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催眠大師觀後感(通用多篇)

觀後感9.97K

催眠大師觀後感(通用多篇)

催眠大師觀後感 篇1

不知道是不是我心理片、懸疑片看多了緣故,還是什麼其他原因,《催眠大師》我看了一點點,倒也猜出些劇情來了。以至於電影院裏其他人都在感嘆結局竟然會是那樣,我沾沾自喜猜測都對。不過這樣趣味性也就差了許多啦。比如之前小李子的《禁閉島》,看了大概20多分鐘就基本猜出整部電影都是得了精神病的男主的瞎想,因爲片子裏的提示太多了……《催眠大師》亦是如此。都被猜出大概劇情了,懸疑性必然大大降低。

比如開頭徐瑞寧在車上的神情、精神恍惚,就感覺有問題。他在見了任小妍後在廁所打電話,水漫得廁所到處都是時他明顯很緊張,還鬆開襯衫釦子,這裏已經很明顯的不對勁了,他一定有什麼和水的淵源,恐水,焦慮,而且有病。之後在催眠中被任小妍推下水池,基本就能確定是男主有病,大大的病,有人在治療他。果不其然……後面就是證明猜想。唯一超出猜測的就是這居然不是催眠中的催眠,而是兩個平行催眠。因爲徐瑞寧的治療室光線實在暗,樓梯啊牆上的螺旋圖案啊鍾啊都顯示着不正常,所以影片一開頭我就覺得這莫非跟《盜夢空間》一樣其實男主進了催眠而不知。誰知最後這一切都是正常的,遺憾!

片子敘述方式就是先順着講故事,慢慢進入高潮,矛盾體現,再在最後一下子爆發,把所有問題都一下子解決,讓觀衆恍然大悟。有點像《孤兒怨》。不過《催眠大師》的敘事還是有點混亂,可能是導演編劇故意讓觀衆琢磨不透吧,虛虛實實的,別想理清,只要知道有人在治療男主就夠了。不過對我來說,理不清劇情,比如女主的催眠哪些真哪些假,實在太難受。

支撐劇情的情感線,怎麼說呢,太西式,不太符合現實,我不喜歡。也完全不能理解男主爲什麼那麼自責,他並不負主要責任啊,女主難道就沒有錯?從開頭那中年婦女的有關“原諒”我就噁心地一身雞皮疙瘩。像那個結局,兩人站在陽臺,不知道要表達什麼,畫蛇添足。我覺得劇情到教授解釋清楚一切就夠了,衝突矛盾結局都有了,你後面陽臺講話沒有任何存在必要。()可能是我情感淡薄,不能體察世間人情百態。想要製造催淚效果,所以用了很多煽情語句,以及背景音樂,但在我看來過猶不及。我不想討論內涵,懸疑片本來就只是看劇情,不是討論內涵的。編劇有點太想面面俱到了。

總而言之,這部片子還算過關,不會浪費票錢,劇情看得挺過癮,不會想睡覺。剪輯啊畫面啊一些配音啊也很給力的。如果滿分10分,給7.5左右。

話說徐崢的電影都挺有意思,以後有他的片子我都會去電影院看看,愛情片小妞電影除外,哈哈。

催眠大師觀後感 篇2

徐瑞林(徐崢飾)正打算結束一天的診療時,發現當日還有一位患者任小妍(莫文蔚飾)在等候着他。陰陽眼是纏繞着任小妍的魔咒,她所說的故事似是而非,但並不能說服自負的心理醫生。診療的過程中,破綻、線索、幕後黑手在記憶深處被挖掘重組。自以爲在催眠時,卻陷入更深層的循環中。徐瑞林倒下的那一刻,觀衆才恍然大悟——誰纔是真正的“病人”。

這是個講述救贖的故事。一生有很多遺憾和後悔,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片記憶,可能會沉澱成心頭利刃上面壓下來的大石塊。

徐瑞林是完美主義者,是一個正常的人。在面對突如其來災難時慌亂了,求生了,放棄了。他無法原諒自己的那種背叛,是對愛人和摯友無法同生共死奮力一搏的遺憾。從沉下去的汽車裏游出的那刻,他看見明明還有一線生機的愛人手指微動,卻還是毅然地遊了出來。良心、愛心、信心這些準則讓他從自責到自殘。"不能被原諒”,就是壓在徐瑞林心中的那條詛咒。

原諒,就心理而言是一種對現實的認可,是將擰巴是事情理順。

當現實在記憶中還原,人才能活在一個順理成章的環境裏。這裏的“現實”是被大衆認可的現實,不針對“你永遠活在我的心裏”這種現實。不能接受現實的情況,是人對潛意識的否定。記憶能夠被篡改,意識會發生扭曲。當這些在哪裏出現錯誤的時候,終一瞬,你會突然發覺“整個人都不好了”。

因此,當徐瑞林認識到自己的愛人摯友再也回不來了,他是真的愛他們,他們“會”原諒自己的時候。他尋求救贖的本能,讓自己選擇了相信這一切。糾結愛人和摯友是否會真的原諒徐瑞林的失誤?我們無從問起,真相也永遠沒有真相。這種原諒,並不是徐瑞林尋找到他人的諒解。而是他最終,自己願意相信自己是可以被救贖的。

看到這一點曙光,纔有了本文開頭的第二個答案。在徐、任之間,究竟是誰最開始實施催眠。答案是他們的老師。

徐瑞林的失誤,不僅失去了自己最愛的人,也使任小妍的未婚夫在這場事故中喪生。求得任小妍的原諒,讓任對其進行治療是成功關鍵的地方。爲了在催眠中不被發現,任小妍在最開始就已經被他們的老師實施過一次催眠,一旦觸發到可能泄露此次治療的節點,她就會清醒過來。

任小妍最後說了這句:沒有人能原諒你,只有你自己才能原諒自己。確實,你犯了錯,別人不原諒你是本分。人之所以爲人,是在心底給自己保留了一線生機。唯一能原諒你自己的人,只有你自己。放棄最後的救贖,就是無盡的深淵。

催眠大師觀後感 篇3

趁着四月的最後一天,綿綿細雨中,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也許是好久沒有放鬆緊繃的身體,趕着電影開始的狂奔,喘着大氣開始了電影。

開始前,被基友劇透了一點,說,這是由徐崢、莫文蔚領銜主演的年度懸疑燒腦製作,也是《泰囧》之後徐崢接拍的首部作品,讓人很是好奇。

其實,個人想法是觀看《同桌的你》,比較在意高曉鬆的這部劇,也許是戀愛情節或者是青春劇的情節吧,不過,基友的強烈推薦下,讓我對《催眠大師》有點期待。在我印象中,徐崢的電影,絕大多是喜劇,我也一直很喜歡徐大哥的這種幽默方式,特別是《泰囧》的搞笑風格,讓人很容易接受劇情的敘述。所以,沒有看前期宣傳的我,我對《催眠大師》的感覺,也是以爲是一部幽默喜劇,這,就是我開始看時的感受。

影片中徐崢一改以往喜劇表演風格,詮釋了一名高智商的心理醫生。一開始,影片心理醫生就展示了催眠療法過程,成功的治療了一位心理抑鬱的母親;接着又是一段精彩的演講,將催眠療法的精髓講解給觀衆,也讓我有了些瞭解。

高潮部分應該是女主角的出場,莫文蔚在片中飾演神祕病患,一直表達內心掙扎,以能看見鬼的病情敘述,那畫面就像真的在放鬼片,讓我們兩個大男人,幾乎快嚇到要抱在一起了。

瑞寧(徐崢飾)在任小妍(莫文蔚飾)一頓“瘋語”過後,決定採用催眠療法進行治療。而當任小妍成功進入催眠狀態後,瑞寧想要找出任小妍的心理陰影所在,卻不曾想到自己被帶入了陷阱。接着縝密的劇情和高智商的推理環節,以及完美的節奏把控,在他們互相催眠中展開,讓我感覺是中國版的《盜夢空間》,又很難相信這是國產懸疑影片。

最終,很意外的結局,任小妍居然也是催眠師,是瑞寧的同班同學。一個使用清醒催眠治療,一個則是睡覺催眠治療。瑞寧的失誤,不僅失去了自己最愛的人,也使任小妍的未婚夫在事故中喪生。其實,最開始實施催眠的人,是他們的老師。一開始,任小妍就被老師催眠了。所以成功克服心理壓力的任小妍,也成功反催眠瑞寧成功,讓雙方走出了心理陰影中。

難怪事後看影評時,導演陳正道毫不吝嗇稱讚之詞,認爲徐崢將人物形象塑造的比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還要飽滿立體。除此以外,莫文蔚在片中飾演神祕病患所表達出的內心掙扎,也不禁讓人眼前一亮,導演陳正道評價言簡意賅:“《催眠大師》是莫文蔚喜劇以外的最好表演。”

影片時看完了,閉上眼睛回想這部電影,在腦海中想起了,不要低估對手的能力,也不要高估自己的實力;每個人都說過謊,說了謊的人內心深處一定有想要隱瞞的事情。原諒,就心理而言是對一種現實的認可。當現實在記憶中還原,人才能活在一個順理成章的環境裏。現實,是被大衆所認可的現實,而活在人們心中的現實,則也許是人對潛意識的否定,記憶也許就會被篡改,意識就會發生扭曲,當類似場景再次出現時,這一瞬間,就會突然覺得整個人都不好了。所以,當瑞寧認識到自己的愛人和摯友再也回不來了,他真的是愛他們的,他們“會原諒”自己的時候,在尋求救贖的本能,讓自己選擇相信這一切。有時候,我們都無從問起,真相可能永遠都不會是真相。瑞寧,最終並不是找到他們的諒解,因爲已經回不去了,而是相信自己是可以被救贖的。

人之所以爲人,是心理給自己保留了一絲生機,唯一可以原諒自己的人,只有自己。

催眠大師觀後感 篇4

催眠大師裏面到底進行了哪些催眠?真的可以實現嗎?換句話說,人被催眠時也可以說謊嗎?

催眠大師裏,按電影說法,徐對任/顧(以下統一稱顧)進行了恍惚催眠,三次,其中第三次顧差點兒交待了男盆友是徐殺的。而顧的老師爲了避免這一極端情況,提前給顧催眠說在遇到極端情況時顧會失語然後看見她。

顧在第一次被徐催眠前做了讓徐失去印象的恍惚催眠,撥鍾。

第二次在催眠過程中利用刺破的手指保持清醒而通過交談引導徐進入清醒催眠,掉入水池。第三次清醒催眠我個人覺得是恍惚催眠範疇,利用水杯晃動,使徐限入回憶從而突破其意志屏障請求被原諒。

顧的老師提前做出的催眠屬於心理暗示範疇,即在顧的心理防線上加固,相當於《盜夢空間》裏的保險箱,在被開鎖的情況下自動跳轉到別處,比如把保險箱整個換成一片草原就木有鎖了。即如果看見1+1,則自動換算爲我們去盪鞦韆吧,而不是回答等於2。

徐在自殘行爲發生後,也對自己做了自我催眠,通過看自己的教學案例電視進行自我催眠。結果就是形成了層層包裹的自我暗示防禦,所以一般的催眠術對其無效。就像一個穿了很多層衣服的美女,脫啊脫啊脫不光。最麻煩的是這美女還會搏擊啊親,把別人脫光了,利索的把前面脫的三件穿回來不說順便還穿上別人的五件,太讓人憂桑了。

我個人理解的催眠術,相當於電腦的數據庫調用,看底層數據的,這些數據原本就在我們的大腦裏,只是桌面不反應~

而催眠師通過一種算法可以搜尋到合適的數據,並且顯示到桌面上,讓事主看見並且可以修改;也有的在搜尋過程中直接修改掉了,表現爲事主被控狀態。

而數據庫本身是可以虛擬或者作假的。所以人被催眠的時候可以說謊,即提供給催眠師一個虛擬的並非本源的或者克隆並修改過的數據庫。或者像前面顧老師做的那樣,自我催眠暗示,提供場景切換。

同時在國外針對目擊證人的催眠發現,在催眠狀態下,人可以回憶起大於清醒狀態下的各種事情,並且有誇大描述的傾向。比如清醒狀態下看見一個人走過,會說看見過,記不得長什麼樣子,是個男人。而在催眠狀態下,會說出走路的姿勢還會加上帶有個人情感色彩的判斷,比如左腳比右腳重,眼神很猥瑣神馬的。

催眠師有職照的,心理諮詢師的一種資格證書。有二成的人因爲信息接收故障或者意志力堅強,不會或很難被催眠。

通常催眠師會通過音樂、香氛等多種手法結合着用,被催眠者越信任對方,越容易被催眠。

以上爲個人意見,本人非催眠師,答案不具學術性。by林菲

催眠大師觀後感 篇5

我們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探討着部電影:

1、爲什麼心理醫生徐瑞寧不能治療好自己的創傷?

2、顧潔如何幫助徐瑞寧治療心理問題?

從整部影片中我們看到,徐瑞寧一方面是一個優秀的心理醫生,幫助很多人解決了心理問題,另一方面卻嚴重的自殘行爲,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分裂人格呢?這個要從他經歷的創傷性事件來說,他的`創傷事件就是自己酒後駕車出了事故害死了自己的妻子和朋友,但問題是親人和朋友死了,自己卻活了下來,對此,他感到深深的自罪。別人安慰他說:這不是你的錯。這讓他更加感覺就是自己的錯。別人說:你已經盡力了!他自己卻知道自己並沒有盡力!而這件創傷事件隨着時間的流逝漸漸從徐瑞寧的意識中淡忘了,但是記憶並沒有消失,而是被壓抑到了潛意識當中。科普一下,什麼是壓抑。壓抑最早被弗洛伊德提出來,是防禦機制的最常用的一個。當某件事或情感不被當事人所意識接受的時候就會被壓抑進潛意識,但並不意味着事件的消失,而是被暫時的儲存,當被激活的時候就會重新跳出來。徐瑞寧表現在現實中的症狀就是:恐水、自殘這些分裂的人格。這也就是爲什麼有些人說我怕黑,但是不知道爲什麼怕黑。所以我們看到徐瑞寧一方面表現的優秀而自信,另一方面卻有嚴重的分裂症狀。徐瑞寧不能夠原諒自己害死了自己的親人和朋友,所以內心情感一直被壓抑着,活在自責之中。這也就是爲什麼他沒能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

第二個問題:顧潔如何治療徐瑞寧,如電影所說,徐本身是一位

優秀的催眠師,對各類催眠療法瞭如指掌,採用常規催眠對他是無效的。那麼怎麼辦?方教授最後的解釋很到位。先不斷地打擊他的自信心,在他最薄弱的時候將其催眠。我們看這個局是怎麼來設置的。

首先,方教授告訴他這個病患有陰陽眼,增加了一些神祕,之後打電話給沈立,她也警告徐最好不要接這個案例,但是這更加增加了徐的治療慾望:我不允許自己的病患進去跟出來是一個樣的!而顧潔則拋出了幾個超自然的故事,而使用的方法就是:暗喻。第一個玻璃彈珠的故事暗喻的是死亡,葬禮。第二個肇事司機的故事暗喻的是:車禍、生日(3月3號),車牌。看似徐瑞寧在通過不斷的科學解釋來反駁,其實也是顧潔在不斷地植入信息的過程。當時機成熟,徐準備催眠任小妍的時候,任小妍爲了不被真正的催眠暴露身份,於是採用了牙籤來刺激自己回到意識中。醒來後說了一句:一片大水池!這是個反催眠,在催眠狀態下的徐也處在注意力集中地情境中,所以被任小妍輕易催眠。

催眠大師觀後感 篇6

近年來,“催眠這個詞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視線裏,催眠帶給人們的往往是神祕,是高深莫測,是遙不可及!似乎只有專業的催眠大師才能夠帶領我們到達那種神祕的狀態!其實不然!世界催眠大師米爾頓·艾瑞克森的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天生的自我催眠大師!每個人都有輕鬆到達自己潛意識的能力!

1919年,在美國一個農場,一場兇猛的小兒麻痹症襲擊了一個17歲少年,令他全身陷入癱瘓,除說話和眼動外不能做任何事情。男孩子的媽媽請來了三個醫生,他們都對她說,沒有指望了,你的兒子活不到明天了。他們這樣對媽媽說,這太殘忍了,這個男孩子對自己說,他一定不能讓醫生的斷言實現!

於是第二天當醫生們到來時,他不僅活着,而且精神更好了。他們對此感到驚訝,但他們接着又對男孩的媽媽做了一個殘忍的斷言:你的兒子就算能活下來,也永遠站不起來了,他會終生癱瘓!同樣,男孩決心不讓醫生們的這個可怕的斷言實現,他又成功了——過了數年後,他不僅站起來,還在一個夏天,靠一艘獨木船、簡單的糧食和露營設備以及一點點錢,獨自一人暢遊了一次密西西比河。

這個男孩就是:米爾頓·艾瑞克森!

艾瑞克森17歲開始的康復過程堪稱是一個生命的奇蹟,這個奇蹟是怎麼實現的呢?

艾瑞克森回憶說,三個醫生斷言他活不到明天,這是一個典型的暗示!假如他接受了這個暗示,真的相信自己活不到明天,那就可以說,三個醫生對他成功地實施了催眠!儘管當時的艾瑞克森還不知道什麼是催眠,但他很清楚地知道,這是三個醫生將他們的意志加在了他的身上,於是他決定挑戰這個暗示!事實證明他成功了!

接着醫生們又發出了第二個暗示——你永遠站不起來了!艾瑞克森一樣決心挑戰這個暗示,但與第一個挑戰相比,這一挑戰歷程更艱難!艾瑞克森回憶說,儘管不斷遭受命運的打擊,但他一直保持着對自我內在力量的充分信任——他深深地相信,意識層面的他並不懂得該怎樣康復,但潛意識深處一定知道!所以,他讓自己的身體和頭腦放鬆下來,向着潛意識深處求助:我有一個想要站起來的目標,請你指引我該怎麼做!

潛意識果然給了他答案——在全然放鬆的狀態下,他腦海呈現出一個畫面:兒時摘蘋果的畫面!這個畫面是真實的畫面,他兒時確實曾這樣摘過蘋果,當時他非常快樂和享受!這畫面無比生動,細緻入微,他的手緩慢地伸向蘋果樹上的蘋果,似乎被分解成一系列細小的動作,而他只是全然放鬆又非常專注地去體驗每一個細小的動作中手和身體的移動。這個摘蘋果的畫面不斷在他心中影響,而他則不斷去體驗每一個細小動作中手和身體移動的感受!

幾個星期後,這一畫面中牽扯到的肌肉恢復了輕度的行動能力,它們可以做這一畫面中的動作了!接下來,他不斷重複這一工作,每當想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康復目標時,他都將自己交給潛意識,請潛意識幫助自己,而潛意識也總是不斷呈現出各種各樣的答案,它們可能是類似摘蘋果這樣的畫面,也可能是一個想象,或者其他,但都能指引他達到康復的目的,而他自己,只需要積極地聽從潛意識的指引。

艾瑞克森在後來的催眠治療及教學中總是傳達這樣的理念:永遠不要試圖找答案!找答案的過程只會讓肌肉產生更多的壓力,導致更多的緊張!我們要做的就只是信任!——全然信任潛意識,信任內在,我們的身體會放鬆下來,這時,我們就會穿越由肌肉所組成的身體,而進入“內在的身體,而答案會自然從這個空間升起,我們只需要對此保持好奇就可以了。

因此,當你不知道該怎麼做時,就請試着放鬆下來,對內在深處的潛意識說:請你教我!

催眠大師觀後感 篇7

作爲北京國際電影節閉幕影片的《催眠大師》,由80後極客陳正道導演、徐崢監製並攜手莫文蔚主演。影片藉助催眠這一心理療法,講述了徐錚飾演的徐瑞寧醫治莫文蔚飾演的任小妍過程中發生的一場催眠與反催眠的故事。影片融合了融驚悚、懸疑、心理、情感元素,是一個全新類型化電影的嘗試與探索。

《催眠大師》以催眠爲話題,雖說開創了國產電影的先河,但這類型並不是首創。比如 瑞典 萊 塞·霍爾斯道 姆 執導的《催眠師》,日本 落合正幸 導演的《催眠》,克里斯托弗·諾蘭的《盜夢空間》。《催眠大師》中的催眠更似《盜夢空間》的夢,而催眠與反催眠則是一個個“夢”被重構與解構之後的鬥爭。融入了情感戲份的《催眠大師》,早已不是借催眠而催眠,表現其讓人摸不着頭腦的驚悚與懸念,以此來爲這一新“概念”造勢,而是透過催眠之術,展現人物的內心真實情感。

《催眠大師》》以縝密的邏輯設計和新穎的催眠題材,讓人感受到一次醫學生的催眠療法,也讓人盡情感受一次情感的直面“襲擊”。影片中的純手工搭建的佈景,沒有了科技渲染出來的虛假,仿若被導演魔術化一般,真實自然。而場景與場景的銜接,在鏡頭與剪輯的完美配合下,可謂天衣無縫。導演細節化的處理,明顯符合了心理學上催眠治療。房中一張桌子,一塊布,有紋理的地板,掛在牆上的油畫,以及房中下雨等等設置,已然經過了精心的配置,這樣的心理治療空間,不僅給人真實之感,也讓人感到了一絲絲的“恐怖”,抑或說懸疑。

《催眠大師》似乎借鑑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機能主義 心理學家 先驅詹姆斯的“意識流”,以意識來虛幻一個個空間,又以空間來治療病人,這樣與現實“二元對立”的虛擬空間,其實就是一次“潛意識”的活動與精神分析。病人莫文蔚在徐錚催眠之下,來推動她某些信息、情感 、慾望以連續運動的方式進、出意識,以此來得到心靈的救贖。影片中,徐錚對莫文蔚的一句話,可謂點中她的內心最深的情感。“就算你真的能看到鬼,也不能讓你的未婚夫活過來,死了就是死了”,這樣的勸告,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將情感深藏在心底深處的癡情女子形象。

這部採用了杜比全景聲技術混音的《催眠大師》,仿若一個留聲機,聲聲綻放出驚喜。這樣將“動態對象和播放聲道的嶄新混音和聲音定向方式”,極力地還原現實催眠治療的藝術效果,並全新地打造出視覺、聽覺震撼。而演員的精彩演繹,則使得影片在心理醫生與病人之間來回“折騰”,有了強大了敘事邏輯支撐。徐錚似乎又一次突破,已然沒有了《太囧》中老闆的“高人一等”,沒有了《無人區》中律師的嚴肅,而是具有了一名帶有點瘋狂的心理醫師。而莫文蔚也明顯地擺脫了之前的花瓶角色,更是加入歌手的本真角色,讓其演唱《You must love me》。影片就是在一間辦公室,兩個人之間盡情演繹,彷彿清晨泡製的一杯香茗,需要慢慢品嚐。

影片中的懸疑和驚悚,早已脫離了國產片驚悚的路子,而是借用“潛意識”之後的智慧交鋒。而這一切的“夢”,都只是一個外殼,裏面包裹的卻是真真切切地情。或許正如片中莫文蔚所唱:“有些事我深藏心底/想說卻一直沒出口/唯恐坦露我的心思/你受驚會不辭而別/你得仍將我寵愛……”

催眠大師觀後感 篇8

《催眠大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國內近年來少有的懸疑佳作。無論在情節設置,還是節奏編排,連帶出色流暢、包括極富壓抑感的的運鏡和感性敏銳的配樂,都可以說動用了上乘配置。在一個大房間裏所完成的催眠對弈,既驚悚又敏感,用一個靜止的場景,通過周旋靈敏的運鏡和燈光設置,以及一系列細節爆發點的精心操縱,完成了主人公心理對抗的疲憊和瀕臨崩潰的整個過程,逐漸把一場看似平常的心理催眠引向生死迷境和情節層疊的高潮。有室內劇風格的精彩演繹,這對於國內電影來說無疑是一次大膽而自信的拍攝嘗試,令人耳目一新,驚呼過癮。更爲可貴的是製作者對於心理催眠,這一觀衆普遍陌生的領域的尊重和探索,在電影裏所使用的心理解救方式方法都比較符合心理學邏輯和推敲,這一切使得這個故事在前三分之二的完成度很高,非常飽實,讓人驚豔;而在後三分之一接近結尾和真相大白時,卻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平庸的結局幾乎無法阻止這個故事滑向一個虛弱而蒼白的空洞。

這部影片節奏感緊湊,讓人置身在緊張的氛圍中,快慢結合、突出重點。徐大夫這次的心理催眠非常艱難,他從一個自信明確的人,到一個風雨欲來的傍晚,變回疲倦和孤獨的人。人在精疲力盡的狀態下,是很容易受到心理暗示和催眠操縱的。這是鏡頭緩慢推進,時間緩慢推動營造出緊張壓抑的氛圍。爲之後的催眠做足了鋪墊,使整個環境都緊張了起來。任小妍進入夢境後時間雖慢但空中的木棉花是快速飄落的體現出人物內心的焦躁不安,瞬間切換的場景更表現出被催眠後催眠師極力尋求任小妍的記憶。讓我們聚焦結尾,徐大夫反被催眠,徐大夫撞車掉進河中,本應是極快的鏡頭導演把它巧妙的放慢,直至入水那一刻驚起水花節奏突然變快,徐大夫在水中發現自己還活着在自救的同時想要救他的未婚妻,節奏逐漸加快代表着徐大夫心情的同時又代表徐大夫救人成功率的降低,讓我們所惋惜。

整部電影流暢、精彩。若是結尾能更引人入勝,不虎頭蛇尾,我相信這是近些年來懸疑類作品中最出色的瑰寶。

催眠大師觀後感 篇9

人類文明的進步,起緣於相互協作、互相信任,然而在這個高度文明的今天,我們反而越來越不相信別人,想了解對方甚至要從星座、八字中找答案。特別是有心理障礙、處於精神亞健康的羣體,更是比比皆是,如何走出心魔,釋放自己成爲太多人需要面臨的問題。至此,出現了心理醫生這個職業,還衍生出了催眠療法,這種療法可以使病人處於毫無防備的意識狀態中,讓醫生幫助他走出心靈的桎梏,實現治癒效果。影片《催眠大師》便將焦點放在了這一題材上,教影迷如何面對和釋然那段藏在自己內心最深刻的陰暗記憶。

這部由陳正道執導,徐崢、莫文蔚主演的影片講述了一位心理治療師徐瑞寧與女病人任小妍之間的故事,簡單來說就是徐崢、莫文蔚如何哄對方睡覺,通過睡覺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某種目的。這種單線敘事、兩人對話的影片模式並不多見,如果沒有一個嚴謹的故事邏輯作爲背景依託,沒有演員純熟演技的駕馭,很難讓觀衆在銀幕前耐心觀影近兩個小時。不過從孫鵬的觀影感觸來講,這部影片絕對會讓你靜下來,思考發現。

同時,在影片中也可以看到導演陳正道對細節處理上的用心。包括,對徐醫生工作室內的結構佈置、地板紋理的設置、牆上油畫的心理暗示以及燈光的精心佈局,都可以看出影片對於心理上的研究。當然,這些環境設置都是服務於一個主題,那就是“催眠”,要知道想實現催眠,場景非常重要,比如需要選擇一個空氣流通、安靜並且感覺安全的場地。在室內的話,如果坐在椅子上,那麼便需要一個有靠背的椅子。顯然,影片中將這些細節發揮到極致,即使真正的專業催眠師看這部影片,想來也會有極大共鳴。

演員方面,徐瑞寧這個角色絕對可以稱得上徐崢又一經典。如果說在《無人區》中,首度以嚴肅律師角色形象示人的他還令人偶感突兀,那這次在《催眠大師》中,他則完成了一次真正由喜劇演員向實力演員的轉型。因爲徐瑞寧這個角色極爲挑戰演技,尤其在與病人任小妍的相互試探、彼此揣摩中,他需要有高層次,多變化的心理過程。從高度自信,到略感疲憊,再到瀕臨崩潰,徐崢的演繹絲毫讓人笑不出來,讓人看到了這位實力演員的另一面。如果說徐瑞寧這個角色的成敗關乎着影片的成敗,那麼無疑,徐崢扛起了這部影片。

拋開催眠的這種治療模式,其實影片還闡述的另一個主題,就是恐懼。恐懼這個詞,很多時候是因爲我們自己不敢直面拷問陰暗。當撕破自己所有的恐懼,坦然接近那些不美好的事物,也許你會看見很多在“陽光”下看不見的風景……此外,影片的結尾也堪稱精彩,姑且叫它“黃金結尾”吧。

此類的“黃金結尾”在電影中並不多見,和這部影片相近的例子要屬《第六感》了,但《催眠大師》的結局又比《第六感》更加的完美,前面的鋪墊無聲無息,在最後一刻,所有人物迎來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歸宿。當然,結局究竟如何,還要等影片上映後才能揭曉了。

催眠大師觀後感 篇10

別誤會,本人深愛懸疑片,並且深愛祖國。正是因爲這種熱愛,才陷入恨鐵不成鋼的泥潭。

言歸正傳,《催眠大師》上映前略略看過下宣傳,因爲莫文蔚婚後淡出演藝圈,徐崢雖然演出過喜愛的片子,也有不少口水片作品,所以並沒有太關注此片(主要是因爲對國產懸疑片沒有信心的主觀意想作祟)。在朋友圈見到一些平時較中肯的小夥伴看過此片評價不錯,終於買票入場。

其實翻轉劇情的形式在影片開始後十幾分鍾我們已經猜出是任小妍(莫文蔚)反催眠了徐醫生(徐崢),但這並不影響我將其定義爲是一部好片。一開場就用一個略顯驚悚的案例抓住了我們的情緒,場景轉換到徐崢的演講,影院一陣鬨笑,想這正是徐崢泰囧後的形象遺產,演講這段戲可以說開題點睛,將徐醫生專業、犀利、自信的專業形象描述給觀衆。

而更打動我的是居中鏡頭的切換,不生硬、又給人想象空間。更難能可貴的是特級效果也故弄技巧,不像正紅國產古裝連續劇續集那樣令人發笑,用得恰到好處。

看片的時候不難將此片和《盜夢空間》,《禁閉島》,《狙擊電話亭》聯想在一起。故事的發生地其實只在一個小小的診療室,說到診療室不得不提場景的設計和色彩也很出彩,很容易令人入戲,暗黃色爲主的色調,既顯得診療室想給病人安心的感覺,隨着劇情發展也給人心理壓抑的感覺。

徐崢所使用的杯器具也引起了我的注意,一開始的不鏽鋼咖啡杯,到後來他給莫文蔚和自己斟水用的不鏽鋼水壺和杯子,他給莫文蔚單獨斟水時用的玻璃水壺和杯子,也正表現了兩人的心理狀況。徐崢作爲一個有心理創傷的治療師,有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所以他自己用的杯具都是不鏽鋼的,給人一種堅不可摧的感覺,而莫文蔚作爲病人來到,他用玻璃杯給她斟水,也顯示出他作爲心理治療師的專業素質和自信,他希望病人在他面前或者治療之後都像玻璃杯一樣透明。這裏的安排另我覺得導演很懂懸疑片精髓啊!對細小的微屋把握得非常到位。

兩位演員的演技自然毋庸置疑。莫文蔚雖然已嫁爲人妻年齡好幾張,但劇中所表現出來的感覺,甚至大學時期的樣子,都毫無違合感。從病人到醫生角色的轉換也非常嫺熟。

片中有很多伏筆,在劇終都一一得到了解答!這是最令人感動的。最怕有些懸疑片或驚悚片,一開始撂了一大堆包袱,結尾匆匆了事,感覺像進行了1個小時前戲後秒射,觀衆智商嚴重受到侮辱啊!!話說,莫文蔚被催眠時,對一開始反催眠劇情的預設有了一些動搖,因爲太真實,而且感覺她的確需要治療.....甚至到了治療完成後她對老師說,我的確是治療徐崢的最佳人選時,仍然有些不解。知道最後,劇終徐崢回憶車禍時一直沒露面的好朋友出現時,一切都浮出水面,原來莫文蔚的確是最佳人選,因爲她在治療徐崢的同時,也在治療自己,走出創傷後遺症。

最後,片尾曲本人也覺得很契合。聽的時候就覺得很熟悉是聲音,看完子母后確認,果然是劉思涵。在看夢之聲的時候就對她的聲音印象很深刻,很打動人,這首《半醒》和整個影片旋律契合的非常好。

第一次寫長影評,不免有些拖沓無序,感受我赤誠熱愛的心即可!!anyway 推薦大家觀看此片。歡迎愛好者指正,一起討論。

催眠大師觀後感 篇11

有影迷評論,“《催眠大師》這部劇沒有什麼吸引力,但較之曾經同類題材的國產劇,已經進步不少……”其實,我更認爲這部劇的亮點是它側面所關注的:都市人的焦慮症候羣。

這部是由現實感極強的內地演員徐崢和港產驚悚劇“女神”莫文蔚主演的影片,本片帶給觀衆的恰恰是導演陳正道的拍攝理念,“我喜歡那種觀衆拿刀頂着你,你一走不對我就捅你一刀的那個感覺”——你有這種感覺嗎?我是有的。兩岸三地共同拍攝的作品不在少數,而這部電影從繁忙的都市中,窺探出都市人面臨的焦慮和如何解決這種焦慮的觀察角度非常好;用一種希區柯克的推理和大家熟知的心理治療的電影表現方式也更是這部劇的一大亮點。

焦慮症候羣,簡言之,就是焦慮病症引起的綜合心理疾病。比如,抑鬱症症候羣和斯德哥爾摩症候羣等都是常見的一種心理活動。在劇中,小妍(莫文蔚飾演)因爲從小被父母拋棄的苦難經歷和痛失男友的悲痛心情,假想自己可以遇見鬼。面對徐醫生(徐崢飾演)的多次催眠治療,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愈演愈烈。這時,劇中情節急轉直下,原來,徐醫生纔是真正的心理病人,而小妍恰是這場“局中局”的“拯救者”。她被導師相中,用編造的故事使男主人公在故事中“驚醒”,脫離了痛苦的“心魔”。而這波瀾起伏的人物魅力的較量,讓觀衆不覺得枯燥乏味,反而更有探求真相的慾望。

故事中,男女主人公都是社會的精英分子,都是大家羨慕的所謂社會上的“佼佼者”。但矛盾的是,他們都不同程度的遇到了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並不斷放大,到了病症的地步。這可能也是影片帶給大家的思考:我們專注於自我發展的同時,是否注意到自身的健康。這種健康不只是常說的生理健康。而鍛鍊身體固然重要,在紛繁複雜的社會裏,能遊刃有餘的解開自己心裏的那個“疙瘩”,同樣不能忽視。2013年一項調查數據表明,中國每年有25萬人,因爲抑鬱症的折磨,而選擇自殺來結束生命。這不僅僅是一個數字,這更是一個信號,是一個關乎社會正常發展的“警示”。

對於怎麼預防和治療這種心理病症,影片詮釋的也非常清楚。

當徐醫生的導師,方教授(呂中飾)逐步解開了劇中重重謎團時,小妍的心情低落了。因爲由於徐瑞寧的錯誤,小妍的男友也沒有幸免車禍。雖然她能釋懷,但片中結尾,還是把到底誰是真正的“催眠大師”成功定義:那就是,我們每個人實際上就是自己的“催眠大師”。言外之意,不管遇到什麼樣的苦難和心裏遭遇,我們只有自己去調節,盡最大的力量,走出自己的陰影、戰勝自己,才能真正的釋懷人生。

本片在這裏的點題極爲膾炙人口。導演貌似窺探到了時下的社會,人們忙於賺錢卻低估了自己的“心理防線”,如果事事順利還說得過去,一旦飛來橫禍就盲目了。更有些人,自我感覺良好,像劇中男主人公一樣,自認爲仍然能勝任工作,其實,在“心裏陷阱”上早已越陷越深,無法自拔。

《催眠大師》又把我們拉回如何在交錯複雜的社會,處理好心理危機的話題。而這一話題,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將永遠值得大家探討。探討的中心,正如影片中講述的那樣:“沒有人能夠原諒你,只有你能原諒自己”,而“人有兩種,一種是天生的,一種是努力尋找的……”,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不是不能療傷而是不願意遺忘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