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守護希望——觀《守望一生》有感

觀後感2.57W

守護希望——觀《守望一生》有感

守護希望——觀《守望一生》有感

含淚看完《守望一生》這部電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總覺得有什麼東西堵在胸口,讓我的心憋悶、沉重。

影片中的主角張雲生老師是以“重慶十佳最美鄉村教師”爲原型塑造的,他們都無疑是一位可歌可泣的鄉村代課教師,是一個舍小家顧大家,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民教師。爲了大山裏的這羣孩子,張老師奉獻了青春,犧牲了家人的幸福,甚至是親人的生命,這個代價實在是有點大,一般人是難以承受的。可張老師挺住了,他沒有忘記父親臨終前的話:“不要放棄這些孩子。”他做到了,用他的一生守護着大山裏的這羣孩子,守護着民族的希望。在他的心中,其實守就是望,望就是守,他是在用生命去點燃孩子們的希望,靜待花開。

他由信守對父親的承諾變成了喜歡,他喜歡守着這片土地,這羣孩子。他熟悉校園的嬉笑打鬧,熟悉上課前那一聲老師好,熟悉孩子們跟着唱《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的歌謠。這聲音順着輕風,順着流水,伴着日出,伴着日落,一路相隨。我明白,他對孩子們的守望已讓歲月刻進心裏,成了一輩子無法解開的情懷,從他走過的每一寸土地中溢出,隨風裹進晚霞。那背孩子過河時脊背起落的身影,與歷史中無數守望的身影重疊,成了永恆,成了雕塑; 那破舊的門板前板書的滄桑的背影,與歷史中無數守望的背影重疊,成了永恆,成了經典;而那妻兒墳前獨坐的孤獨的背影卻成了人們心中永遠的痛!

正是這份喜歡,他在靜待花開的同時更善於用智慧去澆灌。一個人就是一所學校。雖然條件極差,師資奇缺,但張老師的教育教學理念卻早已走在了時代的前列,完全符合現在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因勢利導,因地制宜,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以融入浸潤的教育方式與孩子共同成長,在潤物細無聲中達到立德樹人的教育教學目的,讓孩子享受教育帶來的快樂,同時也能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並悅納最獨特最美好的自己,從而擁有獲得感、歸屬感和幸福感,並喚醒自己強大的內心,產生注重情誼的美好情感,形成愛家鄉愛祖國的強烈歸屬感,促使他們以後能成長爲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公民。這纔有了何曉燕的回鄉與張老師的並肩作戰;纔有了“鄧七斤”的學成歸來報效祖國,纔有了一羣又一羣的孩子走出大山、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陶淵明東籬採菊,堅守一份自適;李太白醉酒狂歌,堅守一份狂傲;杜子美茅屋疾呼,堅守一份關懷;而張雲生舍家奔走,堅守的則是一份民族的希望。正式他們執着而頑強地堅守傳統、歷史、文化、人格、良知,中華民族才得以血脈相傳,生生不息。

他們的存在時時提醒人們:希望,需要更多人的付出與守護,需要更多的像張老師這樣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加入到我們的教育戰線上來。張老師明白只有教育才能改變落後的現狀。更慶幸的是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政府也早意識到教育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從恢復大學聯考以來,逐年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守得雲開見日出,九年義務教育的實行,使得山村的辦學條件得以改善,孩子們不會再因爲沒錢而上不起學,讓像張雲山一樣的山村教師終於看到了希望,百姓更看到了希望。

十九大指出:“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最大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和競爭力工程。教育興國,教育強國。”所以政府更加大了教育扶貧的力度,提出“在教育的路上一個也不要落下”。最近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可想而知,我們教育工作者肩負的責任有多重大!

總之,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如果都能像張老師一樣用忠誠和智慧讓孩子們拔節孕穗,堅守民族的希望,那實現我們中華民族復興夢還會遠嗎?

標籤:有感 守望 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