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埃及王子觀後感 優選10篇

觀後感1.16W

【導語】

埃及王子觀後感 優選10篇

埃及王子觀後感 優選10篇 由本站會員“dahuzishushu”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埃及王子觀後感篇2:埃及王子觀後感篇3:埃及王子觀後感篇4:埃及王子觀後感篇5:埃及王子觀後感篇6:埃及王子觀後感篇7:埃及王子觀後感篇8:埃及王子觀後感篇9:埃及王子觀後感篇10:埃及王子觀後感

【正文】

篇1:埃及王子觀後感

《埃及王子》對《聖經·舊約·出埃及記》中摩西的故事給了一個動畫的版本的詮釋,同時給它貼上了歌舞劇、家庭、宗教的標籤。顯然在娛樂的角度上講,《埃及王子》有着宗教的血統,而從宗教的角度講,它又太娛樂了。這個混合體在褪去宗教外衣之後的表現平平。片頭的說明中所提及的“堅持故事原有的精神、價值與尊嚴。”單純從電影的視聽效果來講,《埃及王子》是一部體現美國自由的爆米花電影,也還算是有些看點。

影片講述了埃及國王法老是一個殘暴的人,有人說以色列人中會出現他們的救世主。爲此他頒佈了一項新的法律,殺掉所有以色列新生兒。有一名幸運兒被公主就了並收養了他,取名摩西,之後成爲埃及王子。上帝將靈光注入摩西的心靈之中,摩西決定愛以色列人走出埃及,摩西帶領所有的以色列人越過紅海,到海的另一方去過自由生活了。《聖經·舊約·出埃及記》中提及的是:摩西長大後,明白自我的身世,感到迷茫,他想以王子身份指揮他的子民,卻失敗,於是牧羊人,在放羊時經過何烈山,在荊棘中看到神的顯現,並理解神的指示,做猶太人的王,回去後向法老請求解放猶太人,可是法老拒絕,於是神向埃及投下十大災難。最終,法老之子因爲十大災難而死,法老低下高昂的頭,同意摩西以牧羊人身份,帶領猶太人走出埃及。影片忠於原著,使神的使者——摩西僅僅憑藉一根魔杖就拯救了整個希伯來名族。

值得一看的是它那令人瞠目的恢宏畫面,從建造金字塔,到大漠風光,很多鏡頭和角度都具視覺衝擊力。

開場一個固定鏡頭展示了灰黃的天空,烏雲漸開也沒有看到蔚藍色的天空,與此交相輝映的匹配鏡頭是黃沙漫天的沙漠中襯托出仰視視角中,浩瀚雄偉的埃及法老像。遠景切至特寫鏡頭,擲地有聲的男聲合唱響起——“泥、沙、水”很多的多角度特寫、速度變化的推軌,仰視的人與物和俯視視角的奴隸鏡頭,具視覺衝擊力的強調了作爲奴隸的低位;同時這些鏡頭配合勞作時的人的動態,使我想到《寶蓮燈》裏部落頭人之女嘎妹的儀式化的舞蹈片段;由長鏡頭到較爲快速的剪輯相對來說顯得比較莊嚴,很貼合歌舞片的節奏,讓人想起庫布裏克的《2001太空漫遊》中開頭在荒漠中那個儀式化的神聖長鏡頭。之後由幾個搖鏡展現出氣勢恢弘的勞作場景,身爲奴隸的希伯來人在嚴酷法老統治下,被咄咄逼人的監工抽打,被迫賣命而機械的抗沙土和水泥。

由赤裸半身的奴隸組成成羣結隊的搬運隊伍,臉上掛着麻木的表情步履瞞珊的行進在灰黃的沙地中,他們千人一面,透露着作爲被統治的人無可奈何的低頭任命;而令一邊作爲監工只是掛着兇狠的面容,抽打着精疲力竭的奴隸,自認爲高人一等,其實只可是也是埃及壁畫中那些拿着武器的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側面畫像。埃及進入奴隸制社會後,國王(即法老王)成爲了奴隸主階級至高無上的首領,同時也是太陽神和尼羅河神的化身。他們活着的時候是人間的王,死了以後仍是陰間的統治者。於是衆人的單調機械與埃及法老的形象應當具有強烈的反差。

幾個大場景疊化後接士兵側面的陰影,鏡頭拉到在石頭後躲避着的拖家帶口受驚的母親。音樂再次響起,好像在強調“這是一部歌舞片!”希伯來母親抱着嗷嗷待哺的兒子四處躲避士兵的追捕,鏡頭剪輯節奏和母親的運動一致,時而奔跑時而在角落靜觀。母親的這部分鏡頭相對平緩。接下來一個升鏡頭從建築獅身人面像的建造工地,升到整個氣勢磅礴的宮殿。

在片頭8分鐘的音樂之後,呈現出的是美國西部電影追逐的場面——摩西和其兄弟拉美西斯一齊駕馬車狂奔的過程,整個畫面包含很多中景、特寫、運動的推軌鏡頭、由動作劃變剪切銜接而成,雖然視角的切換和快速的剪輯帶來了一些振奮人心的視覺效果,可是比起2年後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哈利在魁地奇盃的追逐賽的鏡頭語言,就顯得沒什麼新意了。

值得一提的是摩西在得知自我身世的時候,閉上眼睛做了一個夢,夢的開端是畫面中摩西睜開雙眼,這個夢有點像一個獨立的篇章,是由埃及藝術中牆上的壁畫組成的。埃及畫家畫人物的方法很像我們的兒童畫法,所有的東西都必須從它的最有特色的角度表現出來。比如畫人的頭部,面孔畫成側面像,眼睛卻畫成完全正面形,人體的上半身畫成正面的,而從腹部向下的兩腿卻畫成側面,直到雙腳都是側面形。由於那些人物都沒有透視感,很多人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這個夢境畫面感十足,用壁畫做載體的創新的表現的方式無疑是整片中的“神來之筆”。一幅幅靜態的畫面接連起來,靜默的由摩西的身世開始敘述——當埃及法老將希伯來人視爲奴隸下令奪走他們的孩子,西伯拉人悲慘的命運接踵而至,摩西的母親抱着摩西東躲西藏,無奈下將其寄託在一葉扁舟中,期望神能夠拯救這個出生卑賤的希伯來男孩,而摩西則以“存在的隱形人”身份觀看着自我的身世過程。從畫面中牆壁的二維平面中,原本平面化的靜止的圖像在面與面上運動,鏡頭跟着這些精緻的移動壁畫以不一樣的視角,不斷地穿梭在牆壁、天花板上,如同在高空飛行,呈現出的空間運動感造成了綺麗的視覺效果,配合節奏緊湊的背景音樂,在營造了視與聽的完美結合的效果的同時,打造了“套層結構”的故事歷史背景。在西班牙電影《睜開你的雙眼》中,男主角不斷的睜開雙眼,卻回到越來越不真實的世界。《埃及王子》的這部分很好的運用了動畫電影的畫面優勢,展示出一曲同工的夢幻和藝術性。

影片中有兩個極具符號的場景——第一場戲,法老批評了長子拉美西斯的所作所爲,指責其不負職責,幼稚無知。在法老的後側遠景中,法老的師身人面像和法老的側臉交疊在一齊,中景中空蕩的宮殿和莊嚴清瘦形象的法老,儀式化的象徵了奴隸制度下,法老至高無上的權利,也爲拉美西斯想要繼承父親的權利的使命感做了鋪墊;無獨有偶,第二場戲中在同一個景別,左邊坐在王位上的拉美西斯,身後的遠景是其父親和他自我的莊嚴側面像,由此看到這時的拉美西斯已經徹頭徹尾的繼承了其父的願望,併爲了捍衛自認爲神聖的身份,對本來愛的人反目成仇,不擇手段的趕進殺絕。兩個象徵權力的側面像對於奴隸制制度的符號性意義非凡,這個符號對拉美西斯的人生價值觀的嬗變——繼承父親的權力,起到了完美的過渡詮釋。

人物塑造上,影片的開始摩西是一個自由歡樂的男青年和哥哥拉美西斯一齊爲所欲爲,顯然其中展現的原型是美國當代男青年的方式。但從他故意放走“異域女孩”的片段中能夠看出他本是內心善良的。當之後摩西明白了自我的身份,良心發現似的不滿於統治者着對自我同胞的種種髮指蹂躪行爲,而卻已經衝動過失殺了人,這種矛盾衝突讓他選擇了流放自我。當人過中年受到神的指派的摩西回到埃及,這個時候的摩西則是一臉憋屈隱忍的迴避着自我的哥哥,並實行着神指派的任務。摩西的表情能夠說在影片後半段就沒有變化過,而較之拉美西斯情緒的大起大落則統統展此刻豐富的動作表情上。可是拉美西斯由愛轉到恨的過程有點過於戲劇化,可能這也是拉美西斯這個任務塑造的相對豐滿的原因。

影片中一胖一瘦的巫師的塑造,兩個人物的造型都比較有特點,並且他們出場的場景從劇情到畫面都極具異域特色,但敗筆在於兩個人物的話語和表情都沒什麼特色,印象中導演也沒給他們什麼特寫鏡頭。除此之外整體的人物形象都比較貼合記憶中古埃及的人物特色,但影片整個的灰黃色調不如真人電影《埃及豔后》中的驚豔,也和《花木蘭》中的高顴骨主角如出一轍。從迪士尼的《貓和老鼠》開始我已經習慣於看動作誇張,表情豐富的形象做出非人類能完成的特技效果,其造成喜劇效果也是動畫電影司空見慣的表達手段;對於《魔術師》、《瘋狂美麗都》、《人性》、《瑪麗與馬克思》(能夠舉出很多這種藝術動畫的電影)這樣的會講故事,人物造型突出、有着獨特氣質的動畫總是有能夠觸動人心的效果。而《埃及王子》卻很尷尬的被困在中間,一方面要忠實《聖經》中的故事,避免被虔誠的基督徒罵,細心翼翼做到“堅持故事原有的精神、價值與尊嚴”;一方面又想有所突破,加入了歌舞片的成分;結果又要研究受衆(一般看動畫片的一般都是以家庭爲單位的受衆)於是成片很商業化,動用了很多好萊塢明星爲片中主角配音。各種調料加到一盤菜裏,結果是——它既不宗教也不十分娛樂,不太藝術還有點商業惡俗。

影片的音樂方面,雖說是一部歌舞片,但大部分的曲目只能說表現平淡。但惠特妮·休斯頓和瑪麗亞·凱莉兩大歌后破天荒的合作使該片增加了《獅子王》以來最風靡的卡通片主題歌《whenyoubelieve》;以及在緊接之後想起的童聲合唱曲目也爲影片添了彩。。

總結:宗教傳說和神話色彩掩蓋了臉譜化的缺陷,人物性格也被善惡、美醜的概念所代替。只能說這部影片在畫面上具有可看性。除此之外如果只看摩西的夢境部分,我則會認爲這是一部很好的短片。

篇2:埃及王子觀後感

《埃及王子》是美國著名電影製作公司“夢工廠”早期的一部作品(1998),也是其最受好評的作品之一。該片以聖經《舊約全書出埃及記》的第一章到第十四章爲藍本,講述了聖者摩西(Moses)理解神諭,帶領希伯來人走出埃及人的殘酷奴役與血腥統治的事蹟。

影片以描述希伯來人苦力建築埃及殿堂的宏偉場景出發,並細化到一位希伯來母親將男嬰置身藤籃棄於河中。之後被埃及王室成員撿起,與法老長子蘭姆西斯(Rameses)一同撫養長大。隨後影片極力渲染了兄弟兩人一齊闖禍並理解法老責罵的場景。摩西偶然發現了自我的身份,並在夢中見證了希伯來人的慘狀。抱愧於心的摩西在一次阻止埃及監工對希伯來苦力施暴時失手殺死了監工,並逃出皇城。摩西被米甸(Midian)部族收留,並與大祭司之女成婚。他偶然理解了耶和華的神諭,並攜同妻子回到埃及皇城。他的兄長對他所展示的神蹟予以恥笑,並拒絕了他的要求。災難也所以肆虐於整個埃及,所有埃及家庭的長子也都所以喪命。百般無奈的法老只得允許希伯來人離開。在遷徙路上,天降大火阻擋了埃及追兵,海水分開爲之讓路。最終摩西帶領他的人民抵達海的對岸,一個流淌着奶與蜜的地方。

這部影片取材十分宏大,但其製作又十分細膩,每個人的情感經歷都顯得樸實厚重,有血有肉,避免了宗教題材的臉譜化。而最突出的一點,就是:

一、民族的大義與親情的羈絆

摩西和蘭姆西斯兩人從小一齊長大,親密無間:一齊賽馬,一齊毀壞建造中的神像,一齊理解父親的叱責,一齊戲弄祭祀,一齊受封……法老對於蘭姆西斯寄予了全部的期望,而摩西總會站出來承擔責罵,並嘲笑蘭姆西斯畏首畏尾;而當法老封蘭姆西斯爲攝政王,管理神廟事務時,蘭姆西斯的第一反應就是任命摩西爲首席建築師。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摩西理解耶和華之諭回到皇城,蘭姆西斯是毫無掩飾的歡喜,而摩西則是開心中帶有一絲憂慮;當摩西闡明來意,滿懷無奈與希冀,蘭姆西斯則表現得詫異不解;當摩西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自我的要求,蘭姆西斯則是毫無憎恨的憤怒;兩人親情與民族矛盾的碰撞在瘟疫爆發時被以一整首歌劇的形式展現,針鋒相對而又彼此牽絆;法老長子殞命,蘭姆西斯充滿了作爲一個父親的內疚和作爲一個君王的無助,而摩西亦是滿懷慚愧立於其側;影片的終了,摩西借耶和華之言,看到了自我兄弟的最終一眼——伏於海邊的岩石上,背影無限淒涼。

每個人都有年幼的時候,都有自我最親密無間的夥伴,都曾暗自期望和最好的朋友們一齊長大,一齊唸書,一齊工作,一齊結婚,甚至一齊終老。但這世界似乎與人開了個大大的玩笑,這種故事的結局,雖然不似影片中的兄弟反目,但也無非漸漸寡於聯繫;多年之後問起,大抵已形同陌路了。幼時的希冀,只是徒增傷悲;而之後所結交的人,又怎樣也不似當年那樣好。

摩西是被神選中的聖者,他肩負着真個猶太種族生存的重任,所以應對親情與民族大義,他沒有選擇。他對自我的兄長滿懷愧疚,可是如果沒有尼羅河的血水,如果沒有肆虐的瘟疫——甚至如果沒有法老長子的死——世代爲奴的希伯來人都無法走上獨立自由的道路。

二、佈滿血與火的走向自由之路

獨立需要革命。革命會死人,死很多人。

導演布倫達查普曼似乎並不想宣傳殺戮,以至於整部影片當中都沒有宗教征伐的那種雙方血拼刺刀見紅的場景,也沒有埃及人虐殺希伯來奴隸的血腥場面。在摩西夢境中的壁畫上,埃及人的絕戶政策得以展示;在耶和華帶走埃及家庭長子靈魂的那晚,影片也間接表達了生命的逝去——油燈熄滅,瓦罐摔碎;而在影片最終部分,海中通道消失,海水平復之時,又是不計其數的埃及士兵沒於海水之中。

這種間接的表現,遠比傳統戰爭影片中的拼殺或是槍戰要令人印象深刻的多。它所帶來的殺戮感,彷彿夢魘一般糾纏人不去,給人以強烈的暗示感。一個活生生的孩子,抱着瓦罐走進屋——屋外白光閃過——瓦罐碎裂,孩子的一條胳膊橫於門前。法老的兒子尋找自我的父親,父親在壁畫間與摩西交談;孩子道:“爸爸,那裏好黑啊”;鏡頭驟然拉遠,孩子正是站在埃及人以希伯來嬰兒投喂鱷魚的壁畫前,站在鱷魚嘴的位置,不由讓人心中一凜。這種對驚悚的渲染手法,就是於東亞恐怖片也不逞多讓。所以,不少評論者認爲該影片更多的面向成年觀衆。

三、“我不認識你的神”[由本站網友投稿]

提到出埃及記,不得不談的便是宗教之爭,而片中蘭姆西斯對摩西說出的這句話尖銳地表現出了不一樣信仰之間的隔閡。

衆所周知的是,早期的西方宗教具有強烈的排他性,要求信徒不得信仰他神是大多數宗教的基本教義,甚至在“十誡”中列於首位;但對異教徒和持與教條向左意見的人,則會受到討伐與折磨,這在東方宗教中是鮮見的。

淨空法師在談論宗教與迷信時,表示“大千世界,七寶供養”是對佛菩薩的侮辱,佛法存在的意義在於時常掛念,提醒自我多行善事,“無量覺”,以此心態爲人處世,就得到了佛法的好處。這是對當今社會的一種變相退讓,退讓到宗教的精神層面。而基督教則顯然更富有侵略性,不做任何退讓的同時,甚至不少教徒意圖證明聖經的所有故事均與當今的科研成果無衝突;而在中世紀,教皇也是經過征伐來到達自我享樂目的的大地主一般的存在。

筆者是一名無神論者,從本部影片中,得出了以下兩個結論:

第一,神的行動本事不是無限的。在《舊約全書創世紀》中,神的本事不可謂不大,世間萬物,皆是他所創造;對摩西發怒時也提到,“你的眼耳口鼻,哪個不是我給你的”可是他給予摩西的法力似乎也讓人感到無力,前面的兩個甚至早到了祭祀與法老的恥笑。如果神真的無所不能,將這些受苦受難的凡人直接移走便好,何必平添殺孽呢

第二,神的思維本事不是無限的。如果神是無所不知的,那他完全能夠預感到希伯來人的痛苦,進而避免之。一個解釋是,這是神對人類的考驗,但筆者又似乎覺得不管安排什麼考驗神都會事先明白結果,同時考驗一羣螻蟻的意志也不像是多麼趣味的事情。

在世界範圍內,中國是公認的信仰的真空帶。一方面,宗教違反了中國人的思考習慣。大多數中國人相信獲得善終的條件是行善,而非對某宗教的狂熱信仰,所以,一個善良的佛教徒能夠昇天,一個善良的道教徒能夠昇天,善良的無信仰人也能夠昇天。而諸天的神佛也大都源於凡人,釋迦牟尼是自我參悟出來的,道教諸神大都是破殷商封起來的,神只可是是個人強悍到必須程度後的境界。第二,宗教信仰,尤其是基督教信仰違背了中國傳統文化。基督教要求只拜耶穌,不拜其它任何人或神,這與熱衷拜祭先祖的中國儒家思想背道而馳。中國人樂於兼容幷包,而見寺就進見佛就拜,看似全信,其實是都不信。第三,一個統一的宗教信仰也不利於政府的統治,因爲這會導致教會的權力高於皇帝,因而招致反對。在中國的傳教歷史上,有過不少教會攻擊寺廟和道觀的先例,都被鎮壓了。

雖然有其侷限性,但根據《舊約全書出埃及記》改編的這部電影《埃及王子》,不失爲一部精彩之作。其劇本跌宕起伏,以摩西的人生經歷(明線)以及希伯來人的命運(暗線)爲主線,穿插着親情的眷戀,民族宗教的摩擦,感人至深;其場景大開大闔,既長於描繪恢弘的氣勢,又能夠於細處抓住觀衆的心理,帶給我們多方面的震撼,完美地詮釋了一位解救他子民的天主的成長曆程。

篇3:埃及王子觀後感

後面還有多篇埃及王子觀後感!

一部新電影《埃及王子》十分喜歡,這部影片取材十分宏大,但其製作又十分細膩,每個人的情感經歷都顯得樸實厚重。神奇的建築,獅身人面像,古老的壁畫,隨着情節的發展,我也越來越被它所吸引。

在壯麗卻盡顯壓抑的音樂聲中,動畫拉開了帷幕。一片黃沙的暖色中,奴隸們忍受着鞭笞像牲口一般在烈日下勞作,讓人感受不到暖意。這就是埃及人奴役希伯來人的年代。奴隸人口激增,法老(國王)爲了鞏固自我的統治,採用了最殘酷的壓制方式——下令將所有希伯來的男嬰喂鱷魚。一位勇敢的母親躲避了埃及士兵將孩子裝在箱中並將其放入河中,送出來自我的期望。上天憐愛,河水將箱子送到了埃及公主處,公主見到可愛的孩子不忍拋棄,從此,這個孩子與他的兄長蘭姆西斯歡樂的在皇宮中成長,成爲了桀驁不馴的埃及王子——摩西。

一個偶然的機會,摩西的姐姐告知他的真正身份!摩西不能忍受真實身世與現狀的折磨,逃離了埃及來到了米甸地過起了平凡的生活。老法老去世後,蘭姆西斯繼承王位,剝削更加嚴厲,奴隸的日子更加艱難。神聽到他的子民的呼喚,授神力與摩西,派他拯救希伯來人到應許之地!

摩西從不相信自我是希伯來人到拯救自我族人這段時光,他掙扎過、逃避過,可是看着自我的族人受苦時,他站起來了,捨棄了過去的一切的榮耀,昔日的摩西王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神的使者摩西!它帶來的是無窮無盡的災難,而目的僅有一個:letmypeoplego!蝗災、火災、血河、滿天隕石的災難降臨了。可法老根本不爲所動,他太迷戀於權力了,也太不瞭解猶太人生存的苦難了。最終,神發動了最終一次災難:大屠殺。一夜之間,死傷無數。望着自我的兒子的屍體,法老不得不妥協了。

電影到最終,是我最喜歡看的地方,摩西帶領着二三百萬以色列人浩浩蕩蕩到了紅海邊,後面卻是法老心剛硬,又率領特選的戰車來阻止以色列人。這樣,神蹟又一次顯現。動畫生動的還原了當時的場景,以至於每次看都個性震撼。

影片在溫馨愉快的音樂中結束,意境悠遠深長

影片中摩西與蘭姆西斯對話失敗後,法老加重了對他們的剝削。身爲奴隸的希伯來人對摩西心懷不滿。這不能怨可憐的希伯來人。他們的命運一出身就已經被決定將一生爲奴隸,無休止的與泥漿爲伴直至終老。在無望中,乍現的期望轉瞬便化作更深的絕望。在如此狀況下,摩西克服自我的不自信,向希伯來人說“法老的權利很大,他一句話就能奪走你們的食物、奪走你們的家、自由、你們的兒女,法老能夠奪走你們的生命,可是有一樣東西他奪不走,你們的信仰。相信神,你們就會看到神的法力。”激起希伯來人的鬥志。他這樣的堅定的信仰無疑給了這些苦難中的人民一點期望,當生活讓你飽受艱辛,當你覺得無助,請向神禱告,它會來到你的身邊爲你祈福,因爲你是它的子民。因爲有這樣的堅定的信仰,最終摩西斯帶着他的人民離開了埃及,到達了神所賜於的那塊土地,一個流淌着奶和蜜的地方,“只要相信神明,就會有奇蹟出現,期望雖然渺茫,但生命力卻十分頑強,只要有信心,就會創造奇蹟。”

儘管不能對作者創造的那種意境感同身受,但我還是被本片所表達出的那種對自由對信仰的執着追求所感動!期望雖然渺茫,但生命力卻十分頑強,只要有信心,就會創造奇蹟。”在那樣一個充滿了奴役和壓迫的時代,這樣的信仰是他們唯一堅持下去的動力,是他們活着的期望。這就是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並把它奉爲自我的行爲準則。我總是被信仰的力量所感動。

作爲年輕人,我們更需要有信仰!也不枉費那厚重的期望、這美麗的青春。

篇4:埃及王子觀後感

每個人活在這個世上都有其奮鬥的目標,沒有目標,人生的價值就顯得慘淡無光。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有自我的人生信仰,也有宗教信仰。這些都給與人心靈上的蘊藉。《埃及王子》這部電影展講的是摩西帶領他的子民逃離苦海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支撐摩西的信念就是他心目中的神,神賜予他無盡的力量。雖然這是一部類似神話的故事,但從中折射出了信念對於一個人的意義。

以前對宗教的瞭解不是很多,所以自我對於其他有宗教信仰的人的態度總是那麼不屑一顧。上了大學,每一天都忙忙碌碌的,總覺得自我沒有幹好一件事。有一次上課,教師提到了關於信仰的一些看法,這改變了我的一些看法。教師說,其實有自我的信仰也是一件好事。一個人能夠爲自我心目中的那個目標去努力。雖然自我不是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人,但也能夠在自我的心中去樹立一個信仰,它既能夠是人生目標,也能夠是一種信念。記得現代文學史教師說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毛主席大部分中國人的心目中就是一個神的形象,所以那時的人們態度很進取,甚至很瘋狂。這也許也是一種信仰的力量吧!

信仰無所謂真假,有信仰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因爲堅持這種信仰使自我有所追求、有所寄託。不管是宗教信仰還是一個人的夢想,只要擁有就有他的意義,這賦予我們人生的意義,這樣人生也就有了價值。

篇5:埃及王子觀後感

《埃及王子》是根據《聖經》舊約的《出埃及記》歷史爲背景製作而成的.電影主要描述摩西遵上帝的旨意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歷史,被稱作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故事

開頭的引言是這樣說:本片將其資料搬上銀幕,雖然情節經藝術加工,但精神理念則忠於原貌。所以電影和聖經有些許不一樣,就比如冒出一個一齊長大的埃及法老的長子,也是他的哥哥,之後做了法老,攔阻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原文沒有提過這個哥哥,只是說埃及王法老,可是確實沒太影響其他資料,基本一致。

先談一下電影沒有多涉及的資料,摩西成長爲埃及王子之前的故事。

摩西本是希伯來人,是倖存下來的人。(說下希伯來和以色列的區別。“希伯來”意思就是“渡河而來的人”是民族的稱謂,廣義言之,凡由亞伯拉罕而生的子孫都包括在內,狹義言之,僅有以色列十二支派子孫才被稱爲希伯來民族的人。指亞伯拉罕從伯拉大河彼岸渡河到迦南地而言。“以色列”乃指雅各十二支派子孫而言。以後他們成立一個國家,所以以色列便成爲一個國家的名字。)

這是由於埃及人看“以色列人生養衆多,並且繁茂,極其強盛,滿了那地。(出埃及記1:7)”像所有國家一樣,埃及法老會擔心被推翻政權,就大大欺壓以色列人,派督工苦害轄制他們,爲埃及法老建造城市並田間各樣的工,並在一切的工上都嚴待他們。並且他們找來了希伯來的兩個接生婆。暗中命令她們“你們爲希伯來婦女收生,看她們臨盆的時候,若是男孩,就把他殺了;若是女孩,就留她存活。”殊不知這兩個接生婆是敬畏神的,可是誰聽到這樣的命令,都必須是恐懼震驚的,她們不住的求告神,最終順服了神的旨意。“不照埃及王的吩咐行,竟存留男孩的性命。”埃及王明白這事質問收生婆,“你們爲什麼作這事,存留男孩的性命?”答:“因爲希伯來婦人與埃及婦人不一樣;希伯來婦人本是健壯的,收生婆還沒有到,她們就已經生產了。”於是,神厚待收生婆。因爲她們在不在乎自我性命,持守了神的話語。於是法老吩咐他的臣民把以色列所生的男孩全部丟在河裏。

《埃及王子》的序幕從此拉開了,摩西出生後,她的母親不忍心丟棄,就藏了三個月,之後因爲藏不住,就用一個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把他放放在裏頭,擱在河邊,河水將他帶到法老女兒洗澡的地方,法老女兒就養了她,給他起名叫摩西,一個希伯來人就這樣長成爲一個埃及王子,也是日後神賜予摩西力量讓其帶領苦難的以色列人的領袖。

鼠標把電影拖到最終,是我最喜歡看的地方,摩西帶領着二三百萬以色列人浩浩蕩蕩到了紅海邊,後面卻是法老心剛硬,又率領特選的戰車來阻止以色列人。

這樣,神蹟又一次顯現。動畫生動的還原了當時的場景,以至於每次看都異常震撼。

從《聖經》上看過幾遍《出埃及記》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過紅海,還有神在埃及施行的種種神蹟。然而最讓我不解的卻是以色列人經常看到神在他們中間施行大能,他們只要遇到一點困難就萎靡退縮,怨聲四起,質疑摩西,質疑神爲他們所作的一切。

可是那裏讓我認識到人原先都是軟弱的,實際上以色列人就是鏡子中的你我,我們總是口上稱謝敬畏神,心裏卻經常悖逆神。神將那“流奶與蜜的迦南地”賜給我們,當有暫時的利益在眼前的時候,我們就好像不認識他一樣,順着自我的意思做。就如以色列人看到埃及法老又追來時,前面是紅海,後面是追兵,他們對摩西說:“難道在埃及沒有墳地,你把我們帶來死在曠野嗎?你爲什麼這樣待我們,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呢?我們在埃及豈沒有對你說過,不要攪擾我們,容我們服侍埃及人比死在曠野還好。”

是的,如果以色列人回去,照樣幹他們的苦工,一輩子充當奴隸在埃及王法老的統治下,有吃有穿有住,沒有尊嚴的活着。就是所謂的對現實妥協,被眼前的利益以昏庸的心所矇蔽,重要的是虧缺了神的榮耀,可是神從不忘記他與以色列人的祖先所立的約,因爲他是信實的神。

耶穌,不管我們對他如何漫罵唾棄,他卻一向不停的用愛來感動我們,一向不放手,就像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一樣,不管他們如何埋怨,如何悖逆,神都沒有放手。

篇6:埃及王子觀後感

《埃及王子》講的是:埃及國王要建王宮,就抓來無數外族百姓來當牛做馬。他們幹活還要捱打,背上的疤永遠也好不了,女人生的孩子他們還要奪走喂鯊魚。一位被抓起來的母親爲了救自我的孩子,用木盆讓他漂流,最終漂到了王后的花園水池,王后心地善良,讓他當了王子。他有了一個名字:西雷。他在國王與王后的保護下長大了。但人們的痛苦勾起了他的記憶,他離開了埃及,放下了榮華富貴。最終,他把自我的人民解放了出來。

我覺得那個西雷他太偉大了,在死亡的追逐下還能爲人民討回自由和歡樂,他是民族的英雄!

同時,我又想起了那些痛苦的子民,埃及的法制太可惡了!讓外來的人去建王宮,自我吃喝玩樂。那些人民要搬石、拉大石像,幹不動了挨鞭子,沒有一個人是正常死的,而是累死的,打死的。

和他們比起來,我們的生活太好了,這樣的生活我們還不知足,還與別人比。看了《埃及王子》後,我想到了要珍惜此刻的生活,做一個支持正義的人。

篇7:埃及王子觀後感

埃及是一個奴隸制社會,但不是人人都是奴隸,僅有與埃及人不一樣的希伯來人才來當奴隸,做苦工。

那時候,希伯來人數量暴漲,法老王感覺有點恐慌,害怕奴隸推翻政權,所以就讓士兵把剛出生的希伯來人統統殺掉。而主人公摩西卻被母親放在籃子裏順水漂流,最終被埃及王后見到了,她收留了他,他的姐姐看到了這一切,相信苦難總會結束,摩西會來解放他們。

摩西想一個埃及王子一樣的成長着。當他成年後,除了王后國王和他的姐姐,沒有人明白他是希伯來人,而養父母細心的照料他,讓他也忘卻了從前的記憶。他的哥哥蘭姆西斯也不明白真相,與他玩得很開心。

有一天,他的姐姐竟然遇到了他,千方百計的喚醒他的記憶,但他只保留着母親唱催眠曲的記憶。這一個小小的回憶在他眼前重現。他承受不了真相的打擊,離開了埃及。加入了米甸人的部落。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遇到了神靈耶和華,命令他使用它的神蹟解放希伯來人。這是萊姆西斯已經成爲法老,他不一樣意放走奴隸,於是,災禍不斷降臨到埃及。萊姆西斯最終沒辦法,只得把他們都放走了。神把大海劈開,讓他們到達了新的大陸。

該片以聖經舊約中“出埃及記”爲故事藍本,用音樂電影形式演繹。其中的歌曲動聽,緊扣故事情節,讓人能更加深入到電影中去,或是與電影發生同化。雖然整部電影對原故事的修改甚多,可是萬變不離其宗,還是回到了電影出發的原點。教育人們:他人永遠不能長久擁有我們;要勇於追求自由,堅持自我的信仰。

篇8:埃及王子觀後感

在剛開始播放《埃及王子》這部動畫時,我對它並沒有異常的印象,也沒有過多的興趣,可能是因爲我對埃及的歷史瞭解得不深吧。對於埃及,我僅僅明白有一個十分有名的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

但在之後,《埃及王子》卻以它高超的動畫技術和動聽的音樂漸漸吸引住我的目光。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逼真的獅身人面像、波濤洶涌的海洋和摩西的母親在用籃子把兒子送走時,所唱的那一首優美的歌。歌中飽含了一位母親對兒子的戀戀不捨於對兒子未來的期望與祝福。

當然,《埃及王子》中並沒有缺少夢工廠動畫中慣用的搞笑情節。在沙漠中,駱駝把摩西的頭髮當做食草,結果把被埋在沙裏的摩西拖了出來;紅海分開時,在兩側構成了兩堵高高的水牆,透過一側的水牆,觀衆看到一條遨遊的大魚……這些景象在我的腦海裏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影片裏的人物形象雖然並不像有些動漫裏的人物唯美,卻很逼真,人物的性格也十分鮮明。

埃及王子――摩西,在開始愛惡作劇,並沒有太多的職責感。在他了解到自我的身世後,一步一步地成長起來,奉了神的旨意,最終帶領希伯來人走向了自由幸福的道路。

而他的哥哥,蘭姆西斯(拉美西斯二世)卻有着身爲儲君應有的職責,每當摩西給蘭姆西斯惹下麻煩時,每當蘭姆西斯煩惱時,摩西會幫蘭姆西斯解圍。所以,蘭姆西斯和摩西的關係十分要好。但兩個人卻都有着自我的職責,於是生命的軌跡背道而馳。在兄弟倆的感情破裂時,我也爲他們而感到惋惜。

篇9:埃及王子觀後感

電影,是一個個的故事,感人、悲傷、歡樂、憤怒,都濃縮在短短的兩個小時中。透過電影,人們建立起一座座心的橋樑,分享那些相同的情感、相似的想法。也許就是如此,電影被人們深愛。我,愛看電影。

記得那堂歷史課,教師跟我們分享了她最愛的一部電影──埃及王子。這部片,也隨着影像一幕幕的發展,變成了我的最愛。這部片改自出埃及記,電影中描述一位原以爲自我是埃及王子的希伯萊人──摩西,帶領族人走出埃及、擁抱自由的感人故事。電影的一開場,炎熱的太陽、繁星的勞動,不管是老的、小的、強壯的、虛弱的,每一個希伯萊人都在辛苦地建造金字塔,用他們生命微弱的氣息唱出內心的絕望、痛苦和信仰。纔看到這,我的淚水已伴着他們的汗水留下。

跟隨着摩西,我震驚、痛苦、悲傷又重新找到了期望,少了宗教的色彩,多了感動的音符。每一首歌、主角之間的牽絆、矛盾、衝突和他們對於自我信仰的堅定都使我動容。整場電影,悲傷的淚、喜悅的淚、滿足的淚、感動的淚佔據了我的眼和我的心。當摩西和他的族人最終到達那流着奶與蜜的土地後,除了感動和歡樂,我的心浸在知足和感恩中,更多了一份對生命的感觸。

“人生中的痛苦和歡樂沒有什麼,而是你將它化成爲什麼。”電影中有個人對摩西這麼說。也許,今日一切是那麼不順、那麼灰暗;但在我們的心中,我們能夠繼續相信、相信期望,那,是別人怎樣也剝奪不走的!這場電影,讓我重新認識歷史、認識生命、認識期望。

篇10:埃及王子觀後感

這天,我看了一部名叫《埃及王子》的電影,看完電影后,我感觸頗深。

《埃及王子》講的是:埃及國王要建王宮,就抓來無數外族百姓來當牛做馬。他們幹活還要捱打,背上的疤永遠也好不了,女人生的孩子他們還要奪走喂鯊魚。一位被抓起來的母親爲了救自我的孩子,用木盆讓他漂流,最終漂到了王后的花園水池,王后心地善良,讓他當了王子。他有了一個名字:西雷。他在國王與王后的保護下長大了。但人們的痛苦勾起了他的記憶,他離開了埃及,放下了榮華富貴。最終,他把自我的人民解放了出來。

我覺得那個西雷他太偉大了,在死亡的追逐下還能爲人民討回自由和歡樂,他是民族的英雄!

同時,我又想起了那些痛苦的子民,埃及的法制太可惡了!讓外來的人去建王宮,自我吃喝玩樂。那些人民要搬石、拉大石像,幹不動了挨鞭子,沒有一個人是正常死的,而是累死的,打死的。

和他們比起來,我們的生活太好了,這樣的生活我們還不知足,還與別人比。看了《埃及王子》後,我想到了要珍惜此刻的生活,做一個支持正義的人。

【小編簡評】

埃及王子觀後感 優選10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埃及王子觀後感範文。

【網友評價】

很多人比不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