既可以通讀,由於每篇隨筆的結構自由,又以主題爲中心來展開細膩的描寫與評論,所以還可以擇篇而讀。就是這樣,在這本書,不對,是在這本寶典優美的的文字及無比深刻的哲理下,我好好的領悟了一番,結果是受益匪淺。

一本好書自然離不開精華,因爲精華是一本好書的靈魂,《培根隨筆》作爲一本世界名着,精華的部分那是數不勝數。

《論美》堪稱精華中的精華!語言簡潔,內涵獨特。平常穿的腰金衣紫,現顯出大款的風格,就是美了嗎?不!完全錯了!一個人的美不是穿着的美,不是外在的美,而是內在美,而是品德的美!正如文中所說:“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爲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

沒錯,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還記得不久之前的郭美美炫富事件嗎?網上的她,名牌跑車加時尚的衣服!無不叫人驚歎,打扮得非常漂亮,驚豔脫俗。可是這引起了網友的強烈不滿,不單單是炫富,還假冒紅十字會。爲什麼大家這麼的不滿呢?原因很簡單,這些人褻瀆了美麗!如果只注重表面,而不注重優雅的內涵——這種人可以說不配佩戴“美麗”這一光榮的稱號!原因很簡單,因爲那些人不懂得這麼一個道理:人不是因美麗而可愛,是因可愛而美麗!

我記得,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每個人的夢想與信念也大有不同,當然,每個人的美也是截然不同的,不可把自己的美強加給別人,或許你的美,不是他追求的美。或許你應該看看別人的優點,用優點來補充缺點,把自己做的更完美。

今年夏天,一位女孩打傘爲乞丐遮雨,自己卻被雨淋溼,看似是一個舉手之勞。這一舉手之勞,也許是那個女孩的一種習慣,是一種下意識的舉動。但這種下意識的舉動,卻詮釋了一個人的包容、平等與善良。因此被大家稱爲是“最美麗的女孩”用自己的內涵美去幫助需求的他人,這纔是美的最高境界!這纔是美放射出的真正的光輝!

時機,也就是機會,個人只有抓住時機才能走向成功。於是《論時機》應運而生。如果說《論美》是這本書“精華中的精華”《論時機》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他在篇中說到:“當危險逼近時,善於抓住時機迎頭邀擊它要比猶豫躲閃更有利。因爲猶豫的結果恰恰是錯過了克服它的機會。”

既然是時機,它的出現有絕大部分都是偶然的。所以要想抓住時機,最主要的是當時機來臨的時候,你一定要全力以赴的把握住,俗話說的好:機遇,往往是給有準備的人。還要有優秀的觀察力,因爲時機不會先告訴你它在那裏,需要你努力的觀察並發現時機。再把握住它,就像文中的那句:“善於在做一件事的開端識別時機,這是一種極難得的智慧。”

在衆多的隨筆中,我最欣賞的一篇是《論逆境》。“順境帶來的幸運固然可貴,逆境造就的品質更令人折服。順境的德行是節制自律,逆境的德行是不屈不撓。”這是全篇中我最欣賞的兩句話。可以說,這是全篇的精華所在。

從這兩句話中或者說全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同時也帶給了我很多啓示。遭遇逆境可以理解爲人生的不幸,因爲他給我們帶來困難,挫折和痛苦;遭遇逆境也可以理解爲人生的萬幸,因爲他給我們一個鍛鍊的機會,它考驗人的意志,磨練人的心智。可以說,正式逆境的磨練,造就了歷史上一批又一批的偉人。

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愛迪生,他有一項偉大的發明——電燈絲。可是他遭遇了成百上千的逆境,電燈絲都是失敗品。在這種逆境下,他放棄了嗎?沒有。他不屈不撓,經歷了重重磨難後,終於製成了電燈絲,也就是電燈絲,才讓人類進入光的世界。

正是人們在遇到逆境時不同的表現,決定了他自己的命運。消極的人,遇到逆境,只得嘆息、報怨,最終墮落或者崩潰;就像前不久的那位母親,因爲兩個孩子得了腦癱,遭遇嚴重困難,在逆境面前,她並沒選擇知難而進,相反,她知難而退,因受不了逆境的折磨,最後她崩潰了,喪心病狂的她揹負着無比巨大的壓力,竟然溺死了她兩個13歲的雙胞胎兒子!

也許是壓力巨大的緣故吧,她得到了人們的同情;可積極的人,卻能從逆境學會堅持,得到勇氣和奮發向上的精神,有句話說的好:“患難見真情。”這樣看來,逆境不僅教會我們如何奮鬥,還盡顯世間的真情和美德。

在我看來,遇到逆境就是一種寶貴的人生經驗,如何利用這種經驗,就是成功的關鍵,逆境的德性是不屈不撓,而逆境要教給我們的,也正是不屈不撓。可真正把逆境當良師的人,卻一點兒也不多。

一本好書可以給你智慧,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爲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一本好書猶如是一扇窗,窗戶打開光亮就會射進來,照亮美的心靈。正如同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之學使人能言善辯”,不得不肯定的是,這確實是一本使人上進的好書!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篇七

論求知求知可以作爲消遣,可以作爲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幹。

當你孤獨寂寞時,閱讀可以消遣。當你高談闊論時,知識可供裝飾。當你處世行事時,正確運用知識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實際經驗的人雖能夠辦理個別性的事務,但若要綜觀整體,運籌全局,卻唯有掌握知識方能辦到。

求知太慢會弛惰,爲裝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書本條條辦事會變成偏執的書呆子。

求知可以改進人和天性,而實驗又可以改進知識本身。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實習嘗試則可檢驗修正知識本身的真僞。

狡詐者輕鄙學問,愚魯者羨慕學問,唯聰明者善於運用學問。知識本身並沒有告訴人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這是一門技藝。不經實驗就不能學到。

不可專爲挑剔辯駁去讀書,但也不可輕易相信書本。求知的目的不是爲了吹噓炫耀,而應該是爲了尋找真理,啓迪智慧。

有的知識只須淺嘗,有的知識只要粗知。只有少數專門知識需要深入鑽研,仔細揣摩。所以,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須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對於少數好書,則要精讀,細讀,反覆地讀。

有的書可以請人代讀,然後看他的筆記摘要就行了。但這隻限於質量粗劣的書。

否則一本好書將象已被蒸餾過的水,變得淡而無味了!

讀書使人的頭腦充實,討論使人明辯是非,作筆記則能使知識精確。

因此,如果一個人還原做筆記,他的記憶力就必須強而可靠。如果一個人只願孤獨探索,他的頭腦就必須格外銳利。如果有人不讀書又想冒充博學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飾他的無知。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僅如此,精神上的各種缺陷,都可以通過求知來改善----正如身體上的缺陷,可以通過運動爲改善一樣。例如打球有利於腰腎,射箭可擴胸利肺,散步則有助於消化,騎術使人反應敏捷,等等。同樣,一個思維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習數學,因爲數學稍不仔細就去出錯。缺乏分析判斷力的人,他可以研習經院哲學,因爲這門學問最講究繁瑣辯證。不善於推理的人,可以研習法律學,如此等等。這種種頭腦上的缺陷,可可以通過求知來療治。

論愛情舞臺上的愛情比生活中的愛情要美好得多。因爲在舞臺上,愛情只是喜劇和悲劇的素材,而在人生中,愛情卻常常招來不幸。它有時象那位誘惑人的魔女,有時又象那位復仇的女神。

你可以看到,一切真正偉大的人物(無論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銘於人類記憶中的),沒有一個是因愛情而發狂的人。因爲偉大的事業抑制了這種軟弱的感情。只有羅馬的安東尼和克勞底亞是例外。前者本性就好色荒淫,然而後者卻是嚴肅多謀的人。這說明愛情不僅會佔領開曠坦闊的胸懷,有時也能闖入壁壘森嚴的心靈----假如守禦不嚴的話。

埃闢克拉斯間說過一句笨話:“人生不過是一座大戲臺。”似乎本應努力追求高尚事業的人類,卻只應象玩偶般地逢場作戲。雖然愛情的奴隸並不同於那班只顧吃喝的禽獸,但畢竟也只是眼目色相的奴隸,而上帝賜人以眼睛本來是有更高尚的用途的。

過度的愛情追求,必然會降低人本身的價值。例如,只有在愛情中,才總是需要那種浮誇諂媚的詞令。而在其它場合,同樣的辭令只能招人恥笑。古人有一句名言:

“最大的奉承,人總是留給自己的。”——只有對情人的奉承要算例外。因爲甚至最驕傲的人,也甘願在情人面前自輕自賤。所以古人說得好:“就是神在愛情中也難保持聰明。”情人的這種弱點不僅在外人眼中是明顯的,就是在被追求者的眼中也會很明顯——除非她(他)也在追求他(她)。所以,愛情的代價就是如此,不能得到回愛,就會得到一種深藏於心的輕蔑,這是一條永真的定律。

由此可見,人們應當十分警惕這種感情。因爲它不但會使人喪失其他,而且可以使人喪失自己本身。至於其他方面的損失,古詩人早就告訴我們,那追求海倫的人,是放棄了財富和智慧的。

當人心最軟弱的時候,愛情最容易入侵,那就是當人春風得意、忘乎所以和處境窘困孤獨悽零的時候,雖然後者未必能得到愛情。人在這樣的時候,最急於跳入愛情的火焰中。由此可見,“愛情”實在是“愚蠢”的兒子。但有一些人,即使心中有了愛,仍能約束它,使它不妨礙重大的事業。因爲愛情一旦干擾情緒,就會阻礙人堅定地奔向既定的目標。

我不懂是什麼緣故,許多軍人更容易墮入情網,也許這正象他們嗜愛飲酒一樣,是因爲危險的生活更需要歡樂的補償。

人心中可能普遍具有一種博愛傾向,若不集中於某個專一的對象身上,就必然施之於更廣泛的大衆,使他成爲仁善的人,象有的僧侶那樣。

夫妻的愛,使人類繁衍。朋友的愛,給人以幫助。但那荒淫縱慾的愛,卻只會使人墮落毀滅啊!

論美美德好比寶石,它在相互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同樣,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並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爲造物是吝嗇的,他給了此就不再予以彼。

所以許多容顏俊秀的人卻一無作爲,他們過於追求外形美而放棄了內在美。但這話也不全對,因爲奧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愛德華四世、阿爾西巴底斯、伊斯梅爾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細考究起來,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爲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最高的美是畫家所無法表現的,因爲它是難於直觀的。這是一種奇妙的美。曾經有兩位畫家----阿皮雷斯和丟勒滑稽地認爲,可以按照幾何比例,或者通過攝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點,用畫合成一張最完美的人像。其實象這樣畫出來的美人,恐怕只有畫家本人喜歡。美是不能制訂規範的,創造它的常常是機遇,而不是公式。有許多臉型,就它的部分看並不優美,但作爲整體卻非常動人。

有些老人顯得很可愛,因爲他們的作風優雅而美。拉丁諺語說過:“晚秋的秋色是最美好的。”而儘管有的年輕人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

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爛而難保持的。世上有許多美人,他們有過放蕩的青春,卻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