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金剛川》觀後感精彩多篇

觀後感1.47W

《金剛川》觀後感精彩多篇

《金剛川》觀後感600字以上個人反思心得 篇一

2020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70週年的日子,70年前這一場立國之戰可謂十分慘烈,屍橫遍野,犧牲了無數志願軍戰士,讓英魂忠骨永遠沉睡在了異國他鄉的土地。“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也是這一戰讓強大如美帝主義的軍人跪下繳槍,新中國從此在國際立足。當我坐在影院,觀看以抗美援朝戰爭爲主題的電影《金剛川》時,心中的情緒久久不能平息。70年後的今天,國家日益強盛,不再需要靠一場慘烈的戰役贏得威望,捍衛國家領土主權。

在《金剛川》的電影中,爲我們講述了爲在指定時間到達,向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武裝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禦敵機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木橋的故事。印象最深的鏡頭是隻剩一條胳膊一條腿的張譯,哼唱着「長阪坡前張翼德,嚇退曹操百萬兵」,用僅剩的三枚炮彈,面對俯衝而來的敵機,毫不退讓躲閃,生生將其炸燬!這個鏡頭慘烈,英雄,也真實,恍惚間看到了挺胸膛堵槍眼視死如歸的黃繼光,雙腿傷、忍痛爬、捐軀開路的許家朋,臥火海忍劇痛、維護潛伏紀律的邱少雲。這一幕幕在腦海中重疊交匯,激動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往事不回,歷史需要被銘記,當代有志青年肩負起新的歷史任務。今年的疫情何嘗不是一場戰役,內部的疫情恐慌,外部的輿論壓力考驗着我們的國家。我們再一次體現了黨的領導力,羣衆的凝聚力,打不倒的意志力,幫扶弱小國家的大國情懷。當國內醫用物資通過鐵路運輸到他國的時候,中國再一次贏得掌聲。我不是軍人,無法守衛邊疆,但我能做一顆螺絲釘,做大國巨器中一顆齒輪也好。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個人評價1100字 篇二

金剛川看完了,張譯說願意用十發炮彈換班長的那一刻,我熱淚盈眶。作爲一部只拍了兩個月的電影,這樣的完成度已經算很不錯了,整體值回票價。

下面說說失望之處。

感覺最大的問題不是節奏感欠缺導致的冗長乏味的嵌套敘事手法,而是故事皮下,暴露出的觀念問題。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美軍爲陣亡戰友報仇,我方張排爲老班長報仇,兩邊展開的仇恨廝殺。沒錯,高潮部分體現的是個人仇恨。張譯這個角色的性格本是嚴謹認真,顧全大局,從整個戰役總目標出發反覆強調節省相當有限的彈藥——卻在老班長犧牲後失去理智把所有炮彈像不要錢一樣一梭子打出去“打飛機”,看起來雖然爽了,有血性有“人味兒”了,可整個戰略目標怎麼辦?大部隊怎麼辦?如果每個士兵都把私人感情放在戰鬥任務之前,戰爭不要打了。

現實中,鐵原阻擊戰指揮官馬兆民團長的那次最不情願的選擇——讓嫡系部隊當炮灰掩護大部隊撤離——爲了完成總目標,親手選擇讓兄弟們犧牲,完成任務後寧可自己降級去做排長,與兄弟們在一線同生共死。這種戰略眼光和冷靜的判斷力與堅定的執行力纔是我們以弱勝強的重要原因,這種“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的崇高美才是志願軍區別於普通大頭兵而長久打動的地方。

可惜編劇爲了破除“無情戰鬥機器”的刻板印象,轉而強調志願軍戰士的個人情緒,反而使人物形象崩塌了。

從更高的層面來看,這片把高潮設爲雙方報仇雪恨,傳達給觀衆的信息是:戰爭雙方都有犧牲,戰爭是殘酷的。

——很微妙地模糊了正義與非正義之間的界限。

而最終的“橋”的結局,雖然有所昇華,卻令我更加不是滋味:最後的勝利是用血肉之軀鑄就的?人的肉體比木板鐵石更能對抗美軍的壓倒性的恐怖轟炸?

強行昇華實在是暴露出編劇自己其實並沒有想明白處於絕對劣勢的我們,到底是憑什麼去贏得戰爭的,最後只能歸結於超人的意志力——按西方的說法就是被洗腦成了機器。

其實老電影《上甘嶺》對此已經有了明確的回答,因爲家鄉可愛,因爲人民對全新的未來充滿期望,所以甘願拼上性命;另一方面,是因爲過人的單兵素質,多年戰爭練出來的高效組織形式,特別是高超的指揮藝術和戰術戰略意識。

是素質與智慧,正義、崇高的信仰讓這支小米加步槍的部隊具備了超強戰鬥力,而不是血肉之軀和兄弟情這麼單薄的東西。

當然,單薄的思想也只能拍出單薄的故事。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影片中那個美國大兵纔是全篇最立體的人物,源自其點到爲止又恰到好處的細節,比如一開始的引經據典,到牛仔帽與塔臺稱呼的呼應,人家的每個舉動都有明確的精神來源,因此立得住,真實。而反觀我方的幾個角色,導演說不清,所以假大空。

這部片子沒有達到我的期望,但我不後悔買了票,反而說明這類題材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挖掘空間和反思空間,什麼時候導演編劇想明白了,能感動自己了,作品自然就會感動觀衆。

期待下一部。

《金剛川》觀後感 篇三

截至目前,電影《金剛川》看過全片的朋友對電影質量讚不絕口,直言該片是今年的王炸,也是當前中國電影工業水平的最好體現。通過官方的物料,廣大網友管中窺豹,對電影的期待值與日俱增。

近日,《金剛川》的導演葛瑞接受中國電影報道的採訪,解答關於電影《金剛川》的部分問題。

金剛川的含義

金剛川是地名,1953年7月13日,金城戰役打響,作爲朝鮮戰爭最後一場戰役,它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金剛川則是軍隊與物資通往金城戰場的必經之地。

金剛川地勢險峻,是朝鮮境內的一條山谷,山谷內有一條河流,河流之上的長橋是渡河的唯一通道,因此,守住橋成爲了志願軍隊的當務之急。飾演炮手張飛的張譯,在拍攝怒吼戲過程中,因極度投入而缺氧暈眩,稍作調整便繼續進入狀態;吳京爲了更好地融入角色,與戲中炮兵連兄弟們共同訓練、交流感情;李九霄、魏晨也接受了軍姿、施工等特別訓練;而鄧超爲求更加真實自然的人物呈現,首次挑戰家鄉方言對白。

三位硬核導演各展所長,從戰場上小人物的個體視角去感受戰爭。而如何以現代電影工業手段呈現當年歷史景象,同樣令觀衆倍加期待。對此攝影指導羅攀回憶拍攝歷程:我們找到了彩色歷史照的反轉片效果,同時又有數字時代電影特點的綜合路線,影像上既有真實感,又有電影感。

作爲戰爭電影,《金剛川》追求的正是讓觀衆感受真實氛圍、看到戰爭的殘酷性,向曾經的先烈致敬。

此番金剛天團集結,衆實力主演懷揣對歷史和先烈的敬畏,奉獻出動人演繹,力求追尋當年志願軍戰士的精神風貌。

影片裏三條故事線的設定讓人聯想到導演諾蘭的《敦刻爾克》,而由郭帆負責的這條線恰巧與《敦刻爾克》有相似之處,都以飛行員的視角來俯瞰整場戰局。

不同的是,郭帆以敵軍飛行員的角度出發。這一部分將有大量的特效鏡頭,而郭帆及其團隊已憑藉代表作《流浪地球》證明了自己對視覺特效的掌控力。

五大金剛的分別是誰?

此前,《金剛川》官方平臺發佈終極海報,海報是影片中的五大金剛。五大金剛是指五位演員張譯、吳京、鄧超、李九霄、魏晨的角色。

張譯在電影中扮演根據戰鬥英雄劉四一改編的人物張飛,他是河岸前線的炮兵,據悉,電影中的張飛操着一口西北方言,張譯在拿到臺詞後就找到自己的西北朋友幫忙調整口音。

吳京與張譯曾一起主演電影《攀登者》,這次兩人又同在一條故事線中,他飾演關班長,預告片中有他與張飛一同向轟炸機開炮的熱血鏡頭,吳京的形象也很符合具有血性和鋼骨的中國志願軍。

《金剛川》是魏晨和管虎的第二次合作,他與張譯一同出演了管虎執導的電影《八佰》,此次魏晨繼續與管虎合作,足見後者對他的欣賞。電影《金剛川》懷抱時代感召、回溯歷史記憶,以光影呈現中國人民志願軍保家衛國的艱苦作戰。

電影《金剛川》懷抱時代感召、回溯歷史記憶,以光影呈現中國人民志願軍保家衛國的艱苦作戰。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前線,不懼艱難險阻,取得勝利,爲新中國的和平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歷史基礎。

在《八佰》中亮過相的除了張譯和魏晨,還有李九霄,在《金剛川》中飾演新兵劉浩,電影通過一場步兵行動展現他的成長過程,相信這個人物在電影裏會大放異彩。

與李九霄處於同一故事線的還有鄧超,這次鄧超返璞歸真,扮演士兵長官高福來。作爲特別出演,鄧超戲份不多但使命沉重,高福來是新兵成長路上的燈塔。

金剛川既是地名也是中國志願軍精神的象徵,中國志願軍化身叱吒金剛,以血肉之軀澆築鋼鐵壁壘。

《金剛川》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四

10月21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艱苦作戰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不畏強敵、不怕犧牲、英勇鬥爭,涌現出無數頂天立地、令人敬仰的英雄!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偉大的精神,總有直擊人心的力量,令世人代代傳承,銘記於心,不斷砥礪奮進。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27日美帝國主義派兵入侵朝鮮,並侵佔中國領土臺灣。9月15日,美軍集中七萬餘人在仁川登陸,並瘋狂北犯。以美國爲首的侵略軍不顧我國政府的一再警告,於10月1日悍然越過“三八線”,並繼續向中朝邊境鴨綠江和圖們江進犯,同時以空軍轟炸、掃射我國東北邊境城鎮和鄉村,我國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當時的中國和美國無論在哪個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距,僅鋼鐵生產量,中國還不到美國的百分之一。根據《抗美援朝戰爭史》我們得知,美軍即使攻擊志願軍一個連的陣地,也會動輒用幾十輛坦克,且有飛機支援,發射炮彈多達兩三千發,而志願軍僅憑着不多的彈藥和質量參差不齊的槍支,炮彈奮力抵抗。

就是在這樣沒人認爲中國能夠勝利的情況下,中國志願軍從1950年10月25日起,以運動戰爲主,連續進行了五次戰役,歷時兩年零九個月,把以美軍爲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趕回“三八線”,迫使對方轉入戰略防禦,接受停戰談判。當時的美軍將軍克拉克在回憶錄中寫道:”我獲得了一個不值得羨慕的名聲,我是美國曆的第一一個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議上沒有簽字的司令官。

這無不彰顯着老一輩革命家堅決維護國際正義、堅決捍衛世界和平、堅決保衛新生新生共和國安全的偉大決心;無不彰顯着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英勇頑強、不畏犧牲、爲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更加凸顯了當前繁榮富裕生活的不易。

我們無論生活的什麼時代、處在什麼環境都應該時時刻刻牢記老一輩革命家們用生命給我們帶來的安寧,時時刻刻牢記不畏強暴、反抗強權的鋼鐵意志,時時刻刻牢記捨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新的時代,中國更加需要我們開拓創新,奮勇向前,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貢獻力量,共同砥礪奮進。

向英雄致敬,讓英雄心中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