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2022新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多篇

2022新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多篇

2022新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篇1

這段時間再次學習《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收穫很大,感觸很多,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下面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教師必須要對教材重新認識,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

生活即數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強調了大衆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麼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人們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成爲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如過去我們數學內容中計算有些難,而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計算器、計算機的全面普及,計算難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計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變了課程過去“繁、難、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了課程內容與數學學習生活以及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二、教師必須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

以往的教學,教師往往照本宣科。課堂往往成爲教師唱獨角戲的舞臺,不管學生有無興趣,仍按陳舊的教學手段、思想強求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教師往往是課堂的核心、組織者,學生必須跟着教師的腳步走。而新課程明確指出,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指導者轉變爲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夥伴。教學結構也發生相應變化。應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由被動學變爲我要學、我想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發現問題,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規律。總之,要在一堂課中讓學生體驗整個數學過程,實現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

三、教師必須改變舊的評價體系

以往的應試教育注重的是學生學業成績的好壞,以考試作爲評價學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評價體系不僅包括對學生的評價,而且還提出了對教師和學校的評價,不以學期和學年的一次性考試來評定學生,強調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展情況的評價,強調對學生能力與自信心的建立,參與活動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精神進行評價。

總之,新教材新理念,爲我們教師提供了更寬廣的舞臺,也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2022新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篇2

最近,學習了《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這次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教師要適應新課程教學,就必須接受繼續教育。通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教材實驗操作上的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轉變爲在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我們當教師的就應該理解教材目標,明白把握教材編排的特點,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爲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益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從而達到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那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一、教師要成爲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爲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爲“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爲“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學習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爲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繫。

三、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

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會動腦筋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實踐操作能力。我們體會到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要注意做到:既重視科學精神,又充滿人文精神教育。

也就是基本功要紮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還要關注每一個孩子,尊重學生人格,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爲核心的評價標準,要善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教育專業工作者的要求,我們只有作好充分的準備,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纔會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經歷”與人合作,並與同伴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使學生善於傾聽他人發言,樂於陳述自己的想法,敢於修正他人的觀點,勇於接受他人的意見;這些都有利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有利於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纔會使他們感到無限快樂,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長,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的發展。

2022新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篇3

讀了《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後,使剛剛走上講臺的我略感壓力!只有成爲了一名教師,才真正瞭解老師的責任和辛苦。教師不再是“一桶水”,而是要終身學習,是源源不斷的“小溪流”;教師不再是僅僅評價其知識水平的高低,更重要的是教學水平的高低;教師不僅僅是教會學生知識點,更應該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感受到壓力的同時,我也非常驚喜,這正是我喜歡的工作,有挑戰有創新。以下爲讀了《課標》後的淺顯的幾點體會,希望在課堂教學我體會更加深入。

教師要成爲終身學習者。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爲“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爲“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教師不僅要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同時需要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

教學需要注重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教師要多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會動腦筋等等!

教師需要將數學生活化,將數學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繫。

注重學生自悟探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當前的數學教學,不管是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教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教師爲中心,“喧賓奪主”的情況還是顯而易見。其實,數學教學是引導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去感受體驗、探究發現,真正培養學生的自學探究能力。但學生的自學探究,絕不能採取放羊式的自我學習,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方法充實自己,不斷總結自己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

2022新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篇4

暑假這十一天學習活動,豐富了使我的假日生活。下面,我來談談對這次培訓活動的幾點心得。

對於如何才能更好地“關注課堂,實施有效教學”,國小數學培訓心得體會確實是我們每一位老師值得討論、研究的一個問題,也是我執教近幾年來的最大困惑,現在我以一名參與者的身份來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培訓活動加深了我對課前備課環節的理解。

平時教學中,我知道了國小數學備課都應該備什麼,都應該關注哪些方面。但具體在實際操作中該怎樣去落實,還是很模糊的。通過這次培訓活動後,我真正弄清了有效教學準備活動的流程是:課標解讀與教材分析——學習者特徵分析——-確定教學目標——最近發展區分析——教學處理及策略選擇——-展示教學預案。先說一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不單單是就教材去談教材。還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確編者意圖,我們可以藉此落實哪些階段目標?

我們應該在怎樣的總目標的指引下具體落實到課堂上的目標?我們的教學到底要使學生形成怎樣的能力?另外,從其他幾塊的準備中,我還知道了我們的教學還要關注學習者的特徵,關注他們的最近發展區,怎樣才能使我們的教學真正使他們受益,形成他們的一種能力,這纔是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因爲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合作的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計算與實際應用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所以,數學教學應該能夠爲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就是說,我們的教學要使學生形成能力,形成能力的最終目的是爲社會服務。只有明確了這一點,我們的教學纔會更有效。

其次,爲我創造了一個學習的機會。

現代的教育強化了學科的整合,要求教師做教育的研究者。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學會合作,同伴互助,發揮團隊的力量,纔可以把我們的教育搞好。事實也是如此,在這次培訓活動中,每每思考之餘,渾身都不由然汲取一種力量,那就是爲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奮發努力!這也許就是人爲什麼是羣居動物的原因吧。

再次,通過這次培訓,使我能夠取長補短,見識到了很多老教師的風采,也認識了不少優秀的年輕教師,通過交流我瞭解了自身確實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可以向他們學習、請教,對我自己也是一種成長的好方式。

另外,參加本次活動後我也有以下一點思考:

因爲這種教學準備活動耗時費力,不可能把準備過程全部呈現給大家。所以,應該思考怎樣處理好“研磨”的真實有效性問題?

通過參加這次的培訓學習,確實使我大開眼界,從其他老師身上學到了很多有價值的東西,我會把學到的技能用於今後的教學當中。

2022新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篇5

通過學習研究新課標,使我對新課標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使我感受到新課程洋溢着時代的氣息,體現着素質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我認識到我們教師必須更新原有的教學觀念,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全面瞭解自己的學生,切實地完成好教學任務,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

一、在教學中注重滲透數學思想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那麼,要想學好數學、用好數學,就要深入到數學的“靈魂深處”。 數學課程標準在總體目標中明確提出:“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這一總體目標貫穿於國小和國中,這充分說明了數學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國小數學階段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一些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公式、法則、定律的理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能力,也是國小數學進行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之所在。同時,也能爲國中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打下較好的基礎。在國小階段,數學思想方法主要有符號化思想、化歸思想、類比思想、歸納思想、分類思想、方程思想、集合思想、函數思想、一一對應思想、模型思想、數形結合思想、演繹推理思想、變換思想、統計與概率思想,極限思想等等。

例如,人們在面對數學問題,如果直接應用已有知識不能或不易解決該問題時,往往將需要解決的問題不斷轉化形式,把它歸結爲能夠解決或比較容易解決的問題,最終使原問題得到解決,把這種思想方法稱爲化歸(轉化)思想。

從國小到中學,數學知識呈現一個由易到難、從簡到繁的過程;然而,人們在學習數學、理解和掌握數學的過程中,卻經常通過把陌生的知識轉化爲熟悉的知識、把繁難的知識轉化爲簡單的知識,從而逐步學會解決各種複雜的數學問題。因此,化歸既是一般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具有普遍的意義;同時,化歸思想也是攻克各種複雜問題的法寶之一,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應該是一個通過長期的滲透和影響才能夠形成思想和方法的過程。所以作爲老師的我們應該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作爲課程與教學的重點之一。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學習和探究問題,初步學會大知識的學習和解決問題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判和調控。讓學生對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初步學會對已有知識經驗質疑和對問題進行多方面的分析,能進行發散性思維,能提出自己的見解(算法多樣化、思考問題的策略化)。初步掌握觀察、操作、比較、分析、類比、歸納多種數學的思考方法和利用圖表整理數據,獲取信息的方法。具有抓住現實生活的本質,進行數學抽象與概括的經歷與經驗。懂得從特殊到一般,從一般到特殊以及轉化的思維策略。

二、重視過程、貫穿始終

數學課程目標的整體實現,是通過教學過程展開的。數學教學活動要重視過程,突出重點。要重視學生對數學的認識過程,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是整體性的,包含觀察、實驗、歸納、類比和猜測的過程,也包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自信心;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同樣也是整體性的,包括體驗使用數學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學會與他人合作,學習數學的表達和交流,積累經驗,提升素養。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中,學會如何思考,如何解決問題,保持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數學素養。

三、確保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教師當好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激勵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

1、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

課程標準特別強調“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誌。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是學生不斷經歷、體驗各種數學活動過程的結果。”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目的之一是建立數學的感悟、數學的直觀。

數學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觀察、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抽象概括、符號表示、運算求解、數據處理、反思與建構等都是數學活動。在數學教學中,進行數學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經歷探究、思考、抽象、預測、推理、反思等過程,逐步達到對數學知識的意會、感悟,並能積累解決和分析問題的基本經驗,將這些經驗遷移運用到後續的數學學習中去。這些經驗是教師沒有辦法“教”給學生的,必須由學生通過經歷大量的數學活動逐步獲得,在“做”中獲得的。在數學學習中,要使學生真正理解數學知識,感悟數學的理性精神,形成創新能力,就需要讓學生積累豐富而有效的數學活動經驗。充足的數學活動經驗是學生學好數學、提高數學素養的重要基礎,數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只有通過一定的“數學活動經驗”才能內化成爲學生的數學素養。

“數學活動經驗”是在“做”中積累起來的,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決定了學生的數學學習很多時候需要藉助一定的外部活動來幫助理解。學生從數學課堂上的“剪一剪”、“拼一拼”、“做一做”、“猜一猜”等數學活動中可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這種經驗只是教學的起點,它還需要學生在自主探究、教師指導、同學交流等過程中去粗取精、反思、抽象、概括,從而內化爲學生自身的活動經驗。

2、設計有效地數學活動

分析學生已有的數學活動經驗與新知識之間的結合點,這是設計有效地數學活動的前提。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並不是讓老師裝內容的空容器,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數學及學習的活動經驗會對數學活動產生影響。

什麼纔是“有效的數學活動?”很容易造成的錯覺就是,“活動”就要動手實踐、就要合作、就要小組討論,其實數學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數學活動本身有着與其他學科不同的特點。數學活動首先是“數學”的,所從事的活動要有明確的數學目標,到底要不要動手實踐、要不要小組合作、要不要同學交流都是形式上的保證,如何能夠通過這項活動深化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對數學與其他學科聯繫的理解,對數學在實際中應用的理解,這是最重要的。數學建模,數學探究都是很好的數學活動,有時,一道數學問題的分析和解決過程也是一個“有效的數學活動”。教學中,要根據學段的不同、教學內容的不同,設計適合學生實際的“有效地數學活動”。例如,在實際情境中——加油站,進行量的分析,尋找有用的函數關係;猶如,探索三角形的三邊關係”,也可以設計出一個數學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猜測、驗證,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認識函數、認識“三角形任意兩條邊的和大於第三邊”的結論,而是通過這樣的過程,積累如何去發現、如何去研究的經驗。

3、“綜合與實踐活動”是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重要載體

“綜合與實踐活動”是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重要載體。“綜合與實踐活動“要求學生能夠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完整的解決一個數學問題。這種活動可以是一項統計調查、也可以設計一種春遊方案,也可以是論證與探究數學的結論,這樣的活動往往需要學生分小組合作進行,學生需要思考和討論的問題也較爲複雜。

在學習“統計”這一章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統計知識和統計方法分小組開展一項統計調查活動。要完成一次統計調查活動,學生需要制定調查方案,包括如何確定調查問題、如何編制調查問卷、如何進行數據收集、如何進行數據分析,如何得到統計結論並對統計結論進行解釋等問題。討論和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就是小組成員之間不斷的分享經驗的過程,也是學生積累基本活動經驗的過程。只有親自參與統計調查活動,才能體會到統計結論會受到問卷設計、數據收集、分析方法等各種因素的影響,統計活動是一個逐漸改進和完善,不斷接近真理的過程,通過參加這些統計活動,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形成的統計觀念。

四、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要把促進創新和落實基礎知識統一起來,數學學習中創新活動主要集中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上述活動中,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佔有重要作用。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通過數學問題的探索性、題材形式的多樣性、信息呈現的選擇性與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性,以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標準》在教學內容中設置了四個部分,“綜合與實踐”其中一個重要內容,這是《標準》的一個特色。這個部分反映數學課程與數學教學改革要求,也爲學生提供了一種通過綜合、實踐的過程去做數學、學數學、理解數學的機會。“綜合與實踐”是數學課程中的一個較新的內容。理解和把握這個領域,對於數學課程的發展和數學教學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綜合與實踐”的教學活動應當保證每學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課內外相結合。

我認爲,隨着社會的發展,學生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電視、報刊、網絡等都是學習數學的場所。這要求我們打破課堂侷限,把周圍的社會生活作爲學生學習的大課堂。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並引導學生運用各類信息,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正如新課標指出的: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就“數學教學應關注學生的情感”提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研究認識過程和情感過程的知情統一規律,是具有現實意義的。他們從創設情境,驅動探究數學現象的好奇心;調動情緒,產生探究數學規律的樂趣;交流情意,形成樂學數學知識的態勢幾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力圖真正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葉聖陶說過:“習慣的養成在於教師的訓練和指導”。 “指引”能使學生養成善思考的好習慣,隨時關注周圍事態的變化,明白事物之間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已定的事隨時會在形態上或本質上產生新的狀況,事物的形式或內容隨時會換成另外的一種。好習慣應該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訓練和培養。與之相對應的,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如果“抱着”就會養成一種依賴情緒,什麼事都不去考慮,也不想考慮。因爲他知道會有人來指導他怎麼做,至於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產生,要想別具一格更是無從談起。因此,我們要“指引”學生學習,而不是“抱着”學生學習。

五、數學教學應該關注全體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

學生的智力發展會有差異,情感態度的發展也會有差異。數學教學不但應該關注全體學生智力的發展,也應該關注全體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

數學不應成爲一個篩子,將所謂“不聰明”的學生淘汰,將“聰明”的學生留下。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是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的,每一個身心發育正常的學生都應該能夠學好數學。

數學教學中有時會出現下面的現象:在師生互動的交流探索中,一部分反應較快或者預習較好的學生,很快就正確回答了問題,從而左右了課程進度,使許多同學失缺了本來可以得到的成功的體驗,並且可能打擊了不少學生的自信心。所以,教師應該在師生互動中顧及大多數學生,讓更多的同學有發言的機會,應該及時發現那些實際上尚未搞懂的學生,讓難以跟上課程進度的同學有機會表達自己的困惑。這不僅是爲了關注“知識技能”的傳授,也是爲了關注全體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

對於學得較差的學生,要及早發現並給予適當的個別輔導,要更多地與他們接觸,給他們說話的機會,多設計一些啓發的層次,逐步地鍛鍊他們克服困難的意志,帶領他們一點一滴地建立自信心,讓他們真正學懂學會,迅速趕上來。

對於學得較好的學生,也要關注他們情感態度的發展,一方面用恰當的詞語表揚他們,一方面鼓勵他們幫助那些尚有困惑的同學;在可能的情況下,也可以單獨向他們提出具有挑戰性的新問題,進行個性化教學。

關注全體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就是通過教師的多方努力,不是僅僅讓一部分學生,而是要讓全體學生的情感態度都向正面發展,向好的方向發展。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2022新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篇6

經過今年暑期的高中新課程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總的說來通過緊張而又認真的學習所獲得的感想與心得體會可概括爲以下幾點:

1、通過觀看視頻,聽到了專家對問題的精闢講解,使我掌握如何把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通過網絡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地理素養;怎樣才能將一根根主線貫穿於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之中。

2、做作業的過程,使我對以前自己做的很多教學工作進行了很好的反思,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我體會到好的授課方式與方法能使學生輕鬆樂學,如沐春風;科學的思維模式,能使學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當的情景導學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進行歸納、總結、交流能促進我們產生更多更好的授課方式、方法,產生更多更新的科學思維模式。這對於我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非常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3、在線研討,讓我們與全省各地的教師、與專家近距離接觸,通過討論開闊了眼界;很多好的創意迸發出來。

通過此次學習,不僅使自己的眼界更開闊,而且使自己對高中地理新課程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這無疑將對我們今後的教學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