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寫我的讀書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寫我的讀書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寫我的讀書心得體會篇1

課堂是老師們的主要陣地,課堂教學的質量直接關係到學生學習的質量和學校教育的成敗。因此,構建理想課堂,成了每一位老師孜孜不倦地追求。在新課改下,課堂教學在無數老師的創新下,已經變得豐富多采,充滿活力、情趣與智慧,更適應了高素質的要求。。我作爲一名老師,我更想營造一個理想課堂,讓我的學生享受學習,而不至因學習而苦惱。現在就我在教學中的體驗,談一談我的理想課堂。

一、學生是課堂的主角

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而且任何一位學生都希望在學校裏能夠享受學習,而不是忍受學習,那麼我們教師在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就需要改變以下自己的身份,老師不再是“老師”而是“大朋友”,講臺上不再站着居高臨下的“師者”,而是一個引導者,師生在課堂上共同學習,共同交流,用心靈去編織課堂,用心靈與文本對話,用心靈去感悟文本。教師要善於利用好時間留給學生去思考和動手實踐,因爲他們在思考的同時和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去質疑,去深思,去發現,去解決。

二、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課堂教學不能是教師一個人的表演,不能是事先預設情景的再現,更不能是教師的“滿堂灌”。學生參與是激發學生思維的基本前題。理想的課堂教學過程是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合作的,是師生之間有愉快的情感溝通與智慧交流。在教學過程中爭取能做到全員參與,而不僅僅是個別尖子學生的參與,全程參與而不是暫時片刻的參與。這需要老師上課時也魅力四射,鼓勵的話語,溫馨的微笑,適時的寬容,沒有人會被無情打擊,更沒有人會受到“法庭式”審判,學生忘記了課堂,在課堂中“玩”起來,把知識“玩”到手。愛因斯坦說:“在一切方法的背後,如果沒有一種生氣勃勃的精神,它們到頭來不過是笨拙的工具。”學法要真正發揮指導學習的作用,必須“樂學”,並要從“要我學”到“我要學 ”。理想的課堂,就是讓學生積極踊躍的參與思考、發言,最終達到與老師的共鳴。

三、課堂上老師的態度

理想的課堂是學生能否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教師是否去走近學生,和他們平等的促膝交談,尊重學生並和學生建立起平等合作的相互關係。沒有哪個學生喜歡每天都面對着一個表情嚴肅、神情古板、令人敬而遠之的老師,所以,我認爲,要構建理想課堂,教師要有親和力,還應走進學生的世界,我們有的課堂如戰場,強調的是紀律的嚴明,要求學生這樣,要求學生那樣,不許學生這樣,不許學生那樣,遇到分歧更不允許與老師爭辨,在這樣太多的要求,太多的不許的課堂中,可想而知,身在其中學習的學生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學生正襟危坐,心裏忐忑不安,回答問題多了一份恐懼,多了一份顧慮,多了一份壓力,少了一些輕鬆,少了些歡聲笑語,少了些甜蜜的微笑。怎麼會有新發現?怎麼會有創新?怎麼會有、、、、、、記得我還是一名學生的時候,我們班同學都喜歡上英語課,就連班上最淘氣的學生也喜歡上,而且我們班的英語成績也特別好。爲什麼我們都喜歡上英語課呢?現在我回想起來,是那位老師上課時,就很注重營造自由輕鬆的氛圍,上她的課,同學們都心情放鬆,把想說的想問的都可以講出來,一節課下來感覺不到累,而且學習非常輕鬆,效果非常好,知識掌握的牢,領悟的深,愛學習了,成績自然上去了。所以說課堂上自由度對學生願意主動的接受學習很重要。

四、教師自身能力的提高

在以前對於教師所擁有的知識能力有這樣的一種說法:“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這些無非就是說教師一定要知識淵博;後來隨着人們教育觀念的改變,對於這句話又有了新的詮釋和延伸:“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就要有常流水。”意在教師不僅要知識面很廣,而且還要不斷地新知識的補充,教研室定期舉行的片級研討會,無疑對我們來說是個難得的好機會,在互相的學習、交流、探討中不斷的提升自己。我想,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具備人格上的魅力,以身作則、尊重學生、善解他人、不計得失,那麼潛移默化中也就達到了不教而教。記得上師範時的校訓就是“德高爲師,學高爲範”,這纔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的標準。

老師們,讓我們磨練於課堂,反思於課堂,發展於課堂。

老師們,請記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活力,把創新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智慧。

所有這些,我們如果能夠做到,那麼,我們的課堂,將會充滿生機與活力;將會洋溢歡聲與笑語;將會揮發自信與自強;將會體現情趣與智慧;將會是學生與老師的天堂;這就是理想的課堂!

讀了這篇文章,我很有感觸,所以發給大家看看。

理想課堂究竟應該是怎樣的呢?起初看到這個題目,我的思緒還是模糊不清的。幾天的思索,我的腦海中漸漸作爲一名教師,我認爲理想的課堂應該具有以下特色:理想中的課堂應該是返樸歸真的課堂在薛法根的語文課堂,沒有公開課的花花綠綠和熱鬧,只要尋常上課的平平常常和樸素;更沒有一些名師示範課的作秀和賣弄,只有眼與眼、心與心、言語與言語的平等交流……理想的課堂應該就是教師的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課堂。它無需課前作大量的準備,不必去追求先進的媒體,無需太多的譁衆取寵。平平淡淡,輕輕鬆鬆纔是一節課的真實面貌。常態下的課堂中,纔有師生之間思想的碰撞,有生生相應的討論,能相互生成許多新的東西,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那纔是教師與學生最本色的表現。“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樸實的課堂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是有缺憾的,是有待完善的,是可以經過師生互相改進而完善的。理想中的課堂應該是輕鬆、活躍、和諧的課堂課堂學習本來是輕鬆愉悅的,教師不應該給學生太多的限制。

寫我的讀書心得體會篇2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家長對教師要求高,對學生的期望高。而學生又自己卻無所謂,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怎麼做教師?這是我們經常談論的話題。有時我們自己都覺得茫然,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學生二十一世紀的來臨,預示着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知識化,信息化的時代。作爲一個教育者,怎樣使自己在日新月異的今天,在教育之林中立於不敗之地,着實值得思考。要想讓學習者學會如何學習,學會如何合作,學會如何交往,那麼教育者本身就應該處在一個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的位,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爲指導,並將這些理念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通過學習《教育新理念》,《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兩本書,使我能夠及時地汲取當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自己的教學理念,真是受益匪淺。例如,在《教育新理念》第一章"以問題爲紐帶的教學",因爲我是從事國小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這是一門比較開放的學科,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爲教師,在開拓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又應該具有什麼能力,充當什麼角色呢我想:教師應該讓學生學會提問。課堂提問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手段,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它是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探究,掌握知識和培養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輸出信息並獲得反饋信息的重要途徑,以及溝通師生思想認識的主要渠道。但一直以來,課堂提問彷彿是教師的專利品,學生只是這些專利品的代言人。如何讓教師"會問"已成爲衆多人研究的話題。但從課堂改革出發,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要求出發,努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敢問","會問","善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學生髮展爲本,讓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已成爲當前課改的重點之一。

又如,讀了《教育新理念》,使我體會到作爲個體的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爲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於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爲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爲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袁先生的《教育新理念》文筆簡潔流暢,全無枯燥,沉重之感,而富聯想,啓發性,可讀性很強。如:在國際奧林匹克學科競賽中,中國學生屢屢獲金奪銀,卻沒有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學生基礎紮實,卻出不了世界級的大師;中國學生的計算能力世界第一,卻少有原創意義上的知識科技創新,以致於在最近的世界科技實力總評價中,美國得了100分,日本得了72分,德國得了54分,俄羅斯得了25分,中國僅得了20分。……中國的孩子放學回家以後,家長問孩子的第一句話,從黑龍江到海南島,差不多是一樣的;"今天的作業做完了嗎"家長們關心的是學校既定的任務完成了沒有。世界上還有一個民族也特別關心下一代的教育,那就是以色列民族。當孩子們放學回家後,家長們問他們的第一句話差不多也是相同的:"你今天在學校向老師提問了嗎"如果孩子得意地說:"我今天向老師提了一個問題,老師沒有回答出來!"那家長會像孩子一樣的得意,會喜形於色。心得體會可是如果中國的孩子回來對家長說他提了一個問題把老師難住了,絕大多數家長會感到尷尬和爲難,甚至會斥責孩子:"你逞什麼能!"又如袁先生提出的"知識的綜合與知識的綜合教育。"書中舉了個鮮活的例子:一位教九年級數學的教師向全班學生提出――教室的體積有多大這個問題的每一個具體知識對九年級學生來說都是非常簡單的,可是把它們綜合起來(先利用身上的尺量出教室的長寬高再計算)解決一個問題時,全班四五十個同學卻一籌莫展。這在日常表現出來的是"我們的學生普遍的考試成績都不低,他們對相當精深的專門知識都能掌握。遺憾的是,在生活中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卻很低,而解決這些問題的知識他們是完全擁有的。"與之相反的是大神探福爾摩斯的例子。福爾摩斯的各種專業知識非常有限,有的甚至爲零,卻能夠無所不通,料事如神,這靠的是在需要的時候他能調動所具有的有限的知識,當他覺得知識不夠用時,能及時補充。……這些事例在閱讀的過程中,很能引起我的共鳴。因爲,在我們周圍的確普遍存在這種情況,只是我們有時視而不見,懶得思考而已。《教育新理念》一書中,不僅直言了我們教育面臨的現狀,還爲我們教育者進行了剖析,就具體的事例進行分析,挖掘背後隱含的教育觀念,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考。在閱讀過程中有一種一氣呵成的痛快。

而《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個人簡歷,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該這樣教。書中衆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帶着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是啊!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裏,使學校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個強烈感受,就是與現實的緊密聯繫,問題意識,憂患意識流淌於字裏行間,而一個個社會現實中實際生動的事例,則支撐起了這種問題意識,使全書血肉豐滿,鮮活,充實,激起你對現實的關注,激起你對現實的思考,並在這種關注思考中,令你得以專注地讀下去,而絕無某些政治思想讀物的空洞,蒼白之嫌。譬如,作者在講到建立教育科研機制,創造研究學問的`氛圍和環境,鼓勵高學歷,高學位,高學術水平的教師脫穎而出時,舉的是哈爾濱第三中學的實際例子,並詳細地介紹了其現存的狀態,採用方法等等,甚至具體地介紹了該校給作爲學科帶頭人的教師的津貼數額。再如,在介紹德育工作在"五育"中的作用時,作者舉的是湖北黃岡中學,山西通寶育傑學校這樣分屬國有,民營的兩個中學實例。對山西省幾年來有關德育工作的若干數據的評介,則使人從整體上增進了對當前德育工作的瞭解。生動的點,概括的面,點面結合,具體生動,讓你從感性,理性上真正能夠理解德育工作的迫切性,重要性及現實性。

寫我的讀書心得體會篇3

讀書是快樂的。可是有些人厭惡讀書,認爲讀書十分枯燥無味,而我認爲讀書可以給我帶來樂趣。

讀書可以讓我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讀不同的書給人的啓發和感受都不一樣。讀歷史書可以讓人回到遙遠的古代,瞭解古代的知識;讀小說可以讓人沉醉於小說的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讀科幻書能讓人置身於神奇的幻想世界;讀科普書能讓人從文章和圖片中解決複雜的科學知識……

我最喜歡讀科幻書。有的時候,我被書中描寫的科幻世界所吸引,身邊發生的事情我統統不知道。

我喜歡讀書。因爲書中有知識,有精彩的故事,有生活中的趣事,更有做人的道理。

我喜歡讀書,所以我有許多的書,小小的書櫃裏都幾乎放不下了因爲讀書多,大人們在談話時,偶爾我也能插上幾句;在家裏人聊天的時候,也能聽懂。有時因此受到家裏人的誇獎,也是一件很令人興奮的事情。

最令我開心的是閱讀的時候,自己就彷彿陷入了書本里,外界的一切就全都忘記了,完全沉浸在書的內容裏,也忘記了自己的煩惱、苦悶、心事。但是看書的時候,最煩的是別人叫我,這樣就打斷了我的思緒。

讀書是快樂的。可是有些人厭惡讀書,認爲讀書十分枯燥無味,而我認爲讀書可以給我帶來樂趣。書就像一位老師,他教育我學習,教育我做人,使我健康成長!

寫我的讀書心得體會篇4

洛克的全名是約翰洛克,是有名的英國資產積極思想家和教育家,

1632年出生於一個小地主家庭。父親是一個嚴格的清教徒,內戰中站在議會一邊,他們父子關係極好,父親對他的政治態度和教育思想很有影響。1644年他入偉士敏士特學校受中學教育,那裏的經院主義教育使他十分反感。他在《教育漫話》中反對機械的學習、反對靠文法學語文,就出自他的切身體驗。1659年入劍橋大學攻讀哲學、自然科學,深受培根和笛卡兒著作的影響,一度愛好化學和氣象學實驗。他喜神學,因無真正的職業性神職機會,轉而習醫,打算以醫爲業。1661年畢業後留校任教。

洛克的著作有《文官論》《論自然的法則》《論寬容》《政府論》《人類理解論》《教育漫話》《論基-督教的合理性》《關於理解的指導》《自然哲學基捶。此外,他還爲工業和殖民地事務委員會擬了一份《工作學校草案》。

洛克的治學觀點有唯物和唯心兩重性。他着重研究了認識論。他在他的《人類理解論》第一卷中探討了觀念起源問題。他認爲,觀念和原則同藝術和科學一樣,不是天賦的。心靈原像一塊白板入一個暗室、一個空箱,或像一張白紙,其中沒有任何字樣、任何觀念。他的裝備和知識材料來自經驗。人類的知識都建立在經驗之上,發源於經驗。人類的觀念來源首先是感覺,此外還有反剩人類理解首要的機能是心靈能接受所感受的印象,這是外在的對象通過感官所造成的。或他本身反省那些印象時所造成的,

讀書筆記大全

?教育漫話 讀書筆記》,他是一個唯物主義的感覺論者,又是一個感覺論的二元論者。

洛克的教育思想除散見於《人類理解論》和《工作學校草案》以外,集中在他的《教育漫話》一書中。《教育漫話》先後譯爲法、荷、瑞典、德、意等國文字,在這部著作中,他詳細審定了紳士教育的性質、目的、內容和方法。這部著作,反映了新興的資產階級的要求,批判了當時英國的傳統教育,提倡較廣泛的、切合實用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並在體育、德育和智育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價值的建議。他的教育思想主流是進步的,但也有反人民的因素,他提出的許多具體措施有很多正確的成分。

讀書筆記:

一、健康的身體:健全的精神和知識的載體

有健康的身體方有健全的精神,這是對於人生的一個簡短而充分的描繪。

身體和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有了別的種種,也是徒然。不善於用心的人,決不能遵循正當的途徑;身體孱弱的人,即使有了正當的途徑也決不能獲得進展。

我敢說我們日常所見的人,他們之所以或好或壞,或有用或無用,十分之九都是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人類之所以有千差萬別,便是由於教育之故。

我們幼小時所得的印象,哪怕極微極小,小到幾乎覺察不出,都有極大極長久的影響;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樣,水性很弱,一點點人力便可以把它導入他途,使河流的根本方向改變;從根源上引導一下,河流的終極流向途徑,就會截然不同。

我們要工作,要有幸福,必須先有健康;我們能忍耐勞苦,要在世界上做個人物,也必須先有強健的體格。

第一件當心事,是兒童無論冬夏春秋,衣着都不可太暖。初生時,人的面孔同其他部位一樣嬌嫩,因爲長期袒露,所以比其他部位更經受得起風寒了。

只有睡眠是兒童可以充分享受的,只有睡眠最能增進兒童的生長與健康。

早起頂有益於健康。

多吸新鮮空氣,多運動,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類或烈性的飲料不可喝,藥物要用得極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過暖過緊,尤其是頭部和足部要涼爽,腳習慣冷水,應與水接觸。

孩子年齡增長,自由便隨之而來,無須永遠受人監護。這時,學校家長最要緊的是給孩子良好的原則與牢固的好習慣,這是最要緊和最可靠的。一切告誡與規勸及原則的重申,無論如何反覆叮嚀,除非形成了習慣,全是不中用的。

孩子的飲食宜極清淡簡單,兩三歲前,應該禁止肉食。三四歲以前完全禁止肉食,一切疾病定可以大大避免,而健康與強壯的體制基礎也一定可以確切地奠定下來。

寫我的讀書心得體會篇5

如果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高人、大師進行心靈的交流。那麼讀了中央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教授的《我的閱讀觀》,更讓我的心靈得以洗滌、淨化和認識上的提升。不讀書的孩子是一個沒有潛力的孩子;不讀書的家庭是一個庸俗的家庭;不讀書的學校是一個沒有發展的學校;不讀書的社會也必將是一個落後的社會。

一句話,閱讀可以豐富一個人的有限人生,閱讀可以涵養一個民族的精神氣質,閱讀可以鑄就一個國家的文化根基。多麼富有哲理、多麼現實的話啊!

曾經飽受苦難的猶太民族,之所以能今天崛起於沙漠之上,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同樣與其民族優秀的閱讀傳統有着密切的關係。據統計,1901年1995年,在645位諾貝爾獲獎者中,猶太人有121位,獲獎人數居世界各民族之首。馬克思、愛因斯坦、門德爾戈等,更是人們耳熟能詳的猶太裔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和經濟學家。究其原因,酷愛讀書是其不可忽視的因素。

一個家庭沒有書籍,就等於一間房子沒有窗戶。

中國人民在幾千年的文明追求中積累了很多讀書格言,留下了很多刻苦讀書的故事,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鑿壁偷光等,正是這些讀書的故事和格言,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以讀書爲榮,以讀書爲樂。

在現階段,新教育的目的主要體現在新教育力圖實現的四個改變上: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改變教育科研的範式。實現這四個改變的方法與途徑,是新教育實驗倡導的六大行動,即: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

培養卓越口才、構築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而營造書香校園是其中最基礎、最主要的活動。在朱永新教授的講座中,最能夠引起我強烈共鳴的是他的下述觀點:沒有閱讀就沒有精神的發育。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她的閱讀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個書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美麗的城市。

同時,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改變二字。有讀就必有行,有行纔有變。我們許多人讀書,以讀而讀,並不思變。看了朱教授的書,我們感受到了讀的精彩,那就是一個變字。有教師通過讀書,改變了自己,有教師通過讀書,改變了學生,改變了班級,更變革了教育。讀再多的書,不思,不行,就不可能變。這個變應該是一種走向境界式的提升。

通過讀書,可以修養內涵;通過讀書,可以提升生活的品位;通過讀書,可以促進專業發展;時代的發展,更注重人的內涵美,生活的美。人的外在美很象一層薄紙,很容易看透,而唯有喜歡讀書的人,能通過外在的言行告訴人們他的精神追求與生活的品位。因爲讀書可以平衡我們的心態,可以讓思想走向高遠,可以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朱教授說,讀了的才叫書,沒讀的只能叫紙,我心中不禁鼓掌叫好:讀了的,並提升了生活品位的才叫讀,不然只能叫看。所以讀書要讀進去,再讀出來,才叫讀書。這個進去和出來就是研讀,讀出了品位。用心讀,就讀出了我們教師的絢麗人生。這,就是朱教授說的,通過讀書,讓自己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也就是我們教師應該追求的教育境界。

通過閱讀我的心開始充實、沉靜,不斷地閱讀使我不停地思考,知道得更多、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不會拿着一張教育的舊船票每天重複昨天的故事,讓閱讀成爲我們生活的必須品吧!

寫我的讀書心得體會篇6

陶行知先生曾這樣大聲疾呼:……在現狀下,尤須進行六大解放,把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一、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幹;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談;五、解放他的空間,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會去取得更豐富的學問;六、解放他的時間,不把他的功課表填滿,不逼迫他趕考,不和家長聯合起來在功課上夾攻,要給他一些空閒時間消化所學,並且學一點他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幹一點他自己高興乾的事情。

陶行知先生呼喚過,我們希望今後辦教育的人要打破偵探的技術,丟開判官的面具。他們應當與學生共生活、共甘苦,做他們的朋友,幫助學生在積極活動上行走。

人只曉得先生感化學生鍛鍊學生,而不知學生彼此感化鍛鍊和感化鍛鍊先生力量之大。

蘇霍姆林斯基也曾這樣告誡青年教師:只有當教師在共同活動中做孩子們的朋友、志同道合者和同志時,纔會產生真正的精神上的一致性。……不要去強人的靈魂,要去細心關注每個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關注他們的特性、意向和需求。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產生,有賴於教師創設民主、寬容的教學氣氛。我們應使每個學生都具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從而在沒有外界壓力的氣氛中充分展開認識活動,所以說,師生之間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學習的平等和諧關係,是發展(注意:我這裏說的是發展而不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前提。

思想源於思考。同樣是教了20xx年書,有的老師可能相當於只教了一年,因爲他不斷地重複自己,只有實踐而沒有思考;而有的老師則真是教了20xx年,因爲他在不斷思考中,每一年乃至每一天都不簡單參莎squo;的路。思考,積累成思想;而思想,形成教育者的教學個性。

我始終認爲,作爲知識分子的教師應該是一個思想觸覺十分靈敏的人;追求真理,崇尚科學,獨立思考,應該是每一個教育者堅定的人生信念。作爲思想者的教師,在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具體教育工作的同時,我們還應該讓思考的火炬照亮我們實踐的每一個環節:備課的時候,能不能先拋開教參用自己的心靈直接與作者對話?閱讀教學的課堂上,能不能在講清楚考試重點之後,與學生談談自己獨到的見解?作文教學,能不能在作文的命題和批改等方面除了研究大學聯考作文動態,也多琢磨學生的寫作心理?面對無法避開的題海,能不能動一番腦筋進行篩選和提煉?每上完一堂課,能不能通過寫教學手記對其得失進行一下反思?面對每一個學生,能不能在關注他們表面上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學習成績的同時,更研究一下他們的心靈?此外,我們在認真上好每一堂課的同時,能不能關注一下語文界、教育界、整個社會乃至天下的風雲變幻?我們在尊重並繼承古今中外一切優秀教育理論與傳統的同時,能不能以追求科學、堅持真理的膽識,辨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錯誤之處?甚至對一些似乎已有定論的教育結論,我們能根據新的實際情況、新的理論予以重新的認識與研究?….

當代平民教育的含義至少應該有這樣幾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面向每一個人的教育。在全國氾濫成災的應試教育,本質上也是面向少數人的,它面向的是一小部分學習優勝的學生,而使大多數人成爲教育的失敗者。第二層含義是指面向弱勢羣體的教育。在任何社會和不同的發展階段,都有處於低層和邊緣、需要特別關注的階層和羣體。在今天的中國,也存在着各種處於邊緣地位、需要特別關懷和照顧的弱勢羣體,如農村貧困地區的教育、農民工及其子女的教育等,幼兒教育、殘障兒童的教育也是突出的短板,需要予以特殊的關注。第三層含義是指平民化的教育。平民教育是以培養合格公民爲宗旨的公共教育,在本質上就應該是來自生活、聯繫實際,因而是清澈明淨、樸實無華的。

做一個好孩子,讓家長幸福;做一個好學生,讓老師幸福;做一個好夥伴,讓同學幸福;做一個好少年,讓社會幸福;做一個好教師,讓學生幸福;做一個好校長,讓師生幸福;做一名好公民,讓祖國幸福!

每學年開學第一天,全校老師都要向孩子們舉手宣哲——

我是光榮的人民教師,肩負民族的希望,胸懷祖國的未來,手捧孩子的明天。面對國旗,面對學生,我宣誓:我立志把心靈獻給學生,用人格引領人格,讓智慧點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呵護生命,尊重個性,激發創造;發展德智體,弘揚真善美;做學生愛戴的師長和真誠的朋友;爲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將通過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培養健壯、善良、正直、睿智的現代公民,履行一名知識分子推動中國文明進步的神聖使命!

科學質量觀。第一,追求可持續的質量。既要重視學習成績,更要重視人格塑造、能力培養和全面素質的提高。[既要爲學生的升學服務,也要爲學生終生服務。

第二,追求整體的質量。面向每一個孩子,着眼於每一個學生在原有基上最好的發展。我們追求的教育,應該是面對每一個孩子,全面實施素質培養的教育,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是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得到他能達到的最好的發展的教育。無數每一個的成功,便匯成我們整體優異的質量。

第三,追求和諧的質量。以人格教育爲核心,學生的德智體美各方面不一定是均衡發展,但一定要協調發展。這裏的全面發展,指的是教育要關注學生的各方面的成長,而不是說每個學生在每個方面都必須得到同等程度的提升。

第四,追求方法、過程與結果相統一的質量。努力追求方法科學、過程快樂、結果理想,讓孩子現在就幸福。很多時候客觀上就是引導老師們只要目的,不擇手段只管眼前,不管將來。

法國現任總統薩科奇在20xx年致全體法國教師的信中寫道:教育就是試圖調和兩種相反的運動,一是幫助每個兒童找到自己的路,一是促進每個兒童走上人們所相信的真、善、美之路。

我的新教育實驗的七大行動。

第一,營造書香校園。就是通過創設濃郁的讀書環境與氛圍,推薦優秀的閱讀書目,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培養師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使閱讀成爲伴隨人終生的生活方式,從而爲建設書香社會奠定基礎。

第二,師生共寫隨筆。對於教師而言,寫帶動的是閱讀,是思考,是實踐。對於學生而言,日記可以記錄成長的痕跡、反思自己的行爲、提高寫作能力。

第三,聆聽窗外聲音。要求教師和學生都要學會聆聽窗外的聲音,學會關心窗外的事情;通過種形式的活動,豐富校園生活;充分利用教育資源,激發學生形成多元的觀,培養他們創造的激情,提高廣大師生的人生境界,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

第四,培養卓越口才。口才訓練就是開展聽說活動,培養學生具備終生受益的口頭表達能力。學校要讓學生有當衆說話的地方和機會,把話語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思考,讓學生說話,讓學生討論,讓學生爭論,讓學生真正地說起來。

第五,建設數碼社區。學校要以教育在線網站爲平臺,以校園網爲基礎,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培養教師和學生強烈的信息意識和嫺熟的信息交往能力,建設學習型的網絡社區。

第六,構建理想課堂。一般來說,理想的課堂應該創設一種平等、民主、安全、愉悅的課堂氣氛,應該由知識本位、學科本位轉向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真正對知識、能力、態度進行有機整合,因材施教,充分體現課堂的生活性、生命性和發展性。

第七,培育理想家長。學校教育只有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學校實施新教育實驗,這需要得到家長的理解、認同和參與,應動員家庭力量也參與到這一實驗過程中來,因此,培育理想的家長尤爲重要。

寫我的讀書心得體會篇7

他是一位偉人,我們家喻戶曉,是無產階級文學的奠基人。他就是高爾基。這個假期,我讀了他的書《我的大學》。 書中作者所生活的時代正是沙皇統治的黑暗時期,人們相互抱怨,對罵,三天兩頭的打架,甚至於去殺人。作者爲了上大學,來到了喀山,最終因種種因素,高爾基沒有上成大學,而是在那裏上“社會大學”。在這期間,他曾當過搬運工、麪包師助手、小店店員……在剛來到喀山時,他遇到了小偷和許許多多千奇百怪的人。有的人嘲笑高爾基看書的“愚蠢行爲”,有的人讚賞高爾基渴望獲得知識的精神,這些贊同高爾基獲得知識的人是理智的,因爲他們堅信只有智慧才能崛起,不受這種壓迫。高爾基經人介紹,認識了藏有很多書的小店老闆潘科夫。以後,他白天銷售貨物,到了晚上刻苦讀書,並最終走向了革命的路。 讓感受最深的是,高爾基生活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經歷了諸多磨難,從事了很多辛苦的工作,然而他卻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後來,他在潘科夫的店鋪裏一邊做工,一邊埋頭苦讀,不顧一羣愚昧的人的嘲笑,仍然讀書。我們生活在這個幸福的環境中,吃得飽,穿得暖,也有很多書看。我們生活的環境比高爾基要好很多,再不好好讀書,上不了大學,那就很說不過去。我們一定要好好讀書,用功學習,超越高爾基。 只有知識才能使人進步,只有讀書才容易獲取知識。沒有了知識,人們就會像一堆廢物一樣。沒有了知識,人們也不會發展科技,建設一個現代的文明的世界。

寫我的讀書心得體會篇8

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說話。”讀了《我的大學》這部文學後深有感觸,這本書不僅僅讓我瞭解了主人公青年時代的生活及命運,還使我懂得了如何從容鎮靜地去應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

這本書敘述了主人公抱着上大學的念頭來到嘎山,但很快明白窮人上大學是不可能的。他住在貧民窖裏,爲了生存,他去當碼頭工人,又在麪包坊中幹活,這使他體會到受剝削壓迫的痛苦,除了痛苦的革命理論,他還勸說發動工人們與剝削階級做鬥爭。即使革命鬥爭的挫折令他有時悲觀失望,可是他經受了鍛鍊,革命思想逐漸構成。

這部書是1923年完成的,作者高爾基本人出身貧寒,有着不幸的童年。他撿過破爛,當過學徒和雜工,經受了欺凌與虐待。就是在這悲催而艱苦的生活中,高爾基仍如小草般茁壯生長並綻放,我多麼渴望像高爾基那樣,做一課“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小草!多麼渴望他那樣,在雨的洗禮中純潔清新!同高爾基相比,我真是羞愧萬分,平時在學習中遇到一點挫折我就難以應對,甚至半途而廢。從此刻起,我必須要學習高爾基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就將自我你塑造成一位對社會大有貢獻的人才。

主人公那種強烈的讀書慾望,使我想到了家中一本本書,而我卻讓它們閒着,難道是“書非借不讀”?難道僅有在逆境中才能更好地成長?不,當我讀完《我的大學》之後,才真正明白“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而退”的道理。

“書是人類提高的階梯。”讓我們吸取知識的精華,沐浴智慧的洗禮。這部文學使我受益匪淺,銘刻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