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美學課心得體會多篇

美學課心得體會多篇

美學課心得體會篇1

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這是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最著名的一句名言,他認爲生活中到處都充滿了美,只是我們缺少了發現美的眼睛。

通過學習一學期的《美學概論》使我對美這種現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與認識。在以前我只是通過感性來理解什麼是美、什麼是醜。這種認識也是非常膚淺的。以前我對美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好看,美麗、漂亮,以爲這就是所謂的美與美相對應的就是醜。

學習了《美學概論》我知道了美學是一門研究自然界、社會和藝術領域中美的一般規律與原則的科學。美學主要探討美的本質,藝術、現實關係以及藝術創作的一般規律等。在《美學概論》裏我們可以學習和探討審美活動的起源、美感心理、審美活動的構造與形態等。

學習美學不僅可以學會審美、認識美,更能夠幫助我們更深的理解或認識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在生活中用美學的思維來引領我們的生活方式。

自己作爲一名教師更應該學會怎樣正確的去認識美,發現美和審美。有了正確的審美方式我們才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用眼睛去發現生活中的美。

當今社會都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目的是希望我們的學生能夠全面的發展和成長。在學習美學後我把美學與自己的工作相結合起來,通過總結我領悟到了素質教育應該包含:德、智、體、美。早在2400多年前古希臘的著名哲學家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就強調了教育的作用。柏拉圖尤其指出了美育的重要影響。他主張美育與德育應該統一。即: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的思想的萌芽。

學習美學不但可以提高我們的審美修養和對藝術的鑑賞能力,更能夠提高我們的品味。羅丹一直堅信:藝術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證明了這一觀念,都深刻揭示了人類的豐富情感。他認爲只要人們自己對某件事情傾注了自己的感情與心血,就一定能夠發現美,即使是別人都認爲司空見慣的事情也能夠發現美的所在。

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同樣在世界上也沒有絕對的美和絕對的醜。美與醜就像矛與盾一樣共同存在於事物之中,每一種事物在包含美的同時也包含着醜,美與醜都是相對的。在生活中的美,並非美而是美感。這種美感是源於人們自己內心的真實感情。所以在人們的眼中美是永恆的。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爲了快樂和幸福的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它們一直都伴隨在我身邊。比如:明媚的陽光、綠色的草坪、清澈的流水等。同樣也有很多美好的情感圍繞在我們身旁:真摯的友情、濃濃的親情、甜蜜的愛情。也許是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繁忙和奔波中度過。以至於對自己身邊美好的事物都無暇顧及。在休息的時候我們應當解放自己的眼鏡,放飛自己的心靈。也許我們會突然發現在我們身邊原來有這麼多美好的事物。其實它們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缺少了發現美的眼睛和心靈。

美學課心得體會篇2

一、轉變角色,認真學習。

作爲一名中學美術教師,必須不斷的通過學習來提高自身素質,用全新的、科學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來完善自己,建立起新的知識結構和教學理念。通過聆聽各位專家老師的示範課和專題講座,特別是幾位專家的講座,使我瞭解到了美術學科當前教育的發展趨勢,大大提升了知識面和綜合能力。

例如:市教科所美術教研員盧梓老師的講座《做推進學校美術教育發展的踐行者》,使我們從新的角度再認識新課標教學環境下美術教學的思想性與創新性;蓮湖區進校美術教研員沈睿老師的專題講座,使我們在教學中得到了更多的教學方法與支持點;未央區進校美術教研員馬穎老師的講座《中國小教師專業能力——反思與發展》讓我們對美術教師專業成長方面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所有專家老師對我們的授課可謂節節精彩,無不是對我們每位美術教師進行知識的洗禮。通過對這些美術理論知識的培訓學習,也適時解開了大家心中的疑惑,彌補了理論知識上的缺陷,爲進一步搞好美術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學習研討,講究實效。

此次培訓按照課程安排有步驟的進行,保證學習的有效性。每次培訓,我們都在教研員沈睿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集體研討,討論學習內容,交流學習經驗,提煉出有學術價值的問題,並積極與各位專家進行互動討論。大家暢所欲言,氣氛活躍,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了每一位教師的學習積極性。

三、反思提升,改革實踐。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在教學方法、教學觀念及教學資源的利用上都受到了很大的啓迪,素質得到了一次次量的積累與質的提升。這次培訓,帶給我最深的體會就是教學不僅是一門複雜的學問,同時又是一門高超的藝術,需要我們不斷去研究,不斷地去反思,不斷地去提高,不斷地去踐行。

我將帶着收穫、帶着感悟、帶着信念、帶着滿腔熱情,在今後的教學中,將汲取專家的精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讓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成長,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更上一個新臺階。

美學課心得體會篇3

十一個月的時間好快,真的好快,一晃就過去了,我們告別了我們的護士實習生活,也永遠告別了我們的學生時代,在這一年時間了,我們收穫了好多,收穫了知識,技術,友情,經驗hh

那一天我們穿上潔白的護士服進入醫院的時候,心情是多麼的激動,那一刻告訴我們--保護生命、減輕痛苦、增進健康是我們護士的職責,作爲一名實習護士,我們應該在醫院認真努力學習,使自己獲得紮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嫺熟的護理操作技能,這樣才能爲我們以後成爲一名合格的護士墊下基礎!

實習伊始,我們幾個小護士總是跟在帶教老師的屁股後面,不放過老師的每一個操作細節,有的還做了小筆記,遇到不懂的我們都及時地向老師詢問,老師總能給我們細細解答,雖然有的老師態度不是很好,但是我們都能理解的,護士工作確實非常的繁雜,老師要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還要負起帶教的責任.就這樣剛開始我們做了幾個禮拜的見習護士,漸漸的我們開始嘗試操作,而老師只放手不放眼,讓我們安心地去操作,給我們了一個很好的餓鍛鍊機會,也許只是嘗試,而那一刻我們要拿出自己的勇氣,戰勝自己的心理.

護士實習是一種複雜的生活,我們既要學會做事也要學會做人.做事,實習中我們要不斷地充實自己的理論知識和護理操作技能,爭取多一些的操作鍛鍊機會;做人,在醫院我們要處理好自己和同學,帶教老師,護士長,醫生,病人和家屬的關係,這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同時也是個很好的鍛鍊機會,而建立良好護患關係是最重要的,能給我們的護理工作會帶來方便,護士的工作已不再是簡單的打針、發藥等技能性操作,而是包括心理護理在內的更爲複雜的創造性活動,護士不僅要幫助患者恢復健康,還要幫助和指導恢復健康的人維護健康.在實習中我體會到了溝通的重要性,深深地體會到了溝通的重要性,體會到了溝通帶給我的快樂.溝通是一門藝術,它是架起人與人之間理解、信任的橋樑.會不會溝通不僅影響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而且也影響我們的工作.

與病人相處時,我總是用一顆真誠的心盡我所能地與他們交流、溝通.用我的心去感受他們的病痛,體味他們的需求,並給予力所能及的護理與幫助.只有良好的溝通,才能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才能充分獲得患者的信任.只有在信任的基礎上,患者纔會充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只有這樣,護士才能充分了解病人,給予到位的護理.

短短几個月實習過去了,在醫院的走廊裏,已經能看到我們忙碌的身影,我們不停地穿梭在病房之間,我們很累,但應該值得高興,因爲我們終於能勝任老師交給我們的任務,我們可以自己去獨立完成護理工作,這爲我們的未來踏出了一大步,我們應該值得慶賀.在實習當中我們不忘充實自己的理論知識,按時參加科室和醫院護理部開展的各種護理知識講座和教學查房,這樣才能不斷地把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充分地應用到實踐當中去,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習就應該是這樣的.在實習當中我意識到要做一名護士很不容易,一名合格優秀,具備有良好素質的護士更不容易.隨着當今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斷進步,人們對護理人員的素質和服務水平的需求也不斷提高,護士具有良好的素質顯得越來越重要,不但要良好的心理方面,專業技術方面,職業道德方面,身體方面的素質,還要有文化儀表方面的素質.

實習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餓鍛鍊機會,讓我們在發現問題當中去解決問題,爲護士之途鋪上了一條很好的道路,我們不僅學會了做一名護士,也學會如何做一名具備有良好素質的護士.護士是臨牀護理工作的主體,要提供最佳的護理服務,就必須加強自身修養,有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的心理素質.積極向上、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穩定的情緒,遇挫折不灰心,有成績不驕傲;能臨危不懼,在困難和複雜的環境中能沉着應對;有寬闊的胸懷,在工作中能虛心學習同事的新方法和新技術,能聽取不同意見,取衆之長,補己之短,工作中能互相交流經驗.而在專業技術方面我們應該有紮實的專業理論知識,掌握各種常見病的症狀、體徵和護理要點,能及時準確地制定護理計劃.掌握護理心理學和護理倫理學知識,瞭解最新的護理理論和信息,積極開展和參與護理科研;有嫺熟的護理操作技能.熟練的護理操作技術是一個優秀護士應具備的基本條件,除了常見的醫療護理技術外,對現崗位的專科護理技術應精通,能穩、快、準、好地完成各項護理工作,高超的護理技術不僅能大大減輕患者的痛苦,而且能增強自己的自信心,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掌握急救技術和設備的使用,熟悉急救__的應用,能熟練地配合醫生完成對急症或危重患者的搶救;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嚴守工作崗位,密切觀察患者情況的變化,嚴格執行操作規程,認真做好查對制度,時刻牢記醫療安全第一,杜絕醫療差錯事故發生;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善於捕捉有用的信息;有豐富的想象力,勇於技術創新.有較強的語言表達力,掌握與人交流的技巧,能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語言進行心理護理。

美學課心得體會篇4

大專院校開設的《美學原理》,是培養學生具備基本的美學與美育理論素養、較高的審美鑑賞能力和審美塑造能力、較高的實施美育的能力的課程。本課程重視美學、美育理論向審美實踐與美育實踐能力的轉化,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1.課程主要內容及特點

本課程體現着教育專業培養新型綜合型人才的專業目標要求,在性質和內容構架上具有鮮明的特點。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是美學;美及其形態;美感;什麼是美育;形式美與美育;藝術美與美育;審美文化形態與美育;青少年發展與美育;教師角色與美育。

本課程的特點是綜合性、人文性、滲透性、實踐性和輔成性,在知識內容上涉及了哲學、文學、藝術、教育學、心理學等多種學科內容,在人才素質培養目標上着力於促進其綜合素質和審美修養的提高,在能力表現上體現於學員自身的審美能力和教育教學活動中,它不是直接獲得某學科單一的、獨立的教育效應,而是作爲人才綜合素質的重要部分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起到全面滲透和輔助作用,提高其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識、能力和水平。

2.美學原理與其他課程的關係

本課程的內容任務與一些必修課程有一定程度的交叉,但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主要任務上,與第三學期開設的《現代教育思想》的關係是前後銜接的關係,其區別是,《現代教育思想》是對現代教育基本思想理論的系統介紹,是立足於美學理論對美育這一現代專門教育方式的具體研究。在內容上有關內容有細部關聯;與《閱讀與寫作》在關於文學體裁這一局部上有交叉,其區別是,《閱讀與寫作》只從文體特徵及相關閱讀方法角度進行介紹,則重在研究文學作爲主要藝術門類的審美特徵及美育功能。

3.課程的教學基本要求和教學方法建議

課程的教學基本要求是:理解和掌握美學與美育的基本理論知識。能運用美學與美育理論分析和鑑賞生活、自然以及藝術領域的審美現象。能運用美學與美育理論指導教學實踐,提高審美塑造的自覺性和在教學中貫徹美育的能力。

建議課程教學採用如下方法:自主學習與各種輔導、指導相結合;個別學習與小組討論相結合;課堂講授與自然美和藝術美欣賞相結合;理論學習與美育實踐相結合;合理運用多媒體手段。

4.課程的學習對象與教學形式

本課程的學習對象主要是需要獲得專科學歷的在職國小教師。他們具有參加學歷提升教育的主觀願望、中師(或同等學歷)畢業的文化知識基礎和不同程度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以及參加本專業學習以來獲得的新的知識和自主學習能力。這些構成了學習本課程的良好基礎。學習本課程的困難在於,美學和美育理論對於他們是全新的知識,可能會有學生產生畏難情緒;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將對學生的現有學習經驗構成挑戰;而課程對審美和美育實踐的重視則要求學生一定要善於聯繫生活和教育教學實際。基於以上情況,本課程在實施遠程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確立以精心設計的遠程教學活動爲主導,以學生主動學習爲本,以中央電大與地方辦學單位有機配合的各種及時有力的學習支持服務爲輔助的教學指導思想和教學形式。

5.課程教學資源與助學手段

本課程提供以文字教材爲主、錄像教材和ip課件爲輔的配套教學資源,採用包括直播課堂、網上教學活動和網上文本輔導、課程論壇答疑、專題討論、面授輔導、練習冊等多種輔助學習手段。

6.確定學習模式的依據。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和現代遠程開放教育試點專業的辦學特色,課程特點以及學生的特點是我們確定本課程學習基本模式的四方面依據。

7.課程學習目標。通過學習要達到的目標是:理解和掌握課程基礎理論;培養初步的審美和美育實踐能力;積累自主學習的方法和經驗;把握運用遠程教學手段進行學習的學習過程特點,學會學習,以適應自身工作和生活的需要,適應終身化學習社會的需要。

8.主要學習方法

本課程人文性和綜合性較強,學生的理論基礎薄弱,實踐意識和能力均有限,學習中應特別重視運用合理、科學的學習方法。針對學生實際和課程實際情況,本課程提倡以問題學習法爲主,合作學習法和實踐學習法爲輔的組合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在本課程學習中運用問題學習法有三個層面的意思:

其一是指要在積極體驗人生,思考人生的意義問題的基礎上,注意思考教材中有關美學與美育的基本理論;

其二指通過自學要形成自己的問題,帶着問題反覆閱讀相關章節和參考資料,接受有關指導,思辨置疑,並且把這種理論思考和閱讀同現實的人生體驗及具體的審美修養結合起來,訓練學習本課程必需的思維能力;

其三是指注意完成小節後的“思考與練習”,消化和理解基本內容,爲課程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

合作學習法是本課程特別提倡的輔助學習方式。可以是固定的小組合作學習,也可以是不固定的三五人合作,它的實質是在交流中互相啓發和補充,分享學習成果,共同昇華提高。

實踐學習法對於本課程學習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意義。

一是指審美實踐,要養成欣賞古今中外各種具體優秀藝術品、欣賞自然的習慣,培養藝術敏感和鑑賞力,這構成本課程的審美修養前提;

二是指在生活和學習中注意參與實際的美育實踐,在領會美學與美育理論的同時積累美育經驗,這是本課程的實踐性和操作性特色所要求的;

三是指教材和教學過程中的思考與練習、綜合測試等作業實踐,不能只看不做,只想不練,作業的過程也就是思考、溫習、整合、轉化的過程,不要忽視。四是研究性實踐,學有餘力或對本課程有更多興趣的學生,可以就某個專題擬定研究題目,進行深入研究。

問題學習法、合作學習法和實踐學習法綜合運用的學習方法,強調學生學習本課程的合理內在程序,這對學習者和指導者都是一個新課題,在教學中應該加強雙邊溝通和有效互動,勇於實踐,勇於創新,完成學習目標。

美學課心得體會篇5

在黃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以小組的形式坐在一起上課並進行實訓。我們班是30多人,所以每小組一般是5人。我們組這學期做的實訓作業有:小組標誌、小組名字的設計;介紹遼河;介紹嶽麓書院;介紹清暉園;介紹敦煌石窟。這些實訓我們都是分工合作完成的。

還有其他的一些作業是個人自己獨立完成的,但上交的時候,我們是先交給組長,再由組長交給老師。老師的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讓我們學習到了知識,還讓我們學習到了團結,加強了同學之間的溝通。小組的實訓作業以ppt的形式爲主,我們分工做完了作業,上課的時候還要每組派代表進行課堂講解,每組還要派2名代表出來做評委,給每小組評分。

在欣賞小組的實訓作業時,我們也在相互學習着,做得好的地方要學習,做得不足的地方要改進。每小組的ppt製作每一次都在進步着。風組和維尼組幾乎每次都是做得最好的,都受到老師和同學的讚美。我們組也不是吃素的,在做建築介紹實訓作業中,我們組是做得最好的一組,我們的ppt做得最好的一次。我們的ppt既結合了所學知識,按老師的要求做,還加上了背景音樂,還有所選的材料也很好。得到老師表揚的時候,我們組的成員是多麼的開心,並決定繼續努力。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和實訓,我們製作ppt的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美學美學,就是要培養我們的審美能力。老師以ppt的形式授課,ppt上除了文字,還有大量相關的圖片,我們一邊聽老師講課,一邊欣賞美圖。這樣的教學方式,加深了我們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我們的審美水平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我認爲上黃老師的《旅遊美學》課是一種享受,是一種聽覺、視覺上的享受。在上《旅遊美學》課的過程中,我們的心情是愉悅的,我們從中找到了學習的快樂。

從《旅遊美學》實訓課中,我們學習到了很多知識。我們學習自然景觀的審美特徵,主要學到要了從水面的大小、水形、水影、水聲、水色、水量、水態、水味去欣賞水體景觀;要從形態美、色彩美、聽覺美、嗅覺美、隱喻美這六要素去欣賞植物景觀;要從形象美、象徵美、奇異美、動態美、鳴聲美、色彩美去欣賞動物景觀和如何欣賞自然景觀美等;學習人

文景觀美,我們主要學到了要從象徵美、藝術美、裝飾美、技術美、組合美、結構美去欣賞中國古代建築;要從山水美、動植物美、石景美、建築美、雕塑美、匾額楹聯這六要素去欣賞中國古代園林。

美學課心得體會篇6

在沒有上美學這門課時就感覺到這門課程不是那麼的容易去懂,雖然說現實生活中到處都是和美有關的事物,但是當自己真正來體會是卻很難。就像有一句話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幾乎所有的人都說過,我也常說,但也就是一說,從來沒有深究過爲什麼人皆有愛美之心。生活中也很少有人來想這些,而美學這門課就帶我們深入的瞭解爲什麼是美。

上之前自己在網上搜索一些關於美學這方面的內容,做了初步的入門。老師的講解中給我們介紹了幾本關於美學這方面的書籍,就拿《美學原理》來講,雖然不是太深入的去讀這本書。但通過閱讀自己也學習到了不少東西。這本書主要介紹的是:

一、美的本質及特徵。

人們在自由創造活動中和看到體現人的自由創造特性的事物時就會產生引起喜悅的美感。所以,美的最終根源、美的本質是自由創造。自由創造是人類珍貴的特性自由創造是指人們在認識客觀必然性、規律性的基礎上,能動地去改造世界,以實現人類的目的和要求的活動。自由創造能夠成爲美的根源,是因爲人能在他所創造的對象和產品中"直觀自身",看到自身力量、智慧和才能以及目的和理想的實現,可以感到自由創造的巨大喜悅,產生美感。所以我們可以說,美是主體與客體的統一,是在人類的勞動實踐中產生的。

二、美的產生。

美具有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實用價值是指事物能滿足人們物質生活需要的價值。審美價值是指事物能夠通過使人產生美感而帶來精神喜悅的價值。人們對實用價值的認識先於對審美價值的認識,審美價值是在實用價值的基礎上產生的。人們早期的審美價值觀和產品的實用價值是密切聯繫在一起的。隨着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斷提高,審美價值與實用價值直接聯繫才逐漸發展和完善起來。美是怎樣產生的呢?

1、美產生於勞動2、在美的產生過程中實用價值先於審美價值

3、從實用價值到審美價值的過渡中,人類的觀念形態起了中間環節的作用

4、在創造美的實踐過程中,主體與客體是一種辯證關係。

三、社會美,自然美和藝術美。

社會美是指社會生活中的美,它經常表現爲積極肯定的生活形象。社會美是美的形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種,也是美的最早存在的形態之一。

社會美的形態包括:

(1)人的美。

(2)勞動產品的美。

(3)勞動環境和生活環境的美。社會美與自然美的最大區別在於:自然美以形式取勝,在社會美中,起決定作用的是內容,而不是形式。

社會美的具體特點表現爲:

(1)具有直接的實踐性。

(2)具有鮮明的社會功利性。

自然美是自然事物的美,它是自然性與社會性的統一。它的社會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於實踐,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屬性和特徵(如色彩、線條、形狀、聲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條件。自然美的主要特點是側重於形式,自然美主要是以自然原有的感受性形式特徵直接喚起人的美感。它同社會功利性的聯繫較爲曲折。因此,自然的某些屬性,如色彩、形狀、質感等具有不可忽視的審美意義,它是自然美形成的必要條件。

藝術美指藝術作品的美,是藝術家對生活和自然中審美特徵的能動反映,是藝術家在對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的一種形式,它作爲美的一種高級形態,既來源於客觀現實,又不等於客觀現實,是藝術家創造性勞動的產物。

藝術美的構成包括兩個方面:

(1)藝術形象對現實的再現;

(2)藝術家對現實的情感、評價和理想的表現。所以,藝術美是客觀與主觀、再現與表現的有機統一。

藝術美不同於現實美的特點表現爲:

1、現實美是客觀存在的美,它不依人的意志爲轉移,而藝術美是現實美的能動反映,是經過藝術家創造性勞動產生的美,凝結了藝術家的思想感情和審美理想。藝術美決定於藝術家創造性的勞動藝術美雖然來源於生活,但不等於生活;現實美雖然生動豐富,但代替不了藝術美。因爲藝術美的本質在於藝術家的自由創造,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是藝術美的決定性因素。

2、人們之所以從藝術品中感受到美感,從本質上說,是因爲藝術形象中體現了藝術家的主觀精神、創造才能。藝術美雖然來源於生活,但不等於生活;現實美雖然生動豐富,但代替不了藝術美。因爲藝術美的本質在於藝術家的自由創造,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是藝術美的決定性因素。人們之所以從藝術品中感受到美感,從本質上說,是因爲藝術形象中體現了藝術家的主觀精神、創造才能。

四、意境與傳神。

意境是客觀景物經過藝術家思想感情的熔鑄,憑藉藝術家的創造出來的一種情景交融藝術境界、美的境界。意境以意蘊和情趣取勝,是客觀(自然景物、現實生活)與主觀(創作者的思想感情)相熔鑄的產物,是情與景的結晶。

意境的特點主要有二:

1、"言有盡而意無窮","境生於象外"。

2、情景交融。

意境中的情與境是一種辯證統一的關係,傳神在藝術創作中主要指通過人物的外部特徵表現其內在的精神,把對象的本質特徵與藝術家的思想感情融爲一體,體現了藝術家的創造,也是藝術中的一種美的境界。

五、藝術的分類及各類藝術的審美特徵。

古希臘科學家亞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基本分類的理論,他從藝術是摹仿現實的觀點出發,把藝術分爲史詩、悲劇的喜劇。亞里士多德的分類雖然樸素,但對後世的人影響很大。黑格爾依據理念內容和感性形式相統一的原則,對藝術作出了邏輯的和歷史的分類,即象徵藝術、古典藝術和浪漫藝術三大類型。

藝術分類的原則包括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從內容方面來說,一切藝術都是再現與表現的統一,只是各藝術門類的側重方面不同。從表現形式來說,各藝術門類都有獨特的物質手段。

因此,我們根據藝術作品的內容方面的表現與再現的不同側重點和所用的物質手段的不同來進行分類。根據藝術作品的再現與表現和所利用的物質手段的不同,我們把藝術分爲再現的藝術、表現的藝術和語言的藝術。屬於再現的藝術有雕塑、繪畫、攝影、戲劇和電影等。屬於表現的藝術有工藝、建築、音樂、舞蹈等。屬於語言藝術的是文學。

六、形式美。

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藝術中各種形式因素(色彩、線條、形體、聲音)及其規律的組合所具有的美。形式美的根源是生活實踐。因爲形式美的法則是人們在長期的審美實踐中對現實中許多美的事物的形式特徵的概括和總結。但是,形式美又不同於社會美、自然美、藝術美等等,它不是具體的美的客觀事物的形式,不直接體現美的形式的內容。形式美的法則是人類在創造美的形式、美的過程中對於美的形式規律的經驗總結和抽象概括。形式美的法則包括單純齊一、對稱均衡、調和對比、比例、結奏韻律和多樣統一。

七、優美與崇高

優美與崇高作爲美的兩種類型,在本質上都是人的自由創造的生動顯現,但是他們在表現特徵及給人的美感方面都有明顯區別。

1、優美的特點是:處於矛盾的相對統一和平衡狀態。它形式上的表現特徵爲柔媚、和諧、安靜與秀雅的美。從根本上說,優美體現了作爲實踐的主體和客體處於相對統一的狀態,使人產生和諧與愉悅的美感。

2、崇高的特點主要表現爲:美處於主客體的矛盾激化中,具有一種壓倒一切的力量和強勁的氣勢。在形式上表現爲粗獷激盪、剛健、雄偉的特徵。從根本上說,崇高(壯美)體現了實踐的主體與客體處於激烈矛盾狀態所顯示的偉大精神和力量。

美學史上關於"崇高"的主要論述

1、中國古典美學史上沒有"崇高"這一名稱,而是把崇高稱作"大"和"陽剛之美"、"壯美"。

2、西方美學理論中關於崇高的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有:

(1)古羅馬時期的朗加納斯在《論崇高》中最早使用了"崇高"這一範疇。

(2)18世紀英國經驗主義者博克,詳盡研究了崇高與美的不同特點。

(3)康德對崇高問題做了深入細緻的研究,他的崇高理論影響非常大,在美學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康德認爲崇高的特徵是"無形式",即對象的形式無規律、無限制或無限大。而美的形式是有規律、有限制的。

康德把崇高分爲兩種,一種是數學的崇高,一種是力學的崇高。崇高在現實中的表現的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社會生活,另一方面是自然領域。

(1)在生活中領域的崇高在現實生活裏,崇高直接通過人類爲了創造美好生活而進行的實踐活動來表現。在這一領域,崇高就是指人的偉大。人的偉大包括人類力量的巨大和人的精神品質的高尚兩個方面。

社會生活中的崇高的特點表現爲在嚴重的實踐鬥爭中所顯示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

(2)在自然領域裏的崇高自然領域的崇高表現爲自然事物的巨大體積、力量以及粗獷不羈的形式等。和一切自然美一樣,自然領域的崇高美的根源也是社會實踐。崇高在藝術中的表現藝術中的崇高是對現實中的崇高的真實、集中的表現。

在藝術作品中,藝術家通過突出自然事物的崇高特徵,使自然領域的崇高得到更爲鮮明、生動的體現;通過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使社會生活中的崇高與日俱增具有歷史真實性、更加感人。崇高的藝術作品是我們經常欣賞的藝術對象,它具有極大的感染力和淨化作用。崇高美具有深厚的精神內涵和明顯的倫理道德性質,是一種充滿陽剛之氣和正義力量的美。崇高美集中體現了人類對創造美好生活的熱望、對美好品質與情操的追求。因此,崇高美具有十分積極的審美意義。

八、美感的本質特徵,心理因素,美感的共性與個性。

感的本質特徵是形象的直覺性、精神的愉悅性、潛伏的功利性和想象的創造性。這四個特徵在美感中是有機結合在一起的。審美心理是審美主體在審美活動中產生的及其複雜心理活動和心理過程,它產生於客體的相互作用中。

美感的差異性

1、時代差異性。

2、民族差異性。

3、階級差異性。

4、個人差異性。

美感的共同性(普遍性)

1、時代共同性

2、民族共同性

3、階級共同性

4、人類的美感共同性

通過學習我瞭解了中西方的美學史,瞭解了中西方的一些著名的美學家及他們的一些美學理論。在之前,我認爲美就是美,美的東西讓人一眼就能看出美。學了美學原理之後,我才知道就“美的本質”(即“產生美的原因”)這個問題就有很多美學家的許多不同的理論。比如畢達哥拉斯認爲“‘事物由於數而顯得美’,美就來自於數的秩序”、“秩序和比例是美的和有用的,而無序和缺乏比例是醜的和無用的”。在他那裏,美就在於客觀事物的均衡、對稱、和諧、多樣統一以及黃金分割等形式。

而狄德羅則從事物之間的關係中探求美,他認爲“美不是孤立的,美不美並不完全取決於事物本身,而要看它與人及其周圍其他的事物發生一定的關係,然後才能說是美的或是醜的。”而車爾尼雪夫斯基則主張“美在生活”說,他認爲美來源於生活,藝術來源於生活。當然還有其他美學家的不同觀點,在這裏,我就不一一列舉。總之,在學習這本書之前,所有的這些對我而言都是陌生的。

其次,通過學習我還了解了“美學是一門年輕的學科,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的美學學科直到1750年才誕生。但是,就美學所研究的基本問題的源頭而言,則十分古老久遠。”早在原始人類那裏就已萌發了對美的追求。

其中“美育”一章,我認爲尤爲重要,它闡述了美育對人的重要性。“美育,就是當我們對審美對象進行感受、欣賞、評析和判斷等審美活動時,生理結構和心理結構會受到感染、薰陶,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變化,從而不僅在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上得到提高,受到了教育,而且在人的氣質、精神面貌上,也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因此審美教育是通過審美的方式來感化我們的身心,使之淨化、昇華和提高。”

美學課心得體會篇7

美誰不喜歡?我們應該把天生的感受力變成自覺的、有意識的作爲,自覺的按照美的尺度來建造我們美好的每一天,而不只是在美術館才能感受到沒美的現象,不只是在電影院、音樂廳才能知道美的存在,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能按照美的尺度去生活,去感受。

美,無論在字體上還是在意境上,都是讓人感到舒服的。美是人們對生活的一種嚮往,也是對追求的一種期望,女人的美是一種修飾,男人的美是一種氣質,孩子的美是天真,老人的美是歲月的烙印;美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情感體現,這也正是幾千年來人類所追求的一種精神。我也自認爲是一個有一定的、樸素的美學感悟能力的人,所以,早在十多年前就計劃要讀一讀美學方面的理論著述。曾借閱了《美學原理》,記不確切作者是誰,應該是黑格爾一類的名人專著。可惜只看了不到十頁,便讀不下去了。

確實讀不懂!在中國小時學習過美術,我以爲,美學跟美術一樣,學過以後我才知道,美學是對美的本質及其意義的研究爲主題的學科,是哲學的一個分支。研究的主要對象是藝術,但不研究藝術中的具體表現問題,而是研究藝術中的哲學問題,因此,被稱爲“美的藝術的哲學”。我瞭解到,美學與美術並不是同一概念。現在終於有機會通過網院這個平臺好好地學習美學,雖然很抽象,但確實是收穫良多。美學,作爲一門獨立學科出現,是18世紀中葉的事情。當然,審美活動、審美現象是自從有了人類生活以來就一直存在的。

那些原始人用來裝飾身體的貝殼、石珠、獸牙,以及史前陶器上巧妙的線紋和圖形、巖畫和洞穴壁畫的造型等,就充分表明,早在人類產生裝飾和娛樂自己的最初意識之際,人便不僅同動物生存狀態有了質的區別,而且其審美意識的最初萌芽也已誕生。

可以這麼說,只要有人和人的活動存在,就有人對美的感受、追求、創造以及對美的問題的不斷思考。審美是一種人類精神活動,是一種給活動主體以豐富而複雜的心理感受的精神活動,並且還是一種通過這些主體的心理感受而獲得其意義的活動。因而研究審美,首當其衝應該研究的,就是人類在這種特殊的精神活動中獲得的各種各樣的心理感受,人們將這種感受稱之爲“美感”。

研究“美感”,我們卻很難直捷地用一兩句話給出“美感”的定義。這不僅是因爲在漫長的美學發展史上,就此曾經有過許多的爭論與異議,而且還因爲美感的定義其實也與美的定義一樣,涉及到美學領域裏幾乎所有重要方面的重要問題。對“美感”的理論界定,與此前美學家們致力於對美的界定一樣,實際上正是美學中有限的幾個最核心的問題中的一個。美學中所有不同理論、不同觀點的爭辨,只要是具有理論意義的爭辨,大致只能出於兩種最基本的分歧。

其一是緣於各人欣賞趣味的不同,其二,則是緣於理論出發點的差異甚至對立。休謨說“趣味無爭辨”。他的意思當然不是說不會有人去爲了趣味的事而爭辨,實際上因爲趣味不同而引起的爭辨確實太多太多。休謨的意思是,當某種爭論涉及到趣味的方面時,恐怕就很難以輕易地得出誰是誰非的結論。

不同時代、不同民族和不同的個體在趣味上的差異可以是巨大的,也可以是微小的,但是在這“衆口難調”的差異之中,如果各執一端,難免有“東向而望不見西牆”的弊病,美學史與藝術史中曾經出現過,以後必定還會繼續出現的諸多理論、觀點、風格與流派,其中都或多或少包含有趣味上的差異性。

不同風格與流派的代表人物經常互相攻訐。古典主義者看不起羅可可風格,現實主義詆譭流漫主義,托爾斯泰極不喜歡莎士比亞,其間的是是非非,更不能一言而盡。縱然我們能夠找出許許多多理論上的根據,來證明某一種藝術風格比起另一種風格來更有生命力,或者說某種風格在某個特定的場合顯得更加適合時宜,我們親身的審美感受卻好象並不受這些理性的證明的左右,它似乎超越於理性的思考之外,而直接在心靈中與對象產生碰撞。面對這樣一些不受理性控制的審美感受,如果我們不想變成爲感性領域裏的暴君就只能這樣說,因趣味不同而產生和出現的感受的不同之間,恐怕並沒有正確與錯誤之分,只要是真實的而非虛僞的審美體驗,就是正確的。

在真正的審美感受領域裏,沒有錯誤可言。正因爲此,休謨才說“趣味無爭辨”。中國的美學研究雖然走過那麼漫長、曲折的路,然而比起西方來,時間還是短得多。中國美學研究到現在才100來年,西方美學研究到現在已有250多年,這是從美學誕生算起的。西方從20世紀開始,美學研究有了一個很大的轉向,我們稱之爲“語言學轉向”。就是說基本上從20世紀以後,再去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研究什麼是美,給美下定義,這樣的努力已經大大減少。

人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諸如審美心理學、藝術心理學等等的研究上。特別是20世紀後半期更是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美學,但幾乎沒有一派美學再花很多精力去研究美的本質。應該說我們在這方面比他們晚了很多。之所以落後,有很多原因,一個原因是建國後我們受前蘇聯的影響比較大,有很多東西沒有跳出傳統的框框。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我們長期以來閉關鎖國。跟西方有比較大的隔閡,存在所謂“鐵幕”,與西方的文化交流被割斷,對西方一些新的東西疏離已久。審美活動也就是審美。

首先我覺得把審美作爲主要研究對象有着現實的根據。在現實中,在我們生活中間,審美現象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這些現象不過是我們要探討的或者我們要進行研究的一個切入點。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每個人的一生中,生活的內容極爲豐富駁雜。

審美的活動,審美的文化,審美的現象,可能到處都有,甚至可以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不可能離開這些審美的活動,審美的氛圍。第一個就是自然美,就是對自然界的審美。隨着人類文化的進展,越來越多的自然界的東西進入了我們審美的視野。我們原來強調的一種自然美是山水的秀美,但另外一種我們或許不一定看成是很重要的自然對象的,如某個山石的怪形怪狀,有些看起來很怪誕的東西,也可以進入我們的審美視野。

自然界的很多東西,都能夠進入我們審美的範圍,這是一個問題。第二個就是藝術美,這是藝術活動的產物。各個方面、各種題材、各種體裁的藝術作品給我們帶來審美的愉快,現在已成爲我們每個人生活中間不可缺少的部分。雖然每個人審美趣味不一樣,對有些藝術的對象可能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同一個人對有些東西欣賞對有些東西不欣賞,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藝術天地,藝術活動的天地。我們如果真的完全離開了藝術活動,如果全部藝術生活真的都從我們的生活中剝離出去,那我們就很難活下去了。

美學課心得體會篇8

玉在中國人心中象徵着瑰麗、高尚、聖潔。幾千年來人們崇玉、愛玉、賞玉、玩玉、藏玉,人們對玉懷着一種特殊的情感。其根本原因是因爲玉的美,有理由認爲玉美學是玉文化的基礎和前提。

中國玉從古至今都有廣義的概念——“玉,石之美者”(東漢許慎)。據歷史記載和田玉是中國玉美學的重要載體。

一、玉質美

和田玉以質地細膩、緻密、純淨爲特徵。質地美在歷史上是最早被認定的,如漢以前重視質地美,孔夫子提出的玉德美,多數是對玉的質地特徵進行擬人化的思維結果。古稱“美玉無暇,白璧無暇”,表明玉的質地細膩、純淨、無暇。

1.“堅縝細膩”之美

玉料質地堅硬緻密,細緻溫潤,呈現“堅縝細膩”之美,此處之堅硬是將玉與彩石比較的結果。

2. “溫潤以澤”之美

玉料滾石、卵石呈密塊狀,表面爲礦物的斷口,顯強油質光澤,再加上磨蝕成光滑曲面,故呈“溫潤以澤”之美。

3. “美玉無暇”之美

和田白玉爲單一透閃石礦物組成,無雜質故顯“美玉無暇,白璧無暇”之美。

和田玉是一種交織成毛氈狀結構的透閃石纖維狀微晶集合體。這種結構決定了它具有許多優良的特性,但質地優劣隨着晶粒大小、分佈均勻性、含雜質種類數量的不同而變化。

和田玉的質地堅縝、細膩、滋潤、亮麗,能給人一種溫潤與凝重的感受。玉質美除了與粒度大小均勻度有關外,也與透明度和拋光性有關係,即質地越細膩,其透明度越高拋光性越好,表面反光性也越強,既增加了玉的美感,又提高了玉的質量。

二、玉色美

東漢王逸四色審美標準,發展了孔子“孚尹旁達”的色彩美主張,爲玉色美評價開創了歷史先河。

1、單色美

色彩中的某一單色,如蔚藍的天空,碧綠的湖面,清澈的泉水,明亮的陽光等等。單純能使人產生明淨、純潔的美感。和田玉色彩豐富,白如脂肪,綠若翠羽,黃如蒸慄,赤如雞冠,黑如純漆,其顏色可分爲五個色系。

1)白色系列:和田玉中白色玉有不少品種,羊脂白、雪花白、梨花白、象牙白、魚肚白、糙米白、雞骨白等等。其中以細潤瑩潔的羊脂白最佳,又稱羊脂玉,歷史上稱“白玉之精”“玉英”“玉王”。

2)綠色系列:在青白玉、青玉中呈淺綠白色,淡綠色、灰綠色、在碧玉中爲綠色至暗綠色,深綠色產出量大,屬常見玉料。

從青白玉到青玉到碧玉依次排列,隨着顏色的加深,氧化鐵的含量有所增高,碧玉中普遍含有鉻、鎳、鈷等超基性特有元素。碧玉中組成礦物除透閃石外開始出現陽起石或含鐵較多的透閃石,因而呈現不同色調,濃淡各異的綠色,黑斑和玉筋明顯,含少量的雜質礦物。

3)黃色系列:黃玉中有黃色、米黃色、蜜蠟黃、栗色黃、秋葵黃、葵花黃、雞蛋黃、半色黃、黃楊黃等。其中以栗色黃、蜜蠟黃者爲上,其它黃次之。《夷門廣牘》中指出:“黃玉如栗色者爲貴,謂之甘黃玉,蕉黃色次之。”黃玉其色黃正而嬌,越濃亮越珍貴,其珍貴价值不在羊脂玉之下,且比羊脂玉還少見,多爲含氧化鐵引起之色。

4)黑色系列:和田玉中的墨玉(黑玉)有灰黑、黑色(黑色有時不均勻呈浸染狀、黑點狀、雲霧狀)、純黑等色。優質者“黑如純漆”,因罕見而珍貴。墨玉又稱黑玉,或在黑玉中出現青玉,也有在青玉中出現墨玉。呈色原因主要是由於在透閃石粒間存在微鱗片狀石墨雜質所致。黑色的程度有強有弱深淺分佈均有差別。

5)紅色系列及其它色:和田玉中有因色似紅糖而稱爲糖玉。多呈紫紅色、褐紅色、血色(罕見)。赤如雞冠者爲珍品。在糖玉部位中的透閃石粒間分佈有褐鐵礦,說明糖玉是由於氧化鐵污染透閃石而形成紅色或褐黃色。含氧化錳可呈紫紅色。

2、雙色美

調和和對比反映了矛盾的兩種狀態。調和是在差異中趨向於“同”(一致),對比是傾向於“異”(對立)。跟據此審美原則可將玉的兩種顏色分別鑑賞。

1)玉色調和美:色彩中的紅與橙、橙與黃、黃與綠、綠與藍、藍與青、青與紫、紫與紅都爲臨近的顏色。在同一色中的層次變化(如深淺、濃淡)也屬於調和,在變化中保持一致。例如天壇的深藍色的琉璃瓦,與淺藍色的天空,及四周的綠樹配合在一起顯得很調和。杜甫詩中:“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玉色的協調也是同理。

2)玉色的對比美:對比是把兩種不相同的東西並列在一起,使人感到鮮明、醒目、振奮、活躍。如色彩中的黑和白、紅和綠、黃和紫、藍和橙都是對比色。“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萬綠從中一點紅”,這是紅與綠的對比。黑與白也是一種強烈的對比,“白催朽骨龍虎死,黑入太陽雷雨垂”(杜甫);“黑雲翻墨未壓山,白雨跳珠亂入船”(蘇軾)。例如,在一塊頂級和田白玉上有墨玉條帶,又如頂級和田白玉雙鹿的角、蹄和梅爲紅色與鹿身的白色爲對比色。

3、多色美

多種顏色搭配呈現五光十色,七彩紛呈,例如一塊出土的古玉上的沁色中呈多色彩。由同一塊玉上顏色變化規律不同可產生如下多色美類型。

1)節奏美:色條、色塊疏密有致的變化也可顯示一定的節奏感,何爲2/4,何謂4/4等,有待各述己見。

2)韻律美:在節奏的基礎上賦予一種情調的色彩便形成韻律,韻律能給人以情趣,滿足人的精神享受。鄭板橋所畫的無根蘭花,在形象的排列組合中所表現的那種充滿情感的節奏,也就是韻律。玉的顏色韻律可用不同顏色在一定方向上重複出現的規律來認定。

3)斑駁陸離之美:例如虎皮玉的花斑紋很像老虎毛的花紋變化,斑駁陸離是指說不出變化的規律,但又很美的多色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