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心靈點滴觀後感作文精品多篇

觀後感2.95W

心靈點滴觀後感作文精品多篇

心靈點滴觀後感 篇一

帕奇問道:“她叫什麼名字?我想知道她叫什麼名字。”

頓時,所有人的眼光包括教授在內都驚奇萬分,彷彿看外星人一般。是啊,醫學院的學生,不問專業問題,卻只是注意這些無關緊要的小問題,這太讓他們匪夷所思了。因爲在這裏所有的患者都是沒有姓名的,只有“5牀的糖尿病患者”諸如此類的代號,所以也從來沒有人教育學生們要去記住病人的姓名。

帕奇微笑着跟那位病人打招呼:“嗨!你好!”,病人的臉上出現了感激和笑容。

看到這一幕,不由得感慨萬千,這感同身受的體會我是永遠都不會忘記的。在住院的近半年時間裏,我看到太多這樣的情景,真是同出一轍的相似:嚴肅得面無表情的主任被一羣或資歷尚淺或正在實習的年輕醫生們簇擁着,每天早上例行公事般的巡視病房,而病人在一旁只是小心翼翼的不敢出聲。還記得那位賓陽老伯對我說的話:“醫生都是仙人來的,我老伴從進院到現在都準備出院了,還沒有看到過主管醫生一面,之前主刀醫生只是在手術那天來過,然後再也沒有露過面了。每次查房只看到一大羣人,也沒人問我們問題,其實她(指患病的老伴)一直不太舒服,我們想找醫生好好問問情況,可是每次查房我們都說不上話,他們總是很快就走了,我們鄉下人來到這裏什麼都不懂,想找醫生也不知道去哪裏找,問不對人也沒人理我們。”

老伯的話讓我心裏很難過,他的心情我完全能理解,同爲病人的自己何嘗不是懷有同樣的期待,只是因爲自己有少許關係所以可以得到稍微的熱情,可即便這樣也沒有什麼值得高興的,如果說沒有這一層,我的結果恐怕比這位老伯也好不到哪裏去。對於廣大普通的平民百姓來說,這樣的期待無異於望月興嘆。

已經近半年的時間了,而且還沒有結束,我這輩子從來沒有這麼長時間在病房呆過,也是第一次這麼近距離和這麼長時間的接觸醫生和病友,每天在這裏,看到的醫生是千篇一律的嚴肅和職業性的冷漠,所有的病友也都是一律毫無生氣的面孔,在這裏,看不到微笑,聽不到笑聲,只有程序化的人和事,我痛恨這種氛圍!沒有經歷過重病的人是不會體會到這種感受的。

在醫患關係裏,病人其實處於一種很被動和卑微的地位,身體的疾病加上精神上的壓力決定了他們比常人更脆弱也更需要關心,這種時候,醫〖〗生的一句問詢甚至只是一次主動打招呼,都能讓病人暖心暖肺。我不知道有多少醫生曾經生過重病曾經長期住院,我也無法用言語來描述醫生的這些細微舉動給患者帶來的那種輕鬆感,我的親身經歷讓我對帕奇的做法百感交集,我知道的是,通過跟醫生的交談,自己能減輕內心的焦慮和緊張,通過這樣的交流我可以不那麼關注病痛甚至忘記病痛。帕奇所做的一切正是病人內心最期待的,他真正走進了病人的心裏而不僅僅是會開藥做手術。這種交流不是通過專業技能來達到的,只能通過人與人之間心的交流和溝通。死亡也許很可怕,可是比死亡更讓人絕望的是冷漠,沒有人能避免死亡,可是我們可以避免絕望,避免身心的煎熬和折磨,在這個過程中,醫生無疑處於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爲病人信任你。醫生可以籍着這種信任,幫助病人,用愛用微笑去讓病人學會擁有平和的心態正確對待疾病。也許沒有一個醫生能治癒世界上所有的疾病,可是隻要他能走進病人的內心,陪伴病人度過苦痛,減輕病人的心理負擔,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在跟這場較量裏醫生已經並將永遠是勝者,因爲他其實已經“治癒”了病人。

影片中的一名高材生,他的醫術不亞於任何一名醫生和護士,可是他卻沒有辦法讓一位身患重症的老人吃飯。整整三個星期,他每天都來看老人,可是他就是沒有辦法做到這看似簡單卻對治療至關重要的一點,爲什麼?因爲他不懂得如何傾聽和交談,他走不進病人的心裏去,學校和書本只教給他專業技能,卻沒有教會他如何與病人相處。醫生講究仁心仁術,高超的醫術也許可以治病,可是要打開病人的心扉只能靠心,而不能靠手術刀。

片尾,帕奇終於獲得畢業資格,在領取畢業證書時,一直對他有很深成見的院長說了這麼一句話:“很高興你終於決定遵循了。”

帕奇接過畢業證,回答:“好戲在後頭。

現實中,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帕奇已經建立以家爲單位的醫療服務實驗,爲超過一萬五千人免費治療,並已斥資建立康健醫院,在後備名單上,有超過一千名醫生隨時準備着離開他們的工作加入到帕奇的行列中來。

心靈點滴觀後感 篇二

Patch的回憶和自述:在他九歲時,參加過韓戰的父親去世。而父親去世之前因爲是軍人也常不在家,他的童年是缺失父愛的。成年後的他缺乏歸屬感和精神寄託,迷茫、厭世、有自殺傾向,他幻想自己在冰雪覆蓋的原野上跋涉,困在其中逃不出來。

他自己走進精神病院接受治療。精神病院裏的病人:怕松鼠的室友和總是伸出4根手指讓人猜的老者,讓他體會到了幫助他人的快樂。那種快樂使他從自己的困擾中解脫出來,看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使得Patch在人到中年時,決定去醫學院讀書。

這部電影大家以前都沒有看過,會上分析的內容只是影片的前奏,真正的情節尚未展開。因爲前奏的演出很精彩,激起了大家的興趣,紛紛瞭解電影的名稱,以便自己以後觀看。我也不例外地想知道後來發生的故事。週末便抽空斷斷續續地看完了。

後面講述了主人公Patch Adams進入醫學院學習後,歷經波折,仍堅持自己的信念,在學習期間開始實踐情緒治療法,並開設免費診所爲貧困人們提供服務,與醫學院傳統的教學理念和制度抗爭,差一點被學院開除,最後終於從醫學院畢業,拿到學位,具備了行醫資格,開始了自己的事業。

沒有太多故事情節,都是一些真實的零碎的生活片段,但依然常被深深地感動,因爲感受到了人性光輝照耀下的溫暖。

經歷過寒冬的人,最知道太陽的溫暖。在漫漫長夜中行過路的人,最瞭解光明的意義。Patch Adams經歷過心靈的創傷,知道如何去撫慰別人的心靈。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拯救了自己。

讓我們關注自己的心靈,讓情感有所寄託;讓我們愛護自己的身體,使心靈有一個健康的載體。

心靈點滴觀後感 篇三

昨晚在《醫事法》的課上看完了電影《心靈點滴》,感慨萬千,一夜難眠。

曾幾何時,我也是非常同情患者的,爲什麼現在變得這樣冷漠呢?記得實習的時候,我和閨蜜都曾不止一次爲病人死亡而痛哭流涕,閨蜜甚至當時哭得比家屬還傷心。而現在如果再看到實習生爲病人哭泣,我們只會覺得他們“太幼稚了”。

我研究生讀的是神經內科,病房裏大部分病人是腦梗塞,我每天去看他們時都要進行神經系統查體,然後指導他們進行康復訓練。我印象很深的一個病人是個老太太,來的時候大面積腦梗,半身幾乎全癱了,大部分肌肉肌力爲0,只有個別的部分還可以微動,肌力爲1,不過她的意識是清晰的。這樣的病人多數來講恢復得都不好,因爲肌力爲0,他們很難用上力,我只能安慰老太太說,剩餘活着的腦細胞可能還可以部分代償這些功能吧,現在最好努力活動這些還可以微動的部分,讓它們刺激刺激腦細胞。而讓我驚奇的是,沒過幾天,老太太的腳居然能動了!後來手也微微能動一點,於是我抓住機會每天鼓勵她進行功能鍛鍊,教她鍛鍊肌力,後來出院的時候,這半身的肌力基本可以達到3-4級,已經很了不起了!我告訴她,後期還需要長期的鍛鍊,想站起來還是有希望的,她和家屬走的時候都非常開心。後來再遇到大面積腦梗的病人,我都以這個老太太爲例,鼓勵他們。還有一次,我的一個病人也是腦梗半身不遂,當天來的時候情緒低落,第二天我去看她的時候,她竟然說着說着就嚎啕大哭起來,護士長聽到動靜還以爲她欺負我就趕緊跑過來看,我趕緊說沒事就把門關上了。她主要是覺得自己還年輕,才四十出頭就變成了廢人;我極力安慰她,說年齡更大的、病情更重的病人都可以通過功能鍛鍊而恢復得很好,她這麼年輕,一定可以恢復自理能力的!後來她通過功能鍛鍊,出院時是走出病房的,讓我非常欣慰!和病人家屬吵架的事我也幹過,那是一個腦梗塞後遺症期的病人,神志不清,長期臥牀,只能靠輸液維持生活。每天護士都很頭疼給她扎輸液,因爲長期臥牀,她的四肢已經萎縮,血管也越來越細,以至於後來只有一個技術最好的護士可以紮成功了,連護士長都不行。但是由於身體原因,那個護士有一天被調到門診去了,那裏更加清閒適於養病。她走了以後,我這個病人的輸液就成了一個最棘手的問題。我於是找家屬談話,希望他同意我們給病人扎一箇中心靜脈插管,這樣每天的輸液問題就解決了。但沒想到家屬不同意,說既然還有人可以紮成功,爲什麼不繼續扎呢,爲什麼要做這項創傷更大的操作呢,人員調動是你們的問題,我不管!於是我和那個家屬大吵一架,回到辦公室還哭了半天。過了大約一個小時,我想想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啊,於是又回到病房向家屬道歉,並心平氣和地商量這件事,沒想到家屬竟然反過來向我道歉,並痛快地同意了。我開始覺得很委屈,因爲真心誠意爲病人着想竟然家屬會這麼不領情,但家屬向我道歉的那一刻,我感覺到了被理解的快樂。

畢業後我來到放射科工作,接觸病人的機會不多。離開神經內科的時候,我的導師和師姐師弟們都羨慕我,說我以後再也不用接觸病人了,真好。當時的我很驚訝,因爲我在研究生階段從沒覺得接觸病人有什麼痛苦的,我只是覺得常常對他們愛莫能助是最無奈的事。

然而工作之後,我的態度卻發生了變化。因爲工作中主要面對的是影像資料,即使給病人打電話也只是爲了多瞭解一點病情從而出一份更可靠的報告,我對那些急切想知道結果的病人越來越不耐煩,我總是說,我需要再仔細看看,而且還有上級大夫要看的,現在不能告訴結果,告訴了也不準確。我們還有個崗位是“接診醫師”,負責接待來檢查的病人,主要是對申請單過於簡單的病人補充病史,有時還需要查體,當然順便就需要向他們解釋檢查的注意事項、造影劑的危險性等。我在這個崗位工作的時候,發現有很多病人都是帶着怒火過來的,甚至有的人把對臨牀醫生的滿腔怒火轉嫁到我們身上——他們不敢得罪給他們看病的臨牀醫生。病人不容許我們犯錯誤,甚至對於等待時間過長也怨氣很大,有很多病人堅持用別人的名字做檢查,導致信息不準確,這樣有誤診的危險,也讓人不厭其煩……事實上接觸病人的時間少了,反倒看到的都是他們的缺點,厭惡情緒激增,對那些只是想多問幾句的病人也變得有點不耐煩了。我們的主任總是說,要對病人好一點,她本人對掛她號的病人總是十分客氣,看片子比平時要仔細許多。我不知道她是如何保持心情平靜的,她對我們永遠也不夠滿意,但對病人卻關愛有加,甚至有說有笑。

和我差不多年資的醫生如今也多數對病人冷漠了,再也提不起當年的熱情。聊天的時候發現,我們工作中多多少少都被病人或家屬傷害過,主要是傷心,所以對越來越多的病人失去了信心,不知道哪個人將來就會反咬一口。老公說他現在對病人反倒比研究生的時候要好一點了,因爲他越來越發現病人之間的差異,所以對大部分病人都越來越好,真心誠意幫助他們,只有對那些素質比較低的病人保持一定距離;或許這就是一個醫生開始成熟的表現吧。

反過來看《心靈點滴》,如果PatchAdams最初的表現只是像我們實習時的那種原始的熱情,那麼當他深愛的人被病人謀殺後,他還能重新建立起對病人的熱情,這簡直就是奇蹟了。我們都有同情心,我們也都感受過幫助病人的快樂。但怎樣能在被病人傷害過之後還繼續對他們好,這需要一個心理調整的過程,也需要在實踐中找到合適的與病人相處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