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深刻感想感悟【精品多篇】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深刻感想感悟【精品多篇】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 篇一

《三傻大鬧寶萊塢》,一部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印度教育喜劇。它帶給生命不僅僅是啓示和思考,而且帶着強有力的指引!

看完這不片子,思緒萬千,久久的沉浸在影片動人的情節中引發了我的思考:在選擇做成功的人還是做幸福的人這道選擇題上,很多人迷茫了。許多孩子的生活都是在父母的安排下成長起來的,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讀書學習卻一直不明白讀書是爲了什麼。爲了日後有更好的生活,這是不少人的想法,於是追求着分數,排名,連自己都不知道爲了什麼;父母們也迷茫了,他們費盡心思地爲孩子安排今後的路,上高中,考大學,甚至出國,他們想讓孩子成龍成風,希望孩子完成自己年輕時未完成的夢。

所以總是一廂情願地做他們認爲是對的事情,而不考慮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更幸福,然而結局不總是完美的,他們培養出來的可能只是一個會讀書的書呆子”整片影片不僅有令我們深思的教育問題,最值得讚揚的就是片中那永不放棄,樂觀的精神,很能激發人的鬥志。“All is well!” 不是因爲這句話可以解決困難,而是因爲這句話讓我們更有勇氣面對這一切。

這個影片讓我收穫最大的就是,它讓我知道:心很脆弱,你得學會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告訴你的心:“All is well!” 它就猶如人生路途中的向標,時刻糾正着自己前進道路中紊亂的步伐,爲我指明對與錯,走向正確的征途。

每一個活到這種境界的人,他內在的道行都不低,也就是他內在的意識維度都不低,他要是維度不夠的話,他根本活不出這種自在,有創造性的生命狀態。

因此,我們可以說,未來的贏點是在智慧所達到的境界,當下的贏點是直覺,直覺我們能夠駕馭什麼樣的空間場意識,是由我們當下的狀態決定的。

觀《三傻大鬧寶萊塢》有感 篇二

本人看過許多電影,其中我重複看得最多的就是《三傻大鬧寶萊塢》了。

故事以兩個好朋友在尋找多年不見的兄弟蘭徹的過程中展開的回憶:講述十年前蘭徹頂替他人來到皇家工程學院的故事。這座名校檢驗學生的唯一標準就是第一(指成績)!而蘭徹用他的善良、幽默和智慧影響着周圍的人。他用所學的知識來教訓野蠻的學長,他用智慧打破了學院墨守成規的傳統觀念。最後他用智慧成了科學界的天才科學家(具有400多項專利),他們(蘭徹、欒秋、法爾漢)都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可能會認爲這是一部純粹的喜劇片。錯!他是一部具有重大教育意義的電影。這部電影讓我知道了許多道理。他讓我們知道了靈活使用知識的重要性,看到了“填鴨式”教育的失敗,“填鴨式”教育製造出了許多一模一樣的“人”。正如蘭徹所說:“在這裏新發明新思想不受重視,他們關心成績工作去美國定居,叫我們怎樣拿高分,卻沒叫我們怎樣學工程學。就像馬戲團的獅子也會因爲鞭打而坐在板凳上,而你只會說‘訓練得好’而不是‘教育得好’”一樣,其他同學都只關心成績,而不是知識。

我不禁想到了我們的學校,我們的學校正如影片中的一樣,關心成績,關心排名,我們也像影片中的學生一樣,陷入了瘋狂的競爭之中,大家你追我趕,都把成績當成衡量自己的唯一一把尺子,一些學生甚至爲了成績甚至幹出種種齷齪的勾當。但是顯而易見,衡量一個人的尺子並不只一把呀!思想、道德這些都是一把衡量人的尺子啊!成績這把尺子固然重要,但也不會重要到那種地步吧!成績差了的名人多的是:愛迪生、愛因斯坦、貝多芬······他們成績差,但誰不是舉世聞名的大名人?

朋友,擡起頭來,從“填鴨式”教育苦海中擡起頭來,讓我們一起擁抱自由的美好的知識吧!

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 篇三

這是一部關乎教育的電影,影片中對於教育的質疑和批判引發了觀衆的共鳴,片中的很多場景都讓我們印象深刻又別開生面。最近,又重新看了遍這部電影,發現這部影片不單單能夠給人教育意義,在生活中也給予我們很多啓示。不知不覺做社工已經半年了,在這半年的過程中有快樂,有收穫,也有反思和懷疑。做社工不只是打一份工,在很多時候,尤其是看不到服務成效時,不免會懷疑我做的這些是有意義的嗎?我這樣做是合適的嗎?我能夠給服務對象帶來改變嗎?我的專業性體現在哪裏了……就像影片中的主人公質疑教育的目的和方式,我們在社工之路上也有迷惑和不解。再看《三傻大鬧寶萊塢》,不只是看到了教育問題,從社工的視角出發也有很多啓示。

學以致用。劇中開頭一個很經典的片段——蘭徹戲弄了欺負新生的學長,戲弄的手段卻是大家都學過的。法函說:“鹽水具有極強的導電性,八年級物理知識,我們都學過,只有他會應用。”從頭到尾,影片中讓人感受最深的就是蘭徹的學以致用。蘭徹認爲學習就是爲了應用,如果不是爲了應用,學習還有什麼意義?社會工作是一門運用專業理論和方法技巧助人自助的學科,我們學了很多個理論,也掌握了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我們運用了多少呢?在活動的策劃和開展中,我們是否是理論在指導實踐呢?看到影片中的這一片段感觸很深,我們都知道“人在情境中”,卻不能很好把這一理念運用在實踐中。學習和掌握了多少理論和方法技巧不是目標,學會把社工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才是真正的目的。如果社工不斷地學習不是爲了應用,那麼學習還能促進成長嗎?

熱愛工作。影片中蘭徹是老師眼中的另類,不符合好學生的標準,考試卻拿了第一名。“知道我爲什麼第一名嗎?因爲我熱愛機械,工程學就是我的興趣所在,知道你的興趣嗎?這就是你的興趣……跟工程學說拜拜,跟攝影業結婚,發揮你的才能,想想邁克爾傑克遜的爸爸硬逼他成爲拳擊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後果多可怕?”蘭徹和法函的這段對話引人深思。雖然影片中有誇張的成分,但向觀衆傳達的思想是正向的。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是在選擇專業和行業時我們卻很難做到與自己的興趣愛好結合。選擇社工行業的理由有很多,我學了很多年這個專業;我想不出社工之外更適合我的工作;其它工作競爭激烈,自己不夠優秀,而目前社工行業正缺人;我想暫時做這個工作,以後遇到合適的再換行業……發自肺腑地說“我喜歡社工,我就想做社工”的人畢竟是少數。在社工這條路上,不禁會問自己的心:這是我喜歡的工作嗎?目前的工作狀態是我想要的嗎?社工路上的懷疑我們或多或少都會遇到,我想說的是如果選擇從事社工,哪怕是短暫的,那麼熱愛它,做好工作需要我們投入持續的熱情,才能支撐我們化解困境。就像法函最後對父親說:“爸,我做一名攝影家又會怎樣呢?掙得少一點,房子小一點,車子小一點,但我會很快樂,會真正幸福。”我們有一天也可以大膽地對身邊的人說:“我做一名社工又會怎麼樣呢?掙得少一點,房子少一點,車子要不要都行,但我會很快樂,會真正幸福。”

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 篇四

與其說這部電影的線索是尋找蘭喬,毋寧說是尋找生活的真義。查爾圖想要知道的是蘭喬的生活的結果,而我們看重的是蘭喬人生的過程。同在皇家工程學院,在高強競爭壓力之下,當大多數人爲了以後的好工作、高工資、豪宅、美女而壓抑、糾結、苦痛時,蘭喬卻爲了興趣而快樂地學習着,熱衷於知識的應用,從不在乎金錢和名利。這種達觀和淡薄的態度,猶如一陣清風,吹散了現代社會高壓力的陰霾,引起我們對人生的深沉思索。

“知道我爲什麼總拿第一名嗎?因爲我喜歡機械”蘭喬是這樣解釋自己的成功,如此簡單又如此困難。因爲熱愛,蘭喬會廢寢忘食地做科研,會開創性的想問題,會有意識的運用知識於實踐。知識於他不是敲開金錢權位的手段,他從不爲了成績和工作而學習,知識本身於他就是目的和樂趣。這在一個世俗的世界已越發稀有和珍貴,所以蘭喬成功了,而我們絕大多數人則仍在慾望的深淵裏苦苦攀爬、深深淪陷。

當學非所愛、愛非所學時,法罕一直在平庸和苦痛中掙扎。我們無法在我們不愛的東西上有熱情的投入,強行去學只能是三流的平庸;把寶貴的一生耗費在我們不愛的事業上,這是我們難以承受的生命之痛。當法罕最終成爲動物攝影家時,我們由衷地爲他高興。是的,即使今後錢少一些房子小一些,車小一些,只要內心快樂,那些身外之物又有什麼要緊呢。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片尾法罕明朗的微笑,那是發自內心滿足的喜悅。

這樣的一部經典之作,作爲中國的教育體制下人們應該好好看這部電影,因爲這部作品反映的現象和中國有些相似:分數決定一切,中國的創新體制受到各種思想和體制限制、崇拜權威、根據“錢”途決定事業而並非個人興趣、成功的標誌是財富和地位

在經濟現代化的大潮中,競爭的白熱化在任何國家都沒有大的區別。從出生開始,甚至在沒有出生的時候,我們就承載了太多父母和社會的期待。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所以有胎教,所以我們三歲要上幼兒園,四歲要去英語班,五歲得去繪畫班,六歲得去鋼琴班……,從來沒有人問過我們喜歡什麼、想學什麼,我們只能學別人認爲有用的東西,追求別人都在追求的東西,過着別人想象的生活。但在夜深人靜時,我們的心卻在低泣:這是我自己的生命,這一次的生命我本當爲自己而活!生活的悲喜如水中的魚兒,冷暖只有自己知道,光鮮外表下內心的苦痛又有誰能知解呢?

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 篇五

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的故事發生在印度。兩個老朋友拉朱、法漢接到舊時同學查圖爾的電話,稱他們可以見到尋找多年未見的兄弟蘭徹。旅途中,兩個老朋友回憶起5年前在帝國理工大學和蘭徹一起走過的歲月。而電影的主角蘭徹,則是一個在每學期42場考試、競爭激烈乃至自殺率高居不下的“帝國理工”中出現的一個頂撞老師,質疑傳統,完全不把成績當回事,卻年年考取第一的“怪才”, 蘭徹去大學報到的第一天就做了個簡易的導電裝置,捉弄學長,讓大家瞠目結舌,與衆不同的他徹始終靈活學習,不拘小節,不會死記硬背、像完成任務般學習。

故事最後才告訴觀衆,蘭徹真名叫法撒克·望杜。他曾是印度一個富人家的小傭人,從小愛讀書,這個富人決定讓小傭人用自己兒子的名字“蘭徹”去讀書,富人出錢,條件是冒名頂替拿到畢業證書後,小傭人就得消失。畢業典禮之後蘭徹按照最初約定消失並且成爲擁有400項專利的大科學家。按照自己的理想生活,在一所學校當老師,用自己的理念去教導學生。

這部電影給了我三個啓示。

其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拉朱曾是害怕失敗的懦夫,“他的求神戒指比手指還多”,而蘭徹說:“你這麼害怕明天,怎麼能過好今天?又怎麼能專注於學業?”這改變了拉朱。法漢酷愛攝影,卻被逼學習工程,在他萬分糾結時,蘭徹又說:“知道我爲什麼第一名嗎?因爲我熱愛機械,工程學就是我的興趣所在,知道你的興趣嗎?這就是你的興趣??跟工程學說拜拜,跟攝影業結婚,發揮你的才能,想想邁克爾傑克遜的爸爸硬逼他成爲拳擊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後果多可怕!”好的朋友會給我們好的建議。設想如果他倆沒有遇上蘭徹,又會是什麼結局呢?

其二,樂觀的心態很重要。蘭徹的口頭禪是“Aal Izz Well”,英文中就是“all is well”——“一切都好”。這句話拯救了法漢和拉朱,還奇蹟般地拯救了一個嬰兒。“心很脆弱,你得學會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告訴你的心‘一切都好’。”

其三,朝着夢想努力,追求卓越。“愛我所愛,無怨無悔。”追求的應是自己的興趣所在。掙得少一點,房子小一點,車子小一點,但你會很快樂,會真正幸福。去活出你自己。“有位智者說:學習是爲了完善人生,而非享樂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這又是蘭徹告訴我們的。

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 篇六

今天,我看了《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印度大學教育喜劇片。看完後,我思緒萬千,仍沉浸在影片感人、搞笑的情節中。我被影片中的的三個年輕人的友誼打動了。蘭徹的口頭禪“一切順利”鼓舞着朋友,告訴他們用勇氣面對一切。

蘭徹。法罕。加拉三個男還是皇家工程學院的學生。他們逐漸認識,成爲好朋友,搬到同一間宿舍。他們三個都寄託着別人的期望。蘭徹從小聰明好學,他要幫一個富翁拿到一張光宗耀祖的畢業證書。法罕是個特困生,他想以後賺大錢,讓爸爸有錢治病,讓媽媽過上好日子,讓還未出嫁的姐姐有錢買來嫁妝。加拉喜歡攝影,卻害怕爸爸的權威,選擇了自己不喜歡的工程學業。後來,三個人都有了自己理想的職業。

每個人都有一種可貴的精神。蘭徹很好學:他六年級就會做國中三年級的題目。法罕很勇敢:他克服了心中的。恐懼,成績從全校倒數第一升到了前十名。加拉很有說服力:他說服了爸爸,取得了自己喜歡的職業——攝影。加拉說服爸爸時,讓我感動的話是;"爸爸,如果我當了攝影師會怎樣?賺少一點的錢,買小一點的房子,開小一點的車,但我會很幸福,會真正的快樂。”

我想:以後遇到事情,一定要告訴自己“一切順利”。因爲像蘭徹說的一樣:“心是脆弱的,要用安慰使它變得堅強。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 篇七

最初知道這部電影的時候是在今年的國慶節去特中特訓練營裏,只不過因爲晚去了幾天沒能趕上看這部電影,回家後好幾個月都未曾看過電影,直到上一週我和媽媽心血來潮想起了這部電影,然後週日晚上看完了。這部電影是印度的,我在看的時候很尷尬,當時真慶幸晚去了幾天,不過這部電影的寓意是很好的。

《三傻大鬧寶萊塢》的故事情節是:剛上大學的時候,一位名叫蘭徹的與衆不同的大學生,他的舉動屢次讓校長、老師和一位叫查爾圖的同學難堪,但是通過他的舉動也襯出了校長的陰險、他自己的機智、大膽和善良和教育的缺點。同時,他的舉動也影響到了他的兩個室友——法罕和拉加。直至最後,蘭徹的兩個好夥伴才發現“蘭徹”其實不是真的蘭徹,於是他們就帶着皮雅和查爾圖一起尋找“蘭徹”,最後才發現“蘭徹”的真名叫蘇克斯·旺度,而在他道出這個名字的時候就代表着他就是那個許多公司都想要招攬的人。

這部電影是通過回憶的方式講述了整個故事,回憶中,蘭徹所做的事情是許多人不敢做的,他敢於反駁和辯論,因爲這是在他思考過了之後才反駁的;他敢於挑戰傳統,因爲他提出了更好的方式並且通過查爾圖證明了這一觀點;他敢於挑戰權威,因爲他勇敢、愛動腦也愛動手實驗。他很低調,在充當富翁的兒子時從不炫耀自己的“爸爸”很有錢,他一心只爲科學和教育、敢於追求自己的幸福。

他的兩個好朋友,尤其是拉加,他因爲聽信了校長的話曾和蘭徹決裂,但是在見識到查爾圖這個“學霸”的時候他才意識到自己做出的決定多麼可笑。這只是剛開始的時候,但是在校長讓他進行抉擇的時候他選擇了跳樓自殺,但是自殺未遂,在生死關頭時是蘭徹救了他一命還讓他懂得了一個道理,而因爲這個道理他找到了工作。

就像上一段所說的,查爾圖是一個狡詐、陰險、死記硬背、表面上裝乖其實背地裏幹壞事的人。在水塔上和蘭徹定下約定時其實當時的他還是有點勇氣的,還有點小聰明,但是用錯了地方。至於病毒這個校長,他跟查爾圖是一個德性,都是幹壞事的。料,但是在見識到蘭徹的聰明才智以及他的心靈手巧救了他大女兒一命的時候,他也改了。

故事的結局很好,好人有好報,壞人有壞報,同時它還強烈的反映出教育體制的問題。建議去看一看。

觀《三傻大鬧寶萊塢》有感 篇八

當時的我,經歷了一波三折,剛剛安穩下來。大三時決定跨專業考研,選擇了我最愛的現當代文學。憑藉着一腔孤勇,就那麼義無反顧地替自己決定了未來的人生走向。考研初試順利通過,卻又毅然決然地放棄面試,踏上了應聘語文教師的漫漫征途。

曾有不少朋友很羨慕我,人生似乎沒有走一步彎路。雖然沒有去讀研究生,但備考的大半年時光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我的文學素養,爲後來成爲一名合格的語文老師奠定了最初的根基;當需要在研究生複試與教師應聘考試做出選擇時,我又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算得上十分順利地就進入體制,端上了許多人羨慕的“鐵飯碗”。

或許正如《三傻大鬧寶萊塢》中的蘭徹一樣,從一開始,我就清晰地知道未來的路在何方。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能夠清醒地覺察自我,明確人生的方向,或許就是我從教十年來始終保持高度工作熱情的祕訣。

第二次觀看,則是在這個五一假期。從教第十年,更多的是從教育者的角度去思考這部電影的教育啓示。

帕克。帕爾默在《教學勇氣》一書中強調,學校的教育就是要指引學生走在心眼明亮地做人做事的人生大道上。可是,影片中號稱全國第一學府的皇家工程學院,卻是貫徹填鴨式教育,哪怕最優秀的學生,也活得完全失去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