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浮來青研學旅行心得體會多篇

浮來青研學旅行心得體會多篇

浮來青研學旅行心得體會篇1

七月流火,九轉丹成。爲聆聽窗外的聲音,尋求更爲自由的行走,我們上路了。“我只能行走,不行走時就無法思考。”我如行者,穿梭於騰衝大地,徜徉於青山綠水及鄉愁之中,且行且思。

一、見人見事見山水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始爲研學旅行之初心。

人之精神,在於志趣於道。叩問騰衝教育之道,教育研學館給予了我們清晰的解答。

古樸莊重的木屋,陳列着古代、近代、現代教育發展的厚重史冊,教育的源起、轉化、興盛、昇華的清音鏗鏘有力,一代代騰衝人懷揣“興騰”的夢想,從家鄉出發,走遍祖國大好河山,創造了許許多多不朽的神話,令後人不由自主的神往和追隨。沒有追隨時代,就無法抓住時代。遙想明朝軍屯、民屯、商屯後中原文化於騰衝大地綿延後世,明清進士、舉人、貢生、文官、秀才輩出。追憶陳鑑1471年即設司學始嘆家國情懷之重,仰望唐知州1699年捐資開辦義學領風氣之先……南方絲綢古道提振了騰衝人的精氣神,義學官學的興盛織就了騰衝人的文脈,李根源、艾思奇、張問德、趙端禮、寸樹聲等騰衝驕子挺起了騰衝的脊樑……一路走來,見證前賢興利除弊之偉績,可歌可泣!

造化鍾神秀,這塊大自然最鍾情的奇葩——騰衝,她特有的教育土壤,孕育出了厚重的人文、獨有的民族風情、謙謙君子式的騰衝風骨,這一切起於教育,又反哺教育,並牽引着教育往更高處漸行漸遠。

人之心靈,在於修德於性,追求弘道但卻務本修身。中華傳統文化的浸潤爲我們立身指明方向。

綺羅文昌宮歷經四百年風雨依舊散發出神祕而深邃的魅力,從民間傳說的文昌帝君,到孔子四大賢徒,再演繹到儒家文教與道教宮冠合一的民俗文化,無一不透射出中原文化在騰衝流動的氣韻。李家大院的建築風格特異,展現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拐角樓”的範式,凝固成畫。各種雕刻蘊意深遠,各種造型栩栩如生,契合虔誠達善之意,諸如“鳳穿牡丹、龍鳳呈祥、三陽開泰、喜上眉梢”等精美裝修讓人目不暇給,尤其是“一擔水照壁”上“有多少德行就有多少財富”的指意發人深省,矯正生命的向度。

人之境界,在於踐仁於行。達則兼濟天下,價值的張力爲研學的暢行騰出時空。

江東銀杏村,自然與身心相遇後綻放出生命之光使人勃發對生活的熱愛。愛銀杏村的人,必然是敬畏生命的人;愛銀杏村的人必然是詩意而浪漫的人;愛銀杏村的人必然是自由而有夢想的人。——因爲“五種樹”的理念紮根人心:感恩樹,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健康樹,葉皮莖果皆入藥;搖錢樹,食藥同源白果香;科普樹,生物化石究成因;和諧樹,一枝一葉總關情。銀杏村不僅風光甲騰衝,更因祖輩傳承的寨風家風使人崇敬。家庭“分官”總把銀杏樹留給老人養老,與鄰舍樹枝交錯生長的果實平分,養雄株銀杏的人家總能收到別人家收穫的銀杏果作爲答謝之物,這代代相傳的樸質禮儀成爲了銀杏村最厚重的人文精神。

人之經歷,在於遊藝於情。即興於每日每事,笑對日出日落。樂情于山水,遊藝於春秋。

蒲川茶山之旅,邂逅如約而來的美麗。水碧山清秀,人在畫中游。在茶人的引領下,從採茶、製茶、泡茶、品茶中感悟人生理趣。文字上:茶字形象地點出了“人在草木間”的自然真諦;文化上:儒家喝茶長精神,佛家品茶見空靈,道家飲茶沖淡自如;文明上:茶道演繹出做人做事之風骨,既有內外兼修之執着,更有行進之樣式。茶之前世今生,四季輪迴,苦盡甘來,給人於出塵之感,飄飄乎天高地迥。

二、所思所感所悟

教育研學突破了學校與家庭教育的藩籬,營造了教育的“第三課堂”,構建了大教育的平臺,讓師生一路行走一路思索,自覺探尋物外之趣,真正“聆聽了窗外的聲音”。“仰佐國家之風致,厚培桑梓之福基”,既增長見識、拓展視野,培養師生的創新意識以及批判性思辨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能迴歸自然、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美好,激發師生愛國愛鄉愛家的情懷,自主建構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事業的的價值信仰。讓師生閱歷更加豐富、經歷更加精彩,人生更加豐盈,最終實現全面提升核心素養的育人目標和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

爲此,教育研學應該基於幾個方面來開展活動。

1、融合自然教育

天地大舞臺,大自然是的學校,要提倡走出學校、走出家庭、走近自然的教育理念,解放孩子們的手、口、腦、腿,帶領孩子們去認知新奇世界、瞭解萬事萬物,觸摸自然的脈絡,感受生命的美好。

2、融合合作教育

交流、溝通、合作是成長之基,讓“一個人走的快但不如一羣人走的遠”的理念植根學生心靈,讓學生在研學旅行的路上,從團隊合作中汲取成長的營養。

3、融合體驗教育

“百聞不如一見”,讓學生親身實踐、親身體驗和親身品味,方能循事物之理,明德於物外。搭建舞臺,讓學生自我表現、自我發展和自我超越,發展生存生活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自信力。

4、融合家庭教育

從小我走向大我,從備受關愛關注到獨立行走,在研學路上自覺保護自己,自願展示自己,敢於爲自己的所作所爲擔當,把師長、家長的諄諄教導化爲具體行動,獲得生命真正的成長。

5、融合學校教育。

既讀有字之書又讀無字之書,興之所至,信手隨筆,學校之所學均可在研學之中善思善用,把課本搬上研學劇場,課堂內外相統一,互爲彌補,從而獲得深度發展。

6、融合社會教育

知識世界是從生活世界提煉出來的,是爲生活服務的,教育只有融入社會才真正體現課程的本職功能。社會即學校,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社會資源豐富了學生的生活世界。在研學中加強公民意識教育和健全人格教育,提升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關心他人、服務社會的良好品質。

三、善思善爲善做成

自由的行走,深度的融合,必將塑造出教師的人生高度。

1、從教育層面看

研學即生長——激揚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潛能,直抵人心,指向至善;研學即生活——勃發人的好奇心和理性思維的能力,激發情感,迴歸本真;研學即創造——喚醒人對世界本源的探尋和智慧追求,建構信仰,綻放生命。

2、從教師層面看

首先是爲教師尋求到了一個可以汲取營養的花園,激發教師教書育人的情感,尋求事業發展的支點,堅定教育信仰,終身從教;其次是改變了教師的行走方式,從困囿於學校的圈子中走出來,敞開胸懷,擁抱生活,變單一爲多元,從封閉走向開放;三是提升了教師的教育理念,自覺改變陳舊的教育方式,尋求更爲智慧的教育方法,去領略課外的精彩,去發現美的教育;四是昇華了教師的育人觀念,擺脫現實的奴役,跳出教育看教育,爲國家社會培養健全人格、健康人性、健美體魄的大寫的人。

3、從管理層面看

一是不斷提供教師研學的機遇,讓教師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研學旅行”;二是積極鼓勵學生及家長參與研學旅行,從家鄉出發,走遍騰衝大地,並一路追尋,向着世界明亮那方奔跑;三是積極開發校本課程,把世界的精彩納入學校、納入課堂,讓學生不出門亦知天下事;四是探尋“新教育”與研學的融合之路,創新研學方式,走自己的路;五是積極對接引進市外研學資源,打造教育研學共同體,博採衆家之長,同研同學,全面發展。

人生若只如初見。“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人遇見了人,有了生命”。研學旅行必然有最美麗的遇見,最美麗的記憶,最美麗的生活,一切文化的印記都將鐫刻在我們靈魂深處,歷久彌香。生活中孕育着美,而美隱匿於生活的深處。世界因研學而精彩,未來之騰衝必有“回行之思”,更多“行者”必返回人文傳統,於歷史的深處獲得更多躍入當下的力量,“俯察品類之盛”,代代傳唱騰衝精美的故事。

研學之路一路花開,遠方更美麗。

浮來青研學旅行心得體會篇2

軍旅題材研學旅行,參加軍旅小戰士夏令營,無疑是作爲國小生的我最爲期待和盼望的一次活動。

每天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裏,過着兩點一線枯燥的學生生活,少了仰望藍天白雲的心情,少了親近美好大自然的時間,少了外出增長知識見聞的機會,多了一些任性,少了一些規矩的養成,爲此,這個假期,家長建議我參加軍旅夏令營研學旅行活動,我就提前做好了各項準備。8月12到18日,我和我班的1名同學還有我同齡的小外甥參加了哈爾濱軍旅小戰士夏令營,在哈爾濱市度過了難忘的7天。

大巴車裏歡樂多

12日清晨,迎着天邊的第一縷朝霞,我的軍旅小戰士夏令營之旅拉開了歡樂的序曲,踏着清晨晶瑩的露珠,我把鼓鼓囊囊的旅行包裝到了車裏,我爸爸開車把我和我小外甥拉到哈爾濱理工大學,在那裏我和我們一起參加夏令營的同學呂金鑫匯合到一起,待全國各地的300多名參加夏令營同學到齊之後,我們登上了9輛滿載歡樂的大巴車。在車上,同學們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他們有的欣賞窗外飛速流動的美景,有手舞足蹈,有的與同學侃侃而談。車廂裏盪漾着歡樂的笑語,充滿期待的我們踏上了通往哈爾濱江北夏令營營地之路。

疊被、吃飯道道多

我們的軍旅小戰士夏令營,教官全都是部隊的現役士兵,夏令營的日常活動都是按照部隊的方式進行,衣食住行都是按照部隊的管理模式,所有小戰士分成了9個連隊,我和同學呂金鑫分在了一個連隊。讓我們沒有想到的是,部隊就連吃飯睡覺都有那麼多的“門道”,每天起牀睡覺都是清一色的放起牀號、睡覺號,起牀睡覺都是固定的時間,早上6點起牀,晚上9點熄燈上牀睡覺,早上起牀後疊的被子必須都要疊成方塊被,就疊被這一項,教官教了我們好久我們才能疊得有點模樣,但還是趕不上教官疊得那麼好。再說吃飯,我們去食堂吃飯必須站好隊列後每個連隊按照先後順序去食堂,到了食堂自己連隊的座位前也是喊了口令才能入座,所有美食擺到桌上後,教官還要帶我們念一遍就餐的“語錄”,然後才能吃飯,沒有教官下口令誰也不能先吃。

野戰遊戲樂趣多

夏令營的日常生活,除了給我們上課講軍旅知識,再就是學唱軍旅歌曲,進行隊列隊形訓練,但讓我們最難忘的是打戶外野戰遊戲了,遊戲開始前,教官先給我們講了野戰遊戲注意事項,教官領我們換上了野戰訓練服,爲我們發了仿真激光野戰槍,給我們全連小戰士拍了個人照片,然後我們分組後開展野戰遊戲,感覺像電影裏的叢林對戰一樣,就好像真的戰爭一樣,戰士們都很勇敢,衝鋒陷陣。在對抗遊戲者中,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鍛鍊了大家的團隊意識。

隊列、唱歌收穫多

我們300多名參加夏令營的同學,全都來自全國各地,幾乎都是高年級的國小生,個人習慣、愛好全都不同,僅入營短短的一兩天時間,嚴格的教官就把剛來時的那些散漫的國小生,快速培養成了合格的軍旅小戰士,我們排的隊形橫平豎直,整齊劃一,所做動作按照教官的口令全部動作規範,有板有眼。教官的訓練、講解讓我們每個人知道了什麼是真正的軍人,知道了什麼是軍人的規範和紀律,幾天的夏令營生活我知道了遵守紀律的重要性,養成了遵守紀律的好習慣。教官還教我們學唱了好多軍旅歌曲,我真是特別的喜歡,以後我也不會忘記學會的這些歌曲,但最讓我難忘的是我學唱的一首《感恩的心》和手語動作,我知道了應該感恩父母、感恩教官、感恩老師,是你們培養了我、教導了我,我還感恩真正保衛我們祖國安全的那些軍人們,是你們讓我有了這麼好的學習環境。

8月18日,我的夏令營研學之旅結束了。最後,我所在的9連的成績排在了第一名,我很自豪。

這次軍旅夏令營研學活動,應了那句古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它讓我們在緊張學習之餘開闊了自己的眼界,體驗了嚴格的軍旅生活,領略了戶外自然的秀麗風光,使我受益匪淺。

浮來青研學旅行心得體會篇3

深秋的清晨,有那麼一點兒凍人。一出門,就與刺骨的寒風撞了個滿懷。但這也阻擋不了我們內心對研學旅行的期盼。期待着旅遊大巴快點到來!

隨着朝陽的升起,大巴車也跟着到來。導遊和老師組織大家有秩序的上了車,開啓了這一天的旅程——參觀革命紀念館“八路軍駐陝辦事處”和歷史悠久的“秦兵馬俑博物館”。

伴着一路的歡聲笑語,歷經了長達兩個小時的路程,我們已經到達了“八路軍辦事處”。剛下車,講解員就帶領我們來到了周恩來、朱德、劉少奇等革命偉人生活和工作過的地方。在這些普通簡陋的農家小院裏,我們的革命領導人衣着樸素,粗茶淡飯,卻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一件件珍貴的革命文物,一張張感人的歷史照片,一個個震撼人心的歷史故事,使我們真切感受到了周恩來、劉少奇、彭德懷、林伯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爲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和革命的事業奮鬥不息的精神!讓我想起葉劍英寫的于明濤、李爾重同志訪西安辦事處志感:西安捉蔣翻危局,內戰吟成抗內詩。樓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風雪立多時。

通過參觀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讓我感受到革命偉人的艱苦生活,瞭解革命鬥爭歷史,作爲一名國小生,我們要有良好的學風,發揚艱苦奮鬥精神,珍惜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

第二站我們要去的地方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秦始皇兵馬俑”。進入展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秦兵馬俑和來自世界各地熙熙攘攘的人羣。

秦俑,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世界藝術的不朽偉作。它舉世無雙,是享譽世界歷史文物。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個性鮮明,它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勞動人民的智慧。而我,身爲中國人,更是倍感自豪!

我印象最深的是二號坑,這裏有像真馬大小的陶馬32匹。陶馬4匹一組,拖着木質戰車。兵傭們有的身穿戰袍,有的身披鎧甲,手裏拿的青銅兵器,都是實物。組織嚴密,隊伍整肅。幾十匹戰馬昂首嘶鳴,攢蹄欲行。整個軍隊處於整裝待發之勢。二號坑燈光灰暗,滄夷滿目。秦俑的表情在莊嚴肅穆中似乎帶着悲哀。殘手斷臂散落一地,再加上昏暗的燈光,似乎有些猙獰。

參觀完了俑坑,我們還做了個小遊戲“我們是最棒的”,遊戲過程可有趣了,而且我們有好多人都跟外國人合照了呢!

時間總是跑得如風,一轉眼,太陽便溜到西邊去了。我們也該乘車回去了,雖然我們已經離開,我們的內心還停留在研學旅行的那段旅程中,即使那已經成爲一段美好的回憶!

浮來青研學旅行心得體會篇4

今天,我們學校組織四年級和五年級的全體同學進行研學旅行,要去的地方是西安曲江農業博覽園和西安樓觀臺森林公園。

一大早,我便裝好了午餐要吃的食品,就去了學校。8點整我們集合出發前往第一站:西安曲江農業博覽園。西安曲江農業博覽園是西安曲江樓觀道文化展示區首批重點建設項目之一,是觀光農業示範區的亮點工程,西安曲江農業博覽園項目佔地約585畝,基上栽植27種灌木,34種草木共計60餘種植物。項目地處秦嶺北麓平原,位於西安樓觀中國道文化展示區東北角:地勢開闊平坦一望無垠,距古城西安約40分鐘車程,與無中環線相接。園內配套設施完善,提供一站式旅遊體驗服務,必將成爲西安現代旅遊觀光農業的先導區和示範區。好了,說了這麼多,我們也到達目的地了。

首先,我隨着班級體來到了曲江農業博覽園的大草坪上觀看航模表演,站好隊,許久也不見航模飛起來,正當我要放棄的時候,只聽“嗡”的一聲,只見一輛小型航模從空中飛了起來,而且尾巴後面還帶了一青煙,在空中飛來飛去,猶如仙子下凡。過了一會兒,又見一個類似超人的飛機飛了起來,威武極了。到了中午12點,我們愉快的進行了午餐。

前往第二站:樓觀臺木森林公園。樓觀臺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西安市南面周至縣城東南15公里的終南山北邊。樓觀臺名於西周,古代聖哲老子曾在此著《道德經》五千言。樓觀臺既有周秦遺蹟、漢唐古蹟,又有青山綠水的自然風光,來到樓觀臺的山腳下,我們先去了百竹園、沿林間小道走,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竹布滿周圍。

今天研學旅行不僅玩得非常開心,而且還學到了許多關於現代航模知識和古代遺址畫面的知識。

浮來青研學旅行心得體會篇5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小時候,我們便能將《十則》倒背如流,卻從未想過,有朝一日,我竟來到了曲阜、鄒城——孔孟之鄉這得益於沂源縣教育體育局組織的研學之旅。經過兩天的車馬勞頓,我們結束了此次研學之旅。我們遊覽過以豐富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規模宏大而著稱的三孔————孔府,孔廟,孔林,文化修覽度假勝地,世界級人文旅遊目的地——尼山聖境;孔子的誕生地——夫子洞;來到了曲阜師範大學,提前感受大學生活,聆聽專家的講座,深入瞭解孔子;最後我們參觀了孟府、孟廟。

短短的兩天時間,卻讓我瞭解到了許多從未接觸的東西,觸發了我內心的深思。

孔子,我們都知道他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因創建儒家思想而被後世尊爲孔聖人,至聖。他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卻不曾知道,孔子的身世坎坷,他3歲喪父,17歲喪母,家境貧寒。孔子生於戰亂時期,卻崇尚和平,推行仁義治國平天下的思想。他有門徒三千,深通六藝者七十二人。在此後的幾十年中,形成了一個影響華夏千秋的儒家學派。

民國時期,新文化運動等一系列運動沉重打擊了儒家思想,他們全盤否定儒家思想,肯定西方先進文明,因此在現代,儒家文化越來越淡出我們的視野,儒家文化的生命力越來越衰弱。

1988年,75位諾貝爾獲得者討論人類要如何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其中一位西方學者提出“必須要回首2520xx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這令我十分震驚,就連西方人都如此重視儒家思想,我們還有何理由再次否定它,忽視它?儘管它有不和時宜之處但我們可以“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思想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而這小小的一部分,便反映了中華傳統文化現在所面臨的問題。讓我們多多瞭解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將其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