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蘇東坡傳林語堂閱讀心得多篇

蘇東坡傳林語堂閱讀心得多篇

蘇東坡傳林語堂閱讀心得(1)

誰說的和原話都記不得了,大意是傳播中國文化就要像林語堂一樣,他是能用英文寫作的少數中國作家。此前我只讀過林語堂的一些文章,全本的書這是第一次讀。選了他的《蘇東坡傳》。看了前言他對蘇東坡的喜愛,我就完全可以確信,這是一本一等的書,畢竟作者的全部熱情都在其中。

說到大才子,唐,想到的第一個大多是李白;宋,想到的第一個大多是蘇軾。從流傳的民間小故事裏,可以看出李白和蘇軾這兩個天才的些許不同。李白,或是下水捉月,或是騎鯨飛昇,或是粲花之論,或是力士脫靴貴妃捧硯,無不帶有濃濃的仙氣和浪漫色彩。人們心中,李白是學不來的,他的浩蕩才氣和仙氣絕無可複製性,五千年,只出了一個李白。而蘇軾則不然,他修的河堤叫蘇堤,研究出的做豬肉的法子叫東坡肉,還有個了杜撰的妹妹蘇小妹,還常常和佛印調笑嬉鬧。是如果說李白是活在天上,那麼蘇軾就活在人間,他更真實,更可親。

李白那樣的仙氣不能複製,東坡那樣的魅力同樣是無法複製的。用儒家的精神入世,用道家的精神出世,用佛家的精神超脫,他完美的詮釋着宋代文人儒釋道三家融合的趨勢,是北宋文人最精彩的一位。我最敬佩東坡的是他的真曠放,他不像陶潛一樣把出世作爲無法實現人生抱負的末選,也不像辛棄疾一樣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在蘇軾的眼中,世上沒有壞人,一切都很美好,不管是流放還是牢獄,似乎都不能成爲擊倒他的箭矢。謫居黃州,沒錢買別的肉,就買當地最便宜的豬肉,專心研究怎麼做的才能做的好吃,又發配到嶺南,一片蠻荒之地,也能因爲有荔枝可以吃,便一笑置之。

讀完後對照林語堂的一些事蹟,不免覺得兩個人有很多相通之處,我想林語堂爲蘇東坡作傳,大概也是因爲蘇東坡是他希望達到的境界,自勉也勉勵後人吧。

蘇東坡傳林語堂閱讀心得(2)

蘇東坡是是林語堂一生的摯愛。雖然相隔800多年,但在林先生筆下,蘇東坡正如自己的忘年至交,彷彿親眼見證了蘇東坡“竹杖芒鞋,一蓑煙雨”的平生。寫蘇亦是評己。帶着這種蘇式情結,1936年全家赴美時,先生隨身攜帶了大量關於蘇東坡的考證以及蘇東坡的著作。在對蘇東坡資料及資料的翔實考證基礎上,林先生剪裁取捨,融合西方傳記的筆法,最終完成了這部轟動一時的名著。它與梁啓超的《李鴻章傳》、朱東潤的《張居正大傳》、吳晗的《朱元璋傳》,無愧於二十世紀四大傳記。

“傳記作家,要有學者有系統的治學方法,好蒐集所需要的資料;要有哲學家的高超智慧的人生觀,以便立論時取得一個不同乎凡俗的觀點;要有文學家的藝術技巧與想像力,好賦與作品藝術美與真實感,使作品超乎乾枯的歷史之上,而富有充沛的生命與活力。”而林語堂先生在考據、義理、詞章都下足了功夫,“讀過他的札記,他的七百首詩,還有他的八百通私人書簡”。鑄就這本不朽的鉅著,讓中國的人物傳記實現里程碑式的跨越。

沒看這本傳記之前,我對東坡的瞭解主要是他光輝熠熠的頭銜,以及登封造極的藝術造詣。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首,豪放派之代表。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但是讀了《蘇東坡傳》以後,我真正瞭解了一個完整的蘇東坡,一個真實的蘇東坡,一個自然的蘇東坡,一個純粹的蘇東坡。

如林先生所評:“他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祕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對東坡的最新認識是他仕途上的浩然正氣。以前總以爲東坡是一位超凡脫俗的文人,讀此書後,方感其“如蠅在食,吐之乃已”的士人精神。他的政治生涯是坎坷的。“學而優則仕”,帶着“平和世界”的美好理想,東坡步入仕途。正值王安石變法之際,他在外任官期間,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認爲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極力反對。這樣做的一個結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一樣,不容於朝廷。於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

經歷了10年的政治生涯,東坡經歷了人生的第一難。因爲作詩諷刺新法,東坡被強加上“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獄,史稱“烏臺詩案”。 接着就是不斷地被貶,再被貶,“螞蟻爬上一個磨盤,以爲穩如泰山,哪知又開始轉動了。”人生最失意之時,卻造就了他文學的巔峯。《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後赤壁賦》、《承天寺夜遊》都是這時所作。在一個昏暗的時代裏,蘇公以文人之浩然秉性,敢於去質疑變法之弊端,敢於去挑戰王宰相的權威。即使犧牲自己的仕途,也要堅定的拯救蒼生。

其次就是對其豪放曠達,虛幻若谷的人生境界有了更全面的認識。經濟經歷了仕途上的風風雨雨後,蘇東坡也逐漸頓悟,認識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他淡卻入世之心,步入出世之途。此時的東坡的心境,如林公所言,“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現得正像中國的山水畫。在山水畫裏,山水的細微處不易看出,因爲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這時兩個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閃亮的江流上的小舟裏。由那一剎那起,讀者就失落在那種氣氛中了。” 他看透了這一切,“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多情卻被無情惱,與其去趟政治渾水,倒不如求爲“百姓之友”,求其“自退之道”。於是乎,他以一種全新的姿態,開始了新的生活。詠物言情、記遊寫景、懷古感舊、酬贈留別、談禪說理, 人生,就應似飛鴻踏雪泥。又何必被聰明誤一生呢?

林公之妙,在於參透蘇公之道,正如其所感,“解脫之道在於自然,在不知善而善”。讀完《蘇東坡傳》,感受蘇公,我體會到“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於他所受痛苦的深度”所言之理。感受自己,未來但求對社會“浩氣長存”,但求對生活“煙雨一生”。

蘇東坡傳林語堂閱讀心得(3)

讀完《蘇東坡傳》,在看到結尾處的“萬古不朽”時,心中覺得悵然若失,竟真的有些捨不得,明明知道他早已作古,奇怪的是我到現在才真正認識他,並努力透過書去了解他,但故事就這樣戛然而止。

每個人的年少都懷着雄心壯志,可世事無情,夢想總被“雨打風吹去”。蘇軾說“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但“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不如“身長健,但優遊卒歲,且鬥樽前”。

宦海沉浮,幾近顛沛流離,最讓我爲之欽佩的是蘇軾他的恬淡自足,似乎到哪兒都是家鄉,一副鄉土派頭,融于山水之間。

一杯茶,一幅遠山的畫,一個美好的夢想,就不難感受到蘇軾爲之推崇,並躬行實踐的清歡了。

作文網專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一本書講述一個生命,這個生命其實又活了,並隨着每一個讀者的閱讀一次一次上演他的人生舞臺劇,我們也隨着他的心情跌宕起伏,感受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當豪情經過磨練,漸漸轉爲平實,一顆心安靜下來,開始着細小處爲民造福,蘇軾處處爲民請命,囤積糧食,以抵災荒。久旱降雨,他比誰都高興,一州一民是他不可割捨的責任。

我想,如今的社會有多少人抱怨這抱怨那,不如擡起頭多看看身邊的美好事物。人總要經過許許多多的磨練,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態度。

蘇東坡傳林語堂閱讀心得(4)

從小就讀蘇東坡的詩,“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憂愁,“大江東去浪濤盡”的氣勢……無不流露出詩人的豪邁奔放。可我對蘇東坡的瞭解甚少,直至讀了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傳》,才知道蘇東坡原來是千古奇人。

蘇東坡既是虔誠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他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蘇東坡的背後,幾度升遷的辛酸只有他自己品嚐。他一生爲官,一生清廉,與大政治家王安石鬥智鬥法。他熱愛生活,在美食方面留下了“東坡肉”“東坡壺”以傳後世。東坡情感豐富,對其亡妻寄以青絲,在《朝雲墓誌銘》和《悼朝雲》一詩中表達了自己的傷痛。蘇東坡是剛直的,儘管有過數次因詩而被捕受審,但他仍不改犀利的詞風。他寫詩諷刺“羣鳥未可辨雌雄”,後又寫“猶誦賣青春”對官場榮耀表示鄙夷。他知己無數,兄弟情深,蘇東坡又是幸福的。

蘇東坡有一身浩然之氣,王安石變法出現了種.種弊端,蘇東坡寫出了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學,也表現出他個人的氣質與風格,機智學問與大無畏精神。蘇東坡反對變法失敗被貶至杭州,他遠離了塵世的喧囂,迴歸與清純與空靈。他習慣了淡泊,他明白瞭如何應對困難。蘇東坡具備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超凡脫俗,剛正不阿,坦坦蕩蕩,使他任何環境中處之泰然,寵辱不驚。

蘇東坡的一生坎坷,但也是豁達的一生。身處逆境也不覺痛苦,腳踏荊棘也不覺悲涼,始終保持樂觀,像他的詩詞一樣千載有餘情。細讀“大江東去浪淘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原來這些都是蘇東坡樂觀的態度和別樣的人生哲理。

蘇東坡傳林語堂閱讀心得(5)

以前學過也讀過很多東坡的詩詞,在自己的印象中,他就是一位北宋偉大的文人,留下遺芳百世的作品供後人品讀。這幾天讀完林語堂先生所著的《蘇東坡傳》,才真真正正瞭解這位偉大的才子一生所經歷的跌宕起伏的事蹟,也才明白蘇東坡不僅僅是一位文人,也是一個爲百姓着想的政治家,一個美食家,一個工程師,一個瑜伽修行者,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家…可以加在他身上的光環太多了,一個人要完成在一個領域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堅持不懈,如果要成爲此領域的大家,更需所謂的天賦。所以更加佩服蘇軾,他在太多領域有自己的獨特成就。

“人生如夢,一齣戲演的如何,只有在落幕之時纔可以下斷語。”回顧蘇軾一生,真的如同戲劇,這齣戲將他的一生演的跌宕起伏,在旁人觀看時會爲之揪心,爲之嘆息。以前聽說過真正好的文人是不會在官場上做的如魚得水,平步青雲的。就如李白,杜甫等,蘇東坡也不例外,官位做到最高達禮部尚書,最低是卻被貶置海南。他可謂一生足遍中國,但卻不是自發興致而起,多是受別人的命令所驅使。“在任何政治鬥爭中,正人君子必敗,而小人必佔上風,因爲正人君子爲道義而爭,小人則爲權利而爭,結果雙方必各得其所,好人去位,壞人得權。”這樣見解深刻的一句話也映襯出蘇軾這位正人君子在仕途的坎坷之路,他始終以自己赤忱的愛國愛民之心對待公務,但又是個直腸子,遇到與自己意見不合的政敵或是奸佞小人都不吐不快,直言無忌,因此樹敵甚多,造成他人生挫折失意的兩大人物,王安石和章惇,都爲新黨首要領頭之人。

王安石,也是在這本書中讓我重新改觀的一人。高中歷史專門有一章節介紹王安石變法,歌頌其變法的歷史偉大性,雖然遭受失敗,但仍給百姓以及後世產生深刻影響。反正就是說王安石變法好啊好。但在這本專門講蘇軾的傳記中,卻詳細敘述了王安石變法產生的歷史背景,內容,所造成的不可磨滅的消極影響。原來王安石並非只是自己以前從課本里所瞭解的那個十全十美的文人政客,原來他是一個拗相公,原來他也使司馬光,范仲淹,蘇東坡等人才遭受懲處,他的變法並不是歷史課本所講那麼無與倫比,但也不可否認其歷史價值還是很高的。

蘇軾的性格是可愛的,在我看來。聽過一句話,一個時常快樂的人,總是擁有短暫的記憶和開朗的笑容。雖然在官場歷經風雨,無數次遭受小人陷害,但蘇軾可以說沒有恨過任何一人,充其量只是討厭某人。這種達觀的個性是他獨有的,試問一個歷經人生風浪的人怎不可能沒有對陷害自己的人產生一絲恨意,但蘇軾做到了。他因與王安石政治意見不合而被貶數次,但卻可以在王安石落敗之後與其把酒話桑麻,重新商討政事。他也能在任何時候無論身處何處,都做到悠閒自得。

最使我揪心的是他的數次輾轉搬遷,無論是黃州,杭州,亦或是儋州,他每次被貶後都想真真正正自己種田置舍,遠離宦海,但命運總是和他開玩笑,註定蘇軾的人生是不會平靜如水的,唉,不經歷那些大風大浪還會有蘇軾這樣傳奇的一生嗎。雖然事業失意,但他卻會巧妙的將失意變爲動力,這體現在他做了很多自己感興趣的事,勇於嘗試,體會平常人所不能發現的美景,美食和樂趣。他可以把平常的豬肉做成令人垂涎三尺的東坡肉,可以自己釀造自己所感興趣的美酒,也對修煉瑜伽術和煉丹術充滿了興趣,追求長生不老,健康長壽。在繪畫方面,創造文人畫並且造詣頗深。無論職位高低,東坡始終爲民生鞠躬盡瘁,他爲杭州,廣州興辦水利,建立孤兒院和醫院,嚴禁殺嬰,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建造了西湖蘇堤。

蘇軾的一生與四名女子有着聯繫,初戀堂妹,書中沒有說清爲何蘇軾一生都對其戀戀不忘,愛之深成,所以我理解起來總是覺得奇奇怪怪,兩人就算青梅竹馬,感情也不至於深沉到蘇軾聽聞其去世就有如肝腸寸斷,寢食難安。他的兩位夫人都是秀外慧中,勤儉持家。雖然第一位夫人王弗去世很早,但從丈夫爲她寫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這首千古絕唱裏,可以體會出兩人感情的恩愛,有一愛人能夠做出這樣一首詩來紀念自己,我覺得死也甘心了吧,只恨自己不能陪伴其長久。第二位夫人王潤之,她陪蘇軾走過了其人生中幾乎所有的風風雨雨,包括最著名的“烏臺詩案”,也幸虧蘇軾有福,遇到這樣賢惠體貼的妻子,始終給予他支持。但是,王潤之在死時也享盡了尊榮,因爲那時正好是蘇東坡被重新啓用,且官居三品的時候。王潤之有一個風光的葬禮,更重要的是,東坡死後和她葬在了一起。

王潤之對東坡的重要性還表現在,她在杭州時爲東坡納了一個聰明伶俐的小妾。說到這個小妾王朝雲,他與蘇東坡的相遇也是極其美妙的,據說當時東坡正在西湖與友暢飲,欣賞歌舞,無意間看見了朝雲,年僅十二的朝雲如出水芙蓉一般,或許是那時吸引住東坡。他當時便寫下來著名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王弗隨後便把朝雲納入府中做自己的丫鬟。在這些女子中,只有王朝雲既是蘇軾的妻又是蘇軾的知己,她理解東坡的內心與志向,雖然僅僅四十便死於疫情。但東坡卻爲朝雲在西湖邊建“六雲亭”,並寫楹聯曰:“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東坡晚年對佛法情有獨鍾,朝雲亦是,且被東坡稱爲“天女維摩”。總之,東坡雖有愛妻三人,卻都紅顏薄命,令人唏噓。

“他的人品道德構成了他名氣的骨幹,他的風格文章之美則構成了他精神之美的骨肉。”總之,蘇軾的一生是傳奇的,他載歌載舞,笑看憂患,他雖逝世千年,但他留給後世的種.種,那是萬古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