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一

暑假期間,我學習了20xx版《數學課程標準》,感悟頗深,受益匪淺。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教師必須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同時課堂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結果,也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

一、20xx版《數學課程標準》主要變化

1、新增核心素養,分爲三個方面:

(1)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

(2)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

(3)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其中,國中階段核心素養主要表現爲:抽象能力、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能力、數據觀念、模型觀念、應用意識、創新意識。

2、國中部分課程內容有所調整,其中新增內容18條,2條選學內容前的星號(*)刪除,刪除內容4條,綜合與實踐在具體內容中體現了跨學科項目學習。

新增內容:

(1)理解負數的意義。

(2)知道實數由有理數和無理數組成。

(3)能用數軸上的點表示實數,能比較實數的大小。

(4)能借助數軸理解相反數和絕對值的意義。

(5)能利用乘法公式進行簡單的推理。

(6)瞭解代數推理。

(7)理解函數值的意義。

(8)知道二次函數係數與圖象形狀和對稱軸的關係。

(9)會求二次函數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並能確定相應自變量的值,能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10)知道二次函數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間的關係。

(11)能用尺規作圖:過直線外一點作這條直線的平行線。

(12)理解角平分線的概念。

(13)能用尺規作圖:過圓外一點作圓的切線。

(14)知道同弧(或等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

(15)理解中位數、衆數的意義。

(16)會計算一組數據的離差平方和。

(17)經歷數據分類的活動,知道按照組內離差平方和最小的原則對數據進行分類的方法。會計算四分位數,瞭解四分位數與箱線圖的關係,感悟百分位數的意義。

選學內容前的星號(*)刪除:

(1)瞭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係數的關係。

(2)探索並證明垂徑定理:垂直於弦的直徑平分弦以及弦所對的兩條弧。

刪除內容:

(1)知道a的含義(這裏a表示有理數)。

(2)知道給定不共線三點的座標可以確定一個二次函數。

(3)探索切線與過切點的半徑的。關係,會用三角尺過圓上一點畫圓的切線。

(4)結合實例進一步體會用有序數對可以表示物體的位置。

二、活用教材和教學資源

要靈活運用教材,理解教材編寫的意圖、滲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資源進行教學。根據學生的實際,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加工、補充,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並非唯一的數學課程資源,我們應該善於開發其他的教學資源,它包括教學中可以利用的各種教學資料,如實踐活動材料、多媒體、幾何畫板、希沃白板、計算機軟件及網絡等。

三、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

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啓發式、探究式、互動式等,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跨學科的主題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根據不同的學習任務和學習對象,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或多種方式相結合,組織開展教學。通過豐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實踐、探究、體驗、反思、合作、交流等學習過程中感悟基本思想、積累基本活動經驗,發揮每一種教學方式的育人價值,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髮展。

重視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改變過於注重以課時爲單位的教學設計,推進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體現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以及學習內容與核心素養表現的關聯。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要整體分析數學內容本質和學生認知規律,合理整合教學內容,分析單元及課時的數學知識和核心素養主要表現,確定單元教學目標,並落實到教學活動各個環節,整體設計,分步實施,促進學生對數學教學內容的整體理解與把握,逐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注重創設真實情境。真實情境創設可從社會生活、科學和學生已有數學經驗等方面入手,圍繞教學任務,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加工特點的素材。注重情境素材的育人功能,如體現中國數學家貢獻的素材,幫助學生了解和領悟中華民族獨特的數學智慧,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注重情境的多樣化,讓學生感受數學在現實世界的廣泛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四、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育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既要爲所有學生打好共同基礎,也要注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既要爲所有學生打好共同基礎,也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由於各種不同的因素,學生在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上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承認這種差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兼顧學習困難和學有餘力的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五、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國中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面對新課標的挑戰,我們必須正確深入理解新課標的思想,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認真鑽研教材,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學生實際的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

學習《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二

課程標準共分四部分:前言、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實施建議。最重要的變化是由原來的重視雙基教育到落實學生的四基教育,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數學基本技能,還要學生領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我認爲,課程目標、課程內容,主要是爲編排教材內容提供依據,是通過一節課一節課的具體實施來實現的。實施建議則是指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怎樣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的數學活動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統一。學生獲得知識,必須建立在自己的思考之上。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數學內容設計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採取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不同的形式,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慾望,使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思維得到發展、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收穫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師做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課下,教師不但要精心備教學內容,還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學習興趣在哪裏、學生原來的基礎等等),然後決定課堂上採取什麼樣的學習方式才能使學生學起來輕鬆、主動。這樣,才能體現教師的組織作用:第一、教師應當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數學實質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設計一個好的教學方案;第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因勢利導、適時調控,努力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形成有效的學習活動。

教師的“引導”作用主要體現在:通過恰當的問題,或者準確、清晰、富有啓發性的講授,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求知求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通過恰當的歸納和示範,時學生理解知識、掌握技能、積累經驗、感悟思想;能關注學生的差異,用不同層次的問題或教學手段,引導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對於這段話我是這樣理解的:教師在提問題時,要把握問題的難易度,太簡單的容易使學生浮躁,太難的問題使學生喪失了思考的信心,要設計的問題既能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又難易適度,就需要教師精雕細琢。在課堂上需要演示的地方,教師就要儘量通過實物、課件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出來,以幫助學生的理解。需要教師歸納強調的地方,教師要準確、清晰富有啓發性的表述出來,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條理化、系統化、整體化。課堂上,要關注每一位學生,通過多種教學手段,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都有所發展,有所收穫。

課堂上,教師要以和學生平等的身份,爲學生積極創設情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和學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發現和成果,充分發揮教師的合作作用。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三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學,每天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的影子,這是數學最基礎的運用。數學課程也具有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能通過對數學課程的學習,掌握適應現代生活及進一步學習必備的知識和技能。

數學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比如計算飛船“擺脫”地球引力的速度,是數學;生產精密儀器的時候不斷調整數據更精準,是數學;物理座標需要數字記錄,物體運動軌跡需要建立數學模型,是數學;化學反應的進行速度、反應程度,以及反應過程的吸熱放熱、化學方程式的表達,也需要數學。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所有涉及到計算的自然科學,全都與數學有關,而這些自然學科又相互融合,不斷髮展,衍生出各行各業。足可見數學之用的廣泛性。

20xx年4月xx日,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xx年版),現就《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談談數學組老師的研讀心得。

一、數學何以重要

數學,是每一個學生必學的一門學科,數學知識我們每天也在用。對大多數人來說,國小學到的數學知識亦足夠,隨着年級的升高,我們會發現所學的數學知識越來越抽象,似乎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而數學的盡頭是“哲學”。這也正體現了數學“化繁爲簡”這一學科特點。數學通過對現實世界的抽象化,以符號式就能高度概括出事物之間的關係,以及必然聯繫,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維、科學精神和促進個人智力發展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對於“數學是什麼”,課標在一開始就給出了概括性的定義: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是培養孩子理性思維的重要學科。數學不僅是運算和推理的工具,還是表達和交流的語言。數學承載着思想和文化,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當具備的基本素養。而在國小階段,數學教育承載着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實施素質教育的功能。通過數學課程學習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和合作交流的意願;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增強社會責任感,梳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課標哪裏有“變”

(一)確立核心素養在課程目標中的導向作用

新課標一個最引人注目的變化就是確立核心素養在課程目標中的導向作用,把培養學科核心素養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首先,我們需要明晰“核心素養”是什麼。數學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見圖1;國小階段數學核心素養的表現,見圖2。

圖1核心素養的內涵

若用隱喻的方式來形容數學核心素養的“三會”,可以這樣理解:“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即用數與量,圖與形來觀察現實世界。如一瓶水,用語文的眼光觀察是“水”字的結構和筆順這些語文元素,用數學的眼光觀察是瓶子的容積和水的體積這些數學元素。

“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即將問題簡化、抽象化,使得方法和思維可遷移運用到其他學科乃至生活中。如我們日常整理房間,就蘊含着數學中的歸納與分類的方法與思想。“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數學語言是連接着數學思維與現實世界的媒介,數學語言的特點是簡潔、清晰、符號化。如我們學習的數,+—x÷><=,字母表示數,解決問題的算式等,就是教孩子用數學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及其與事物的關係。

圖2核心素養的主要表現

新課標中的課程目標以學生髮展爲本,以核心素養爲導向,進一步強調使學生獲得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簡稱“四基”),發展運用數學知識與方法去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簡稱“四能”),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課程目標的素養導向,有利於轉變將知識、技能的獲得等同於學生髮展的目標取向,引領教學實踐及教學評價從核心素養視角來促進和觀察學生的全面發展。用核心素養來表述課程目標,讓課標“目中有人”。此舉以“立”帶“破”,讓教師在教授“有用”之知識中貫穿“大用”之學識。

(二)設計體現結構化特徵的課程內容

在新課標的課程內容板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國小由原來的。兩個學段調整爲三個學段(見圖3),且每個學段都有學業目標和評價標準。

此外,各學段的主題變化較大。課程內容的結構化體現了學習內容的整體性,反映了學科本質的一致性、表現學生學習的階段性。課程內容結構化,必然要求要以結構化的方式來組織教學內容,如以主題、項目、任務來組織結構化的課程內容,這也是我校目前各學科對於新課改的落地舉措。

正如許多專家所指出的,內容結構化並不意味着可以忽視或無視知識點,而是要在知識結構中去重新認識和定位知識點的意義與價值,要在學生的主動活動中實現知識點的教育價值。

(三)學業質量的評價方式更加豐富數學學習活動的實踐性與豐富性對數學學業質量的評價方式提出了更多的需求,除了常用的的紙筆測試以外,表現性評價、增值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等方式的應用也更加綜合和貼近學生髮展實際。我校在對學生的綜合評價中就加入了表現性評價的新型方式,還引入了多元主體評價,自主評價等操作方法,反饋更全面客觀,導向更加明確科學,更加綜合且真實地爲每一位學生畫像,引領學生的核心素養全面發展(見圖4)。

三、我們如何應“變”

從課標文本來看,學生素養髮展,貫穿課標全文本,隱含在課程內容及教學實踐中,體現在課程學習結果的具體描述中。要促成素養落地,需要更多教育協同方的共同努力。

(一)數學要整體性和一致性學習在數與代數中,新課標把原來的四個主題變爲了“數與運算”和“數量關係”兩個主題,把負數、方程、反比例移到了國中,這是不是意味着國小數學更輕鬆了?這個改動,按照史寧中教授的說法,其實是“更注重數學學習的整體性和一致性”的體現。他認爲,數學的學習必須要能“串起來”,也就是孩子學到的知識要能有遷移。1。要呈現有結構的概念

給孩子一個新概念,不僅要講是什麼,更要講怎麼比較,要有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繫,能讓孩子學會從一個知識點遷移到另一知識點,還能漸漸通過理解把這些知識點串起來。2。要能將方法學以致用教孩子的方法要讓孩子覺得“有用”“好用”,在過去的國小數學中,用字母表示數的內容很少,並沒有讓孩子形成代數思想。課標提出加強孩子的代數思維,就是用字母一般性代表數,讓孩子建立初步的“符號意識”,爲以後學習方程打下基礎。讓孩子學會用抽象符號表示對象,會是將來數學學習的重點。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史寧中教授提出了孩子學代數的兩個層次:兩匹馬→□□上面這個式子代表了感性具體→感性一般,叫做簡約階段。

這個式子代表了感性一般→理性具體,叫做符號階段。

讓孩子學會用抽象的符號表示對象,會是將來數學的重點。

比如,孩子需要學會用符號表示對象的性質:

當n是正整數的時候,2n是偶數。

還要學會用符號來表示對象的關係:

小明的爸爸比小明大30歲,如果小明a歲,爸爸b歲,那就可以寫成:b=a+30

還可以用符號表示對象的規律:

一輛汽車以平均每小時60公里的速度行駛,t小時後行駛了s公里。可以寫成:s=60t

用符號表示對象的性質、關係和規律,是每個孩子都要培養的數學思維。未來也會從低年級開始滲透,比如讓孩子接觸這種式子:5—□□=2←→5=2+□□

用符號表示對象的性質、關係和規律,是每個孩子都應該培養的數學思維,如何引導孩子把一個個具象的內容,轉化成抽象的符號,不僅僅是老師的任務,家長也可以在生活中多舉例,以幫助孩子完成思維轉換。

3、更加註重跨學科的實踐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融合點比較多,比如語文課本里的曹衝稱象,也能跨進數學課例,孩子通過重現曹衝稱象的故事,能夠自己探索“總量等於分量之和”這樣的數學概念。通過綜合與實踐這個主題是希望把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聯繫得更緊密,讓孩子們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和傳統文化。

(二)更加重視對高階思維的發展對比20xx年課標中4—6年級的要求,能看到新課標對孩子的思維能力的要求是有所提高的。數學知識的學習量變少,但是對於數學知識的概念和性質的理解卻更爲重要,更關注概念+性質的理解。以往的數學題目可以靠背,考的是記憶層面。如:三角形內角和等於什麼?但是未來的題目,將會更側重考察孩子的數學思維層面,如:如果它不是直角三角形,那麼它至多有幾個鈍角?也就是說,以後的題目將會更靈活,而不是讓孩子簡單地套公式,就能得出答案。所以新課標提出,要讓孩子學會用推理的方式得到答案,重視推演的過程,是非常有必要的。經過國小數學學習,孩子們能探索出數與運算的一致性,形成符號意識、運算能力和推理意識,以形成更加高階的思維方式;並能運用基本的數量關係,以及幾何直觀、邏輯推理和其他學科知識、方法,分析與解決問題,形成模型意識和初步的創新意識。

生活處處皆數學。我們也可以嘗試在孩子提出的問題中尋找數學規律,引導他們進一步思考,爲什麼測核酸要10個人一組、爲什麼買彩票很難中獎、爲什麼井蓋是圓形的……這些都是我們身邊的數學。數學之“用”不僅僅是書本知識與應試技能,“聚焦核心,面向未來”是對數學新課標研讀的總結。背公式、刷題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知識最爲重要的力量是對人身心潛能的激發和學習機制的改造,是對人性、人的精神世界的涵養,這時候,知識的內涵也從書本上的概念、原理、公式變成人在社會現實互動中的視野、立場和方法,變成了面對問題時的智慧與膽識,此時的知識才真正成爲了個體力量,也就是真正的核心素養落地。數學之“大用”不僅在於啓智增慧,更要能立德樹人,把育人藍圖變成現實,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