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觀看電影《金剛川》有感_電影《金剛川》觀後感多篇

觀後感2.94W

觀看電影《金剛川》有感_電影《金剛川》觀後感多篇

《金剛川》的敘事焦點是金城戰役,這是抗美援朝戰爭在1953年7月反擊戰役的第三階段,也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一次戰役。大家看完之後有什麼心得體會呢?小編在這裏給大家帶來觀看電影《金剛川》有感_電影《金剛川》觀後感5篇,但願對你有借鑑作用!

觀看電影《金剛川》有感1

10月23日在全國各大影院公映的電影《金剛川》,掀起了觀影熱浪。影片具有強大的感召力、感染力,以抗美援朝爲背景,着眼於戰爭即將勝利前的戰地一隅,以三連協作架橋爲切入點,折射出了戰爭的艱辛與殘酷,歌頌英雄先烈精神的同時,向犧牲的英雄先烈致以崇高敬意。今年是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週年,呼喚廣大基層幹部以“踏石有印、抓鐵留痕”的要求提升自身作風建設。

堅持不懈“黨建引領+初心堅守”絕不鬆懈。影片中最震撼人心的場面之一,應當是我軍接到命令,要在敵人的轟炸封鎖下,架起一座載重橋,爲我軍爭取到對岸去的時間,參加金城戰役。從接到命令的那天起,我軍的信念只有一個,就是“通過那座橋”,堅守着“保證完成任務”的承諾、“保家衛國”的初心,最終創造了戰爭的奇蹟。時光流逝,英雄精神永存,廣大基層幹部應當着眼自身,聚焦作風建設,在工作中把握政治立場,始終堅持黨的領導,貫穿“黨領導一切”於日常工作中,在繁瑣工作之餘加強自身作風建設,常“洗洗澡”,多“正衣冠”,風雨不改,堅守初心。不問萬古流芳,但求此心勇敢。

石破天驚“先鋒旗幟+使命擔當”處變不驚。爲保證完成上級的命令,保證讓軍隊在8天內過橋,我軍工兵連連長、步兵連連長、炮兵連連長積極發揮先鋒作用,讓不倒的英雄旗幟飄揚在戰場上,帶領着戰士們以血肉築起那座“英雄”橋樑,爲最後的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70年後的今天,廣大基層幹部,應當積極響應先進的“先鋒”召喚,常悟先進精神,常學先進事蹟。同時,廣大基層幹部也應當“勇擔使命”,主動承擔責任,在會面臨危險的工作崗位上處變不驚,切實爲老百姓做好事、做實事,力求工作成果石破天驚。願護百姓安康,必保山河皆安。

求真務實“團隊協作+工作落實”堡壘堅實。要想完成8天內架起通往戰場的橋樑,獲得戰爭全面勝利,僅靠軍隊戰士單打獨鬥“唱獨角戲”絕不可能,必須依靠全軍協作,電影中,工兵、炮兵、步兵三連協作,工兵連修橋,炮兵連反擊,步兵連掩護,憑藉着“石榴籽”一樣的團隊精神緊緊“抱”在一起,才終於在每天落300多發的巖裏渡口架起了一座炸不垮的橋樑,更築起了我們英雄的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樑”。今天,廣大基層幹部也應當在工作中凝心聚力,加強團隊協作,共同完成好每一項任務,抓好落實,用每個人的努力,築起堅實的堡壘。勿忘戰友同在,且將慷慨前行。

爲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爲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電影《金剛川》中每一個英雄傳遞的精神都值得傳承,每一個犧牲都值得被銘記,我們有理由堅信,只要黨旗飄揚,我們就能讓高山低頭,讓河流讓道,讓天塹變通途。時光流逝,精神永存,能喚醒廣大基層幹部的初心,提升作風建設,才應該是這部電影的價值所在。

觀看電影《金剛川》有感2

2020年10月23日,電影《金剛川》正式上映,講述了抗美援朝志願軍戰士在暗流涌動的金剛川上,修補堪比生命線的木橋,以血肉之軀無悔許國的故事。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每一次聽到、唱起這首志願軍戰歌,就讓我們感受到70年前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慷慨激昂、浴血奮戰、捨生忘死的英雄場景。每一箇中華兒女都應當繼承和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唱一曲“英雄讚歌”,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從課本照進現實,校園裏傳承“英雄讚歌”。還記得國小課本里的邱少雲、黃繼光……讓我們永遠記住了英雄們面對艱難困苦時無私奉獻和不怕犧牲的堅強意志。互聯網時代同樣需要學習英雄模範人物,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可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既把傳統課本文化教育傳承和發揚下去,還可以把各類紀念館、陳列館、博物館搬上互聯網,讓羣衆能夠更直觀地“切身”感受中國近代史一段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在浸潤式的環境中感知感受、認知認同愛國精神,讓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在心中牢牢紮根。

從電視走入生活,全社會唱響“英雄讚歌”。今天我們所站立的地方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青春守護的、用熱血捍衛的、用生命換來的,是他們所熱愛的土地、國家和未來。抗美援朝精神不是高高在上、脫離羣衆和實際的“口號”,而應當融入各類活動之中,精心組織公祭、瞻仰紀念碑、祭掃烈士墓等活動,豐富拓展愛國主義教育領域,推動抗美援朝精神進企業、進鄉村、進社區,唱響新時代主旋律,引導羣衆緬懷先烈、銘記歷史,以榜樣的力量激勵人心、鼓舞士氣、振奮精神,大力唱響愛國主義正氣歌。

從口號變爲行動,工作中踐行“英雄讚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繼承和發揚抗美援朝精神,要有行動有落實。對英雄的懷念,就是把我們的敬國之心、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匯聚成洪流,成爲磅礴的“中國力量”。黨員幹部要時刻把個人生死與國家興亡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永遠銘記“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強化責任擔當,把抗美援朝精神作爲提振幹事

創業激情的不竭動力,轉化爲在工作崗位上愛國報國的具體行動,在知行合一、學以致用上下功夫,立足當前、腳踏實地,一步步埋頭苦幹,以超常的氣魄、超常的力度、超常的措施,快乾事幹成事。

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國人民志願軍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保衛和平、反抗侵略、英勇作戰,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讚歌。讓我們共同把這曲讚歌一直傳唱下去。

觀看電影《金剛川》有感3

金剛川看完了,張譯說願意用十發炮彈換班長的那一刻,我熱淚盈眶。作爲一部只拍了兩個月的電影,這樣的完成度已經算很不錯了,整體值回票價。

下面說說失望之處。

感覺最大的問題不是節奏感欠缺導致的冗長乏味的嵌套敘事手法,而是故事皮下,暴露出的觀念問題。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美軍爲陣亡戰友報仇,我方張排爲老班長報仇,兩邊展開的仇恨廝殺。沒錯,高潮部分體現的是個人仇恨。張譯這個角色的性格本是嚴謹認真,顧全大局,從整個戰役總目標出發反覆強調節省相當有限的彈藥——卻在老班長犧牲後失去理智把所有炮彈像不要錢一樣一梭子打出去“打飛機”,看起來雖然爽了,有血性有“人味兒”了,可整個戰略目標怎麼辦?大部隊怎麼辦?如果每個士兵都把私人感情放在戰鬥任務之前,戰爭不要打了。

現實中,鐵原阻擊戰指揮官馬兆民團長的那次最不情願的選擇——讓嫡系部隊當炮灰掩護大部隊撤離——爲了完成總目標,親手選擇讓兄弟們犧牲,完成任務後寧可自己降級去做排長,與兄弟們在一線同生共死。這種戰略眼光和冷靜的判斷力與堅定的執行力纔是我們以弱勝強的重要原因,這種“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的崇高美才是志願軍區別於普通大頭兵而長久打動的地方。

可惜編劇爲了破除“無情戰鬥機器”的刻板印象,轉而強調志願軍戰士的個人情緒,反而使人物形象崩塌了。

從更高的層面來看,這片把高潮設爲雙方報仇雪恨,傳達給觀衆的信息是:戰爭雙方都有犧牲,戰爭是殘酷的。

——很微妙地模糊了正義與非正義之間的界限。

而最終的“橋”的結局,雖然有所昇華,卻令我更加不是滋味:最後的勝利是用血肉之軀鑄就的?人的肉體比木板鐵石更能對抗美軍的壓倒性的恐怖轟炸?

強行昇華實在是暴露出編劇自己其實並沒有想明白處於絕對劣勢的我們,到底是憑什麼去贏得戰爭的,最後只能歸結於超人的意志力——按西方的說法就是被洗腦成了機器。

其實老電影《上甘嶺》對此已經有了明確的回答,因爲家鄉可愛,因爲人民對全新的未來充滿期望,所以甘願拼上性命;另一方面,是因爲過人的單兵素質,多年戰爭練出來的高效組織形式,特別是高超的指揮藝術和戰術戰略意識。

是素質與智慧,正義、崇高的信仰讓這支小米加步槍的部隊具備了超強戰鬥力,而不是血肉之軀和兄弟情這麼單薄的東西。

當然,單薄的思想也只能拍出單薄的故事。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影片中那個美國大兵纔是全篇最立體的人物,源自其點到爲止又恰到好處的細節,比如一開始的引經據典,到牛仔帽與塔臺稱呼的呼應,人家的每個舉動都有明確的精神來源,因此立得住,真實。而反觀我方的幾個角色,導演說不清,所以假大空。

這部片子沒有達到我的期望,但我不後悔買了票,反而說明這類題材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挖掘空間和反思空間,什麼時候導演編劇想明白了,能感動自己了,作品自然就會感動觀衆。

觀看電影《金剛川》有感4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爲祖國就是保家鄉"!

每當聽到這首志願軍之歌,渾身的熱血就會沸騰!七十年前的那場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爭自己沒有經歷過,可兒時就從也沒有參加那場戰爭卻在那場戰爭結束十幾年後參軍在丹東附近服役的爸爸不止一次的講過,兒時的課本里小人書裏知道了捨身堵槍眼的黃繼光,烈火燒身一動不動壯烈犧牲的邱少雲等等這些英勇的志願軍烈士的英雄事蹟。

金剛川戰役,抗美援朝最後一場戰役,《金剛川》的故事是發生在抗美援朝的末期,當時爲了爭取談判主動權,志願軍發動最後一次大型戰役,金剛川是本次戰役中重要的軍事通道,搭載着的巖裏橋卻被敵方損毀。爲了搶佔軍事先機,我軍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搶修戰鬥,卻因爲敵方的頑強抗擊,一次又一次的炸回。敵方轟炸機在兩個多小時內向橋樑扔下數以千計的炸彈,而我方不懼犧牲,一次又一次的修復戰略通道,直至戰鬥勝利。

《金剛川》片子裏沒有宏大的戰爭場面,而是通過幾個人物,一個情節,多角度的反覆演繹,讓觀衆通過不同的場景,深入瞭解我志願軍戰士用血肉之軀,與美國鬼子的鋼鐵飛機、炸彈間進行的浴血奮戰。

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演繹的志願軍戰士的形象讓人印象深刻。

吳京沒有了《戰狼》裏的完美身材,油膩大叔的樣子也把高射炮手的形象刻畫的入木三分。

最值得說的就是說張譯演的張飛的角色,他的"來啊"的怒吼,目眥盡裂的敵愾表情,把志願軍戰士不怕死的頑強精神演繹得出神入化!

抗美援朝是一場不對等的戰爭,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物資資源都遠遠落後於美國人的志願軍,愣是用不怕死的精神,將美國爲代表的聯合國軍打得坐到了談判桌上。這不得不說是軍事戰爭史上的"奇蹟"。

那場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戰爭,讓中國人有了足夠的底氣面對強權,爲國家和人民爭取到了尊嚴威嚴。

作爲抗美援朝勝利70週年的獻禮片,金剛川用還原真實場景的形式,告訴國人,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是千千萬萬的軍人用生命和血肉之軀換來了。現代年輕人一定不能忘記他們的付出,也不能放鬆警惕,時刻準備着給與那些膽敢破壞我們幸福生活的"豺狼"狠狠的打擊,讓他們知道,中國人民"不好惹"!"惹不得"!

牆裂推薦大家走進影院去看看這部片子,最好帶着孩子們去看,就爲了讓孩子們不忘記那場慘烈的戰爭中那些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的犧牲,讓他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的不易。

觀看電影《金剛川》有感5

電影《金剛川》不同於展現“絞肉機”似的戰場畫面,卻把視角聚焦在戰場中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戰士身上,他們的友誼、信仰與犧牲,好像講述的就是身邊戰友的故事,更加令人久久不能平靜。劇情簡單,但以小博大。影片所表達的抗美援朝的精神,是所有中華兒女都能夠感受到的。

看完電影《金剛川》,久久不能平靜,感動於革命先烈前赴後繼的拼搏,以血肉之軀保衛祖國的和平安寧。現在回想起影片中的幾個情節,還是不由得溼潤眼眶。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中國志願軍在金城發動最後一場大型戰役。爲在指定時間到達,向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武裝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禦敵機狂轟濫炸,一個個無名英雄以血肉之軀,一次次修橋過江的故事,在暗流涌動的金剛川上徐徐展開……

《金剛川》以四個不同的視角,展現了抗美援朝期間,志願軍戰士在金剛川上補橋過江,抗擊美軍的戰爭故事。這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以高炮連爲視角講述的故事。這個故事裏最主要的兩個人物是兩名高炮手關磊和張飛。他倆是師徒也是戰友,但在我看來他倆勝似血脈相連的兄弟。在關磊開玩笑地說出那句:“想要這個炮位,用十發炮彈來換。”而張飛則認真地回答說:“可以。”其實觀衆們都知道這個炮位早已暴露,是敵機下一次的攻擊對象,但當那句“可以”說出時,我的眼角溼潤了……高炮連的戰士們不畏犧牲,用僅有的兩門高射炮和幾十發炮彈,抵禦美軍接二連三的偵察機、轟炸機,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在夜裏點燃火把,將自己視爲敵機的活靶子,只爲換取戰友們能夠快速過江。這一段將高炮連的戰士們刻畫的有血有肉、有痛有淚,將志願軍戰士們無畏犧牲,誓死保衛祖國的決心展現的淋漓盡致。

正如電影中美軍接二連三炸橋失敗後所說的那句話:“不可能纔是他們最厲害的武器”。是的,在當時軍事力量懸殊的戰爭中,我們憑的不是武器,是億萬萬中國人保家衛國的勇氣和決心,是我們無畏犧牲,只爲換取後代和平安寧的信仰。正是有了這些,我們最終才能將美國人拉在板門店前談判。

抗美援朝期間這樣的故事很多很多,上甘嶺戰役中用身體堵住機槍的黃繼光,熊熊烈火中爲不暴露目標壯烈犧牲的邱少雲……

今日的我們何嘗不是受着昨日先烈們的護佑,才能生活在如今這美好的和平年代。

在那個年代,我們的祖國尚無如今這般強大的軍事力量,但中國人的精神,就是無可爭議的神話!無論何時何地,自強不息、英勇無畏的中國人,都可以讓列強們看一下,中國人這道人牆,永遠都炸不塌,中國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的步伐,沒有誰可以阻擋!

觀看電影《金剛川》有感_電影《金剛川》觀後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