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危機管理心得體會(多篇)

危機管理心得體會(多篇)

危機管理心得體會 篇一

因近年來公共危機事件增多,所以在選擇自學課程時選學了《公共危機管理》,以補自己在此方面知識的不足。抓時間學了一些,確實是本好書,也引發了自己的一些感想,或許偏頗,但不吐不快。書內將危機分爲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突發社會安全事件、經濟危機五大類。我看,不夠全面。信仰的缺失是不是種危機?信仰危機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災難?現在我們要怎麼做?知道自己的水平有限,以下算是拋磚引玉吧。

一、正視我們的信仰

毫無疑問,我們黨從來沒有放鬆過,對我們黨的隊伍,對我們的人民進行的信仰教育,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是黨內歷次政治學習的基礎內容,是我們黨對羣衆的宣傳基調和導向。但努力,在市場經濟利益多元化的衝擊下,在花花綠綠不斷翻新、膨大物慾的侵蝕下,效果一再打着折扣。革命時期,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是信仰的力量。現在呢?個人認爲有必要深入的調查一下,真正的,而不是形式。20xx年6月11日,俄羅斯執政黨“統一俄羅斯”黨宣佈了“清黨”計劃,在進行完審查工作後,將有約3萬人被開除出黨。我們是否也會有這樣的危機呢?不敢想。《江海學刊》陳晏清、荊學民發表的《中國社會信仰的危機與重建》中提到“在市場經濟確立之後,有可能出現和已經出現的問題,是信仰的經濟化。信仰的經濟化也就是信仰的功利化。信仰失去了它對社會發展和人生導向的神聖性。信仰消失在功名利祿之中,功名利祿成爲人們行爲中唯一的本能的信仰”,發人深省,應該讀讀。

二、信仰危機帶來的災難

或許,您不認可我的判斷。康柏榕在天涯社區發表的『股市論談』中國的信仰危機,我不敢全然苟同,但有的地方,也有幾分警示的道理。即是一家之言,就姑且不作評論,摘一兩句,大家看看吧。“中國目前最大的危機不是經濟危機,而是信仰危機。經濟危機常常是由信仰危機伴隨而來。”“于右任先生寫過一篇《亡國三惡因》,其中道:‘民窮財盡,社會破產,國家破產。國有金,吝不與人,爲他人藏。此其一。善不能舉,惡不能退,利不能興,害不能除。化善而作貪,使學而爲盜。此其二。宮中、府中、夢中,此哭中、彼笑中,外人窺伺中、霄小撥弄中,國際偵探金錢運動中,一舉一動,一黜一陟,墮其術中。此其三。’這篇文章發表後不到一年,貌似強大無比,繁榮昌盛的滿清就轟然倒臺了。”

三、我們該做些什麼

陳晏清、荊學民發表的《中國社會信仰的危機與重建》一文中,對重建信仰做了詳盡的論述。但多爲理論上的,結合自己,個人認爲,就信仰問題,在黨內有三件事必須要辦。一是開展一次摸底,掌握真實情況,但決心要大於形式;二是組織一次大學習、大討論,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在教師和教材的選擇上要下功夫,講的課讓人信服;三是把信仰審覈作爲一項制度,貫穿於用人、幹事中,形成明確的導向。羣衆的信仰,一靠黨員表率,二靠宣傳。

以上是自己學習《公共危機管理》的幾點感想,既不靠題,也不成熟,不全面,歡迎大家指正。

危機管理心得體會 篇二

公司組織觀看學習了《突發事件與危機管理》系列講座。作爲焦化企業的一名管理人員,焦化廠是有毒有害氣體、廢水、噪音等不利因素都有的單位,高壓、高熱、高燃燒點的環境導致單位突發事件有可能發生,《突發事件與危機管理》系列講座學習使我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升。

對一名單位的中層管理人員而言,在面對企業突發性危機事件發生的前後,應理性處理,做到臨危不亂,泰然處之。不僅要要勇於應對,更要做到善於應對,引導輿論的正確方向,有效處置、化解矛盾,推動和諧的目標。

突發事件的特點:突發公共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和嚴重社會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突發公共事件具有如下特點:一是突發性。突發事件具有突發性,人們難以準確把握其是否發生,發生的時間、地點、以何種方式爆發及爆發程度等情況。二是不確定性。突發事件發生後,事態的變化、發展趨勢及事件影響深度、廣度不能事先描述和確定,難以預測。三是危害性。直接損害體現在人員的傷亡、組織、財產的損失和環境的破壞上,一目瞭然;間接損害體現在社會心理和個人心理,進而滲透社會生活各層面,損害具有長期性和不穩定性。四是公共性。主要體現在突發事件必須藉助於公權力的介入和動用社會人力、物力才能解決。五是緊迫性。突發事件關係到社會、組織或個人安危,它的發生往往是突如其來,如果不能及時採取應對措施,危機就會迅速擴大和升級,會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損害。

首先,要樹立積極應對的意識。突發性危機事件有一個必然性,它是一對矛盾極端化的表現。只要有矛盾存在,突發性危機事件就不可迴避。幹部的維護職責不可因必然性而弱化,這不僅與領導和職工的努力有關,做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增強趨利避害、化險爲夷、轉危爲安的能力。深入開展應急管理科普宣傳,圍繞重點預防對象,採取多種措施和手段進一步宣傳預防、避險、自救、互救等應急知識,適時開展應急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因此,必須不斷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挺身而出,深入職工,積極應對,接受監督。一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切實增強工會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自覺性、堅定性;二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切實增強工會發揮重要職能和作用的主動性、務實性;三要堅持針對性的宣傳方向,加強對相關應急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強化廣大工會幹部和職工在應對中的法治意識、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

第二,要加強對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對突發性危機事件的應對,是一個全方位聯動運作的系統工程。通過信息情報監控系統及時發現端倪,發佈預警信號,爲及早化解各類突發事件奠定基礎,避免倉促應戰、盲目應戰等不良現象發生。爲此,我們必須適應歷史變化,建立統籌各方的堅強有效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並將應急管理作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工作的重要內容。切實完善對勞動爭議的調解機制和利益表達機制,完善勞動關係預警和突發事件報告制度,做好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做好突發事件緊急預案,確保突發事件危機一出現就能得到及時處置和妥善化解。出現有一定影響的突發性事件必須儘快、及時上報到上級,同時向黨委、政府等報告,不得隨意向社會傳播。要認真研究,周密部署,制定工作方案,精心組織安排,清醒理性應對。

第三,加強對幹部的學習培訓。突發性危機事件發生的前夕,雖然有一些前照,但事件一旦發生,必然是來得突然,演化迅速。這就需要幹部快速反應、沉着應對。但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因此,要加強對領導和幹部的培訓力度。要突出專業性,在學習工會法、勞動法律法規、業務知識的基礎上,增加新聞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相關專業的培訓,國家突發事件應對法、應急預案知識等。要強化實踐性,借鑑西方國家的政府、企業的經驗,專門編制詳實、具體、明確、操作性強的文件,每年還要舉行應對突發性危機事件的危機的演習,使每一個受訓者都可以按照預案比較熟練地操作。通過在各級工會系統中舉辦應對突發性危機事件的培訓班,儘快提高工會幹部的引導能力和依法應對處置的能力。

“居安思危,思而有備,有備無患”,是應對突發性危機事件有效方法。只要掌握好方法,我們當遇到考驗時,也必將大有作爲。

危機管理心得體會 篇三

企業成功與否是企業管理研究的核心問題。就像奧古斯丁所說,在商業活動中危機就像感冒病毒一樣種類繁多,防不勝防。每一次危機中既包含了導致失敗的根源,又蘊藏着成功的種子,發現、培育進而收穫潛在的成功的機會就是危機管理的精髓。而錯誤的估計形式並令事態進一步惡化則是不良危機管理的典範。

危機就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具有發生的意外性,結果的破壞性和處理的緊迫性等特點的緊急事件,然而並非所有的風險都會引發危機,只有當風險所造成的危害達到一定程度時纔會演變成危機。企業危機是每一個企業都不可避免的,它是指對企業未來的獲利和成長甚至生存發生潛在威脅的事件,它會威脅到組織的整體和引起負面的不確定影響,可能對組織及其員工、產品、服務、資產和聲譽造成巨大的損害,它是必須快速的作出決策並嚴重缺乏必要的訓練有素的員工、物資資源和時間來完成的事件。

企業的危機具有雙重性、隱蔽性、擴散性、複雜性。因此它的本質就是危險和機會並存。企業危機的爆發形式不同,影響的程度和範圍也是不同的,所以可以有不同的企業危機類型。面對不同的企業危機類型和其危害,企業危機管理作爲企業防衛管理於20世紀60年代應運而生。企業危機管理的思想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開始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所發展,20世紀70年代以後又有進一步發展,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變革和進一步完善,80年代末進一步研究企業危機管理問題,至此現代企業危機管理的雛形已經形成。企業危機管理是指企業管理人員在危機意識或者危機觀點的指導下,依據管理計劃對可能發生危害組織的緊急狀況的處理能力和將危機化解爲轉機的一種積極主動的行爲能力。

企業危機管理是立足於應付企業突發的危機事件,抗拒突發的災難,趨利避害,化險爲夷,將損失降低至最低點,盡最大可能保護企業的聲譽。

要預防企業的危機首先要將所有的對企業造成威脅的事件一一羅列出來並做好預防措施爲危機做好全面的準備;在確認是危機後,需要根據危機的範圍和程度採取控制措施減少影響;危機解決的速度是關鍵,方法和手段也是至關重要的,只有迅速有效地採取危機處理措施才能把危機轉化成機遇,才能從危機中獲利,防止危機的進一步擴散和惡化。

成功的企業危機管理,要遵循危機管理的原則,要根據危機的類型,影響的範圍和程度採取趨利避害的措施,防止和避免企業損失並以此來提高企業的危機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和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保證企業的持續發展。

危機管理心得體會 篇四

第一節:什麼是銷售危機管理

所謂“危機”,一般是由客觀或主觀因素,有時甚至是“不可抗拒力”所引發的意外事件,而使企業產生的緊急或危險狀態。譬如:產品和銷售的危機、資金的危機、產權的危機、市場的危機、競爭的危機、合作的危機、環境與公害的危機、企業道德的危機、人力資源的危機、企業發展戰略的危機等。實際上,企業發生危機,是企業面臨危險與機遇的分水嶺。同時,“危機”也是種挑戰,是對企業管理素質,企業管理者領導能力的考驗和挑戰。出色的企業管理者可以使瀕臨絕境的企業轉危爲安;無能的企業管理者卻可能把企業導向絕路。史蒂文.芬克在《危機管理》一書中就指出:“中國人早在幾百年前就領會了這一思想。在漢語中,組成危機的兩個字就分別表示危險和機會。”但是,領會其思想,並不等於具備了這種能力。因此,如何防範、處理危機,應該說是企業管理者的一項基本修煉。

“危機管理”可以說是現代管理科學理論未曾給予研究或涉及的一個獨特的領域,但現在“危機管理”已經成爲世界範圍內企業管理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和內容。特別是發達國家許多知名企業在危機發生時的決策和處理的案例,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值得借鑑和效仿的經驗。

由於中國企業真正進入市場經濟環境只有20年左右的時間,企業的管理模式、管理經驗還相對比較落後,危機的意識淡薄,危機管理的知識、手段均缺乏。企業一旦發現自己遇到或陷入了危機,要麼束手無策,保持沉默;要麼本能地去找政府部門來幫助化解;要麼採取一種對抗、強硬的態度……這些現象顯然有悖於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動作規律。

那麼,什麼是“危機管理”呢?企業的危機管理是指:企業通過對危機的監測、防範、決策和對危機的處理,達到避免和減少危機產生的危害,甚至將危機轉化爲“機會”的管理過程。我們從中可以看出,“危機管理”的對象是危機,因此,我們就必須來研究、分析危機的類別、特徵、危機產生的原因、危機來臨時的處理方法和危機處理預案的建立。

第二節:建立媒體溝通關係

爲了研究和分析的方便,銷售危機危機可分爲四種常見類型

一:質量類突發性品牌危機類型

質量類突發性品牌危機是指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由於企業自身的失職、失誤,或者內部管理工作中出現缺漏,而造成產品在質量上出現問題,從而引發的突發性品牌危機。如,現代城的氨氣超標,博雅西園主體脫落等事件。這類危機的直接後果是公衆不信任感增加,銷售量急劇下降,品牌美譽度遭受嚴重打擊。

二:工期類突發性品牌危機類型

工期類類突發性品牌危機類型是指由於自身原因或不可抗力,造成產品不能按期交付使用,造成消費者的不滿,從而引發的突發性品牌危機。此類危機與開發商管理混亂,程序不清,品牌意識淡薄有關。

三:面積類突發性品牌危機類型

面積類突發性品牌危機類型是指開發商在產品交付使用時,面積誤差超出規定標準,消費者倍感上當受騙,極易造成信任感的嚴重挫傷,從而引發的突發性品牌危機。如萬泉新新家園的面積問題。此類危機造成的影響是品牌形象受損,後期銷售嚴重受到影響。

四:配套類突發性品牌危機類型

配套類突發性品牌危機類型是指在入住期間開發商所承諾的水、電、煤氣等生活必備或學校、醫療、交通等配套不能完全實現,給消費者生活上造成不便從而引發的突發性品牌危機。此類危機一般與開發商公關能力較差,對後期服務不重視有關。

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品牌危機無時無刻不在威脅着品牌的生存,一些看上去非常強大的品牌在遭遇一兩個似乎很小的危機後,便如多米諾骨牌一樣無情的垮了。正處於品牌建設階段的中國企業,急需一些突發性品牌危機管理的實效方法,巧妙、快速而有效地預防和處理危機

銷售危機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新聞媒體可能是此類危機的披露者,在危機的披露中,新聞媒體既可能是危機的促進者和危機管理的妨礙者,也可能成爲危機化解的協助者。這是因爲,媒體是人們瞭解外部事件直接或間接的載體,對人類活動反映細緻而全面,它影響着公衆對品牌的印象,影響着公衆對品牌的資源供給和對品牌產品與服務的認知。媒體還具有對任何信息的放大作用。沒有媒體的宣傳,一條信息只侷限在組織內部,一旦被傳播出去,那麼信息就再也無法掩蓋,媒體就像擴音器一樣,將微弱的聲音放大爲清晰的、大家都能聽得見的聲音。這些特性,決定了媒體在危機管理中重要的雙向作用。因此,如何發揮媒體的積極作用,增加溝通就是形象類突發性品牌危機管理的主要任務。

品牌形象的樹立,並非一朝一夕,而需要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在品牌的日常管理中,企業要注重與媒體保持密切聯繫,在平時,主動爲媒體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新聞,使媒體對品牌形象有比較準確、全面的認識,建立企業與媒體之間的信任關係。這樣,當危機爆發時,由於日常的接觸瞭解,媒體對品牌危機的報道就會比較公正、準確,溝通也會比較快速,爲危機反應和恢復爭取到更多的寶貴時間。當反宣傳出現時,企業一般要在媒體的幫助下對危機做出反應。如果危機潛在的受害者是公衆,就需要通過媒體向公衆說明真相,以求社會輿論的公正回報,並利用日常與媒體建立的關係,在第一時間傳遞管理者所希望傳遞的信

息,以隨時消除各種誤解,挽回形象。一場危機發生時,媒體除了報道危機事件外,還會請一些專家、學者進行評論,就客觀報道中危機存在的隱患、目前的狀態或失實報道中的問題發表公正的、專業的看法。同時,媒體還可能就危機事件採訪社會公衆和利益相關者,他們會從各自的角度表明對危機事件的看法、提出個人的建議。企業要將專家、學者的評論視爲針對危機管理的免費專家諮詢;同時,意識到,這些評論的發表等於爲危機發布了科學有力的證據,對失實的報道進行了公開駁斥。公衆和利益相關者的言論,直接反應出公衆的心態以及品牌形象在公衆心目中的變化。企業要收集相關報道,通過分析,確認危機對品牌形象造成損害的規模和程度,以便儘快制定解決危機的措施。

公衆輿論壓力對品牌形象的影響之大不可低估。聯想到國內有些品牌,由於對媒體缺乏必要的認識,在市場競爭中扮演了夭折的角色。在三株公司“人命官司”中,企業曾經有足夠的機會先把信息侷限起來,再尋求協商解決。但是,三株公司拒絕了“大事化小”,直到媒體參與進來,反宣傳一下子席捲了大江南北。品牌形象危機不可遏止的爆發了。媒體起到了促進危機深化的作用。然而,危機爆發後,三株公司沒能建立自己的新聞中心,沒能及時、迅速、有效、準確地向各地媒體提供全面、客觀、詳實的信息。各種猜測性報道又對危機管理造成了妨礙。官司拖延3年之久,大勢已去,三株公司最終的勝訴也沒能挽救品牌形象的一落千丈。

第三節:建立危機管理預案

預防與控制危機。危機如同sars一樣,預防與控制是成本最低、最簡便的方法。企業應根據經營的性質,識別整個經營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並從潛在的事件及其潛在的後果追根溯源,排查出其滋生的土壤,然後進而收集、整理所有可能的風險並充分徵求各方面意見,形成系統全面的風險列表,從而對這些可能導致危機的原因進行限制,並針對性地練習內功,增強免疫力,以達到避免危機的目的。

建立危機管理體系。主要是建立應對危機的組織、並制定危機管理的制度、流程、策略和計劃,從而確保在危機洶涌而來時能夠理智冷靜,胸有成竹。

第四節:實施危機管理

在危機管理方面,國外實行現代化管理體制的企業,包括許多世界知名的跨國公司,都爲員工配備了詳細的、內容具體到個人的危機應對手冊,手冊的內容非常廣泛,所有能想像到的哪怕是噩夢般災難的應對程序,在手冊裏都能找到。

危機管理是企業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這種管理是動態的,它既凸顯於突發事件處理的關鍵時刻,又貫穿於企業的日常管理當中,貫穿於企業文化和企業員工的危機意識當中。

危機從管理的角度來講,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從傳播的角度來看,則是由少數人知道到多數人知道的過程。

大家都不知道的祕密不是危機,它只是潛在的危機。只有當企業員工、消費者、公衆、媒體、投資者、債權人、供應商以及經銷商都知道了,並且被各種因素和途徑誇大了危險,導致混亂和恐慌,才成爲危機。

危機一旦發生,你我都無法改變。我們能做的只有兩件事:

一、正確地處理,以減少或避免損失。

二、正確地傳播,客觀理性地告知公衆,以減少或消除恐慌。

正確地處理,是危機管理的前提;而正確地傳播,則是危機管理的核心,向誰傳播、傳播什麼、怎樣傳播是危機管理是否成功的關鍵。

危機的處理可以包括以下幾個程序:

(一)成立危機處理的組織,這是有效處理危機事件的保證。

(二)深入現場,瞭解事實。企業領導要親臨現場查實情況,並及時做出應對。

(三)儘快採取一切措施,控制損失,尤其是要重視在輿論上、信用上對企業的市場前景可能造成的損失。

(四)當掌握危機事故第一手資料和了解公衆的輿論反應後,企業高層確定對策,採取措施。

(五)召開新聞發佈會,正式發佈信息。向新聞界介紹實情及應對措施,懇請新聞媒體密切合作,防止輿論向不利的方向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