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嶺南文化與藝術修養學習心得(精選多篇)

第一篇:嶺南文化與藝術修養學習心得

嶺南文化與藝術修養學習心得(精選多篇)

嶺南文化與藝術修養學習心得

最近參加了專業技術人員公需課<嶺南文化傳承與文化藝術修養>培訓班的學習,老師的課非常生動,插入了許多圖片、音樂、詩歌等,讓我更深入的瞭解了嶺南文化的內涵,我對文化藝術修養與專業技術能力的關係有了更深的認識,深刻認識到一個人的文化藝術修養對提高自身專業的重要作用。

我知道,文化能使人的道德更加高尚,藝術能使人的生活更加精彩。在與同事、領導和公司各部門職能人員的溝通中,自身的形象、氣質、談吐、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各方面都對更好的完成工作目標有很深的影響,正因此,在專業知識以外,我們所表現的親和力,綜合能力就顯得更爲重要。讓同事產生心理上的共鳴和情感上的愉悅,促進了與同事之間更好的溝通,一個素質較高的專業技術人員,也往往有較好的氣質,而氣質又往往來源於文化藝術修養。

所謂藝術修養,指人的審美能力和情感。只有具有音樂聽力的人,才能感受到音樂的美,只有具有視覺美感受力的人,才能欣賞大自然景色之美和繪畫等藝術之美。俗語說:"玉不琢,不成器"。作爲一名專業技術人員必須要進行文化藝術修養,如基本素質的培養、心理素質的培養、法律意識的培養、倫理道德的培養、人文素質的培養、言行與禮儀的培養、社會活動能力的培養、業餘愛好的培養、人際關係的培養等,把自已培養成社會需要、單位需要的專業人才,承擔起各項工作的重任。

做一名有文化藝術修養的好管理人員,我們就要不斷地充實自己,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文化藝術修養。多讀一些關於溝通言談的書籍,訓練自己可以更好地與同事、領導和公司各部門職能人員的溝通。要擠出更多的時間學習新知識是一件艱苦的事情,要犧牲自己許多的休息時間,最好的辦法是把學習新知識當成自己的娛樂,在"快樂莫過於讀書""書中自有黃金屋"中補充自己,從中吸取智慧和力量,又創新自己的天地。

在人的素質中,藝術修養不可缺少。藝術不像語言和知識那樣,需要經過翻譯和說教才能爲人們接受和感悟,它直接影響人的情緒、精神和生命狀態。提高審美素質藝術修養是衡量一個人審美素質高低的重要因素。藝術修養的規定將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素質與生存質量的高低。一個有較高藝術修養的人,能夠主動的、充分地使其感性、情感和理智得到協調共處,使其心理結構的各個方面得到較好的發展。通過學習和修養,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經驗,增強文化藝術素養,開拓創新思維、強化自主創新能力,更好的用自己眼睛看待對象、直接做出判斷,通過對個別事物的瞭解,從而洞察、瞭解事物的本質,尤其在處理突發事件時,即時地做出決斷和處理。

嶺南文化有很好的包容性,融合與交流是嶺南文化形成之基石,我是一名財務人員,我們要傳承嶺南文化的優點,對各種知識兼容幷蓄,融會升華,提高專業技術能力,更好地運用到工作中。人是有資質區別的,也各有優秀的潛質,而文化藝術修養是最能激發人的潛質的。我需要藝術資養、精神也需要藝術豐富,我只有不斷加強文化藝術修養,提高自己審美、言談能力,豐富自己的藝術底蘊,才能提升自己的創造力,適應時代的要求,做一名優秀財務人員。

第二篇:淺析嶺南文化與嶺南造園藝術

淺析嶺南文化與嶺南造園藝術

論文摘要:嶺南造園藝術,有獨特的地域風格和非常鮮明的地域色彩。這種風格的形成與發展, 既由它形成的歷史條件和自然環境,同時也受到嶺南文化思想的深刻影響。

關鍵詞:嶺南文化、兼容性、嶺南文化影響、嶺南造園藝術

一、嶺南文化的形成

i、兼容海內三大文化體系

古代,由於交通工具落後,限制了廣東與中原的溝通,南海又將廣東與大洋彼岸隔開,因而,其封閉性和落後性是可想而知的。在封閉條件下形成的百越文化便是嶺南文化的底本,比起中華民族各先進的文化體系來說,實在是底薄本微,於是渴望吸收其他文化來充實自己。

秦以前,嶺南屬楚地,荊楚文化正是不囿中原禮制傳統,開放地博採衆長,富於創新的文化,非夷非夏,亦夷亦夏。無羈的想象和浪漫的激情,飄逸流暢的動態。嶺南與荊楚山水相連,歷來交往密切,嶺南從生產方式和社會生活方面,都吸取荊楚文化。荊楚文化對嶺南文化的影響,勝過中原文化對嶺南文化的影響。

三國時,嶺南與吳越同屬東吳,吳越自古是中華富庶地,文化發達,對嶺南的語言、藝術、園林、建築等方面都產生相當影響。

秦漢以來,中原文化憑自身的先進和中央集權的推力向全國輻射。隨着秦漢、晉、南北朝和南宋4次中原人口向嶺南的大遷徙,帶來了先進的中原文化, 至宋、元時,中原文化與先後融入的荊楚文化、吳越文化和作爲底本的百越文化,共同構築起嶺南文化體系。

2、吸收海外諸類文化

東吳時,佛教傳入廣東;南朝梁代,禪宗始祖達摩來廣州傳播印度佛教文化,後來在潮汕和徐聞形成兩大佛教中心。唐代,阿拉伯商人傳入伊斯蘭教文化;明、清時,西方傳教士將天主教、基督教傳入嶺南。這些外來的宗教文化在嶺南比較順利地傳播和發展,建起了許多寺院、教堂,將各自的宗教建築形式、雕塑、圖案、彩畫等藝術隨之傳進來。

可見,嶺南文化是土著文化、各個時期的移民文化以及海外文化在交流、碰撞、激盪、整合的過程中形成的。這樣的大融匯,必然以兼容精神爲前提,是兼收幷蓄的結果。正是由於嶺南文化能對各種不同的文化流派甚至異質文化保持較爲開放的態度,敢於和善於吸收各種文化的養分以豐富自己,所以得到了不斷的充實和發展。也正是因此,嶺南文化雖然是一種年輕的文化形態,卻能夠在古老而壯觀的中華文化大系統中展示屬於自己的那一份輝煌。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兼容性是嶺南文化的生命所在,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二、嶺南文化對嶺南造園藝術的影響

嶺南造園以清新曠達、素樸生動取勝,造園構意新穎,佈局平易開朗,較少江南園林那種深庭麴院的空間構設。在園林的總體佈局、空間組織、建築造型、色彩運用、疊石理水和花木配置方面有着自己的特點,形成不似北方園林之壯麗、也不似南方園林之纖細的一種通透典雅、輕盈暢朗的嶺南格調,成爲與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方風格之一。

1、儒家美學思想與嶺南園林

在嶺南文化的研究中,許多學者認爲由於嶺南遠離中央集權,受北方儒家思

想影響較少,因此導致嶺南文化具有遠儒性。其實早期嶺南文化受先秦儒家思想和楚文化的影響都很大,特別是孔子美學思想和屈原楚騷思想。孔子及儒家“文之以禮樂”的美學思想,一方面是指對人而言,通過美育對人的提升,是本質上的昇華;另一方面是指對物,通過對物的美飾,反過來又作用於人,同樣使人得於美育的薰陶。在嶺南的建築及園林中,最能體現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就是孔子美學思想和屈原楚騷思想中的“文”飾和“好修”。例如廣州的陳家祠,採用中軸線對稱佈局的手法,前後三進,包括9座廳堂、10座東西齋、6個庭院,建築羣主次分明,虛實相間,庭院與建築緊密結合,體現出傳統四合院建築嚴謹規整的整體美感。祠堂中大量運用木雕、磚雕、石雕、陶雕、灰塑、鐵(內容來源好 範文網:)鑄、銅鑄、壁畫以及書法對聯等藝術裝飾,各種裝飾工藝充分發揮了材料的性能特質,給人以巧奪天工之感。還有廣東四大名園番禺餘蔭山房、佛山樑園、東莞可園和順德清暉園的園林建築的裝飾同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道家“樸素自然觀”與嶺南園林

道家崇尚自然之旨,對中國古典文學藝術和園林建築等方而都有巨大影響。在園林上表現爲崇尚自然山水,沉醉其中達到生而不有,爲而不恃的境界。雖然山水創作不是道家纔有,但園林審美的自然觀則是道家的總結:“人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嶺南的自然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使嶺南人喜歡戶外生活,居住場所常選擇既生活方便而又景色優美的環境,所以,山水環境的格局成爲生活空間的首選。粵西肇慶城的城市佈局將七星巖湖光山色和西江小三峽連成一片,比起桂林來也好不遜色。在嶺南傳統園林發展進程中的南漢造園時期,就將園林景觀與城市的自然環境形態結合起來了,古代廣州城的佈局是“青山半入城,

六脈皆通海”[2],北面爲山,南面爲海(江)。城內的白雲山、與城北明代城牆相連的越秀山、城牆外的番山、禺山、東山、西山,使廣州古城內融入相當面積的青山綠地。

3、嶺南園林造園與日常生活聯繫密切,具有實際性與實用性。

嶺南園林受商業實利思想的影響,強調生活的跟進性,園林的佈局構成和造園立意受某一階段的社會思想潮流影響很大,因此園林的變動性較大。嶺南造園的思想立意與北方、江南園林有所不同,雖然也疊山理水,但園主人並不刻意追求山水,也並不完全陶醉於山水園林的享樂中,在嶺南人眼中,園林生活只是全部生活的一小部分,所以,不刻求園林某些細部的精雕細琢,不居於某一園的終生享用,而強調園林的隨見性和環境的怡人性。因此,園林不僅存在於私園,也存在於城市公共活動區域之中,如惠州西湖、潮州西湖和荔枝灣等,以及公建園林,如酒家、茶樓、戲園園林等。

4、嶺南園林造園結合嶺南的地理氣候特點。

嶺南造園比較周密地考慮了氣候的因素,非常注意朝向、通風條件和防曬。其中庭園佈局比較特別的是粵中庭園,常見的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前疏後密型,以順德清暉園爲代表。清暉園的前部(南面)佈置庭園,後部是密集的建築羣,通過庭園、天井院落、巷道以及敞廳等形式來組織自然通風,夏目的主導鳳,無論從平面佈局或縱面的設計佈置,都能吹到後院的每個角落。另一種是連房廣廈型,以東莞可園、廣州小畫舫齋爲代表。嶺南園林喜用庭園或庭院的園林佈局方法, 除了嶺南地處丘陵地區、農耕地少、土地價貴而造成園林用地狹小之外,最爲重

要的原因是受氣候條件的影響,用建築圍合而成的庭園或庭院可利用建築的樓宇和廊牆來減弱強風暴雨對園林的侵襲,將強風對園林景觀植物的破壞儘可能地減少。

5、西學東漸的思想,中西合璧的審美觀念。

西方文化對嶺南近代建築園林有着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在建築的外觀造型和園林的造園手法上。民國以後,留學回國的工程師、建築師日漸增多,廣州開始出現中西風格融合的一般建築和高層建築,20世紀初,由於廣州開始開闢馬路,西方古典建築中的券廊等形式與廣州傳統形式相結合,演變成廣州的“騎樓”建築。“騎樓”是跨人行道而建的,建築之間互相連接形成有遮蔽的人行道長廊,適合亞熱帶氣候,方便行人,成爲廣州商業區街景的主格調。位於商業中心的各大茶樓,其外觀形式無論偏重傳統特色還是模仿西洋古典風格,但多以折衷糅合爲主,形成嶺南飲食文化市井風情的特有形式。立園的水池造型,也是採用西方几何形的噴泉池形式,水池四周用欄杆圍合,這與中國傳統造園的山石池岸做法大相徑庭。嶺南建築除了外觀造型外,建築細部、裝飾裝修等方面業吸取外來建築形式河技術,如拱形門窗、外廊式陽臺、鐵枝花紋欄杆等等。

三、小結

嶺南造園藝術深受嶺南文化的影響。從嶺南園林造園所體現的美學思想看到,它是個多方面的有機綜合體,既有孔子“文之以禮樂”的儒家思想,又有老莊“原天地之美” 的道家思想,因此嶺南園林在造園環境的取向上崇尚自然,追求山水田園風光,園林建築的表現上則突出“文”飾的人工藝術性。明代以後,對着

商業經濟和對外貿易的發展,經世致用的造園理念和西學東漸的造園手法也融入到了嶺南園林造園之中。所以,嶺南園林既有北方、江南園林的影子,也有極強的地域特徵。國外文化和國外園林的影響下,許多外來的建築符號和造園手法也被用在嶺南園林中,在各處嶺南園林的造園藝術中,既有其共性特徵,也有很強的個性特點,同時造園既有一定的嚴謹性,也有很大的隨意性。

由此可見,嶺南地區所創造出的這種具有極強地域特徵的文化體系,和開放、兼容、多元、創新等文化特徵,將使嶺南園林的造園能不斷求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周維權. 中國古典園林史.第2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2.李錦全等編.嶺南思想史. 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1993

3.[清]黃佛頤編.廣州城坊志. 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

4.劉管平. 嶺南古典園林. 建築師(27).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7

5.張家驥. 中國造園史.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6

6.陸琦.嶺南造園與審美.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o05

第三篇:傳統文化和藝術修養專題學習心得

傳統文化和藝術修養專題學習心得

王保雷

2014年10月8日------2014年10月12日五天的學習,當我打開正反面都記滿密密麻麻學習的課堂筆記時,老師的面容彷彿又再一次浮現在眼前,以下是我的記錄和體會。

第一天, 上午黨性教育,下午孔子與儒學

第二天, 上午唱享山西音樂,下午音樂與情感

第三天, 上午傳統文化的影像表達,下午國學之子學

第四天, 上午國學之總論,下午國學之文學(上)

第五天, 上午國學之史學,下午國學之文學(下)

一、

2014年10月8號上午,晴天,我懷着對母校的感激和崇尚之情,踏進了久違的校園。首先來到了山西大學——國學大講堂,在一個簡短的開班儀式後,班主任老師李成林宣佈了課堂紀律。

由山西大學黨委書記,王世傑老師授課

《修生固本 彰顯黨性》——淺談黨員幹部黨性修養

主要內容有

一、傳統文化與修養

二、信譽黨性修養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黨性修養

修生固本,有些人做人還不夠,還要當官。

一、傳統文化與修養

1.勤儉知足的人生觀

2、貴和中庸的處世思想

3、貴義輕利的價值取向

4、君子人格的人生目標

5、仁義爲主的道德追求

一般文化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古代典籍:例如,四書五經傳統文化儒家以來必讀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

春秋是魯國的編年史孔子修改的。

老百姓讀《三字經》根據一個儒家文化發展出來的三字經,有文化的讀原著,沒有文化的讀通俗本:例如《弟子規》。

第四種文化是語言符號,例如國徽、國旗。

明《中國文化要義》知足常樂情節。

提到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我個人對這句話非常贊成。

二、貴和中庸的處世思想

中庸不是折中,和事老。 這是通過本課,對中庸新的理解。

中庸的含義:一是守中道,二頭太極端,知中守正,講原則的;二是折中,中和,和稀泥,但和而不同;三是因時制宜與時俱進。這是中庸的三的含義。古文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三、貴義輕利的價值取向

這是對“義”的最高道德原則。法家提出“貴利輕義”。

這裏麪包含三個層面,義、仁和弗洛伊德提出一人執行自我和監察自我。也就是自我監督,黨員尤其是領導幹部,隨便找個理由,爲所欲爲,下邊人也管不了,完全靠執行自我和監察自我來自律。

四、君子人格的人生目標

君子是理想人格的稱謂。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自律,理想目標就是君子。莊子提出過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之如飴。吳,人亦爲本的道路的處理器。

五、仁義爲主的道德追求

忠、孝、禮、志、信是中心,劉少奇的《共產黨員的修養》一文,提到仁者無敵,劉少奇說:仁之法在於愛人,不再愛我;義之法在於正我,不再正人。我認爲:現在確實需要這種精神,尤其是一個庸俗文化大行其道的時代。

二、黨性與黨性修養

1、黨性

2、黨性修養

3、黨性修養的內容

修身的過程漫長的。

概念名詞:

黨性:就是一個政黨固有的本性,是階級性最高和最低會合的表現。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性質。還具有階級性和階層性。

不能忘記所代表的階級性。劉少奇的三句話都是有階級性的。

黨性修養教育有四:自我教育、自我鍛鍊、自我改造、自我完善。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高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三,黨性修養的內容有六個方面內容

一是理論修養,二是政治修養,三思想道德修養,四是文化知識和業務能力,五是作風修養,六是組織紀律修養。

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黨性修養,

包括四方面內容:第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第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第三堅持一愛國主義配合新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第四堅持以八榮八恥爲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這四個方面互相聯繫互相補充構成一個有機整體。

價值觀是意識形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把馬克思主義觀點指導實踐。目標,就是凝聚目標。民族精神第一是愛好和平,第二是團結統一,第三第四沒記下來。

第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黨性修養

1、加強理論修養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

2、小點加強政治思想修養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

3、加強作風修養,堅持一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合一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

4、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堅持以八榮八恥爲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

二、

20140年10月8日下午,本來由趙海燕老師講解的《唱享山西》。由於電腦多媒體的問題沒有辦法講。李成林老師請來了第二天的孔子與儒學的老師。

衛廣來教授,是研究魏晉南北朝史的專家。而且由於電腦的不匹配,加上好多老師的課件是他的最新科研成果都不讓考課件。象衛老師這樣的傳統老師是不用電腦的,所有知識都在本人肚子裏,現代科技想調侃他也沒路子。

他提到東方文化世界是兩個文化,有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東方文化的代表就是中國文化,中國文化以我國古代文明爲代表的,古代文明的是以儒教爲代表的,儒教又是以孔子爲代表的。包括東南亞、日本、韓國、朝鮮構成了儒學文化圈。

第一,孔子的生平,春秋末年孔子出生,

先秦時期中國歷史上有兩個最盛的王朝,一個是漢代,一個是唐朝。

孔子是宋國國君的嫡傳,是商朝皇室後代。弗父何是孔子的先祖,後來建立了朝鮮國。孔子的父親叔梁紇。生了九個姑娘沒有兒子,後與顏氏,生了孔子。

孔子在3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在10歲的時候,母親去世,孔子放過羊,看過庫房,他是自學成才。

孔子30歲的說開始辦學,50歲的時候開始出士,當過中都宰,司寇和魯國國相。55歲出國周遊列國,遊了14年,68歲回到祖國。後從事教書,整理古代文獻,著書立說。

孔子的思想

第一是政治思想

立志是作爲核心的。法律是道德的底線,我們君子不追求底線。

第二是倫理思想

倫理思想人的核心是愛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第三是教育思想

有教無類,最早西周貴族和平民學在官府平時沒有權利上學的。

孔子創辦了四學。最大的貢獻是把文化解放報平。平均解放到平民。孔子弟子3,000。以前的國子監:是貴族學校。

第四是天命觀

祭神如神在,如不預祭則不祭。

三、孔子與六經

經的意義:人倫之始。

四、儒學的發展

孔子——弟子——戰國八派——孟子——荀子——朱熹——康梁——章太炎——姚奠中。

三、

2014年10月9日上午

趙海英老師,是山西省音樂學院山西大學音樂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

主題:唱享山西音樂

文化價值相對論, 我認爲:趙老師這個觀點很有衝擊力把文化作爲物理現象來考慮,有新意,但是人文感覺有所降低。

印度騎兵的誇張動作,在我們看來是誇張的,在他們看來是英雄的形象。

趙老師的課做得非常生動,插入插入好多圖片音樂。

認識了山西特有的民間樂器,聽了《二泉映月》、《寒春風曲》《青松》。其他的:《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舟》一首首生動的音樂。

山西音樂的分類有器樂,有說唱藝術,有戲曲藝術,有民歌藝術最豔麗多姿多姿的山西音樂。

山西的樂器:吹奏、彈拉,打擊樂器有等等。

雲岡石窟的第12窟,音樂窟。

民族樂器的演奏形式有獨奏和合奏。

戲曲,山西是戲曲的搖籃,被稱作綜合藝術,八種板式:

中國戲曲的發祥地:有四大幫子。山西民歌題材上有:號子,山歌,小調,秧歌等。

四、

2014年10月9日下午2點30分

山西大學音樂學院教授張娟老師

地點:山西大學音樂學院三樓報告廳

題目:音樂與情感

一、音樂怎樣表現情感

二、音樂的情感表達類型

三、音樂的情感效應

《樂記》中系在有七種類型的人的情感,這是音樂的本職。

一、音樂的本質

《毛詩序》及在說情動於中而言,言之不足故詠歎之,。。。。音樂是表達情感。

音樂是善於表現情感的藝術。音樂通過塑造各種聲音,表達人類的共同情感,不同情感類型音樂就可以對人的生理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

音樂的組成形式有節奏,節拍,速度,力度,調性等。它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總結進行了分析。第一是速度,第二是力度,三是音色。

快速的音樂有《卡門序曲》。慢速的音樂有《沉思》。第三,音樂的情感效應的例如:四面楚歌成功,就是因爲一隻蕭。

五、

2014年10月11日晴天

主講人山西大學文學院原院長劉毓慶

題目是——國學儒家之國小文化

國小是開啓中國文化之門的一把鑰匙

博士生導師古典文學研究會會長詩經學友會會長。

國學分爲講經史子及

一、定義:國學,本國的傳統學術。這個定義是日本先提出的日本式日本國是日本的傳統文化傳統。

二、興起的原因

三、意義:日本留學生引進的概念,日本人提出國學是和中國是同一文化背景下,是對應西方提出,文化的討論是一樣的。中華民族生存危機下,學習西方的文明改造民主。陳獨秀、魯迅,是第一類,他們是反對封建東西認爲封建東西都要不得。另一類是以章太炎爲核心主張:只要文化存在民族必然會復興。我認爲山西大學繼承了章太炎良好的治學思想。

中國國學是立國之本,是存在的依據。國學的提出:最早是在二十世紀末起80年代,西方文化大量的作品翻譯到中國,興起反傳統的潮流。特別是《河殤》主張藍色文明取代黃色文明和“五四”思潮相似。

西方文化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價值觀,刺激了經濟發展。中國文化不一樣,。“發展纔是硬道理,有錢人人羨慕。”現在成問題了。道德滑坡引起問題,離婚率高,青年犯罪。全國很多講三字經的國學啓蒙館。

顧炎武他當時提出國家亡和天下亡的概念,一個朝代可以滅亡。但是天下也可以滅亡,那就是道德淪喪危機感,即使朝代沒有滅亡。

山西大學創始人李提摩太就曾經提出:“不讓拋棄傳統”但是當時改良主義認爲有問題。80年代未在經濟上科技上學習西方。霍金提出:人類怎樣才能再發展一百年。榮格提出:向東方學習整體發展思路。

世界文化需要中國文化,和平的希望在東方文化。國內外專家提出社會發展有兩個輪子一個是科技和經濟,一個是人文,如果一個轉一個不轉就會出問題。

特別是有學者提出:人文就是方向盤,科技就是發動機。贊同。

例如:人和狗同樣是在看電視,但是狗缺少一個精神世界。

大棚菜,劉教授說:漢代就發明了,但很快被禁止。有人上書說“非其時也”,吃後好壞,無法遏制,所以就停止了。還有西漢末年已經開始了大量開採礦產,而且還有自己鑄銅錢,後來認爲采地址精華,生態環境惡化就控制不住。如果大量開採中國人的智慧是可以造出先進的開採機械。斧頭不是什麼時候都能進入山林的。

黃帝是節約用水、用電和財務的。人類文明不只一次,和人類早期開發有關。周文王給兒子談話說就提到如何保護環境。如果經濟破壞了可以回到原始社會,但是如果生態破壞了原始社會也回不去只有毀滅。

西方是求真不求善,即使是製造殺人武器。中國的傳統是求善。

國學內容包括五大內容

一、國小,二、經學,三、史學,四、子學,五、文學。

俗稱國學的基本內容,西方文華輸入中國的匆忙,分爲了文史哲,三大類這樣的話把國學分裂的,國學:包括經史子集,集可以算成文學,歷史可以算成史學,哲學對應諸子百家,特別是經學,沒有對應的科目。所以就把的拆解,例如《周易》放在了哲學,《詩經》放在了文學裏,《史記》等等只能當作資料留下,中國人的精神的流失了。

國學是一個知識系統又是一個價值系統,價值觀非常重要,缺少價值觀的教育是不成功的。作爲君子不器,器就是工具。現在大學是培養工具的。

國學包括:價值觀、知識系統、治學的門徑。

《貫通文史哲及國學精神所在》章太炎先生的傳統:由國小入經學,以經學促史學,史學帶文學,文學歸於諸子百家。

國小內容包括,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

中國文字的影響了律詩、哲學、對聯兒、神志體、迴環詩,迴文詩,漢賦,寶塔詩,圖形詩,書法藝術,繪畫藝術。

《香草校書》還是一個例子是蘇東坡“大江東去。。。。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這裏“了”字有人說這叫變調。明朝梅梅清著《東坡詩集註》他提到這個“了”應該是正確的“正”字。

常言道:朽木不可雕也,我在諸位國學大師面前,覺得自己就是一塊朽木,但是恰好我在高寒的冰雪湖泊裏,就像年初去的九寨溝,靜靜的修煉者,期待着一天朽木變成陰沉木或烏木,重新有一位大師將我雕琢。

六、

2014年10月10日 陰有小雨

山西大學文學院趙瑞鎖教授主講《傳統文化與影視》

國學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包括一部分民俗文化,改革開放30年發生很大的變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電影電視使近100年的藝術品種。

三個方面:

一、民族圖騰與影視

二:四大名著的改變

三:金庸作品分析

四、熱播電視劇民族記憶的深處

《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層結構》姚奠中先生的作品。

牛頭代表着農耕文化代表着勤勞。是這個身體代表者黃帝部落,魚鱗也象徵着覆蓋在身體上魚鱗,也是多姿多孫的意思。豬的嘴巴,象徵因爲一個家裏離不開養豬,豬象徵的富餘。鳥的爪:代表着權力。馬鬃:個人英雄主義,集體主義,龍馬精神,霸王別姬。

二、四大名著的改變電視劇改編

藝術的需求、三國,文化土壤,歷史鉅子。老百姓愛看喜劇,獲得戲曲的人格,。例如義和團運動穿的是戲服看戲完成的人格。通過電視劇完成主流意識形態和民間意識。低俗是民間文化的需求。戲曲一般搶救唐代3,000,宋代800,說不完的三國戲。

水滸傳潘金蓮鏡頭出現多次洗澡,這是根據弗洛伊德的意識形態他分析說:這主要是他覺得自己不潔淨所以經常要寫到洗澡。

紅樓夢的新版尊重原著而紅樓夢舊版的並沒有尊重原著。

三國的舊版是尊重原著,新版具有時代氣息。

西遊記,大衆文化,拍攝技術在傳統文化中是非主流,例如這個樹枝的支,代表着非主流。岐、妓、技等。

金庸筆下的愛情故事是五個層次,第一個是郭靖和黃蓉的,第二是楊過和小龍女,,第三的是黃老邪和梅超風的,第四是郭芙和楊過的,第五楊過和黃蓉.。

四、熱播電視劇的深層文化反應

弱肉強食,激情與復仇,軍旅題材。例如《亮劍》。

《蝸居》,是市民接受通俗文化的代表,是一個接受豬八戒時代。

2014年10月10日下午14點30分

山西大學文學院副會長,白平教授主講。

主題是《被曲解的儒家思想》

電話:

儒學問題的討論。儒家思想的性質,五四以前是國家意識形態,在文革期間批林批孔沒有了。

儒學的性質:

一、官員是百姓的父母

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三、中庸

四、和爲貴

五、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六、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七、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八、孔子的生活奢侈糜爛

老師通過,尚書通過對孔子、孟子、荀子、以及後來的諸子百家的著作分析,徹底否定了人們眼中的如實地去被曲解的意識形態。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被人誤解爲是支持專制的證據,但是白先生認爲,主要是說每個人都做好自己的社會角色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遵守社會規範。

和爲貴,今天“和”與古代的“和”不一樣。

和、同的區別,“和”就是堅持原則的原則下追求和,“同”就是不追求原則而相同。

現在的“和”是放棄一些原則不激化民族內部矛盾。這在古文上“權衡”具有技術性。

儒家的中庸,“中”的合法性,河南話的“中”。依照合理的原則辦事,並不是折中。

西門豹在《史記、滑稽列傳》“民可樂成,不可始知”。

我在以前的聽過白老師講課,他講的課非常生動,當時我記得聽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他由總結、有分析講解生動具體。

七、

20140年10月11日下午2點30分

由山西大學文學院碩士生導師郭萬金教授講授

題目《四大名著的文化闡釋》

文學部分,小說:四大名著,各種渠道瞭解,共同的話題一般都是四大名著。它具有廣泛的羣衆性尤其是中國人,永遠是戲劇的看客。

這就是魯迅爲什麼走向文學。

四大奇書

《三國志通俗演義》

《忠義水滸傳》

《西遊記》

《金瓶梅詞話》曹雪芹產生了《紅樓夢》時候就替代了金瓶梅。

三國演義是政治自由與侷限

水滸傳是人性自由與侷限

西遊記是精神自由與侷限

紅樓夢是愛情自由與曲線

八、

2014年10月12日 8點

主講人:山西大學文學院 劉毓慶教授

《中國人的道德精神與理想追求》

經學是根本精神,國學的內涵

《詩經》是主幹,文學是花兒,子學果實。經學是根本。

孔子的時代,使外敵入侵,內亂11的時代。門廊去世以後擔當道義的責任落在孔子實質上自編近五斤。漢代百家爭鳴時代儒家一下子漲手縫就源於孔子修訂五金。

十三經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經典。分別是《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周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爾雅》、《孝經》、《孟子》。

孔子教學生又流傳到今天的我們可以看見的四本當年孔子的學生用過的課本是

1 《尚書》:現存中國最早的歷史文獻集。

2 《周易》:現存中國最早的一部哲學著作,相傳爲周文王在監獄所作。

3 《詩經》:現存中國最早的一部詩集,感謝孔子,給我們留下了最早的一部文學作品集。

4 《儀禮》:研究中國古代禮儀的著作。(注:孔子教學生的課本本來有六本,到了今天失傳了兩本,《樂》據說是被秦始皇焚書時焚沒了,有人認爲《禮記》中第19篇的《樂記》可能是《樂》中的部分殘稿,《春秋》在漢朝時還是學院裏的課本,但現在也失傳了,其文字則散見於《左傳》《公羊傳》《穀梁傳》這三部書中。)

十三種儒家文獻取得“經”的地位,經過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在漢代,以《易》、《詩》、《書》、《禮》、《春秋》爲“五經”,官方頗爲重視,立於學官。唐代有“九經”,也立於學官,並用以取士。所謂“九經”包括《易》、《詩》、《書》、《周禮》、《儀禮》、《禮記》和《春秋》三傳。唐文宗開成年間於國子學刻石,所鐫內容除“九經”外,又益以《論語》、《爾雅》、《孝經》。五代時蜀主孟昶刻“十一經”,排除《孝經》、《爾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躋入諸經之列。南宋碩儒朱熹以《禮記》中的《大學》、《中庸》與《論語》、《孟子》並列,形成了今天人們所熟知的《四書》,併爲官方所認可,《孟子》正式成爲“經”。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獻確立了它的經典地位。清乾隆時期,鐫刻《十三經》經文於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經注疏》,從此,“十三經”之稱及其在儒學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

《十三經》的內容極爲寬博,就傳統觀念而言,《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屬於《春秋經》之“傳”,《禮記》、《孝經》、《論語》、《孟子》均爲“記”,《爾雅》則是漢代經師的訓詁之作。這十三種文獻,當以“經”的地位最高,“傳”、“記”次之,《爾雅》又次之。

《周易》是占卜之書,其外層神祕,而內蘊的哲理至深至弘。

《尚書》是上古歷史文件彙編,主要內容爲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談話記錄。

《詩經》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詩歌集,內分“風”、“雅”、“頌”三部分,“風”爲土風歌謠,“雅”爲西周王畿的正聲雅樂。“頌”爲上層社會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

《周禮》該書原名《周官》,西漢時在民間發現,創作年代大多數學者認爲可能在戰國時期。主要彙集周王室官制和戰國時期各國制度。

《儀禮》主要記載春秋戰國時代的禮制。

《禮記》是西漢的兩位學者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聖編輯的戰國至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秦漢以前有關各種禮儀的論著彙編。

《春秋》三傳是圍繞《春秋》經形成的著作,《左傳》可能是春秋末左丘明所作,但也有人認爲是戰國初的作品,重在史事的陳述。《公羊傳》作者舊題是戰國時齊人公羊高,他受學於孔子弟子子夏,後來成爲傳《春秋》的三大家之一,《穀梁傳》其作者相傳是子夏的弟子,戰國時魯人穀梁赤。起初也爲口頭傳授,至西漢時才成書傳。後二傳重在論議。

《論語》是春秋時孔子弟子對於孔子的語錄筆記,是孔子及其門徒的言行錄。

《孝經》西漢在孔壁中發現的藏書,可能爲春秋時孔子或其弟子曾子所作。爲論述封建孝道的專著。

《孟子》戰國時儒家學者孟子的著作。專載孟子的言論、思想和行跡。

《爾雅》戰國到西漢的學者編寫的一本可以用來學習儒家經典的詞典,《爾雅》全書收詞語4300多個訓解詞義,詮釋名物,經學家多據以解經。(注意:十三經中沒有《春秋》這部書。現在的《春秋》已經失傳了,其文字則散見於《左傳》《公羊傳》《穀梁傳》這三部書中。該書最初原文僅18000多字,現存版本則只有16000多字。)

九、

2014年10月12日下午2:30

主講人:郭萬金

《中國人的人生情懷與心靈世界》

四庫全書《四庫全書》是乾隆皇帝親自組織的中國歷史上一部規模最大的叢書。1772年開始,經十年編成。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據文津閣藏本,該書共收錄古籍3503種、79337卷、裝訂成三萬六千餘冊,保存了豐富的文獻資料。“四庫”之名,源於初唐,初唐官方藏書分爲經史子集四個書庫,號稱“四部庫書”,或“四庫之書”。經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圖書分類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清代乾隆初年,學者周永年提出“儒藏說”,主張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閱。

十、

通過學習我認爲有以下幾點提高:

1、 提高了價值觀,主要是王世傑老師講的黨性修養。

2、 提升了文學修養,主要以衛廣來教授的論語和郭萬金教授的文學。

3、 激活了意識思維,以劉毓慶老師和白平老師講課爲主。

4、 提高了藝術修養,主要以音樂學院的趙海英教授和張娟講師爲主。

這幾點是有機聯繫的,不能割裂開看。希望這樣的培訓制度化,常規化。

第四篇:嶺南文化與僑胞

嶺南文化與僑胞2014年05月22日華僑文化是嶺南文化形成自身特色的催化劑和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沒有華僑文化也就沒有嶺南文化。

廣東華僑文化最典型地代表了華僑文化的本質特徵:華僑華人歷史、文化的本質,並不單單是一部“苦難史、創業史、愛國史”,更關鍵的是開展中外文化交流的特質,這是華僑文化及其研究可持續發展的根源所在、生命之源。五邑、廣府僑鄉的華僑文化是這一本質特徵的典型代表,在中國華僑華人史中佔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廣東僑鄉文化是一種主動的開放、學習、接納。“僑”而不崇洋媚外,不全盤西化;“鄉”而不迂腐,不頑固,凸顯出僑鄉文化形成的歷史底蘊和民族特性。因而,在中國僑鄉文化研究領域具有獨特性。

華僑文化對嶺南文化品格的貢獻:開拓性、開放性、包容性、主動性和自信、創新。

【來源: 新華網廣東頻道】

第五篇:學習企業文化與競爭力心得

學習企業文化與競爭力心得

企業文化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所形成的併爲全體成員遵循的共同意識、價值觀念、職業道德、行爲規範和準則的總和。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經營的“統帥”,是企業行動的“指南”,是企業以價值觀爲核心的獨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推動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源泉。企業整體價值觀決定着企業的經營目標、經營方向,規範着職工的行爲,因此,企業整體價值觀的建設是以建設企業先進文化,提高職工素質爲重點。首先,要確立一個較高的追求目標。崇高的目標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基礎,企業要樹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企業價值目標,確立爲社會服務,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方面追求的目標,不僅僅把企業目標放在追求投資回報、利潤最大化和企業自身的發展上,這樣才能充分體現企業存在的社會價值。其次,要樹立誠實守信的經營理念。在市場經濟建立並逐步完善的今天,企業要樹立“顧客至上”、“用戶是資源”、“市場是求生之地”等經營理念,並落實到每一項具體的工作中去。向職工提出“今天的信譽,就是明天的市場”、用戶提出的一切意見都是對的、經營合同必須做到百分之百履約等要求,大力倡導經營人員充分滿足用戶對產品質量、週期和服務的要求,全體職工充分滿足經營人員對用戶的承諾,並通過全體幹部職工的努力確保合同按期履約,逐步樹立企業在市場中重合同、守信用的整體形象,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作爲企業文化直接設計者、倡導者和執行者的企業領導者,對企業文化具有兩方面的重要影響一是企業領導者個人的思想修養、文化素質、形象魅力、行事風格及經營管理能力,集中體現了一個企業文化的優劣。在市場經濟中,不論是用戶或競爭對手,首先接觸到的是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具有良好素質的領導者不僅能得到用戶的青睞,也會贏得競爭對手的尊重,無形中處於有利的競爭地位,最終獲得業務訂單。二是企業文化是由領導者倡導,並經全體職工認同和實踐後形成的企業整體價值觀、信仰追求和道德準則,因此對全體幹部職工來說,領導者有上行下效的示範責任。企業領導者精神振奮,具有較高的思想文化修養、技術管理水平和言必行、行必果的作風,自然就會得到全體幹部職工的尊重、信任和效仿,促進企業良好風氣的形成。因此,作爲企業領導者,與時俱進、加強學習修養、不斷充實提高和完善自己應是永恆的課題。 提升企業文化競爭力,要

突出以人爲本,着力調動起企業每一位員工的積極性。企業文化是企業之魂,它既是企業改革發展的結晶,又影響企業未來的發展。企業的資本可以借,技術可以用錢買,甚至具體的營銷和廣告策劃可以花錢請專業的策劃公司搞,但員工不能借,被廣大員工接受並樂於實踐的企業文化更無法外求。因此,企業應打破“門戶之見”,採取多種措施爲不同部門和崗位的全體員工創造一些諸如營銷策劃競賽等親身實踐企業文化的機會。讓他們從自己身邊的公司、個人、投資企業等業務中總結成功經驗或失敗教訓,設計新的開拓市場的營銷方案,並從中培養每一位員工的市場意識、創新意識、競爭意識,使員工明確工作意義和工作方法,從而提高員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實踐企業共同的價值觀和理念,把企業文化由“虛”變實。

企業文化表面上是虛幻的,但如果紮紮實實搞好了,便會發現它是那樣的實實在在。一個企業不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就好像一個人名譽不好,人們對其沒有信任感一樣,企業沒有了文化的支持,同樣不會贏得客戶的長期認同,沒有良好的市場信譽度,企業的就沒有競爭力。

總之,企業文化建設對企業而言,是一項艱鉅而複雜的系統工程,它需要各級組織和人員的關注、支持和參與,因此,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必須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堅持以黨的建設來保證企業文化的良性發展;同時必須聯繫企業實際,找準切入點,突出個性,因企培育,不斷推陳出新,才能發揮企業文化的獨具魅力。

李潤冰

2014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