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不跪着教書》的讀書心得(新版多篇)

《不跪着教書》的讀書心得(新版多篇)

《不跪着教書》的讀書心得 篇一

人應該有一種憂患意識,對於教師更是重要。有了憂患意識,人才能保持頭腦的清醒,清醒才能覺醒,覺醒的人多了,舊的體制纔會被打破,新的法則纔會應運而生。

《不跪着教書》是一本直面現實,教人冷靜、沉默、深思、批判、反省的好書。好在哪裏?儘管揭露的醜的東西太多;儘管作者的筆端太嚴肅和冷峻了;儘管都是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儘管除了嘆氣還是嘆氣, 但這也正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作爲教師多嘆嘆氣則少一些麻木,多一些清醒;少一些應付,多一些責任;少一些浮華,多一些真摯。從這一點來說,我們太應該嘆氣了!來一次心靈的吐舊納新吧!

作者無非強調,作爲教師是應該有思想的,不應該“跪” 着教書。實際上他所強調的是教師自身思想上、人格上的獨立。然而,改“跪” 爲“站”,談何容易啊!

中國的知識分子是不喜歡“跪”着做人的,更何況教書了。

古代知識分子對待且兇且惡的世俗現狀,既不想合於污淖,又想積極入世施展抱負,結果往往難遂人願, 於是有了“一生好入名山遊”、“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李太白,有了“採菊東離下”的陶淵明和“流觴曲水”的王羲之。終歸是曲高和寡不爲世俗所容,除了留下千古的鬱悶之外,更多的是知識分子特有的人格及思想的高標,乃至於對後世知識分子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鬱悶的事太多,誠如作者所言:教師的功利主義思想;社會對權力的過分崇拜;學生人文情懷的喪失;學校領導的官僚化;假、醜、惡的肆虐,真、善、美的黯談;教師利益分爭的爾虞我詐。

“當年, 我自認爲學校是淨土,忽略了學校只是社會的一部分, 現在我終於知道世上唯一可‘靜’ 下來的可能只有人的心境了。” 作者有一種深深的失落感, 這種失落感來自於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距, 而情感核心是緣於他對祖國、對教育事業、對學生深深的熱愛。

像吳非的這種失落感,非彼獨有,凡具有良知的教師都會有此共鳴。因爲我始終相信,教育隊伍中人性的、思想的火光仍是熠熠不止的。面對失落、彷徨乃至於與世俗的格格不入, 我們如何抉擇呢?我們無法“歸隱田園”,也無法“放浪形骸”,因爲現實的責任遠遠重於心中的不痛快。由此想到了“行吟澤畔” 的三閭大夫“ 清醒”的自白,想到了他“與世推移” 和“深思高舉,自令爲放” 的困境抉擇。

歷史告訴我們,做精神上的富足者遠比做物質上的蠹蟲要有意義得多。“要讓學生站 着做人,我們就絕不能跪着教書”, 這就是作者的心靈告白。儘管“站” 着是那麼的不合時宜,會招致非議和蔑視, 甚至會吃“大虧”, 但只要信念不倒, 希望也總是會有的。世上“跪” 着的人太多,但唯獨教師不能輕易言“跪”, 只有站直了身板,學生纔有希望, 教育才有希望, 民族纔有希望

《不跪着教書》的讀書心得 篇二

這是吳非老師的一本著作,看到書名《不跪着教書》時,心怦然而動,爲什麼說不跪着教書?不跪着教書是什麼意思?等等,這些疑惑堵在心頭,要想知道答案,讀下去吧!現在我終於把這本書讀完了。

這本書一共分爲六輯:永不凋謝的玫瑰、我美麗,因爲我在思想、愛與敬重的閱讀、往高處飛、“實話”怎麼說?和在歡樂中沉思。雖說是六輯,但是我認爲有一個總的理念就是無論是校長,還是教師、學生都應該具有審辯式思維,遇事要先思考,再去做。

書中篇篇觀點鮮明新穎,分析問題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後受益匪淺。正如吳非老師在“序”中說的:“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這話發人深省。

作爲教師的我們是人而不是神,也不是偉大的蠟燭、園丁。我們與學生應該是共同成長的朋友,在生活中也是相互影響的夥伴,所以我們首先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然後想法處理好與學生之間的這種平等關係。吳非老師認爲評價一位教師的工作,簡單地說可以是三句話: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就這幾點做起來很難,但是如果我們多讀書,不讓自己“文化貧血”,應該是可以做到的。

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不要跪着教書,那麼就應該做站直了的教師,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和精力不斷地學習,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遠和智慧,勇於創新,勇於挑戰。同時也要讓學生不斷地發現人性美,做一個正直的、真誠的、寬容的、有愛心的、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的人!

《不跪着教書》的讀書心得 篇三

《不跪着教書》是吳非老師的一部教育隨筆。還沒打開書就被封面作者的自序所深深吸引,“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確有過放棄的念頭,然而一想到中國人有千百年下跪的歷史,想到文革給中國人帶來的恥辱,想到下一代還可能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下跪,就覺得我們中國首先得有鐵骨教師,教育的辭典中才能有『鑄造』這樣的詞條。”短短的一百多字,讀完後居然有些莫名的激動,這是怎樣的一本書?教師是什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帶着好奇與疑惑翻開了它。

這本書一共分爲六輯,每一輯都有自己的思想與主題,記錄的都是作者見到或者聽到的教育現象及對教育問題的思考,作者針對這些現象與問題分析得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後受益匪淺。

教師是什麼?

從小時記事起,人們對教師的形容與比喻也都是高尚與無私的。有人把教師比作辛勤的園丁,培育着祖國的未來;也有人把教師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塑造着學生美好的心靈;更有人把教師比作燃燒的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學生人生的道路。我覺得,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悅目的花,吸引着學生;教師還不僅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再說,教師自己的靈魂又由誰來塑造呢;教師更不僅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那麼,教師究竟是什麼?其實,教師就是教師,教師和學生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生命,是一對相互影響的夥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教師就是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教師就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

教師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呢?

我認爲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認真地讀書,不停地讀書,從書籍中獲得教育智慧。

教師讀書是關係教育成敗的大事。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理想,就沒有教育思考,就沒有教育創新,一句話:就沒有教育生命。教師這份職業決定着我們必須是天生的職業學習者,職業讀書人。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教師必須成爲一個思想者,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懷疑精神,努力保持自己的教學個性,有自己的教學見解和主張。要多動腦筋,做一個智慧型的老師;教師要堅持讀書,讓讀書成爲自己的一種生活習慣。吳老師在書中談到“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如若不讀書也就沒有了知識,聯想到自己作爲一名信息技術老師,雖然課程本身的重要性比不上語文、數學這些主要科目,但教育的意義都是相同的,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現象也都是相通的,而且信息技術本身就是在不斷髮展,不斷更新,想到這些,更加覺得對自身的要求不能因此而降低,同樣需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從書本中吸取新的知識,唯有這樣,自己才能站在信息教學的前沿,開拓自己的思維。

合上書,深深體會到基礎教育的重要,作爲一名國小教師,不但要傳授孩子們書本上的知識,更要以身作則給他們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教師自身的修養與魅力,教師的喜怒哀樂,處理問題的方式,甚至一舉手一投足都會給孩子們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們都需要站着,站着教書。站直腰桿,不僅僅需要底氣,更需要的是信念!對學生熱愛、對教育事業熱愛的信念。

《不跪着教書》的讀書心得 篇四

看到指定閱讀的數目中,有一本《不跪着教書》的書名。第一次聽到這本書的名字,我很驚詫,亦很迷惑,不知其意,但同時也深深地被吸引了。於是拿起《不跪着教書》,便把《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一書放置一邊,就迫不及待地閱讀起來。“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封面上的這兩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

拜讀完一些篇章後,深深爲吳非老師的教育理想所折服,也爲他的理想主義在現實生活中的碰壁,爲他的困惑和矛盾所打動。

看到《母親教我的歌》時,我的內心又深深地受到啓發了。作者寫道:面對最早接觸到的生活矛盾,孩子總會首先學習父母的態度。由此讓我想到了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

我是位年輕的媽媽,怎樣才能做個稱職的母親,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媽媽”是一本書,書的每一頁都記錄了母親的親切、溫暖、深沉、堅強、無私和偉大,也記錄了媽媽的過失、不足,以及帶給孩子的煩惱。這本書伴隨着孩子一天天地成長。孩子一生都在讀着媽媽這本書。年輕的媽媽在不知不覺地寫着這本無字的書:用自己的心靈和行動。這本書寫得怎麼樣,只有孩子最清楚。

“孩子的心是塊空地,種什麼長什麼。”做父母的,如果真的愛孩子,那麼從小就要往孩子心裏播撒下愛的種子,這比什麼都重要。孩子的正確思想是靠灌輸的,愛的種子是需要培育的。愛是什麼?愛是一個口袋,往裏裝產生的是滿足感,而往外掏產生的是成就感。愛是一種感受,一個人在被他人需要時,才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價值;一個孩子在被大人需要時,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生命是多麼的偉大,於是感悟到一種深深的愛意。第一篇隨筆《永不凋謝的玫瑰》中的小女孩,懷着愛的情感、用愛的眼光看世界,她發現了美,並想把美與生病的奶奶一起分享,一起感受美。蘇霍姆林斯基及時抓住了一個愛的教育環境,適時地保護了孩子一顆愛心。環境可以塑造人,也可以改變人。良好的環境可以幫助人成功,惡劣的環境可以使人窒息。環境是人創造的。家庭環境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創造的。寬鬆、和諧的家庭環境,培養的是身心健康、性格開朗的孩子;緊張、壓抑的家庭環境,培養的是有心理障礙、心胸狹窄的孩子。在家庭關係中,成人是起主導作用的,想要改善家庭關係的緊張、不和諧,首先要改變自己;想要提高孩子的素質,就要先提高家長自己的素質。

農民怎樣對待莊稼,決定了莊稼的命運;家長怎樣對待孩子,決定了孩子的命運。農民希望莊稼快快成長的心情,和家長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是完全一樣的。可是,做法卻往往不同:農民日思夜想的是莊稼需要什麼,怎麼滿足莊稼的需要?家長爲教育孩子徹夜難眠的時候,有沒有想到孩子的心靈深處的需求是什麼?怎樣滿足孩子成長的需求?莊稼長勢不好時,農民從不埋怨莊稼,相反,總是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孩子學習不行時,一些家長卻一味地指責孩子,有沒有想到自己的責任,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地理環境變化時,農民都知道改變種植方法;社會環境變革時,做父母的也應該想到更新教育觀念。

目前,中國的家庭教育已經由“多子女家庭教育”向“獨生子女家庭教育”轉變。這個現實,也使得今天的家庭教育帶來變化。首先,家長的心態變了。獨生子女的惟一性,使家長對孩子的成敗帶有“下賭注”的感覺,自己承受過的苦難,轉化爲強烈的補償心理和懼怕心理,對孩子的培養表現出:過高的期望、過分的關心、過多的呵護、過分的保護,致使不少孩子出現無情、無能、無責任感。其次,是孩子成長的環境變了。孩子的成長環境由“兒童世界”轉化爲“成人世界”,成人對孩子的影響在加大,孩子對成人的依賴心理在加大,同時,孩子與成人的矛盾也在加大。還有,是孩子的生活內容變了。今天的孩子是在電視機和電腦前長大的孩子。雖然住房的空間越來越大,但孩子與父母的溝通的時間越來越少。很多父母已經意識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也是終身課堂;家庭教育要跟上變化的時代,父母就要重新學習,重塑自己。

“教育是一種藝術”。這種藝術也是也是“藝無止境”的。當老師,做父母的,更要提高自己的素質,做個合格的引路人。

《不跪着教書》的讀書心得 篇五

《不跪着教書》,聽到這麼一個名字,我很驚詫,也很迷惑,不知是什麼意思,帶着期待、懷疑、審視,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了這本書,便放不下了,胸中涌起無限的溫暖……書中充滿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對人、對教育的熱愛。“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中國人曾經有着千百年給封建權貴下跪的歷史,深受封建思想毒害,逆來順受,從骨子裏向外透着奴性。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這段話發人深省,由此引出一個話題:教師是什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爲了不使我們的下一代繼續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下跪,我們教育工作者就要向吳非老師所說的,得要站直了教書,得要有鐵骨!文章對當前教育界的一些問題所作的深入的剖析與抨擊,深深地吸引我。讀完之後更是受益匪淺!

在書中,吳非老師說:“如果教師是跪着的,他的學生只能趴在地上了。”是的,社會上許多不懂教育的人不斷糟蹋我們的教育,加上我們老師往往屈服於壓力或利益而跪着教書。這樣一來,基礎教育的光明在何方?當我們說理解教師的艱難處境時,往往忽視了教師也是人,也是教育的主體!教師和學生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生命,是一對相互影響的夥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教師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師就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能夠對學生身心產生影響的人,一個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教師的思想,教師的人格,教師的尊嚴,教師的勇氣在哪裏?許多中國的教師都在訴苦:考試不改,教學沒法改;領導要檢查,壓力太大,所以只好爲了教而教。能有幾人真正爲了自己的理想而教書,爲了學生生命而教書?教師應該有教育理想,沒有教育理想就沒有教育信念,就沒有教育思考,就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活力,就沒有教育創新,最後教育必然失去生命。

《不跪着教書》這本書裏傳達了一種理想,一種理想的教育。看完這本書,我想說的是當老師首先要當回自己,不需要你刻意扮演,更不要這麼去刻意證明自己;因爲你無需證明,你就是老師,如果你真實,如果你善良,如果你有學問,那麼盡情在學生面前表現真實的你吧,當你表現自己的時候,在學生心中,儘管你不高大,儘管你不瀟灑漂亮,但是那時候的你是最美的!

《不跪着教書》真是一本好書!它給我帶來了觸及靈魂的感悟。爲了愛的教育,爲了我們的學生能像人一樣地站立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需要站着,站着教書。站直腰桿,不僅僅需要底氣,更需要的是信念!一個教育者的信念!有了鑑定的信念,我們還用得着跪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