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電影《辛亥革命》觀後感作文(精品多篇)

觀後感1.08W

電影《辛亥革命》觀後感作文(精品多篇)

辛亥革命觀後感 篇一

他,僅僅一襲白衣就足以構成殘酷戰爭中最美的一道風景,臉上革命的驕傲足以讓末路之人看不到生還的退路,甚至望而生畏。俠肝義膽,鐵骨錚錚,利落的裝槍上膛,迅捷的瞄準射擊,一舉一動,凌厲中飽含詩意,白衣上點點血色漫延而開,踉蹌的身影凝聚了毫不屈服的意志……這不是翩翩公子的白衣,這不是文人墨客的白衣,這是獨屬於林覺民的白衣,白衣之下,隱藏的是堅韌不拔的革命之志;白衣之下,跳動的是義薄雲天的赤血丹心;白衣之下,燃燒的是奔流不息的民族血脈。

面冠似玉,肝膽如鐵,心地赤誠如朝陽。即使沉屍於水下,嘴角依舊有淺淺的笑意,此情此景,悽美如畫,可不難讀出其中的深韻。也正是這個人,讓我心疼,卻也讓更多的人看到了革命,看到了他所作的努力,相信了他所相信的一切。

一個俠骨柔情的男人,用年輕而熱血的生命換取了畢生的信仰,卻留下了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自古情義難兩全!

他們,在那個黑暗的年代,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綻放出革命的芳華……他們用身軀支撐起黎明前的曙光,他們用生命鋪築出推翻清廷的大道,他們用熱血喚醒了麻木不仁的。人民,他們用信念維護了泱泱大國的不屈。他們的生命之花,開得無比悽美,無比震撼。

《辛亥革命》觀後感 篇二

《辛亥革命》這部電影是由電視劇轉過來的。我看這一部電影也是有原因的,老師讓我們在國慶假期看一部愛國電影並寫觀後感,爸爸媽媽也讓我瞭解一點中國歷史,所以我看了這部片。

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去新世紀電影城觀看了辛亥革命這一部愛國電影。剛剛進了新世紀電影城的六號放映廳,電影就已經開始放映了。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二十世紀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巨大變化——晚清末年,內憂外患,中華民族到了危亡之際,改良派維新變法運動的失敗,孫中山爲首的革命派,決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結束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的辛亥革命的整個過程。辛亥革命,中華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結束了兩千八百年的封建統治;寫下了人類社會民主主義的新篇章,更向世人展示了一個真理:歷史的潮流浩浩蕩蕩,不可阻擋!( 詩華圃紅酒 - 詩華文學 )

我看到一半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我深深的感覺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熱愛我們的祖國,所以今後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更上一層樓,將來爲祖國做出我應有的貢獻。

辛亥革命觀後感500字 篇三

這部片子比《建國大業》和《建黨偉業》好看。好看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首先在於《辛亥革命》不用忙着數明星了。比起《建國》和《建黨》來,這根本就不叫羣星燦爛,觀衆不再專注於誰演了這部片子,不用數明星了反而有利於專心咀嚼影片的情節和每一個鏡頭,於是感覺《辛亥革命》沒有《建國》《建黨》那樣擁擠不堪滿滿當當。如果說《建黨》《建國》像紀錄片,而《辛亥革命》則更有故事性和人物性格衝突,更像故事片。

其次,《辛亥革命》也面臨着繁複的歷史事件的表述問題,但《辛亥革命》比較恰當地對林覺民和黃興感情世界做了特寫,雖有刻意之處,但卻很感人,更加襯托出了革命的殘酷和革命黨人的救國救民的犧牲精神。尤其是林覺民就義時的大義凜然和那封感人肺腑的《與妻書》:“我們有幸結爲夫妻,可又如此不幸生不逢時。我不忍獨善其身,能夠爲國捐軀,百死不辭。我再也見不到你了,如果你不能忘掉我,就到夢裏來尋我吧。”歷史細節得到很好的還原,栩栩如生,有催淚效果,這確實是個妙筆。革命和進程是《辛亥革命》的一條主線,但同時還有黃興和徐宗漢的情感發展這條線貫穿,所以感覺上《辛亥革命》要好看些。

這部電影同時幫我們普及了歷史知識,此外可以看到影片中很多可能與他同齡的革命先烈在年輕的'時候有怎樣的思想,怎樣的革命精神,如何勇往直前、百折不撓。那時候的年輕人在清王朝行將就末的時候,他們具有的那種高瞻遠矚的情懷確實值得我們去學習。

辛亥革命觀後感1200字 篇四

100年前一場革命轟轟烈烈,他以排山倒海的氣勢和一往無前的力量席捲了中華大地,震驚了世界四方,開啓了中國前所未有的社會變革。辛亥革命,使民族獨立,振興中華成爲一種信仰,他揭開了救亡圖存的歷史篇章,也在中國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上畫卷上書寫了舉足輕重的一筆。

電影《辛亥革命》還原了民族存亡、戰火紛飛的歲月。片頭秋瑾的從容赴死,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英勇捐軀令人心生悲憤;片中孫中山滿懷救國之志,廣播革命思想,推進民主共和;陽夏保衛戰黃興浴血奮戰,誓死追隨令人倍感振奮、熱血沸騰;晚晴王朝內憂外患,風雨飄搖;袁世凱處心積慮,竊取革命果實令人憤恨惋惜。影片通過對典型人物的刻畫和的不同細節演繹,生動的展現了孫中山、黃興爲首的革命黨人和革命先驅,爲實現救國救民的崇高理想,不斷探索,不屈鬥爭的革命信念和愛國情懷,再現了激情澎湃的辛亥革命,描繪了波瀾壯闊的革命場景。向我們闡述了革命的定義和革命的精神,詮釋了改革、信仰和希望對於一個民族存亡的重要。

從黑暗走向光明,從屈辱走向富強,100年過去了,重溫這段歷史,我們心潮澎湃。"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面對山河破碎、生靈遭塗炭的危局,一批批愛國志士在呼號、在求索、在抗爭,直至"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綱領的提出和"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理論的橫空出世,民主共和的觀念才第一次深入人心,振興中華才的呼喊才第一次成爲響徹華夏的最強音,他讓苦難的人民看到了希望,爲迷茫的革命者指明瞭方向。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響力推動了近代中國社會變革。國父孫中山以他睿智的政治思想,非凡的遠見卓識,獨特的人格魅力和氣貫山河的革命氣魄帶領着頑強不屈,心懷壯志的革命義士捨生忘死,將中華民族帶入了嶄新的發展軌跡,打開了中國進步的閘門。

有了辛亥革命的探索和鬥爭,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興起開闢瞭解放思想的新局面,進一步促進了民族的覺醒,使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直至辛亥革命十年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更是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他接過辛亥革命高舉的愛國主義和"振興中華"的旗幟,完成了無數仁人志士夢寐以求的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開啓了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歷史新紀元。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進行了改革開放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辛亥革命結束了兩千八百年的封建統治;開創了亞洲第一個共和體制;寫下了人類社會民主主義的新篇章!展望未來,這條歷盡滄桑卻傲然騰飛的東方巨龍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讓我們在辛亥革命愛國主義精神的激勵下,承擔起先輩們未能完成的偉業,沿着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繼續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讓一個生機盎然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辛亥革命觀後感 篇五

隨着時光的流逝,歷史的硝煙已經散盡,讓我們把思緒轉到那百年前的神州大地上,我們耳邊彷彿響起那隆隆的戰火聲,眼前浮現出革命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的英勇獻身。正因爲這些烈士們,才讓我們趕上了現在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年代。我們是幸運的,因爲我們出生在這麼一個和平,幸福的'年代,所以,我們更要懂得珍惜。

清宣統三年。中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因該年以支計爲辛亥年,故名。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華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而領導的,領導這次革命的是中國資產階級的政黨同盟會及領袖孫中山。孫中山先生曾有一句名言“華僑乃革命之母”。形象的說明了華僑和孫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不解之緣,的卻如此,在本世紀初年,廣大海外華僑積極支持孫中山先生進行革命,他們對孫中山先生忠心耿耿,赤誠一片,而孫中山先生對他們則是推心置腹,熱情關懷,勉勵有加。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義的槍聲拉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具有深深的歷史意義。是它,推翻了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又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推動了歷史的前進,使辛亥革命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權利。可以這樣說:是辛亥革命開啓了新中國的大門。

辛亥革命爲民主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民國建立以後,國內實業集團紛紛成立,開工廠,設銀行成爲風氣,最後,辛亥革命對近亞洲的各國被壓迫的解放運動做出了無可厚非的巨大貢獻。

辛亥革命觀後感600字 篇六

十月五日,胡老師帶領我們四十多名小記者來到世紀影院,觀看了一部愛國主義影片——《辛亥革命》。雖然我對這個名字很陌生,覺得好像不如動畫片好看,也不很瞭解影片的具體內容,但我還是興致勃勃的來到影院觀看,希望學到一些新知識。

在路上,爸爸告訴我:辛亥革命是發生在100年前的1911年10月10日的事情,因爲那一年在中國傳統干支紀年中是“辛亥年”,所以叫“辛亥革命”。並且這個事件對我們國家意義重大。影片開演後,首先出現的是烈士秋瑾,她帶着鐵鏈,走向刑場,我當時感覺很害怕,希望她不會死去。隨着影片的播放,我知道了這些值得永遠記憶的名字:孫文(孫中山)、黃克強(黃興)、徐宗漢、林覺民、喻培倫……也知道了那些“可惡壞蛋”的得名字:慈禧太后、怡王爺、袁世凱、汪精衛……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槍炮聲聲,戰火紛飛的場面,使我更加明白了學校老師在課堂上講的,現在的幸福生活是那些我們從沒有見過面的烈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還有就是影片中孫文(孫中山)的演說,他有力的話語和動作,總是感染我,尤其是他說服那些外國人的場面,讓我十分感動。最可笑的是那個小皇帝和那些留着大長辮子,穿着大長袍的清朝人,動不動就下跪,讓我們大笑了好幾次,一幅落後可恥的奴才相,和現在的社會格格不入,並且至人民的死活於不顧將中國的土地送給外國人,這樣的政府就應該被推翻。

影片結束了,走出影院,外面明媚的陽光使我的心情好了很多,但還是無法忘記電影中的一些人物和片段,以後我長大了就會更加理解這段歷史故事了

《辛亥革命》觀後感 篇七

今年是2011年10月19日,我們黨員在一起觀看了辛亥革命電影。今年正好是辛亥革命100週年,以前也只是在書本上學習過這段歷史,但對於這場革命的細節和前因後果並不十分清楚。看了這場振奮人心的電影,我清楚地瞭解了當時的歷史狀況。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中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華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鬥爭,以辛亥革命爲新的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模地開展起來。

從辛亥革命到現在已經100年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要是沒有當初革命者的犧牲,就沒有我們現在的民主、自由、舒適的生活。雖然我們現在是進步了,但我們不能停留在現在,要不斷更新我們的思想,不斷注入新鮮的血液,堅定不移的跟着黨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辛亥革命觀後感 篇八

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在距今__年前的中國,曾發生了一件震驚中外的大事——“辛亥革命”。在1911年,也就是清宣統三年,中國爆發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因爲那一年以干支計爲辛亥年,所以又稱“辛亥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華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存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領導這次革命的是中國資產階級的政黨同盟會。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2000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

到如今,辛亥革命正值__週年紀,導演張黎攜手功夫巨星成龍、實力派演員趙文瑄打造同名電影《辛亥革命》,讓觀衆從熒幕中領略革命時的艱辛。影片一開始,就是以辛亥革命中遺留下來的真實照片拉開帷幕。接着,鏡頭放到1911年的4月26日,中國同盟會總理孫文在美國舊金山進行海外募捐。同一時間,同盟會會員黃興帶領着林覺民、喻培倫、林時爽等革命黨人武裝進攻兩廣總督署,發動轟轟烈烈的廣州起義。槍聲響起,炮火燃燒,無數革命烈士以他們年輕的生命爲腐朽的中國“治病”。最終,革命軍因寡不敵衆而告負,林覺民等一大批革命骨幹壯烈犧牲,黃興也身負重傷。徐宗漢等冒死收葬了烈士遺體72具,葬於廣州城外的黃花崗。同年,四川保路運動興起,湖北新軍被緊急抽調前去鎮壓。在武昌,新軍當中的革命黨名單泄露,湖廣總督瑞澂開始對名單上的革命黨人逐一捕殺,革命形勢十分危急,革命黨人熊秉坤、金兆龍等憤然打響了革命第一槍。經過一夜激戰,武昌起義的革命軍攻佔了總督府,黎元洪被革命軍將士緊急推爲軍政府都督。武昌起義成功,舉國震驚,風雨飄渺的清廷只好請袁世凱出山,率北洋軍鎮壓革命。袁世凱一方面鎮壓革命軍,另一方面仍試圖在各方勢力的博弈中,暗地裏通過革命黨人汪精衛傳達與革命黨和談的願望。革命的危急關頭,孫文奔赴海外,力排衆議,最終說服西方列國財團,不再借貸款支持清廷。之後,袁世凱率兵南下。陽夏保衛戰打得異常慘烈,黃興和黎元洪艱難支撐,在各種反動勢力的夾擊下,黃興毅然決定率部撤往長江下游,集聚力量,以圖大業。自此,革命形勢進入了南北對峙的局面,經過多方努力,南北代表唐紹儀和伍廷芳終於坐下來會談,雙方最後達成共識,支持建立共和政體;經過十八省代表的公開民主選舉,孫文被推選爲首任大總統。接着,袁世凱敦促清帝退位,接任中華民國大總統。雖然,在辛亥革命中,讓人最爲扼腕痛惜的是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但是民主共和的思想卻深深植入到了中國人民的心裏。

影片如實的再現了革命時期的艱辛歲月,讓觀衆看到了一個個英勇的革命形象。其中,有那麼幾個鏡頭帶給了我一次次的震撼。第一個鏡頭:廣州起義失敗後,革命黨人遭到殺害,在交雜這雨水和淚水的淤攤上,烈士們手上仍戴着沉重的手銬枷鎖,橫七豎八的躺在淤泥中,衣服早已溼透,年輕的臉龐上佈滿了時代的悲憫。同盟會會員潘達徽、徐宗漢披着斗笠、帶着相機,在雨中記錄下他們光榮而又短暫的一生。第二個鏡頭:武昌被革命軍攻陷後,清政府一干大臣在商議着如何是好,隆裕太后卻在鏡子前,由兩旁宮女太監服侍,熟稔的比劃着繡工精良的旗袍,絲毫不爲中國的未來憂心。他們依舊過着錦衣玉食的生活,卻不管底下的百姓風餐露宿,正所謂“豪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如此大清,怎能不亡?第三個鏡頭:在孫中山回國的歡迎儀式上,有記者問他,您認爲革命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孫中山斬釘截鐵的回答:推翻帝制,救治民族。這短短的八個字,貫穿了辛亥革命的無數歲月。先不說三民主義、共和體制、民國政府,單是這八個字,就概括了辛亥革命的整條路線,同時也表達了孫文先生偉大的愛國情懷。

從《辛亥革命》的劇情上,我看到了革命黨人的大智大勇以及願意爲革命奉獻一切的精神。孫文先生曾說:“且世之所謂英雄者,不以挫抑而灰心,不以失敗而退怯。”、“夫革命成功以前,予曾經十次之失敗,而奮鬥之氣猶不少衰。”若從春秋時期算起,中國的封建統治接近有兩千四百多年,所以可想而知,孫文要在有限的生命裏用民主共和的思想替換掉人民心中的封建思想有多困難。對於同盟會而言,他們人數較少,大多都是留學海外、思想解放、放眼世界的先進知識分子,在武裝起義中,他們都是用自己握筆寫詩的手,去駕馭兇悍的槍支大炮。跟隨着孫文先生的領導,他們憑藉這熱血和激情攻克這一個個艱難險阻,用生命詮釋“堅持不懈”的含義。古語有云:不因成敗論英雄。雖然革命黨人最終還是失敗了,但他們依舊是中華民族的英雄。同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相比,在民族存亡的生死關頭,如果說共產黨解放了的是中國的社會,那辛亥革命時期的同盟會,就是解放了中國的思想,它在精神上極大的衝擊了兩千多年的封建主義,爲中國以後的革命以及美好的未來埋下鋪墊。

辛亥革命觀後感600字 篇九

昨天,一胡一老師帶領我們四十多名小記者來到世紀影院,觀看了一部愛國主義影片——《辛亥革命》。雖然我對這個名字很陌生,覺得好像不如動畫片好看,也不很瞭解影片的具體內容,但我還 是興致勃勃地來到影院觀看,希望學到一些新知識。

在路上,爸爸告訴我:辛亥革命是發生在100年前的1911年10月10日的事情,因爲那一年在中國傳統干支紀年中是“辛亥年”,所以叫“辛亥革命”。並且這個事件對我們國家意義重大。影片開演後,首先出現的是烈士秋瑾,她戴着鐵鏈,走向刑場,我當時感覺很害怕,希望她不會死去。隨着影片的播放,我知道了這些值得永遠記憶的名字:孫文(孫中山)、(黃興)、徐宗漢、林覺民、喻培倫……也知道了那些“可惡壞蛋”的名字:慈禧太后、怡王爺、袁世凱、汪精衛……

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槍炮聲聲,戰火紛飛的場面,使我更加明白了學校老師在課堂上講的,現在的幸福生活是那些我們從沒有見過面的烈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另外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影片中孫文(孫中山)的演說。他有力的話語和動作,總是感染我,尤其是他說服那些外國人的場面,讓我十分感動。最可笑的是那個小皇帝和那些留着大長辮子、穿着大長袍的清朝人,動不動就下跪,讓我們大笑了好幾次,一副落後可恥的一奴一才相,和現在的社會格格不入,而且他們置人民的死活於不顧,將中國的土地送給外國人,這樣的政一府就應該被推翻。

影片結束了,走出影院,外面明媚的陽光使我的心情好了很多,但還 是無法忘記電影中的一些人物和片段,相信以後我長大了就會更加理解這段歷史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