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革命電影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2.59W

革命電影觀後感【精品多篇】

革命電影觀後感 篇一

2009年9月25日,我有幸觀看了歷史巨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這部巨片是獻給我祖國60歲的母親的。它使我對1945年至1949年的五年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和黨的第一代領導人的英雄事蹟有了更加詳細和深刻的瞭解。在短短的兩個多小時裏,我彷彿回到了那個艱難而又激動人心的時代,回想起那段歷史,回憶起遙遠的過去的革命先輩們。

影片以重慶談判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爲背景,積極再現了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建立的重要歷史事件。其中,這部電影展示了重慶談判等重大歷史事件,十雙協議,Dingdu北平,Liaoshen競選,淮海戰役,橫渡長江活動,成立儀式等等,黑白史詩片段的形式在政治協商的水平。

除了讓我更詳細的瞭解這段歷史,我認爲更重要的是關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原因。歷史上有無數次革命在各個階段的領導下,太平天國運動在農民階級的領導下,辛亥革命在資產階級的領導下。辛亥革命以失敗告終。爲什麼?雖然很多專家學者都提出了非常正確的答案,但是看過這部電影之後,我對革命有了更深的瞭解。如果我想革命,只有勇氣和勇氣,但如果我想贏得革命,我認爲這是遠遠不夠的。

革命電影觀後感 篇二

李大釗,這個名字對我們身邊的每個人來說並不陌生,他是我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黨的創始人之一、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者。今天我們陪着張好家讀了一本《李大釗的故事》,給我們很深的教育啓發,激勵了我們樹立奮發圖強、立志報國的崇高目標。

爲了尋找救國之路,他孤身前往日本留學,結識了章士釗、吳弱男等革命朋友,尋找救國之路,獻出了他38歲的偉大生命。六年後,爲了給李大釗烈士的葬墓,魯迅、李田光等一百多個知名人士捐款在墓前立起墓碑,人民永遠記着――這就是革命史上的豐碑。

我們在這幸福的今天,不愁吃穿,但是我們中間能有多少像李大釗烈士那樣的精神。我們應該奮發圖強。不應該浪費光陰。在我們身邊,愛國也許不需要像李大釗烈士那樣奉獻一生,但我們勤奮學習,報效國家也是愛國行爲呀。我們身邊像這樣的烈士很多,也有許多人不知道他(她)們的名字,也許沒有多少人瞭解他(她)們的歷史,但是,他們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永遠活在我們的烈士豐碑上。愛國有很多表現方式,我們勤奮學習,奮發向上就是愛國。長大了,奉獻我們的成績,報效祖國也是愛國。也許你默默無聞,也許你沒有什麼功績讓人紀念,但是從現在開始,勤奮學習,奮發向上總有一天,你也會成爲敬仰的愛國之士。故事裏,李大釗烈士勤學好問的學習精神與熱誠待人的優秀品德深深地感觸着我們,是我們寶貴的精神糧食,他自幼父母雙亡,在爺爺的撫養下成長,然而他並沒有放縱自己,依然刻苦學習。在他四歲的時候就會認字寫字了,而且學習非常認真,只要讀起書來,最喜歡和他玩的貓也養成了即刻遠離他的習慣,甚至有時連打架的麻雀墜落到窗前都沒有發現。讀到這裏,我們教育張好家學習讀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種良好的習慣,最後是一種嗜好。俗話說,破萬卷書,行千里路。只有書讀的多了,且認真讀了,方能樹立積極向上的世界人生觀與遠大的人生抱負,才能爲自己將來多彩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礎。這主要表現在他大學時代“豪傑之士,肝膽照人”的高貴品質上。他待人熱忱、不分貴賤,一年冬天他剛從報社領回一筆稿費以解夫人家用之急,不想路遇一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的老人街中行乞,便不假思索的'將所有稿費交給了老人,當時他只想到;老人再不吃點東西,很快就會死的。種種這些事,映射了他捨己爲人,值得信賴的忠貞氣節,爲他從事馬克思列寧主義,領導“五四”運動,參加創立中國共產黨等活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我們雖不能像他那樣成爲中國近現代史的偉人,但我們總會成爲當代國家建設的主力軍吧,加油……

革命影視觀後感 篇三

影片以抗日戰爭爲背景,講述八路軍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史。影片真實地記錄了發生在山西的平型關、忻口等重要戰役,塑造了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獨臂將軍賀炳炎、愛國將領郝夢齡等革命家的光輝形象,生動地刻畫了崔隊長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軍勇戰日寇的壯烈場面,再現了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偉大民族精神。

影片給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氣勢磅礴來形容,伴隨着我們耳熟能詳的歌聲,用簡潔的直升機俯拍開門見山地給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蕩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題,並用很好的過度手法銜接到國民黨陣地,並引出電影的主要人物——朱德。電影的層次分明,結構清晰,按照歷史順序將八路軍如何殲滅敵人的戰役一一列出,並適當地帶出部分愛國將領的名字,講述了老百姓與八路軍同仇敵愾,共同抗戰的歷史事實。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軍民魚水情是該劇的一個閃光點。從外國記者的視角看到中國勞動婦女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援八路軍;而擅長標槍的崔隊長則是投身到戰爭當中。一位國民黨軍官的一句話讓我們感到好笑又覺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還要我們軍隊幹嗎?然而歷史恰恰證明了只有依靠廣大人民羣衆才能取得抗戰的最後勝利。

影片中八路軍高級將領愛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畫得生動而又鮮明。大雪紛飛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崗。上前噓寒問暖,還把小兵凍僵的手放進自己的懷裏全暖,最後還是自己替小兵站崗,讓小兵跑步熱身。這種鏡頭在影片中還有很多。看了讓人感動,從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偉人的高風亮節。

在這部電影中,我領會到什麼是真正的“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我們把握生命並敬畏生命,可生命對他們而言卻是不畏犧牲。印象最爲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對無數個鐵血戰士宣佈戰役勝利後,他們不約而同舉起手由衷的發出“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強烈激昂的吶喊。朱德的演講是那麼的振奮人心,簡短而又鏗鏘有力,戰士們的呼聲更是響徹山崗,這種怎樣的一種豪情壯志,有着這樣的熱血兒女,日寇的罪惡念頭想都不要想,有着這種鋼鐵脊樑,任何妄圖入侵的敵人都會受到正義的懲罰。在這發自肺腑的聲音裏我感受到一種強大的民族精神。我確確實實被感動了,同時也激發了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懷。作爲一名基層團幹部,更感覺自己肩負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革命影視觀後感 篇四

今天是辛亥革命109週年紀念日,很長一段時間,我自己已經忘記了還有這麼一天,今天在各大網站的頭條看到了辛亥革命109週年紀念,於是中午的時候又重溫了《辛亥革命》這部電影。

電影《辛亥革命》拍得的確好,特別好,讓人看完之後感覺到非常的激動和振奮,尤其電影用很大的篇幅真實的還原了廣州起義,還原了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還原了林覺民的與妻書,還原了林覺民在寫完與妻書之後的那段時光,以及他在廣州起義當中英勇獻身的過程。

尤其當聽到電影旁白中與妻書的內容,真的有一種熱淚盈眶的感覺,這些才華橫溢的年輕人,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他們看到了中國的落後,看到了清王朝腐朽的統治,看到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看到了麻木不仁的中國人,他們毅然決然的拋家舍業,放棄了自己優越的生活,放棄了在世人眼中光明的前途,毅然決然的拋頭顱灑熱血,投入到了革命當中,真的是非常的讓人敬佩,我們現在每一個人活着的人,都不應該忘記他們,忘記他們曾經的英勇的行爲,以及爲中華民族之崛起而奉獻出的年輕的生命。

電影《辛亥革命》當中非常真實的還原了當時清王朝統治下,不論是官員還是老百姓,最真實的生活狀態,尤其當他們看到一個小孩子,一個什麼不懂的小孩子,只因爲他是皇帝,都要紛紛下跪,口稱奴才,這是讓現在的人無法理解和接受的,但那就是當時的現實。當時所有的中國人,在封建的清王朝的眼中都是奴才,都是可以隨時打殺的奴才,都是要跪着和他們說話的奴才,而正是辛亥革命的成功,讓我們終於可以不用再跪着說話,不用再當別人的奴才,我們終於可以堂堂正正地成爲一個人了,這是辛亥革命最大的成功。

電影當中的另一個鏡頭也讓我非常的有感觸,爲什麼孫中山當時可以在華僑當中募集到那麼多的錢用來革命,是他們的思想覺悟比國內的人更高嗎?不是,是因爲他們身在國外,更加能夠切身體會到華人地位之低下,所以他們深深感到了一個強大的祖國的重要性。現在我們每一箇中國人,走出國門的時候,可以揚眉吐氣,昂首挺胸的說我是中國人的時候,我們應更應該記住這段歷史,記住當年那些華人華僑所遭受過的痛苦與屈辱,更應該記住他們爲了中國革命所付出的一切。

革命經典電影觀後感400字作文 革命電影的觀後感400字 篇五

電影《側刀上的英雄》講的是英雄劉胡蘭的故事。

劉胡蘭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家裏窮的掉渣。劉胡蘭很早就參加了共產黨。1947年1月12日,盤踞在大象鎮的敵人和地主武裝,忽然包圍了雲周西村,封鎖了所有的路口,嚴令不許任何人出村。由於敵人的嚴密封鎖,劉胡蘭已無法離開村子。又由於被壞人出賣,所以劉胡蘭被敵人給捕了。敵人根據叛徒的告密,已經知道劉胡蘭是被捕中惟一的共產黨員、區幹部,也是年紀最小的一個,敵人嚴刑逼問劉胡蘭,可是她守口如瓶,堅決不供出共產黨。終於,敵人殘忍的殺害了劉胡蘭。爲了中國人民的解放,爲了壯麗的共產主義事業,劉胡蘭從容就義,壯烈犧牲。烈士的鮮血染紅了大地,鋒利的鍘刀捲了刀刃,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爲了祖國的解放,爲了人民的利益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看完電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對啊,爲了革命共產主義事業,劉胡蘭烈士竟然犧牲出了自己的生命,這種視死如歸的大無畏革命英雄氣概多麼的偉大啊!

1947年,毛主席爲劉胡蘭烈士親筆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劉胡蘭烈士,以她的高貴品格、革命氣節、英雄壯舉鑄就了光照千秋激勵後人的“胡蘭精神”。她的精神,她的英名和天地共存,與日月同輝!

革命電影觀後感 篇六

電影的故事講述的是1945年春,董存瑞在因種種原因的困擾下,終於參加了當地抗日自衛隊,同年參加了八路軍。在隊伍中,董存瑞和他的夥伴都不滿20歲,但卻有着驚人的膽識和勇敢的魄力,在戰鬥中他屢次立功,讓連長和隊友刮目相看。

電影故事的高潮發生在1948年5月25日,進攻隆化縣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的6連負責拔除敵人核心陣地——隆化中學。臨出發前,身爲爆破組組長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決心:“我就是死後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學的外壕裏去,讓大家踩着我們把隆化拿下來!”他帶領戰友接連炸燬了敵人3個炮樓5個地堡。在打開隆化中學東北角的外圍工事之後,敵人隱藏在圍牆外幹河道上橋形暗堡的機槍突然開火,部隊遭受嚴重傷亡,突擊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戰友又一個個在中途倒下。

董存瑞在面對敵人碉堡的兇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請戰,在戰友的掩護下衝到橋底。此時,他的左腿被敵人的機槍打斷,暗堡的底部離乾涸的河牀還有段高度,河道兩側護堤陡滑,他兩次安放的炸藥因沒有木託都滑了下來。此時,衝鋒號已經吹響,拖延一分鐘就會有更多的戰友犧牲。董存瑞毅然用身體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了導火索。隨着天崩地裂的一聲巨響,敵人的橋形暗堡被炸燬,紅旗插進了隆化中學。董存瑞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爲部隊的勝利開闢了道路,犧牲時年僅19歲。

看完電影時,我的心中感慨萬千。一個年僅19歲的青年,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爲戰鬥奉獻出寶貴的生命。想想董存瑞,在進革命隊伍、入黨等過程中遭受了重重困難,但他還是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使自己完成了自己的目標。當他在炸暗堡時,那種爲革命事業奉獻、爲祖國和人民付出的勇氣深深的打動了我。

董存瑞比我大5歲,沒上念過幾本書,沒受過良好的教育,卻又一顆爲祖國無悔獻軀的赤字忠心,他雖然年僅19歲。但在我心中,也是在很多人心中,是我們所敬仰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他彰顯了中國革命烈士的偉大精神,詮釋了生命的意義!

從這部電影中,我深刻的體會到一個人就應該向董存瑞那樣,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它的寬度和厚度,有些人碌碌終生,若干年後,被世界遺忘;但董存瑞,年僅19歲,沒念過書,沒上過學,卻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成爲一代又一代人的榜樣!

董存瑞——一個爲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的共產黨員。董存瑞——一個頂天立地的革命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