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2.48W

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精品多篇】

《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 篇一

故事敘述一個從外地到北京討生活的年輕人,好不容易找了一個快遞工作,但他沒有單車,只好由快遞公司提供,每個月扣錢;等到最後一個月扣錢全部結束,單車正式成爲己有的那一天,單車被偷了。

年輕人遍尋不著,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他發現了單車,這輛單車被另一個年輕人從二手市場買得,快遞小子決定用最原始的辦法解決問題,將自己的單車偷回來;但另一個年輕人不甘心自己買的二手單車被偷走,找了大羣朋友去討回單車。

在影片的結尾,阿桂扛着殘破的單車,孤身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最後湮沒在茫茫的車海中,孤獨的身影、殘破的單車象徵着他——一個外來的下層打工仔,永遠也無法融入這個城市中。來的時候他擁有了“希望”(單車),現在“希望”被打破了,自然人也無法生存——這就是下層人的悲哀,註定被壓迫、被殘害!

十七歲的雨季,讓我們一起把握青春吧!

《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 篇二

十幾年的光陰流逝,兩位女演員高圓圓、周迅都已訂婚。如果不是碰巧看到插曲出自汪峯,也許不會回頭去看這部電影。影片的訊息和汪峯大部分音樂的主題是一致的:我們如何在城市裏尋找、追逐夢想,充滿挫折卻依然執着。

電影是要打動人的,不應拍成腦筋急轉彎,挑戰觀衆的智商。這部影片的出色之處在於,它老老實實地講了個故事,表達了大城市裏小人物的處境,沒有複雜流轉的情節,沒有晃動炫技的鏡頭。

農民工和城市貧民,界線有那麼清楚?對於女孩子來說,恐怕只是口紅和高跟鞋;男孩子呢,則是香菸和打火機。單車到底是誰的?這恐怕是無解的難題,但是它重要,因爲關係到男孩的臉面:對於農民工,是餬口的工具;對於衚衕男孩,是暗戀的女孩。

十六歲的花季,十七歲的單車,幾乎是每個少年都有的記憶。穿着校服,騎着單車,雙手脫把,青春懵懂,好像就發生在昨天。地安門、後海、沙灘,青灰的衚衕,悠揚的鴿哨,沒有比這更好的背景。

青春已經散場,這些還回得來嗎?

《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 篇三

六個從農村進城打工的小夥子,其中有一個叫小貴。他們面試進了一家叫“飛達”的快遞公司;公司爲他們每人配了一臺高檔的自行車;小貴很喜歡這份工作,騎着他心愛的車在北京市的大街小巷不停的穿梭,快樂的像只小鳥;當然這也是他的工作需要,但是悲劇還是發生了:在一次收件中,他的車被偷了···

畫面轉到了一羣正在玩車的城裏的孩子,其中一個叫小堅;他們用自行車做出很多動作,很酷。在他們回家的巷口,一個女孩--蕭蕭(高圓圓飾)蹲在那裏,她的車鏈子掉了,小堅的同伴見狀便離開了,因爲他們都知道那個女孩是喜歡小堅的,小堅幫她修好了車子並送她回家,一路上兩個人只是沉默,直到蕭蕭到家了,小堅也沒有作聲,但在他自己一個人騎車回家時,他終於按捺不住內心的愉悅···

小堅給人的感覺總事若有所思的樣子,他不願面對自己的家人,父親、母親和妹妹,所以每次他回到家時的氣氛都是很壓抑的。

前面提到小貴的車被偷,於是他便踏上了尋車之路,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找到了原本屬於他的自行車,就是小堅現在擁有的那輛,他的取車之路也並不平坦,經歷了幾次波折,最終他和小堅達成了協議:那輛自行車輪流使用,一人騎一天。

小堅又有車了,他想去接蕭蕭上學,但已經不可能了,她已經跟一個車技玩得很棒的男孩在一起了,小堅想要挽回,但已無濟於事;憤怒之下,小堅拿起了磚頭,在那條回家的小巷,將之揮向那個男孩的頭,接着他便把車交給小貴,並叫他把車拿走,不要再騎回來了,這時被打的那個男孩糾結了他的夥伴來找小堅報復,在被追到死衚衕後,小貴和小堅被暴打了一頓,小貴被打真的很冤,他嘴裏不停說着:“不關他的事”。施暴中,他們那輛自行車也遭殃了,被打得鼻青臉腫的小貴見狀,默默地給了那個人一磚頭,是什麼信念讓小貴這樣一個老實巴交的人鄉下人有如此大的勇氣?我想倘若你認真看懂了這部片,你便會明白,因爲那輛車是小貴“吃飯的傢伙”,他寄託着小貴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那是任何一個從農村到城裏打工的人的夢想···

最後小貴艱難地扛着那輛自行車,消失在攘攘熙熙的人流中···

整個故事由一輛自行車展開,不同階層、不同背景的人輪流上臺表演;城裏人與鄉下人、有錢人與農民工、高中生與快遞員等等,在得到自行車---自行車被偷---尋車----拿回自行車,這個過程發生了許許多多的事,在當時社會中,各種角色,他的的精神面貌,生存狀態在你面前展露無餘,而在這羣人中,你或許會找到自己的影子···

社會就像一部自行車,社會在進步,車子在運動,社會中不同階層,不同職業的人,就猶如自行車的各個零件;社會中有勤勞勇敢、腳踏實地的農民工,自行車有貼着地面轉動的輪子;社會中有一部分人主導這場遊戲,他們決定着這個社會的發展方向,而自行車的車頭也有這樣的權勢;社會中有一個大羣體,他們過着機械式的生活,他們就是工人階級,而他們則相當於自行車的鏈條,每天都在那樣的軌道上運轉,直到有一天它們生鏽了,失去價值了,那麼他們將被棄之,或被垃圾站回收利用,或被埋在深深的土壤裏···

社會就像一部自行車,你看車上的人;他們表情冷漠、兩目無神,社會前進的步伐很快,那車上匆匆的人羣竟不願停下腳步來···

總結;殘酷的社會,殘酷的青春和被社會摧殘的可憐的人;平淡的敘述中卻留下諸多的思考,若你置身其中,竟會倍感壓抑···

《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 篇四

今天要推薦的一部電影是2000年由王小帥導演所執導的《十七歲的單車》,影片主要圍繞農村進城打工的少年小貴和城裏的孩子小堅以及一輛單車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但是由於種種原因,該片被禁止在國內上映,但這並不能將這部優秀的影片否定。

故事的開始即進入正題,農村少年小貴找到一份在快遞公司送快遞的工作,依靠的交通工具是一輛自行車,每單10元,攢夠600元時就可以買下這輛公司借給他的自行車,故事本來是很平靜的,,小貴馬上就可以攢夠錢買下自行車了,直到有一天,發生了一件事。

一天小貴被派去找一位張先生取件,但找錯了人,耽誤了時間,出來之後發現車子不見了,到處都找不到,於是便坐在路邊哭,沒有給顧客送快遞,經理知道後把他開除了,他苦苦哀求,經理答應他如果找到自己的車子就能回到公司工作,但是一直沒有找到,在這個過程中還被當成小偷,直到有一天秋生告訴他好像看到了他的車。

小貴自行車的新主人叫小堅,是城裏的一個孩子,很想有一輛屬於自己的單車,因爲周圍的同學都有自己的車,而自己的家庭條件並不好,他有一個漂亮並且家境很好的女朋友,他一直很自卑,於是他把爸爸要給同繼母的女兒上學的錢偷走,在二手市場買了一輛車,就是小貴的車,他很喜歡這輛車。

在一次和女朋友約會時,車子被小貴騎走了,小堅追上去並和同學一起打了小貴,搶回了車子,之後小貴就一直跟着小堅,發現他藏自行車的地方,便拿走了車子,經理見這樣便讓他回到快遞公司。但是一天小堅和同學找到他又搶回車子,小貴無奈找到了小堅的父親,父親知道真相之後打了小堅,讓小貴把車子帶走了。

小堅不甘心,又和同學們找到小貴,但這次無論怎樣小貴就是不鬆開車子,同學們紛紛出主意,小貴都不答應,最後雙方無奈達成協議,一人一天使用車子。這樣持續了一段時間,又發生了一件事,小堅發現女友瀟和另一個車技好的小混混在一起,於是便偷襲了小混混。

於是小堅被追打,由於這一天要把車交給小貴,導致小貴也被打,車子也壞了,二人既無助又無奈,只能暗自神傷。

故事圍繞一輛單車的歸屬問題,體現出小貴和小堅兩個身份不同但命運相同的少年的青春。小貴作爲一個農村進城打工的小孩,社會對他是不公平的,被人看不起,處處都在制約着他,他骨子裏那股倔強是他僅存的尊嚴,但是也是這種倔強讓他失去了最後的尊嚴;小堅的身份與小貴又很大的差異,他擁有城市戶口,可以上學,但是他的青春是更殘酷的,雖然在城市裏,但是他一直很自卑,當他發現自己買的車子是偷來的,他也不願承認,當他發現女朋友離開他時,他也發現自己不再需要這輛車了,但自己也是遍體鱗傷了。

對於二人來說,這輛車就是他們的全部,他們對這輛車的追求越是執着,他們的青春就越殘酷,他們就像是被這個社會拋棄裏一樣,迷惘,掙扎,不斷徘徊,這是中國式的青春殘酷物語。

歲的單車觀後感 篇五

劇中的他們,十七歲,生活的底層,貧困線,明天是個未知值,不可預感。

他,保持着出孃胎的本質,單單純純,踏踏實實,承諾就是承諾;會偷偷觀看自己漂亮的女孩子,羞羞澀澀;爲了自行車,倔強地走遍北京的衚衕,甚至受慫恿動過壞念頭,被抓,捱打,心如刀絞。在小堅的朋友們再一次搶車的時候,“咬定青山不放鬆”,像橫心保衛自己的所愛一樣,鐵爪牢牢扣緊自行車杆,似乎除非手斷就不可分開他和他的車。繼而撕心裂肺地慟哭,那股委屈的勁頭,抑鬱沉悶之氣,發自一個孩子心性的胸腔,超越了一個男子漢的忍耐底線,那個鏡頭,應該就是全片的亮點之一。

開始看的時候,非常的鬱悶,無兩股顫顫,卻幾欲先走,毫無技術感可言的鏡頭,彷彿純白的牛奶,又像三原色,要添加果汁調味,要各種元素相輔相承才能色彩斑斕,有好幾個鏡頭實在是讓人頭目眩暈,如小堅穿過貧民窟的路線,彷彿一幅多角度的生活寫照,把導演的思想展現得淋漓盡致,一片無言中,觀衆自意會。

說到無言,導演喜歡用無語的鏡頭組合到一起,冗長的流水賬,一絲一毫盡析鏡中,也許最簡單的就是最好的,起碼在這部電影裏,爲了主題的需要,可刪可留的鏡頭,我不太欣賞。

不管如何,中國的電影嘛,含蓄是當然的,給我的感覺,有點像老舍筆下的京味散味,轉折穿梭於衚衕之間,鄉下人特有的對城裏生活的羨慕與不解,細節入微,直面生活的殘酷,述盡人間的無奈。也就是這樣。散文一般的電影。文學作品,不是用語言,而是用舉手投足表情萬千,和自行車,講一個最簡單,也最辛酸的故事。

《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 篇六

《十七歲的單車》故事以“單車”爲線索,它由一輛嶄新的山地自行車開始,最終以自行車得支離破碎而結束。兩個原本互不相干的青年人的命運就被這輛山地自行車緊密聯繫起來,來自鄉下的小貴爲了未來的城市生活而執著着,家住貧民區的城裏人小堅爲了朦朧的愛情而執著着,兩人爲了單車發生衝突,最終,兩人爲了維護各自心中的夢想而舉起了磚頭。

影片以小貴擡起已支離破碎的單車行走在北京的街頭而結束。

從農村來的小貴是中國現代社會中千千萬萬名民工中的普通一員,他來北京打工,很幸運,他在飛達快遞公司找到了一份職業,他的任務是騎自行車送快遞,每單收費10元,等他掙夠了600百塊錢,就可以買下他特別喜歡的那輛公司借給他的銀白色山地車。就在他快要掙夠600塊錢時,心愛的單車卻意外被盜。由於單車被盜,他耽誤了送快遞的時間,回去要被經理辭職。爲了這份工作,在他執著的、百般懇求下,經理答應了他,如果他找到丟失的單車,就可以繼續在快遞公司工作。於是,他開始在偌大的北京城內尋車。

這時,影片中的另一男主人公出現了,他就是小堅,他的家除了貧窮以外,還是一個重組過的家庭,他和爸爸與別人的母親、女兒共同組成的。他偏激、內向、敏感,在他心目中唯一的親人只有他的父親,而父親對他買車承諾的一再爽約,讓他對這位親人失去了希望和信任。於是他偷了家裏的錢,在二手車市場買了一輛嶄新的山地自行車。有了這輛山地自行車,他就可和同學們一起玩弄各種車技,同時,這還會博得女同學瀟瀟的歡心,進而喜歡上他。瀟瀟確實對他產生了好感,他們約會,有了獨處的時間。就在小堅將要親吻瀟瀟之時,小貴發現了他的車,他推着車拼命地跑,但最後,在小堅同學的幫助下,小堅還是把車要了回來。

小貴丟的只是一輛單車,在城裏人的眼裏,車只是一件交通工具,丟了只會造成不便,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而在小貴的眼裏,單車就意味着他的工作,車丟了就意味着失去工作。爲了能過上城裏人的生活,他不顧一切要把車給找回來。而在小堅看來,有了車他纔能有美好的愛情,貧困的家庭不可能出錢給他買一輛新車。兩人爲了自己心中的夢想,都執著地想擁有那輛自行車,互不相讓。兩人都執著的認爲擁有了那輛山地自行車,也就擁有了夢想。於是,在自己不能取回單車的情況下,小貴來到了小堅家和小堅父親進行交涉。然而,即便是挨父親的打罵,小堅也絕不放手。他們都各自認爲車是他們自己的,最後,小貴還是把車騎走了。小堅沒了車,他不甘心自己的夢想就這樣破滅,他又召集了幾個同學,他們在街上堵上小貴。雖然遭到小堅他們幾人的毒打,但小貴死也不放手,車對他來說是何其重要,車是他立足城市的根本。在這種局面僵持不下的情況下,兩人只好達成一個協議——兩人各騎一天。這樣,他們的夢想得到了維持,兩人達成了某種默契,每天早上在一個固定的巷口裏交換單車。

直到有一天,小堅發現他的夢想快破滅了,他喜歡的瀟瀟不再理他,喜歡上地痞子大歡。爲了維持他的夢想,他拿起磚頭砸向大歡,然後急忙逃跑。此時,小貴正在巷口等着單車,小堅把車交給小貴,這時大歡帶着他的朋友們來追小堅。小貴只好騎着自行車跟着小堅逃跑,明知道往裏跑是一個死巷子,但他倆人仍執著地逃跑。最後,他們無路可走,遭到了大歡他們的毒打,單車被砸個稀巴爛。這時,出現了有趣的一幕,純樸善良的小貴忍無可忍、拿起磚頭砸向使勁砸他單車的傢伙。而後,他擡起支離破碎的單車消失在了川流不息、交通擁擠的北京城。

十七歲,我們都曾有過的年齡,我們也曾有過屬於我們十七歲這個年齡的“單車”,而每個人心目中的“單車”都是不一樣的。十七歲的時候,我們有過幻想、衝動,也有過迷惘。看完《十七歲的單車》,我們會發現我們還曾經執著過,爲心中某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執著着。我們已走過十七歲,但是,青春並沒有離我們遠去,我們應將執著進行到底……

《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 篇七

《十七歲的單車》講述的是關於單車的故事。單車——現實生活中常見的交通工具,而在加上了十七歲的修飾之後,被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含義。導演以他獨特的視角表達了他對城市中下層人的遭遇的看法,以及對於青春的別樣的解釋。整部影片充斥了反差,紀錄片紀實風格的拍攝,沒有特技,沒有什麼高科技,帶着一種黑色幽默的色彩講述着現實。

單車作爲影片標題的核心詞在片中不僅僅只是一件道具。對於貴來說,那是他的一切,失去了它,他就失去了工作,失去了生存工具;對於小堅來說,單車表面上是他多年來的一個夢想,但實際上只是他虛榮心的表現,而在他失去它之後,又變成爲了他在城市中立足的尊嚴的體現。

小貴和小堅都是社會中的弱勢羣體,一個是外來打工的進城者,而另一個則是生活在重組家庭中生活不富裕的類似於小混混的角色。而在現在看來十分平常的單車也就成爲了他們共同爭奪,並共同擁有的東西。在導演眼中,即使是美好的青春,物質也是異常重要的。對於小堅,有了單車他便輕而易舉地走向了漂亮女生瀟瀟。而瀟瀟和小堅交往後說的第一句話是“車不錯!”,這是多麼諷刺的。而他失去她也因爲他先失去了單車。這種青春單純的愛戀也是建立在物質之上的。相比而言,單車的意義對於打工仔貴來說要純粹得多——單車的後架上載着的不是虛榮,而是他整個的生活。因而即使在他昏迷的時候,他的手還緊緊地握着單車輪子的鋼條——他的青春更加殘酷,爲了在城市中生存下來,守衛着單車。在城市中,即便是本因該最美好的青春,也因爲城市本身而變得物質,變得殘酷。

影片主要就是表現了兩個下層者無奈、殘酷的青春。城市人的一種冷漠充斥了整部影片。城市太大,人羣太冷漠,足夠湮沒一個悲苦小角色。當小貴拿騎着自己的單車逃避小堅的追趕拼命前行而撞上卡車飛到車上,我們看到的是旁觀者的冷漠。導演把鏡頭遊離於理性之外,忠實的長鏡頭,記錄着北京街頭時常可見的羣毆民工的悲劇。當衚衕小巷中幾個小混混追殺小貴和小堅,幾個大爺們照樣悠閒的下着棋,依舊是冷漠。小貴爲了生存來到城市,但是他卻並不屬於這座城市,在城裏人的冷漠與非難中他的生存環境一步步地縮小,一步步地艱難,最終陷入了絕境。最後小貴在城市人的麻木的眼光中揹着單車艱難的在大街上行走使冷漠達到了高潮,而小貴的悲慘命運也一顯無遺。

影片的配樂也令人印象深刻。主旋律明快的節奏感的反覆,伴隨着滾滾的自行車輪和人流,烘托着城市的現代感快節奏。之前提到了,貴於小堅日復一日交換單車時背景那輕快的音樂造成的聲畫對位,也成爲片中少有的暖色調。而結尾時蒼涼的背景樂則使觀衆的情感達到了一個極至。

《十七歲的單車》並沒有充滿着青春的氣息,我們聽到的並非清脆的車鈴聲與歡快的笑聲,我們看到的卻是對生活的無奈與命運的妥協。本該青春年少,卻因爲社會的無情的現實而變得殘酷無奈。北京,大都會,繁華下掩飾不了暗淡;衚衕,小巷道,暗淡之中凸顯了現實。衝動、暴力、唯美、現實,導演用他的鏡頭語言,敘說着他對北京和青春的印象。

歲的單車觀後感 篇八

這個片子給我的感覺是在90年代的中國城市弱勢羣族在社會底層掙扎的悲慘生活,這部片子的風格和《陽光燦爛的日子》有點相似,但格調相當陰暗,壓得人幾乎喘不過氣來,讓人悲觀地發現在中國森嚴的等級制度中生活是多麼地無望。

影片的中心都圍繞着一輛單車發展,而單車似乎也是一種隱喻,指的也許是對個人來說非常珍貴卻很容易被別人奪走的東西,比如自由,人權,當一個人最珍視的自由被這個社會無情地奪走,而脆弱的個體在強大的國家機器面前又無能爲力的時候,我們可以想象這種悲哀,所有我們當初以爲美好的東西,或者是初戀或者是愛情,或者我們爲之付出的一切,都象美麗的肥皂泡一樣破碎了,得到的都只是永遠的欺騙和壓榨。當我們失去了所擁有的一切而變得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們就會被這個社會無情地拋棄,因爲我們是“沒有利用價值”的人,我們是社會變革中天經地義的犧牲品。這個時候已經沒有選擇的餘地了。影片的結尾,主角拿起磚頭擲向強者,最後被強者追殺,即使無關的人也難以倖免,心愛的單車被砸爛。似乎預示着:在這個森嚴的充滿暴力的等級社會中,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也沒有人能逃脫地出去--要麼同心協力,拿起武器,要麼就只有死路一條。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影片的主角擡着破碎的單車走在城市中的情景,似乎預示着一種無奈,我們所曾經擁有的最寶貴的東西,最終會被這個骯髒的等級社會砸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