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電影《建軍大業》觀後感多篇(精品多篇)

觀後感2.6W

電影《建軍大業》觀後感多篇(精品多篇)

觀《建軍大業》有感 篇一

九十年前的8月1日凌晨,南昌城牆頭一聲槍響。中國共產黨擁有了自己的革命武裝,中國人民有了自己的子弟兵。

在電影《建軍大業》開頭時,年幼的中國共產黨犯了右傾機會主義,因沒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在國民黨反動派的瘋狂屠殺下,遭受了“滅頂之災”,然而共產黨人能及時進行自我批評總結經驗教訓,這一血的教訓使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內進步分子深刻認識到了“槍桿子裏出政權”的硬道理,使得中國共產黨下定決心去建立一支屬於中國人民自己的子弟兵。於是電影就此展開。

觀看《建軍大業》時,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中國共產黨人不是不犯錯誤,而是在每次犯了錯誤時能及時改正過來,並且能夠視挫折爲起點,遭遇困難及時反思並總結經驗教訓,實事求是的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見賢思齊焉,這使我聯想到我們在日常工作中不也應該學習先輩們的這種精神嗎?我們在工作中時常會遇見困難與挫折,好像很少有人能認真的思考與總結,以實事求是的態度認真對待自己工作中的問題,這一點值得我們去反思與糾正。

接下來電影中讓我感動的是共產黨人那一個個堅定的信仰。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好像很難再聽到有人談信仰了,然而一個沒有了信仰的人,也就失去了奮鬥的目標與動力。電影中一個個共產黨人以堅定的意志力與行動捍衛着自己的信仰,他們以建立一支捍衛國家主權人民利益的軍隊及獨立自主的新中國爲信仰,因爲有了這個信仰他們才能不畏苦難,無畏犧牲,拋頭顱灑熱血的去奮鬥。不論是三河壩戰役中“中國的希望是屬於你們的”還是井岡山會師後毛澤東說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家無一不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共產黨人在關鍵時刻這種捨己爲人,爲了一個大家心目中共同的國家,大無畏的精神令人感動。在三河壩戰役中,面對着十倍於己的敵人,共產黨人毫無畏懼,一個個以捨身取義的精神,成功的掩護了主力部隊的撤退,也正是因爲有了這一份堅定的理想信念,中國共產黨才一步步的由弱小變強大,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在看這部電影時我就在想,平時我們在工作中可能多加一會班就喊着累,恨不得把手裏的活“拱手讓人”,更不用說去主動幫助同事,與革命前輩們比起來我們真的自愧不如。那麼這是怎麼了?是我們的安逸生活已經讓我們失去了奮鬥的激情與憂患意識了嗎?是我們的世界裏已經沒有了信仰了嗎?這些都值得我們去好好的反思。

九十年的風風雨雨見證了中國人民軍隊從鮮血中一步一步走過來,傳承人民軍隊的這些革命精神也早已融入到我們的。血液與骨髓中,作爲新時代的青年,我們不僅要銘記光輝歷史,銘記革命先輩的崢嶸歲月,更要牢記使命,傳承紅色基因,接過革命先輩手中的接力棒,以實際行動立足自身崗位,奮勇拼搏,爲祖國美好的明天努力奮鬥!

建軍大業觀後感 篇二

觀看《建軍大業》這部影片,是追憶革命先烈的過程,也是反思自己的過程。影片中我們追憶到的是,時值二三十歲的偉人們爲我們的祖國做了什麼,反思的是二三十歲的自己又能夠爲這個國家、社會、爲我們洪湖市人民檢察院的發展做些什麼?

從建黨到建軍再到建國,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經歷了失敗又從失敗中不斷總結經驗,最終爲我們現在的穩定而幸福的生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享受着革命勝利的果實,也要用心繼承他們的精神和智慧。看完這部影片後,內心很激動,有種熱血沸騰的感覺。我結合自己的工作,談四點體會:

一是要堅定理想信念。影片中爲了謀求民族解放、和人們的幸福,千千萬萬的革命戰士赴湯蹈火,爲的就是共同的革命信仰、共同的政治信仰和共同的理想信仰。我們作爲新時代的年輕人,也應該有我們的理想和信念,從大的方面說,我們要維護和發展這些歷史成果;從小的方面說,要在各自的崗位做成行家裏手,發光發亮,爲實現我院“兩個務必做到”奮鬥目標做出應有貢獻。

二是要善於總結經驗。影片中,毛澤東、賀龍三十出頭,周恩來、羅榮桓等人二十多歲,作爲青年革命者的他們並沒有操縱時局的政治經驗,更沒有把控權利的手腕和伎倆,他們從一次次成功與失敗中總結經驗,從親身經歷的生死裏悟出道理,最終得出“槍桿子裏出政權”、“農村包圍城市形成星星之火燎原之勢”的適合中國實際的偉大真理。在我們的工作中,也會遇到挫折和瓶頸,我們要善於向領導同事學習、向羣衆學習、向實踐學習,總結經驗,改善我們的工作方式方法,從而形成我們自己的工作智慧。

三是要團結一切力量。影片中工農紅軍的組建與會師就是一次各方面革命力量團結在一起的過程。每一個匯聚的眼神、每一次誠摯的握手,直到井岡山勝利的搖旗吶喊。相反蔣介石、汪精衛等國民黨反動軍閥工於心計、斤斤計較,各自盤算着自己在這場政治變局中的一己之私,必然會走向失敗的深淵。在我們工作中,雖然各有部門、崗位分工,但每個部門、每個崗位要想做出好成績也必須有其他各部門的相互配合和支持,這樣才能實現各自的工作目標,才能促進我們院的檢察工作穩步前進。

四是要做好羣衆工作。農村包圍城市這一理論是毛澤東在總結失敗教訓後,結合中國四萬萬農民這一現實得出的,歷史已經證明了他的正確性。羣衆工作無論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現如今的和平年代,都具有重大的意義。而做好羣衆工作的能力卻是我們現在的青年人所欠缺的,我們的工作目標落腳點就是要讓羣衆滿意,因此我們必須強化這一方面本領的學習,與羣衆多交流,向羣衆多學習,補齊我們的工作能力短板,才能提升自我。

看《建軍大業》歷史電影觀後感作文 篇三

《建軍大業》成爲繼《建國大業》(2009)、《建黨偉業》(2011)又一部主旋律獻禮片。把獻禮片拍得好看不容易,《建國大業》可謂具有開創性的意義,試圖把主流價值觀和商業類型片技巧相結合,在儘量尊重歷史原貌的同時也力求故事的驚險性傳奇性,人物塑造力求平民化個性化,並且邀請了百餘位明星零片酬出演,效果也相當不錯,影片打破了觀衆對主旋律概念化的既定印象,爲主旋律電影樹立了新的標杆。

但是到了《建黨偉業》,卻又感覺把之前創下的品牌拉低了,影片由韓三平、黃建新、李少紅、陸川、沈東五位導演分別執導,多條線索並進,造成了影片敘事的紛雜混亂,影像風格的不統一,節奏慌亂失衡,一會兒像黑幫片、一會兒又像間諜片,整個事情發展脈絡沒有交代清楚,也很難得到一個集中統一的觀影情緒。

很慶幸,今年的《建軍大業》爲“三建”獻禮片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領略了《建黨偉業》的凌亂紛雜,再看《建軍大業》就覺得敘事結構工整得多,沿着《建國大業》開創的“數星星”路線,這次啓用了一大批人氣正盛的年輕演員,多數表現得還不錯,尤其是朱亞文塑造的青年周恩來形象令人耳目一新,演出了少有的英武氣,沉着冷靜幹練,頗具一代英明領導人的氣魄。還有黃志忠扮演的朱德,英勇磊落大氣,還帶點老練的江湖智慧,他率領將士們打得三河壩戰役頗爲悲壯,戰爭動作戲場面宏大,節奏感相當強,乾淨利落,體現了香港導演劉偉強的強項,整部戲激情熱血,令人扼腕。武戲精彩,設置的文戲也與之互相映襯,戲中有不少煽情點,惹人落淚,有些情節不經意打動人,比如毛澤東告別妻兒的戲,本來極平常,可一想到這一別就是生離死別,觀衆就禁不住流淚。那個時代真是戰火中的青春啊,而此片也給人極爲青春的感覺,無論從演員還是從劇情上都是“革命青春”的絕佳演繹。當然,也有一些槽點,比如歐豪飾演的葉挺在動作表演上太像現代的古惑仔,而關曉彤飾演的鄧媽媽也太年輕太貌美了,與歷史人物相差太遠。

《建軍大業》觀後感 篇四

7月27日,《建軍大業》上映,我也趕着熱潮去看了建軍大業,看完第一反應是:震撼加熱血。我看過劉偉強導演拍攝的《古惑仔》、《無間道》系列電影,他對於反叛、不羈的拍攝異常到位。這次電影展現的是意氣風發的一羣年輕人,爲了信念而不斷努力,勇於獻身的無畏。脖子繫上紅巾胳膊纏着白布的戰士,鬥志昂揚,喊着口令:“河山統一”的壯志雄心,一羣年輕人拉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在影片開始的時候,工人和學生被北洋軍閥慘烈殺害,橫屍遍野,這一幕看得我觸目驚心,在歷史的方面我確實知識面太窄,對於各位偉大的戰士,不太熟悉。但就整部片子來看,氣勢磅礴,看完讓人蕩氣迴腸,先一輩的開拓者讓我們無比的敬佩,我們慶幸出生在一個沒有戰爭的時代。

在這部影片中,兩個小時的時間裏,需要安插各個角色,着實有些困難,但坐鎮指揮的周恩來、劉伯承,還有槍指華燈震懾全場的朱德、在德勝門與藩臺衙門衝鋒陷陣的賀龍與葉挺,是讓我印象深刻的。

1927年,各位革命先輩還年輕,毛澤東當時僅僅是作爲湖南代表,在會上都沒有發言權,粟裕大將軍還僅僅只有19歲,只是作爲守衛兵在門口鎮守。賀龍大將軍還在爲入黨而苦苦掙扎。他們意氣風發,進行了武裝革命,有着捨我其誰的陽剛,憑藉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中國革命的重擔。

朱亞文飾演的周恩來儒雅,睿智,身姿挺拔,和我心目中的周總理形象比較吻合,他在看到4.12屠殺事件之後,站在窗邊發誓的一幕,讓我深深感動,或許這只是電影橋段,但是我覺得真實的周總理就是爲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不然也不會有“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壯觀景象。

葉挺將軍後人葉大鷹曾發微博成:“對於腿都站不直女裏女氣的小鮮肉來演葉挺是一種對葉挺的羞辱。”,而我作爲一個觀衆的角度來說,我覺得歐豪演葉挺有功有過,他在整個片子裏的角色,是我最深印象之一。在帶領軍隊在進入南昌之時,面對城門守衛的阻攔,依然是霸氣直前,對方說沒有接到命令,他就現寫一個命令,帶着他訓練得讓人畏懼的的鐵軍進入南昌,這點演技雖然比較浮誇,但演出了那放蕩不羈的感覺;還有在面對軍痞挑釁自己的兵時,毅然站出,他感動的我的。是拿起鞭子抽兵痞的模樣;南昌起義的時候,去增援賀龍將軍部隊,在那炮火煙彈中,聲嘶力竭的吼着:“放”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個將軍應有的血性與無畏體現了他的硬漢氣質。

朱德在1927年時已經40歲,在相比於其他年輕的革命者,多了一份沉穩與內斂。南昌起義前晚,他杯酒交錯的巧妙周旋,冷靜的掌握着場內所有人的動向,牽制住敵方的力量。在三河壩戰爭中,運籌帷幄,用三千兵力硬生生拖住了錢大鈞三萬兵,臨危不懼、大敵當前、英勇抗戰、大義凜然,視死如歸。

三河壩戰役第三天決定撤退的時候,朱德站在滿是屍體的戰場上,上一次的硝煙還未散去,下一次的突襲可能就要來臨,需要留下200人斷後爲主力部隊爭取時間,大家都英勇獻身。在那個年代裏,都願意去送死,是爲什麼?因爲這些經過戰火洗禮的靈魂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他們要把生留給新生代的希望,他們有奉獻的精神,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都是把頭拴在褲腰帶上的。我記得影片中有一句臺詞:什麼是倖存者?倖存者就是把別人的生命一起活下去。

看着影片中,被活埋、被砍頭、在三河壩裏血流成河、屍橫遍野,電影裏的爆破場景讓我無比的震撼,如果我們身臨其境,該是多麼恐怖的事情,雖然距離那次的事件已經過去90年,感覺戰爭離我們很遙遠,但是縱觀世界,不太平的國家很多,前幾年的利比亞事件、伊拉克的戰爭,傷亡慘重,而作爲中國人,我們該慶幸自己出生在的是沒有戰爭的國家。

整部影片整體不錯,但是結尾比較倉促,有些動作都有戲劇程式化的感覺。

影片的最後,井岡山會師,看見中國共產黨隊伍的龐大,我的心也激動起來,那是勝利的曙光。

就像毛主席說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就像朱德元帥說的:萬難險阻、九死一生。

今年是建軍的90年,爲了緬懷偉大的革命先驅,讓我們看到那年輕無敵、心懷理想、置生死置之度外的他們,八一建軍節到來之際,像解放軍人民致敬、像革命先烈致敬。

我很幸運自己出生在一個和平的年代,也慶幸自己出生在一個沒有戰爭的國家。

建軍節《建軍大業》觀後感 篇五

昨晚和好友阿梅一起去博納影城觀看了近乎集聚半個娛樂圈明星的鉅作---“建軍大業”,作爲一名近兩年黨齡的黨員,我的內心還是有很多感想的。

一、端正入黨動機

在影片中,賀龍同志的入黨積極性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他一顆紅心向黨,非常希望能加入黨組織成就一番大事,爲受苦受難的農民伸展正義,解救他們於苦難之中。在周恩來同志拜訪他,希望他能加入南昌起義中來,賀龍同志非常誠心誠意,抵制了蔣介石的整個漢陽兵工廠及各種軍領銜榮譽,願意協助工廠黨,但是,他提到自己還不是一名共產黨員時,非常遺憾,非常希望能加入黨組織。後來,在周恩來同志的鼓勵下,他積極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周恩來和賀龍抱在一起的那一刻,我聯想到現在大學生的入黨動機,是真的應該多向老一輩的同志的學習,那股熱情,那股渴望,那股爲天下百姓謀利益的堅韌不拔之志。那個時代的人,積極入黨,是希望能找到組織,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消滅敵人,建立共和國。現在,我們積極入黨,是繼承傳統精神,共建中國夢。

二、黨員要嚴格要求自己

影片中的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粟裕等等同志,都是非常嚴格要求自己的同志。時刻牢記天下蒼生,不忘孫中山先生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各個黨員同志團結在一起,擰成一股繩,組織工農幹革命。他們有的遠離家鄉,有的不怕吃苦。與國民黨的軍有明顯不同,驕奢淫逸不是他們的作風,艱苦樸素纔是他們的本色。他們關心其他黨員同志,他們積極在工農羣衆中起模範帶頭作用。作爲新時代的黨員,我們不能忘記了我們的身份,我們不能忘記了我們的責任。無論身在何時何處,我們都應堅守自己的人生信仰,不被外界利益所誘惑。人生的意義不在於能活多久,而是能給多少人帶去溫暖!

三、黨員要敢於創新

一個民族要發展需要創新,一個國家要興盛需要創新,一個人要走的高遠需要創新。影片中的毛澤東同志敢於在大會上提出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的想法。周恩來同志一次次的脫險,一次次的廣納人才,是因爲他敢於創新和靈活的大腦。還有三河壩大戰中的朱德以三千人抵擋敵軍三萬人,是因爲他敢於創新作戰方略,是因爲他敢於做出堅斷的決定。看到他流下的兩行淚水,我對這位將軍肅然起敬。還有劉昊然飾演的粟裕也是很贊,敢於分辨敵我的真僞。可謂是少年才俊。作爲一個黨員,更要敢於有自己的聲音,敢於走出一條不樣的路。在以後的教師崗位上,將迎來新課程改革,如何將走向教師專業化?如何培育具有地理核心素養的學生?如何推動中國教育的發展?需要自己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堅定教育信仰,不斷努力實踐。

兩個小時的影片讓我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在歷史的長河裏,此生不悔入華夏。在這和平時代,更要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肩負起自己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