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建軍大業》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1.44W

《建軍大業》觀後感【精品多篇】

《建軍大業》觀後感 篇一

熱血戰爭鉅製《建軍大業》將於7月28日全面公映,該片由劉偉強執導,韓三平任總策劃兼藝術總監,黃建新監製。近日,片方延續之前“講歷史曝花絮”的“老規矩”,在社交平臺上介紹了王慶祥、韓庚、王挺、陳赫、霍建華、張天愛、餘少羣、張涵予、餘皚磊、楊祐寧、鄭元暢等演員飾演的角色,形神兼備的衆演員再次引發關注,網友點贊“忠實還原”的同時期待也更增。

此前,《建軍大業》片方就已陸續公佈了一系列演員,以“先講歷史再曝花絮”的方式向觀衆講述戲裏戲外的精彩。近期片方又通過社交平臺公佈一批角色介紹,引來“坐等每日更新”的網友圍觀,王慶祥、韓庚、霍建華、餘少羣、張涵予、楊祐寧等演員對歷史人物的塑造贏得網友一片贊聲,“還原度夠高”、“不僅形神兼備,還都很走心”。

爲了精準地展現人物鮮明的特點,各位演員都力求“形神”貼近人物。年近70的戲骨王慶祥爲了演好52歲的張作霖,特意要求畫上眼線上演“眼神殺”;韓庚全情投入表演,精準地抓住了張學良對父親既尊重又有所保留的微妙感覺;霍建華用細膩的細節和表情展現了蔣介石野心勃勃又心思縝密的特點,讓網友驚歎相似度之高超出預期;餘少羣不只貼近汪精衛的外貌形象,還用眼神和動作細節刻畫角色心機深沉、不怒自威的特質;張涵予選擇接受過程漫長的倒模特效化妝打造杜月笙的高顴骨,“神還原”一代江湖大佬;楊祐寧在展現錢大鈞冷峻氣勢的同時,還演出了與得意門生戰場敵對時尊重又痛惜的微妙情感。

挑戰不同表演方式王挺陳赫張天愛鄭元暢餘皚磊各出奇招

除了形神兼備,《建軍大業》中有不少演員還挑戰了以往從未接觸過的角色類型。爲了更貼近演員,包括王挺、陳赫、張天愛、鄭元暢、餘皚磊等在內的演員,都選擇了與以往不同的表演方式。

更多角色花絮曝光後,一直關注電影的網友也對用心演繹角色的演員連連點贊,“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挑戰,用心的演員表現一定不會差”、“用心的挑選與忠實的還原,尊重歷史又緊跟時代步伐,期待期待!”

建軍大業觀後感範文<五>篇二

前段時間,黨支部組織“主題黨日”活動,內容爲觀看爲慶祝建軍90週年新上映電影《建軍大業》,影片至始至終,場面宏大,不時的讓人感動、震撼。

影片以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爲主要線索,再現了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八一南昌起義從勝利到失敗再到井岡山會師的整個全過程。以蔣介石爲首的國民黨新右派在上海發動反對國民黨左派和共產黨的武裝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國民黨左派及革命羣衆、學生遊行被無情的射殺,切換不同的場景,並配以音樂,展現了不同黨派之間鬥爭的激烈感。

對於戰爭場面的展示,也是十分震撼人心,影片用大量時間描述了八一南昌起義和“三河壩”戰役,1927年8月1日2時,在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等同志的領導下,在江西南昌舉行了武裝起義,向舊藩臺衙門、牛行車站、天主教堂等發起進攻,全殲守軍3000餘人,繳獲各種槍支5000餘支,參加起義的三萬餘人佔領了江西省省會南昌,誕生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武裝部隊。爲了掩護南昌起義後大部隊的順利南下轉移,朱德率領教導團3000多人與國民黨錢大鈞兩萬餘人展開激烈的戰鬥,拖延3天的任務完成後留,下100人,掩護其他人撤離,生死搏鬥,最後爲了爭取時間而引爆炸彈,與敵軍同歸於盡,看的人熱血沸騰。

《建軍大業》不僅以宏大吸引觀衆,更以細節深深抓住觀衆的心靈。影片中,毛澤東爲了革命,離開妻子楊開慧和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大孩子不停的喊“爸爸,爸爸”,楊開慧含淚說“別回頭”,這一別,不知何時能再見,毛澤東多想再看一眼妻兒,可是爲了中國革命,爲了全中國受苦受難的民衆,他還是義無反顧,眼含熱淚離去。毛澤東故意用溼淋淋的身子抱周恩來這個情節的設置很可愛,體現了這個人物不僅僅是一名領導者,他還是一個如同鄰家男孩一樣調皮的年輕小夥子。戰友情,生離死別的落淚,對於對手的敬佩都讓人感觸頗深。對死守南昌城的陳團長的敬禮對黃埔軍校的人的厚葬。等等細節的描述,既讓人感到了真實,又不失當時的歷史背景下的史實。

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在建軍90週年上映,讓更多的人瞭解這段歷史,具有重要的意義。

建軍大業觀後感300字 篇三

我看到手無寸鐵的工人和學生們走在街頭,喊着振奮的口號,眼中閃着耀眼的光。

我看到森寒的槍口、面目猙獰的士兵、刺耳的子彈橫飛肆虐的聲音和瀰漫着的硝煙。

我看到血泊,喧囂和吶喊,倒下的烈士和他們手中緊攥着的旗幟。

我看到不屈的靈魂們躺在街道上,身上的血窟窿潺潺地往外冒血,但他們的信念直衝雲霄,他們的精神化作萬縷青煙縈繞在千千萬萬革命人的心頭。

看到此情此景,我已熱淚盈眶,曹植雲:“捐軀赴國滿分作文網難,視死忽如歸”,嗚呼,先人雖已逝矣,革命精神永存吾心。

陳獨秀領導的革命先烈們,帶着滿腔熱血,希望用暴動和示威喚醒羣衆,但他們卻沒有意識到,徒有精神、意志、信念、旗幟、雙手,僅憑血肉之軀,沒有槍,沒有軍隊,只會讓有志之士白白犧牲。

這些犧牲讓我們清醒地知道:沒有武裝不行,沒有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

如今在和平年代,我們要繼承老一輩先烈的革命精神,繼往開來、努力奮鬥,共建中國夢!

電影《建軍大業》觀後感 篇四

這兩天看完了歷史大片《建軍大業》,內心深處極其震撼。《建軍大業》是“建國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獻禮建軍90週年的歷史片,講述了以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爲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先驅們,積極開展創建中國人民軍隊的探索和實踐紅色經典故事。

在中國共產黨面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毛澤東同志提出了“槍桿子裏出政權”,指出了共產黨必須武裝進行革命的道路,從農村包圍城市,逐步奪取革命的勝利。

影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河壩戰役的這個片段,戰事持續了三天,三千人對戰萬人,鮮血都染紅了人們腳下的土地,戰士們的堅持與無畏更是讓人動容。最後一天,當錢大鈞的部隊發起總攻的時候,朱德最後留下了兩百人進行斷後,兩百人的斷後留下的是其他人撤出的希望,也最終與錢大鈞的部隊同歸於盡,爲先行軍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該影片生動展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曲折而又頑強的戰鬥史,我們也更加的感受到祖國的強大、人民的安定富裕、社會的和諧發展都離不開人民軍隊的強大。兵事以民爲本,強國必須強軍。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強軍夢。

我們現在能生活在和平年代,應該無比感激當年那些拋頭顱灑熱血擁有大無畏奉獻精神的革命先烈們,應該致敬那些爲了人民幸福而不惜犧牲自己性命的戰士們。我們要牢記使命,不忘初心,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爲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建軍大業》觀後感 篇五

電影暑假時是看過一次的,之後網上很多人吐槽小鮮肉眼花繚亂早已失了初衷。然而我卻不以爲然——這部電影我站在一個非專業的觀衆看來,有資料有熱血有感動有共鳴,製作精良,並未有那般不堪。昨日第二次看依舊會因爲三河壩戰役中朱德“要做勇士,不要做烈士”簡單卻悲壯的一句話而熱淚盈眶。在這部電影中,更多的是震撼激勵,是尊重致敬——致敬那些爲國爲民矢志前行的革命先驅!致敬那些勇往直前捨身取義的革命英烈!致敬那些艱苦奮鬥拋頭灑血的革命戰士!致敬那些忍辱負重堅韌不屈的革命羣衆!在我看來“小鮮肉”爲電影注入新鮮血液的同時,也促使更多人去走進電影院瞭解這一段光輝歷史。所以我們應少一些從衆批判,更多的去了解影片背後所帶給我們的思考。

電影《建軍大業》觀後感作文 篇六

電影《建軍大業》在一片好評中問世,看完此篇,更愛我軍。這部全程讓人汗毛倒立的震撼大片,讓人再一次感受到了共產黨人的強大,再一次讓我們知道了中國軍人的堅韌。

這次《建軍大業》可以說陣容異常的強大,不僅有老戲骨,更有小鮮肉,不僅班底精良,導演組更是高強,建軍大業作爲慶祝建軍90週年的獻禮片,更是沒有讓我們失望,可以說《建軍大業》是未來幾年甚至十幾年都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愛國愛軍宣傳片。

《建軍大業》講述的故事,我們很多都從歷史上知道了,主要是南昌起義、三河壩戰役、秋收起義數場著名戰役的過程,震天的廝殺聲,壯烈的戰爭場面,讓整部片子回味無窮,更難能可貴的是在這個震撼場面的間隙,還穿插了些許溫情,讓大家知道,我們的革命先輩們並不是戰爭的機器,也是鐵血男兒,只是時代造成了不得不革命,不得不流血戰爭。

建軍大業播放的時候,我前面的一對父子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對話,大致的意思就是,父親教育兒子:“正因爲革命先輩拼命打下了江山,你們才能無憂無慮的吹空調、玩農藥”,雖然有些調侃,但是道理深刻,是啊,這不就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嗎?革命先輩們就是不想把一窮二白、支離破碎的河山交到下一輩的手上,才奮起反抗,用自己的青春熱血換來我們繁榮的今天。

雖然此前也沒少寫了觀後感,回顧《建軍大業》這部電影,不僅穿越了時間,將曾經的歷史交到了我們手上,更難能可貴的是,讓我們清晰的知道了,社會的安定祥和是多麼的重要,祖國的繁榮強大是多麼的可貴。

建軍大業觀後感 篇七

從事黨建工作幾年時間以來,我感觸較深的事之一是單位的離退休老黨員對於共產黨的熱愛和感激,比如每次的黨組織活動,他們一定會提前半小時到,比如每到七一、八一、十一,總會有書法、繪畫、詩歌的形式表達對國家、對黨的感激和熱愛之情,又比如每一次的支部組織生活會,支部書記都會精心準備安排,切合每個時期黨的大政方針進行鍼對性地學習……當然還有很多,我想這不僅僅是因爲他們退休了有時間,更重要的是老一輩地質人身上有更深厚的對黨員身份的認同感。

今日觀看了獻禮建軍90週年的電影《建軍大業》,這種感覺愈加強烈。電影中賀龍要求火線入黨,“兩把菜刀鬧革命”的賀龍,在舊軍隊裏身居高位,可自從他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之後,便積極追求光明,堅決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但卻屢遭拒絕。他不改初衷,繼續努力,先後多次要求入黨,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我想,一個人理想的實現,首先得有強烈的意願,纔會有爲了理想竭盡全力奮鬥的勇氣。他經歷了多次的被拒的挫折,纔有了越來越堅定的信念,而我們年輕一代,爲什麼要入黨?我想是很多人都沒有特別想清楚的一件事情。至少缺乏強烈的意願和崇高的信念,和平年代,入黨的過程大致是按部就班,沒有經歷太多的考驗和挫折。可我們要認識到,當今雖不可能去經歷生死的考驗,但也時時刻刻面臨着大大小小的考驗,精神懈怠的考驗、守規矩講紀律的考驗、開拓創新的考驗、舍小家爲大家的考驗等,貼着“共產黨員”的標籤,就應當在行動上自覺規範言行舉止,以身作則,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模範帶頭作用。

我想正是我們年青一代在入黨過程中對黨的發展歷史的認知不夠深刻,所以對黨員身份的認識不夠成熟,也就缺少了一些對黨員身份的認同感和對黨精神上的認同感。我認爲,對黨在精神上認同就是要從思想上、理性上認同中國共產黨,認同中國共產黨的主張,認同黨的綱領和章程,特別是瞭解黨的歷史,從而纔有了對黨員身份的認同感。如果缺少認同,表現在行爲上,就是部分黨員政治意識淡薄、黨性觀念淡薄、無擔當精神,起不到先鋒模範作用。

毛澤東在劇中說到:“我們如果想繼續革命的話,就必須創造一個有革命信仰的軍隊。”什麼是革命信仰?在革命年代叫革命信仰,在如今,應該叫人生理想,沒有共同的理想,沒有一致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是成不了合作伙伴的。對於一個企業,職工沒有認同感和歸屬感,幸福感也不會高。這裏也說到身份的認同,職工只有認同企業的文化,才能主動意識到工作的價值和意義,將自己與企業結成利益、事業和命運的共同體,在主人翁意識的支配下,對企業的價值取向、發展戰略、經營目標、企業精神、規章制度、標誌標識等,予以認知認可、理解贊同、接受並篤行,從而與企業共同成長、和諧發展。反之,缺失認同感,就會在工作中產生消極的情緒。

不管是在中共黨員的身份還是普通職工的身份,認同感尤爲重要,瞭解黨一路走來的艱難困苦是觸發每名黨員對黨的忠誠和熱愛的方法,讓入黨動機不再是一句口號,真正的切合到我們的工作中來,我們在平時做的每一件小事都在向着“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爲實現共產主義奮鬥”這個目標靠近。對黨的認識要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時刻牢記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就會讓黨員在生產工作中真正發揮先鋒模範作用,讓黨支部在項目中真正發揮戰鬥堡壘作用。

建軍大業觀後感 篇八

每看完一部電影,我的內心都會有些觸動。

繼《建國大業》、《建黨偉業》之後,《建軍大業》也千呼萬喚始出來。一個寂靜的夜晚,和父母一起看完了《建軍大業》,可我們的心卻久久難以平靜下來。

大星雲集的鴻篇鉅製,整個劇情風雲跌宕、蕩氣迴腸。

影片既再現了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等重要史實,又在毛主席、周總理、賀龍、朱德等歷史人物的鮮明性格特徵上下功夫,讓人感受到那個動盪時代一羣抱着革命理想的年輕人“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的激情歲月,當然還有戰爭的殘酷以及和平安寧生活的來之不易。

這部電影講了詳細的建軍過程,也讓我感覺到那時候軍人的剛毅,勇敢,忠於黨的精神。最後的三河壩戰役白宇飾演的蔡晴川主動提出斷後時,我哭的很傷心,他們視死如歸讓我感觸良多,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黃志忠飾演的朱德對蔡晴說:“要做壯士,不要做烈士”堅守了三天後,還要留下200人斷後。爲什麼朱德在那麼惡劣的情況下能堅守三天?其實他心裏就一個目標,拖延時間讓大部隊轉移。勇士與烈士,差別何在?勇士,爲了目標,不怕犧牲;烈士,烈則烈矣,未必有用。古代形容一些讀書人“平日袖手談心性,臨事一死報君王”。國家有難,如果一時無計可施,生尚可保存力量,或許有用;一死了之,只爲自己博個烈名,於救國救民有何用呢?任何目標的達到要靠智慧、勇敢、辛苦,犧牲是最後一步,絕不能把犧牲放在前面。因此,勇士是對最終目標負責,而烈士是對自己的名節負責。“臨事一死報君王”實際上是保全了自己的名節,而置大局於不顧。做勇士不做烈士的態度是真正的勇敢、智慧,才能成就真正的英雄,才能以最小的代價爭到最大的勝利。

我們現在的幸福是多麼的難得,是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何其有幸,生在這個國家日益強盛之時。我們應該更加的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惟願我們的祖國更加的繁榮,更加偉大,更加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