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綠皮書觀後感

觀後感2.91W

綠皮書觀後感由本站的會員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以下2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綠皮書觀後感

第1篇:綠皮書觀後感

給你一篇綠皮書觀後感的寫作範例,你可以參考它的格式與寫法,進行適當修改。

很高興能與爸媽一起第二次看這部電影。《綠皮書》這部片子挺有趣的,又因爲其對種族歧視問題的探討獲得了20xx年的奧斯卡頭獎。

就讓我直入正題。唐雪利博士作爲一位成功的黑人音樂家,致力於改善美國白人對黑人的種族歧視現象。因此,他主動要求前往南部,這個種族歧視較爲嚴重的地區,進行巡迴演出。這種精神是值得讚揚的,但在《綠皮書》這個故事的開頭以及先前,他並不能真正代表他所處的羣體:博士成年後與弟弟斷絕聯繫;在旅館以及農田邊與其他黑人的隔膜......這並不是冷漠,也並不是他在成名以後對自己族人的背離,否則博士後來就不會發生情感和價值觀上的轉變。這是一種困惑,是對自我身份認定感到的迷惘——可能他認爲黑人被歧視,是因爲大多數黑人都沒有良好的修養,是因爲不夠優雅、不夠沉穩、成就沒有超過白人......他渴望掙脫歧視的枷鎖,但起初他認爲自己所屬的種族是一種拖累。他厭惡他人用對待一般黑人的眼光對待他,於是這更使他疏遠自己的族人。雪利陷入了這樣的困境中,夜夜以酒澆愁。

他巡迴演出期間僱傭的司機託尼是拯救他的人。博士與司機間的拯救是互相的:託尼使雪利走出自我不認同的怪圈;雪利給託尼的生活增添了高雅情趣,更讓他認識到了修養和自尊的價值。託尼在整個旅程中,讓博士認清了他種族的現狀,並啓發博士對自己種族文化的全新思考。唐博士之前的行動雖然有用,但在堅硬的歧視牆壁前顯得蒼白無力。他需要理解他的種族文化並逐漸融入它——正如樹木紮根於自身所屬的土壤那樣——才能獲得認同感,而不是孤舟般飄蕩於黑人、白人間的界河上,才能改變社會對黑人種族的看法而不單單是對他個人的偏見。獨善其身可以改變單個白人的看法,如司機託尼,但想要改善黑人的處境是不能一開始就將自己排除於羣體之外的。正如託尼所說,別人說他應該也喜歡“意大利麪餅”,他並不會感到被冒犯。顯然博士起初對黑人文化的一味排斥是不正確的,幸運的'是他在有託尼相伴的兩個月後走上了正確的、行之有效的道路。

因此我們看到,在本片的結尾,博士在黑人的酒吧找到了久違的家的溫暖。你爲自己的民族作出的奮鬥,族人會回饋於你。只有本族人才能給你無與倫比的歸屬感。按理說此時電影應當安排這樣的情節——博士興高采烈地登上舞臺,立即演奏起黑人的爵士音樂,以表明他獲得了自我認同感與種族認同感。可在本片中,雪利博士鄭重地坐在那臺很像兒時母親教他音樂所用的舊鋼琴前,先以最精湛的技藝演奏了肖邦《冬風練習曲》。

酒吧裏寂靜無聲。黑人顧客們認真地聆聽着。或許高雅藝術真的能夠到達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

博士自小受到古典音樂的薰陶,平生最愛李斯特、肖邦等古典作曲家,敬仰白人鋼琴家魯賓斯坦。我們會說,文化不分種族不分國界,但現實是博士演奏古典作品阻力重重。這使我聯想到白人說唱歌手Eminem,他在進入黑人佔據着的說唱音樂圈時同樣阻力重重。貝多芬的歡樂頌中唱到“四海皆兄弟”,我們在對待自己的文化時也不要排斥他人的參與,不要成爲阻礙他人形成自我認同的高牆。

每個人的自我認同有兩部分,一部分是使你獨一無二的“異”,另一部分是與你所處羣體能產生共鳴的“同”。共同的部分會隨你所處的羣體發生改變,因爲我們是社會動物,需要與集體有共同之處。雪利博士起初的處境,是“共同”部分的缺乏——白人因膚色將他隔離;他因嫌棄、無力等複雜的情感將自己與族人隔離。在他“共同”部分的認同改變之時,那部分獨特的“異”,就是他自小培養起的古典音樂修養,自使至終作爲他生命的一部分。至此我們可以弄清結尾博士在酒吧彈奏兩部分音樂的寓意了:肖邦代表了博士自我的堅守,而後的爵士象徵他在溫情之旅中獲得的巨大力量。

《綠皮書》使用了詼諧的敘事手法,以溫情喜劇包裹苦澀的種族歧視內核,具有積極的社會推動作用。聯繫16年的最佳影片《月光男孩》,我們可以看到奧斯卡正具有越來越強的政治傾向。

第2篇:綠皮書觀後感

希望你能喜歡這篇綠皮書觀後感範文。

《綠皮書》無論從哪個角度說都是一部好電影。不像很多諾貝爾文學獎讓人看不懂,《綠皮書》獲獎在我看來名至實歸。電影的故事情節逼真寫實,節奏鬆弛有度,戲劇衝突自然又精彩,人物對話言之有物又妙趣橫生,人物個性鮮明又合情合理,演員表演更是功力深厚,無可挑剔。最重要的是,電影所表達的思想意識具有無可爭議的進步性。

先要講講什麼是綠皮書才能瞭解六十年代初的美國社會是何種樣子,這有助於很好地理解這部電影的歷史背景和思想性。綠皮書是一本旅行指南,不過這個旅行指南是專門針對黑人的,因爲那個時候的黑人在美國大部分地區都不享有遷徙自由,住店自由,只有很少的酒店和飯館接納黑人顧客。這本綠皮書就是專爲去南方旅行的黑人準備的可以接待黑人顧客的旅館和飯館的名錄。其實,僅僅這本綠皮書的存在就足以說明美國六十年代時的種族歧視有多嚴重。

雖然1962年距林肯總統發佈《奴隸解放宣言》整整一百年了,可在美國南方和中部地區依然是種族隔離的地方。歧視黑人在美國更是司空見慣、習以爲常的事,不僅在南方,即使在最爲開明的紐約也一樣隨處可見。片中主人公託尼雖然並沒和黑人有過什麼交集,可因爲社會的薰染,也極其輕蔑和歧視黑人,連黑人管道工喝過水的杯子都要扔掉。最可笑的是,不僅白人和有色人種之間存在鄙視鏈,白人內部也存在着鄙視鏈。意大利裔的託尼就被南方警察罵爲半個黑人,而託尼對把他誤認爲警察的酒吧小姐說,我像愛爾蘭人嗎?讓我們知道,那時的美國警察大部分出自愛爾蘭裔美國人。電影中偶爾出現的幾句針對猶太人的話,也讓不熟悉那段歷史的人知道,猶太人在那時也是受歧視的二等公民。電影裏的這些生動情節和對話,惟妙惟俏地展現了六十年初美國社會的衆生相和黑暗面。

革命的真正意義是觀念的改變,當然這個觀念是先進的觀念。就像歷史學家杜蘭特所言,真正的革命是心靈的革命,沒有思想的進步的所謂革命不過是改朝換代和街頭鬧事而已。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國六十年代的人權運動可以稱爲真正的革命。美國的人權運動是與美國的思想文化革命同步進行的,如果沒有思想文化上的革命,黑人即使一時獲得瞭解放也是不長久的。雖然這個革命不以暴力爲主要手段,而且也存在很多革命的濫觴,但因消除了種族隔離制度,破除了有色人種爲劣等人的這個在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觀念,使得其進步意義顯而易見。

歧視來自於無知和傲慢。不僅種族之間有歧視,各種人羣之間都有歧視,這是差別心帶給人類的共同智障。歧視就是鄙視鏈的極端化。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人與人之間不僅有膚色的不同,胖瘦的不同,高矮的不同,還有智商的不同,家庭出身的不同,學識學歷的不同,擁有財富的不同,社會身份的不同,所有這些不同構成了豐富多彩的社會,也建構了各種各樣的鄙視鏈。

對於歧視有不同的應對方式,雪利選擇的是非暴力抗爭方式。雪利的南方之旅並不是爲了賺錢,而是有意去對抗種族歧視,爲的是改造南方人的種族歧視觀念。所以,雪利的巡迴演出,也是一次革命之旅。作爲弱勢羣體的黑人,採取非暴力的抗爭方式與種族歧視作鬥爭是非常理性的,比之暴力抗爭更容易取得真正的勝利。非暴力抗爭是攻心爲上的策略,黑人只有爭取占人口絕大多數的白人的同情和支持纔會取得真正的勝利。而黑人在自我解放的過程中也解放了白人,這一理想狀態幾乎是所有抗爭者最初的訴求,可真實的歷史是,人權運動中的黑人解放是非暴力和暴力抗爭相結合的產物。

一部好的電影都是多主題的,高容納性的,《綠皮書》也不例外。一部兩個小時的電影不僅表現了反對種族歧視的第一主題,還表現了不同背景的兩個人能夠相互影響,相互改造的主題,這其中又包含了自我救贖,自我解放的主題,也隱含了對身份社會的批判主題。

一個本真的人是沒有身份感的,因爲身份感是外在的,是附加在我們身上的社會性。越是有身份感的人,越喜歡帶着面具生活,而且最容易出現歧視心態。一個有平等心的人,對那些有着強烈身份感的人有一種天然的反感。反之,則會有一種親近感。

本站的小編希望以上2篇綠皮書觀後感範文能夠幫到你,當然,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看更多綠皮書觀後感範文。

標籤:觀後感 綠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