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法治中國觀後感300字【精品多篇】

觀後感3.2W

法治中國觀後感300字【精品多篇】

《法治中國》觀後感精選5 篇一

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在央視隆重上映。這不是一部普通的專題片,而是對一種治國方略的重申和肯定,是一種增強人民法制和道德觀念的宣傳嚮導,更是對依法治國的制度自信。

縱觀歷史,會發現這樣一個規律:“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鑑於這個規律,我國堅決地選擇了依法治國這一偉大策略。我們就是要通過法律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來規範經濟活動的各個主體,進而引導市場經濟的良性競爭;要通過依法治國實現政治清明,進而實現人民民主自由;要通過依法治國鞏固改革發展成果,進而鋪就小康社會建設大道,實現“中國夢”。

從新中國建立到小康建設的新時期,在黨的領導下我們制定了有關政治生活、民事活動、經濟活動、生態保護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使國家管理有了一整套有章可循的法律依據。隨着時代的發展,新興領域的法律空白也不斷被填補,整個法律體系不斷健全。同時,全面深化司法公開, 促進司法公正, 提升司法公信的司法實踐活動不斷得到全國人民的肯定,我國依法治國的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依靠國家法律規範促進社會發展的能力也不斷增強!

時代的需求、發展的需求,鑄就了依法治國理念的形成,而依法治國就是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讓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生活在法治的軌道上運行,使國民共享發展成果。

《法治中國》觀後感精選5 篇二

8月20日,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播出第三集《依法行政》,全國各地幹部羣衆收視熱情不減,對法治話題的討論也更加深入,對法治社會的認識也更加深刻。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的號角吹響,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推進,各地政府紛紛推動權利在陽光下運行。第三集《依法行政》一開始,曬出的“權責清單”就吸引了廣大幹部眼球,“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從無到有、從公開到全面規範公開已經越來越完善。這一公開讓大部分人更加明白“法定職責必須爲、法無授權不可爲”,公開使得行政決策更加程序化、行政執法更加規範化、權力運行更加透明化,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充分地展現了法治政府建設目標明確,步伐堅實,人民羣衆享受的法治獲得感也越來越多。

依法行政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專題片中通過展示大量的執法細節,讓人們更加明白受立案制度改革所帶來的福音,不但解決了有案不受不立、立案標準不統一、立案審批不規範等羣衆反響比較大的問題,更讓羣衆看到在執法的規範化建設方面所做的努力,進一步了提高了依法決策的能力,提升了執法公信力。

法治爲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放管服”改革、政務公開、簡政放權等等,給羣衆帶來的實實在在的便利讓羣衆更加深信法治政府。政府更要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努力健全依法行政決策機制、規範政務服務窗口、深入推進政務公開,要不斷健全羣衆身邊的法律服務,開展普法宣傳教育,引導廣大羣衆遇事找法、辦事依法、解決問題靠法,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

法制中國觀後感 篇三

8月18日,六集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在央視綜合頻道首播,全景展現依法治國恢弘篇章,在社會各界引發強烈反響。廣大幹部羣衆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面依法治國的輝煌成就令人振奮、催人奮進,讓人民羣衆擁有更多獲得感。

科學立法順民意。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體系,必須堅持以人爲本、立法爲民,着力推動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的解決,使法規成爲維護羣衆利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社會和諧的最大公約數。從今年的兩高工作報告可以看出,截至2017年6月底,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新制定法律20件,通過修改法律的決定39件、涉及修改法律100件。頒佈民法總則,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預算法等一批關係國計民生的法律法規,司法與民意的契合度越來越高,從依法嚴懲校園暴力、暴力傷醫,到嚴懲電信詐騙、互聯網金融犯罪,再到對失信被執行人宣戰,解決判案容易執行難等,都是民衆十分關切並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讓人們感受到了司法的實效,感受到了法治中國的力量與溫度。

嚴格執法解民憂。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嚴格執法是實現法治社會的必要保障,沒有嚴格依法執法和規範文明執法,社會就難以有序運轉,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也就難以得到維護,法治社會建設也就無從談起。2015年以來,以信息技術爲橋樑,全國已建成省級反詐騙中心32個,地市反詐騙中心206個;全國公安機關通過打拐dna信息庫比對方式已幫助4761名被拐多年人員與親人團聚。打擊電信網絡犯罪方面,公安部先後18次組織赴亞洲、非洲和歐洲等10餘個國家開展工作,搗毀窩點60餘個,抓獲犯罪嫌疑人1500餘名;2016年,全國共繳獲“黑廣播”設備3520套,打掉利用“僞基站”犯罪團伙1060個。通過嚴格執法,充分保證了憲法和法律的有效實施,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有效保護了人民羣衆的合法權益。

公正司法暖民心。形象繫於公正,法威存乎民心。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活動必須緊緊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來進行,努力讓人民羣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掀起了一輪糾正冤錯案件的高潮,依法糾正重大冤假錯案34件,聶樹斌案、陳滿案、呼格吉勒圖案等一系列冤錯案件得以昭雪,這些冤錯案件的糾正,讓正義最終得以實現,充分體現了全面依法治國、深化司法改革的成效。司法機關認真推動糾正冤假錯案,構建冤假錯案的防範機制,讓老百姓有了更多的公平正義感,提升了司法公信力,這是人民羣衆獲得感很重要的來源。

全民守法促和諧。法安天下,德潤人心。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推進全民守法,推進法治社會建設,使全體人民都成爲社會主義法治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以江蘇省泗陽縣爲例,領導幹部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法治文化廣場、法治文化長廊、法治閱覽站等特色法治宣傳教育場所隨處可見,普法微信、微博、微電影等新媒體載體方興未艾,崇尚法律、尊重法律、依法辦事的觀念正熔鑄到人們的頭腦之中,體現於人們的日常行爲之中。在這裏,法治精神漸入人心,從領導幹部到普通羣衆,學法用法守法蔚然成風,崇尚法律、尊重法律、依法辦事的良好氛圍逐步形成。

乘風破浪潮頭立,揚帆起航正當時。當前,法治正在成爲13億多人民的共同信仰,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已經開啓新的航程。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必將不斷譜寫全面依法治國的嶄新篇章,帶給人民羣衆更多獲得感。

法治中國觀後感 篇四

“爲國也,觀俗立法則治,察國事本則宜。”8月18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連續播出的六集《法治中國》政論專題片。大家紛紛表示,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進一步堅定信心和決心,奮力投身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偉大實踐,爲建設更加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貢獻力量,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執政興國,離不開法治支撐;社會發展,離不開法治護航;百姓福祉,離不開法治保障。

“行政決策,要經得起歷史和法律的檢驗。“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領導幹部法治意識不斷提升,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能力逐步增強。依法行政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下一步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各項部署要求,加快法治政府建設,建立完善重大決策合法性審覈機制,不斷提高依法決策的能力水平。”

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把法治精神當作主心骨,堅守法治信仰,深化法治理念,踐行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義無反顧地肩負起法治中國建設者、捍衛者的職責,努力在全面依法治國中做出應有貢獻。

“我們要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努力健全依法行政決策機制、規範政務服務窗口、深入推進政務公開,提升政府的法治形象和公信力。同時,要健全羣衆身邊的法律服務,深入開展普法宣傳教育,引導廣大羣衆遇事找法、辦事依法、解決問題靠法,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

法制中國觀後感 篇五

一個家庭,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應該立一定的規矩,利於教育和傳承,形成家風家教;一個國家,事關國計民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應該立法,謂之民法。

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近年來一批順應時代、切合實際的民法的出臺。大量務工人員涌入城市,爲城市建設做出了貢獻,政府迅速結合實際,爲保障他們的權益出臺了《居住證暫行條例》;網絡時代的到來,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網絡詐騙、網絡謠言傳播,網絡安全治理刻不容緩,《網絡安全法》應運而生;中國老齡化社會已經來臨,急需調整人口結構,全面放開兩孩政策,條件已經成熟。法律的修改完善始終與社會發展同步合拍,始終堅定的守護着人們的幸福生活。

改革中遇到的新問題、新現象,一旦形成普遍,要想更規則的運行,就需以立法的形式圈起來。立法就要立良法、好法。廣泛聽取、徵求各方意見是少不了的。廣察民意、調研、座談,特別是匯聚息息相關羣衆的智慧,讓人民羣衆參與到立法中來,有了民意的基礎,立法才更具完善。順應民意的法制軌道,纔是最不易跑偏的軌道。

老百姓辦事有法可依,有據可查,而且不偏不倚,這樣咱們才踏實。遇到問題和矛盾糾紛,我們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這是社會的進步,也是國民素質的提高。

無處無法,一部體現中國特色的法典正在形成。

法制中國觀後感 篇六

前兩天,我看了法治中國紀錄片——《公正司法》專題,讓我深刻認識公正司法纔是守住法治中國的魂。依照現代法治的基本經驗,法院是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這道防線需要“以事實爲依據,以法律爲準繩”,全面審查“前審判”階段的一切要件事實與公權力作爲以“定紛止爭”,給出涉案爭議的最權威裁決。 過去一段時間,由於多種因素影響,司法黑暗,權大於法,官官相護,權貴插足,法院沒有很好履行自己的職責,有的還成爲有錢、有權人玩弄踐踏法律的地方,不時有冤假錯案出現,嚴重擾亂了國家正常的法治秩序,嚴重影響全面依法治國進程,嚴重影響社會公平正義。 古人云,“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習總書記強調:“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公正司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從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開闢全面依法治國的理論和實踐新境界,一批良法、善法密集出臺,科學民主立法成果豐碩;法治政府建設路徑明晰、開局穩健,促進執法水平持續提升,司法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司法的公正、權威爲更多人所感知,應該說我們已經大步邁上了建設法治中國的軌道。

《法治中國》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七

這幾天,隨着大型專題片《法治中國》的熱播,法治再次成爲社會熱議的高頻詞。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權力中走向法治化,需要的不僅是理念的更新換代,更需要法制建設不斷的完善和進取。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政府在陽光下運行,“法定職責必須爲、法無授權不可爲”成爲各級政府部門和各類政務活動的基本規範。

一是法治意識正逐漸深入人心。做守法公民正在逐漸成爲一種時尚,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已然形成。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增強全社會的法治觀念和法治意識,形成守法光榮和守法有責的良好風尚,形成不願違法、不能違法、不敢違法的法治氛圍。

二是司法改革正逐步落實到位。從員額制改革到推進以審判爲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從立案登記制改革到重拳出擊打“老賴”。司法改革向深水區邁進,啃下“最難啃的硬骨頭”,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講了很多年但沒有做成的改革,讓人民羣衆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三是自覺守法正漸漸成爲共識。從“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到將法治列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守法信用記錄到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法治社會建設紮實推進,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正成爲全社會的廣泛共識和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