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電影《流浪地球2》觀後感(精彩多篇)

觀後感1.05W

電影《流浪地球2》觀後感(精彩多篇)

電影《流浪地球二》觀後感 篇一

每個人面對災難的勇氣就是希望。

這是根據劉慈欣的作品改編的拯救地球電影。其背景是太陽即將毀滅,人類正在地球表面建造巨大的推進器,尋找新的家園,但太空之路岌岌可危,爲了拯救地球,一位輾轉反側的地球時代年輕人再次挺身而出,展開了分秒必爭的生死之戰。

“太宏偉了!“離開電影院的時候,我不由得感嘆。在過去的兩個小時裏,我自己旅行,彷彿置身於科幻世界。廣袤的宇宙、充滿高科技的空間站、巨大的發射器、廢墟的地面………一幕幕浮現在眼前,雜而不亂。整個故事發生在未來的時間,但絲毫不影響現在的我們細細品味。

希望是什麼?在電影中找到了答案。在電影中,李雪健老師飾演的周喆直,在面對世界人類的不幸時做出了選擇,我不由得尊敬他。整個大地劇烈搖晃的'時候,每個人都失去了平衡倒下了,只有他站穩了,像豐碑一樣。

他說。“我們的人一定能完成任務。既不犧牲,也不考慮存亡。其背後折射出的,正是那句“危機迫在眉睫,只是有責任”。他相信中國宇航員即使犧牲生命,也能完成自己的使命,他相信人類的勇氣能夠超越時間、超越現在、超越未來。堅持不懈,奮鬥到底,所以,希望是通往成功的封鎖之路,也是必由之路。

回到現實,心中充滿了喜悅。我忍不住想起這三年的瘟疫。這次疫情見證了我們中國人民的團結、勇氣、責任感和希望。疫情是現實版的《流浪地球》,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但我們每個人面對災難的勇氣是希望。

爲人們排憂解難的鐘南山院士可能也曾擔心這次疫情能否順利度過。去武漢支援的醫務人員、志願者、人民子弟兵……他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回家;迅速建造船艙的建築工人,他們不知道工程的速度,是否趕上病毒的傳播速度,我們也不知道,能等柳暗花明的瞬間嗎?一切似乎都是未知的。

直面我們新冠災禍的勇氣,凝聚成希望和力量。所以最後我們成功瘟疫,見證了平凡人的偉大和奇蹟。

人生中,挫折是家常便飯。只要抱有希望,就能跨越,引導你走向平坦的道路。大多數情況下,堅持是盲目的、無意義的,可能看不到希望。但是,我們還是會一步一步,努力嘗試。因爲我們中國人的勇氣是無限的。

就像電影最後一個蛋說的,誰天生就不勇敢,因爲有人想保護誰就變得勇敢。

電影《流浪地球2》觀後感 篇二

期望是這個年代像鑽石一樣寶貴的東西;期望是大家回家的方向。這個新年,有多少每人被電影《流浪地球2》深深震驚。有多少人被這句有關期望的比喻深深觸動心絃。

影片主要講述了,太陽飛速老化,非常快就會吞沒地球。人類空前團結,在死亡的漩渦中拼命掙扎,爲了生的期望建造了一萬座行星發動機。將用兩千五百年的。時間,攜帶“家”在外太空中流浪。在穿越木星的過程中,遭到妨礙最後克服困難的故事。看完之後,我的思緒仍沉浸在整個影片裏。無論是救援隊拼盡全力的救援,還是劉培強捨己爲人的家國情懷,都使我熱淚盈眶。大家對期望的無限追求使我感嘆,爲了期望,地球上的`救援隊不惜獻出生命保護火石;爲了期望外太空中的劉培強冒着生命危險砸開總控室的大門;爲了期望,劉啓一行人拼盡全力,點燃行星發動機;爲了期望劉培強攜帶空間站棄車保帥。

整部影片不就是大家對期望的追求嗎?從遠古開始人類就開始追逐生的期望。面對惡劣的存活條件,先祖們用石頭、木棍塑造出了一個嶄新的文明。後來大家開始耕種,爲了有期望存活下去,大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培育莊稼。後來到了工業,人類爲了期望,製造出火車、機器。就連面對世界大戰,人類仍然沒放棄期望,齊心協力建造新家園。整個人類簡史不也是對期望的追求嗎?期望使大家這個年代愈加美好。

面對野獸,面對災害,面對污染,面對戰爭,面對死亡,大家選擇期望。

電影《流浪地球二》觀後感 篇三

在看完《流浪地球2》之後,坦白說,《流浪地球2》算得上是一部好電影。因爲:有歡笑,有淚水,有思考。

《流浪地球2》影片中,有很多驚心動魄的場面。空間站遇襲,無人機大戰,“太空電梯”被劫持,人類與“人工智能”對決,核武“轟炸”月球……每個場景都十分震撼,堪稱是視覺上的一場饕餮盛宴。但這些都還是表層上的東西,除了表層的東西,那些深層次的能夠引發人們思考的東西,才更具價值。

比如:當地球面臨毀滅的巨大災難時,她還美好嗎?影片中,劉培強的回答是:地球不美好。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又改變了這個想法。因爲,他遇見了愛情——愛情很美好——所以,地球上依然有美好的東西。而愛情的力量,也是無窮大的。沒有什麼能夠阻擋它,哪怕地球會毀滅,人類將滅亡,只要一息尚存就會去愛!

公平從來都是奢侈品,尤其是當災難來臨時。所以,影片中聯合政府中國代表周喆直會說:不求公平,只講責任。區區幾個字,彰顯出的卻是:對“人類大義”的深度思考。而後,當佈置在月球上的核武需要“手動”引爆時,中國宇航員張鵬站出來,鏗鏘有力地說道:中國航天飛行中隊,50歲以上出列!他們是去組建敢死隊,明明就是有去無回,卻毫不猶豫、義無反顧。他們正是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周喆直“不求公平,只講責任”的大義。

影片中最扣人心絃的依然是親情。劉培強愛家人勝過愛自己,圖恆宇爲了死去的女兒丫丫,寧願“以身試法”、以命相搏。爲了替家人換得一張進入地下城的門票,劉培強選擇離開家人入駐空間站。但是,在把這張票給妻子還是給岳父上,讓他犯了難……圖恆宇不滿足於女兒丫丫只有兩分鐘的“數據生命”。所以,即便拿到了進入地下城的。門票,他也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放棄,而是繼續躬身於科研,以讓女兒丫丫的“數據生命”變成永恆。當老馬提示他:擁有了永恆“數據生命”的丫丫,可能是個天使,也可能是個惡魔時。他選擇了相信。所以,當自己溺水時,讓女兒記住了祕鑰。並在最危急關頭,拯救了全人類。

通觀整部影片,無不圍繞着“災難”與“拯救”兩個關鍵詞。災難是太陽系不再適合人類,地球必須要去流浪。而“拯救”則是多方面,多層次的:有人類的自我拯救,有英雄的自告奮勇、捨生忘死,有全球的合作——如:聯合政府的成立,有人類最高端武器的應用——如:核武轟炸月球,有“數據生命”的積極參與,還有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

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其冷靜與睿智,令人印象深刻。當人類在地球是否要去“流浪”上爭論不休時,人工智能製造了一些災難,以此來逼迫人類儘快做出理性選擇。也許手段不夠委婉,但初衷卻是好的,也算勉強能夠接受。不過,至少透漏出一個信號,那就是:當人工智能有了自我意識之後,它會自行判斷而不會聽從人類的“發號施令”。

這就不禁讓我們擔心:這樣的人工智能,若是再具備了自我迭代能力,掌握了龐大的資源,擁有了超強的力量……那麼,它還能夠始終不改造福人類的初心嗎?我想未必。人類不能對此太樂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人類必須要保持清醒,確保在與人工智能的博弈中,始終處於優勝。不然,人類就可能失去對於自身命運掌控的權利。

當然,整部影片也並非是完全無懈可擊的。如:地球真的需要去流浪嗎?流浪出太陽系,真的是最優選擇嗎?我們完全沒有辦法去改造太陽嗎?地球上現有的“人造太陽”技術,不能拿出來應急嗎?在停止自轉的情況下,用上萬個引擎推動地球逃離太陽系,地球會否如雞蛋一樣散了黃?以及,地球流浪前,真的必須要拋棄月亮嗎?把它改造成“小太陽”,照亮地球流浪的路,不行嗎?

誠然,類似的疑問還有很多。而這些,也不是一部電影所能夠解決的問題。電影終歸只是一種藝術形式,一場視覺宴會,而不是科學研究。更多的問題,還需要留給科學來解決。

電影《流浪地球二》觀後感 篇四

昨天和朋友去看了流浪地球2,不得不說,中國的科幻是正在奮力崛起的。無論是劇情設計、視覺效果、人物情感、演員表演,我都要給五星好評。看流浪地球1的時候把原著看了一遍,看流浪地球2前一天我又把原著看了一遍,雖然原著和電影從整體來看其實關聯不大,大概只是“太陽危機”、“流浪地球計劃”、“地球發動機”這幾個關鍵點是對應的。畢竟大劉的《流浪地球》很短,花不了一小時就看完了。能夠在原著基礎上進行劇情和影視這樣優秀的再創作,編劇、導演等各個團隊下的功夫可見一斑。儘管是高度的再創作,但影片仍保留了一些和原著呼應的細節,比如影片最後,又重申了“剎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1、流浪時代2、新太陽時代”;大劉在流浪時代的詩,“人類又看到藍天”、鮮花掛滿枝頭”藉由周老師之口重吟疊唱……一些與流浪地球1的呼應也令人感動,比如劉培強帶兒子去海邊,從車上取下望遠鏡的瞬間;外公帶劉啓進入地下城門關上的瞬間……故事中“移山計劃”和“數字生命計劃”,牽引着以吳京扮演的“航天員劉培強”和劉德華扮演的“計算機科學家圖恆宇”兩條線,一面向天空,一面入深海……三個小時的電影,包含的不僅是對未來、對宇宙、對人類命運的暢想,也包含了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情感。劉培強和韓朵朵之間的愛情,張鵬和諾夫之間、圖恆宇和馬兆之間的友情,圖恆宇和圖丫丫的父女情、張鵬和劉培強之間的師徒情……當劉培強對病中的愛人說着“特別想,特別想”,當圖恆宇對電腦中的丫丫說着“特別想,特別想”,那種親人近在眼前又被一些東西阻隔的很遠的撕裂感讓人感覺到愛,又感覺到痛。當韓朵朵在太空電梯、在病牀上重複着“我在呢,一直都在”;當電影團隊使用CG技術還原了吳孟達的角色;那些即將離開和已經離開的人們,當還被記得,他們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存在。當張鵬用手指戳着劉培強的腦門,不說一句話,那些想說的話涌動成閃爍的淚花……這些重複了好幾遍的臺詞和動作,不再只是言語和動作本身,它們成爲了人與人之間特定的愛的密碼。

科幻作品之所以吸引人,大概是因爲它藉由一些絢麗的科技載體,巧妙地將人類細膩的情感和宏大的場面相融合;通過製造一些強烈的視覺衝擊極快地調動人的多種情感,對浩瀚宇宙的敬畏和驚歎、對受傷和死亡的恐懼、與親人分別的悲傷和痛苦……還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細節,比如影片開頭的“數字生命計劃”那一支力量在如何發展?2044和2058的危機幕後黑手究竟爲何?MOSS的視角是否另有深意?不能都記住,也不能都理解。也許可以算作是給不同觀衆留下的想象和品玩的空間。歷史片是以現在之眼觀過去,由於過去是確定的,我們通常是在既定的事實中品評歷史的走向,從而獲取一些經驗。而科幻片則是以現在之眼觀未來,以未來之眼反觀現在,由於未來還沒有到來,它可以擁有更加廣闊的想象空間。流浪地球2據說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有大規模科學顧問的科幻電影。在看一些科學顧問的推文時,我看到“影片世界觀”、“概念設計”等字眼。頓時覺得很受啓發,在一個新的世界裏,我們可以重新構造世界觀,我們有權力和無限自由去構造新的概念。前幾天我老闆和我說,事實上,我的工作有一部分funding來自於conceptualdesign(概念設計),我一下子很懵,做科研以來都是聚焦很具體的研究工作,不知道所謂的'“概念設計”是什麼概念,又怎麼設計?看完流浪地球2,我好似受到了一點點啓發,科學技術正在以飛快的速度發展,好比電影中550C的覆寫速度,快到令人難以置信。想象力能抵達的地方,也許在人類的未來,都能實現。

正如大劉所說,“作爲一名科幻作家,我想我們的責任就是在事情變得平淡之前把它們寫出來。”作爲一名科研工作者,我也希望自己能夠打開一些想象力,科學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它不僅僅是在知識大廈上添磚加瓦,我們也應該有一些天馬行空的想象,幫助我們審視在可見和不可見的未來,科學如何給人類的去來添一雙翅膀。歷史上偉大的科學思想和發現都是超越當下的,科學的前瞻性需要想象力。如果將現在作爲時間軸上的原點,回顧歷史是向左走,展望未來是向右走,但它們擁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要再返回原點,將人們拉回到當下。這是因爲即便思想可以在時空自由穿行,但人們又不得不活在當下。我們可以在超驗世界中獲得精神的昇華,卻又必須在現實世界中獲取真實生存的流動體驗。正如電影中馬兆在被淹沒的那一刻對圖恆宇說的:“沒有人的文明,毫無意義。”

電影《流浪地球二》觀後感 篇五

時隔四年,中國科幻電影又達到了新高度,劇情、特效、演員全都很棒,難怪豆瓣評分爲8.3分(高於《流浪地球1》的7.9分)。

先來了解一下基本的時間線,《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1》的前傳,時間線集中在《流浪地球1》之前的30年,這部以2044年的太空電梯危機和2058年的月球墜落危機爲背景的電影,總共有兩個時間節點。

此外,《流浪地球1》講述木星危機的2075年。整個故事中還有一場發生在2078年的太陽氦閃危機

我在巨幕廳裏看的《流浪地球2》,看完整個過程,震撼,感動,懸疑,緊張,幽默,歡樂,百感交集。

1.震撼

太空升降機腦洞大開,無人機大戰場面宏大,防空炮火,空間站墜落、月球核爆、隕石撞擊、點燃行星發動機、科幻元素爆棚震撼無比滿滿的硬派科幻啊!

2.感動

一個是危機,一個是情感,推動着劇情的發展。

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將玫瑰花送給了韓朵朵(王智飾演),在危機中既有親情又有愛情,面對MOSS的逼問,劉培強情緒失控,“我只想讓我的家人活下去!”感人至深。

劉德華飾演的圖恆宇,父愛如山,爲的是延續女兒的生命,不放棄希望。

爲了人類文明的延續,在必須犧牲的情況下,沙溢扮演的航天員張鵬身先士卒,勇敢地站了出來,喊出了“50歲以上的,出列!”將舍小家爲大家的奉獻和傳承精神表現的淋漓盡致。

3.懸疑

劇情是頂級的,因爲邏輯合理,科幻中帶着真實,感受到未來可能發生的人類災難。

在妻子和女兒遭遇車禍身亡後,科學家圖恆宇向“550W”傳遞了女兒的思維,而能否堅定執行拯救人類任務的550W超級量子計算機MOSS存在很大不確定性,也爲後續作品埋下了伏筆。

4.緊張

導彈攻擊間不容髮,垂直起降的戰機對飛行的導彈,對不法分子搶奪引爆器,簡直就是命懸一線。

大幅字幕,以倒計時的方式提示危機來臨大限,人類生死存亡危在旦夕,月球即將撞擊地球,行星引擎尚未發動,地球將毀於一旦,種種艱難險阻,起伏跌宕,觀衆的心不得不提到嗓子眼,給人一種無比緊張的感覺。

5.幽默

“我們還沒有轉正,不享受醫療保險”,兩次都是在小黑受傷的時候,緊張中,觀衆會心的笑了。

6.哲理

在地球危機面前,有一道難度極高的選擇題,是選擇大家同歸於盡、還是選擇犧牲的小部分人爲了大部分人活着的希望。

劇情無疑給了大家一個清晰的答案。

爲了希望,犧牲是值得的,活着的人,是希望的延續。師傅張鵬開篇就有一句“活着就好”的'臺詞,但他不怕犧牲,就是爲了希望。

7.歡樂

結局是戰勝危機,作爲前傳,結局已盡人皆知,但因爲戰勝危機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所以還是感到無比高興。

8.團結

影片充滿了對親情的讚美,對國家的讚美,對人類文明的延續,感人至深。電影的劇本就很深刻,講的是人類可以團結起來共同處理危機!

團結沒那麼容易,面對危機,全人類都要做出選擇,人類首先要統一思想,是選擇數碼化的永生,還是選擇生命的延續?

在思想尚未統一、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尚未達成之前,所有的戰爭對象都如開戰機的沙溢的一句臺詞:全是友軍!

電影《流浪地球二》觀後感 篇六

《流浪地球2》作爲一部春節檔上映的商業片來說,是合格的。從電影特效、幾條線索同時有條不紊地推進的敘事節奏,飛船在宇宙中飛行時適時而起的電影配樂,應該說是國產科幻電影的集大成者,目前無出其右。其實電影的故事並不複雜:由於太陽不斷膨脹引起的太陽風暴應該不適合人類生存了,需要啓動安裝在地球不同地點的行星發動機來推動地球改變軌道,由於月球對地球有潮汐引力,因此派宇航員在月球的不同地點放置核彈,最終引爆核彈使得月球坍縮,抵消了月球的潮汐引力,然後地球就可以改變軌道,直到離開太陽系,尋找其他適合地球的星系。當然了,如果站在目前已知的科學角度,這個設想沒問題,但實施起來根本不可能,因而編劇在這一設定上有嚴重的bug,不能邏輯自洽。不過我今天不想談論這個話題,電影的另外兩個部分引起了我寫這篇觀後感的興趣:一個是科幻電影給人類帶來的啓發和激勵,另一個是關於數字永生。

先說科幻電影給人類帶來啓發和激勵這件事,這一點尤其讓我欣喜。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遊》在無數青少年心中埋下了探索太空的種子,而這種子經年累月,最終在兩個少年心中生根發芽,一個是馬斯克,他創辦的SpaceX就是受了當年的啓發,他想通過可回收的載人火箭,把地球人移民到火星上,在火星上建立生命支撐系統,以達到如果地球不適合人類生存時的可選項。另一個是貝佐斯,他在建立亞馬遜商業帝國後,創立了藍色起源(Blue Origin)太空旅行公司。雖然這兩位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名次差別不大的兩個男人互相看不上對方,但他們都是受到了科幻電影的啓發,最終通過他們親手建立的商業帝國來實現他們的夢想,也是人類的夢想,從這個意義上講,科幻電影激發了那些少年的好奇心,擴展了他們的想象力,爲人類的未來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另一個話題是關於數字永生。人類始終面臨着兩個終極難題:死亡和貪慾。因爲人終有一死,這是千百年來帝王尋找永生的驅動力。但死亡的麻煩在於,它終結了我們賦予生命的一切意義,使得人生的一切意義都消亡了。另外一個是貪慾,我們畢竟還有一些動物性的底層慾望,慾望滿足就無聊,不滿足就煩惱。這部電影在片尾處劉德華飾演的科學家的肉身已經死亡,但他在死前把他和他女兒的數字生命接在服務器上,最後靠着他女兒數字生命的超強記憶力,回答了服務器密碼,最終使得人類得救。

當然電影沒有展開談論這個話題,作爲我個人的理解,這和元宇宙不同,元宇宙是我們在數字世界中鏡像了我們的現實生活,當然我們在元宇宙裏和其他鏡像的人進行交流,但裏面的虛擬人沒有自主意識,而數字永生是激活了我之前作爲肉體生命的感官體驗和生命體驗,它有自主意識,可以繼續活在那個數字世界裏。

關於人工智能會不會產生自主意識這個話題,很多年來都沒有答案。因爲就連我們人類本身的自主意識如何產生都沒有搞清楚,何況是人工智能了。而且就目前人工智能所使用的馮諾依曼的計算機架構而言,應該不會產生自主意識。

最近幾年很多電影或者電視劇都在討論人工智能是否會產生自主意識,我個人還是很喜歡美劇《西部世界》裏關於自主意識的設定。人類遊客可以像去迪斯尼樂園遊玩一樣在《西部世界》裏遊戲,樂園的仿人類都是機器人,很多機器人已經迭代了很多代了,其中的一些已經產生自主意識,最終反抗人類在《西部世界》樂園 裏的暴行。因爲這裏人的遊客可以任何殺害機器人接線員而不用負責,而接線員的槍是打不死人類遊客的。這其實可以看作某種思想實驗,看看在這種情形下人類如何喪失理性。

電影只是提出了這些問題,很多問題今天還沒有答案,但我想這些年的科技發展路徑就是邊發展,邊解決衍生的問題。好在電影的結局還是溫暖的,人類又一次得救了。

電影《流浪地球二》觀後感 篇七

在看《流浪地球2》之前,我早已刷遍了網上關於《流浪地球2》的文章。再加上我以前讀過原著,自認爲能對電影的發展作預測。真正看了之後,才發現這是不可能的。

我在看網上的文章時,就覺得他們所講述的我在讀原著時沒有感覺到。而且我在讀《流浪地球2》時,除了電影中沒有的叛亂令我震撼,我真心沒有察覺出其他還有什麼地方能讓寫文章的人如此激動。所以,我也是帶着疑惑去看電影的`。

看了之後,我才體會到了他們的感覺。事實上,電影與原著有很大的不同。原著完整地講述了“流浪地球2計劃”的前三部分。而電影只記錄了第二步,只有結尾有一點第三步。先說一下哪五部分:

1、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自轉,並使發動機噴口固定在地球運行的反方向;

2、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

3、在外太空繼續加速,飛向比鄰星;

4、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轉,調轉發動機方向,開始減速;

5、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爲這顆恆星的衛星。

電影只選取很原著中小的一個部分,在再將其中的人物進行補充,交織上情感,再製造一些原文中沒有的意外。就比如原著中地球平安經過了木星。電影中的這一塊高潮在原著中是叛亂(已平安略過木星後)。而且,原文中的主人公在電影里根本沒出現。

簡而言之,按我的理解,電影其實就是按照原著中的大環境,在框架裏填充上不同的東西,讓觀者能與之共鳴。

電影《流浪地球2》觀後感 篇八

今天下雪了,片片雪花在空中飛舞,鄭州變成了一個潔白的城市,美麗極了!我和爸爸都十分開心,一路說着笑着打着鬧着去看電影《流浪地球2》。

這部電影講述的故事發生在不遠的將來,那時候的太陽急速老化,太陽系不再適合人類居住,於是人類啓動流浪地球計劃,中國航天員劉培強等人傾盡全力,奮不顧身,在千鈞一髮之際拯救了地球。

看了這部電影,我被影片中人們可歌可泣的'行爲深深地感動了,我認爲人類只要團結起來,就沒有什麼做不到的事情。同時,這部電影也警醒我們不能再亂丟垃圾,污染環境了。今年春節我去西安旅遊,在明城牆上,雖然每隔五十米就有一對垃圾桶和滅煙裝置,但是城牆上多多少少還是有一些菸頭和垃圾。西安明城牆是明代留下來的珍貴歷史遺蹟,我們要愛惜它,保護它。於是,我在城牆上游玩時又多了一項任務撿垃圾。勿以善小而不爲,順手撿垃圾的行爲不僅讓我開心,也能讓其他遊客享受一個乾淨的環境,可能也會讓這座歷史悠久的明城牆微微一笑吧!生活中我們應該堅持垃圾分類,節約用水用電,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提倡綠色出行,努力讓我們的天再藍一些,空氣再清新一些。不然,我們的。地球有一天真的會不能居住的,就像珠穆朗瑪峯一樣,因爲環境承載力達到極限核心景區不能再對外開放。

愛護環境人人有責,只要我們時時刻刻把環保放心間,我們的地球一定會乾淨起來的,讓我們都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