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聽教授講座心得體會【多篇】

聽教授講座心得體會【多篇】

聽教授講座心得體會 篇一

提前安排好了課,早早地等在電腦前,就怕錯過了週四上午溫儒敏教授《談談中國小語文的備課》的講座。可以收聽到現場直播的講座,實數機會難得。一個半小時的精彩講座讓我耳目一新,聽到了好多新鮮的聲音,我一邊做着記錄,一邊也思考了很多,回來將自己的思緒整理了一番。在今後的教學中如何去落實新課標的每個環節,到底該怎樣去備課等等,很多地方都引起我們年輕教師思考的。

首先:溫教授在講座中指出了當代很多教師的一大通病,就是在備課前對新課標缺乏整體的認識,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僅僅是把自己的視野限制在自己要講授的一課上,對於每個年級段的目標自己也只是簡單的瞭解。那麼究竟如何落實教學目標?怎樣能對課程目標有個通盤的認識?怎麼把課程目標真真切切地落實到課堂教學當中去呢?溫教授指出現代的國小語文教師應對整過的國小,國中的教學目標都要有整體的把握,甚至要有量化的標準。要儘可能瞭解每個單元在整過教學目標中的位置,努力做到一課一得,教學目標遍地開花,面面俱到,就會導致重點不突出,目標達成度不高。我想,如果教學目標都錯了,再好的教學方法都沒什麼意義。所以對於課標我們要反覆讀,仔細讀,作爲語文老師我們應把課標牢記在心。曾看到一位名師的做法,就是把每一個學段的課標貼到自己的教案上,這樣就能隨時溫習課標,時刻把課標銘記於心。

溫教授還提到了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就是教學要有梯度,有年段的針對性,並舉例說明,要求我們廣大的老師一起摸索或者嘗試確立教學的梯度,能真正做到根據每個年段孩子的發展特點和規律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其次:溫教授指出很多教師對課本不能深入探究,過分依賴教參和名師教案是一線教師的一大通病。很多教師都是在臨上課前,簡單地看一看要上課的教案,殊不知有些教案在自己的課堂上根本就沒辦法實施,究其根本原因還是每個地區的學情有所不同。教師在備課時不但要循序落實課程目標,還要備學生。不同年段,每個班級學生的學情不同就決定了在備課中如何從學生的學情出發落實教學內容。信息化時代是對教師敬業精神的考驗,如果過分依賴現成的教案設計,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對教師工作的褻瀆。語文教師首要的是要提高個人的語文素養,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和較高的課堂教學管理能力都是很多老師要不斷追求的。所以即使是自己再熟悉不過的課文,教師也不能輕車熟路,也要重新閱讀,針對每一篇課文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要學會知識的變通,絕不能把自己變成一味的教書匠。

第三:針對溫教授提出的另一個通病,我也很贊成,就是很多老師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有很多的花架子,課堂程序太多。眼花繚亂的教學設計讓課堂非常活躍,孩子積極性很高,但實際上孩子的收穫很少,知識點被分離的支離破碎,潛心閱讀的文字太少,孩子只停留在表面的字詞句上,不能真正地走進文本。

溫教授的講座實實在在提出了老師在備課中的很多問題,讓我有了更多的思考,真是受益匪淺!更多的問題還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慢慢去探究和改變。

聽 教授講座心得體會 篇二

聽今天名師講的《漁歌子》瞭解到語文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聽名師講課心得體會《漁歌子》。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我有如下收穫: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同課文類型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鬆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着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教育氣氛的關鍵要素。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着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語文課難,要上好一堂語文課更難。經歷備課轉折一關的時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說,要設計好精而簡的導語,設計好嚴而鬆的課堂環境,還需要語文教師具備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學生的`“心”,才能將課堂教學落於實處。語文課雖然難,但是也有收穫成果的樂趣。難並快樂着。

聽教授講座心得體會 篇三

聆聽錢志亮老師關於《解讀入學成熟水平》有感 聆聽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錢志亮老師關於《解讀入學成熟水平》講座有感如下:

幼小銜接的話題不僅是現在多數家長在幼兒教育問題一大困惑,同時更是我們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實踐的一項課題,更像一條摸索之路。教育改革的初衷始終是以人爲本,以幼兒的發展爲基礎,以國家的發展爲根本的實踐之路。 幼兒升入國小低年級時許多家長都會對於幼兒入學適應困難,上課不專心,坐不住等問題過度集中關注,有時國小低年級的老師也會出現同樣的困惑,但多數認爲是因爲幼兒還“太小”,或者家長期待性過高,幼兒園沒教好等等之類。而錢志亮老師一句話點明瞭這些困惑的誘因:“幼兒沒有達到入學成熟水平提前上學的結果!”。誠然,幼兒從幼兒園升入國小是其一生中最早也是最大的艱難轉折之一,學習環境、人生使命、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生活方式、師生關係、生活規律乃至社會要求與家庭期望的變化等等這些都以近似對立的情況放生了明顯的改變。這些改變的前提基本都是以幼兒的生理年齡爲界定,而幼兒與幼兒之間在學習中是存在客觀差異的。不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國小,甚至是同一年齡階段的幼兒,受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也會出現“起跑緩慢者”的情況。

兒童“入學成熟水平”指的是從視知覺能力、聽知覺能力、運動能力、知覺轉換能力、數學準備能力、神經協調能力等心理髮展水平與狀態判斷幼兒是否達到作爲國小新生應該達到的要求。——錢志亮

關於幼兒入學成熟水平的解讀,有的老師會將其作爲幼小銜接的評判標準,或者作爲大班幼兒進入國小前的準備方向。但同時我們從一些事例當中不難發現,在一些以家長期盼爲核心的地方,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扭曲現象:幼兒教育國小化、幼兒教育片面化等等這些不僅傷害了幼兒的身心,更重要的是束縛了幼兒的獨立個性和想象力的發展,過早的扼殺或者灌輸不適合其現階段的思想也容易爲幼兒種下厭學和不良人格的種子。

作爲專業化的幼兒園教育、幼兒教師,我們在幼小銜接方面的開展首先應有一個與教育方針較爲統一的方向:幼小銜接從幼兒踏入幼兒園接受教育時做起,而不是從大班做起,同時清晰明確幼小銜接的研究思路:幼兒園目標——國小課程要求——尋找接軌之處——實施方案。通過幼兒園目標與國小課程要求的對比、幼兒教師與國小教師間的探討交流從而制定出適宜本地區的銜接策略,並且應注意一個原則:幼小銜接在於專注各種學習能力的培養與遷移而不是將國小教學內容下移至幼兒園。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年輕、受教育水平高、有自己的教育主見等,這些都在告訴我們教育工作者,在幼兒的教育問題上不能關起門來做教育,要走出去,面向家長、面向社會大力的走出去,只有與家長、與社會銜接起來,對於幼兒的教育轉折才能更好、更快、更適宜的發展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