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衛生與健康心得體會300多篇

衛生與健康心得體會300多篇

衛生與健康心得體會300篇1

人的心理健康是有標準的,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標準的。不過人的心理健康的標準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標準具體與客觀。瞭解與掌握心理健康的定義對於增強與維護人們的健康有很大的意義。人們掌握了人的健康標準,以此爲依據對照自己,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診斷。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況某個或某幾個方面與心理健康標準有一定距離,就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鍛鍊,以期達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嚴重地偏離心理健康標準,就要及時地求醫,以便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較好的自控能力,且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愛、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培養身心健康社會公民爲目的,通過運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園環境、功能環境的改善爲主,人文環境的改善相配合,爲老師和學生兩個主體,提供科學、健康、專業的指導。

隨着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人們對幸福和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心理健康,這項在早前容易被忽略的人類健康的重要指標,如今正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那麼究竟什麼是心理健康?它的衡量標準又有哪些呢?

1、什麼是心理健康:關於什麼是心理健康,國外學者多有一些表述。英格里士認爲:"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的心理情況,當事者在那種情況下能作良好適應,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發展其身心的潛能;這乃是一種積極的豐富情況。不僅是免於心理疾病而已"。麥靈格爾認爲:"心理健康是指人們對於環境及相互間具有最高效率及快樂的適應情況。不僅是要有效率,也不僅是要能有滿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規範, 而是需要三者具備。心理健康的人應能保持平靜的情緒,敏銳的智能, 適於社會環境的行爲和愉快的氣質"。

2、心理健康的標準:心理學家認爲,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個方面: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行爲協調、人間關係適應、反應適度、心理特點符合年齡。瞭解什麼是心理健康,對於增強與維護人們的整體健康水平有重要意義。人們掌握了人的健康標準,以此爲依據對照自己,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診斷。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況某個或某幾個方面與心理健康標準有一定距離,就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鍛鍊,以期達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嚴重地偏離心理健康標準,就要及時地求醫,以便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

大學生是從爲數衆多的中學生中選拔出來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強的優越感和自豪感。但是與此同時,大學生則承受着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大學生往往自視甚高,很容易受挫折,並隨之發生一系列心理衛生問題。從外部環境看,當前不斷變化的思想觀念、社會生活環境等都對大學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大學生必須快速適應緊張的社會生活節奏;就業競爭的加劇所帶來職業選擇的提前以及與之相關的高強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進一步加大。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

1、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爲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着全面發展的實現。

2、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上大學前,在他們想象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後,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境,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儘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3、心理健康利於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徵,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爲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徵,通常表現爲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徵,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徵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徵。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徵普遍表現爲思想活躍、善於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那麼,如何消除他們的心理差距,使其順利成才呢?其具體的途徑和方法如下:

第一,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

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採取理智的應付方法,化消極因素爲積極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與個人的思想境界、對挫折的主觀判斷、挫折體驗等有關。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

第二,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爲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菸、講究衛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爲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鍊、休息,使生活有規律。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億能力減退。

第三,加強自我心理調節。

自我調節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鍛鍊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大學生處於青年期階段,青年期的突出特點是人的性生理在經歷了從萌發到成熟的過渡之後,逐漸進入活躍狀態。從心理髮展的意義上說,這個階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這是因爲,經驗的缺乏和知識的幼稚決定了這個時期人的心理髮展的某些方面落後於生理機能的成長速度。因而,在其發展過程中難免會發生許多尷尬、困惑、煩惱和苦悶。這些心理問題如果總是揮之不去,日積月累,就有可能成爲心理障礙而影響學習和生活。讓學生正視現實,學會自我調節,保持同現實的良好接觸。進行自我調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境,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裏邀遊,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3、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樂於交往心理健康的學生樂於與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寬容、友誼、信任和尊重的態度與人和睦相處。通過人際交往,使他們能夠認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培養遵守紀律和社會道德規範的習慣。增強心理適應能力,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係,保證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4、保持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對大學生心理產生影響和作用的環境包括生存環境、成長環境、學習環境、校園環境等。

第四,積極參加業餘活動,發展社會交往。

豐富多彩的業餘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爲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餘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餘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通過社會交往才能實現思想交流和信息資料共享。發展社會交往可以不斷地豐富和激活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於心理保健。

第五,求助心理老師或心理諮詢機構,獲得心理諮詢知識。

心理老師具備了較雄厚的理論功底和生活實踐經驗,對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問題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處理技巧。大學生在必要時求助於有豐富經驗的心理諮詢醫生或長期從事心理諮詢的專業人員和心理老師。心理諮詢是指通過人際關係,運用心理學方法和技巧,幫助來訪者自強自立的過程。從心理諮詢具有治療功能的角度來說,心理諮詢屬於心理治療,作爲一種治療方法和治療手段,心理治療的對象主要是正常人和有輕度心理障礙的人。通過諮詢者與求詢者的交談、指導,針對求詢音的各種心理適應和提出的問題,幫助求詢者正確地認識到自身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引導求詢者更爲有效地而對現實,爲求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際關係的機會;增加求詢者的心理自由度,幫助求詢者改變過去的心理異常,最終恢復健康的心理。心理諮詢兼有心理預防和心理治療功能,通過心理諮詢,爲諮詢對象創設一個良好的社會心理環境和條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質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實現降低和減少心理障礙,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所以大學生要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沒有意志,沒有不屈不撓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積極進取、服務於社會的人生觀作爲自己人格的核心,並以此爲中心把自己的需要、願望、目標和行爲統一起來,樹立遠大理想,“以天下爲己任”,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內驅力,推動大學生努力完成學業,自覺攀登科學高峯。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於終身的發展。如果離開良好心理的培養,就培養不出具有先進文化知識的合格大學生。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成爲“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證和基礎。

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內在條件。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二十一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全面提高跨世紀人才質量已成爲高等學校所面臨的迫切任務。

現在對心理健康的標準是這樣定義的:

一、具有充分的適應力;

二、能充分地瞭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當的評價;

三、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四、不脫離現實環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六、善於從經驗中學習;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八、能適度地發泄自己的情緒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九、在不違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能夠有限度地發揮個性;

十、在不違背社會規範的前提下,能夠恰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我們應該在實踐中鍛鍊自己慢慢達到這些標準,做一個心裏身體各方面都健康發展的新時代接班人。

衛生與健康心得體會300篇2

時代的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擁有健康的心理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從素質教育的着眼點來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質的保障。然而,在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由於社會、學校、家庭多方因素,導致部分老師厭教,部分學生厭學等不健康心理,嚴重影響了教與學的工作。故而,我一直對心理健康的問題非常感興趣。

首先加強對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應總體規劃,多方面做工作。

一、加強教師學習,提高教師心理素質。

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現代化生活日益緊張和繁忙,給人們帶來許多心理變化,面對激烈的升學競爭及來自社會各方面有形無形的壓力,使一些教師產生心理衝突和壓抑感。教師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必然導致不適當的教育行爲,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學校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師的職業牲特徵要求教師要有極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教師要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心態使自己始終處於積極樂觀,平和穩定,健康的狀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此外要對教師廣泛開展心理學知識的培訓,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爲教師繼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使每一位教師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以利正確對學生進行指導,並在教育教學過程不出現失誤。培養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學專業知識,掌握心理輔導技能和心理訓練方法的教師隊伍,這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至關重要的。同時應對學校進行整體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學方法,融洽師生關係,創設一個使學生心情愉快的學習生活環境。

二、加強對家長的指導和幫助。

據調查,目前上中國小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學過教育學,兒童心理學的有關知識。據《中國青年報》5月17日報道:“95%的家長沒看過心理學方面的書,72%的家長沒有看過教育方面的書。”他們不瞭解如何更科學地教育孩子。因此,學校要通過家長會,家長座談會等到方式,讓家長懂得青少年心理髮展規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瞭解青少年年齡特點,懂得教育學生的正確方法。使家長了解青少年是一個特殊年齡階段,學生情緒反覆,行爲多變,對此要有心理準備,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們。對學生教育既要鼓勵,也可以批評,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規律。對孩子的期望值不要過高,希望孩子成才,這是人之常情,但壓力過大,也會適得其反。此外對“問題家庭”的學生更要特別留總關心,幫助他們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響引起的心理問題。

三、在中國小開設有關心理健康課程,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

目前不少中國小已開設健康教育課,其中也開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識。但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不僅僅是普及心理學有關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中進行心理訓練、心理指導。心理健康教育課應該是融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和操作性爲一體的,這樣才能學以致用,真正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調節能力,減少心理障礙及其他心理問題。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行爲協調、人際關係適應的心理健康標準,全面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四、建立學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目前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服務,缺少專業人員是一大問題。在近期內還很難配專業的心理醫生,但教育行政部門應考慮儘快培養和培訓專業的心理輔導教師,在上級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開展心理健康服務。在學校開設心理諮詢室,心理閱覽室,心理活動室,開設心理諮詢電話熱線。定期爲師生舉辦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專題講座。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生活輔導,前途職業指導等並建立健全學生心理檔案,作爲班主任、任課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依據。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實處。

學習了這本書之後,我有以下幾點體會,希望和其他老師共同交流:

一、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認爲,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聖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爲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二、通過學習,我也認識到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古老文化的中國有這樣一句格言"3歲看小,7歲看老"。這充分說明了國小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響。

學習之後,結合我的實踐經歷和周邊情況,我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做了認真地分析。我認爲,我們目前正處於一個社會的轉變期,紛紜複雜的社會現象,多元化的價值觀,來自升學、就業、競爭等方面的壓力,各種不可測的變數,引發了學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對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回顧多年來的中國小教育教學工作實踐經歷,過去與現在雖然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尤其近幾年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審視我們目前學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層出不窮的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存在種種不足也是明顯的。爲何不足?很有必要追根溯源,以利對症“下藥”。 學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學校因素,如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也包括家庭、社會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環境、撫養環境,社會風氣等。

可惜,我們無力擺脫社會風氣的困擾,我們也只能勸說學生家長有科學地教育子女,我們惟一能做做的是改善自身。例如,我們可以儘量創設健康的教育環境、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根本的出發點就是要將其全面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首先,爲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爲人師表。其次,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最後,我也希望各類各級學校和社會、家庭都要把教師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一大內容重視起來,作爲一項戰略任務來抓,並在機制上、師資上落實到位,方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收到實效,從而培養出適應未來的具有現代素質的人才。

衛生與健康心得體會300篇3

用“嚴細慎實”織密織牢疫情防控網

1月15日,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召開第36次會議,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疫情防控決策部署,落實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常委會會議有關要求,部署四川省春節期間疫情防控重點工作。

當前,境外疫情繼續蔓延,國內散發病例和中高風險地區也在不斷變化。“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壓力依然存在。特別是隨着春節即將到來,人員流動和集聚性增加,給疫情防控帶來巨大壓力,作爲人口大省、勞務輸出大省的四川,春節期間必須壓緊壓實各方責任,用“嚴細慎實”織密織牢疫情防控網。

嚴,防控舉措要嚴之又嚴。疫情防控事關人民羣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穩定,容不得絲毫懈怠,無論是人員排查,還是值班值守,都必須清醒看到境外疫情呈現加速擴散蔓延態勢,必須清醒看到國內外疫情形勢的複雜性和嚴峻性,必須意識到“針尖大的窟窿能漏過斗大的風”,必須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疫情防控決策部署,把農村地區作爲重中之重,進一步加強城鄉結合部、務工人員較集中區域防控工作,強化農村醫療衛生機構和村醫規範化管理,發揮好基層“哨點”作用,嚴之又嚴做好摸底排查,落實疫情防控措施,以嚴密舉措堅決把疫情擋在門外,真正做到疫情不退,絕不放鬆。

細,防控舉措要細之又細。近期,境外疫情持續蔓延,國內石家莊、瀋陽、黑河、北京順義區、綏化市、齊齊哈爾市等地相繼出現中高風險地區,隨着春節臨近,國內將迎來人流、物流高峯期,傳統節日的聚集性活動特別是室內活動多,進口冷鏈食品和貨物物流增大……諸多因素疊加,疫情形勢複雜嚴峻,防控任務艱鉅繁重。爲此,全省各地各部門要採取細之又細的防控舉措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堅決把住嚴防疫情輸入關口,通過嚴格落實入境人員“14+7+7”隔離要求,加強重點地區來川人員管控,加快建立健全冷庫疫情防控工作機制,嚴厲打擊非法存儲進口冷鏈食品和走私冷鏈食品等違法違規行爲等措施,把疫情防控落細落實,持續築牢“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疫屏障,確保防控不鬆懈、疫情不反彈、發展不停步。

慎,防控舉措要慎之又慎。“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是目前防疫工作的重點,所有人必須克服厭戰情緒,擰緊“責任閥”,把防疫工作抓在手上,落實到行動上,形成聯防聯控、羣防羣控工作格局。各級黨委政府要把疫情防控作爲當前頭等大事,壓緊壓實地方屬地責任、部門主管責任、單位主體責任和公民個人責任,形成省市縣協調聯動、同頻共振、“上熱下燙”的高效指揮體系,採取“四不兩直”“回頭看”等方式加大督促檢查,加強民俗活動管理,加強出行政策、防控措施宣傳引導,引導羣衆保持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習慣,營造人人蔘與防控的良好氛圍,把防控之網織得更加細密,以自己的行動示範引領羣衆保持思想上的警惕,以防疫形勢的根本好轉,保障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實,防控舉措要實之又實。凡事只有心中有數才能心裏不慌,疫情防控更是如此。各級各部門要精準施策,切實加強醫療機構內部管理,規範信息報送和服務行爲,堅決防止院內交叉感染。要有效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完善公共衛生設施,大力開展健康知識普及,提倡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當前,尤其要有序做好重點人羣應急接種,確保如期實現“應種盡種”,做好疫苗上市後更大規模人羣接種準備;全面做好應急準備,做好春節應急演練,進一步提高核酸檢測能力、流調溯源能力和醫療救治能力,嚴格落實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保障規定,爲有效防控疫情反彈奠定堅實的基礎。

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既關係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問題,又關係到人民生命安全與健康。只有把防控舉措做得嚴之又嚴、細之又細、慎之又慎、實之又實,才能織密織牢春節疫情防控網,確保疫情不反彈。

衛生與健康心得體會300篇4

守護“舌尖上的文明”

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爲作出重要指示。“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守護“舌尖上的文明”,是守護糧食安全的應有之義,是黨員幹部心中之“糧”的必要保障,是建設現代文明社會的迫切需要。黨員幹部要踐行“守規矩、知敬畏、作表率”九字箴言,爲守“舌尖上的文明”貢獻積極力量。

守規矩,築牢底線思維。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出臺了相關文件,推進反“四風”建設,狠剎消極腐敗現象,公款大吃大喝違規數量雖有所下降,但“不吃公款吃老闆”等隱形變異現象依然存在。“蠹衆而木折,隙大而牆壞”,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有賴於每一位黨員幹部的自我堅守。所以,黨員幹部要自覺要強化紅線意識,築牢底線思維,提高防控能力,發揚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只有這樣,才能無愧於“糧”心。

知敬畏,守護糧食安全。儘管我們國家的糧食生產年年豐收,但是全球範圍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南方地區“七下八上”的洪澇災害還是給我們敲響了糧食安全的警鐘。據國家糧食局數據顯示,中國每年生產的糧食中被浪費的比例高達35%,觸目驚心,令人痛心。時代在變遷,社會在發展,人民的腰包鼓起來了,但是“物慾”不能隨之“膨脹”。擺脫了貧困,但不能擺脫“勤儉節約,惜糧節糧”的傳統美德。黨員幹部要對糧食有敬畏之心,對糧食安全有危機意識,尊重勞動,取之有度,量入爲出,堅決遏制舌尖上的浪費。

作表率,弘揚節儉之風。黨員幹部要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始終牢記“兩個務必”。在家庭中,帶動督促家庭成員樹立“厲行節儉,反對鋪張浪費”的理念,使之內化於心、外化於形。教育子女知曉“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績之辛苦”的道理,引導子女培養“健康文明,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在外就餐時,要堅決破除講排場、擺闊氣、搞攀比等不良風氣,帶頭做到科學點餐、綠色消費、文明就餐。帶頭推廣文明餐飲行動,使用公筷公勺,拒絕濫食野味,拒絕剩宴,將“光盤”進行到底。

衛生與健康心得體會300篇5

文明創建要“強筋骨”“修內功”“鑄靈魂”

全民創建,新風撲面。文明城市創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推動力,更是羣衆生產生活是否幸福的“晴雨表”,將愛國衛生運動融入文明城市創建,不僅關乎城市“面子”,更是常態化制度化推進新發展理念城市創建的必由之路。要推動全域文明、治理文明、精神文明全面落實,讓文明新風擦亮城市“裏子”,有效提升羣衆安全感滿意度。

基礎設施“強筋骨”,讓全域文明追溯到源頭。打造“城鄉共建、城鄉同創、全域推進”的文明創建格局,不斷提升基礎設施的“內涵”和“顏值”,助力實現硬件、軟件雙向同步提升。加快現代化城鄉服務設施建設,既要在拉動城市主次幹道、社區背街小巷各項公共服務高質量提升上下大功夫,還要在鄉鎮道路建設、飲水安全等方面積蓄充沛“後勁”,使城鄉面貌和綜合能力不斷美化優化。一方面,着力構建文明新風“大本營”,以文明單位、文明社區、文明街巷爲主要抓手,打造全域化“管理提升、成果鞏固、監督整治”的全覆蓋管控體系。要加快軌道交通區域一體化融合發展,推動民生工程產業化、項目化“示範帶”集羣效應,同步提升標杆作用,規範統一標準垃圾分類引領新風尚,對違章建築、違規佔道經營、車輛亂停亂放等問題增強曝光率和震懾力。另一方面,要堅持“因地制宜、便民實用、常態惠民”基本原則,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紮實推進農村三大專項整治,統籌危房改造、規範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科學改廁,打造生態綠化新高地,創造乾淨整潔、文明和諧的人居環境,積極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點和實施路徑,夯實構建文明城市的“四樑八柱”。

多元共治“修內功”,讓組織堡壘紮根在前頭。重心下移、關口前移,戰疫的防控經驗和既得成果讓我們清醒認識到,黨的戰鬥堡壘永遠建立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要在基層前沿構建“支部+”管理“閉環鏈”,壓緊壓實“包片包乾、定崗定人”責任制,激發“小網格”中黨建動能促進“雙提升”,基層黨建爲引領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形成部門聯動、匯聚黨員合力、共築多元共治的“同心圓”。要依託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矩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傳習中心(所、站)建設,提升理論政策、鍛鍊實踐進鄉村、進社區、進企業等,構建多維度、多層次文明創建創新方式。要廣泛推動法治、德治和自治協同高效、持續優化的治理模式,充分發揮村(居)民公序良俗、村規民約的自治“造血”能力,推動法治宣傳普及化便民化,德治善治融合發展,以家風促民風,以民風帶鄉風,形成齊抓共管、正向引導的管理機制,方便羣衆反映問題、解決問題。

文明活動“鑄靈魂”,讓精神文明氤氳於心頭。文明“精氣神”厚植於人民羣衆中,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時代新風,是開展文明城市創建活動的題中之義。要推進城鄉文化標準化、均等化建設,關注未成年人、殘疾人、農民工等特殊羣體文化需求,常態化開展“三下鄉”助力精神文明建設,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實現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便民利民惠民社會功能。要教育引導羣衆參與道德楷模和先進事蹟評選,多種形式拓展“文明家庭”“十佳好婆媳”等活動的榜樣效應,自覺對標對錶、整改落實,同時拒絕大操大辦、鋪張浪費,深入推動移風易俗,主動投身於學習者、監督者、戰鬥者的角色中去。弘揚時代新風,既要重教育推動自我管理、自我監督,又要在新時代新徵程中賡續優秀傳統文化,才能在修身幹事、爲人爲官中夯實精神文明建設基礎,在提升全民文明素質上牢牢掌握主動權和制勝“法寶”。

精琢文明創建“四樑八柱”,營造出人人蔘與、人人受益的文明新風,把文明健康、綠色環保行爲融入到個人、家庭、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爲高質量高效率推動美好城鄉發展按下“快進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