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_觀《金剛川》有感多篇

觀後感1.06W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_觀《金剛川》有感多篇

10月23日,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的主旋律影片《金剛川》正式上映,這部由管虎、郭帆和路陽聯合執導的影片效果如何?你看完後有什麼感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金剛川電影觀後感_觀《金剛川》有感5篇,希望你喜歡。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篇一

金剛川是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而一座橋成了志願軍前行的障礙。修橋--炸橋--修橋這個過程中,無數的血肉之軀前赴後繼染紅了。

兩岸和江水,最終按時完成過江任務,一個簡簡單單的故事,演繹了一段震撼人心的歷史,彰顯出了一種無法戰勝的意志。這是一座生命之橋!

令我最動容的是我們和美軍的武器裝備差距巨大,竟能一次一次被炸燬後重新架起橋。面對美軍的B29重型轟炸機和“黑寡婦”戰鬥機,我軍只有兩門彈藥不足的高射炮,一門還得隱藏起來不到萬不得已不能暴露位置。爲了撐到大部隊順利過橋,張飛看到關班長如此豪橫地使用存量不多的炮彈,竟然停止供彈,看着心疼至極。當年我們的飛機都在前線作戰根本就沒有幾架可以來支援朝鮮戰場,連高射炮彈藥都時常捉襟見肘。70年風雨征程,如見再看,飛機要多少有多少,這盛世如你所願!

爲了掩護大部隊過橋,張飛和關班長在高射炮陣地四周點上了火,使得美軍戰機來攻擊他們,以此來吸引火力。都說他們瘋了不想活了,其實他們在底下工兵連和大部隊戰士的眼中是非常偉大的英雄,爲了完成任務他們每一個人都很拼,視死如歸、不怕犧牲、這就是我們面對強敵時的敢打必勝的精神。即使是戰到最後一個人,也要向敵機開炮!嘴裏吐血也要將哨子吹響!

“他們的橋不可能在半小時以內修好”美軍指揮官用無線電告訴美軍飛行員,“不可能就是他們的武器”飛行員回覆到。這就是我們戰勝敵人的法寶,在武器和裝備上的卻我們差距很大,但在意志力和不怕犧牲的精神上我們是不可戰勝的。最後戰士們用身軀搭起了一座“人橋”,戰士們半截身子泡在水裏,永身體撐起一個個木板,讓大部隊過橋,觀衆們不禁溼潤了眼眶。

爲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爲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如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那些爲了老百姓的美好生活付出生命的革命先輩,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讓我們致敬這羣最可愛的人!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篇二

正直抗美援朝70週年之際,電影<<金剛川>>趁時而上映。繼<<八佰>>以後,又一部由管虎導演的抗戰篇。今天的這部電影怎麼說呢,如果說站在歷史意義上說,它是好片,但從裏面的拍攝整體,多次重複鏡頭,覺得他太想讓人吐槽!不過裏面的許多小片段演員拍得是非常的好。

首先說說電影的歷史背景,電影以抗美援朝後期1953年夏季決勝階段的一個歷史事件:金剛川事件爲背景。歷史中以張振智帶領三連奉命在渡口架一座載重橋,保證前方物資,兵力。但美軍此時在上空不停投下炸彈,轟炸搭建的橋以及周圍隱蔽軍隊。工兵團7次修補,美軍卻日夜轟炸。據瞭解當時美軍投下了炮彈1000多枚,炸彈2500多枚,但最後國人犧牲了無數少年,換取了抗戰的勝利。

電影給我們展現了當時殘酷的歷史,那一個個前赴後繼的少年爲保家衛國,不後退半步,在炸彈的轟炸下,依然冒死修橋過江,關鍵時刻,搭起了人體長橋,那十六,七歲的少年,扛起了一座生命的橋,爲勝利做大無畏的自我犧牲!大河湍急的河水,衝不散人體之橋,高空炮彈炸不垮英雄的橋。河岸邊上的玉米地裏高炮據點,拼死打向美軍的飛機,只爲護住過橋的士兵們,護住戰士們一次又一次拼命修護的橋。張譯演的張飛一角色,真的讓我感動了,在美軍要轟炸橋時,選擇暴露自己,點起炮火,讓敵人朝自己投下死亡炸彈。炸彈投下那一刻,好有炮彈兇猛掃射向他們時,瞬間血肉模糊。這種大無謂的犧牲,怎麼不能把我們感動呢!每一次高炮據點的炮火亮起,就意味着下一分鐘他們將要犧牲離開,太殘酷了。一個個讓人揪心落淚的畫面,真的時刻提醒着中國的抗戰史是一部流血犧牲的史書。在抗美援朝犧牲的十九萬將近二十萬人的中國戰士們,是你們讓我們的祖國邊疆不受敵人侵略,讓鴨綠江的山水一色!

在如今這樣的國際局勢中,美國處處爲難我們,那些看着美國眼色也孤立我們的國家也不少,面對國際孤立,內部臺灣問題,香港問題,疫情問題,中國今年似乎要承受更多以往沒有過的困難,所以我們要更加珍惜和平,同時要更加愛國,團結一致!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篇三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爲祖國就是保家鄉"!

每當聽到這首志願軍之歌,渾身的熱血就會沸騰!七十年前的那場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爭自己沒有經歷過,可兒時就從也沒有參加那場戰爭卻在那場戰爭結束十幾年後參軍在丹東附近服役的爸爸不止一次的講過,兒時的課本里小人書裏知道了捨身堵槍眼的黃繼光,烈火燒身一動不動壯烈犧牲的邱少雲等等這些英勇的志願軍烈士的英雄事蹟。

金剛川戰役,抗美援朝最後一場戰役,《金剛川》的故事是發生在抗美援朝的末期,當時爲了爭取談判主動權,志願軍發動最後一次大型戰役,金剛川是本次戰役中重要的軍事通道,搭載着的巖裏橋卻被敵方損毀。爲了搶佔軍事先機,我軍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搶修戰鬥,卻因爲敵方的頑強抗擊,一次又一次的炸回。敵方轟炸機在兩個多小時內向橋樑扔下數以千計的炸彈,而我方不懼犧牲,一次又一次的修復戰略通道,直至戰鬥勝利。

《金剛川》片子裏沒有宏大的戰爭場面,而是通過幾個人物,一個情節,多角度的反覆演繹,讓觀衆通過不同的場景,深入瞭解我志願軍戰士用血肉之軀,與美國鬼子的鋼鐵飛機、炸彈間進行的浴血奮戰。

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演繹的志願軍戰士的形象讓人印象深刻。

吳京沒有了《戰狼》裏的完美身材,油膩大叔的樣子也把高射炮手的形象刻畫的入木三分。

最值得說的就是說張譯演的張飛的角色,他的"來啊"的怒吼,目眥盡裂的敵愾表情,把志願軍戰士不怕死的頑強精神演繹得出神入化!

抗美援朝是一場不對等的戰爭,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物資資源都遠遠落後於美國人的志願軍,愣是用不怕死的精神,將美國爲代表的聯合國軍打得坐到了談判桌上。這不得不說是軍事戰爭史上的"奇蹟"。

那場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戰爭,讓中國人有了足夠的底氣面對強權,爲國家和人民爭取到了尊嚴威嚴。

作爲抗美援朝勝利70週年的獻禮片,金剛川用還原真實場景的形式,告訴國人,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是千千萬萬的軍人用生命和血肉之軀換來了。現代年輕人一定不能忘記他們的付出,也不能放鬆警惕,時刻準備着給與那些膽敢破壞我們幸福生活的"豺狼"狠狠的打擊,讓他們知道,中國人民"不好惹"!"惹不得"!

牆裂推薦大家走進影院去看看這部片子,最好帶着孩子們去看,就爲了讓孩子們不忘記那場慘烈的戰爭中那些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的犧牲,讓他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的不易。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篇四

金剛川看完了,張譯說願意用十發炮彈換班長的那一刻,我熱淚盈眶。作爲一部只拍了兩個月的電影,這樣的完成度已經算很不錯了,整體值回票價。

下面說說失望之處。

感覺最大的問題不是節奏感欠缺導致的冗長乏味的嵌套敘事手法,而是故事皮下,暴露出的觀念問題。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美軍爲陣亡戰友報仇,我方張排爲老班長報仇,兩邊展開的仇恨廝殺。沒錯,高潮部分體現的是個人仇恨。張譯這個角色的性格本是嚴謹認真,顧全大局,從整個戰役總目標出發反覆強調節省相當有限的彈藥——卻在老班長犧牲後失去理智把所有炮彈像不要錢一樣一梭子打出去“打飛機”,看起來雖然爽了,有血性有“人味兒”了,可整個戰略目標怎麼辦?大部隊怎麼辦?如果每個士兵都把私人感情放在戰鬥任務之前,戰爭不要打了。

現實中,鐵原阻擊戰指揮官馬兆民團長的那次最不情願的選擇——讓嫡系部隊當炮灰掩護大部隊撤離——爲了完成總目標,親手選擇讓兄弟們犧牲,完成任務後寧可自己降級去做排長,與兄弟們在一線同生共死。這種戰略眼光和冷靜的判斷力與堅定的執行力纔是我們以弱勝強的重要原因,這種“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的崇高美才是志願軍區別於普通大頭兵而長久打動的地方。

可惜編劇爲了破除“無情戰鬥機器”的刻板印象,轉而強調志願軍戰士的個人情緒,反而使人物形象崩塌了。

從更高的層面來看,這片把高潮設爲雙方報仇雪恨,傳達給觀衆的信息是:戰爭雙方都有犧牲,戰爭是殘酷的。

——很微妙地模糊了正義與非正義之間的界限。

而最終的“橋”的結局,雖然有所昇華,卻令我更加不是滋味:最後的勝利是用血肉之軀鑄就的?人的肉體比木板鐵石更能對抗美軍的壓倒性的恐怖轟炸?

強行昇華實在是暴露出編劇自己其實並沒有想明白處於絕對劣勢的我們,到底是憑什麼去贏得戰爭的,最後只能歸結於超人的意志力——按西方的說法就是被洗腦成了機器。

其實老電影《上甘嶺》對此已經有了明確的回答,因爲家鄉可愛,因爲人民對全新的未來充滿期望,所以甘願拼上性命;另一方面,是因爲過人的單兵素質,多年戰爭練出來的高效組織形式,特別是高超的指揮藝術和戰術戰略意識。

是素質與智慧,正義、崇高的信仰讓這支小米加步槍的部隊具備了超強戰鬥力,而不是血肉之軀和兄弟情這麼單薄的東西。

當然,單薄的思想也只能拍出單薄的故事。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影片中那個美國大兵纔是全篇最立體的人物,源自其點到爲止又恰到好處的細節,比如一開始的引經據典,到牛仔帽與塔臺稱呼的呼應,人家的每個舉動都有明確的精神來源,因此立得住,真實。而反觀我方的幾個角色,導演說不清,所以假大空。

這部片子沒有達到我的期望,但我不後悔買了票,反而說明這類題材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挖掘空間和反思空間,什麼時候導演編劇想明白了,能感動自己了,作品自然就會感動觀衆。

期待下一部。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篇五

如果說近期最受大家關注的電影是什麼,那就是《金剛川》了。這一方面是因爲,這是一部難得的以抗美援C爲題材的電影(出於大家知道的原因,這類題材的電影,這些年很難通過審覈和上映);另一方面,就是這部影片強大的導演和演員陣容了(當然,這裏我們不談這些)。有關注就會有爭論,比如影片戰役選擇方面,情節方面,以及導演管虎的兩個被認爲“不恰當”的行爲問題。10月23號,《金剛川》正式上映,我專門去看了本地最早的一場,以求在最快的時間內,迴應大家所關注的問題(需要說明的是,我這人有點粗線條,對細節不怎麼注意,看的是整體觀感。)

1、戰役選擇方面,對志願軍形象有沒有影響?整部電影的場景都圍繞在一座橋附近,表現的是志願軍工兵、高炮部隊,爲了保障部隊通過橋樑去前線和美軍作戰,英勇對抗敵軍火炮和美軍戰機、轟炸機攻擊的畫面。

對於背景,電影的表述是:大部隊過不去,前線就是我軍的地獄;大部隊過去了,前線就是美軍的地獄。最終,我軍大部隊通過了這座橋樑。所以,影片裏看不出不利影響。看電影之前,看到網上有人傳,這電影沒敢提美軍,對抗的都是韓軍——這裏需要說明下,恰恰相反,影片裏基本沒提韓軍,打的就是美軍(戰鬥機、轟炸機)。

2、管虎個人的態度,對影片內容、觀感有沒有影響——對管虎不熟,不過從影片看,看不出什麼明顯的、特別的“讓人膩歪”的地方;

整體感覺還是不錯的。

雖已犧牲,但仍屹立不倒的工兵連長

3、吳京、張譯等人在裏面表現如何?個人是挺喜歡吳京的,而且他還是一名很特殊的,前後真的在特戰部隊訓練了2年的人——從這個角度講,他算半個退役的特種兵。

因此,他來演軍人是十分合適的。只是,在這部影片裏,其聲線有點“明朗歡快”;也因爲角色定位問題,說話有點“油腔滑調”。這在整體低沉壓抑的氛圍裏,可以說調整了氣氛,也可以說顯得有點“違和”。當然,這看個人感覺了。

當然,這對影片的影響並不算大。因爲這部影片整體是一個“羣體像”;幾個主角着墨比較多,但整體表現的是志願軍工兵和高炮部隊這樣一個羣體。張譯的表現還是很出彩的,雖然我之前並不熟悉他。

4、影片整體觀感如何?雖沒有像戰狼2那樣多次讓人激情澎湃,但也能多次打動人心。

如果說前面我還是帶有一種“審視”的態度來觀影,所以難以“淚目”的話,最後當播放志願軍遺骸回國視頻的時候,我還是有些淚目了。因爲我知道,前面的是影片,而最後的,是真實的。

5、影片對戰爭場景的描寫,有沒有明顯的戰術缺陷?影片沒有前線戰場的描寫,所以基本只體現了大部隊隱蔽、行進、渡橋時(每排間隔3米)的行動,主要還是工兵搶修橋樑,高炮部隊與美軍戰機、轟炸機的對抗。

除了出於鏡頭拍攝的需要,大部隊隱蔽時有點集中外,其他基本還是可以的。

6、有沒有讓人膩歪的人性反思,大時代下的命運思考,反戰,大篇幅的說教什麼的——基本沒有,或者沒看出來。

影片開頭背景介紹沒有問題,中間就出現了兩句話,“打贏了這場戰爭,就保衛了國家的安寧;打贏了這場戰爭,我們就可以回家了”。整體感覺還是可以的。不少朋友因爲擔心影片裏出現一些讓人膩歪的人性反思,而考慮要不要去看。實際上,如果真的看了,反而可能因爲影片裏對“需要的反思”描繪的不多,而感覺有些意見。總之,影片着墨點基本都在戰爭上。

7、爲了趕時間,影片拍攝、後期製作時間都很緊,對影片質量影響如何?影片由幾個導演,通過不同視角進行了描繪,但由於銜接時介紹的不是很清楚,所以如果提前不瞭解的話(大部分人應該不會提前做那麼細的“功課”),給人的感覺有點像重複,又有點像倒敘。

對觀感稍有影響,不過還好。

橋被徹底炸燬後,志願軍最終用“人橋”通過

整體上,影片是值得觀看的。對於我來說,影片看完後,除了感動,還有幾個感觸:1、一定要努力奪取制空權,現在我國一定要努力爲我軍提供先進的武器。影片裏,雖然我軍大部隊最終通過了橋樑,但面對美軍空襲,付出的犧牲太大了。影片裏我軍的反擊手段,除了高炮,最引人注目,也最激動人心的,是“喀秋莎”火箭炮的反擊——但是這個武器卻是蘇聯援助的。2、任何一支前仆後繼、不怕犧牲的軍隊,都是值得尊敬的。如果他們還具有強大的戰鬥力,那麼這支軍隊將是令敵人畏懼的。幸運的是,這支軍隊是我們的!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_觀《金剛川》有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