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拯救大兵瑞恩觀後感(精彩多篇)

觀後感2.7W

拯救大兵瑞恩觀後感(精彩多篇)

《拯救大兵瑞恩》觀後感 篇一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戰爭片,一向以來我都很少看戰爭片,因爲總有那麼幾個片斷,太殘酷、太血腥,使人無法直視。所以,久而久之遇到這種畫面總是會下意識的把頭別開,但是這部影片使我真正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對生命價值的重新認識。

電影開頭就是,老瑞恩帶着自我的家人來到米勒上校的墳前,向他的靈魂祈禱。自從俄馬哈搶灘成功後,總部就接到了瑞恩一家三兄弟都犧牲的消息,便下令讓米勒一行人去救他。在半途中,他們幾個都慢慢的走向死亡,但是經過艱苦的努力,皇天不負有心人,他們最後找到了瑞恩。但是,讓人疑惑的是,米勒一行人沒有立刻走開,而是他們決定和瑞恩留下來共同守衛橋,但是最終米勒上校還是死了,但是臨死前還不忘叮囑瑞恩要好好活地下去。

是啊!戰爭永遠是最殘酷的,它往往使平凡的百姓也被無辜的牽連。在燭光下,當幾個大漢露出他們的柔情的一面時,我忽然發現,他們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啊,也有自我的家室、自我的生活;他們也會聊八卦、開玩笑,他們談論的事情和我們平常談論得是那麼相似。沒有人天生就是英雄,而只是爲了某些人的野心,卻讓大批大批的無辜者牽扯進來一齊受害。

從這部電影中,我們能夠看到,戰爭不光是政治的延續,它也會給我們所有的人留下不一樣的記憶,有的驚慄,有的慘烈,有的悲痛,有的……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它給人們帶來最多的是難過。

《拯救大兵瑞恩》觀後感五 篇二

這是一部榮獲了五項奧斯卡獎的影片,但是,僅僅用它獲得的榮譽來詮釋這部影片是遠遠不夠的,它帶給我們的還不僅僅僅是傳統戰爭片的震撼與刺激。深刻的如此淋漓盡致地體此刻了一部近3小時的影片中,我們不得不佩服大導演斯皮爾博格的實力。

我不想就影片的情節多作說,我想討論的,是它所想表達的東西——好好地活下去。

說這是一部十分血腥的影片不足爲過。在登陸艇上的士兵們有的在默默祈禱,有的在親吻自己的十字架,隨着一聲尖銳的哨聲,登陸開始了!訓練有素的德軍士兵在極其有利的地形上進行殘忍的防禦,有的士兵還來不及下船就被打得血肉橫飛。成功下船的士兵們在冰冷的海水中艱難的移動,士兵接連倒下,血水染紅了奧馬哈海灘,身邊是中彈的士兵臨死的哀嚎(注:MG40機槍,想想看一個5升的水桶下開一個硬幣大小的洞,水會花多少時刻流光),而你卻決不能停下身來幫忙他們。可憐的盟軍先頭部隊只能以海灘上德軍預先佈置的障礙物作掩體。彈坑附近,有人在無助尋找自己的手臂,全然不顧身旁呼嘯而過的子彈;有人被炮彈擊破了肚子,腸子流了一地;還有一些士兵,冒着死亡的危險衝出掩體去拖一箇中彈的戰友,可就在接近的時候被一顆炮彈炸得四分五裂;甚至連久經沙場的米勒上尉也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諾曼底登陸,簡直就是一次大屠殺。雖然這次登陸很成功,開闢了歐洲第二戰場,扭轉了反法西斯戰爭的戰局……

但是,諾曼底登陸的慘烈狀況不親眼所見是絕對不會堅信的,怪不得人們要銘記歷史,原來歷史是如此慘烈……這的確給了我們前所未有的震撼!1944年6月6日奧馬哈海灘上的士兵和我們一樣,也會恐懼,也會暫時忘記自己的信念,讓人感覺士兵是活生生的人,是我們看得見、摸得到的。這,不一樣於以往的影片——軍官們極其沉着鎮定,對於身旁爆炸的炮彈視而不見;敵人就像白癡,炮彈就像炮仗,子彈就像BB彈,怎樣炸就是炸不到人,炸不死人;士兵們表情莊嚴,一副視死如歸的樣貌,在槍林彈雨中穿梭自如,心中死死不忘“報效祖國,維護世界和平”或是其他的什麼信念。但是,這些東西是不能讓我們感動的,究其原因——不真實。而影片《拯救大兵瑞恩》裏的電影特技的運用還原了那段歷史的真實,不是迷惑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看不清事實。感官刺激不必須能觸動我們的心絃,濃烈的教育好處氣味也一樣,而真實的力量猶如雷電能震撼我們的內心。

戰爭就應是被唾棄的東西,而不是造就英雄的工具,雖然那是個英雄輩出的年代!

拯救大兵瑞恩觀後感 篇三

還記得他們放走的那個德國人嗎?最後反過來被他所殺時那種悽迷的眼神到底想說什麼呢?這就是戰爭,沒有所謂的仁慈嗎?

恐怕人人都會在那個士兵躲在樓梯上害怕的哭泣,而他的戰友已經快被敵人殺死的時候而近乎憤怒了吧!再我們眼裏,他懦弱的近乎無恥,在他自己看來,他可能也會痛恨自己吧,因爲直到這樣的危難時刻,我們和他自己,才同時如此清晰的通徹了他的內心。

這便是戰爭了,有卑鄙也有崇高,有懦弱也有果敢,強烈的對比才能更深刻的彰顯人性。這不禁讓我們思考:我們那些平日裏隱藏在安逸之下的最深層的東西,到底是怎樣的呢?如果面對戰爭之時,會有怎麼的表現呢?這是一個很讓你恐懼的問題,因爲有時候我會發現自己竟然會感到底氣不足!

瑞恩,這個八條命換來的年輕士兵,並沒有令我們感到失望。正義勇敢的他的內心也在經歷着痛苦和掙扎。不單單是失去兄弟的痛苦,還有對爲了救他回去而犧牲的幾個士兵的愧疚和感激。他無法去扭轉什麼,因爲大家已經爲他做了能做的一切,不計任何代價。他所做的,不是立刻轉移撤退以保全自己,而是留下來和這羣熱血男兒共同作戰。這不是魯莽,而是一種高於生命的責任。他所能做的,是在以後的任何一個時刻,都提醒自己好好的活着,活的有意義,不單爲自己,還爲了活在他心中的八個忠魂。這將是貫穿他一生的動力。直到他頭髮花白的時候,仍然會爲這些動力和自己的堅持激動的熱淚盈眶。

最後,當米勒中尉無力的躺在那,一槍一槍的射向敵人的坦克的時候,我從他即將熄滅的眼睛裏,甚至看不到一絲的絕望。直到最後的一刻他都在堅持,這種堅持往往能創造奇蹟。

轟隆震天的坦克爆炸聲和上空呼嘯而過的飛機,是一個昭示希望的開始。

其實奇蹟不光是電影中才有的神話,就好像《肖申克的救贖》裏告訴我們的一樣:什麼時候都不要放棄了希望。能做到這一點,已經是奇蹟了。

拯救大兵瑞恩觀後感 篇四

在很久很久以前,自己還很小的時候,媽媽經常抱着我去鄰居家蹭電視看,一到戰爭的鏡頭,這轟一聲炸了,那啊一聲一個人沒了,總是哭得哇哇的,迫不得已之下,媽媽只得把我抱離血淋淋的現場。.。.。.。.那個時候就知道,戰爭是殘酷的,生命是寶貴的。

慢慢長大了,知道了那些眼睛看到的東西都是假的,場景是導演佈置的,音樂是人家特意加的,演員是在那裝死的,連鮮血都是番茄醬之類的東西替代的。但是,還是在不由自主的恐懼着那些戰爭的場景,時不時的感慨下現在的生活,雖然不那麼如意,但畢竟遠離紛飛的硝煙和彈片,刨去探討人性之類的話題,這可能是藝術折射給現實的人們最普遍的意義了吧。

拯救大兵瑞恩,起初的大概半小時的樣子,除了看到了米勒,其他的就是亂,亂的就像是真的回到了二戰時候的諾曼底,不管你是士兵,還是將軍,死亡就在你身邊,(突然想到了死神來了,還一二三四的,去戰場上試試,根本沒那功夫想怎麼躲,)米勒帶領8人小分隊奉命尋找瑞恩,平安帶回瑞恩以藉此安慰一個喪失了三個兒子的母親。

第一個有印象的鏡頭,在尋找瑞恩最初的時候,米勒他們抵達了一個不知名的小城堡,不小心推倒了的一面牆,牆那面是數量相當的敵軍。誰都沒開槍,兩面的人都在不停的喊,一陣又一陣的急促的喊叫聲,就這麼持續着,爲什麼沒開槍??這是我當時的想法。太突然?太愕然?在乍一面對敵人的時候,軍人卻沒有想到用槍來解決,而是用聲嘶力竭的急喝。.。.。.。在米勒後來的話語中,我明白了,沒有誰熱愛戰爭,一樣有爸爸媽媽,一樣有妻子,孩子,所有參與了戰爭的軍人,拼命想換取的是自由,可以回家好好過日子。每殺一個人,離回家就越遠。所以,最可恨的是挑起戰爭的人,而不是那些無辜的被捲入戰爭的人。

那個小軍醫,在臨時的營地裏,就着戰友的話頭講到了自己的媽媽,他說越想保持清醒反倒更容易入睡。每次他想等媽媽的時候往往會睡着,但是,在媽媽提前回家的時候他卻會裝作入睡。.。.。.。臨死的時候,他喊媽媽,如果還有機會,他一定會跟媽媽促膝長談,讓媽媽知道他愛她。

米勒告訴隊友們,他是一個英語寫作教師,而這在以前是自己根本隱瞞不了的事情,所有見過他的人都說這是顯而易見的,但他的戰友們卻很吃驚。戰爭讓人改變了太多,當一名教師手握上了鋼槍,他捍衛的其實還是自己曾經有過的沒有戰爭的生活。陪妻子澆花,種草,就是這麼簡單。

厄本,是唯一一個我持了絕對批判態度的人。懦弱可以理解,誰都有過。但是,如果因爲自己的懦弱而傷害了別人,那就不可饒恕了。面對癱倒在臺階上的厄本,那個剛剛把尖刀送入隊友心臟的敵人,走過他的時候是不屑的,估計他覺得這種人連殺的必要都沒有。軟弱留給自己,哪怕只是藉口,但在清楚自己立場的時候,冷酷要留給對手,而且要沒有一絲遲疑。最起碼要讓自己知道自己已經盡力完成任務了。.。.。.

米勒對瑞恩最後的兩個字:“Earn it。”忘記了是米勒的哪個隊友說的,大致意思是,等戰爭結束了,回頭想想,拯救瑞恩或許是這場戰爭裏最美好的事情。年邁的瑞恩站在米勒的墓前,老淚漣漣,他對妻子說,說我是個好人。這是對米勒“Earn it。”的答覆。

《拯救大兵瑞恩》觀後感五 篇五

週末,我看了一部電影:拯救大兵瑞恩。

爸爸說這是一部非常經典的戰爭篇,它大致講了::瑞恩在草地上見到了自己恩人(也就是一位烈士)的陵墓,突然想起了當年的那場戰役……快要到岸上了,敵軍的機槍開掃了,血流成河。不久後,用許多戰士的生命換來了沙頭攤。攻入沙頭灘後,上級派來了一支小部隊專門尋找瑞恩的下落。經過很長時間,歷經千辛萬苦,他們終於找到了瑞恩。此時瑞恩正扛着火箭筒炮轟敵軍的運兵裝甲車,找到瑞恩後,大家來到橋頭準備瑞恩的最後一戰。尋找瑞恩小隊的隊長是爲了自己的愛人才不放棄這一場戰爭的,值得讓人敬佩。隊長爲了不讓瑞恩受傷,自己犧牲了,瑞恩成功回到了家鄉。

我想到自己打羽毛球。雖然我非常喜歡羽毛球,可是一累就不想繼續了,而隊長卻爲自己喜歡的不顧一切,真是值得敬佩。

爲什麼隊長能爲自己喜歡的不顧一切,而我卻不能?

《拯救大兵瑞恩》觀後感五 篇六

剛剛看了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裏面有幾個場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1944年6月,盟軍在奧瑪哈海灘登陸。影片中,盟軍登陸艇裏,士兵們在海浪的顛簸中,很多人都難受得嘔吐了。很快,登陸艇到達奧瑪哈海灘前沿,剛纔的難受變成了恐懼:有的士兵在胸前划着十字,祈求上帝保佑;給觀衆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士兵咬了咬自己的護身符——十字架……,艙門打開,德軍的MG42機槍開始招呼了,前面的士兵紛紛中彈,後面的士兵於是從側面往水裏跳,照樣沒有能夠躲過彈雨。呵呵,影片還對掉進海里的士兵作了一些特寫,就是他們在海水下方被子彈擊中,鮮血直流。據說一般子彈在水裏的有效殺傷力只有3米,狀況真的是這樣嗎?接下來,美軍士兵雖然登上了海灘,但是被德軍機槍火力壓制而無法前進,美軍在海灘上傷亡枕籍(順便插一句,當時登上海灘的除了美軍外還有英軍,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的軍隊,在影片中,我們好象只能看見美軍的身影);炮彈不時在人羣中炸開,一名救護兵的腸子給炸了出來,倒在地上不停地叫着“媽呀,媽呀”,堅信這樣的場景誰看了都不會遺忘。美軍最後打開一個缺口,衝到了敵人的工事後面,用手雷、火焰噴射器攻擊工事裏的敵人。德軍腹背受敵,紛紛投降。美軍喜愛殺俘虜是他們的光榮傳統了。

在這部影片也有體現:兩名德軍士兵扔下槍枝舉着手從工事裏鑽出來,兩名美軍端着槍對準了他們,德軍士兵求美軍不好殺他們,不知是那兩名美軍是真不懂還是假不懂,說着“你們在說什麼”,冷不丁地一梭子幹掉了他們。

影片中這段表現當年奧瑪哈海灘的十多分鐘的激戰是真實、讓人震撼的:在戰爭面前,個人的生命是那樣脆弱。看過許多二戰影片,像這樣具有震撼力的場景並不多。

拯救大兵瑞恩觀後感 篇七

《拯救大兵瑞恩》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二戰中的故事:美軍三軍參謀長馬歇爾親自下令, 派一個八人小分隊深入敵後,將已在二戰中死了三個哥哥的列兵瑞恩救回祖國。爲了一個而可能犧牲八個, 值得麼?不僅中國人會發出這種疑問,影片中的小分隊成員萊賓也說:誰都有母親,憑什麼瑞恩媽媽的喪子之痛要比我媽重要?

影片用一個小小的細節回答了萊賓的問題:爲了一個空降師的生命安全, 有人在他乘坐的飛機上焊了一塊鋼板, 飛機嚴重超載,降落時出了事故,造成了22人喪生, 駕駛員悲痛地說“爲了他一個”

同樣都是“爲了一個”, 這“一個”是列兵, 那“一個”是,誰的生命更有價值?透過影片,我們可以看出,導演斯皮爾伯格已經毫不猶豫地將天平傾斜到列兵瑞恩一邊。如果有人要問“爲什麼”, 那麼請看“泰坦尼克號”將要沉沒時,婦女、老人、兒童優先上船, 沒有人對此發出疑問,難道紳士的生命不如婦孺重要?

與之相對的, 新疆某地一個劇院突發火災, 有人高呼:“讓首長先走!”爲什麼?因爲首長對革命貢獻大啊!這口號似乎天經地義。

兩種價值觀, 對照如此鮮明,西方國家奉行的大多是人道主義,而我們從小接受的卻是集體主義思想,在需要做選擇的時候,永遠要遵循把國家、集體利益放在首位,當國家、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衝突是,個人利益應服從國家和集體的利益。

這其實和老師讓我們做的鐵軌的選擇相類似,雖然我也是從小接受集體主義思想的教育,但是我的選擇應該是什麼都不做,不轉向,也不直行,任其前進,也許在這一小段時間裏還會出現轉機呢。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不論幸福還是苦難的生活着,我們都是平等的,我無權決定任何人的生死,也無權剝奪他們生存的權利。因爲不是我給了他們生存的權利,既然不是我給予的,那我怎麼能剝奪呢?

我想我們需要更多的是對人性的關注,中國人需要的是平民憊識, 是最一般的做人準則, 而非既大且空的口號。在西方, 同一個“人”字,並不以種族、膚色、地位高低、金錢多少來衡量其價值。在我國, 先秦儒家就提倡“民貴君輕”,程朱理學也鼓吹“人人可以爲聖賢”。高呼“讓首長先走”的人、對和列兵誰有價值產生疑問的人,可能不知道,那麼就需要補課。每一箇中國人,都需要補上人道主義這門課。

《拯救大兵瑞恩》觀後感 篇八

在戰爭的硝煙中,你可以預料到傷亡,預料到某人被殺,當你的戰友被機關槍打中臉部時你不會覺得驚訝,你只能繼續……”

也許米勒上尉和他的部下起初在攻佔猶他海灘時也是這麼想的,但是,當看到這麼多的戰友倒在血泊中時,米勒的心伴着猶他海灘不斷涌上的血紅色潮水,一起震撼,從那一天起,他的手便開始顫抖,面對死亡,每個人都是弱者。

在拯救瑞恩的小分隊中,卡帕素是第一個犧牲的,難道這真的是對小女孩的憐憫之心導致的嗎?戰爭的殘酷,讓人容不得半點拖泥帶水,面對死亡,他唯一能做的,只剩下將那沾有血跡的書信叫兄弟代寄給父親。

“我不想死!”醫生在臨死前這樣喊着,作爲一個醫生,早應習慣了鮮血與死亡,但當他自己面對死亡時,卻像個無助的小孩,不斷的喊着“媽媽,媽媽……”,那一句“我不想死!”,猶如尖刀般刺痛每個人的心,他們之中,又有誰真的想死?

整部影片中最可恨的應該是那個忘恩負義的德國俘虜了,天真的厄提姆認他做朋友,米勒在眼睜睜的看到醫生被殺後,仍然沒有違反規則,放了他一條生路。

然而,換來的是什麼?那人又重新回到德國部隊,甚至硬生生的把尖刀刺入了帕加的胸口。

他重新回到德國部隊可以美稱爲愛國,但是殺死曾經放自己一命的人又可以稱作什麼呢?第一次面對死亡,他很幸運,但並不知道珍惜,因爲他根本沒了解生命的真正含義。

當死亡再次降臨時他就應該明白,厄提姆已經不再是以前的厄提姆了,所有人都可以存活,他,絕對沒有資格。

厄提姆,很氣他爲什麼這麼懦弱,這麼沒用。

但後來想想,他不過是一個文弱的翻譯員,也沒有真正上過戰場,他只是將人性懦弱的一面暴露了出來,但最後他還是舉起槍桿開向了那個德國俘虜,也許,經歷了這些,他會成爲第二個米勒。

最喜歡那個鼻子尖尖的狙擊手,幾乎百發百中,開槍的時候還總是念着“神賜予我力量吧!”“願主在我身邊!”之類的話,感覺他有種佐羅式的大俠風範,雖然外表顯得如此冷酷。

當他發現坦克的炮筒正對準他們時,他首先喊出的是“帕加,伏下!”面對死亡,他想到的還是別人,稱他大俠,當之無愧!

“我只是被風吹倒了!”這是對米高上士印象最深的一句話,聽到這句話,想笑,卻發現淚水快了一步。

在身中數槍生命垂危時,他還能開出這樣的玩笑,面對死亡,也許只有他如此坦然。

當米勒回頭看到僵硬的躺着的米高時,世界再次無聲……

很多次看到米勒在失去戰友後一個人痛哭,“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不正是米勒在這一刻的寫照嗎?很多次看到米勒的手不停的顫抖,我不知道他要承受多大的壓力,也不知道他要承擔多大的責任,但我知道他也是個平凡人,他說過他想早點完成任務,早點回家和妻子團聚,但最後他還是衝向了坦克,中彈了依然堅持着向坦克開槍,最後,援軍的飛機隨着坦克的爆炸聲呼嘯而來,那是勝利的聲音劃過天際。

“不要辜負……”瑞恩看着奄奄一息的米勒,面對那麼多人的死亡,他唯一能做的只有不辜負他們的犧牲--回到母親身邊。

這樣做值得嗎?用這麼多人的生命換取瑞恩一人的生命,真的值得嗎?瑞恩的母親不能失去這唯一一個倖存的兒子,其他人的母親就可以失去她們的兒子了嗎?即使米勒也只能安慰自己:我每犧牲1個部下,就可以就回10個人,甚至100個人。但這,可能嗎?公平嗎?也許下面這段文字可以回答所有的一切:

“你難道更希望別人的兒子死在泥濘中嗎?你希望我們贏得戰爭,但顯然你又不希望自己的兒子流血犧牲,這真是一種自相矛盾的心態。

總得有人去打仗,殺敵;總得有人犧牲:如果整個國家的人都是你這種心態,就沒有人會去打仗了,每個人都戴在後勤務部,這個國家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這是二戰的一位美國士兵寫給母親的信,這樣的話,怎能讓一個母親不感到心酸,但也因爲有這樣的兒子,她會感到欣慰。人活着,既然選擇了爲國家付出,就一定要付出到底,不管對自己是否公平,只要知道對國家有利,那就是一切。

兩個同名同姓都叫瑞恩的士兵面對退出戰場返回家園機會一個涕淚縱橫感激不盡,一個大氣凜然:“我的兄弟沒有死,他們正在和我一起在前線並肩作戰,戰爭勝利後我會跟他們一起回家。”也許,這足以讓米勒和他的部下感到欣慰,至少他們沒有救錯人。到最後,他們並不會像以前那樣抱怨不公,人在戰場上,既然無力改變這種現實,那就只得接受。許多事還等着他們去做,仗還要靠他們去贏,他們想的是這些。

影片最後已經老邁的瑞恩抱着對死去戰友的深深緬懷和對往事的痛苦追憶來到一排排的十字架前,與此同時,響起了營地上悠揚的歌聲,瑞恩老淚縱橫地自問:“我是一個好人嗎……”聯想起當今國際上的戰爭格局,戰爭不管你願不願意,它都是存在的,有形的無形的,以前存在,以後還會發生。

人們願意記住的都是戰爭中的溫情以及它的深刻意義,而不是它的殘酷與血腥……

面對死亡,每個人都是弱者,既然無法改變現實,那就接受,重要的是,在還活着的時候,做一個好人,好好活着。當死亡來臨,你不會害怕,因爲上帝會給你力量!

拯救大兵瑞恩觀後感 篇九

此刻已經看完這部片子一個多小時了,但是情緒還是不能平靜,還是很堵得慌~片子裏的血腥、戰爭的殘酷、人性的折射……都給我的心靈強烈的震撼!總有那麼幾個片斷,我都不忍看,下意識的把頭別開。很佩服斯皮爾伯格,他找的切入點都令我感觸頗深……

戰爭,永遠是最殘酷的!它使平常的百姓也被無辜的牽連。在燭光下,當幾個大漢露出他們的柔情的一面時,我忽然發現,他們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啊!也有自己的家室、自己的生活!他們也會八卦開玩笑,他們談論的生活片斷和我們的是那麼相似!沒有人是天生的英雄!只是爲了某些人的野心,卻讓大批大批的無辜者受害。

當瑞恩和隊長在談論和哥哥們在一齊的生活時,我感到很痛心。從那麼幸福的場景,一下墜落到死亡邊緣,那種對心靈的衝擊力,連我這個旁人都不忍看。很多人害怕死亡,我想是正因他們對未知的恐懼吧~其實死亡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你在哪天會突然消失,畢竟時刻還有那麼多你留戀的東西啊~或許很多人咒罵那個不敢開槍的傢伙,若是他敢在關鍵時候開槍,可能就不會釀成那麼慘的杯具了,但是,這也是最真實的地方啊~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在關鍵時刻成爲英雄的,人性也有脆弱的時候!

都說對敵人的寬容就是對自己的殘忍,是啊~若是他們不放過那個德軍,他們的隊友就不會死在那人的槍下了。可在戰爭中,沒有誰對誰錯,成王,敗寇!

此刻,我生活在和平年代,真好……

看一部好片子,淨化一次心靈,真好……我期望成爲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