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觀《一生只爲一事來》有感

觀後感1.7W

作爲一名宜春籍的人民教師,對來自宜春奉新的支月英老師的感人故事早已耳熟能詳了。可是在看完《一生只爲一事來》,這部根據“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支月英老師的真實故事改編的影片後,我還是被支老師的、被她在大山裏的經歷感動到、震撼到。影片以商人董大山的視角展開,講述了支月英老師38年來,始終堅守在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從“支姐姐”到“支媽媽”,爲鄉村教育奉獻一生的感人故事。整部電影溫暖人心、感人至深,同時由有着讓人忍俊不禁的笑點。

觀《一生只爲一事來》有感

1980年,宜春市奉新縣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隻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國小,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

一到白洋教學點,她發現這裏條件比想象中還要艱苦。學校地處奉新縣和靖安縣兩縣交界的泥洋山深處,交通不便,離最近的車站都要20多裏地,師生上學全靠兩條腿在崇山峻嶺間爬行。山村生活條件異常艱苦,食品稀缺。支月英像當地人一樣,自己動手種菜。當地老百姓十分疑慮:這外地姑娘能堅持下來嗎?是不是想過渡一下,過不久就溜掉?這話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窮,前些年,教師如同走馬燈似的來了又走。但過了一年又一年,鄉親們不但看到支月英堅持了下來,還看到無論颳風下雨、結冰打霜,她都一個個送孩子回家,像自己親人一般對待。冬去春來,寒來暑往。這位外鄉的女教師,用自己38年的傾心守望,兌現了自己的承諾,成爲深山鄉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師。

在白洋山村,支月英與一雙雙渴望知識眼睛相伴。她教孩子們讀書識字,唱歌跳舞,認識大千世界。但貧窮的山村並不是世外桃源,山村的教育更顯落後。但艱苦的條件並沒有難倒支月英。剛參加工作時,她的工資只有幾十塊錢,有些孩子交不起學費,家長不讓孩子上學,支月英經常爲學生墊付學費,墊着墊着,有時買米買菜的錢都不夠,她只得去借,家人不理解,勸她趕緊離開,她總是笑着說:“日子會好起來的!”

窮山村的學校破爛不堪,她買了材料,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風拒之窗外,學生在教室裏暖洋洋的。學校不通班車,每逢開學,孩子們的課本、粉筆等都是支老師和其他幾位同事步行二十多裏的山路肩挑手提運上山的,一趟下來,腰痠腿疼,筋疲力盡,渾身酥軟。山村的家長重男輕女,不讓女孩讀書,支老師走門串戶,與家長促膝談心,動員家長把孩子送來學校,沒讓一個山村孩子輟學在家。

隨着年齡的增長,家裏人擔心她的身體,總是說:“你也年過半百了,身體又不好,別的老師都往山外調,而你還往更遠的深山裏鑽。”她樂呵呵地說:“如果人人都向往山外,大山裏、山旮旯裏的孩子誰來教育,山區教育誰來支撐。”各級領導關心她,幾次要給她調換工作,但她每次都婉言拒絕。母親從老家來學校看她,看到女兒步行二十多裏到山下接自己,心疼不已。支月英對母親說:“這裏山好,水好,村民樸實善良”。母親心疼地說:“你就淨說好!”她只是望着母親笑。其實她心裏裝滿了對親人深深的愧疚,她何嘗不想盡享天倫之樂,但她更願意把愛意播撒在這青山綠水,讓這份愛生根發芽,承載起貧瘠山村的綠色希望。

“我們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堅持,而是我們堅持了纔有希望”,這是女主角的信仰和人生格言,在樸實的電影畫面裏,可以看到中處處都充滿了這種“韌勁兒”。這位不服輸的老師用自己的堅持,告訴董大山他們什麼叫作“希望”,而在當她失落迷茫時,孩子們又成爲了支撐她走下去的動力。影片有笑有淚,真情大愛,片中沒有刻意的煽情,只是以情節帶動情感層層遞進,滲透你的內心防線,點燃你的淚腺,整個放映廳被濃濃的真情大愛包圍着。

浮躁的社會,能守一生清貧並擇一生爲一事的人不多,支老師的執著與韌勁深深地觸動着我們每一個人。支老師的事蹟,真可謂爲在平凡的崗位中,幹出了偉大的事業!支老師的偉大,就在於像片名一樣,她的一生就是爲大山裏的孩子們而來,爲祖國的鄉村教育事業而來;能進入大山裏教書育人也許不難,支老師的偉大,就在於堅守大山38載;支老師的偉大更在於在可以走出大山時,毅然放棄,繼續選擇堅守。支老師“她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花白了自己的麻花辮”。

同爲人民教師,我的工作經歷和教學條件要比支老師優越的多。我雖不能像支老師一樣駐守大山,但我可以像支老師一樣堅守我的工作崗位;像支老師一樣,爲祖國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一生!

標籤: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