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赴外地考察學習鄉村振興經驗體會

赴外地考察學習鄉村振興經驗體會1

赴外地考察學習鄉村振興經驗體會

2019年4月,我鎮組織去廈門考察學習鄉村振興經驗。在考察過程中,廈門的飛速發展和良好的城市風貌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廈門的城市建設,使我們耳目一新,而廈門人民敢拼、愛拼的精神和先進的理念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借鑑:一是以強烈的憂患意識爲內核,不斷解放思想、自我加壓求發展的精神。二是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爲重要平臺,着眼全局謀發展的視野。三是緊緊扭住項目建設不放,以重大項目支撐跨越發展的氣勢。四是堅持在發展中調結構,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強化競爭力的思路。五是下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不斷爭創開放發展新優勢的魄力。六是高標準提升城市建設水平,大力推進生態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大手筆。

一、廈門市美麗鄉村建設的主要經驗

廈門以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爲目標,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斷完善農民主體、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規劃引領的建設機制,在宜居鄉村、共富鄉村、人文鄉村、樂活鄉村、善治鄉村爲內涵特色的美麗鄉村升級版建設上取得了顯著成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美麗鄉村發展模式。

(一)強化規劃引領。注重美麗鄉村的規劃建設,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在規劃理念上,充分結合實際和發揮自身優勢,“不求大、不求洋”,注重打造個性特色,推進美麗鄉村的品牌化和特色化建設。

(二)完善環境整治。注重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不斷建立完善環境治理體系。村灣的垃圾集中收集和污水處理全覆蓋,軟硬件全面配套。

(三)加強產業培育。注重產業培育,強化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牢固樹立建設和經營並重的理念,大力發展生態高效農業、農產品深加工、規模種養、農家樂和休閒鄉村旅遊,推動農業生產經營形態多樣化,將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村美與民富相結合。新建社區依託獨具特色的海島風情,通過精心設計,深度挖掘自然美,探索出了一條發展“美麗經濟”的新實踐,通過“文化+”模式打造獨具特色的美麗漁村,實現休閒、旅遊、文化、採風等元素聯片發展。這兩個村在開展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抓住了產業發展的“牛鼻子”,在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不僅自己有實力建設美麗家園,而且增強了農村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  

二、啓示與思考

黨的十九大以來,在中央、省、市、區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我鎮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緊緊圍繞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總體目標,不斷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取得了一定成效。對照外地先進經驗,我鎮仍有較多的不足和短板,突出表現在:對美麗鄉村建設的長遠和系統規劃,分類管理等滯後,“只見新房不見新村”的現象比較普遍;缺乏對歷史文化的有效挖掘和保護利用,村灣建設容易造成“千村一面”,農村鄉愁特色不鮮明;缺乏有效的產業支撐,投資農業的各類要素動力不足,農民致富增收存在一定困難,農民就近就業比例較低,美麗鄉村建設後繼乏力。浙江美麗鄉村建設的經驗,給我們以下啓示:

(一)要注重搞好科學規劃。要對全市農村進行深入調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近期需要搬遷進入社區安置的村莊和長期保留的歷史文化村、特色村,堅持保護、治理和建設“三位一體”,對村莊規劃佈局進行系統深入研究,完善總體和專項規劃,實行分類指導,不搞大拆大建,不能千村一面,體現農村特色。 

(二)要注重堅持示範帶動。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不能“撒胡椒麪”,一哄而上。要制訂美麗鄉村建設長期規劃,每年選定一批條件較好的村開展規劃建設管理的試驗示範,不追求固定模式,注重從細節入手,因村制宜,突出特色,追求個性,彰顯魅力,打造以生態文化爲主題的多元化鄉村,體現一村一品、一村一韻,建設一批山水人文特色的精品村,一片一片的推進,形成特色鮮明的美麗鄉村片區。

(三)要注重突出生態治理。要把農村垃圾、污水、綠化作爲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點環節抓實抓好。農村垃圾處理要圍繞推行垃圾分類和建設垃圾終端處理設施開展工作。農村污水能接入城市污水處理管網的,要接入污水處理管網進行處理;不能接入污水處理管網的,要建設小型污水處理設施進行處理。村莊綠化不但要搞森林圍村,還要注意房前屋後、大街小巷、庭院內外的綠化美化。 

(四)要注重加強產業支撐。要把產業培育當做美麗鄉村發展的動力源。要利用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的機遇,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農業、鄉村旅遊、休閒養老、文化創意、文明公益等新型業態,不斷增加羣衆收入。通過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發展美麗經濟,有效解決村美和民富的關係,逐漸引導美麗村莊變“輸血”爲“造血”,促進美麗鄉村的可持續發展。 

(五)要注重挖掘文化元素。要把文化建設充實到美麗鄉村建設之中,深層次挖掘客家文化元素,提升村莊的文化內涵。充分利用舊建築、古民居、老祠堂等,搞好歷史文化的保護與開發;注意挖掘文化資源,利用好村裏現有的文化陣地,傳承文化,宣傳文化,傳播正能量,提升鄉風文明程度。

赴外地考察學習鄉村振興經驗體會2

在宜賓市掛職鍛鍊期間,有幸參加了赴成都考察和學習鄉村振興示範項目的獲得,爲期兩天先後考察學習了郫都戰旗村、道明竹藝村、大邑幸福公社、浦江明月村等地。回來後,結合宜賓提出了新的學習觀點,並彙集後初步整理形成了對宜賓市鄉村振興規劃的一些建議。這些供分享體會和觀點,不僅僅適用於宜賓市,同樣也能夠爲我國其他地區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有參考和借鑑價值。

第一,需出臺有利於“城鄉人力資源置換”的激勵政策,解決鄉村振興依靠誰的根本問題。本次對幾個示範村的考察不難發現,成都鄉村振興取得的成效不僅僅是依靠農村的留守村民,而是通過多種人才引進和促進方式,將城市和社會精英人士引入鄉村併發揮其鄉村振興的作用,如招聘鄉村規劃師、派駐優秀駐村專業型幹部、全球招募新村民、吸引設計師藝術家創意羣落入駐、促進大學生鄉村創意創新、支持返鄉農民工創業等,不但優化了鄉村人口結構並提高了鄉村人口素質,而且帶動了本地農民見識、意識和思想長足進步。

第二,要激發鄉鎮(村)幹部、鄉村能人和帶頭人的主人熱情,使其“自下而上”產生強大的內生動力和迫切願望,實現“要我規劃”到“我要規劃”的轉變。在成都考察學習鄉村振興過程中,體會最深且覺得宜賓市最大的鄉村振興推進問題就是“自上而下推動力氣大,而自下而上熱情不足”。考察的幾個村後發現其共同的特點,都是鄉村振興“最後一公里”的鄉鎮(村)幹部、鄉村能人和帶頭人發揮了主人翁作用,這樣一支隊伍把該村振興當着自己家裏事情,且熱情高漲,戰鬥力極強。他們千方百計、日思夜想地主動謀振興促發展,鄉村主要的規劃思路、創意和項目都是出自於他們的智慧,而不是完全依靠外來規劃單位。政府及相關部門則是順勢而爲地引導、指導和審覈把關,且給予政策和資金幫扶,而不是代替他們幹具體事務。

第三,需出臺相關政策激勵市場主體下鄉,以加強宜賓鄉村振興的“市場化和資本化”運作模式。成都鄉村振興考察發現,無論是戰旗村的集體資產公司,還是道明村的種業文旅公司,都是採取了市場公司化的運作模式。依託公司主體,鄉村的策劃規劃、建設實施、管理經營、品牌推廣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高水平科學化運營管理模式,而政府及相關部門給予公司更多的政策、土地和基礎設施投入保障,以促進公司資本化運作更加健康可持續發展。基於此,我們宜賓應該出臺相關激勵措施,鼓勵五糧液、絲麗雅、天原、恆旭、綠地、魯能等企業成立鄉村投資運營公司,支持市文旅集團和投融資平臺進入鄉村振興市場,激勵市區縣各部門定點進行政策扶持支持,招引和培育鄉村市場化運作主體。

第四,需大力推進宜賓“農村新土改”,不斷創新土地經營模式。戰旗村集體土地入市釋放出了巨大的改革紅利,道明竹藝村農房宅基地出租激發了社區活力,明月村土地流轉經營實現了農業規模化專業化,幸福公社利用空置土地建設一個驚豔的現代菜市場等等,都在不斷進行土地經營模式創新。國家近年來出臺的“三農”1號文件和鄉村振興的相關政策意見,都在不斷地強化農村土地改革,而我們宜賓卻在“農村新土改”熱潮中具體開展的行動少,土地經營模式創新也還不足,亟待激發該方面的市場活力、村民意願以及基礎幹部開拓創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