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有效課堂心得體會(多篇)

有效課堂心得體會(多篇)

有效課堂心得體會 篇一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爲學生減負,規範辦學行爲,要求我們嚴格控制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嚴格控制學生課後作業量,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不加班加點了,不題海戰術,我們以問題爲嚮導,以小組建設爲主線,打造有思維過程、有追問、有質疑的靈動課堂,以課型、題型爲突破口,以知識點、合適點爲工作維度追求有效的數學教學。

一、問題是教學的起點,合作是問題的延伸。

問題反映學生“在這裏”,學習目標反映孩子應該“到哪裏”,教學設計不應該是鑽研教材的結果,而要根據“在這裏”和“到哪裏”的距離進行設計,不知道來自學生的問題,不知道學生要到哪裏,只能是滿堂灌的教學,必然是低效的、無效的教學。問題怎麼來?問題從通過有效預習新知識中來,新知識可以分爲兩個部分,學生看到懂得新知識和學生看起來起疑的新知識,看起來起疑得新知識就是問題。

合作是在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有效自主學習時發現他們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就要啓動合作交流了,合作要有意義,合作的內容要有探究的價值,主要包括重點難點內容,涉及知識聯繫的內容,有爭議的內容,能力要求比較高的內容,能夠拓展的內容。面對有思維的挑戰問題,我們要進行分組,在合作過程中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老師要適時地進行角色轉換,老師退一步學生進一步,從教班變成教組,從個人教羣體變成團隊教團隊,學生也從個學變羣學。

二、建設、培訓好學習小組就把握住了有效課堂的靈魂。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讓學生找到知識學習的夥伴,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養成積極主動、樂於表達、善於溝通的習慣和能力。我們怎樣組建小組呢?最簡單的辦法是每個學生髮一張卡片,每張卡片上都寫上1、2、3、4、5、6的序號,請同學們按照相同的序號組成一組,學生很快的就組成了6個小組,隨後就要確定小組長,取一個響噹噹的小組名字、小組口號、小組目標。

三、學生、老師面對面講話,思維、思想在小結中閃光。

小結是課堂教學環節中的重要一環,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還可以促進認知結構的形成,新知識模塊的建立,解題技能的優化和思想方法的提煉。梅川中學數學組總結了如下幾種比較實用而且有效的課堂小結形式:

(一)點睛歸納式課堂小結。根據教學內容的區別,教師在小結時可以採用不同的形式:

1、提問式歸納小結。通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方式,將當堂課所學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等串聯起來,形成系統的結構。如:《圖形在座標系中的平移》時,我是這樣小結的:①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②你學到了平移變換的哪些知識?③結尾時可以畫龍點睛,將所學的知識用順口溜的形式加以總結,加深學生的印象,便於學生掌握:平面內點的平移規律是“右橫加,左橫減;上縱加,下縱減。”

2、列表式歸納小結。在教學《矩形》的判定時,我是通過填表進行課堂小結的。學生通過對錶格的填寫,一方面明確了當堂所學的主要內容,另一方面便於和前面所學過的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放在一起加以比較,讓學生明白無論是性質還是判定定理,都是從邊、角、對角線三個方面來探究的,也是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的具體體現。

(二)前後呼應式課堂小結。爲了體現一節課的整體美、形式美、和諧美,導入與小結要遙相呼應,使整節課渾然一體,數學課堂導入時,我們常常以提出問題,設置懸念開始,以便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的興趣。但是在一節課結束時我們也不能將開始時設置的懸念拋在一邊不管不問,使其懸而未決。因此,在結尾時,不妨引導學生利用所學到的新知識,分析解決上課時提出的問題,消除疑慮,解決懸念。這樣的結尾方式,既能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又能首尾相應,使學生感受到所學知識的完整性和實用性。

(三)思維拓展式課堂小結。在小結時,爲學生提供一些智趣相容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索創新的慾望,把課堂小結作爲聯繫課堂內外的紐帶。如在教學《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時,我這樣進行課堂小結:對於勾股定理的探究,古今中外都有無數的數學家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研究,從我國西周初期的商高到公元3世紀的趙爽,從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到美國第20任總統加菲爾德,他們都給出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同學們回去以後不妨也可以查閱資料、自己悉心研究,看看能不能發現一些什麼?

小結過程中我們要求學生昂首挺胸大聲的跟老師面對面講話,要求他們展示思維思考過程。我們還借鑑了優秀學校的好課堂展示歌:我自信,我最棒,聚焦點處來亮相。胸挺直,頭高昂,面帶微笑喜洋洋。嘴裏說,心裏想,脫稿不用看師長。吐字清,聲洪亮,嗯啊口語別帶上。一握拳,一揮掌,肢體語言來幫忙。展示完,忙退讓,褒貶評價記心房。

四、細化複習課研究,讓反饋靈動有效。

梅川中學組要求數學教師在複習課上運用基本結構爲6個環節模式的實施教學。

1、創設情景,引出課題。根據複習的內容結合學生感興趣的實際需要創設一個合適的情境,將複習的數學知識融入問題的情境中去。

2、激發慾望,回憶知識。通過回憶與看書,蒐集與課題有關的所有知識。有些已被遺忘知識要讓學生結合課本,通過回憶再現,蒐集與課題有關的知識,弄清每一知識點的意義,這是梳理知識的重要基礎。

3、合作交流,梳理知識。整理時要先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點的羅列,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簡潔、清晰地把知識整理出來,整理中初步形成自己的脈絡。

4、認識點面,完善脈絡。對於蘊藏在知識之中的一些數學思想和思維方法,學生自身難於發現和整理,教師應提煉出學習方法,從而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5、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練習是複習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消化,形成熟練的技能與技巧。練習設計可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針對知識弱點,如易錯易混內容的練習,可採取填表、選擇、判斷等形式;第二層次是綜合運用,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三層次是創新運用,訓練思維,即拓展提高性題目。這樣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穫。

6、擴展知識,提高能力。通過科學合理地佈置作業,使他們獲得的知識得以進一步發揮,興趣體驗得以進一步延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有效課堂心得體會 篇二

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專業角度說,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通俗地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穫,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在學習態度上,從“要我學”到“我要學”。那麼,要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該如何着手?

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是進行有效教學的保障

有效課堂教學過程應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創造性地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師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配合、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在課堂上的情感交流,都會影響到教學效率的高低。創造一個活躍而不混亂、和諧而不喧鬧的課堂氛圍,是十分必要的。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立足於堅持以學生髮展爲本,課堂教學必須基於學生的真實生活,學生應當成爲課堂教學的主人。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瞭解學生的心理特點,給予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教師不論在教學語言上要文明得體,在教態上要和藹可親,而且在關注學生上要做到一視同仁,無論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習品質良好的,還是學習成績較差、學習品質不好的,都要關注到位,體現出對每一個生命個體的積極關注,對每個學生髮展的關注。只有當所有學生都體驗到了老師對他的關注,他們才能積極投入到學習之中,就不會在思想上開小差,製造不和諧因素,影響教學進程,那麼課堂教學時間有了保證,學生學習狀態良好,課堂教學效率必然會大大提高。

二、教學情境是進行化學有效教學的重要環節

建構主義認爲,知識的意義總是存在於情境之中的,學生是不能超越具體的情景來或得某種知識的。因此,教學情境,並不是一個無關的因素,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且已經卷入了學生知識建構的過程之中。有效地情境促進有效的教學,有效的教學促進樂譜曉得學習。實施化學有效教學,就必須充分重視有效的教學情境的創設。

比如,在《物質的分離與提純》教學設計中可以設計如下教學情境: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幾年中,著名科學家居里夫婦爲了從以成百噸計的瀝青鈾礦礦渣中提取純鐳化合物,設計了用酸處理礦渣並在數百個蒸發皿間進行重結晶操作的實驗方案,歷經四年夜以繼日的艱苦實驗,終於在1902年提取出0.1克氯化鐳,從而在放射性研究上做出了重大貢獻。

這樣的教學情境,既讓學生接受了人文主義思想的一種教育,又讓學生認識了科學的試驗方法對研究化學的重要作用。從教學的一開始,學生的思維就有效地進入了學習狀態。正如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所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三、採取恰當的教學方法是進行有效教學的關鍵

蘇聯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所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途徑,有效的課堂教學需要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實現。隨着教學改革的深入,課堂教學方法百花齊放,如學案導學法、自學輔導法、討論法、探究法等。這些教學方法都是教學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研究和總結出來的,在特定的教學環境中均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每種教學方法都是相對辯證的,它們都既有優點又有缺點;每種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決某些問題,但解決另一問題則無效;每種方法都可能會有助於達到某種目的,卻妨礙達到另一些目的。”(巴班斯基)探究活動爲主的引導發現法,在啓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形成科學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其優勢,而難以保證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多的知識,而且對於陳述性的知識,也沒有探究的必要;討論法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針對性強、便於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特點,但往往使知識缺少系統性;自學輔導法,有利於學生的獨立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但只適合於較簡單的內容;而講授法,儘管師生間的信息交流是單向的,也不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但卻具有信息量大,系統性、邏輯性強的優點。而且很多教學內容都必須在教師的有效講解後學生才能理解掌握。因此無論教學如何改革,“講授”仍然會作爲“有效教學”的一種有意義的常見教學方式。在講授過程中,要注重啓發、比喻的應用。通過教師的感悟使抽象問題形象化,以便於學生掌握。例如:在學習丙烯加聚反應的教學中,我形象的用了一個“吊”字來比喻,告訴學生,可以將非雙健部分“吊”在雙健碳原子的下邊,加聚時,只將雙健打開就可以了。又如:《化學平衡》中“外界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的‘勒夏特列原理’可以給學生講授一些社會事例,⑴夏天天氣炎熱,同學們走路、做操時總是儘量往陰涼沒有太陽曬的地方走、站,

而冬天走路、做操時總是儘量往溫暖有太陽曬的地方走、站;⑵在擁擠的公共汽車上,人們總是往沒有那麼擁擠的地方移動。??。任何事物在發生變化時均遵循一定的規律性。象這樣一些恰到好處、畫龍點睛的“講授”總是能夠吸引學生,能使學生藉助某種比喻、神似的表情效應而更有效地記住、理解某些似乎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結合教學實際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使方法結構協調、合理,各種方法優勢互補、長短相濟,立體結合。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各種教學方法的優化與組合。

四、優化的思維過程

思維能力是諸種能力的核心,是人才結構中極爲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在中學化學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可以說,一堂有效的化學課,應是一節高質量的思維課。

從某種程度上講,有效地化學教學,是學生有效思維展示的一種過程,讓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概念、原理、規律的“來龍去脈”,更好地把握化學的思想和方法、本質和規律,最終轉化爲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必要時,要“放慢”這些思維過程,使思維活動形成“定格”,產生“慢鏡頭”,使學生更好地體驗和頓悟,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創造學家戈登曾說過,“創造的機制主要有兩條,即把陌生的東西變成熟悉的,把熟悉的變成陌生的。”無論哪種方式,我們都應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採用不同的思維訓練途徑,優化學生的思維過程,以求知識的融會貫通,以求思維的創新發展。

五、加強課後反思是增強有效教學的必要手段

課後反思是教學活動的回顧和梳理,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被忽視。其實通過課後反思,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過程,肯定成功之處,修正和完善不足之處,並不斷完善教學過程,就能更好地增強教學的有效性。爲了提高今後教學的有效性,我認爲可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1、總結成功的經驗,將好的案例、教學方法等記錄下來,進行整理並用於以後的教學中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2、記錄教學中的失誤。先認真分析失誤的原因,再進行修正,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今後出現更多的失誤。3、記錄學生在學習上的困惑。學生在學習上的困惑是一節課的難點。只有找出學生困惑的原因,再選用合適的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困惑,提高課堂效率。另外,課堂上的靈感也儘量要捕捉下來並加以修正,再用於今後的教學中,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化學的有效性教學是教師在達成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髮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學行爲,是教學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雙重表現。在新課程理念下,有效的化學教學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爲宗旨,教師必須具有一切爲了學生髮展的思想,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

使學生樂學、學會、會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

有效課堂心得體會 篇三

韓立福博士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穫、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

我們現在所講的課堂教學是爲學生服務的課堂,是以學生的成長、發展爲目標的課堂。不管我們的教學觀怎麼變,教學理念或教學手段怎麼更新,我們所關注的有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應該始終是不變的。也就是說,我們在關注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更應關注教學中人的生存狀況,尤其是教師和學生的生存狀況。追求有效教學的過程,其實質就是一個教師和學生互動生成、共同成長的過程。而有效課堂又是有效教學的重要載體,要實現有效教學就要利用好課堂40分鐘,要把課堂教學的立足點放到學生身上,使學生樂於學,自主學,學會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從以下方面進行培養:

一、興趣的培養是提高有效性的前提條件

興趣是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這種傾向對感知、注意具有指向性,它可以使人不知不覺地去觀察、研究某種事物。有位哲人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某項事物感興趣,就會主動地接近它、思考它,就會主動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因此,教師必須採取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這是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條件。

1、設計啓發性問題,上好導語。上好一堂歷史課,導語設計十分重要。古人云:“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歷史課,如果有個好的開頭,成功地導入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有個先聲奪人的力量,將能抓住學生求知的心理,激發學習歷史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和諧愉悅的教學氣氛,使學生進入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提高教學效率。

2、利用課本插圖,增強直觀性。形象生動的插圖,學生不但感興趣,而且也容易接受。誠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它能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一種積極的注意傾向,並激發起熱烈持久的情緒。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課本插圖、地圖代表人物畫像,有利於克服學生死記課本歷史人名、地點、年代等單純知識的枯燥無味,增強直觀性、欣賞性,幫助學生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記憶。

3、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歷史學科的特點之一是過去性;同時歷史又是具體的,有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人物的語言、思想、特定的心理活動,有遺址、遺物等,可見歷史是生動、形象、具體的,其情景性強,但由於教材的簡約性,使本來引人入勝的史實大爲失色。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去創設情境,相應的情境氛圍使學生產生感情共鳴,輕鬆愉快地接受知識信息。

4、史論結合,感受成功之愉悅。“史”作爲歷史材料,是反映歷史本體的內容,“論”是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而得出的觀點和結論,是有關歷史本體的認識內容。當學生能自覺地、經常地和有針對性地把具體史料的學習與歷史理論的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就能感受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帶來的成功之愉悅。從而體驗到歷史課的真正魅力,增強學習歷史的內在興趣。

二、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提高有效性的主要方法

現代教學論認爲,我們獲取知識是爲了運用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在理解和記憶陳述性知識的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加強對知識的學習與掌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在講解歷史問題時要把分析問題的相關思路揭示出來,並使學生了解,從而使學生在學習同類問題的時候也能用相關的方法去分析,這是提高歷史課堂教學實效的主要方法。

1、展示教師的思維過程,做好示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滿足於傳授基礎知識,

不能滿足於如何去整理、歸納、總結歷史問題,而且要把教法和學法聯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更要注意講“我是怎樣想的”、“還想到了什麼”、“遇到類似的問題應怎樣去想”等等。把教師的思維過程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去體會、思考,並在潛移默化中學習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

2、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提高思維能力。學生運用方法解決學科問題的本領、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最終是在實踐和訓練的過程中在學生的頭腦內部來完成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啓發學生暴露思維過程,並對學生的思維過程作出評價、剖析。若學生的思維過程無誤,其思維與其他學生思維接近,就會給其他學生以啓發,若思維有誤,可針對其要害予以糾正,同樣會給其他學生以影響。

3、讓學生參與教學,培養創造性思維。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要依靠多種教學形式來完成,特別是要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討論,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在主動參與中實踐教學雙邊活動,培養創造性思維。蘇聯教育心理學家贊可夫說過:“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最有價值的本錢。”

三、自學能力的培養是提高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1、提出問題,引入自學之門。上課伊始,先提出一至兩個能概括本課主要內容的問題。然後讓學生自行閱讀課文,通過思考,將本課內容進行簡單概括。

2、有意設疑,促使自學深入。自學指導貴在設疑,學生創造精神,創造性格和創造習慣養成的核心是“疑”。疑應設何處?一般說來,設在講課的開頭、講課的重難點、講課的街接處、講課的結尾以及教材中易使人乏味的地方。

3、聯繫比較,擴大自學的效果。聯繫比較可以是多層次、多方位的,包括歷史發展的縱向聯繫比較,同一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橫向聯繫比較,歷史發展的因果聯繫比較,中國歷史和世界史之間的聯繫比較,歷史學科和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繫比較,歷史演變和現實生活、時事之間的聯繫比較。把歷史上有關聯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異同點,促使學生思維,形成準確、清晰、完整的歷史概念。

4、能力訓練,提高自學質量。歷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力是在訓練過程中培養的。因此在自學過程中,必須把能力訓練放在重要位置,通過能力訓練,提高自學質量。爲了使訓練更有成效,教師必須善於設計,精講巧問,即使是一般的課堂提問和練習也應着眼於訓練,多問“爲什麼”,促使學生去思考、探索,培養學生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提高歷史教學的效率。

綜上所述,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從興趣培養入手,使學生“樂學”、“想學”;要以思維能力培養爲主要方法,使學生掌握程序性知識,激發學生“樂學”、“想學”的內在動力;要以自學能力的培養爲主要途徑,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真正學會學習。只要使學生“樂學”、“想學”、“會學”,就能提高歷史教學的實效性,完成歷史教學的目標。

總之,有效教學的實現依賴於有效課堂,而有效課堂的形成必須立足於學生的成長,只有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才能更好的推進有效課堂,促進有效教學的實現。

有效課堂心得體會 篇四

隨着英語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逐漸成爲了英語教學關注的焦點。著名教育學家誇美紐斯早在幾百年前就提出“尋找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使教師既可以少教 ,而學生又可以學得更多。”眼下有效教學作爲一種新鮮的教學理念正逐漸被推廣使用。越來越多的英語教育工作者,和許多教學一線的教師都把目光投向了有效教學。有效的課堂教學已成爲現階段各地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項目之一。

對於我們國中英語教育工作者來說,如何使我們的英語課堂最大限度的有效,這已是一個很重要的研究課題。可是,因爲我們對有效教學理論的理解不夠,並且在實際課堂教學實踐中還存在着的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英語課堂教學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我們首先要正確地瞭解有效教學的理念、相關的策略以及在實際英語教學中應採用什麼樣的手段等等,同時仔細分析解決英語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各式各樣的問題,真正實現國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有效教學是爲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因此,作爲一名英語教師,我想就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結合我平時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個人的體會。

一、深刻理解“國中英語教學中有效課堂教學”的實質。

在我們的實際英語教學中,從表面上看課堂氣氛非常熱鬧,教學設計環環入扣,課堂結構也非常嚴謹,而課堂效果卻不怎麼明顯。

1、在英語課堂上氣氛熱鬧不等於這就是有效課堂。在新課程改革深入開展的過程中,尤其是在各種示範課、優質課的展示中,課堂教學表面上熱鬧,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討論,有交流,課堂氣氛熱烈,課上的學生也興趣盎然,然而課後檢測效果卻並不夠理想,學生所獲得的“有效學習效益”也不明顯。此外我們有些老師爲了完成所謂的認知目標,只關注知識的有效傳遞,卻放棄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創造力的培養。

2 、教學設計形式上環環入扣,但這往往也束縛了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和變通性。正常的英語課堂教學的評課標準強調教學進程安排合理,教學環節井井有條。可是我們許多英語教師上公開課時不敢拿出原汁原味的課,擔心出現漏洞,課堂上教師只期望學生能按教案設想做出恰當的回答,努力引導學生得出預定的結果,整個過程何時講解,何時提問,何時操練都設計的環環相扣,但聽課人往往卻覺得味同嚼蠟。

3、課堂結構方方面面都考慮到,然而卻忽略了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課堂教學是爲學生的學習服務的,必須依據學生在學習中的實際需要來設計,讓所有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而現實中許多課堂教學的環節是爲了迎合新課程的標準而設計,過多依賴多媒體而限制了學生的自發思維,生硬的規範扼殺了學生的靈性,那些所謂的表演成了機械的模仿,課堂失去了真實的有效性。

4、英語課堂任務集中開展的對象往往是成績優秀的學生。在新課程精神指導下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一般都設計可行有效的任務,但當教師在開展合作的過程中,爲取得良好的互動效應,往往把任務的執行只集中於少部分的“優秀生”這一塊,這與有效教學所期望的能讓絕大多數的學生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能獲得學習效益的最大值是背道而馳的。

二、全面瞭解影響我們國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各種因素。

影響國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最主要因素有五個:教學目標達成的有效性;學生主體參與的有效性;教材知識建構的有效性;師生之間互動的有效性;學生髮展的有效性。

1、目標達成的有效性體現在: 符合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包括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等方面 ;教學目標明確且具體,基本實現教學目標,多數學生能完成學習任務,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穫。

2、學生主體參與有效性體現在:學生對英語課堂情景關注,參與課堂活動積極主動;學生參與英語學習活動的方式多樣,參與英語學習活動的時間充分;學生能提出有意義的問題,總是或能發表個人見解;能按要求正確操作,能夠傾聽、合作和分享教學成果。

3、課堂知識建構的有效性體現在:學習環境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有利於英語教學目標的實現;英語學習內容處理科學,英語學習活動所需要的相關材料充足,教學手段的選擇恰當;教師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活動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根據英語學習方式創設恰當的問題情景;教學過程調控有度,能夠根據反饋信息對英語教學進程、難度進行適當調整,合理處理臨時出現的各種情況。

4、師生互動的有效性體現在:學生的人格受到尊重,學生的討論和回答問題得到鼓勵,學生的質疑問難得到鼓勵 ;課堂氣氛 活躍、有序,師生、生生交流平等且積極;教師情緒飽滿、熱情,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情緒高漲,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愉悅;有進一步學習的願望。

5、學生髮展有效性體現在: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情景創設滿足學生髮展需要,學習的主動權由學生掌握;關注學生思維的發展,設計的問題有思維價值,着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質疑能力,學生能靈活解決英語教學任務中的問題;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習慣,滲透英語學習方法,教給學生適用的英語學習策略,收集、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爲形成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學力打基礎。

國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雖然表現在不同層次上,但學生是否有進步的發展是衡量教學有效性的唯一指標。以前教學太注重當下發展,實際上還要關注學生的未來發展、可持續發展。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沉澱下來的是一種思維方式和精神。

三、切實提高國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要提高英語課堂教學,並使其最大限度的有效,必須重視英語教學過程的探索,重視英語教學中師生交往及生生間的對話,重視我們培養的對象。因爲我們培養的是有活力,有語言創造力的人才。所以有效的課堂教學要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的塑造。在十多年的英語教學中,我積極探索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主要體會如下。

2、備課要紮實有效

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英語教學目標應由以往的“關注知識的傳授”轉向“關注學生的發展”。英語教師在備課時要對英語教材和學生進行綜合分析,把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可能產生的問題,教師指導什麼,怎樣指導列爲備課重點,不僅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在學生身上大做文章,改變傳統的“先講什麼,再講什麼,怎樣講”的備課思維模式。通過模擬設計真實情景,最大限度發揮英語新教材的課程功能,實現英語教學的個性化發展,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學習。

3、課文導入要簡潔高效

上課時課文的導入要注意簡明活潑,直奔主題。緊密結合話題,利用靈活多樣的導入形式,開始有效的課堂教學。開始的前幾分鐘屬熱身與導入環節,簡潔高效的導入將直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爲進一步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英語新課標的話題涉及學校生活、旅遊、健康、食品、節假日、環保、家庭生活、聚會以及動物等等,滲透對新課程理念的詮釋

4、英語詞彙要靈活多變

5、國中英語詞彙教學要注重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這裏我們要學會運用“善於放棄”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常抱怨課時不足,有時在公開課中,爲按時完成既定任務,從而忽略了生詞的教學,或對詞彙教學蜻蜓點水,一筆帶過。這樣的課堂教學不能體現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過程。這就要求教師要運用“善於放棄”策略,“放棄”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暫時擱置部分教學內容,這些知識可在隨後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有所側重的原則來逐步分解和吸收所學。老師暫時放棄講解的內容應在教學隨記或教案中明確記載,要謹防暫時放棄的內容成爲知識漏洞。

在處理課文教學中,要善於運用“點線擴展法”來處相關詞彙,充分體現出單詞教學的漸進性和層次感,要求學生掌握詞彙意義的 一個點,即該詞在本課中的基本意義,在單元複習課或階段複習課時抓單詞外延意義的拓展,考前複習,再適當拓展單詞的內涵和聯想意義。

6、教學活動要貼近生活實際

教學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在導入環節,教師引領學生從生活走向文本,在運用環節,教師又會在學習文本的基礎上將學習活動迴歸生活實際,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表達自己的感受,學以致用,體現了“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讓學生接觸社會,感悟生活。

當然,除了以上提到的這些方面之外,教師還要具備營造寬鬆融洽的課堂氣氛的能力、具備正確處理師生關係的能力、以及具備把枯

6、燥的內容以生動活潑的形式講給學生的能力等等。總之,要構建好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我們的英語教師在不斷提高自身語言素質和教學基本功的同時,需要多研究和多思考,認真搞好課堂設計,靈活多樣地採用教學手段,以使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達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有效課堂心得體會 篇五

作爲一名教師,要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儲備,近期我讀完《有效教學和諧課堂》一書,感受頗多,收穫頗多。下面就談談我通過學習後對有效教學的膚淺認識。

1、師生和諧爲有效教學奠基

育人爲本,愛心是根,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愛心和責任心是進行有效教學的前提。有了愛心、責任心,教師便會一切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教師的眼中時時刻刻看到的是學生,腦中時時刻刻想到的是學生,心中時時刻刻感受着學生的感受,而不僅僅把學生看作是知識的容器,做題的工具。教師要會及時、深刻、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爲。要努力營造和諧的、溫馨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自己的課堂有安全感、成就感。要把自主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大膽表達的積極學習狀態之中,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2、潛入文本爲有效教學鋪路

走進文本,解讀文本,深人鑽研教材,準確地解讀文本,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首先,教師要作爲一般讀者去賞讀,投人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語言美。其次,教師要以學生的視角,思考學生喜歡學什麼、可以學什麼、不愛學什麼,把準學生學習的疑點、難點、興奮點,第三,從教師的角度,確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和策略。這是解讀文本的關鍵。老師要對課文反覆朗讀,仔細揣摩,細心品味,文中關鍵的段落、語句都能富有感情地背誦,甚至一個小小的標點都不放過。

3、質量引領爲有效教學助推。

實施有效教學,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質量指標上。一是教師行爲的質量指標。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的教學組織、教師的語言、教師的神態、教師的評價,都對學生,尤其是對國小生影響頗大。老師充滿激情的語言、滿臉焦慮的神態、恰到好處的點評,時時刻刻牽動着學生,可愛的孩子們就在老師預設的情境中漸人佳境。二是學生行爲的質量指標。學生課堂的表現是課堂有效性的直接反味。三是輔助手段的質量指標。輔助手段的合理運用能有效地突破教學的重、難點,能給學生創設語言無法替代的教學情景。四是教學方式的質量指標。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是新課標的重要體現,面對我們的國情、校情、班情,我們應正確使用好這一新型的教學方式。

4、持續反思爲有效教學服務

教育是實踐性智慧,需要教師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持續的反思,並把反思導向深人,最終實現教育教學的創新,提升育人的質量,因此,持續反思是有效教學的重要保障。每一個教師都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爲:“我的教學有效嗎?”“什麼樣的教學纔是有效”,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這樣促進自己有效借鑑他人的經驗,開闊反思的視野,提升持續反思的質量。

我堅信:當師生關係和諧了,課堂教學和諧了,學生的進步與發展會成爲一種必然,我們的社會也會和諧前進。我一定會在自己的教育道路上不斷進步,不斷改進,爲教育的發展不斷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