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名師工作坊研修心得體會

“名師之路”國小數學俞正強“種子課”

名師工作坊研修心得體會

——名師工作坊研修心得體會

戚氏中小

2020年9月19-20日有幸在西安南康國小參加了俞老師主持的“名師之路”學習,感慨頗深,現就一點點的感悟和大家共享,有不妥之處,請大家指教。

首先,我簡單介紹一下俞老師。俞正強,浙江省國小特級教師,在近40年的教學和管理中思考、踐行“種子教育”。專著有《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低頭找幸福》,《種子課:一個特級教師的思與行》。

“種子課”是什麼?葉聖陶先生說,學生“跟種子一樣,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發育自己成長的;給他們充分的合適的條件就能成爲有用之才。”我的理解就是把學生經過自己的經驗,認知的大家都明白的知識就是這顆小小的“種子”(也就是俞老師說的孩子的明白,這個明白是不用學習的,是學生在生活中自己感知的),在在“元知識”中遷移、同化,學習新的知識(也就是俞老師說的我們的明白),在疑問中激發潛能,學會新的知識(也就是俞老師說的通過孩子的明白學會我們的明白)。

例如:《線的認識》教學,俞老師的教學方法:拿出一根繩子,代表線。然後一會兒把繩子拉直,一會兒放鬆使它彎曲,讓學生說這是曲線還是直線。學生們懵了,說不知道。他們當然不知道,因爲這條線的曲和直是由我來掌控的,線的本身沒有曲直。於是我就在黑板上寫下了“線無曲直”這個看似和現實經驗完全相悖的結論。

接着,我讓他們在桌子上找一條最短的線,他們找到了數學書的寬。我請他們把這條寬畫到白紙上,然後將兩位學生所畫的線投影到屏幕上,讓他們觀察兩條線是否一樣。孩子們說不一樣,一個粗,一個細。但是,他們畫的都是數學課本的寬,又分明是同一條線啊?

這時候小朋友們又驚呆了,最後說:“老師,畫的線是一樣的,但是畫出來的線不一樣。”那爲什麼相同的線畫出來不一樣呢?因爲筆有粗細,而線本身沒有粗細!

就這樣,我把他們根深蒂固的線有粗細曲直的概念都破掉了。然後通過量數學書等實踐,確認了只有長短纔是線的本質屬性,曲直和粗細只是假屬性。

這三個要點講下來,沒有一個人開小差。因爲他們發現之前深信不疑的經驗此刻變得莫名其妙,學生完全處於驚詫之中,這纔是讓學習真正發生的狀態。他開始懷疑既有的經驗,試着用數學知識來重新建構思維體系。而這個思維體系的建構,都來源於一顆小小的“種子”——線有長短。我們老師要做的,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引領孩子發現這顆“種子”,把它種進孩子的心裏。

還有《高的認識》,如何理解梯形的高,從生活中的隧道口理解梯形的高是面到面做的垂線,有無數條高,而不是梯形翻轉後從最高點畫的一條高。《面積的認識》從每個人睡覺的牀面、學習用的桌面、甚至每個人的臉面,認識面的屬性只有大小,而不是長短、輕重。

俞老師的課有很強的幽默感,能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組織教學,能在輕鬆的氛圍中體會知識增長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