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游龍門石窟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2.35W

游龍門石窟觀後感(精品多篇)

龍門石窟日記700字 篇一

暑假中有無數件事,有辛苦的,有開心的,也有憤怒的。但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個讓人驚訝的龍門石窟。

七月裏,我們按着早制訂好的旅行計劃來到河南洛陽。上午遊玩過少林寺後,就匆匆趕到龍門石窟了。

說實話,我心裏可不想去龍門門石窟,聽了名字便知道肯定是古人在山上刻了一座又一座的佛像。我上午去少林寺已經看了不知幾百座佛像了,現在還要我來看佛像,我又不是和尚!

於是,我很不情願地來到了龍門門石窟。看着路邊一個又一個洞窟裏的佛像,心想,就只有這幾個佛像,還和莫高窟齊名呢,真是名不副實。

隨着越往裏走,佛像也開始多了起來,我卻依然漫不經心跟在爸媽的後面。

不一會兒,也走了不少路了,一個平臺出現在了眼前,我擡起頭來看了一看,隨即,我驚呆了,這裏的山明顯地凹了進去,眼前的一個巨窟立刻映入眼簾,那尊佛像前所未有的巨大,擡頭遙望,那佛像刻得惟妙惟肖,背後和身上的彩繪也依稀可見。由於這在唐代雕刻的,人物較胖,因此也更顯慈祥。他站立着,兩旁稍小的佛像護着他,他的眼睛看着每一個人,讓人感到莫名的威嚴。佛像手勢仍是一個指天,一個指地,退後一步看,如一頂天巨人,向前一步看,又如一天界智者。整個佛像看上去渾然天成,完全不像是人工雕琢而成。旁邊的佛像則肯定是他的徒弟了,一老一少,一高一矮,古人用這兩人的對比將中間的佛像顯得更加高大。

旁邊千萬遵佛像重重疊疊,各不相同,讓人驚歎不已。看着這麼多惟妙惟肖的佛像,我的煩躁之心早已煙消雲散,心想:啊!這龍門門石窟真不愧爲中國的四大名窟之一。它讓人家寧心靜氣,讓人感受到唐朝曾經的輝煌。這一尊又一尊的佛像素凝聚着古人一點一滴的智慧,它們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啊!

這次的龍門門石窟之行讓我深深感受到文化的美麗是無限的,它耐人尋味,每)本站●(一種文化都有它獨特的魅力,每一種文化都給以心靈的享受。

游龍門石窟 篇二

暑假的一天,我們一家到河南的龍門石窟去玩。

經過長途的旅程,終於到達了我久已嚮往的旅遊勝地。龍門石窟風景優美,吸引了不計其數的遊客。石窟門前人山人海。只見一尊高大的佛祖盤坐在洞裏,栩栩如生,它雙手捧着幾個小石頭人,好像神仙與人在對話。山上雲霧迷漫,一位位仙人在雲霧中約隱約現,我們彷彿到了天界。

來到伊河邊,用石頭做成的觀音雕像,站立在七色彩蓮上,左手垂下來,右手持着淨化瓶,瓶裏插着一根柳條,白色的紗衣迎風飄揚,嘴角向上微微一翹,露出兩個淺淺的酒窩,她是那麼溫柔慈祥!山上的小洞裏有許多和尚雕像,有的。和尚在坐禪,有的和尚在講經書,有的和尚在比武,還有的和尚拿着利劍揮舞……

河面上波光粼粼,河裏有各種各樣的魚,河水清澈見底,河水兩邊的楊柳在微風的吹拂下給旅客們帶來一絲涼意,碧綠的河水隨風盪漾,如一匹匹柔軟的綢緞。

龍門石窟是旅遊休閒的好去處!

龍門石窟作文 篇三

龍門石窟坐落在一條又寬又長的江邊,江邊種着一排的柳樹,綠色的枝條向下垂着,在微風的吹拂下飄舞着。石窟的對面也是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寺廟。石窟的右邊是一座高大的石拱橋,橋身刻有“龍門”兩個大字。兩個大的石拱門橫跨在寬闊的江面上,支撐着整座橋。石窟的左邊也有一座橋,這座橋比較矮小。

我們去參觀龍門石窟時正是中午時分。我們從那座高大的石拱橋的橋下的拱洞進入了景點,開始了參觀活動。走在岸邊的石塊鋪成的地面上,曬着陽光,我感覺這光給了我能量,使我變得精神抖擻了。周圍是同事還有不認識的遊客,有外國的,有本國的。我被包圍在這不是很擁擠的人流中,導遊拿着綠色的小旗走在前面。我的右邊就是刻有石窟的山。石窟的數量挺多的。石窟裏的石像大多殘缺,有的石像已丟失。據導遊介紹:石像的殘缺率達98%,丟失率達20%。

走着走着,上了長長一段臺階後,我們來到了幾尊大佛像前。這幾尊是石像中最大的,最完美的。很多人在這裏留影,我也是。然後,我們繼續沿着江邊往前走,經過那座較小的橋,繞到了江的另一邊。再沿着江邊往前走,來到了石拱橋。走在石拱橋上往下看去,感覺很高,試想着有人從這裏跳水下去,不知後果如何。呵呵!眺望不遠處江面上那幾條石頭鯉魚,迎接着江面上吹來的涼爽的風,給人另一種美好的感覺。

龍門石窟作文 篇四

前些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河南,雖然那裏沒有北京、上海的都市繁華,但是我被那裏古老的文化氣息深深地迷住了。

我們遊歷了好幾個古蹟,開封的開封府,清明上河園。

登封的少林寺,洛陽的白馬寺……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洛陽的龍門石窟。

在導遊的講解下,我們慢慢進入了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中國三大石窟之一,共有2300多座窟龕,其中最大的佛高17米,最小的佛才兩釐米,全世界僅中國有。我最喜歡其中的“萬佛洞”和“奉先寺”。

先說說萬佛洞吧!在萬佛洞裏,你猜有多少佛?一萬五千零一尊佛像,那些高不盈寸的小佛密密麻麻卻又整齊地雕刻在南北兩側的牆壁上,生動細緻,栩栩如生。在萬佛洞中間,還有一尊主佛,就是阿彌陀佛,安詳地端坐在蓮花座上。望着眼前這些巧奪天工的宏偉鉅製,我不禁驚歎起來!

和萬佛洞的小佛比起來,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算得上巨佛了。它身高17米,頭高4米,耳朵兒1.9米。哈!光耳朵就比我高很多呢!這尊佛像面部豐滿、圓潤,雙眉彎如新月,一雙秀目微微注視下方。高高的鼻樑,小小的嘴吧露出祥和的笑意。因爲形態圓滿、安詳、溫存,所以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

看完龍門石窟,我覺得古代的能工巧匠真是太有智慧了,恐怕有些能力連現代人也望塵莫及吧。

龍門石窟 篇五

洛陽龍門石窟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窟內造像雕刻精湛,內容題材豐富,被譽爲世界最偉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之一。清明小長假,煙雨慕名來到洛陽,有幸觀賞到龍門石窟雄偉壯觀的景象。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5公里處。從火車站乘坐81路公交車,40分鐘後便來到龍門景區。只見這裏山色俊秀,伊水悠悠,河中野鴨嬉戲,自然生態環境優美。兩岸柳枝婆娑,如碧玉絲絛,微風過處搖曳生姿。氣勢不凡的龍門大橋猶如彩虹臥波,雄跨於伊水之上,飛架於龍門之口,看上去宛若門厥,令人倍感神清氣爽。

跟隨一個導遊團隊“蹭聽”,瞭解到龍門石窟開鑿於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北宋諸朝,開鑿時間長達四百多年。東西兩山現存窟龕2300多個,造像十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多塊,佛塔70餘座,代表了不同時代的雕鑿風格,反映了不同時期人們的審美時尚。整個石崖上遍佈洞窟,石像高有數丈,小齊姆指,造型生動逼真,線條細膩生動,其規模之宏大,令人歎爲觀止。遺憾的是,相當一部分洞窟人物刻像的頭部被剷掉,有的徹底毀壞,只留下空蕩蕩的底座,在塵埃中訴說着它不爲人所知的故事,讓人扼腕。有人議論說,這可能源於文革時期的破四舊,可惜了這些千年古蹟。

龍門最具永恆魅力和代表性的,當屬奉先寺,規模之大,在龍門石窟中稱第一。武則天自己出錢二萬貫,先後用了四年時間開鑿而成。這是一組斬山爲石、依崖臨壁鑿就的羣像。二菩薩高70尺,迦葉、阿難、金剛、神王各高50尺,主佛盧舍那是中國古代人物雕塑最完美的作品之一。她豐頤秀目,儀表堂堂,一泓秋水般深邃的目光微微向下俯視,默默傳遞着慈愛與安詳,洋溢着關注人間和洞察一切的智慧之光。

出得龍門,登上對岸的山崖觀龍門石窟全景,可見到完整巍峨的石刻像之壯觀與神奇,很感慨古代工匠們巧奪天工的偉大創舉。滿天絢麗旑旎的霞光裏,那青山秀水的自然景緻與鬼斧神工的人文雕刻相映成輝。

龍門石窟作文 篇六

龍門石窟位於龍門山與香山上,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

那裏山清水秀,環境清幽,氣候宜人,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這裏滿山都是佛像,每個都雕得惟妙惟肖,姿態不一,大水也不相同,最大的高17.14米,頭長4米,耳朵長1.9米,最小的只有2釐米長,無論大小,都雕刻得很精緻,動作也不一樣,有的佛像一手朝一手朝下,有的雙手拉攏朝上,有的是盤腿坐,有的不盤腿坐,還有少數佛像是站着的。

往前走,登上六十級臺階,擡頭一看,七個巨大的石像聳立在你眼前,他們每個人神態都不一樣,中間一個坐在蓮花上,一隻手朝上,一隻手朝下,雙眼平視前方,聽說是中國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則天的替身像,我敢說這石像是世界上最像武則天的石像了。雕刻這石像的師傅平時肯定很細心觀察,把這石像雕得這麼栩栩如生,把她的特徵都雕刻了出來,比如:武則天豐滿的體態,方正的臉龐,嘴脣上一般很難發現的條紋等等。站在旁邊的兩尊石像是她的侍衛,形態緊張,好像從不放鬆警惕,隨時準備迎戰!餘下的四個侍衛也都表情嚴肅,有的手持長矛,有的手託鐵塔,動作很是威武。

龍門石窟是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它裏面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建築等實物資料。

游龍門石窟觀後感 篇七

洛陽,十多個王朝的都城,龍門石窟就坐落在此。它開鑿於北魏,歷經唐宋等數朝達400餘年,南北長一公里,造像十餘萬尊。

走進石窟內,頓時有一種穿越感。我好似看到了工匠和民夫正在開山鑿窟,隱隱看到他們揮灑汗水辛勤工作。

這些佛像或面容端莊,或微笑淡淡,那微笑很是微妙,或善意,或內涵款款,似在人羣中曾見過的某個人,又或是佛的本來面目即是如此。我好像不經意間來到了佛國,親眼看見了佛的真容。身邊的不是一羣羣的遊客,而是佛門信徒,正在給師傅打雜清理,正在聽佛祖講經佈道。他們有的抄經,有的臨摹佛像。身邊的大銅墨盒歷經風霜,一支抄經毛筆蘸好了墨汁,接着在麻紙上行楷而就“般若經”。

擡頭望見窟頂,未退色的彩繪畫,迷迷糊糊的文字,彷彿最初的石窟是五彩斑斕,光豔鮮活的佛像是彩色的,栩栩如生的,朝拜的人們看到的都是立體的,美麗的,賞心悅目的佛家世界,藝術就像生活的世界一樣靈動而熟悉。

17.14米高的盧舍那大佛像如高山仰止,據說是武則天鑿的,佛像通肩式袈裟,面部豐潤飽滿,是龍門石窟的傑出代表,也是橫跨洛水兩岸的諾大石窟唯一可供遊人拜的佛,我燃了兩根香,許了個願,希望佛能聽見。

2釐米高的小千佛,在蓮花洞南壁上方,生動細緻,小巧玲瓏,竟然給人一種生機盎然的感覺。

走過經風霜洗禮的蓬鬆乾涸的石窟羣,來到了洛水旁,整個龍門石窟羣就像躍然洛水之上的靜態山水畫,底下是綠色的洛水,中間是泥土裸露的石窟羣,石窟之上那滿山綠綠蔥蔥的樹木就像戴了綠色的帽子與藍天融爲一體。洛水濤聲不大,似是梵音嫋嫋,禪樂安寧,讓人短暫的脫離塵世間的喧囂,一片祥和。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的寶庫,是一個陶冶文化情操,精心的好去處。

龍門石窟作文 篇八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國家5A級旅遊景區。坐落在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龍門石窟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

步入石窟,我便被旁邊的小佛像吸引了,再往前走上幾步,一個巍峨高大的佛像印入我的眼簾。這就是盧舍那佛像。聽導遊說:盧舍那佛像是按照《武后行從圖》中武則天的原型造的。它的神態嚴肅、威嚴,與兩則的力士婀娜多的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真是難以想象。古代人是如何爬到這麼高的地方,給它雕刻、上色的。這甚至讓我懷疑:是不是神仙上凡畫的。

再向西走幾步,上方水池出現了。它就是禹王池。池中魚兒快樂地遊着,清泉翻涌。禹王池東雕有一隻蛤蟆,稱“蛤蟆嘴”!從蛤蟆嘴中“吐”出的,便是泉水了。這泉水有一個神奇之處,就是一年四季水溫都保持在25-26攝氏度之間。更奇特的是,禹玉池是立有一柱石筍,這石筍的材質不同於龍門山的岩石。據說是大禹治水時劈開龍門山所有的工具。事後,便放在這兒。人們爲了記住大禹,就在石筍旁修建了這個池子。

參觀完龍門石窟,我有了兩個感觸,一個是惋惜,一個是震撼。惋惜的是70%的雕像遭到了破壞;震撼的是在那個物資短缺的情況下,古人竟能用那雙手造出如此巧奪天工的精品。尤其是盧舍那佛像。給予人視覺和心靈上極大的震撼!

龍門石窟,古人心血與智慧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