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觀新來的李老師有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2.33W

觀新來的李老師有感精品多篇

觀新來的李老師有感 篇一

電影《新來的李老師》講的是一個到陝西山區支教的大學生——李青老師。她教學有方,寓教於樂,改變了一羣山區的孩子。

她用她的“笑臉教學法”把學校從原來的全縣倒數第一推到了全縣第三名;她還讓一個經常逃課、不聽老師話的同學——小瘦,考上了重點中學;還讓一直堅持合併的牛局長改變了主意;讓討厭學習的同學們愛上了學習。“笑臉教學法”其實就是——寓教於樂。

電影中的李老師的“笑臉教學法”寓教於樂,讓同學們在快樂中學習,學得開心、玩得有趣,這樣,孩子們豈不樂乎?

看了電影《新來的李老師》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現在的數學老師——劉老師,她也和電影中的李老師一樣,寓教於樂。但是,劉老師的寓教於樂不是玩遊戲,而是給同學們發“禮物”。

記得劉老師第一次給我們上課的時候,一進教室就告訴同學們:“今天開始,我就是你們的數學老師。以後,只要作業全對,就可以領禮物,並且每次的禮物不一樣。”大家猜猜,我的第一個禮物是什麼呢?哈!哈!是一支鋼筆。

劉老師對工作兢兢業業,如春風化雨般教育着我們,她那寓教於樂的方法,讓我學習進步,讓我的童年充滿了樂趣!

觀新來的李老師有感 篇二

今天我在上網時無意間看到了一部電影《新來的李老師》,這部影片是根據真情實感來改編的故事,講述了一名從大城市到偏遠同村支教的大學生李青怎樣用自創的一套“快樂教學法”改變一所思想保守滯後的`國小,同時自己也被這所樸實可愛的學校所改變的故事。

影片的開頭就非常有趣。大學生李青爲了保研到一個破舊的鄉下國小支教。這學校只有三個老師。可是李老師只把教育當做遊戲,認爲只要同學們開心就好,於是就把同學帶出去上課,並且在上課時李老師還在吃棒棒糖。一節課有40分鐘,李老師就只讓他們背一首古詩,讓他們在遊戲中學習。結果遭遇到姚老師的反對。沒有耕耘怎麼會有收穫呢?太堡村學校在期會考試會考了全縣的最後一名,原以爲派來支教老師會使學校裏同學們的分數有所提高,這樣就不會和其他學校合併了。但是,卻讓楊校長大失所望。校長也因此喝悶酒,舊病復發而住院。爲了讓學生們成績好起來,學校改變了教學方案。李老師爲了鼓勵小瘦能考到重點中學以學京劇使壓力化爲動力,後來經過大家努力,學校終於考到了全縣第三,父親也感到欣慰,小瘦也夢想成真,和老師去城裏了。

看了這部電影,我感受到老師對學生的熱愛,與真誠。姚老師因爲學生成績不好,而感到傷心。而李老師爲了實現同學的理想,也放下了城裏人的架子,希望小瘦的父親能夠體諒,因爲他知道童年對一個孩子是多麼的重要。當然,每個老師不會不愛自己的學生。我還覺得李老師雖然捉住了孩子們的童心,卻沒有使同學們的成績降下來。看了電影,我希望身邊有一位能理解孩子,關心孩子的好老師。我也希望有快樂的學習生活,不過我的身邊已經有了好幾位好老師,只希望壓力能化爲動力使我更上一層樓!

難道不是嗎?這就是我們學生嚮往的生活!每一個人在幼年時都會覺得童年是美好的,他們都不會讓自己的童年被淹沒。

觀新來的李老師有感 篇三

今天下午,學校組織我們全體學生觀看了電影《新來的李老師》,這部影片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講述了從大城市到偏遠同村支教的大學生李青怎樣用一套自創的“快樂教學法”改變一所思想保守滯後的國小,同時自己也被這所樸實可愛的學校所改變的故事。

影片的開頭就非常有趣。新來的支教老師李青帶着一大堆的好吃的,對教育是一點都不懂,但她卻有童心,平易近人,善於和學生在一起,發現學生的優點,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第一堂課語文課,李青拿出了早已寫好的快樂教學法教案,開始講述形容詞的用法,但是學生總是走神的看着窗外,於是李青索性宣佈帶大家到外面上課並且以後都不留作業。一行人浩浩蕩蕩的來到田野裏,李青用做遊戲的方法讓大家在自然裏尋找書本上的形容詞,孩子們開始活躍起來。李老師帶學生在蘋果樹下上音樂課,帶學生們去體驗放風箏,得到了學生的喜愛。看到這裏,我打心眼裏羨慕這些農村孩子,他們能在這麼優美的環境中學習和生活,同時我也慶幸自己在大城市裏,有這麼好的學習條件,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好好學習。

李青用誠意和熱情打動了另兩位老師,他們將傳統教學方法和新式教學方法結合起來,實施他們的“快樂教學法”。最終,在期末統考時,國小取得了全縣第三的成績。當李青要離開的那天,又坐在驢車上,高興的和大家送別。李青忍不住喊起來:“再見啦……”驢車蹭一下就竄了出去,遠遠的,大家看見李青艱難的從草垛裏爬出來,向大家揮起了手。

觀新來的李老師有感 篇四

昨晚在網上無意中看到了一部以我的故鄉爲背景的電影《新來的李老師》,新來的李老師觀後感。它通過藝術的形式再現了支教老師的真實經歷,講述了從大城市到偏遠鄉村支教的大學生怎樣用一套自創的“快樂教學法”改變一所思想保守滯後的國小,同時自己也被這所樸實可愛的學校所改變的故事,使人感慨良多。

這部電影故事性很強,它通過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把故鄉旬邑的風土人情和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坡再現於熒屏,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故鄉教育領域的真實情況,透過這個時代背景,也使我想起了童年時代的一些往事。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由於經濟不發達,故鄉的許多學校就坐落在牛舍或者廟宇裏,當時簡陋的教室中,基本上是用土坯搭起來的土桌子和土板凳,每次上完課回家,全身上下沾滿了黃土,害得家長經常洗衣服。

最難熬的是冬天,由於沒有取暖設施,生冷生冷的寒冬,經常凍僵了學生的手腳,有時候握筆寫字都很困難,老師爲了讓大家取暖,往往在課堂中間休息5分鐘,讓學生就地跺腳,活動完後,教室裏塵土飛揚,土星子嗆得人張不開嘴巴,看不清黑板,儘管條件艱苦,可是我們依然學習生活的很快樂。只是那個青澀年代的一些趣事,至今記憶猶新,使人久久難以忘懷。

記得當時的師資力量非常缺乏,常常是高年級的學生教低年級的學生,其教學水平可想而知,而至今令我難忘的是我的一位國小語文老師,由於分不清拼音和方言的讀法,常常是拼對音唸錯字,比如“國”和“麥”字,他在教我們讀音的時候,經常說:“guo”國,國(gui)家的國(gui);“mai”麥,麥(mei)子的麥(mei ),把普通話發音和方言念法有機的結合,充分體現了地方特色,而由此也使我進城三十餘載,至今不會說普通話,想想都是當年文化底子差惹的禍。

隨着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二元經濟已經逐步向一元經濟過渡,在農村的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同時,許多孩子也紛紛隨父母進城上學,現在的農村學校,反而出現了師資力量浪費的現象,再也不會出現我們那個年代的“逸聞趣事”了。回首往事,雖然令人遺憾,但新的生活和條件,足以使我們欣慰許多,起碼我們的子孫後代再也不會重溫那個年代的“艱辛”和“貧乏”了。

其實,電影中多次出現的太堡村國小,就是我當年求學的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