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港珠澳大橋觀後感(多篇)

觀後感2.09W

港珠澳大橋觀後感(多篇)

港珠澳大橋觀後感 篇1

5月17日晚上,我們全體項目員工一起在影院觀看了港珠澳大橋記錄片。在一個多小時的觀看過程中,我深深地被中交建設者們在工程建設中表現出來的聰明和才智所折服,被他們不懼困難,百折不饒的精神而感染。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橋樑創造了衆多的“世界第一”,這其中有很多是我們中交人的汗水與智慧的結晶。大橋已成爲中國的一張新名片,也成了我們中交人引以自豪的強項之一。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大橋,被英國人稱之爲世界第七大人工奇蹟之一。

六百年前,當文天祥一身枷鎖,被忽必烈的軍隊押着從這個地方經過,回中原赴死時,他滿腔的愛國情懷中有多少悲憤與痛苦呀?那時的亡國恥辱與現在國人的自豪感是多麼讓人感慨!物是人非,然而對祖國,對中華民族那份愛的情懷卻是一樣的。

港珠澳大橋帶給了我們不僅只是眼前的奇蹟,通過完成這樣一座大橋。我們中交集團建造跨海大橋的水平和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我們期盼着有一天在臺灣海峽上也能夠修築起一條這樣的大橋。科技的進步與發展,在將過去很多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行,同時也會將時空的距離越拉越小。一個個割開血脈和親情的天塹將不復存在。

不久的將來,我們將能看到大灣區經濟帶將在這裏形成,它將成爲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一塊熱土。

我們是一羣建設者,更是一羣拓荒者,我們創造的不僅是實體的奇蹟,更是在修築起祖國繁榮強大的基石。我們中交人在用自己的那份擔當,在用林鳴那樣的敬業精神,與億萬中華兒女一起用我們的勤勞與智慧,實現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港珠澳大橋觀後感 篇2

《港珠澳大橋》以港珠澳大橋建設最後一節沉管E30號安裝過程爲敘述主線,展示了大橋項目涉及地質、水文、環境、防風以及滿足通航、海事、航空限高等複雜的建設難題,將大橋主體工程橋、人工島、隧道三大部分的設計理念和世界領先的關鍵技術如萬花筒般呈現出來,大橋的建設者孤島築夢、奮戰七年的崢嶸歲月載入了港珠澳大橋建設的史冊,舉世矚目的大國工程閃耀伶仃洋上。

港珠澳大橋的完工是世界的又一大奇蹟,這份奇蹟的創造離不開每一位勞動者夜以繼日的付出及精誠通力的合作。在伶仃洋上“作畫”,在大海深處“穿針”,我們的工程師順境不驕,逆境不餒,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海上搭積木,海底穿針線,爲了對接34個隧道結構,數萬噸沉管在13米至44米不等的水深處進行無人對接,誤差控制在2釐米內,滴水不漏。展現了當代中國的風采,造就了一個個不可能完成的工程。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在工作中我們要做到愛崗敬業,精益求精,持之以恆。不能因爲一時的成就就驕傲自滿,不求上進。要有明確的工作計劃,對於每一件小事,都要認真對待,不要敷衍了事。要培養自己持之以恆,百折不撓的毅力和韌勁,幹一行愛一行,保持對於職業的敬畏心和忠誠度,做一個工作中的好工匠。

作爲工程師,我會以工匠精神爲榜樣,紮紮實實一步步走,精益求精,爲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力量,爲實現偉大的“中國夢”砥礪前行。

港珠澳大橋觀後感 篇3

奇蹟從來都不是大自然的專屬,而我們始終都在創造奇蹟。我們時常感嘆於兵馬俑的壯觀,萬里長城的雄偉,但我們更應該讚賞的是這些正在創造奇蹟的人。

歷時9年的港珠澳大橋建設,有成功時的喜悅,有失敗時的不屈。影片中最讓我影像深刻的是在E15沉管隧道兩次沉放失敗,第一次沉放失敗時總工程師林鳴緊緊握住自己顫抖的雙手告訴大家不要灰心,我們可以捲土重來;三個月後第二次沉放失敗時所有人都哭了,但林鳴總工程師強忍住已經在眼眶打轉的淚水告訴大家我們還可以重頭再來;當第三次沉放成功的消息傳來後,滿屋子的寂靜,林鳴總工程師也終於將一直懸着的心放下了,他慢慢的坐下靠在椅子上,享受着這一份少有的平靜。

項目組本着“人不虐我,我不虐人”的心態組織項目員工在電影院觀看了《港珠澳大橋》的記錄影片,但在影片結束後我發現我還是被虐的體無完膚。

他和她在港珠澳大橋的建設中相遇,他和她在港珠澳大橋上拍攝屬於她們的幸福,他和她在在港珠澳大橋的建設中走進婚姻的殿堂。片中採訪一對正在港珠澳大橋上拍婚紗照的情侶時,她們說:“我們在港珠澳大橋的建設中相遇,港珠澳大橋在我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所以我們選擇在這裏見證我們的幸福”。是啊,人的一生有多少個9年,從20出頭的小夥開始到建設完畢也已到了而立之年,說他們將“青春”都獻給了港珠澳大橋也一點都不爲過,但在生命中有這樣一段時光,也是屬於她們的驕傲。

“人努力,天幫忙”、“我們沒有教練,我們就創造了很多方法”,影片中林鳴總工程師這樣說道。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者正是有這樣的攻堅克難,勇於創新的奮鬥精神,才能將這“現代奇蹟”創造出來。9年的建設讓他們都不再年輕,也讓他們錯過了很多,他們有的錯過了兒女的成長,有的錯過了對妻子和父母的陪伴,但他們都是中國工程奇蹟的最美建設者。

影片最後林鳴總工程師完成了自己“港珠澳大橋馬拉松”的夢想,他沿着大橋小跑,汗水溼透了他的衣襟,但他始終笑容滿面,因爲腳下走着的是屬於他們創造的奇蹟。也可能只有在這個時候,看着這位工程師的背影,才發現他已是一個到了退休年齡的花甲老人。而我作爲全國廣大建設者中的一員,我們會一直將您攻堅克難、勇於創新的奮鬥精神傳遞給一代又一代最美建設者。

港珠澳大橋觀後感 篇4

《港珠澳大橋》這部影片,將大橋從設計論證到建造施工的過程完整呈現在熒幕中讓我油然而生一種敬服,對中國工程師和中國工人這一黃金組合完成如此浩渝工程深深震撼。

港珠澳大橋歷經六年調研和八年施工,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集“橋—島—隧”於一體,全長55公里。這座世紀大橋的宏偉與壯麗,遠遠地望去,大橋彷彿像大海上的銀線,直接將珠三角地區串在了一起,對於促進港珠澳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貫穿整個電影的,是情感。儘管大橋是現代史上最長海上橋樑,建造過程亦有多項“世界之最”,但閆東導演沒有花太多篇幅着墨於大橋的雄壯宏偉。正如影片中,“比海更遼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導演的視線,着眼在每一個大橋建造者的傳奇。因此,對比起數據成就,電影演繹的是真實,是有溫度的“匠心”。爲了這座如珍珠串般蜿蜒於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橋,花了六年去籌備,用了八年去建設,四百多名工作人員夜以繼日的工作。這麼多工程人員的青春,便放在了這大橋建設上。有人從二十多歲幹到三十多歲,也有三十多歲,現在已成中年男子。從前的單身漢,轉眼成家立業,卻不忘了穿着婚服在即將竣工的大橋上走走拍拍,有人攜妻帶眷到這伶仃洋上的施工地,一家三代共同爲大橋奮鬥,一座橋,有汗水,也有淚水。無論是總工程師還是一位焊接的小工,爲了建好這座橋都熱情投入,甚至把它視爲人生最重要的事業,亦因此他們都成了“英雄”。通過導演細膩的鏡頭,留在觀衆的心中,讓大家每當奔馳於港珠澳大橋上,隧道中,都會想起因爲他們,纔有這外媒口中的“現代七大奇蹟”。

港珠澳大橋觀後感 篇5

港珠澳大橋這一國家工程、國之重器的背後,是一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中國橋樑建設者隊伍。建設港珠澳大橋從設計到建設歷時14年,建設者們順境不驕、逆境不餒,在伶仃洋上“作畫”,在大海深處“穿針”,體現了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誌氣,彰顯了“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中國奮鬥精神。

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通車,是我國自主創新發展的又一進步,依靠內生動力解決了前進中的問題。建國以來,中國人民憑藉勤勞智慧,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不斷解決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

港珠澳大橋在建設過程中,所遇情況紛繁複雜,建設者們集思廣益,遇到問題勇於面對,積極解決,不斷地改良創新,解決了一個又一個棘手問題,最終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作爲一名中交高速人,我們在學習港珠澳大橋建設者精神的同時,更應該把學習的精神融入自己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當中,勇於攻堅克難,爲中交高速未來發展做出新貢獻。

港珠澳大橋觀後感 篇6

今天下午老師帶我們去觀看《港珠澳大橋》這部電影。明媚的陽光,一碧如洗的天空,似乎正顯現此刻我們的美好心情。

電影的前半部分介紹了我們國家的建橋歷史以及港珠澳大橋的特點,後半部分全面展現了建設港珠澳大橋的艱辛。港珠澳大橋是一座跨海大橋,最大的兩個特點:長、堅固。它橫跨伶仃洋,全長約五十多公里,其中海底隧道長達6.7公里。爲什麼說它堅固呢?因爲它具有能抵抗8級地震,防16級颱風的超級能力。港珠澳大橋由8萬噸鋼鐵製造,這麼大的使用量可以造60座埃菲爾鐵塔!那些可以輕鬆將人、樹捲走的颱風,在港珠澳大橋面前只算是微風,即使是面對威力巨大的12級颱風,它仍能完好無損地聳立在伶仃洋上。

港珠澳大橋的海底隧道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海底部分由33個巨型沉管和一個合龍段接頭組成,每個沉管相接的誤差只能有幾公分,由吊臂一米一米地慢慢下放,這簡直比登天還難啊!工人們給這項工程起了個外號叫“海底之吻”。當最後一根沉管安裝時,負責海底隧道的工程師們如坐鍼氈,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着,好像有一隻無形的大手撕扯着他們的神經,每過一秒,他們的緊張就增加一分。終於,經過26小時的奮鬥,他們成功了。可工人們甚至來不及歡呼喝彩,便躺在地上睡着了,沒有一絲噪音,周圍一片寂靜。

爲什麼中國人能克服那麼多苦難建成港珠澳大橋?爲什麼能打破那麼多建築奇蹟?就是因爲中國人的智慧,那種不懈的奮鬥和努力的精神。梁啓超說過:“少年強則國強”,周恩來總理也曾說過:“爲中華崛起而讀書”!所以我們要更加勤奮地學習,學習更多的本領,長大後爲祖國奉獻自己的才華。加油吧,少年!

港珠澳大橋觀後感 篇7

今天,我看了一部名叫《港珠澳大橋》的電影。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它就像一條長長的巨龍橫跨在廣闊無垠的伶仃洋上,這條長長的巨龍把珠海、澳門和香港連起來了。

港珠澳大橋最難的工程就是建造水下40米,長6.7公里的海底隧道。可是,當在沉放第15個沉管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工人們兩次嘗試將大大的沉管放入深不見底的海水裏時,都被勇敢的潛水員阻止了,潛水員說:“海底有大量的淤泥不能放下沉管。”可是工人們並沒有放棄,一個月後仍然進行了第三次嘗試。終於,第15個沉管成功放入了大海里。

我覺得工人們這種永不放棄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港珠澳大橋觀後感 篇8

5月1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等聯合出品的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在全國院線上映。

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全長70分鐘,歷時8年不間斷跟蹤拍攝,是在電視紀錄片《港珠澳大橋》的基礎上,二度創作而成的一部全新的電影紀錄片。

影片總導演閆東:當一座雄偉的大橋建設在我面前的時候,我覺得不光是看到橋,更想表現的是建設這座大橋的一線建設者,這個片子在今年五一勞動節上院線,向全國的各界的職工緻敬,他們分守在各個職業當中,是工匠精神鑄造了國之重器。

看了電影以後,心潮澎湃、倍感振奮!因爲作爲一名鋼鐵人,我們也是支撐“國之重器”的堅強力量!

港珠澳大橋可謂是中國鋼鐵行業一次空前的“大閱兵”,中國寶武是港珠澳大橋最大的鋼材供應商,供材覆蓋了橋、島、隧三大主體工程,合計約50萬噸。而寶鋼股份供貨合計約34萬噸,在大橋主體工程用鋼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

港珠澳大橋體現了一個國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鬥精神,體現了我國綜合國力、自主創新能力,體現了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誌氣。

港珠澳大橋觀後感 篇9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橋樑建設史上長度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樑,而且包括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堪稱橋樑建築史上的奇蹟,也是中交集團歷史上的石破天驚的壯舉!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2009年12月15日開工,投資約700億元,建設週期約6年。他設計壽命120年,不採用美標、歐標,只用“定製”的港珠澳大橋技術規範。因此,其對鋼板的材質、表面質量、尺寸、質量穩定性、焊接性、鋼廠保供能力及應對突發事件能力要求極高,鋼板不平度小於千分之三更是一道世界難題。複雜的海牀結構,超長的跨海距離,颱風、巨浪、地震、海水侵蝕,對它來說都是致命的威脅。這裏每天約有4000多艘船隻通航。有三個重要國際機場,大量航班往來穿梭。還是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破壞環境的建設方案自然無法接受。

然而,聰明勤奮的中交人不畏困難,戰天鬥地,發揚了現代愚公的精神,一個個困難的啃,一遍遍試驗的做。工程師們運用智慧做出的各種創舉,對試驗數據不厭其煩地蒐集和反覆推敲。軌道下沉中鋼纜牽引的模擬壓力試驗、高架橋的共振試驗以及爲了給大橋壽命提供驗證數據,工程師們早在20年前就已經準備了氯鹽試驗。

大橋建設彰顯了中交人的嚴謹。沉管的裝配,總共33節,每節8萬噸,1400個日日夜夜。堪稱“深海8萬噸級的接吻”,對接的允許誤差只有2~3cm。安裝第15節沉管時,遇到回於,無法安裝,要整體撤回岸邊,大家想想多日的辛勞,無法接受,然而嚴謹的態度讓大家含着眼淚選擇回撤。

大橋的建設彰顯了中交人的奉獻。視頻中我們看到,大橋建成後林鳴總工程師也青絲變成了白髮。不少年輕的工程師更是在大橋工地上舉辦了自己的婚禮,他們紛紛表示,自己有兩個愛人,一個是大橋,一個是自己的妻子!

大橋的建設彰顯了中交人的協作。大橋採用模塊化建設,每個分片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單位建設,大橋的安裝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需要海事、航空以及各工作組的配合。這早已不是一份合同的約束,是每個人心血的投入。

港珠澳大橋,巧妙的東西人工島修築方案,彷彿像大海上的銀線,直接將了珠三角地區串在了一起,對於促進港珠澳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這是一部關於中國現代機械和建築的工程奇蹟,是中交精神的彰顯,更是中國力量的體現!壯哉!大橋!偉哉!中交!

港珠澳大橋觀後感 篇10

人們稱讚港珠澳大橋“騰空躍起一巨龍,三地從此無西東。根根橋柱琴音奏,伶仃洋裏蕩歡笑。”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東接香港大嶼山、西接珠海市和澳門半島,是一座跨海大橋。由林鳴總工程師帶領團隊完成的“新世界七大奇蹟”——港珠澳大橋。觀看紀錄片《港珠澳大橋》讓我感受到大橋背後的故事,更使我受益匪淺。

開篇以茅以升建設中國第一座橋樑,讓我們認識什麼是橋樑工程。接着播放新中國成立後建造的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與港珠澳大橋作比較。讓我看到了中國從橋樑大國走向橋樑強國的飛速發展。

紀錄片主要以港珠澳大橋建設最後一節重8噸的沉管E30號沉放安裝過程爲主線,展開了建設情節。安裝E30號沉管時要將沉管放到海底40米以下的深海中。由於E30號是海底隧道的第33節也是最後一節,此項任務十分艱鉅以及海底情況複雜。給隧道對接帶來巨大的困難,大橋建設者們絞盡腦汁開始安裝對接,他的成功關係到大橋的建設。對接成功後工程者歡呼雀躍,只有總工程師林鳴沒有絲毫笑意,他在等待對接漏差報表結果。當他得知漏差爲16釐米時,他宣佈需重新對接,最終落差不到2.5毫米,創造了一個新的奇蹟!

在對接E15號沉管時,林鳴和他的團隊遭遇了沉重的打擊,因爲海底40米以下的地方淤泥太多。他們不得不退回去,三個月後,再次對接依然無果。功夫不負有心人,又過了一個月再次“出征”,終於安裝成功!現場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

在大橋建設同時保護好中華白海豚,實現“大橋通車、白海豚不搬家”是大橋建設者的承諾。大橋建設“讓道”於中華白海豚,橋樑工程施工設計優化最終兌現了他們當初的承諾。

自2005年出提出構想後2009年12月開始建設,到2018年10月正式通車,歷經整14年。在這14年裏,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者們奮力前行,纔有了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有了這14年,纔有了這座“圓夢橋”;有了這堂課坎坷的14年,纔有了橋樑界的“珠穆朗瑪峯”……

港珠澳大橋以橋、島、隧的方式貫通香港、珠海和澳門。它記錄了中國的力量,展現了當代中國的風采。在遠處看,猶如一條巨龍蜿蜒在世界東方。

港珠澳大橋觀後感 篇11

作爲世界上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全場55公里,海底隧道6.7公里,歷時14年,總投資1200億元。這些震撼世界的數字背後,是建設者們共同努力創造的奇蹟,作爲一名中交人,我感到熱血沸騰,無比自豪。

影片一開始就從多個角度向我們展示了這座世紀大橋的恢弘與壯麗,遠遠的望去,大橋彷彿像大海上的銀線,直接將珠三角地區串在了一起,對於促進港珠澳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整個施工期間遇到的最大的挑戰就是建設沉管隧道,一共有33節,每節重達8萬噸。影片以港珠澳大橋建設最後一節沉管E30號沉放安裝過程爲敘述主線,真實地反映了工程的巨大以及施工的艱苦。其中沉管E15號也經歷了兩次失敗,終於第三次下海沉管對接成功。成功的一剎那,整個指揮中心安靜無比,全員異常冷靜。彷彿那一刻時間已經停滯,只有他們自己能體會到其中的快樂與艱辛。

海最寬廣,比海寬廣的是天空,而比天空寬廣的是人的胸懷。正是因爲有了這種胸懷,才能創造出這項偉大的奇蹟。正是因爲有了這種胸懷,才能體現我們國家的強大。港珠澳大橋帶給了我們實現夢想的自豪、精神的振奮、哲理的思考和時代的審美愉悅,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港珠澳大橋觀後感 篇12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因爲有了比天空更寬闊的人的`胸懷,一架傾注了施工人員十幾年心血,聯通香港、珠海、澳門的跨海大橋,於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車了,這就是伶仃洋上騰飛的巨龍——港珠澳大橋。一個偉大的奇蹟!

影片《港珠澳大橋》以大橋建設最後一節沉管E30號沉放安裝過程爲主線,真實地反映了工程的巨大及施工的艱辛。整個施工期間遇到的最大的挑戰就是建設沉管隧道,沉管一共有33節,每節重達8萬噸,在海底對接的誤差率只能在2—3釐米,如此高難度的精細工作,稍有疏忽就會前功盡棄。在沉管的關鍵時期,工作人員幾天幾夜不眠不休,對數據進行反覆的測量、計算和調配。在建第15節沉管時,遇到海底淤泥填平了歷經重重困難構建的溝槽,導致安裝失敗,要將沉管重新運回岸邊,令很多經過多日勞累的工程師都流下了眼淚。是啊!多麼沉重的打擊,看的我也是淚流滿面。

在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對接成功後,工程人員懸着的心終於放了下來,他們終於可以安心地好好睡一覺了,看他們不擇而眠,我已經難以自抑,和他們相比,自己是那麼的渺小。港珠澳大橋全線貫通了,總工程師林鳴完成了他的大橋馬拉松夢,看的出他是那麼的自豪,滄桑的臉上掛着的笑容看起來是那麼的美。年輕的工程建設人員,帶着自己的愛人和他的“第二情人”合影留念是那麼的幸福!這其中又有多少人在建大橋的過程中結婚生子,有多少對夫妻並肩作戰,他們都是最可愛的人!

觀看影片《港珠澳大橋》,從開始感嘆這一超級工程的宏偉、壯觀,到後來對曬得黝黑的工程師們油然而生的敬意,我感覺到了路橋人的偉大與不凡。是什麼樣的情懷讓他們不畏艱難,不分晝夜的爲一件事去堅守、去努力、去付出!是他們寬闊的胸懷!是他們堅定的信念!是他們忘我的崇高境界!港珠澳大橋的成功通車,向世界展示了我們祖國的強大,展示了中國人民的智慧與勤勞!從此以後,香港、珠海、澳門的距離不再遙遠,伶仃洋上人們將不再“嘆息”!向港珠澳大橋的設計師以及千千萬萬的建設者們致敬!

港珠澳大橋觀後感 篇13

看完基建工程題材紀錄片“港珠澳大橋”,深深震撼了我的心,感受到我們祖國基建工程的強大,在浩瀚的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橋就像一條巨龍飛跨三地,將香港、澳門和珠海連爲一起,從開工建設到正式通車歷時8年多時間,長度達55Km的超級工程爲三地經濟社會一體化帶來深遠的意義。

作爲一名中交建設者,雖未參與港珠澳大橋的建設,但我從內心感到無比驕傲,在深海中建設大橋難度更大,尤其是世界最大沉管從加工到運輸、安裝至最後合龍創造了多項世界之最,號稱世界最大難度的“深海之吻”E30節沉管在環境複雜的海底受多種環境介質影響,最終實現了無人準確對接。

中交集團承建的海底隧道是國內第一個採用沉管工藝的海底隧道,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沉管隧道,不僅代表了中國最高水平,也反映了世界最高水平。

從事建築行業馬上快十年了,時常也會問自己“累嗎”,回答是“累!”有時候也很苦惱,“離家太遠了,不能照顧日漸老去的父母”“放假時間太少了,不想和我的那個她一直異地”……但如果問自己“要放棄嗎?”我會非常堅決地回答“不!”理由只有一個,望着一座座平地而起的橋樑,看着他們由自己的努力,一天天的打造成一座城市的血脈,滿滿的自豪,足夠填補我所有的遺憾。

今後我們會繼續向港珠澳建設者學習,腳踏實地、自強不息,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綻放風采。

港珠澳大橋觀後感 篇14

電影開場,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波瀾壯闊的大海,就是在這波瀾壯闊的伶仃洋上愛國詩人文天祥曾經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壯麗誓言。幾百年後的今天,勤勞智慧的工程師們亦是在這幅畫卷上留下了震撼人心的傑作——港珠澳大橋。

大橋橫跨伶仃洋,這裏颱風頻繁,複雜的海牀結構,惡劣的自然環境,超長的跨海距離使得施工難度加大,工程師們需用科技和勇氣完成這個工程奇蹟,他們要啓用世界最大的巨型震錘來完成人工島的建造,溝通起跨海大橋與海底隧道,這也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工程。因此施工過程中必然是困難重重,阻水問題、航道問題、航空限高問題、白海豚問題、颱風、海水侵蝕等等,但是他們克服了,那是什麼原因,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只有一把工程當成自己的一項創造自身價值的工作,纔能有嚴謹認真的態度來對待。這也正是我們在日常工作中要學習的地方,只有這種兢兢業業的態度才能使我們不斷攻堅克難,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正如大橋總工程師林鳴所說:“遇到問題我們想辦法解決,我們有自己智慧,同時也要利用各種行業資源、國際資源。”影片中,超級工程所需要的種種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區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專業共同合作,不同的生產廠商,不同的檢測、科研機構來完成。其中不難看出國家的財力雄厚、更重要的一點是各方爲保證完成同一目標,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自身的工作。只有每一個參與者共同努力,通力協作才能保證在規定工作內,保質、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參建工程。

工程在施工建設中另外一大難點是安全環保問題,大橋經過珠江口幾個主航道,每天有4000艘船舶通過,需要確保工程建設和航運建設不會產生大的衝突;同時大橋經過中華白海豚生態保護區,需要最大程度地減少工程建設對白海豚的影響;大橋建設不應改變珠江口已經形成的兩河三灘的水文環境等。然而高瞻遠矚的工程師們早早就想到了這一點,在開工初期就立下誓言:“大橋建成通車,白海豚不搬家”,他們用行動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採用沉管隧道方案,將使人工島面積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顯著減小人工島的阻水率。此外,大橋的設計和建設團隊充分考慮了白海豚的“生活質量”,制定了一整套保護措施。

在影片的最後,那一張張淳樸的笑臉,足以證明一個人將自己全部激情投入到喜歡事業當中無疑是幸福的,爲了一個共同的目標不懈奮鬥的那段歲月亦是終生難忘的。

港珠澳大橋觀後感 篇15

今天下午,老師帶我們去觀看《港珠澳大橋》這部電影,看着看着,我不由地發出感嘆;港珠澳大橋真是世界橋樑建築史上的奇蹟,也是中國橋樑建築史上的驕傲,更是中國工人科技創新,勇於拼搏的見證,這就是中國力量,厲害了,我的國。

蔚藍的大海上,港珠澳大橋就像一根銀線,串起了三顆東方明珠:香港、珠海、澳門。這根銀線總長55千米,其中海底沉管隧道6700米,是迄今爲止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同時,由於施工海域地處我國海上航道,空中航線,加上生態保護,颱風巨浪,海水侵蝕等諸多複雜因素,都使得港珠澳大橋創下施工難度的世界之最。影片以大橋建設過程中最後一根沉管E30的吊裝過程爲焦點,紀實反映了工程的浩大與艱鉅。以沉管的吊裝設備爲例,由於一節沉管的排水量達8萬噸之巨,每一節沉管就相當於一艘巨型航母,吊裝設備全球都找不到,建設者們就自行研發出大國重器“振華30”。

同樣的壯舉還不勝枚舉,大橋建設者們勇於擔當,開拓創新,遇水架橋,逢山開路的拼搏精神讓人震撼。古有“零丁洋裏嘆零丁”,如今,一條巨龍蜿蜒天際,一橋飛架三地,雄偉璀璨的超級工程讓世界發出零丁洋前零丁嘆!而這悲嘆到驚歎之間,是大橋建設者們十四年的時光荏苒。即有熱血青年投身戰場,風雨同舟中收穫愛情,孕育新生,也有中年才幹傾盡風華,鬢髮斑白,成就人生的華麗與輝煌;即飽含建設者歷經挫折痛楚的淚水,也有他們精疲力竭的虛脫而眠和戰勝千難萬阻獲取成功後的由衷自豪。

電影結束後,我望着一碧如洗的天空,此時明媚的陽光灑滿廣袤大地也映照着我們燦爛的笑臉。我想:港珠澳大橋——這條騰飛的巨龍,展示了我們的大國風範。我不禁爲默默付出的中國建設者們點贊,爲中國力量點贊。厲害了,我的國!

港珠澳大橋觀後感 篇16

雖然早已久慕港珠澳大橋的盛名,卻是一直無緣得窺其貌。正好,學校組織我們去觀看紀錄片《港珠澳大橋》,我纔有幸一睹其風華絕代的英姿。

曉月銀鉤花初綻,歌舞瑤臺宴正歡。玉皇酒醒尋碧帶,唯見游龍臥清灣。舉世聞名的港珠澳大橋,東西綿延數十公里,溝通港珠澳三地,如一條巨龍,靜臥在伶仃洋的萬頃碧波之上。遠望港珠澳大橋,它真的彷如一根仙人們遺落人間的玉帶。它纖細柔美,蜿蜒綿長,悠悠渺渺,伸向天際,又在人們目力所極之處消失於雲海之間。近看港珠澳大橋,它卻是一條遒勁有力、雄偉壯觀的鋼鐵巨龍。它如同是墮入人間的敖廣,一會兒作神龍擺尾狀戲水弄瀾,一會兒又逞飛龍在天狀怒射蒼穹。在它身上,剛與柔被同時賦予;在它身上,力與美在雙雙綻放!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是一座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巨大橋樑,主橋東起香港新界大嶼山島西北部散石灣,向西依次經過珠江口銅鼓航道、伶仃西航道、青州航道、九洲航道,止於珠海澳門口岸人工島,全長約55公里,大橋主體工程全長約29.6公里,海底隧道長6.7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世界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施工難度最高、工程規模最龐大的橋樑。此外,大橋還在沿途設置了多個觀景平臺,從上面一覽碧海、藍天、綠島、白雲,非常愜意。大橋下還有許多絕美的海島,日落時便有最美的景觀。如若到時,你也正好駕車路過,便就能有幸領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意境。

港珠澳大橋的壯偉,不僅源於它的氣度和絕美,更源於人們爲它所耗費的心力和汗血!港珠澳大橋的構想最初在1983年提出,2009年12月15日正式開工,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正式通車,總投資達720多億元。整個工程,從立項、審批到設計、建設,無數人爲之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甚至是生命的代價。港珠澳大橋,它不僅是我們中華巨龍的象徵,更是我們大國工匠的豐碑!

看着港珠澳大橋,你會不由得涌起一陣由衷的敬意和自豪。你會感慨大國工匠勤勞智慧的偉力;你會驚歎盛世中國日新月異的華彩;你更會情不自禁地緬懷起歷史的舞臺上我們泱泱華夏炎黃子孫曾經的文明與強盛,屈辱與悲歌。曾經的我們,也曾雄立於世界的巔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我們有過文景之治,我們有過貞觀長歌,我們有過兩宋的風流,我們有過康乾的盛世。我們也曾是天朝上國,我們也曾威懾海外。

只是,月滿則虧,盛極必衰。我們也開始做起了掩耳盜鈴夜郎自大的迷夢!終於,我們家園故國的朱門被敲開。從此,烽煙遍地、餓殍千里,不再被上天眷顧的我們開始了沉痛的近代史。憤怒孕育希望,不甘哺育夢想。黑暗不能永遠遮蓋光明,落後就要捱打的經歷給予了我們堅持的勇氣和奮進的動力。

如今,我們又重新崛起,怎能不五味雜陳;如今,我們又再逢盛世,怎能不熱淚盈眶;如今,再看到壯偉的港珠澳大橋,我只想默默地祈禱和祝福:我最美的中華啊,我最愛的中華,只願您能永遠繁榮昌盛,寧靜安詳!只願您能永遠風和日麗、鳥語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