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電影心靈點滴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2.04W

電影心靈點滴觀後感精品多篇

《心靈點滴》觀後感 篇一

花了兩個小時的時間,看完影片《Patch Adam》(中文翻譯爲《心靈點滴》)。當我第一次看時心裏好象感到了什麼但是抓不住是什麼感覺,於是我又反覆看了3次。並找了一些有關資料。

影片《Patch Adam》是羅賓?威廉斯主演的一部曠世傑作,在影片中羅賓?威廉斯飾演的帕奇在年青的時候,因有自殺傾向而被送進了精神療養院,在療養院的遭遇讓他立志成爲一名醫生。於是在六零年代末期和七零年代初期進入維吉尼亞醫學院就讀。他天資聰穎,在醫學院的成績非常優異,可是醫院內的醫生們受傳統觀念的限制,都十分不近人情。他不屑於這種狀態,他相信歡笑就是最好的處方,……堅持自己關懷病人、以病人爲重的理念,和傳統的勢力周旋到底。最後,終於成功地拿到醫科學位。

雖然一些情節有一點點老套的感覺,但對整部電影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整部電影給人的感覺特別純,雖然極其感人,但卻沒有絲毫的造作之感,我覺得這很大程度要歸功於羅賓?威廉斯的完美表演,他在片中的表演是那麼的自然,找不到一點的瑕疵!影片的主題由於他的表演而得到了完美的詮釋。影片最後的結尾更令人叫絕,絕頂的幽默,使得整部電影更顯得無與倫比!看了這部電影,真的讓人產生純潔的追尋完美心靈的衝動!

導演在這套戲的一開始就透過了一個病人以四枝手指的小故事開啓了男主角帕奇的生命。它同時也灌輸了學生有關這套戲的信息之一,那就是「不要注目在問題上,要看別人所看不到的,並日日更新創造未來」。這句話深深地打動我的心扉並吸引着我拭目以待,目不轉盯的看下去。心裏想深一層,這不就是一位教牧人員應該要有態度嗎?身爲領袖,必須要有遠見,不要讓虛幻的表面影響你對其實底的洞察。

帕奇很清楚知道自己進來醫學院的目的,因爲他是帶着使命進來的。學術上的知識固然重要,但是知道自己身爲一位醫生可以如何走進病人的世界裏來去幫助病人並與病人聯繫更爲重要。因爲,醫生就是爲了醫人助人。換句話說,教師。醫生或這輔導者猶如醫生,也是爲了拯救靈魂的工作和牧養人的生命爲大前提。所以帕奇三年的醫學院學習活生生的映射出學生三年的神學院學習應有的態度。猛上課與啃死書還爲次要,在學校如何處事待人和與人接觸纔是我們需要看重的。

這無疑是部具有深刻內涵的影片。

首先,作爲一醫生或輔導者,必須是一個聆聽者、關懷者。

劇中帕奇因患有輕微憂鬱症,自願到療養院治病。但他發現許多病人,其實不是精神異常,而是沒人在乎他們心中的問題。因院方對待他們的方式如關在柵欄內的動物般,不關心、不寒暄,只給予食物及形式的診療。精神科醫師也只是如問卷機器般問問題,沒有眼神的關注,給病人的感受相當冷漠。

只有當我們有一個聆聽的心並關懷人時,才能摸觸人的心靈深處,瞭解他們真正的需要,才真正幫助到人,併產生影響力。因人們的需要不只是藥物上的醫療,乃是心靈上的醫治和釋放。

第二,從帕奇身上看到,一個充滿喜樂和歡笑的人,是能產生影響力的人。

觀看本片,發現「笑」實在具有莫大的意義。因它不但有醫療的價值,且能讓病人在痛苦中得慰藉,化解病人的孤單,減緩病人的緊張和懼怕情緒。所以,帕奇相信歡笑就是最好的處方,爲了逗病人笑,他扮演小丑,給病人帶來歡笑和溫暖,影響了身邊的人,羸得許多人的喜愛。

「笑」是上帝給的禮物,我們應善用它。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我相信有時候一個小就能將糾紛、爭吵化解與無形之中。

第三、對人要有「熱情」-PASSION。

熱情會讓人捨己並放下尊嚴。就如帕奇對小孩子們的熱情而做出了醫院不曾有的小丑角色而使到病房裏充滿了歡樂聲和生氣。當我們以熱誠來接待任何一個人時,他們會分享他們的心情和敞開自己來響應你。

但是,「冷漠」卻成了現代人所患上的病態。這乃是慢性殺手,逐步逐步的抹煞了人們的熱忱。我們不可以忽略了人性的重要,每個身邊的人都是我們可以學習的對象,又或許他們也是我們需要去關心的人羣,時時刻刻敏銳人的需要。帕奇在退學公聽會上,面對抨擊和質疑時,他響應這話,並揭露了傳統醫院制度的麻木不仁,偏離人性的醜陋一面。他們的心冷漠,高高在上,板起面孔與病人保持距離,以顯示身份與知識界線,巳失去原本從醫助人的初衷。他提出醫生應該治療人,而不只是疾病;他堅信,以同理心對待病人,傾聽和交往,陪伴病人度過疾病苦痛,這些與藥物和醫技一樣重要。

但願我也能像影片中所描述的:「誰都不可以控制我的靈魂、學習和熱忱」。

第四、作爲一個醫生、教師或輔導者,除了對病人有同理心和信任外,應有一個謹慎的心。當有突發事件時,應想到預期後果,懂得保護自己的安全。

帕奇的女朋友—凱琳,因沒有考慮到這點,夜晚單獨前往探望一名有嚴重自殺傾聽的男精神病患者,而忽視了病患者精神狀態並不穩定的潛在高度風險。最後,她遭遇了嚴重的不幸,被對方謀殺了。其實,她可以通知帕奇一同前往,或採取其它方式來幫助對方。因她十分清楚此病人的病態,一年多次自殺入院,平時行爲怪異。

凱琳的遭遇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提醒。

第五、你若捨己,甘心樂意幫助人,所付出的愛最終能得到回報

好施捨的,必得豐裕;滋潤人的,必得滋潤。

傳統醫界視帕奇爲「不走正道」的醫學院學生,雖然他的學習成績優秀無比,卻在操行成績上落得「過度快樂」的評語,而被退學處分。在退學公聽會上,曾經受他幫助過的病人,因着他付出的愛所感動,大家自願出席支持他的醫療理念,爲他的操行作了有力的見證,免了退學處分,順利畢業,成爲一名專業且優秀的醫生。

《心靈點滴》觀後感 篇二

看完了電影,我想到我們進入昆明醫科大學的那一刻,莊重的宣誓:我自願獻身醫學,熱愛祖國,忠於人民。恪守醫德,遵師守紀,刻苦鑽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發展。我決定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術的聖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着追求,爲祖國醫藥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鬥終身。

影片中主人公帕奇亞當斯作爲一名醫者對待病人的做法是真正符合我們醫學人道主義的做法。他能夠真正關心病人的內心感受,讓別人從心裏感受到溫暖,真正把醫學的真諦融入了治療之中,真正體現出了醫者的崇高和聖潔。他不僅僅是爲了治病而治病,而他更關注的是人,是爲了治人而治病。

很多人往往認爲帕奇亞當斯這樣的做法僅僅是竹籃打水,無濟於事。但是這部影片讓我想到另外一個滴水殺人的故事。中世紀的歐洲,有個名副其實的暴君,他爲所欲爲,慘無人道。有一次他追究一位大臣的錯誤下了斬首令。當大臣被押上斷頭臺,一切準備完畢只等國王下令時,他突然想到了一個鬼主意。此時,斷頭臺上的大臣已嚇得渾身打顫,眼看就要昏過去了,可國王就是不發指令,只顧與身旁的重臣談笑,趕來看熱鬧的百姓等得不耐煩了,窒息般的寂靜被打破,人羣開始譁然,就在這時,國王突然正過臉來,尖叫一聲“斬!”儈子手沒有砍下大刀,而是拿出一隻小水壺,象往珍貴的花盆上澆水一樣稍稍歪了歪——冰涼的水滴在了犯人的脖子上。就在這一瞬間,那犯人的頭猛地一下垂到了胸前,心臟完全停止了跳動。斬臺上,暴君的臉上浮現出欣然的笑意。“滴水殺人”這件事聽來荒誕不徑,但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卻絲毫不奇怪:是國王、儈子手的開斬令、如刀刃般冰涼的水滴,使犯人產生了“死亡感覺”所致。可見,一個人如果沒有精神力量的支持,他的肉體是脆弱的。

另外有這樣的一則笑話,“一個因趕着交工程圖而出車禍成爲植物人的工程師,他的妻子同事爲了能讓他醒來,每天在他的枕邊重複這樣一句話:領導說圖不用改了。終於有一天喚醒了這名工程師,他醒來開口第一句話便說:領導真的說圖不用改了?”雖然是一則笑話,但是從側面也讓我們看到精神力量的偉大之處。在醫院常常有這樣的情況,如果一個人的精神之光如果爍爍閃耀,那麼生於病患中的他也更容易恢復健康甚至發生奇蹟。這更體現出愉快的身心對健康的恢復是多麼的重要。而帕奇亞當斯對待病者這樣深入人心的關懷也是所有醫者應該效仿的榜樣。

當今社會,各種違揹人文主義,違背醫德的事情層出不窮:無醫囑執行,草菅人命,不合理收費,見死不救,唯利是圖等等。這些事不僅僅損害了作爲一個醫者崇高的形象,而且給無數病痛中的人們造成了更多無法癒合的心靈創傷。這些事的發生完全違背了醫學倫理,每個醫者都應該熟知醫學日內瓦宣言:

“在我被吸收爲醫學事業中一員時,我嚴肅地保證我的一生奉獻於爲人類服務。 我對我的老師給予他們應該受到的尊敬和感激。

我將用我的良心和尊嚴來行使我的職業。

我的病人的健康將是我首先考慮的。

我將尊重病人交給我的祕密。

我將極盡所能來保持醫學職業的榮譽和可貴的傳統。

我的同道均是我的兄弟。

我不允許宗教、國籍、政治派別或社會地位來干擾我的職責和我與病人之間的關係。

我對人的生命,從其孕育開始,就保持最高的尊重,即使在威脅下,我決不將我的醫學知識用於違反人道主義規範的事情。

我出自內心和以我的榮譽莊嚴地做此保證!”

可是他們的這些做法,與帕奇亞當斯的偉大和無私相比,真的太令所有人失望。

我們做爲一名醫科大學的大學生,肩負着拯救人類疾病的重任,我們更應該學會從內心體會病者的疾苦,站在他們的角度來看,真正明白他們最需要的是什麼。沒有人願意每天面對冰冷的醫療器械,我們應該學會相互關愛,多給他們一點溫暖和關懷,也許僅僅是一個善意的微笑,但是對於他們來說,這樣減輕了他們很大程度上的精神疾苦,我們又何必吝嗇呢。

這部影片,意在使同學們認識到心懷善意是多麼難能可貴和偉大,樹立像帕奇亞當斯一樣甘願爲醫學進步獻身的道德品質,加深同學們對醫德規範的理解,樹立爲發展祖國醫藥事業獻身的信念。另外,心懷善意不論在何種體系中,都是共同的,無論是醫學還是其他。即時我們只是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夠心懷善意,哪怕是舉手之勞,或者一句溫暖人心的話語,我相信都能夠對我們的生活起到促進作用,如果每一個人都能意識到精神力量的偉大,我相信,我們的世界將充滿更多美好的希翼。

《心靈點滴》觀後感 篇三

昨晚在《醫事法》的課上看完了電影《心靈點滴》,感慨萬千,一夜難眠。

曾幾何時,我也是十分同情患者的,爲什麼此刻變得這樣冷漠呢?記得實習的時候,我和閨蜜都曾不止一次爲病人死亡而痛哭流涕,閨蜜甚至當時哭得比家屬還悲哀。而此刻如果再看到實習生爲病人哭泣,咱們只會覺得他們"太幼稚了"。

我研究生讀的是神經內科,病房裏大部分病人是腦梗塞,我每一天去看他們時都要進行神經系統查體,然後指導他們進行康復訓練。我印象很深的一個病人是個老太太,來的時候大面積腦梗,半身幾乎全癱了,大部分肌肉肌力爲0,只有個別的部分還能夠微動,肌力爲1,但是她的意識是清晰的。這樣的病人多數來講恢復得都不好,正因肌力爲0,他們很難用上力,我只能安慰老太太說,剩餘活着的腦細胞可能還能夠部分代償這些功能吧,此刻最好發奮活動這些還能夠微動的部分,讓它們刺激刺激腦細胞。而讓我驚奇的是,沒過幾天,老太太的腳居然能動了!之後手也微微能動一點,於是我抓住機會每一天鼓勵她進行功能鍛鍊,教她鍛鍊肌力,之後出院的時候,這半身的肌力基本能夠到達3—4級,已經很了不起了!我告訴她,後期還需要長期的鍛鍊,想站起來還是有期望的,她和家屬走的時候都十分開心。之後再遇到大面積腦梗的病人,我都以這個老太太爲例,鼓勵他們。還有一次,我的一個病人也是腦梗半身不遂,當天來的時候情緒低落,第二天我去看她的時候,她竟然說着說着就嚎啕大哭起來,護士長聽到動靜還以爲她欺負我就趕緊跑過來看,我趕緊說沒事就把門關上了。她主要是覺得自我還年輕,才四十出頭就變成了廢人;我極力安慰她,說

年齡更大的、病情更重的病人都能夠透過功能鍛鍊而恢復得很好,她這麼年輕,必須能夠恢復自理潛質的!之後她透過功能鍛鍊,出院時是走出病房的,讓我十分欣慰!和病人家屬吵架的事我也幹過,那是一個腦梗塞後遺症期的病人,神志不清,長期臥牀,只能靠輸液維持生活。每一天護士都很頭疼給她扎輸液,正因長期臥牀,她的四肢已經萎縮,血管也越來越細,以至於之後只有一個技術最好的護士能夠紮成功了,連護士長都不行。但是由於身體原因,那個護士有一天被調到門診去了,那裏更加清閒適於養病。她走了以後,我這個病人的輸液就成了一個最棘手的問題。我於是找家屬談話,期望他同意咱們給病人扎一箇中心靜脈插管,這樣每一天的輸液問題就解決了。但沒想到家屬不一樣意,說既然還有人能夠紮成功,爲什麼不繼續扎呢,爲什麼要做這項創傷更大的操作呢,人員調動是你們的問題,我不管!於是我和那個家屬大吵一架,回到辦公室還哭了半天。過了大約一個小時,我想想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啊,於是又回到病房向家屬道歉,並心平氣和地商量這件事,沒想到家屬竟然反過來向我道歉,並痛快地同意了。我開始覺得很委屈,正因真心誠意爲病人着想竟然家屬會這麼不領情,但家屬向我道歉的那一刻,我感覺到了被明白的愉悅。

畢業後我來到放射科工作,接觸病人的機會不多。離開神經內科的時候,我的導師和師姐師弟們都羨慕我,說我以後再也不用接觸病人了,真好。當時的我很驚訝,正因我在研究生階段從沒覺得接觸病人有什麼痛苦的,我只是覺得常常對他們愛莫能助是最無奈的事。

然而工作之後,我的態度卻發生了變化。正因工作中主要應對的是影像資料,即使給病人打電話也只是爲了多瞭解一點病情從而出一份更可靠的報告,我對那些急切想知道結果的病人越來越不耐煩,我總是說,我需要再仔細看看,而且還有上級大夫要看的,此刻不能告訴結果,告訴了也不準確。咱們還有個崗位是"接診醫師",負責接待來檢查的病人,主要是對申請單過於簡單的病人補充病史,有時還需要查體,當然順便就需要向他們解釋檢查的注意事項、造影劑的危險性等。我在這個崗位工作的時候,發現有很多病人都是帶着怒火過來的,甚至有的人把對臨牀醫生的滿腔怒火轉嫁到咱們身上——他們不敢得罪給他們看病的臨牀醫生。病人不容許咱們犯錯誤,甚至對於等待時刻過長也怨氣很大,有很多病人堅持用別人的名字做檢查,導致信息不準確,這樣有誤診的危險,也讓人不厭其煩……事實上接觸病人的時刻少了,反倒看到的都是他們的缺點,厭惡情緒激增,對那些只是想多問幾句的病人也變得有點不耐煩了。咱們的主任總是說,要對病人好一點,她本人對掛她號的病人總是十分客氣,看片子比平時要仔細許多。我不知道她是如何持續情緒平靜的,她對咱們永遠也不夠滿意,但對病人卻關愛有加,甚至有說有笑。

和我差不多年資的醫生如今也多數對病人冷漠了,再也提不起當年的熱情。聊天的時候發現,咱們工作中多多少少都被病人或家屬傷害過,主要是悲哀,因此對越來越多的病人失去了信心,不知道哪個人將來就會反咬一口。老公說他此刻對病人反倒比研究生的時候要好一點了,正因他越來越發現病人之間的差異,因此對大部分病人都越來越好,真心誠意幫忙他們,只有對那些素質比較低的病人持續必須距離;或許這就是一個醫生開始成熟的表現吧。

反過來看《心靈點滴》,如果PatchAdams最初的表現只是像咱們實習時的那種原始的熱情,那麼當他深愛的人被病人謀殺後,他還能重新建立起對病人的熱情,這簡直就是奇蹟了。咱們都有同情心,咱們也都感受過幫忙病人的愉悅。但怎樣能在被病人傷害過之後還繼續對他們好,這需要一個心理調整的過程,也需要在實踐中找到適宜的與病人相處的方式。

《心靈點滴》觀後感 篇四

看完《心靈點滴》這部電影后,我又讀了一遍希波克拉底誓言:仰賴醫神阿波羅·埃斯克雷波斯及天地諸神爲證,鄙人敬謹直誓,願以自身能力及判斷力所及,遵守此約。凡授我藝者,敬之如父母,作爲終身同業伴侶,彼有急需,我接濟之。視彼兒女,猶我兄弟,如欲

受業,當免費並無條件傳授之。凡我所知,無論口授書傳,俱傳之吾與吾師之子及發誓遵守此約之生徒,此外不傳與他人。我願盡餘之能力與判斷力所及,遵守爲病家謀利益之信條,並檢柬一切墮落和害人行爲,我不得將危害藥品給與他人,並不作該項之指導,雖有人請求亦必不與之。尤不爲婦人施墮胎手術。我願以此純潔與神聖之精神,終身執行我職務。凡患結石者,我不施手術,此則有待於專家爲之……

流傳約20xx餘年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至今讀起來仍然令我頭皮發麻。我就反思爲什麼幾千年以前的思想還是讓我這個二十一世紀的醫務工作者如坐鍼氈。總結了一下,那時學醫不受高昂的學費,現在學醫時間長不說,實習還不給錢;那時以病家謀利益爲信條,現在以養家餬口爲信條;那時墮胎手術是醫者大忌,現在國家鼓勵,婦產科門診10分鐘一個,一天好幾十;那個時候,骨折了小夾板或樹枝固定,現在骨折了都是切開復位後打上鋼板上釘子……科技是進步了,醫者的道德下滑了。

生存的壓力,物質的誘惑等等,醫務工作者很難獨善其身。當然有沒有另類啊?概率雖小,人還是有的,但都活得相當悲慘。話說現年42歲的`冉崇偉是四川武勝縣的醫生。冉崇偉稱,“醫院搞‘開單提成’,我抵制這種做法,結果完不成任務,工資被扣了3。4萬元。”他還和衛生院打起了官司。這官司不論輸贏,他以後還怎麼在單位混?還有山東省滕州市中醫院楊國樑拒收回扣被指人格障礙,同事稱其毀醫院名聲。還有更慘的,南方某某醫生醫術高超,病號特多,但他就是不開大藥房,惹着了院長,急壞了主任,恨啥了同事,結果他被同事踢壞了男人的命根子,恐嚇信一封一封地投在他家裏,妻子跑了,工作也丟了。雖然,很多行業慣例不合理,但你要對着它幹,代價是幾乎要命的。再看看亞當醫生挑戰慣例的代價是什麼?帕奇違反學院的規定,向陳腐冷漠的醫學教育制度挑戰,他扮演小丑,逗病人發笑,他主動跟病人交談,他每次都稱呼他們的名字,他分享病人的快樂和夢想,也分擔他們的痛苦和悲傷,他給病人帶來歡笑和溫暖,他讓病怏怏的孩子恢復笑臉,給病入膏肓的老人帶來快樂,他讓原本死氣沉沉的病房重新充滿活力和希望。但是他幾乎被院長開除,禁止去醫院,女友也被人謀殺(要不是Patch的熱心腸,她怎麼會被謀殺?),可謂代價慘重啊。

我們要挑戰醫療行業不合理的慣例嗎?看完電影《心靈點滴》,我聯想到我國醫療行業的實際情況,很有抵制並改變不合理現象的衝動。可我是徒有其心啊。但是,Patch以病人的生活質量至上,強調人性溝通的做法,我很受啓發。以後,我要從自身做起,爲病人提供貼心服務。和藹、真誠地對待他們,要爲病人提供微笑服務,耐心講解病情。不僅要根據病情制定治療方案,還要切實考慮患者的經濟條件。所以要把治療方案、預期效果和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使醫患彼此都受益。但是,我還不敢頂着大家幹,不拿回扣,不開大藥方,那樣我會遭孤立,排擠。從個人角度來分析,那樣威脅到我的生存,難以繼續個人的發展。

所以,我把希望寄託給社會和國家。希望能給醫務人員創造寬鬆良好的工作環境。首先是尊重。醫學知識浩如煙海,每位大夫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時間,獲得尊重首先是社會對知識的尊重,對勞動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他們提供的社會服務直接關係到社會成員的生命健康。醫生想把每一個病人治好以獲得成就感,他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唯一途徑是幫助他人,不管是否是他們的本意,但客觀上造成了這個好的結果。醫生殫智韻慮,治好了別人的病,你送他一面錦旗他比什麼都高興。所以,醫務人員的付出理應得到社會的尊重。其次是薪酬。考慮到醫生的付出和工作性質,醫生本該高收入。

一、高危職業。如果你是一個工人,你修理一千臺機器,有999臺修好啦,有一臺給你越修越壞,甚至修得不走了,你會因此捱揍嗎?你會丟飯碗嗎?你會因此成被告嗎?會坐牢嗎?醫生會。

二、高壓力。各位捫心自問,自己的工作就從未出過錯?工作時你從未忘記過什麼?從未出過亂子?從未辦砸過事?你們可錯十次、百次、千次,醫生卻一次也不能,能不戰戰兢兢嗎?

三、高要求。醫學是一個飛速發展的學科,想不被淘汰,想不出事故,醫生只好不斷看書、看書、再看書,醫院不斷的考試、考試、再考試。區裏也會考計算機、英語、操作……活到老,學到老、考到老,乃真實寫照。四、高負荷。每天工作都在10小時以上。

解決了醫生的社會地位和薪酬問題,醫生纔會更加踏實的工作,更多地爲病號着想,更好的溝通。只有這樣,中國纔會不缺像Patch那樣的醫生。

《心靈點滴》觀後感 篇五

不是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眼涙也不是第一次汩汩而流了。

五一勞動節連續假期的第一天,下午我決定留給自己,偶然亂轉電視下,我看了這部HBO播映的電影《心靈點滴》(PatchAdams),也明白了男主角名字中--Patch象徵的修補之意。

這部片和男主角羅賓威廉斯主演的另外兩部電影:《美夢成真》、《心靈捕手》一樣,都是令我回味再三,膾炙人口的好片。

男主角派奇是位傳統醫界視為「不走正道」的醫學院學生,雖然他的醫學院成績優秀無比,卻在操行成績上落得了個「過度快樂」的評語。

他認為醫生不該被社會過度的神格化,享受過多的尊榮和敬畏,而使為人醫者漸漸失去原本從醫助人的初衷。稱一句「XXX醫生」,不代表這個人放的屁就比較香,走路大家就要讓一邊。「醫生」二字,實際上是代表對自己堅持助人的一種宣誓。

所以他在醫院實習時,看遍了傳統醫院制度的麻木不仁,偏離人性之後,內心產生覺悟,下定決心要開一間夢想中的醫院。於是他和理念相同的夥伴們,在風景優美的山間,建立了一所「以家為本」的免費看診醫院。

面對接踵而來傳統醫界的抨擊和質疑聲浪,派奇總以「橫眉冷對千夫指」之姿慷慨陳言,毫無所懼;而在病童面前,他卻變成了「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大玩偶,搞笑做怪,只為了博得稚子純真的一笑。

在這些外界考驗前,他是個勇者;但來自內部的挫折卻一度重擊了他,幾乎不支倒地。

同為醫學院學生,也是他的親密愛人--凱琳,一路跟著他一起實現夢想,胼手胝足地打造了心目中的愛心醫院。與派奇的相識相戀,更讓凱琳逐步嘗試讓自己告別本身不為人知的傷痛。

只是沒想到,助人這件事,它可貴和可嘆的就是,它是一種冒險。

因為聽了派奇自身走出憂鬱的經驗分享,她決定從幫助別人中找回幫助自己,肯定自己的力量,即使她直覺地有些擔心害怕,仍然決定信任他人地隻身前往探望一名精神病患,而忽視了病患本身精神狀態並不穩定的潛在高度風險。最後,她遭遇了嚴重的不幸。

這使我想起有部電視影集《ER》(急診室的春天)的某一段情節。

一位年輕急診醫生--大衛,平時對一位好發問又好管閒事的醫學院實習生又愛又恨。兩人之間很不對盤,但又有一種微妙的好感情愫。有次,來了個病人,本身精神情況也是很不穩定,在急救過程中需要從脊椎打麻醉針,照理這應該由醫生來做,但這位醫生卻故意讓實習生練習,想讓實習生出糗以知難而退,結果她果然技術不佳,弄得病人痛得要命幾乎抓狂。

但更嚴重的事卻在後面。沒想到這位病人一直記恨在心,妄想醫生都要害他,趁著醫生們忙著放假過節的鬆懈,以預藏的刀將認真學習,立志成為一名好醫生的女實習生,一刀封喉斃命。

電影中的派奇和電視影集裡的大衛醫生一樣,他們原本飛揚的自信和旺盛的生存鬥志,一夕之間完全被這樣的意外事件所擊潰,從此陷入自責沮喪的深淵。

所幸,生命的無常,可貴的便是它讓人絕望的同時,它也給了人無限的希望。自責難過到曾經也想輕生的派奇,終於在山頂上再度找到了自己看待生命的角度,重燃起以往助人為樂的信心和勇氣。

他堅信,醫病之間也是一種人際關係,不應該照著傳統教科書所言,做情感切割,反而要貼切相連。所以醫生不該只是躲在象牙塔裡做實驗,或是開藥動手術,而是要儘早地學會和人相處,學習傾聽和交談。

同時,在他的定義中,醫生就是廣義的助人者,而所謂醫療行為,要治療的不是一種病,而是一個人。

對抗疾病可能會失敗,但如果以人性的同理心對待病人,抱著互助為濟的精神,則幫助病人,陪伴病人度過疾病苦痛,這件事是永遠都不會失敗的。

這部電影是由真人真事所改編,片尾敘述這位派奇醫生在電影拍攝結束為止,已正著手重新建立他的「家人醫院」,而且目前也己有了近3000名的醫生,正排隊準備加入他的行列。

這部片有許多發人深省的對白,例如:「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冷漠。」等等,一字一句都敲入我心。

而派奇對女主角深情款款朗讀了一段智利詩人聶魯達(PabloNeruda)的情詩,收錄在100LoveSonnets/CienSonetosDeAmor(聶魯達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短詩17(Sonnet17),我也很喜歡。

買了這本書也蠻久的了,看了這部片,也激發了我讀這些詩的念頭了,它們真美。抄了詩,和大家分享如下:

我愛你,但不把你當成玫瑰,

或寶石,或火炮射出的箭。

我愛你,像愛戀某些神祕事物,

祕密地跟在你靈魂左右。

我愛你,如同一株從不開花,

但自身隱含著花朵花芒的植物;

感謝你那帶著充實的香味的愛,

自大地昇起,靜靜地存在於我的軀體中。

我愛你,不知道如何去愛,何時去愛,又從何地去愛,

我直接了當地愛你,不復雜也不傲慢;

我是如此愛你,因為除此之外我別無他法。

還有什麼方式:我不存在,你也不存在,

如此親密,所以你放在我胸前的手便是我的手,

如此親密,所以你閉上眼睛的時候,我也睡著了。

《心靈點滴》觀後感 篇六

只有當我們有一個聆聽的心並關懷人時,才能摸觸人的心靈深處,瞭解他們真正的需要,才真正幫助到人,併產生影響力。因人們的需要不只是藥物上的醫療,乃是心靈上的醫治和釋放——這是觀後對我最深的觸動。

《心靈點滴》圍繞着對待病人的兩種治療態度的醫生的故事展開敘述。其中,主人公帕奇代表的是不僅僅關心病人的生理上的病痛,而且注意給病人帶來快樂,帶來心靈上的安慰具有人文關懷的一類醫生;另一類是以華克院長爲代表的自認爲高高在上以傳統的治療方式對病人進行治療的一類醫生。在帕奇與華克院長的一次次爭執中,我看到了一個醫務人員身上應該擁有的三樣法寶:熱情、微笑、信念。

心靈點滴中,帕奇主動去了解病人的需求,幫病人們完成以前未能完成的心願,他用自己的熱情感染了病人。在他的世界裏,我看不到被動的做法與消極的情緒。他主動幫室友如迪驅趕幻想出的松鼠以讓如迪敢出去上廁所;他主動與病人瑪姬打招呼並與之握手;在華克院長的再三勸阻下,他依然去醫院看望病人??乍一看,他表現出的是固執行爲,然而,這是由他內心的熱情以及對病人的愛的驅使所產生的崇高行爲。對帕奇來說,熱情已經成爲一種習慣。在他的熱情之餘,他給病人帶來了快樂,成爲了他們最要好的朋友。這樣一來,他不僅幫助病人治療身體上的疾患,更重要的是增進了病人的精神抗力。如果我們希望別人以熱情的心對待我們,我們就必須先用自己的熱情溫暖融化別人心中的冰。對一個從事醫護行業的人羣來說,熱情更是不可或缺的。因爲我們面臨的不僅僅是一羣呈現出各種類型病狀的人羣,他們的身後還要關心他們的家屬。

微笑,是多麼美好的一個字眼,似冬日裏溫暖我們身軀的陽光,也似黑夜裏照亮我們前進路途的燈塔。「笑」實在具有莫大的意義。因它不但有醫療的價值,且能讓病人在痛苦中得到慰藉,化解病人的孤單,減緩病人的緊張和懼怕情緒。所以,帕奇相信笑就是最好的處方。爲了逗病人笑,他扮演小丑,給病人帶來歡笑和溫暖,影響了身邊的人,羸得許多人的喜愛。在電影中,帕奇將微笑詮釋的淋漓盡致。面對華克院長的爲難,他這樣解釋:“笑能促進腦下腺素的分泌,因而能促進血的帶氧性緩和血管,促進心跳,降低血壓,對心臟及呼吸系統疾病有正面的效果,同時也能加強免疫系統反應。”的確,笑對病人有這麼多好處,但醫護人員中有多少人能做到了面對病人時面帶微笑。帕奇爲了把病痛纏身的病人逗笑,在兒童病房裏把灌腸的氣球套在鼻子上,把體溫表、輸液用的架子和夜壺都變成雜耍道具,讓這些稚嫩的臉上重新綻放出發自內心的笑容;他有時扮成天使,逗笑了醫生護士都不敢靠近的身患絕症的比爾。他用他詼諧的語言、滑稽的動作,帶給病人歡樂和希望。帕奇用微笑和病人拉近距離,讓病人敞開心扉,而不再專注病痛,甚至不會感受到病痛。他的的確確做到了用歡笑減輕甚至治癒他們的病痛。

帕奇立志要當一名醫生,以踐行他的理想。帕奇很清楚知道自己進醫學院的目的,因爲他是帶着使命進來的。學術上的知識固然重要,但是知道自己身爲一位醫生可以如何走進病人的世界裏來去幫助病人並與病人聯繫更爲重要。他相信,歡笑對於病人是最好的處方。在面對審官的質問,他人的質疑的時候,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處事方法。而在他面對審官的時候說了一句令我十分感動的話,他說:“不論你們如何決定,我還是會成爲全世界最好的醫生,你們有不讓我畢業的權力,你們能不讓我得到頭銜及白衣,諸位,你們不能控制我的心靈,你們不能阻止我學習,你們不能阻止我進步??我這根刺不會消失的。”這是他對世界的宣言,是他對自己信念的堅定。他認爲治病不一定要按照老的套路走,在給病人解除病痛時,更要解除他們的本,在心靈上讓他們也同時得到安慰。他不避諱感情轉移,以人性的方法與病人進行心靈交流,增進他們的生活品質。他不曾懷疑自己的方法,因爲自己實踐的結果驗證了自己的理論。帕奇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看到了別人因爲恐懼懶惰而不願看到的,他讓他的病人有尊嚴的活着。如果醫生的心靈理念都能如此,世間的病痛會減少一半。帕奇用自己的信念去挑戰制度的勇氣也值得我們學習。

電影結束後,我內心能感受到一股積極向上的力量,而帕奇的行爲就是積極心理的表現。而作爲一名醫護人員,在我看來,“健康、快樂、和諧”就是對醫護人員職業價值觀的最好闡述。健康是指僅醫護人員身體要健康,心靈要健康。快樂是指醫護人員自己要快樂,也能給病人帶來快樂。和諧是指醫護人員身體與心靈的和諧,在促使病人身體與環境和諧的同時達到自己心靈與病人心靈的和諧。而這也正契合了帕奇對病人的態度的理念。

看完《心靈點滴》,感觸頗深。我深刻的意識到我們醫護人員每天面對的不僅僅是病人身體上的疾病,更重要的是心靈。像影片中說,增進生活品質。雖然現代醫學無法治癒一些疾病,不是每個病人都能康復,但是快樂是每個病人都最想得到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儘量的給每個病人快樂,溫暖他們的心靈。

《心靈點滴》觀後感 篇七

心靈點滴圍繞着對待病人的兩種治療態度的醫生的故事展開敘述。其中,主人公帕奇代表的是不僅僅關心病人的生理上的病痛,而且注意給病人帶來快樂,帶來心靈上的安慰具有人文關懷的一類醫生;另一類是以華克院長爲代表的自認爲高高在上以傳統的治療方式對病人進行治療的一類醫生。在帕奇與華克院長的一次次爭執中,我看到了一個好醫生身上所擁有的三樣法寶:熱情、微笑、信念。

心靈點滴中,帕奇主動去了解病人的需求,幫病人們完成以前未能完成的心願,他用自己的熱情感染了病人。在他的世界裏,我看不到被動的做法與消極的情緒。他主動幫室友如迪驅趕幻想出的松鼠以讓如迪敢出去上廁所;他主動與病人瑪姬打招呼並與之握手;在華克院長的再三勸阻下,他依然去醫院看望病人??乍一看,他表現出的是固執行爲,然而,這是由他內心的熱情以及對病人的愛的驅使所產生的崇高行爲。對帕奇來說,熱情已經成爲一種習慣。在他的熱情之餘,他給病人帶來了快樂,成爲了他們最要好的朋友。這樣一來,他不僅幫助病人避免死亡,更重要的是增進了病人的生活品質。然而,我們自己所處的環境,類似於帕奇內心充滿熱情的人已經鳳毛麟角。我們的生活中,熱情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我們不希望別人以冷漠的心對待我們,我們就必須先用自己的熱情溫暖融化別人心中的冰。對一個將來從事醫生行業的人羣來說,熱情更是不可或缺的。因爲我們面臨的不僅僅是一羣呈現出各種類型病狀的人羣,他們的身後還要關心他們的家屬。我相信,醫生的熱情不僅能驅趕病人的病痛,也能撫平病人家屬心中的焦慮感。 微笑,是多麼美好的一個字眼,似冬日裏溫暖我們身軀的陽光,也似黑夜裏照亮我們前進路途的燈塔。在電影中,帕奇是個樂天派,在華克院長眼中,他是個小丑;在米契眼中,他是個幼稚園老師;但在病人的眼中,他是他們最要好的朋友。帕奇將微笑詮釋的淋漓盡致。在面對華克院長的爲難,他這樣解釋道:“笑能促進腦下腺素的分泌,因而能促進血的帶氧性緩和血管,促進心跳,降低血壓,對心臟及呼吸系統疾病有正面的效果,同時也能加強免疫系統反應。”的確,笑對病人有這麼多好處,但醫生中有幾人者做到了面對病人時面帶微笑,更不用說逗病人微笑。帕奇相信歡笑就是最好的處方,他爲了把病痛纏身的病人逗笑,在兒童病房裏把灌腸的氣球套在鼻子上,把體溫表、輸液用的架子和夜壺都變成雜耍道具,讓這些稚嫩的臉上重新綻放出發自內心的笑容;他有時扮成天使,逗笑了醫生護士都不敢靠近的身患絕症的比爾;甚至爲了替肯尼迪太太實現夢想,他還在游泳池放滿面條,讓她如願在麪湯裏游泳。他用他詼諧的語言、滑稽的動作,帶給病人歡樂和希望。帕奇用微笑和病人拉近距離,讓病人敞開心扉,而不再專注病痛,甚至不會感受到病痛。他的的確確做到了用歡笑減輕甚至治癒他們的病痛。

在離開費爾法斯醫院後,帕奇就立志要當一名醫生。他決定去幫助別人,用心靈的交流給病人帶來幫助。他相信,歡笑對於病人是最好的處方。在面對審官的質問,他人的質疑的時候,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處事方法。而在他面對審官的時候說了一句令我十分感動的話,他說:“不論你們如何決定,我還是會成爲全世界最好的醫生,你們有不讓我畢業的權力,你們能不讓我得到頭銜及白外衣,諸位,你們不能控制我的心靈,你們不能阻止我學習,你們不能阻止我進步??我這根刺不會消失的。”這是他對世界的宣言,是他對自己信念的堅定。他認爲治病不一定要按照老的套路走,在給病人解除病痛時,更要解除他們的本,在心靈上讓他們也同時得到安慰。他不避諱感情轉移,以人性的方法與病人進行心靈交流,增進他們的生活品質。他不曾懷疑自己的方法,因爲自己實踐的結果驗證了自己的理論。帕奇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看到了別人因爲恐懼懶惰而不願看到的,他讓他的病人有尊嚴的活着。如果醫生的心靈理念都能如此,世間的病痛會減少一半。帕奇用自己的信念去挑戰制度的勇氣也值得我們學習。

心靈點滴中,醫生在大三之前不能接觸病人。然而,在我看來,學習的過程離不開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驗證理論。我們不能只埋頭學習課本知識,等到想實踐的時候爲時已晚;也不能只想着實踐,等到想學習理論知識的時候已無多大用處。在我看來,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就是一邊學習理論知識,一邊進行實踐。作爲醫學生,與病人密切接觸纔可能學到更多,懂得更快。

心靈點滴中,我能隱隱約約感受到一股積極向上的力量,這讓我想到泰勒·本-沙哈爾博士講授的哈佛公開課《幸福課》。也許,帕奇的行爲是積極心理的表現。在我看來,亞洲積極心理研究院的3H生命價值觀:Healthy(健康)、Happy(快樂)、Harmonious(和諧)是對醫護人員職業價值觀的最好闡述。健康是指僅醫護人員身體要健康,心靈要健康。快樂是指醫護人員自己要快樂,也能給病人帶來快樂。和諧是指醫護人員身體與心靈的和諧,在促使病人身體與環境和諧的同時達到自己心靈與病人心靈的和諧。

看完心靈點滴,感觸頗深。現在的我們必須意識到,將來的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醫治病人身體上的疾病,更重要的是心靈。像影片中說,增進生活品質。或許很多病症,現在醫學還無法治癒。 但作爲病人,最想得到的是心靈上的快樂, 如果藥物無法減輕他們的痛苦,請用我們善良、仁慈 、幽默的心靈去溫暖他們吧!

《心靈點滴》觀後感 篇八

領悟心靈點滴,咱們是時刻的路途中的遊者,或是歡笑,或是悲哀,或是欣喜,或是疲憊,有過期望,經歷過慘淡,甚至有過一兩次輕生的念頭,然而在最後究竟會找到屬於自我的歸宿。

在《心靈點滴》中咱們認識了帕奇,一個從以前有自殺的精神病患者透過不斷髮奮成爲了醫生的“年輕人”。

很難想像一個一向想要自殺的人在經歷了幫忙同寢室的室友打妄想中的“松鼠”後竟能夠放下自我的痛苦,帕奇感受到幫忙人的愉悅,同時治癒了自我的玻

兩年的發奮他成爲一個醫科大一的學生,用了許多怪異的方法來溫暖病人。應對院長的責難他沒有過多的理會,他成爲一個最不靠譜學習成績卻最好的學生。

應對得了絕症的比爾他透過發奮使比爾不再過分的排斥死亡,想到他扮成天使的樣貌我就覺得咱們在死亡的面前其實是渺小的,那有何來恐懼,恐懼也改變步了什麼,徒增煩惱罷了。

對他最愛的女子他用了許多方法來證明自我,帶領他的愛人兄弟姐妹開始創立一個能夠真正救人的小醫所,與愛人最後有了好結果卻又遭受到女友被心理患者殺害的結局,殘酷的現實使得帕奇打算放下一切發奮想要自殺,但當來到懸崖旁邊時他看到飛來的蝴蝶他就想開了,回到學校應對學校院長的再次責難勒令退學,他提起了公訴,最終勝利了,在兩年後順利畢業。在畢業典禮上他有再次娛樂了大家。之後呢,他最後將他的醫所擴大成醫院了。

我很是佩服他這樣的一個人,一個熱心、樂觀、能夠幽默大家的人,對於這樣的人生我其實是很嚮往的,奉獻他人娛樂自我,像這種很有魄力的事情我本人覺得能做上一件就很了不起了,因此我在很用心的在學習怎樣與人相處,怎樣幫忙他人,讓他人愉悅。這不只是來源一個作爲心理醫生的職責感,最根源來自對社會的感情,因此期望更多的人能以醫者仁心來對待他人。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來自生活的故事。主人公曾在年少的時候正因患有憂鬱症而住進了精神療養院,在出院後,他就立志要當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在經過自我的發奮之後,他考進了醫學院。與當時其他的醫生不一樣,他十分反對傳統醫學界那種高高在上、不近人情的思想。相反,他堅信,歡笑、與病人在一齊就是最好的出方。在應對審官的質問,他人的質疑的時候,他依然持續着自我的處事方法,而在他應對審官的時候說了一句令我十分感動的話,他說:“咱們就應和偉大的護士們建立友誼,她們能夠教你,她們每一天與人相處,她們來回於血與屎之間,她們有豐富的知識,而那些人性尚存、受你們尊敬的教授們亦如此,分擔她們的同情,用它來感染別人。”

在這句話中,我感受到了一名醫生對護士的敬重,對護士這一個羣體的尊重和肯定與支持。在很多醫生,甚至是病人的眼中,護士的工作似乎並不是十分的重要,甚至以爲護士也只是醫生的跟班,要做的工作只是執行醫生的遺囑而已。而事實上,真的是這樣的嗎?護士的工作就不是很重要的了嗎?護士只是在執行醫囑而已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真的是那樣的話,爲什麼還要護士?直接只要護工就好了啊!事實上,在一個病人的治療過程之中,如果沒有了護士貼心的服務,細心的關懷,每一個患者都不可能順利的康復,這不是在誇大了護士的作用,而是在闡明一個被很多人所忽略的事實。在一個病人進行治療的時候,醫生的遺囑的確是基礎,而護士的工作就是建立在這麼一個基礎上,但這並不代表護士的工作就那麼簡單。正因,護士是醫生醫囑的執行者。如果沒有了護士,醫生的醫囑也只能是一個“空頭的支票”,無法實現其治療。我想,這個也許就是護士存在的好處了。一個和醫生一樣相輔相成的存在。醫生爲病人帶給了治療的方案,而護士就去關懷每一個病人,用歡笑、關愛,去貼心的保護他們,讓他們的身體在照顧下慢慢的康復,重獲健康。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不明白這個道理,依然以爲護士也僅僅是一個跟班而已。對於這個

事實,咱們也只能感嘆生活的無奈。而此同時,我也深深地意識到咱們自我到底就應做什麼,到底就應怎樣去做了。

作爲一名未來的醫護工作人員,咱們此刻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發奮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其次,咱們要持續一顆充滿愛的心,用愛去關懷身邊的人。在未來的工作和學習之中,持續自我專長的同時,改正提升自我的不足之處,提高自我的呃綜合技能,把自我培養成一名優秀的護士!如果咱們每一個讀護理,從事護理工作的人都能如此嚴格的要求自我,那麼,我想,咱們的付出,咱們的發奮也終會得到所有人的肯定!就如片中的主人公一般,堅持自我所思所想,付出自我最大的發奮去拼搏,最後獲得了大家的認同!

《心靈點滴》觀後感 篇九

帕奇問道:“她叫什麼名字?我想知道她叫什麼名字。”

頓時,所有人的眼光包括教授在內都驚奇萬分,彷彿看外星人一般。是啊,醫學院的學生,不問專業問題,卻只是注意這些無關緊要的小問題,這太讓他們匪夷所思了。因爲在這裏所有的患者都是沒有姓名的,只有“5牀的糖尿病患者”諸如此類的代號,所以也從來沒有人教育學生們要去記住病人的姓名。

帕奇微笑着跟那位病人打招呼:“嗨!你好!”,病人的臉上出現了感激和笑容。

看到這一幕,不由得感慨萬千,這感同身受的體會我是永遠都不會忘記的。在住院的近半年時間裏,我看到太多這樣的情景,真是同出一轍的相似:嚴肅得面無表情的主任被一羣或資歷尚淺或正在實習的年輕醫生們簇擁着,每天早上例行公事般的巡視病房,而病人在一旁只是小心翼翼的不敢出聲。還記得那位賓陽老伯對我說的話:“醫生都是仙人來的,我老伴從進院到現在都準備出院了,還沒有看到過主管醫生一面,之前主刀醫生只是在手術那天來過,然後再也沒有露過面了。每次查房只看到一大羣人,也沒人問我們問題,其實她(指患病的老伴)一直不太舒服,我們想找醫生好好問問情況,可是每次查房我們都說不上話,他們總是很快就走了,我們鄉下人來到這裏什麼都不懂,想找醫生也不知道去哪裏找,問不對人也沒人理我們。”

老伯的話讓我心裏很難過,他的心情我完全能理解,同爲病人的自己何嘗不是懷有同樣的期待,只是因爲自己有少許關係所以可以得到稍微的熱情,可即便這樣也沒有什麼值得高興的,如果說沒有這一層,我的結果恐怕比這位老伯也好不到哪裏去。對於廣大普通的平民百姓來說,這樣的期待無異於望月興嘆。

已經近半年的時間了,而且還沒有結束,我這輩子從來沒有這麼長時間在病房呆過,也是第一次這麼近距離和這麼長時間的接觸醫生和病友,每天在這裏,看到的醫生是千篇一律的嚴肅和職業性的冷漠,所有的病友也都是一律毫無生氣的面孔,在這裏,看不到微笑,聽不到笑聲,只有程序化的人和事,我痛恨這種氛圍!沒有經歷過重病的人是不會體會到這種感受的。

在醫患關係裏,病人其實處於一種很被動和卑微的地位,身體的疾病加上精神上的壓力決定了他們比常人更脆弱也更需要關心,這種時候,醫生的一句問詢甚至只是一次主動打招呼,都能讓病人暖心暖肺。我不知道有多少醫生曾經生過重病曾經長期住院,我也無法用言語來描述醫生的這些細微舉動給患者帶來的那種輕鬆感,我的親身經歷讓我對帕奇的做法百感交集,我知道的是,通過跟醫生的交談,自己能減輕內心的焦慮和緊張,通過這樣的交流我可以不那麼關注病痛甚至忘記病痛。帕奇所做的一切正是病人內心最期待的,他真正走進了病人的心裏而不僅僅是會開藥做手術。這種交流不是通過專業技能來達到的,只能通過人與人之間心的交流和溝通。死亡也許很可怕,可是比死亡更讓人絕望的是冷漠,沒有人能避免死亡,可是我們可以避免絕望,避免身心的煎熬和折磨,在這個過程中,醫生無疑處於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爲病人信任你。醫生可以籍着這種信任,幫助病人,用愛用微笑去讓病人學會擁有平和的心態正確對待疾病。也許沒有一個醫生能治癒世界上所有的疾病,可是隻要他能走進病人的內心,陪伴病人度過苦痛,減輕病人的心理負擔,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在跟這場較量裏醫生已經並將永遠是勝者,因爲他其實已經“治癒”了病人。

影片中的一名高材生,他的醫術不亞於任何一名醫生和護士,可是他卻沒有辦法讓一位身患重症的老人吃飯。整整三個星期,他每天都來看老人,可是他就是沒有辦法做到這看似簡單卻對治療至關重要的一點,爲什麼?因爲他不懂得如何傾聽和交談,他走不進病人的心裏去,學校和書本只教給他專業技能,卻沒有教會他如何與病人相處。醫生講究仁心仁術,高超的醫術也許可以治病,可是要打開病人的心扉只能靠心,而不能靠手術刀。

片尾,帕奇終於獲得畢業資格,在領取畢業證書時,一直對他有很深成見的院長說了這麼一句話:“很高興你終於決定遵循了。”

帕奇接過畢業證,回答:“好戲在後頭。”

說完,他先向臺上的教授鞠躬致謝,然後再向臺下的同學們鞠躬致謝,他用這種方式表達了自己對理想永不放棄的信念和決心。

現實中,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帕奇已經建立以家爲單位的醫療服務實驗,爲超過一萬五千人免費治療,並已斥資建立康健醫院,在後備名單上,有超過一千名醫生隨時準備着離開他們的工作加入到帕奇的行列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