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處級幹部參加培訓班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處級幹部參加培訓班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參加培訓心得體會 篇一

在“觀”中發現在“議”中成長

——聽陳大偉教授《怎樣觀課議課》有感

3月13日,我們在重慶市天宮殿學校會議大廳,聽取了成都大學教授、教育部國培專家成員陳大偉教授的講座,題目是《怎樣觀課議課》。聽完講座,很有感觸。

我作爲農村國小教師,參加教學工作二十三年了,參加過很多的教研活動,尤其最近這幾年,進行新課改,教研活動就更多了,縣級的課堂講賽、縣內的區域教研、學校內部的教研等,講課、聽課、評課是所有這些教研活動最主要的內容。學區還爲我們教師規定了每學期要聽課的次數,要寫的聽課記錄等。

我總覺得,自己以前所參加的那些教研活動,對促進我們的教學工作,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是很明顯,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

聽了陳教授的講座,我們教研活動中的聽課、評課,往往只流於形式,缺乏實效性。

陳教授是這樣定義觀課議課的:“觀課議課是參與者以課堂教學活動爲依據,圍繞共同關心的問題和有價值的課堂現象進行對話交流,以發現和理解教學、改善和創新課堂、並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一種研修活動。”觀課議課的目標是“建設理想課堂”。他有以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的來闡釋設立這樣的目標的意義,即“一個人真正的幸福並不是待在光明之中。從遠處凝望光明,朝它奮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時間裏,纔有人生真正的充實。他給人的感覺,就是他的前面有一束光,指引他永遠向前。”

看來,我們的聽課、評課,與陳教授所說的評課議還相差甚遠,要達到這樣的高度,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16年3月18日

參加培訓心得體會 篇二

參加《2011年合山市在職教師全員培訓》心得體會

北泗鄉中心國小

譚志增

我參加了2011年合山市在職教師全員培訓,通過此次培訓讓我受益匪淺。 21世紀的中國小需要素質教育的實施,需要高素質的教師,這是高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因此,女裏實施繼續教育工程,加強中國小教師對於建設,是面臨新形勢的需要教師整體素質教育的提高爲教育奠定了基礎,教育的發展必將迎來美好的明天。

通過繼續教育的學習,現將一些學習體會做個小結:

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全體在職中國小教師整體素質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學習期間,在與實際相結合,不斷的實踐,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現將一些學習體會做個小結。

一、通過對繼續教育的學習,我首先是更新了兩個重要的觀念:其一,對國小教師來說,研究是學習、反思、成長、發展的同義詞,與專業人員的研究具有質的區別。它是“以解決問題爲目標的診斷性研究及實踐者對自身實踐情境和經驗所做的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和反省。”其二,我們這些綜合科從現在的教育角度上講不是一門主科,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科。教師對此的定位非常迷惑。但通過學習,從“過去的我”與“現在的我”的對話交流,是努力擺脫“已成的我”,爲不斷獲得新生的過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爲了提高自己、發展自己、更新自己。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守護人。他將教師角色定位於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教師首先是學習者,不僅要善於向實踐學習,向理論學習,而且要向學生學習。教師是研究者,帶領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教師是實踐者,實踐的內涵是“變革”。

二、教育無小事。一個細節可能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一個教師最可貴的品質在於他能從日復一日的教學生涯中領悟和體會到教育的真諦,開掘出散發着新鮮芳香、體現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細節。學生是具有極大可塑性的個體,是具有自立發展能力充滿創造力的生命體。概括地說,“教育的真諦在於啓發自覺,在於給心靈以向真、善、美方向發展的引力和空間。

三、就人格而言,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域、任何學段,師生之間都應該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識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於聽從老師的教誨。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給學生,與學生通過交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願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溫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對學生還要有一種充滿責任感和理智感的愛,這種愛就是嚴格要求,嚴而有度,更要嚴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之外,我們還需要結合個人情況及教學環境和特色來很好的貫徹和應用它們。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除了需要不斷客觀的看待“過去的我”,我們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熱情,一份對教育、對學生、對社會的神聖信仰與追求!

《2011年合山市在職教師全員培訓》心得體會

北泗鄉中心國小

覃國濃

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全體在職國小教師整體素質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通過學習加深了我對繼續教育的認識和理解,使我對自己所從事的教師職業有了新的認識,對自己在職業中應該具備的職業道德有了更加規範的理解,瞭解了更多的現代教育思想,掌握了更爲先進的教育技能和教學方法等等。現將我學習的心得總結如下:

一、注重學習、轉變教師角色。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可見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對課改的認識是實施課程改革的要害。

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處於主體地位,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臺”,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衆”與“聽衆”。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唯老師獨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

新的教學理念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爲學生纔是課堂的主體,老師應儘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我認爲,學習的目的是爲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爲了考試,爲了升學。因此,作爲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空間,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踊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

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目的。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進取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實現自我更新。

1、確立一個思想,即“爲學生一生的發展做預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強調應該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於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當一個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預備付諸行動時,他纔有動力,有激情,而當他想到的事情預備付諸行動時,那就激活他創新,所以在課改中我們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去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去做。

3、進行三個轉變:教師角色的轉變;學生地位的轉變;教學手段的轉變;

4、採取四種方法:激發學習愛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三、加強教師自身專業的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提升自我發展的能力。

1、提高政治思想素質。

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對教育事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正確的教育觀可以造就人才,錯誤的教育思想則能摧殘人才。“教書者先強己,育人者先律己”,教師要終身加強政治思想修養、現代教育理論、國家教育政策法規和文件的學習,堅持正確的教育觀、世界觀、價值觀和人才觀。

2、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

我身爲一名年輕的教師,又奮鬥在課程改革實驗的最前沿,更應當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隨着課改如火如荼的展開,我們在學校學習的那點知識,已經遠遠不夠傳授了。要想成爲研究型教師、專家型教師,不學習怎麼可以,怎麼能勝任更多的教育教學工作?新課程將改變教師與學生的傳統角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和主動探究的精神,教師要不斷地實現自我更新,在自己的實際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去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去做。

3、制定自我發展目標。 我們只有更加努力地勤奮學習,不斷充實自我,不斷超越自我,不斷完善自我的知識體系,保持一顆永遠年輕奮進的心,唯有如此方能適應當今教育形勢的發展。迎接知識挑戰,不懂就學,沒有就補,學習是我自身提高政治思想素質、補充更新專業知識的最好途徑,我將用終身學習來引領自己的專業成長,成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參加培訓心得體會 篇三

參加培訓心得體會

從六月十五日開始,我在網上開始教育技術培訓,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匆匆學完培訓內容,完成了相關的作業。同時認真看完了前面教師的體會,感覺其他老師比我感觸多。通過學習,使我明確了在教學中遇到的很多疑難問題,體會如下:

1、教師的培訓勢在必行,靠當初學到等待知識和自己的經驗是遠遠不夠了。這次培訓給每位老師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使每位老師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學,反思在教學中的得失,經驗,這有利於老師的成長。

2、講究策略,進行有效教學。從前面老師的感悟中都有這樣的體會,相信每個教師在對自己過去的教學進行反思,總結,會得出很好的教育理念。

3、培訓內容豐富,視頻清楚,作業設計能鍛鍊老師。可惜時間太匆忙,學到的很少很少。有些是剛剛接觸,根本不知道從何做起。對今後的教學幫助不會太多。如果能住在教室裏聽聽老師授課,然後上機並得到輔導老師的指導,那該是最好的效果。 不過這次培訓還是讓我明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也知道該怎麼自學,該怎樣進一步提高了自身的素養。我會努力的!

參加培訓心得體會 篇四

參加“名師數學課堂展示及研討會”心得

楊育品

2012年3月17日至3月18日,應學校的安排,我有幸參加了“全國名師數學課堂展示及研討”的培訓學習。這次培訓主要從四個專題進行,分別是:

1、對國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認識。

2、獲得“四基”,增強能力。

3、怎樣解題與怎樣學會解題?

4、談如何上好一節數學課?

在每一個專題之前,專家們都爲我們展示了一堂精彩的數學課。短短兩天中,我認真聆聽了各專家的講座,專家們精湛的教藝,先進的理念,獨特的設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淺,對教學的認識有了質的飛躍。

首先是羅曉燕老師爲我們展示的《有序數對》這一節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整節課幾乎沒有講解的過程,都是以提問的方式進行的,且所提的問題都能讓學生想到教學內容上,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真正做到學生自己發現,自行探索。我認爲這樣的師生互動,纔是真正意義上的思維互動,而非我們平時上課的形式互動。這也是她的有效課堂中提問準確性的體現,她指出了我們多數老師上課最容易犯的提問很隨便的錯誤,如問“是不是?”,“是嗎?”,“爲什麼?”等這樣的問題。可見設置有效的數學問題的重要性,它將影響到整節課的成功與否,是備課中一項重要的內容。此外,她還提出了有效教學的另外幾個方面:

一、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情境要“有趣味”、“有數學味”,而且情境並非必須生活。

二、實施有效的教學方法。

三、關注有效的教學情感——教師以自身積極的情感來感染和喚起學生的學習情感。這也是我在教學中容易犯的,總是受到學生的某一方面表現而情緒化,最終影響到整節課的效果。教師應該多鼓勵,傾聽,寬容學生,多與學生溝通,瞭解學生,與學生融洽相處。當然,這些方面說起來容易,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能夠實實在在的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

另外,羅增儒老師的解題練習課也給了很大的啓發,他提出了“怎樣解題?怎樣學會解題?是數學學習中的兩個核心問題,是數學專業教師的最高點。我們要科學的把握怎樣解題的基本過程,懂得通過解題去分析怎樣學會解題;我們要有志於建立自己的解題理論。”也就是在告訴我們要注重知識生成過程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數學中概念的建立、結論、公式、定理的總結過程,蘊藏着深刻的數學思維過程。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生成過程的教學,就顯得至關重要,它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數學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識的引入和生成過程的編寫,這也正是爲了培養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們應當改變那種害怕浪費課堂時間,片面追求提高學生方法運用能力的做法,應當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利於學生參與認知的教學環節,把概念的形成過程、方法的探索過程,結論的推導過程、公式定理的歸納過程等充分暴露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爲自己探索和發現的過程,真正成爲認知的主體,增強求知慾,從而提高學習能力。

最後,李慶老師“談如何上好一節數學課”中,許多的非常好的教學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推廣。一節好課的關鍵因素有:

一、對內容的理解。也就是要弄清楚我們要講什麼?其中包括:對知識本身,知識的地位及作用,以及需要滲透的數學思想。

二、對教學目標的制定。也就是要講到哪?它取決於對內容的解析,要有操作性,要有過程性,要注意達到的實實在在的程度。

三、學情分析。也是教學的起點,只有充分的瞭解學生,才能找出教育學生最有效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也是教學的實踐過程。

五、細節的處理。如問“好問題”及“問好”問題。這方面又回到了羅曉燕老師的提問的藝術,她們也算達成了共識。

六、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改革,改的是理念不是模式,模式化教學只是過程和手段,不是最終的結果,數學課的問題最終還是要靠教師通過:理解數學、理解學生、理解教學來解決。 他們的一些做法值得我們推廣:(1)學案——教師對每一節課的知識做梳理,製成學案發給學生,相當於每節課的學習提綱。(2)周清——每週出一套20分的基礎題給學生測試,要求每位學生要考18分算過關。(3)教育心理學的積極探索與合作學習——定期討論學生的心理變化,他們想要什麼,討厭什麼,什麼時候最高興,什麼時候最疲憊……,這樣有助於對每節課的過程預設。

總之,還是那句話,也許許多教學的理論知識我們都能說能道,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切切實實的運用到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來。一天的培訓結束了,帶給我們的思考是久遠的,需要我們把感受體現在日常的工作中,爲自己負責,爲學生奠基。

參加培訓心得體會 篇五

學習新理論 拓展新思路 迎接新挑戰

——參加某某大學培訓心得體會

2015年11月1日——6日,我有幸參加了太原檢察幹部專題培訓班,在浙江大學華家池校區進行了爲期一週的培訓。培訓的時間雖然短暫,留下的印象卻很深刻,尤其是思想觀念的衝擊和觸動極大。經世致用、創新實幹、敢爲人先的浙江精神、浙江思維、浙江經驗和浙江做法,無不給人以啓迪,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在學習過程中,浙江大學爲我們安排了精彩豐富的課程,包括李永紅教授的《刑事疑難案件的訴訟機制與司法方法》、高豔東副教授的《刑事案件熱點分析》、葉良芳教授的《<刑法修正案

(九)解讀>》、徐旭初教授的《當代中國社會熱點問題分析》、翁裏副教授的《偵查學前沿問題》、趙國秋教授的《幹部心理健康與壓力調適》、徐天合教授的《刑事案件現場勘查與保護》、鄭磊副教授的《當前司法改革若干熱點問題》、李華副教授的《刑事司法領域若干問題》 。五天來,我們所有學員在美麗神聖的學術殿堂裏聆聽了各位名師深厚的學養教誨,感受到了“求是創新”深邃的浙大精神,其已超越了單純的工具性作用,更多植入的是價值、理念,教化的精神洗禮,直抵心靈。浙大的求是創新精神、嚴謹的治 學態度以及老師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讓我深感敬佩,這些優秀的品質不僅體現在知識的傳遞過程中,還體現在浙大優秀的管理之中,回想我們五天的培訓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各個環節無縫銜接,緊張而有序。浙大老師給予我們貼心的起居照料,讓我們在學習知識、領悟智慧的同時感受到賓至如歸的快樂。

五天的學習雖然已經結束,但這不是理論探索的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進一步強化學習意識,創新思維方法,主動履行好檢察官職責,努力做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着眼大局,認清形勢。目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正處於大調整、大變革時期,司法體制改革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需要,也是解決當前司法工作存在突出問題的需要,必須堅定不移推進。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遵循司法規律,圍繞提升司法公信力、促進司法公正的改革目的,統籌安排各項改革工作。要突出重點,協調推進完善司法制度、規範司法行爲、強化司法監督、落實司法保障。充分調動廣大司法人員的積極性,強化教育引導,兼顧各方利益,形成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圍。

二是加強學習,提升素質。依法行政是建設法治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什麼是法治?亞里士多德認爲法治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他對法治的註解是:“法治應包含兩重意義:已制 定的法律應獲得普遍的服從;而人們所遵從的法律本身應該是成文的和良好的。”也就是說,法在全社會應該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社會的治理應該遵從良好的法律。托馬斯·潘恩曾精闢地論述:“在專制政府中國王便是法律,同樣地,在自由的國家中法律便應該成爲國王,而且不應該有其他的情況。” 只有建立在法治基礎上的社會,纔可能是長治久安、長盛不衰的社會。因此,我國提出構建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目前法律工作者面臨的新形勢和新情況日新月異,法律法規以及各種制度規定的更新速度日益增快,如果不注重學習,我們將無法適應形勢發展和工作實際的需要,無法正常履行檢察官的工作職責。因此,在工作中,我們必須不斷加強學習,正確處理學習和實踐的關係,主動自覺地去學習,帶着實踐問題去有意識地學習,並且注重理論總結和提煉,學以致用,切實增強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素養。 三是創新思維,銳意進取。在工作中,我們應時刻開拓工作思路,創新工作舉措,將學習和實踐相結合,和服務人民羣衆相結合,和社會管理創新相結合,切實發揮好檢察監督作用,爲社會提供更好地法律服務,促進法治政府、法治社會、法治中國建設。

本次培訓安排的課堂時間合理,在繁忙學習的同時,又可以外出遊覽名勝古蹟,勞益結合,有滋有味。作爲一名基 層的檢察幹部,應當既有工作的智慧和人生的追求,音樂藝術和人文素養,也有開拓的視野和高瞻遠矚的見識,既有豐富的專業知識,也有豐富的綜合知識。本次課程中,趙國秋老師的心理學課程和徐旭初老師的社會學課程讓我受益匪淺,使我對心理學和社會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兩位老師的課程受到了學員們的一致好評,大家一直建議今後應當安排更多類似的課程。

總之,參加本次培訓學習,對我人生閱歷的增長和能力的培養、綜合素質的提高,都是一次難得的鍛鍊機遇。今天的學習不是結束,而是一種新的開始,我將把學到的知識付諸於實踐。今後,一定要以積極的工作態度,飽滿的工作熱情,盡心盡責地做好本職工作,在實踐中歷練成長,爲太原檢察事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加培訓心得體會 篇六

參加培訓心得體會

通過參加區委黨校舉辦的“2010年新進社區工作者培訓班”,我係統的學到了很多有關社區工作的理論知識,有很深的體會和感觸,現總結爲以下幾點:

首先,從課程安排上,我們系統的學習了和諧社區建設在芝罘區的實踐、社區幹部如何搞好新形勢下的羣衆工作、培育社區網絡共建社區和諧家園、如何組織社區文化活動、社區工作禮儀培訓等幾堂理論課。這些課程都立足於社區工作的整體,對我們新進的社區工作者,進行了系統的理論培訓。教課老師通過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案例相結合,讓我們更容易接受,使我對理論知識有了深刻的理解。這幾堂課中白石街道的雷宇主任用她的親身體會跟我們交流經驗,使我感到她曾經遇到的正是我們現在經歷的,對我們新進的社區工作者來說是一種鼓勵,他那種遇到困難不服輸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民政局的崔書記給我們講的和諧社區建設在芝罘的建設,其中除了介紹了芝罘區建設和諧社區的主要做法,還給我們講了先進的社區工作方法,使我從中受益匪淺。

其次,在理論課程結束之後,還安排了我們去參觀了東山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奇南及幸福社區。這次參觀活動,使我開闊了眼界,這些街道和社區都是羣衆工作開展良好的單位。東山街道和幸福社區黨員活動中心令我記憶猶新,建設了方便社區居民讀書、閱報、健身、開展文藝活動的場所,可以看到很多居民在活動中心活動,這豐富了社區居民生活。參觀奇南社區我感受到了社區居委會時時想着居民,處處方便居民。在社區居委會外的宣傳欄可以看到爲豐富居民生活開展的活動和失業居民提供勞動就業崗位的通知,走進奇南社區服務大廳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銀行式的分類服務和架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宣傳紙,有出生嬰兒隨父落戶的辦理程序,有申領《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辦理程序,還有失業證申領程序„„這些都充分的方便了居民辦理業務。通過參觀優秀社區使我認識到了我們社區有很多需要借鑑和改進的地方,更加堅定了我要好好爲社區居民服務,爭取將我們社區打造成精品社區。

第三,這次學習,是進入社區工作之後第一次將我們100名新進社工召集到一起學習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我發現有很多同事在工作中有很好的工作方法值得我來借鑑,很多同事在這半年的時間裏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這些都鞭策這我在今後的的工作中更加努力。

通過這次學習和參觀,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更加清晰的意識到我以後的工作要努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首先,提高學習能力,進一步增強自身素質。我們不僅要深入學習業務知識,用專業知識武裝頭腦,而且還要貫徹落實到平常的工作中。在學習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進行系統思考、系統安排。我們不管學什麼,都要與推動本職工作結合起來,在實踐中善加利用。要通過學習,不斷提高理論水平,提高知識層次,增強做好本職工作的能力。其次,提高工作能力,進一步增強服務羣衆的本領。新形勢下我們尤其要具有綜合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夠在複雜的人物和事件中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並根據事物的發展趨勢,預測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超前採取防範措施,把工作做在前面,掌握工作的主動權。第三,提高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工作的實在性。隨着改革的不斷髮展和深入,社區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將會越來越多,要以良好的精神狀態面對全新的工作。要發揚艱苦奮鬥、埋頭苦幹、自覺奉獻的優良作風,堅持辦實事、鼓實勁、求實效,勤於政事,苦幹實幹,把心思用在工作上。

總之,這次學習機會來之不易,這充分體現了區領導對我們新進社區工作者的關懷,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也非常感謝區領導能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寶貴的機會。希望將來能夠有更多機會理論的學習社區工作知識,和同事交流工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