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電影沂蒙六姐妹觀後感【精彩多篇】

觀後感3.16W

電影沂蒙六姐妹觀後感【精彩多篇】

沂蒙山六姐妹觀後感 篇一

《沂蒙山六姐妹》這部影片講的是沂蒙山六姐妹在解放戰爭時期踊躍支前的事,它以沂蒙六姐妹支前模範事蹟爲原型,真實地生動地再現了以沂蒙六姐妹爲代表的老區人民無私奉獻、踊躍支前的英雄事蹟和光輝形象,弘揚了六姐妹和老區人民“愛黨愛軍、開拓進取、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歌頌了在中華民族爭取獨立和解放的鬥爭中,山東人民前赴後繼,創造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影片主題思想深邃,故事感人,人物形象豐富生動,是一部融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於一體的優秀作品。

這部影片集中反映了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與人民羣衆那種魚水深情,人民羣衆作爲人民軍隊的堅持後盾,在中國解放的偉大事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也充分說明了共產黨以及它所領導的軍隊的根本宗旨,就是爲全國勞苦大衆謀利益的,是讓全天下的貧苦農民都翻身當家作主人。人民羣衆是真正的英雄,這句話一點也不過分,爲了支持前線,爲了子弟兵能打勝仗,他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人出人,付出了很大的犧牲。一位老大娘,自己的老伴在抗戰中犧牲,他又毅然決然地把自己的兩個兒子送去當兵,兩個兒子先後戰死沙場。當老大娘得知兒子犧牲的噩耗時,表現的是那麼堅強,他爲自己的親人獻身革命而感到自豪,感到光榮。這是一種什麼精神?她是一位偉大的母親,也正是像她這樣的母親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才使得革命取得最後的勝利。勞動人民最偉大!

這段歷史離我們越來越遠了,但它留給我們的使我們永遠也不能忘記的是沂蒙人民所表現出來的那種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現在是和平時代,不需要我們上戰場去拼殺,去流血,去犧牲,現在更需要的是一種奉獻精神。戰爭中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離我們而去,他們帶着理想,帶着憧憬,帶着對後輩人的一種寄託走了,換來的是我們今天的和平年代。我們作爲他們的繼承人,繼承的是一種事業,繼承的是一種精神,繼承的烈士們對我們的殷殷囑託。我們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時,更不能忘記我們的責任,我們的使命。我們要把沂蒙精神更好地帶到工作中去,把它作爲前進的動力,完成烈火士未成的事業,儘自己所能,立足本職,做好我們的每一件事,以出色的業績告慰革命先烈的在天之靈。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 篇二

影片的開頭爲我們展現了這樣一幅忙碌的情景:孟良崮戰役前夕,沂蒙山的煙莊舉辦了一個特殊婚禮,嫂子春英抱着公雞替當兵的小叔子拜堂娶了月芬。婦救會長蘭花帶領村裏僅有的婦女和老人忙着一項艱鉅的支前任務,兩、三天內攤五千斤煎餅,收五千斤糧草和二百雙軍鞋。春英一家爲攤煎餅熬了兩個通宵;童養媳黑燕爲做軍鞋捱了婆婆的打;秀秀在六縱當兵的哥哥大壯請假回來探看生病的娘,結果中了爹的計被鎖在地窖。黑燕召集小鶴、秀秀、月芬要點燃自家的場院屋,用“調虎離山”計救大壯…… 到這裏爲止我們就已經看到沂蒙山上的百姓們爲支援前線戰爭力所能及的努力着,沂蒙山上的女人們將自己的兒子、丈夫、父親送上戰場,讓男人們擔負起保家衛國的重任,而她們也不甘於落後,通過爲部隊提供糧食,草鞋來奉獻自己的力量。她們一方面強忍着對家人的思念,一方面寧可自己捱餓也要保證完成糧食指標。部隊裏的每一個戰士對她們而言都是自己的親人,都是自己要保護的對象。她們也有過猶豫,有過動搖,有過自私的時候,誰不希看自己的親人平安,幸福,但是沂蒙山上的百姓們明白沒有國哪來的家。這也正是她們的偉大之處。

影片繼續着它的講述,故事有徐徐地展開。戰事又緊,新的支前任務派了下來,可是公糧一時半會運不到,於是鄉親們四處籌糧。月芬趕了幾十裏山路回孃家借糧,恰與正在奔赴前線又素未謀面的丈夫擦肩而過,成了終身的遺憾…… 不得不承認當我看到月芬滿懷希望地推來房門卻只看到空空如也的屋子時,我也爲之而落淚。等待,期盼,不安,憧憬,幻想換來的卻只是一次插肩而過,從此以後就是天人永隔,窮其一生她都未曾看到過自己丈夫的容貌。緊接着孟良崮戰役打響了,蘭花帶領姐妹們組成的支前隊伍奔赴前線。她們冒着槍林彈雨搶救傷員;她們冒着敵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火線橋”,使部隊及時奔赴戰場。戰役在沂蒙山百姓的鼎力相助下取得了成功。正當沂蒙山六姐妹歡欣鼓舞的回到山村時,迎接她們的卻是親人們犧牲的噩耗。影片在全村人們都深切悼念逝去的英雄時達到了高潮,煙莊人們的那一跪是替全中國人們而跪,也是替生活在太平年代,忘卻先人的鮮血的我們而跪。

《沂蒙山六姐妹》想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先人爲祖國的穩定、繁榮昌盛所做的犧牲,所奉獻的汗水,它更多地是想警示我們如今的生活來之不易。在我們抱怨現在的不如意,在我們爲遊戲、電影而荒廢時光的時候,想想先人們所付出的努力、鮮血,想想沂蒙山的人們,希望《沂蒙山六姐妹》能讓我們有所觸動,有所改變。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 篇三

《沂蒙六姐妹》影片以爲孟良崮戰爭支前、完成補給任務爲主線,以一對從未謀面的新人結婚爲輔線,矛盾找得看似小卻很巧,整片的鋪墊就此展開。從影視工作者的角度看,此片頗費心思,影片刻畫之細膩,鏡頭運用之嫺熟,堪稱唯美,特別是對六姐妹的刻畫細如髮絲,把六姐妹的情感性格完全地展現出來,六姐妹的心理世界就如同一幅濃墨重彩的畫卷在你面前徐徐展開,令你在震撼之餘發出無限感慨。

我想這部影片之所以能讓你掉淚,能讓觀衆黯然神傷,就是主人公內心深處的這種力量讓觀衆產生共鳴,讓你爲她們的快樂而感到欣慰,也爲她們的悲痛而心如刀絞。

她們並沒有一身戎裝,那瘦小的身軀是多麼的堅強,那看似柔弱的肩膀卻撐起一座通往勝利的橋樑。無論怎樣絕望的境況在她們的內心深處永遠都有希望,那是一種震撼欣慰的力量,所以她們可以很堅強。她們的愛也可以使她們的親人更堅定、更勇敢。

影片的高潮是她們用身體、用臂膀,在齊肩的河水中,在敵機的轟炸中,堅定地支撐着門板爲戰士搭起了通向戰場的坦途,或許這一去便永別陰陽,或許這一扇薄板就了斷今生最後的姻緣,而那急行的腳步是在肩頭上落下今生唯一的印記。沒有人在這樣的急行中猶豫,也沒有人在這樣的決絕前退縮,她們就用這種如此令人感動的堅強的方式送走了摯愛。戰後她們的母親失去了兒子,她們當妻子的失去了丈夫,當妹妹的失去了哥哥。她們期盼親人歸來,卻等來了噩耗。可面對噩耗,她們仍就選擇了擔當與堅強,因爲那個時候她們是一個家庭的脊樑,她們用瘦弱的身軀撐起一個小家,同時也用青春和幸福去奠基一個民族興盛的希望。

看到這裏我的眼睛溼潤了,我想你也和我們大家一樣,感到原來堅強會如此殘忍,需要付出這樣大的代價。

看到最後,我再也無法控制我的淚水,只能讓它盡情地在我臉頰上流淌。她們的笑是那麼的美麗,而她們的淚依舊凝結了我們今日幸福的寶藏。

當我走出電影院,我的內心許久不能平靜,我們的先輩爲我們付出得太多,他們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好好去理解、去感悟。

我們要學習她們那無私奉獻、英勇頑強的革命精神,立足自己的實際,紮紮實實工作。進一步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勤勉敬業的奉獻意識、恪盡職守的責任意識、開拓進取的創新意識,紮紮實實、盡職盡責地完成好每一項領導交給的工作任務。

沂蒙山六姐妹的觀後感優秀範文字 篇四

12月3日,單位組織工作人員集體觀看了電影《沂蒙六姐妹》。雖然以前也對沂蒙六姐妹的事蹟有所耳聞,但還是對這種政治色彩濃重的愛國主義宣傳教育片提不起什麼興趣。可是影片開始以後,這種感覺卻被一種強烈的感動震撼着。

我爲《沂蒙山六姐妹》這部影片而感動,而落淚!影片感人的場面很多很多,心靈受到深深的洗禮。其中有很多的片段,讓我們的眼眶開始溼潤!

鏡頭一:孟良崮戰役打響了,蘭花帶領姐妹們組成的支前隊伍奔赴前線。她們冒着槍林彈雨搶救傷員;她們冒着敵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火線橋”,使部隊及時奔赴戰場…… 橋下的女人都忍不住向戰士望去,那裏面有她們的丈夫、兄弟等親人。這也許就是我們說的大愛吧!男人用把鮮血獻給祖國,女人在背後用脊樑撐住家庭的未來!

鏡頭二:春英,、月芬爭着要上前線當擔架隊。她們的'婆婆說。你們都去,孩子我照顧!這是怎樣的一種情懷,在這個特殊的家庭裏面。我們看見的就是孤兒寡母,可是我們還看見的確實一種偉大。也許就如同一首歌,軍功章裏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鏡頭三:沂蒙山的婦女在河邊洗戰士的衣服,一件件衣服暈染河水變的紅豔豔的。我終於再次明白幸福的含義!

鏡頭四:孟良崮戰役獲得全勝後,六姐妹回家。春英和月芬沒有看見自己的母親來迎接自己。回家看見的確是滿屋的白幡。一張大大的牌匾“滿門忠烈”記錄這個家的故事。也記錄了許多沂蒙山家庭的故事。是什麼樣的熱血?是什麼樣的精神。我想只有那刻有6萬個名字的烈士紀念園告訴我們,他們的故事!

沂蒙六姐妹,只是千千萬萬個沂蒙紅嫂的一個縮影。從沂蒙六姐妹所講述的戰爭年代的故事裏,我們體會到,沂蒙紅嫂這幾個字背後還有着沉甸甸的分量——忠誠、博愛、自強、奉獻,是其內蘊的涵義。而時刻銘記着先輩們的奮鬥歷程,並將沂蒙紅嫂精神繼承、發揚下去,則成爲我們這些成長於新時代的後來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 篇五

《沂蒙六姐妹》以1947年孟良崮戰役爲故事的背景,爲我們講述了講述了孟良崮戰役中,沂蒙的六個姐妹組成支前隊伍奔赴前線,用她們勇敢、堅毅、無私的精神詮釋了沂蒙精神。這個電影中有許多精彩的情節,比如她們和村民一齊擡擔架,在冰冷的河裏用肩膀架起人橋以便華野軍能夠及時渡河等等,我就講幾個我覺得很感動的情節吧。

一、月芬和南成。他們的婚事是一早就訂好的,由於戰爭使得南成不能夠回來,雖然是素未謀面,可是月芬卻心甘情願的等着南成。好不容易南成能夠回家看一眼,可是月芬卻爲了借糧食回了孃家,這也成爲了他們終生的遺憾。開始我不懂,爲什麼第一次月芬站在山上喊南成的名字,一個並不是南成的人卻回了頭微笑,之後想了想,我明白了,其實所有的解放軍都是我們羣衆的親人,每一個戰士都是月芬的南成。

二、婆婆。其實我覺得婆婆纔是最苦命的。“滿門忠烈”,丈夫和兩個兒子都犧牲了,只剩她自我,正如月芬她娘說的:“烈屬光榮,但烈屬也不是好當的。”白髮人送黑髮人,最親的人都離開了自我,可是爲了戰爭的勝利,爲了信念,忍痛堅持完成任務,熬夜攤煎餅,糧食不夠自我出,當時看電影,我真的很害怕婆婆會因爲勞累生病。

三、秀兒她爹。他是一個很真實、很平凡的人物。我覺得這個主角使影片真實了許多。他雖然是一個進取參加抗戰的羣衆,但他也是一個父親。從父親的角度來講,他明白戰爭無情,他能夠爲了戰爭犧牲自我,可是不能讓兒子死,所以爲了讓兒子活下去,不惜冒着被兒子恨的風險,只求兒子平平安安,雖然手段和做法都比較極端,可是卻完全表達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可是從另一個角度看,他生着病仍然進取參加擔架隊,收到了發黴的糧食,他明白每家都不容易,可是仍然拿出鬥來量,也表達了他對革命的熱情。一個小人物擁有的真實的性格。

經過這部電影,我是真正瞭解了沂蒙精神,感受到了羣衆對於共產黨的熱愛,即使多次需要他們在後方生產糧食、馬草和草鞋等等物品,羣衆們都毫無怨言,男人們都上戰場,上前線,女人們在後方保障生產。此刻雖然處在和平年代,我們也應當多多發揚這種精神,並不是要求我們要上戰場去當兵,而是應當學會吃苦耐勞,無私奉獻,聯繫羣衆的精神。尤其是我們基層公務人員,更應當融入羣衆,切實的爲人民羣衆服務,真正的發揮我們應有的作用!

沂蒙六姐妹的觀後感1100字 篇六

觀看的,它是沂蒙山區在革命戰爭年代擁軍支前的一個縮影和寫照。觀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如果說過去看過的許多電影、電視劇都曾讓我感動,那麼看完《沂蒙六姐妹》,我的心酸楚不已。山東沂蒙革命老區人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爲中國革命解放事業作出的無私而巨大的貢獻,我們永遠不能忘記。

關於沂蒙山的故事,自上國小那時起,許多我就相當的熟悉了。數次去沂蒙,都曾找尋過她的足跡。今天,當視線通過電影再次嵌入這片紅色土地時,那些淚水和硝煙大寫的歲月儘管走過了60多個春秋,但是,你仍能呼吸着它的氣息,撫摩着它的脈搏,那種博大、那種厚重、那種悽愴總是一次次使我的眸子發酸。沂蒙人民無私奉獻,默默付出的是血、糧食、煎餅、布鞋、和千萬個戰士。電影演到一半,一旁的同事突然說了一聲:這就是六姐妹。其實,似乎所有人都忘記了,這樣殘酷的戰爭,婦孺都深陷其中,所有擁軍的女性都是六姐妹,她們傳遞着六姐妹的精神,傳遞着沂蒙的精神。這種精神需要我們繼續傳承和發揚。雖然戰爭已經遙遠,對六姐妹的故事記憶也是慢慢變淡,而現實社會,耳聞目睹的只有對金錢和慾望的追求。我們需要這種精神來洗禮我們早已麻木和迷茫的信念。

真實是藝術的生命,生活是藝術的本源,優秀的藝術作品無不源於深厚的生活積澱。電影的原型是真實的,用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的手法表現了中國女性的堅韌、活潑、勇敢、和深厚的感情。塑造了一羣生活在戰爭年代,最貧困、最落後、最底層的山區羣衆形象,編劇及導演在刻畫這些形象時,避免了以往一些影片慣用的空洞的說教及公式化、概念化的東西,只是擷取了她們生活中的一些境界。整部作品以藝術真實還原歷史真實,以藝術化的表達方式,讓人們在藝術的享受中真切感受到偉大的沂蒙精神的本源和內涵,它獨闢蹊徑,通過細小而彰顯偉大,通過畫面和細節展示人物性格和內心世界,突破了傳統的創作手法和觀念,因而兼具了強大的思想價值和審美功能。電影還是不錯的,能體現出一些東西,特別有幾個情節,能觸及到我們的心靈深處,六姐妹中有四位老人如今仍健在。

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悠揚的《沂蒙山小調》在這部電影中,導演獨具匠心的將二胡的演奏貫穿於其中,使其厚重深沉,達到了一種特殊的效果。當月芬知道自己未曾謀面的丈夫在戰場上犧牲,她回到家後才清楚在自己的家中,這已是第三位獻身於疆場上的烈士,在雪白的輓聯中,在衆多鄉親的跪拜中,低沉的二胡聲奏起,悲涼悽楚,我的淚水忍不住,又一次奪眶而出。

看完電影后,感觸頗深,這既是心靈上的一次洗禮,又是思想上的一次昇華。我們要以沂蒙精神爲鼓舞,學習六姐妹立場堅定、追求信念的崇高政治信仰;學習她們堅韌不拔、艱苦奮鬥的精神風貌;學習她們顧全大局、勇於犧牲、甘於奉獻的價值取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落實“執政爲民,廉潔高效”教育活動,進一步增強愛國熱情和工作幹勁,把沂蒙精神與工作相結合,在平凡的崗位上貢獻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