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體會與思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體會與思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體會與思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涵蓋政治、經濟、生態、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實施過程中要針對農業農村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對症下藥認真破解發展瓶頸,補修發展短板,才能真正實現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下面我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談幾點體會和思考。

一、規劃引領是基礎

一是以注重事實爲原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時間跨度非常大,目標任務分三步:2020年,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2035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所以在實施過程中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科學確定鄉村振興的目標任務,不能超越發展階段,切忌貪大求快,避免急功冒進和急於求成。同時要科學把握鄉村的差異性和發展特徵,分類施策,因村制宜,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義。要堅持問題導向,堅持調查研究,勇於探索鄉村振興的新途徑,要考慮鄉村基礎情況的差異,採取符合本地特點的有效方式,發展地方特色農業、手工業和旅遊業等,打造“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發展新格局。

二是以科學規劃爲引領。抓好規劃編制工作,以縣級統籌制定全縣鄉村振興發展規劃,要堅持先點後面、示範引領,從不同區域的實際出發,明確不同村莊、不同階段鄉村振興的發展要求和具體目標,分梯次、有重點、多樣化推動鄉村振興,確保在執行過程中不跑偏、不走樣,一張藍圖繪到底。要與城鎮規劃相銜接,推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全面覆蓋農村,並突出農業生產、農村居住、生態環境保護和農耕文明傳承等功能。推動公共服務資源覆蓋農村,出臺優惠政策,改善基層醫療、養老、教育條件,打造城鄉聯動的農村生活服務網絡。

二、產業發展是重點

(一)要直面現狀。鄉村振興的第一要務就是要實現產業振興,只有促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才能優化種植結構,促進農民增收。近年來,雖然各地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主體在數量上大幅增加,並且也都在大力培育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業示範園區,但是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一是效益低的問題。這些新型經營主體缺少經驗交流平臺和有效組織引領,多數各自爲政、自主經營,生產規模簡單擴大,靠數量求效益,無論是在技術保障上還是發展質量上,都沒有實現質的高效提升。二是鏈條短的問題。與農業現代化相適應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不充分,倉儲、冷鏈、物流、信息諮詢等服務較爲缺乏,農村地區物流經營成本高,影響農村電商發展。對鄉村旅遊、休閒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的統籌規劃不夠,個別地方一哄而上、可持續性較差、同質化問題突出。

(二)要創新思路。一要優化農業發展產業。本着“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果則果、宜遊則遊”的原則,在保障基本口糧安全的前提下,堅持走特色效益農業發展路子,大力發展適銷對路的優質農產品,培育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依靠業新質優推動產業興旺發展。二要優化農業發展方式。要立足農業優勢特色產業,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一批綠色生態農產品基地,強化綠色理念對農村生態治理的引領作用。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重點推進以沼氣、有機肥、生物農藥爲紐帶的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實現農業生產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三要優化產業發展服務保障。要改革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耕地質量保護和農業綜合開發,加快動植物品種更新換代,依靠完備的服務體系建設,保障農業發展質量;要以短板機具、智能裝備爲服務重點,大力開發、推廣使用現代化的農業機械、裝備,全面提高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增加農業發展經濟收益。

三、人才振興是關鍵

首先要解決人才短板的制約。鄉村振興落子在事、關鍵在人,人興方能業興。人才隊伍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保障,其素質、能力的高低直接關係到鄉村振興的速度和效果。近幾年來,由於農村吸引力的降低,農村農業從業人員數量減少、年齡老化、素質降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尚處於初步發育階段,農村技術人才、經營人才、管理人才普遍缺乏。以現有的農業農村人力資源實現鄉村振興,實在是“小牛拉大車”,力不從心。農村人力資源“空心化”的實質是傳統農業比較效益低,缺乏吸引力,農村人力資源日趨匱乏,已成爲制約鄉村振興的突出瓶頸。

其實要加強農村人才的培育。重農先重人。一是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對符合條件的職業農民進行資格認證,制定出臺支持職業農民的配套政策,吸引更多農民提高素質,從事農業。二是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加大對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主體政策扶持力度,促進他們加快成長,更好發揮示範帶動作用。三是大力實施“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三鄉工程。各地應制定出臺並落實支持城市資本、社會資本、城市市民到農村投入產業開發,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境外企業到農村投資建廠的具體政策,加強農業招商引資,打破城鄉人才流動制度障礙,加速推進城鄉人才互動,要素流動。四是加大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力度。充分利用現有各種農村人才培訓資源和項目,採取多種形式,分期分批從鄉村中選拔一批有基礎、有信心的農民進行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從業水平,加快建設一支鄉土專業人才隊伍。

四、農民參與是主體

一要破除陳舊思想。受陳舊思想的影響,束縛農民參與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不足。存在等靠思想。在推動鄉村振興過程中存在要項目、等資金、靠上級的思想,“靠着牆根曬太陽、等着政府送小康”、“政府幹、農民看”等現象依然存在;帶領能力不足。農村基層黨組織發揮領導核心作用不夠,組織發動羣衆的方式方法陳舊,幹部拍板多、農民聲音少,發揮農民主體地位和主戰作用不夠。

二要引導主動參與。鄉村振興要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尊重農民的利益訴求,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農民的利益,保護和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鄉村振興成爲農民的自覺行動。積極幫扶廣大農民羣衆創新創業,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能管理、善經營新時代的新型職業農民,讓農民成爲一種讓人嚮往的職業,真正發揮鄉村振興“生力軍”作用。

五、政策扶持是保障。

(一)健全保障機制。要着力完善鄉村振興的領導責任機制,明確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的責任,將各項工作任務分解到基層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通過定期分步督查和工作實績考覈,推動建立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

(二)拓寬投入渠道。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方針,發揮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機構的作用,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面向鄉村振興的金融服務和產品,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鄉村建設的經營性項目中去,逐步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三)增加用地供給。用好用活土地增減掛鉤等政策,推動增減掛鉤節餘指標有序流轉,通過預留部分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盤活使用農村存量建設用地、獎勵建設用地指標等方式,保障鄉村產業發展、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用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