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各時期黨史學習教育心得體會(共5篇)

黨史學習教育心得體會1

各時期黨史學習教育心得體會(共5篇)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學習心得體會

按照黨史學習計劃,我認真學習了《中國共產黨簡史》,通過系統的學習,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歷史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和體會,進一步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強大力量,更加強化了黨性覺悟。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是從1949年到1978年,30年的時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爲中國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主要包括3個階段:

從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我們黨用了7年時間完成了這一過渡,在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並逐步使我國從一個原來貧窮落後的國家,發展成爲初步繁榮的社會主義國家,用自己的實踐證實了馬克思關於落後國家可以跨越資本主義邁向社會主義的論斷,並以自己的實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的這一思想。

從1956年到1966年,是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前進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10年。這一時期,我們党進行了艱苦的探索,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在曲折中前進,取得了不少的成就。當然因爲犯了左傾錯誤,對社會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從1966年到1978年,是“文化大革命”時期,黨、國家和人民遭受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1977到1978年的兩年時間,逐步過渡到正常的社會主義建設。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窮二白的舊中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國家,現在想來是相當的艱辛和不易。尤其是面對外部環境惡劣,在沒有任何先例和成功經驗可以借鑑的情況下,在探索中前進。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也取得了獨創性理論成果和重大成就,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有效維護了國家主權和安全,人們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變化。我覺得有三個方面,特別不容易:

一是黨的幹部隊伍建設。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幹部制度建設。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就開啓了黨員幹部的制度建設,這是黨的發展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在上海地區的試點,探索出了幹部制度建設的可以推廣的模式與方法。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體系中,對於幹部制度有論述,列寧首次提出了幹部制度體系。黨的領導人將馬克思主義的幹部制度與中國革命實際結合,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幹部標準、幹部路線和幹部管理方法。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初期,幹部制度化建設是意識形態、政治組織、政治運動等多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意識形態是制度化建設的基礎,而制度建設又強化着意識形態的鞏固。幹部的制度化建設是歷史之鑑也是時代的需要。新時代,我們要持續的推動幹部隊伍建設,就要更加重視幹部制度與意識形態、組織建設的相互作用。

二是國家的經濟建設。建國初期,經濟瀕臨崩潰,戰爭尚未完全停息,基礎設施破壞嚴重,農業產量低下,工業上也沒有成熟的體系,很多工業品都需要依賴國外市場,真的可謂是一窮二白、百廢待興。我們的老一輩革命家,根據當時的發展狀況,觀察形勢、分析問題,運用全局思維來解決經濟工作中的複雜難題、處理各種關係,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支持下,圍繞黨和國家的宏觀戰略認識和把握全局,穩定物價、統一財經、實行統購統銷、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推動了國民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這就是開天闢地、敢爲人先的首創精神,從紅船到北京,這種精神品質一直激勵着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接力奮進。歷史已經把接力棒交到了我們的手裏,身爲新時代的黨員,我們要把首創精神持續的發揚光大,在工作中勇於創新,破解難題,不斷推動工作。

三是時代精神的塑造。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涌現出來的雷鋒、焦裕祿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鐵人”王進喜“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大慶精神,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一大批科學家的兩彈一星精神等,是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工業化設備落後人們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時代精神。一個時代的精神,是一個時代的標杆,也是一代人的核心價值觀。我們要發揚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將立黨爲公、忠誠爲民的奉獻精神落實到日常工作中。

黨史學習教育心得體會2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在這樣一個重要時間節點,在全黨集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對於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黨的百年偉大奮鬥歷程中汲取繼續前進的智慧和力量,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滿懷信心邁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學好黨史,應當堅持學而信、學而思、學而行。

學而信,是要增強信念,牢記初心使命。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重溫這部偉大歷史能夠受到黨的初心使命、性質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動教育,必須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百年黨史記錄着我們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成長軌跡,承載着共產黨人不懈奮鬥的艱辛歷程和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蘊含着深厚的精神滋養和寶貴的發展經驗。中國共產黨自成立起就始終不渝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我們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我們要以學習黨的歷史爲重點,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在學習領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爲中踐行初心使命。

學而思,是讓思想永遠在修行路上,做向黨看齊的“虔誠學者”。古人云:器不飾則無以美,人不學則無以德。棄學終日,無所用心,必然會思想落伍、思維滯後,甚至可能滑向頹廢墮落的深淵。我們黨員不管處在哪個層次和崗位,都要全身心投入黨史的學習之中,靜下心來認真學習、深入思考,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得。我們要做到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用黨的創新理論把自己武裝起來,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聽黨話、跟黨走。

學而行,是把事業沉澱爲責任擔當,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者。學習黨史,不僅要在學習領悟中堅定理想信念,更要在在奮發有爲中踐行初心使命。我們一定要把學習黨史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把學習黨史的成果內化落實到工作中。黨員要發揮好先鋒模範作用,急羣衆之所急,想羣衆之所想,在工作中切實服務好人民羣衆,爲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懈奮鬥。

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我們要用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從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鬥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爲什麼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從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牢記初心使命、開創美好未來。

“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週年。”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史學習教育的要求,也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目的所在。

學史明理——從黨的非凡歷程中領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我們黨在100年的奮鬥歷程中,始終以科學的理論爲指導,並根據實際發展不斷推進理論創新。我們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產生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學史明理,就是要明晰黨能夠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這些基本道理、基本經驗和基本規律。

學史增信——從黨的非凡歷程中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我們黨從成立時起,就肩負起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爲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使命。一百年來,經過幾代共產黨人的奮鬥,逐步實現救國、興國、富國、強國的奮鬥目標,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今天我們學習百年黨史,也更加要求我們從黨史中汲取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切實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在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上,上下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學史崇德——從黨的非凡歷程中感悟中國共產黨永不過時的偉大精神。在一百年的非凡奮鬥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鬥,從建黨時的開天闢地到新中國的改天換地,從新時期的翻天覆地到新時代的驚天動地,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等,一系列偉大精神承載着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鑄就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革命精神,這些革命精神都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

學史力行——從黨的非凡歷程中汲取前進力量,再創新時代新輝煌。歷史是教科書,也是最好的營養劑。學習我們黨一百年的光輝歷史,最重要的是以史啓智、以學勵行,把黨的成功經驗傳承好,把黨的奮鬥精神發揚好,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落實到正在辦的事情、貫穿在爲羣衆辦實事解難題上,轉化爲新的工作動力和發展成就。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加速演進,我國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順利開啓,同時我們在前進道路上仍面臨着許多難關和挑戰。這就需要我們堅持用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切實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在學史中堅定理想信念、築牢初心使命。

黨史學習教育心得體會3

【黨史學習教育】學史增信,用信仰信念信心照亮奮鬥之路

學貴信、學貴思、學貴行。學史增信,就要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增進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

學史增信,增強信仰的偉大力量。心中有堅定信仰,腳下有無限力量。學史增信,就要從黨的非凡歷程中領會馬克思主義是如何深刻改變中國、改變世界的,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深化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的認識。百年黨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最好的清醒劑。一百年來,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我們黨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我們要自覺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系統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

學史增信,堅定理想信念。一百年的實踐充分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通過黨史學習教育,我們要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始終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做到在複雜形勢面前不迷航、在艱鉅鬥爭面前不退縮,從黨史裏延續光榮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學習英雄人物、發揚偉大精神,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學史增信,堅定奮鬥信心。學史增信,增的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一個政黨有了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會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就能經受一次次挫折而一次次奮起,贏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無論是革命戰爭時期,還是和平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勇往直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在偉大中國夢的指引下,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立足崗位,砥礪前行,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本人作者:任麗紅

黨史學習教育心得體會4

【黨史學習教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專題學習心得

國際部黨支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的第三次集中領學,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專題學習中使我們深刻認識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必須與本國國情相結合。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和活的靈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理論中的精髓。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改革開放從十一屆三中全會起步,經歷了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從經濟體制的改革到各方面體制的改革,從對內搞活到對外開放的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堅持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砥礪奮進,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改革開放起步階段(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至1982年8月)

第二階段:改革開放全面展開(1982年黨的十二大召開到1991年底)

第三階段:改革開放的新階段(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至2001年)

第四階段:改革開放持續推進(2002年黨的十六大至黨的十八大召開前)

當然,改革開放也是有成本和代價的。沒有不付出成本的改革。改革是一個利益調整的過程,從長期看改革會讓所有人受益,但短期可能會讓一部分人承擔代價。改革是一場試驗,凡試驗都可能有對有錯,有成功有失敗。每一階段改革都是爲了解決當時突出的矛盾,但同時可能引出新的矛盾,因此,需要與時俱進、不斷調整。中國改革開放是一個不斷總結經驗糾正失誤、與時俱進的過程。

實踐證明,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沒有中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把改革開放貫穿於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就能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所以,通過學習黨史,我們要敢於迎難而上,突破攻堅,掀起深化改革開放的新熱潮,奮力創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奇蹟。

正如“鄧小平同志這樣說過: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我們中國人民至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我們今天同樣應當說,如果沒有鄧小平同志,中國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國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光明前景。”

作者:徐瑛

黨史學習教育心得體會5

【黨史學習教育】學習心得:從黨史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堅守初心使命踐行羣衆路線

黨的百年奮鬥史,是一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人民是共和國的堅實根基,人民是我們執政的最大底氣。”新時代堅守初心使命,要堅定人民立場,踐行羣衆路線。

踐行羣衆路線要進一步強化宗旨意識。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強化宗旨意識,就是牢記責任,自覺把履職盡責的過程作爲爲人民服務的過程。黨領導人民打土豪分田地,開展抗日戰爭趕走侵略者,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新中國,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行改革開放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都是爲了人民的利益而奮鬥。新時代爲了人民的利益而奮鬥,就是心懷“國之大者”,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解羣衆之所憂,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拼搏奮鬥。

踐行羣衆路線要堅持調查研究。重視和善於調查研究,是黨薪火相傳的優良作風。中國共產黨籌建無產階級政黨的第一步,就是深入到工人中,瞭解他們的疾苦,並把他們組織起來。回顧百年奮鬥史,當重視和堅持調查研究時,方針政策就符合實際;反之,就會造成決策失誤,黨的事業就會走彎路。調查要有廣度和深度,虛心當小學生,收集各種意見,同時進行研究,以獲得對客觀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化爲系統的意見。再回到羣衆中去,檢驗是否正確。調查研究的過程就是深入羣衆、發動羣衆、服務羣衆的過程。

踐行羣衆路線要尊重羣衆首創精神。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歷史活動是羣衆的活動,隨着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羣衆隊伍的擴大。”聯產承包責任制、協會組織、村民監事會等都是民間的創舉、羣衆的發明。尊重人民羣衆首創精神,要充分發揚民主,鼓勵試點先行、大膽嘗試,激發人民羣衆中蘊藏着的智慧和力量。

踐行羣衆路線要不斷改進工作作風,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作風是黨的形象,是觀察黨羣幹羣關係、人心向背的晴雨表。”要勇於自我革命,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革除懶作爲、慢作爲問題。要堅持開展學習,提升服務羣衆的本領,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推動事業又快又好發展。

作者:曾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