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精彩多篇)

觀後感1.59W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精彩多篇)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 篇一

午時和小A一齊看了宮崎駿的電影,《千與千尋》、《天空之城》,看得不夠盡興,就隨手搜索了一部格調相近的動漫--《螢火蟲的墳墓》,這部動漫沒有曲折的劇情,也沒有火爆的看點,卻出乎意料打動了我。

影片講述了二戰後期,美軍與日軍作戰,在廣島和長崎兩個島上投下原子彈後,一個家庭在整個社會大背景下的悽慘遭遇。清太和節子的母親在爆炸中死去,失去母親的兄妹二人帶着所有的東西去投奔西宮的嬸嬸,然而卻受到嬸嬸的百般奚落,最終忍無可忍,哥哥清太帶着妹妹搬入防空洞住下,爲了填飽二人的肚子,哥哥學會了偷東西。美機來襲,衆人躲進防空洞,清太則進入無人的房子偷東西;夜深人靜,四下無人時,清太則在田間地頭偷蔬菜,不知有多少次,他被人發現後毒打,又被扭送到派出所,可是隻要能讓妹妹吃飽,哄妹妹開心,哥哥什麼事都願意做。

可妹妹的健康狀況仍是一天不如一天,最終在一天午時,當哥哥滿心歡喜的把母親留下的錢全部取出,買回他們渴望已久的美食時,飽受飢餓折磨的妹妹卻口含西瓜,躺在地上安安靜靜地睡了,再也沒有醒來。火葬了妹妹小小的屍體,清太心中再無牽掛,也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大饑荒仍在肆虐,飢餓和疾病一天天地奪去他的`生命,最終在人來人往的車站,骨瘦如柴的清太懷揣着盛有妹妹骨灰的糖果盒,離開了自我的身體,和妹妹手拉着手向遠處走去。

影片中每一個細節的描述,每一個事件的發生,每一個人物的塑造都細緻入微,在平靜的氣息中撥動着我的每一根神經。那裏沒有絕對的壞人和好人,清太的嬸嬸,種菜的老農,漠然而行的路人,他們都令人氣憤,但僅是氣憤而已,他們所表現的可是是人的本性,自私、冷漠,雖可恨卻無法稱其爲絕對的壞人。現實就是這樣殘酷,好人在患難中未必總有貴人相助,惡人也未必必須受到懲罰,生活不會在你吃着苦藥時,立刻塞給你一顆糖,這纔是真實的生活。

節子是個懂事的孩子,但她仍會在夜裏哭鬧,她會把泥團當飯糰,她會披着牀單瘋玩,她會跟水中的倒影猜拳,她會在不高興時轉動手指,用腳在地上畫圈,她會把彈珠當糖含在嘴裏玩……這就是孩子,天真是她的保護傘,苦難無法觸摸她的靈魂。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 篇二

傳說螢火蟲是在戰爭中死去的人的亡靈。你見過嗎?如果見過,請爲它們祈禱……相信看過這部動畫的人必須記得這樣一句話:“昭和20年9月21日晚,我死了。”這也是電影的第一句臺詞,瞬間就爲它定下悲涼的調子。

剛剛看完了《螢火蟲之墓》,哭的我稀里嘩啦,這是一部值得去看的動畫,也值得人們去反思!它講述了在二戰期間,美國對日本採取了長期的轟炸,故事主人公的母親在一次空襲喪生,作爲艦長的父親也在戰爭中杳無音信,留下了年僅14歲的清太和4歲妹妹節子住到了遠房姨媽的家中,過起了寄人籬下的生活。

人在難以自保的情景下難免會變的自私起來,隨着戰勢的惡化,生活變得越發艱難,兄妹倆與遠房姨媽的關係變得越發不和,最終由於忍受不了姨媽冷言冷語的清太帶着妹妹離開了姨媽家住到了一個廢棄的防空洞中,日子過得艱苦,但卻快活。

作爲哥哥的清太爲了妹妹表現得實在太堅強了,母親的死一向隱瞞着妹妹,將痛苦獨自一個人承擔了下來,有努力的照顧妹妹,爲了給的病的妹妹做點好吃的去農田裏偷盜,結果農夫抓到痛打得遍體鱗傷又送到了警署。隨着生活的日益艱苦,節子的身體漸漸垮了下來,當哥哥揹着病重的妹妹來到醫院時,卻只是得來了“只是營養不良”這樣的答覆,“回去多吃點有營養的就行了”聽得這話氣得清太嚷道“我連吃的吃不飽,還能說什麼營養!”

看着往日活潑可愛的妹妹一日比一日的消瘦憔悴的身體,我的心彷彿壓了一塊鉛石,喘可是氣來……

“哥哥,你吃吧……爲什麼不吃呢,嫌太硬嗎”

當清太用救濟金買來食物時,卻發現病重妹妹已產生幻覺將石塊當做蛋糕吃。

“哥哥,你真疼我。”妹妹看起來更加懂事了,然而這卻成了妹妹說的最終一句話。

其實早在動畫的開始,便用倒敘的方式道出了兄妹雙亡的事實,可是我仍然苛求奇蹟的發生。螢火蟲生活在夜間,在黑夜裏發散着微弱的光亮,像是殘喘而又掙扎的期望,然而當黎明的曙光真的出現它的光亮卻消失了,慘淡的死去,又有誰能爲它立上墓碑?

戰亂中的這對兄妹,就好像是黑夜裏的螢火蟲之光悄然的飛向那落寞的結局……色調灰暗,充滿了悲涼無奈的氣氛。漫天螢火的美麗更加反襯出戰爭的殘酷以及帶給人類身體,心靈的傷害。那恰到好處的背景音樂給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而在這樣一種風格的映襯下,故事本身就顯得越發悽慘……

但願日本民衆能夠真正懂得引發片子中杯具發生的原因,不是別人,而恰恰正是他們自我的國家。

再見了,螢火蟲……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 篇三

本片描述兄妹二人在戰爭年代的動盪苦難生活,失去了父母的保護,相依爲命。關於影片中飢餓的描述,以至於最後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兄妹二人不受姨姨的歡迎獨自在防空洞中生活,最後食物缺乏而死。

這是一個關於苦難的故事,沒有多少地方讓我感到同情和感動。因爲對於飢餓,我明白的遠遠比這要悽慘痛哭百倍。

在59年,我國各地普遍出現食物短缺,最後餓死人的現象。()在我的家鄉,村子裏的餓死的一家一家的,餓死的人的屍體,因爲只有幹部們是吃了一點糧食的,有一些微弱的力氣,卻只夠把那些餓死的人擡到河灘去,沒有力氣再去掩埋他們了,許多人就這樣連最後的屍體都沒能保存住。

飢餓的人們開始吃樹皮,樹葉和各種野菜,發明創造了許多的吃法,此刻五六十歲的人往往說起59年的樹皮qiongmo是多麼好吃,而到最後樹皮已經吃沒了,人們只能到更遠的地方去找野菜樹葉樹皮,一些人出去就不能回來了。有許多人都是要餓死了,被擡到一齊準備急救,最後有少數的人活到了此刻。

影片中出現的畫面環境鮮花綠草,還有許許多多的稻田和蔬菜,這和我國以前經歷的苦難根本就不是同一個層次上的,遠遠沒有中國千百萬人以前經歷的飢餓的苦難和普遍。如果真的餓得不行了,哪裏還有那麼多的花草和稻田,路邊還有西紅柿,就算是綠樹也會被吃光的。如果把當時我國的狀況畫到動畫上,就應就是滿目瘡痍,沒有樹皮和樹葉的枯乾樹枝。影片中的農夫依然正常地能夠帶着茶壺在稻田邊照顧莊稼,主人公的姨姨家並沒有出現十分飢餓的狀況,每一天都有面團吃,說明許多的正常的家庭都是這樣的狀況,沒有出現大面積的饑荒。而主人公的捱餓,有一個重要的特殊的個體的原因是父母不在身邊。片頭出現的在街頭垂死的也是無家可歸的流浪者而已,時不時有人施捨食物。當時的日本並沒有出現大面積的饑荒,影片表現的是一些特殊的個體狀況。

我只能說,這是一部日本的,文藝的,電影。有許多中國人說自己十分受感動,不知這些人是否瞭解自己國家和自己家鄉的人們受到過的百倍的苦難。既然爲了日本人的一部動畫片如此感動,爲何不去了解自己的國人以前受過的更加痛苦的經歷?

瞭解之後,就明白,有遠遠比這更加值得用電影去表達描述的飢餓,是中國人以前經歷的比這恐怖千百倍的,更加普遍的飢餓。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 篇四

最近剛刷了一部電影,名叫《螢火蟲之墓》。影片講述了在二戰後期的神戶,因空襲而失去母親被親戚家領養的哥哥清太和4歲的妹妹節子在臨組的(二戰時期爲統治當時的人們而設立的機構)統治下,遠離人們,藏在一個洞穴裏生活,但因得不到大人的援助而漸漸走向死亡的故事。

看完這部動漫,心裏久久不能平靜。雖然沒法兒體會戰火紛爭帶來的悲慘,但影片中的幾處共鳴深深觸動着心絃。

一,作爲家中老幺,有個哥哥確實是一種幸福。不管是吃零食還是平時的家務活,對哥哥撒個嬌,總能吃到更多的糖果,總能成功的把家務活甩給哥哥,然後像個大佬一樣,站在凳子上,拿着雞毛撣子,指揮着哥哥幹這幹那,滿臉驕傲的模樣。影片中的哥哥清太,對妹妹節子情感是真,也讓人感動,寧爲太平,莫作亂離人。

第二,小時候家中突遭變故,有很長一段時間,經濟非常困難,家中日常靠着那幾大缸的醃菜蘿蔔過活。但是,母親總能在艱苦的日子裏給我們帶來簡單的快樂,有時候是路邊的一束野花,有時候是菜籃子裏變出來的大西瓜,有時候是口袋裏掏出的小龍人奶糖。儘管生活困苦,但母親從沒有怨言,也從不奢求別人的幫忙。別人能幫得了一時,但幫不了一世,自食其力永遠是正解。影片中的哥哥,帶上妹妹前去廢棄防空洞進行艱苦生活的時候,附近的那位農民伯伯給予兄妹兩的幫助也不算少,不僅在開始時免費借用了手推車,還給他們贈予了茅草和悉數鮮蔬,且在哥哥多番前來討要食物而萌生出一種厭煩情緒的時候,還作出了“呼籲影片中的哥哥前去生產小組”以及“回到親戚阿姨家”的建議,只可惜倔強的哥哥不知出於什麼原因,明晃晃的又將這一“工作”和“回家”的建議忽略掉,並作出前去另一家討要食材的行動。在那個年代,又哪有人能夠如此慷慨呢?

哥哥攜伴妹妹於廢棄防空洞生活的這幾個月時間,事實上就變成了逐漸將妹妹引領向死亡的不歸旅途。而我們日常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能照顧好自己,照顧好親人,我們都想做正取,但其實連堅持鍛鍊都做不到,怨恨別人和這個世界,獲取別人的仁慈作爲生活的支撐是要餓死人的,困難到來,總有人熬不過去,也總有人熬過去,而我們,應該追求做一個有能力的人,起碼有自食其力的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