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2.49W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精品多篇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一

對我來說,《放牛班的春天》意義深遠。這是第一部讓我淚流滿面的電影。世界上什麼最能淨化靈魂?如果非要回答的話,我覺得是音樂,天使般純淨的童聲,或者響亮的高音,雄壯的進行曲,各種不同節奏和曲調的音樂,給人美的享受。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圍繞音樂的電影,裏面倔強的少年似乎已經被世界拋棄,因爲一個老師和幾個音符播下了愛的種子,從此改變了人生的軌跡。當所有人都愛上音樂後,馬修先生離開了。

影片結尾,馬修老師被迫離開學校,被禁止離開教室的孩子們摺好飛機,寫好告別詞,從樓上的小窗扔向老師。飛機上不僅承載着老師的不情願,也承載着老師對愛的讚美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我覺得這部電影的音樂很經典,純淨如天籟,久久縈繞在我的耳邊,但不僅僅是音樂。在這裏,音樂只是一個載體。電影想表達的是通過各種形式和不同節奏的音樂來表達音樂的影響,同時反映社會的黑暗現狀。影片中池底的輔助託兒所更像一個微縮社會,有天真的貝比諾,有音樂天才少年莫,有誤解的,有嚴厲自私的校長,有寬容的麥神父。可敬的馬太老師用音樂改變了老師和孩子的生活和認知,卻改變不了社會的黑暗。的確,世界太大,我們個人的力量極其有限,但是馬太老師向我們展示了正義、光明和天使般的老師的愛。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二

在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名叫馬修的老師來到一所國小的'故事。他用音樂陶冶了那所國小學習部的學生,培養了他們的情操,最後把他們教得很好。其他老師也欽佩馬修先生教好這位牧牛人的能力。

孩子們非常喜歡馬修老師。他們知道馬修老師對他們很好,可以幫助他們解決任何問題。我喜歡馬修老師,我更喜歡我的老師,因爲他們和學生是朋友,就像馬修老師一樣。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明白了我們必須向榜樣學習,長大後成爲有用的人。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三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叫做《放牛班的春天》,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它令我受益匪淺。

馬修只是個普通的老師,也許很平凡,但是他擁有一顆善良的心。他來到了一所學校工作,但裏面的學生都存在着很大的問題,孩子們都無法無天,一個個都很調皮。校長對他們的教育方式也有着很大的問題,誰一犯錯就會被他關進小黑屋。但馬修很信任這些孩子們,他不相信他們無可救藥,他相信每一個小孩內心都是善良和純真的,他用自己的幽默和獨特的教育方式改變了他們。當孩子們犯錯時,他既不一味地苛責他們,也不一味地袒護他們,而是採取了合適的教育方式,主動去保護孩子們的自尊心。在這一過程中,他努力去發現每一個孩子的優點,在組建合唱團時,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擅長唱歌,他就努力發掘這些孩子在其它方面的長處,譬如讓他們充當樂譜架獻出一份力,雖然沒有唱歌卻也能感受得到集體榮譽感和參與的快樂感。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很有教育意義的的電影。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很多,例如音樂對孩子們心靈的改變,傳統的壓迫式教育對孩子們心靈的衝擊,還有老師和家長們的固有認知和偏見對孩子們的成長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幸運的是,這些孩子碰到了馬修。我非常喜歡馬修老師,在他平凡的外表下有着一顆不平凡的心,儘管自身力量弱小,仍然沒有放棄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人。我希望自己將來也能成爲一個如他一樣溫柔的人,去同樣溫柔地對待他人,給別人力量。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四

國慶假期裏,我去研學,去遊玩,去演出……但是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觀看了一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這是一個用愛和音樂救贖心靈的故事!

故事在音樂家莫杭治的回憶中進行:曾經是音樂老師的馬修先生來到了一所名叫“池塘之底”的學校擔任學監,這是一所由頑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老師,嚴厲的制度構成的教養院。馬修的到來給學校帶來了改變,給孩子們帶來了歡樂。他懷着一顆仁愛之心對待每一個孩子,溫暖着孩子們脆弱的心靈。他用音樂啓發孩子們的潛能,根據孩子們不同的音色:男低音、男高音、女高音、女低音,還有一個五音不全的“樂譜架”以及不會唱歌的助理佩皮諾,組成了一個合唱團。孩子們在馬修老師的指導下唱的越來越好,他們宛如空谷黃鶯般的美妙合聲讓人沉醉其中,就連老師和校長都被感動了!

然而學校的一次火災,馬修老師被校長解僱了。他離開的時候沒有一個孩子去送他,正當他失落的時候,一架架寫滿祝福話語的紙飛機從樓上飛落在他的周圍,孩子們一邊唱歌一邊把手伸向窗外跟馬修告別……這一刻,馬修老師被深深地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作文 篇五

星期五下午,我們在教室裏觀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放牛班的春天》。電影前面的人物關係有些複雜,不過在後面,我漸漸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講了馬修老師來到一個名叫“池塘之底”的學校當代課老師。可是他所在的那個班的學生都很調皮,但馬修老師以一顆仁愛的心來對待那些學生。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最後把孩子們的心靈淨化了,給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在整部電影裏,我最記得那次哈森校長外出,馬修先生給大家放了一天假,帶着孩子們去森林裏玩捉迷藏。可是不知爲什麼,學校突然起火了,哈森先生回來後,很憤怒,把馬修辭退了。在馬修最後一次走過教學樓下面時,學生們鎖了門,把寫有字和自己名字的紙飛機扔出窗外,並唱起了馬修教過他們的歌,爲馬修送別。馬修撿起了一些紙飛機,當中有莫安琦和一個不會唱歌的小男孩派皮諾的。他最後看了一眼窗口那些搖動的手,帶着紙飛機離開了。我很感動,馬修只教了他們一些簡單的音樂,並給了他們自由,這對他們來說無比重要!

看了這部電影以後,我深受感觸,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像校長一樣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有時我們上課不聽講有些老師就會懲罰我們:伸手給老師打,或罰站。他們認爲只有通過嚴懲才能維護課堂紀律。但卻適得其反,使我們產生逆反心理,我們覺得老師很討厭,就偏不聽老師的課,或產生怕老師的心理。在家庭中我們的父母也有這樣的教育方式,上個星期爸爸教我寫作業,我沒認真聽他就一巴掌打向我的頭。當時我心裏想,爸爸太兇了,我以後都不理他了,也不想寫作業了。所以嚴懲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特別是用在教育孩子的身上。

這部電影,多數是講馬修如何感化學生的。但從中表達出了馬修對孩子的關愛,以及孩子們對給予他們最珍貴東西的馬修先生的感激。這部電影的含義很深,但是,它是一部很讓人受鼓舞的電影。看過它的人,一定都能從中感悟到一些道理吧。我希望不管是在學校或是家庭教育上應該像馬修老師一樣用理解、寬容的人性化教育方式,這樣才能更好的把握好教學,使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才能得到我們的認可。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六

中年禿頂的馬修歷經各種挫折,來到“池塘之底”——一所問題少年再教育學校,他以爲自己的人生跌入最低點。那個學校只有一個老師——朗格勒瓦,一個學監,一名校長,一位校長助理———查貝爾,一位負責各種雜事的老人——馬克森斯,一位負責洗衣做飯的婦女——瑪麗。校長哈森只關心名譽與職位升遷,對這些學生沒有真正用過心,只要孩子們犯錯就用他的“反應—行動”理論懲罰他們,關禁閉、打掃衛生、捱打,是那些學生們的家常便飯。沒有道德的武力只能叫做暴力,壓力越大,反抗力也就越強。學生們表面上對哈森噤若寒蟬,背後偷竊、惡作劇、叛逆,用他們以爲有用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憤懣與不滿。於是在老師的眼裏他們只是一羣幼稚,叛逆,無可救藥的問題少年。

馬修來到“池塘之底”替任哈隆成爲這所學校的新學監,當天他就見識了學校中的種種人物。馬克森斯被一個學生的惡作劇弄傷了眼睛。哈森大怒,他召集學生,在沒人承認的情況下,讓馬修隨機點名,使學生們輪流關禁閉。在走廊裏聽到教室的吵鬧聲,馬修頭就大了好幾倍,來到教室後被學生戲稱禿子,不小心被講臺的'臺階絆倒,引得全班鬨然大笑,掉在地上的皮包也被淘氣的學生搶去在教室裏傳來傳去,哈森聽到動靜來到教室,馬修卻爲學生們掩飾,孩子們的臉上滿是意外與驚訝。晚上回到宿舍,馬修幾乎不敢睡,他害怕那個冷漠的校長,擔心囂張的學生會來謀殺他,多麼難熬的夜啊!

一天晚上回到宿舍,住在隔壁的學生們打打鬧鬧,看到馬修立刻安靜了下來,一位學生依舊陶醉在唱自己編的歌中,歌的內容當然是對馬修的羞辱,馬修聽到後不僅沒生氣還幫他修正了幾處音不準的地方。睡前,馬修依舊陷入了沉思,他發現了孩子們對唱歌的渴望,決定在班上成立合唱團。心動不如行動,馬修先讓學生們唱自己會的歌,根據他們自身音調的不同,分爲高音、次高音、低音、次低音,給他們教自己創作的歌。

莫朗奇是一位敏感,固執,有音樂天分的學生,有着天使一般的面孔,然而卻是查貝爾眼中最壞的兩個學生之一。在黑板上畫馬修的頭像,和兩個學生一起偷了馬修的皮夾,在作業本上畫被惡搞的校長,等等。馬修組織合唱團的日子,他正在被罰打掃衛生。在走廊裏聽到教室傳來的陣陣歌聲,他忍不住走近傾聽,並在所有人都不在教室的時候一個人偷偷練歌。馬修偶然聽到他的獨特的嗓音,很是驚奇,讓他也加入了合唱團。並給予特別培養,專門給他分出獨唱的部分。

合唱團得到哈森的允許,隨着練習的進步,也得到愛好音樂的朗格勒瓦的稱讚,在最後,朗格勒瓦也加入了合唱團。音樂似乎改變了這個學校,孩子們的臉上有了陽光般燦爛的笑臉,學校的問題事件逐漸減少,就連一向冷漠的哈森也變得有了幾分溫和。被學生不小心扔來的籃球砸中,哈森不僅沒有責怪反而和孩子們一起玩了起來,沒事幹的時候也會一個人拿着紙飛機在辦公室飛來飛去。

平靜的日子總是免不了起點波瀾,合唱團因爲蒙東的消失和校長10萬法郎的不翼而飛(那些錢要支付學校的日常開銷)而勒令禁止。蒙東從別的學校來,是一位心理學家測試是否能融入新環境的試驗品,因爲他被認爲智商屬於偏低並且有“刺傷”傾向——即暴力傾向。他來到這所學校顯然不情願,處處與老師作對,抽菸、偷竊、打架、向學生們勒索錢財,他在“池塘之底”的生活幾乎全在受處罰中度過。他逃跑的那天恰好校長的錢失竊,哈森大怒,禁止合唱團的存在。

陽光是有感染力的,每個人都喜歡溫暖的感覺。查貝爾被馬修的行爲感染,揹着哈森偷偷拿出哈森儲藏的柴火爲學生們燒洗澡水,並幫助馬修成立“反抗組織”——晚上偷偷練歌。學生們認真的練習,使馬修也從這羣孩子身上獲得了許多的靈感,創作出一首又一首的曲子。合唱團的事傳到給學校提供資助的伯爵夫人那裏,她和朋友們一起來到學校聽了孩子們的歌聲,大爲讚賞。哈森也因此得到升職加薪的優待。天不遂人願,學校遭遇了一場大火,所幸那時候馬修帶學生們出遊倖免於難。此事影響了哈森的晉升,哈森遷怒於馬修認爲是他帶學生外出,導致學校無人看管而失火,馬修被迫離職。

馬修離開學校的那天沒有一個人來送他,他有些傷心,認爲那些學生們是謹慎,可更多的是冷漠,在一起那麼久,他用心認真付出那麼多,離開的時候竟然是他一個。哎,那就着這樣走吧。轉過牆角的瞬間,熟悉的歌聲響起,到處是紙飛機,空中飄的,地上落的,每一個上面都寫着名字與祝福,學生們用他們特別的方式,送別這位給予他們溫暖與希望的老師。馬修適才冰冷的心瞬間融化了!

要坐巴士離開時,派皮洛趕上來要馬修帶他走。派皮洛是“池塘之底”最小的,栗色的頭髮,天真的眼睛,讓人心疼的孩子,害羞,怯懦,膽小,父母死於二戰,可他堅持認爲父親一定會在星期六來接他,執着的等着。在學校他總是受欺負,晚上睡覺被奪去被子,午餐被人搶走,沒錢給蒙東,晚上被威脅不能進宿舍睡覺。他跟馬修走的那天恰好是星期六,也許他在馬修身上找到了父親的感覺!

影片中的蒙東是個悲劇人物,他依舊是原來的那個他。一個人做了太多壞事,就會讓人對他產生做壞事的刻板效應。因此當蒙東逃走而哈森的10萬法郎恰好失竊以後,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哈森依舊認爲是他偷了錢,警察也認爲如此。而事實並非如此,蒙冤的蒙東免不了報復,於是就有了學校的那場大火。看到學校裏煙霧瀰漫,站在遠處山上的蒙東滿意的吹了吹燃燒着的菸頭,走了。留給觀衆的卻是一種說不出口的沉重與感慨。

馬修說自己是一個誰也不知道的人,一個不成功的音樂家,一個不成功的學監。可他的故事又能讓誰說他是不成功的呢?他教學生們唱歌,發現了莫朗奇的音樂天才並加以培養,使他成爲一個音樂家;一羣不諳世事的問題少年——放牛班的孩子,在他的引導下變得善良友好,懂得了感恩和相互幫助。是啊,春天來了,秋天還會遠嗎?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七

當光線劃破灰色的塵埃,彩虹般的風景綻放出偉大的樂章,來自天梯的孩子的聲音在復甦的沼澤中沉寂,當黑夜衝破所有的鋯,奔向藍色的漫長貧窮,那動人的力量以世界上最溫暖的顏色旋轉飄散。

馬修:我是馬修,一個失敗的音樂家。我帶着筆記來到了這個又小又冷的學校——池底。那些本該在鮮花和掌聲中長大的孩子,在這裏用犀利的眼神和殘酷的惡作劇,把所有想要復仇的人都收拾了。他們在聲討社會,在對生存的不滿中曲折前行,內心腐化扭曲。它就像一個令人窒息的恐怖深淵。這是一個壞孩子的拘留中心。校長總是以最高權威譴責或懲罰這些孩子。當校長的憤怒爆發時,每個人都可能會痛苦。當我走進教室時,我被這一幕震驚了。它們是不安分的獅子,有的在吼叫,有的在戰鬥,有的在懶洋洋地睡覺。我不小心被雜物絆倒了。這時我的公文包被孩子們搶了。哎,我看得出來,幫助淘氣的孩子不僅難,而且難對付,但我不放棄,因爲我明白,他們不是天生的胚胎,他們是一體的。教他們用動人的音韻成長,用愛的真諦感動他們內心的春天,因爲我相信音樂是可取的,是淨化人心的。我發現他們的音質很好。即使他們能走調,我也能看出他們的用心是不可替代的。這一刻,每一個孩子都像小精靈一樣,翅膀細如翅膀,翩翩起舞。這一刻,我找到了他,音樂的奇蹟。

莫行之:我是莫行之,哈,一個壞孩子,壞到我媽都絕望了,受不了。我偷東西鬧事,被私立學校開除。我有一張天使般的臉,但我的內心躁動不安,我討厭被拋棄的感覺,就像我媽媽把我留在這裏一樣。雖然我知道她不情願,但是這裏的空氣讓我噁心,這裏的黑暗讓我害怕。就像我希望陽光能劃破黎明的面紗,這種希望會被種下,直到這位老師恢復我所有溫暖的記憶,馬修——這位特殊的導師,讓我的人生熠熠生輝,讓我感到幸福。我加入了唱詩班,我高質量的嗓音,加上我對音樂的靈感,讓我散發出耀眼的香味。

馬修:我的唱詩班色彩鮮豔。莫興之純淨溫柔的聲音打動了我。我在這裏尋找真正的音樂。所有的孩子都像天使一樣聰明真誠。我相信,當他們被愛喚醒,被別人理解和珍惜時,他們會安撫生活中的惡魔,成爲純潔美麗的水晶。就像pepineau一樣,他是一個善良的孩子。只是他是個孤兒。他不想相信這個事實。他只是認爲他的父母會在星期六來接他。佩皮瑙一直在等待他的願望實現。這麼可愛的孩子真可憐。我想保護他,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這裏的每一個小生命,因爲他們是那麼的孤獨,需要我不眠不休的呵護。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八

“啊,黑夜,如此的溫柔。”這優美的天籟之音縈繞在我的耳畔揮之不去,那一雙雙真誠熾烈的眼睛彷彿就在眼前。

馬修,到一個寄宿學校報到上崗,成爲一名地位平凡的學監,這的校長勢力、虛僞,特別是這裏的學生,頑劣、叛逆。但馬修,他是可愛的,他用智慧與胸懷“”了學生們一次次的嘲弄。以此換來了學生們的刮目相看。他更是偉大的,在他眼裏,學生們的劣根性只是表面,他們骨子裏都是純真的天使。他處處爲學生着想,並傾心愛護他們、教導他們。

在教育一個故意傷人的學生時,沒有粗暴的採取“行動反應”,而是用語言用道理真正疏導了學生,使其真正懂得了責任與愛。“天使眼睛”是一個外表冷漠叛逆的孩子,馬修真誠地與他溝通,卻屢遭釘子,但決不放棄,並在合唱中是男孩兒找到了人性的美麗與人生的價值。更是在犯罪少年身上,馬修仍然採取了他一貫的原則,用愛給予引導。當少年被誤判再次入獄後,他與校長開展了脣槍舌戰,爲此,他也失去了工作,但他,是毫不反悔的。

人常說“將心比心”,但馬修用他的善良及真誠與學生的敵視冷漠作交換,最終換來了漫天飛舞的紙飛機。他成功了,無愧於偉大這個詞。他是我們的榜樣,爲人師表,就應本着不離不棄的原則,用愛心與真誠引導學生認真譜寫他們人生的旋律,這纔是老師的首要職責。

電影中還有一個畫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馬修在孩子們睡下後,獨自一人在微弱的燈光下寫日記,那黑夜,是如此的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