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觀後感多篇

觀後感1.12W

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觀後感多篇

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觀後感1

電影開場,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汪洋大海,就是在這波瀾壯闊的伶仃洋上愛國詩人文天祥曾經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壯麗誓言。幾百年後的今天,勤勞智慧的工程師們亦是在這幅畫卷上留下了震撼人心的傑作——港珠澳大橋。

大橋橫跨伶仃洋,這裏颱風頻繁,複雜的海牀結構,惡劣的自然環境,超長的跨海距離使得施工難度加大,工程師們需用科技和勇氣完成這個工程奇蹟,他們要啓用世界最大的巨型震錘來完成人工島的建造,溝通起跨海大橋與海底隧道,這也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工程。因此施工過程中必然是困難重重,阻水問題、航道問題、航空限高問題、白海豚問題、颱風、海水侵蝕等等,但是他們克服了,那是什麼原因,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只有一把工程當成自己的一項創造自身價值的工作,纔能有嚴謹認真的態度來對待。這也正是我們在日常工作中要學習的地方,只有這種兢兢業業的態度才能使我們不斷攻堅克難,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正如大橋總工程師林鳴所說:“遇到問題我們想辦法解決,我們有自己智慧,同時也要利用各種行業資源、國際資源。”影片中,超級工程所需要的種種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區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專業共同合作,不同的生產廠商,不同的檢測、科研機構來完成。其中不難看出國家的財力雄厚、更重要的一點是各方爲保證完成同一目標,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自身的工作。只有每一個參與者共同努力,通力協作才能保證在規定工作內,保質、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參建工程。

工程在施工建設中另外一大難點是安全環保問題,大橋經過珠江口幾個主航道,每天有4000艘船舶通過,需要確保工程建設和航運建設不會產生大的衝突;同時大橋經過中華白海豚生態保護區,需要最大程度地減少工程建設對白海豚的影響;大橋建設不應改變珠江口已經形成的兩河三灘的水文環境等。然而高瞻遠矚的工程師們早早就想到了這一點,在開工初期就立下誓言:“大橋建成通車,白海豚不搬家”,他們用行動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採用沉管隧道方案,將使人工島面積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顯著減小人工島的阻水率。此外,大橋的設計和建設團隊充分考慮了白海豚的“生活質量”,制定了一整套保護措施。

在影片的最後,那一張張淳樸的笑臉,足以證明一個人將自己全部激情投入到喜歡事業當中無疑是幸福的,爲了一個共同的目標不懈奮鬥的那段歲月亦是終生難忘的。

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觀後感2

5月1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等聯合出品的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在全國院線上映。

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全長70分鐘,歷時8年不間斷跟蹤拍攝,是在電視紀錄片《港珠澳大橋》的基礎上,二度創作而成的一部全新的電影紀錄片。

影片總導演閆東:當一座雄偉的大橋建設在我面前的時候,我覺得不光是看到橋,更想表現的是建設這座大橋的一線建設者,這個片子在今年五一勞動節上院線,向全國的各界的職工緻敬,他們分守在各個職業當中,是工匠精神鑄造了國之重器。

大寶看了電影以後,心潮澎湃、倍感振奮!因爲作爲一名鋼鐵人,我們也是支撐“國之重器”的堅強力量!

港珠澳大橋可謂是中國鋼鐵行業一次空前的“大閱兵”,中國寶武是港珠澳大橋最大的鋼材供應商,供材覆蓋了橋、島、隧三大主體工程,合計約50萬噸。而寶鋼股份供貨合計約34萬噸,在大橋主體工程用鋼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

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觀後感3

5月21日,在中交資管湖北總部的組織下,我觀看了《港珠澳大橋》這部影片。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是世界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施工難度最高、工程規模最龐大的橋樑,被英國《衛報》譽爲“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中國交建承建了港珠澳大橋70%以上的工程,在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完成了100多項試驗研究,自主研發了十幾項國內首創且世界領先的專用設備和系統,獲得了500多項專利,成功攻克了十餘項外海沉管安裝世界級工程難題,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工程奇蹟。

紀錄片中最令我感動的,不是大橋的建成,而是在建造過程中努力付出和堅持的中交工程人員所展現出的信仰。在大橋建造過程中,編號E15的沉管在首次對接失敗後,中交工程人員重新出發爲第二次對接做準備,然而當大家滿懷期待希望第二次對接能成功時,卻因爲淤泥堆積問題再次被迫中止,擔當指揮的總工程師林鳴哽咽着下達了回撤的指令,周圍那些頭髮花白的工程師們也不禁留下眼淚。兩次的失敗並沒有讓他們放棄,而是做好準備重頭再來,終於在第三次嘗試時,成功對接。在這個超級工程中像這樣的`困難不計其數,隧道安裝、圓鋼筒安裝、颱風、地震等等一系列的難題等着工程師們,但是中交工程師們用嚴謹認真、堅持不懈的工作態度,詳細周密的部署和安排,精誠通力的合作,將困難一一克服。中交工程人員早已把這個項目視爲人生最大的事業,他們說我們有兩個戀人,一個是自己的另一半,另一個就是大橋的項目。

橋的價值在於承載,而人的價值在於擔當。從中交工程人員的身上,體現了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誌氣,彰顯了“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中國奮鬥精神和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這讓身爲一名中交人的我感到無比自豪和驕傲,我將把這種精神帶到自己的工作中,勤於學習、迎難而上、不斷積累、勇於擔當,做時代的奮鬥者,爲打造中交品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添磚加瓦。

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觀後感4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因爲有了比天空更寬闊的人的胸懷,一架傾注了施工人員十幾年心血,聯通香港、珠海、澳門的跨海大橋,於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車了,這就是伶仃洋上騰飛的巨龍——港珠澳大橋。一個偉大的奇蹟!

影片《港珠澳大橋》以大橋建設最後一節沉管E30號沉放安裝過程爲主線,真實地反映了工程的巨大及施工的艱辛。整個施工期間遇到的最大的挑戰就是建設沉管隧道,沉管一共有33節,每節重達8萬噸,在海底對接的誤差率只能在2—3釐米,如此高難度的精細工作,稍有疏忽就會前功盡棄。在沉管的關鍵時期,工作人員幾天幾夜不眠不休,對數據進行反覆的測量、計算和調配。在建第15節沉管時,遇到海底淤泥填平了歷經重重困難構建的溝槽,導致安裝失敗,要將沉管重新運回岸邊,令很多經過多日勞累的工程師都流下了眼淚。是啊!多麼沉重的打擊,看的我也是淚流滿面。

在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對接成功後,工程人員懸着的心終於放了下來,他們終於可以安心地好好睡一覺了,看他們不擇而眠,我已經難以自抑,和他們相比,自己是那麼的渺小。港珠澳大橋全線貫通了,總工程師林鳴完成了他的大橋馬拉松夢,看的出他是那麼的自豪,滄桑的臉上掛着的笑容看起來是那麼的美。年輕的工程建設人員,帶着自己的愛人和他的“第二情人”合影留念是那麼的幸福!這其中又有多少人在建大橋的過程中結婚生子,有多少對夫妻並肩作戰,他們都是最可愛的人!

觀看影片《港珠澳大橋》,從開始感嘆這一超級工程的宏偉、壯觀,到後來對曬得黝黑的工程師們油然而生的敬意,我感覺到了路橋人的偉大與不凡。是什麼樣的情懷讓他們不畏艱難,不分晝夜的爲一件事去堅守、去努力、去付出!是他們寬闊的胸懷!是他們堅定的信念!是他們忘我的崇高境界!港珠澳大橋的成功通車,向世界展示了我們祖國的強大,展示了中國人民的智慧與勤勞!從此以後,香港、珠海、澳門的距離不再遙遠,伶仃洋上人們將不再“嘆息”!向港珠澳大橋的設計師以及千千萬萬的建設者們致敬!

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觀後感5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橋樑建設史上長度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樑,而且包括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堪稱橋樑建築史上的奇蹟,也是中交集團歷史上的石破天驚的壯舉!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2009年12月15日開工,投資約700億元,建設週期約6年。他設計壽命120年,不採用美標、歐標,只用“定製”的港珠澳大橋技術規範。因此,其對鋼板的材質、表面質量、尺寸、質量穩定性、焊接性、鋼廠保供能力及應對突發事件能力要求極高,鋼板不平度小於千分之三更是一道世界難題。複雜的海牀結構,超長的跨海距離,颱風、巨浪、地震、海水侵蝕,對它來說都是致命的威脅。這裏每天約有4000多艘船隻通航。有三個重要國際機場,大量航班往來穿梭。還是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破壞環境的建設方案自然無法接受。

然而,聰明勤奮的中交人不畏困難,戰天鬥地,發揚了現代愚公的精神,一個個困難的啃,一遍遍試驗的做。工程師們運用智慧做出的各種創舉,對試驗數據不厭其煩地蒐集和反覆推敲。軌道下沉中鋼纜牽引的模擬壓力試驗、高架橋的共振試驗以及爲了給大橋壽命提供驗證數據,工程師們早在20年前就已經準備了氯鹽試驗。

大橋建設彰顯了中交人的嚴謹。沉管的裝配,總共33節,每節8萬噸,1400個日日夜夜。堪稱“深海8萬噸級的接吻”,對接的允許誤差只有2~3cm。安裝第15節沉管時,遇到回於,無法安裝,要整體撤回岸邊,大家想想多日的辛勞,無法接受,然而嚴謹的態度讓大家含着眼淚選擇回撤。

大橋的建設彰顯了中交人的奉獻。視頻中我們看到,大橋建成後林鳴總工程師也青絲變成了白髮。不少年輕的工程師更是在大橋工地上舉辦了自己的婚禮,他們紛紛表示,自己有兩個愛人,一個是大橋,一個是自己的妻子!

大橋的建設彰顯了中交人的協作。大橋採用模塊化建設,每個分片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單位建設,大橋的安裝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需要海事、航空以及各工作組的配合。這早已不是一份合同的約束,是每個人心血的投入。

港珠澳大橋,巧妙的東西人工島修築方案,彷彿像大海上的銀線,直接將了珠三角地區串在了一起,對於促進港珠澳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這是一部關於中國現代機械和建築的工程奇蹟,是中交精神的彰顯,更是中國力量的體現!壯哉!大橋!偉哉!中交!

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觀後感6

人們稱讚港珠澳大橋“騰空躍起一巨龍,三地從此無西東。根根橋柱琴音奏,伶仃洋裏蕩歡笑。”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東接香港大嶼山、西接珠海市和澳門半島,是一座跨海大橋。由林鳴總工程師帶領團隊完成的“新世界七大奇蹟”——港珠澳大橋。觀看紀錄片《港珠澳大橋》讓我感受到大橋背後的故事,更使我受益匪淺。

開篇以茅以升建設中國第一座橋樑,讓我們認識什麼是橋樑工程。接着播放新中國成立後建造的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與港珠澳大橋作比較。讓我看到了中國從橋樑大國走向橋樑強國的飛速發展。

紀錄片主要以港珠澳大橋建設最後一節重8噸的沉管E30號沉放安裝過程爲主線,展開了建設情節。安裝E30號沉管時要將沉管放到海底40米以下的深海中。由於E30號是海底隧道的第33節也是最後一節,此項任務十分艱鉅以及海底情況複雜。給隧道對接帶來巨大的困難,大橋建設者們絞盡腦汁開始安裝對接,他的成功關係到大橋的建設。對接成功後工程者歡呼雀躍,只有總工程師林鳴沒有絲毫笑意,他在等待對接漏差報表結果。當他得知漏差爲16釐米時,他宣佈需重新對接,最終落差不到2。5毫米,創造了一個新的奇蹟!

在對接E15號沉管時,林鳴和他的團隊遭遇了沉重的打擊,因爲海底40米以下的地方淤泥太多。他們不得不退回去,三個月後,再次對接依然無果。功夫不負有心人,又過了一個月再次“出征”,終於安裝成功!現場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

在大橋建設同時保護好中華白海豚,實現“大橋通車、白海豚不搬家”是大橋建設者的承諾。大橋建設“讓道”於中華白海豚,橋樑工程施工設計優化最終兌現了他們當初的承諾。

自2005年出提出構想後2009年12月開始建設,到2018年10月正式通車,歷經整14年。在這14年裏,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者們奮力前行,纔有了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有了這14年,纔有了這座“圓夢橋”;有了這堂課坎坷的14年,纔有了橋樑界的“珠穆朗瑪峯”……

港珠澳大橋以橋、島、隧的方式貫通香港、珠海和澳門。它記錄了中國的力量,展現了當代中國的風采。在遠處看,猶如一條巨龍蜿蜒在世界東方。

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觀後感7

看完基建工程題材紀錄片“港珠澳大橋”,深深震撼了我的心,感受到我們祖國基建工程的強大,在浩瀚的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橋就像一條巨龍飛跨三地,將香港、澳門和珠海連爲一起,從開工建設到正式通車歷時8年多時間,長度達55Km的超級工程爲三地經濟社會一體化帶來深遠的意義。

作爲一名中交建設者,雖未參與港珠澳大橋的建設,但我從內心感到無比驕傲,在深海中建設大橋難度更大,尤其是世界最大沉管從加工到運輸、安裝至最後合龍創造了多項世界之最,號稱世界最大難度的“深海之吻”E30節沉管在環境複雜的海底受多種環境介質影響,最終實現了無人準確對接。

中交集團承建的海底隧道是國內第一個採用沉管工藝的海底隧道,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沉管隧道,不僅代表了中國最高水平,也反映了世界最高水平。

從事建築行業馬上快十年了,時常也會問自己“累嗎”,回答是“累!”有時候也很苦惱,“離家太遠了,不能照顧日漸老去的父母”“放假時間太少了,不想和我的那個她一直異地”……但如果問自己“要放棄嗎?”我會非常堅決地回答“不!”理由只有一個,望着一座座平地而起的橋樑,看着他們由自己的努力,一天天的打造成一座城市的血脈,滿滿的自豪,足夠填補我所有的遺憾。

今後我們會繼續向港珠澳建設者學習,腳踏實地、自強不息,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綻放風采。

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觀後感8

今天,我看了一部名叫《港珠澳大橋》的電影。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它就像一條長長的巨龍橫跨在廣闊無垠的伶仃洋上,這條長長的巨龍把珠海、澳門和香港連起來了。

港珠澳大橋最難的工程就是建造水下40米,長6.7公里的海底隧道。可是,當在沉放第15個沉管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工人們兩次嘗試將大大的沉管放入深不見底的海水裏時,都被勇敢的潛水員阻止了,潛水員說:“海底有大量的淤泥不能放下沉管。”可是工人們並沒有放棄,一個月後仍然進行了第三次嘗試。終於,第15個沉管成功放入了大海里。

我覺得工人們這種永不放棄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觀後感9

港珠澳大橋這一國家工程、國之重器的背後,是一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中國橋樑建設者隊伍。建設港珠澳大橋從設計到建設歷時14年,建設者們順境不驕、逆境不餒,在伶仃洋上“作畫”,在大海深處“穿針”,體現了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誌氣,彰顯了“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中國奮鬥精神。

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通車,是我國自主創新發展的又一進步,依靠內生動力解決了前進中的問題。建國以來,中國人民憑藉勤勞智慧,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不斷解決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

港珠澳大橋在建設過程中,所遇情況紛繁複雜,建設者們集思廣益,遇到問題勇於面對,積極解決,不斷地改良創新,解決了一個又一個棘手問題,最終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作爲一名中交高速人,我們在學習港珠澳大橋建設者精神的同時,更應該把學習的精神融入自己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當中,勇於攻堅克難,爲中交高速未來發展做出新貢獻。

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觀後感10

《港珠澳大橋》這部影片,將大橋從設計論證到建造施工的過程完整呈現在熒幕中讓我油然而生一種敬服,對中國工程師和中國工人這一黃金組合完成如此浩渝工程深深震撼。

港珠澳大橋歷經六年調研和八年施工,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集“橋—島—隧”於一體,全長55公里。這座世紀大橋的宏偉與壯麗,遠遠地望去,大橋彷彿像大海上的銀線,直接將珠三角地區串在了一起,對於促進港珠澳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貫穿整個電影的,是情感。儘管大橋是現代史上最長海上橋樑,建造過程亦有多項“世界之最”,但閆東導演沒有花太多篇幅着墨於大橋的雄壯宏偉。正如影片中,“比海更遼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導演的視線,着眼在每一個大橋建造者的傳奇。因此,對比起數據成就,電影演繹的是真實,是有溫度的“匠心”。爲了這座如珍珠串般蜿蜒於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橋,花了六年去籌備,用了八年去建設,四百多名工作人員夜以繼日的工作。這麼多工程人員的青春,便放在了這大橋建設上。有人從二十多歲幹到三十多歲,也有三十多歲,現在已成中年男子。從前的單身漢,轉眼成家立業,卻不忘了穿着婚服在即將竣工的大橋上走走拍拍,有人攜妻帶眷到這伶仃洋上的施工地,一家三代共同爲大橋奮鬥,一座橋,有汗水,也有淚水。無論是總工程師還是一位焊接的小工,爲了建好這座橋都熱情投入,甚至把它視爲人生最重要的事業,亦因此他們都成了“英雄”。通過導演細膩的鏡頭,留在觀衆的心中,讓大家每當奔馳於港珠澳大橋上,隧道中,都會想起因爲他們,纔有這外媒口中的“現代七大奇蹟”。

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觀後感11

港珠澳大橋,這是一座中國建設史上里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樑,這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這是最巧妙的東西人工島修築方案,它連起了世界最具活力的經濟區,對香港、澳門、珠海三地經濟社會一體化意義深遠。港珠澳大橋這是一部關於中國現代機械和建築的工程記錄,更是中國力量的體現,展現了當代中國人的風采。

港珠澳大橋是工程師們歷經6年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建造的一座連接香港、珠海及澳門的大型跨海通道。整部紀錄片氣勢恢弘,將大橋從設計論證到建造施工的過程完整呈現在熒幕中,讓我油然而生一種敬服,一種自豪。

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以第E30號沉管沉放安裝過程爲敘述主線,回顧了港珠澳大橋自2009年動工以來,中國橋樑建設者們自力更生、“敢爲天下先”的創新精神和艱苦奮鬥的歷程,展示“一國兩制”的豐碩成果,體現中國製造背後的國魂匠心,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自信。

紀錄片中很多鏡頭對準了這個超級工程審慎縝密的設計驗證過程,真實地記錄了爲確保深海航道暢通和周邊國際機場的飛行安全,工程師們運用智慧做出的各種創舉,以及對試驗數據不厭其煩地蒐集和反覆推敲。在這些付出和堅持中工程師們所展現出的信仰,更是給我帶來視覺的衝擊和心靈的感動。

感觸一:嚴謹認真的態度 在超級工程中,裏面的各個工程面臨的困難非常之多,質量要求非常嚴,但是他們克服了,那是什麼原因,工作態度。只有把工程當成自己的一項創造自身價值的工作,纔能有嚴謹認真的態度來對待。

感觸二:詳細周密的計劃 成大事,絕對不是簡簡單單幾句話,幾個字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詳細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計劃之前你需要各種各樣經驗的積累,數據理論一個都不能少。

感觸三:精誠通力的合作 影片中,超級工程所需要的種種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區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專業,不同的生產廠商,不同的檢測、科研機構。這份通力合作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合同約束那麼簡單。更是爲了完成一項目所聚集在一起的合作伙伴。只有每一個參與者共同努力,才能保證在規定工作內,保質、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參建工程。

港珠澳大橋,這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一張聯通世界”的中國名片,一橋飛架,連接起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區域,電影重點挖掘了港珠澳大橋之所以成爲二十一世紀偉大工程的原因和意義,揭示了這座“超級工程”背後,中國橋樑建設者們勇於攻克難關、不斷挑戰極限,用智慧和汗水在世界橋樑建設史上確立“中國標準”創造中國奇蹟。橋的背後是整個民族的創新能力,是整個國家的綜合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