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國小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最新2022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篇一

淺談“雙減”政策下語文新課標的實施

一、更新教育理念、立德樹人並舉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的《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語文課程在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增強凝聚力、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時代新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其獨有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爲目的,以識字和寫字,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探索樹立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爲主線,綜合構建素養型課程目標體系,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基礎性,使學生初步學習,學會運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成果,提升思想文化修養,建立文化自信,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

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語文核心素養使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構建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景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二、踐行新課標理念,重視閱讀教學

新課標的課程理念包含以下幾方面:(一)立足學生核心素養髮展,充分發揮語文課育人功能。(二)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羣,注重課程的階段性與發展性。(三)突出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和典範性,加強課程內容整合。(四)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變革。(五)倡導課程評價的過程性和整體性,重視評價的導向作用。

拓展性學習任務羣便是其中一個環節,也是國中生語文學習能力提升的關鍵。這其中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就是整本書閱讀。這一學習任務羣,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根據閱讀目的和興趣選擇合適的圖書,制定閱讀計劃,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制作整本書,藉助多種方式分享閱讀心得,交流研討閱讀中的問題,積累整本書閱讀經驗,養成良好閱讀習慣,提高整體認知能力,豐富精神世界。如七到九年級第四學段的學生,可以閱讀革命文學作品,如《紅顏紅星照耀中國》等體會、評析革命領袖、革命英雄的愛國精神和人格魅力,獨立閱讀古今中外的詩歌中、長篇小說、散文集等,文學名著如《朝花夕拾》《駱駝祥子》《西遊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根據閱讀進度完成讀書筆記,針對作品的語言、形象、主題等方面的話題展開研討。

三、立足學生實際,規劃未來教學

結合新課標要求,在下學期的語文課外名著《紅星照耀中國》和《昆蟲記》閱讀上,計劃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立足課本,隨文落實。葉聖陶先生認爲:“課外閱讀須配合着教材隨時進行。”因此,應根據課堂教學的進度,適時向學生推薦名著。這樣,課內與課外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相互促進,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如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阿長和〈山海經〉》之後,由兩文自然引出《朝花夕拾》,讓學生探尋魯迅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的生活經驗和體驗,反覆閱讀,領會文章強烈的思想感情和精妙的筆法。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內閱讀的同時,可進行引導點撥,將閱讀導向課外。

(二)科學規劃,全程引導。閱讀整本名著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沒有科學規劃就收不到良好效果。有些名著篇幅較長,內容艱深,學生會產生畏難心理,影響其閱讀的積極性。因此,學生必須確定合理的閱讀時間和進度,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推進閱讀。在閱讀時間和進度上,要求課內課外相結合,每週安排一節固定的閱讀課,其餘的利用課餘時間自我閱讀,星期天和寒暑假也可以充分利用起來。各人根據情況採取精讀、略讀或瀏覽的方法,一天讀15-20頁左右,長期堅持下去,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能養成,閱讀目的就能達到。

(三)方法指導,檢查落實。指導學生用朗讀法、誦讀法、精讀法、速讀法、讀書筆記法等多種方法閱讀名著。如讀書之前先翻翻前言、後記和目錄,對書的背景、作者和大致內容有一個初步的瞭解;略讀和精讀相結合,做讀書筆記,可以寫摘要,作批註,列提綱,制卡片,畫圖表,畫思維導圖、寫心得體會等等。不同類型的書,要介紹不同的閱讀方法。老師必須制定出一套檢查措施,督促學生堅持閱讀。定期檢查讀書筆記,瞭解學生閱讀書籍的內容、種類、數量,並指出筆記的優缺點,明確努力方向,使名著閱讀能持之以恆地有效地進行下去。

(四)多種活動,分享成果。教師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來營造快樂的讀書氛圍,讓學生體驗到更多的閱讀快樂,如讀書彙報會、詩詞朗誦會、課本劇表演、名著知識競賽、手抄報、優秀讀書筆記展等。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起到監督的作用,還可以幫助教師瞭解學生閱讀的情況,檢測他們閱讀的效果。通過持之以恆、循序漸進的語文課外閱讀,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主動積累、梳理和整合語文知識,初步具有良好的語感,瞭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特點,感受語言文字的豐富內涵,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從而提高語文素養,增強文化自信,也將爲其他科目的學習和自己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國小語文2022年課程標準 篇二

2022版語文課程標準較2011版有一些變化,有新增的,有小範圍修改的,也有些是進行整合的。網上有不少關於“變化”的解讀,分析得很細緻。我想從閱讀角度談談對2022版語文課程標準的粗淺認識。

語文閱讀前所未有地被重視

新課標“課程理念”中明確寫到“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倡導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注重閱讀引導,培養讀書興趣,提高讀書品味”。這傳遞了一個重要信息:靠刷題考取高分的語文時代已過去了,今後語文想拿高分,還是得多閱讀!

新課標新增的“課程內容”中寫到“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羣組織與呈現”,“學習任務羣”首次被提出,它分爲三個層面,涵蓋六個任務:第一層設“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1個基礎型學習任務羣,第二層設“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3個發展型學習任務羣,第三層設“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2個拓展型學習任務羣。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6個任務羣裏面有4個跟閱讀有關,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主要依託閱讀去達成。

“整本書閱讀”在課標中首次提到,是六個學習任務羣之一。新課標不僅給出了每一學段的閱讀內容,還對每一學段提出了教學提示。如第四學段:“應統籌安排課內與課外、個人與集體的閱讀活動,宜集中使用每學期整本書閱讀課時,兼顧教師指導和學生自主閱讀,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有時間閱讀整本書”,以往我們認爲閱讀整本書都是課外的事情,但新課標提示我們要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有時間閱讀整本書。“教學提示”中還有多條有關整本書閱讀的細緻的建議,可見整本書閱讀的地位明顯提升了。

倡導讀好書,讀各類文化作品

2022版新課標有一個變化,就是突顯價值引領,以文化人。這一變化無論是在課程目標,還是課程內容中均得到彰顯。在“課程內容”部分明確提出“根據不同學段特點,統籌安排各類主題的相關學習內容。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作品,應占60%~70%;反映科技、自然、生活等方面的應用、說明、記敘類作文吧作品,以及外國優秀文化作品,佔30%~40%。”這提示我們,學生在選擇書籍時,除了日常的名著閱讀,還應選擇體現以上幾方面主題的文化作品。這實際上是強調語文課程育人價值,也是核心素養的體現。

注重閱讀的實用性、實踐性、思辨性

“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羣中指出應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傾聽、閱讀、觀察,獲取、整合有價值的信息……“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羣中指出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閱讀、比較、推斷、質疑、討論等方式,梳理觀點、事實與材料及其關係;辨析態度與立場,辨別是非、善惡、美醜,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慾……這些目標的提出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新課標下的閱讀再也不是像以前一樣,只是光看就行了,而是需要將閱讀運用到生活中、實踐中去。

增加跨媒介閱讀與運用

跨媒介閱讀指的是運用多種渠道和方式進行閱讀。隨着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學生的閱讀也要與時俱進。新課標7~9年級學段“閱讀與鑑賞”目標中提出“能利用圖書館、網絡蒐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幫助閱讀。”在“實用性閱讀”任務羣學習內容中明確提出學習跨媒介閱讀,“通過多種媒介關注國內外政治、經濟、社會、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新鮮事,比較不同媒介的表達效果,嘗試探究不同媒介的表達特點”;在“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羣學習內容中也提到了跨媒介閱讀,“領略數字時代精彩的文學世界,欣賞由經典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作品,感受不同媒介的藝術魅力。”另外,在“教學建議”中提出“積極利用網絡資源平臺拓展學習空間,豐富學習資源,整合多種媒介的學習內容,提供多層面、多角度的閱讀”。基於以上種種,學生應跳出單一的閱讀模式,增加跨媒介閱讀與運用。

不管學生處於任何學段,閱讀都是非常重要的。新課標下的語文學科仍要考試,且分數比重或許還會增加,但再也不是靠死記硬背、刷題等戰術去贏取高分。閱讀是一個很好的途徑,通過多閱讀,學生不僅可以豐富語言的運用,還能提升理解、思辨、鑑賞、表達等能力,從而發展核心素養,提高語文成績。

2022部編版國小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三

2022年語文新課程標準做了比較多的調整,增加和細化了許多項目。

一、育人目標更適應時代。從“雙基”——“三維目標”——“核心素養”的變化過程看,我們培養人才的目標更注重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即在複雜問題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開放、靈活、自信、專注、合作的良好品質。

二、體現了時代性。比如網絡、“雙減”等,充分利用課後服務,開足開齊課程:書法、勞動、綜合實踐、特色地方課程等,發展學生特長,強化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主陣地的地位。

三、重視對德育、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文化傳統的教育。

四、關注教師的成長。教師是課程標準實施的主力軍,新課標的指導方案從“教什麼”、“學什麼”到“怎麼教”、“怎麼學”再到“學的怎樣”、“結果怎樣”,都更加具明確具體。

總之,在新課標面前,作爲課程標準的領跑者的一線教師,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去充分理解課標,創造性的應用到實踐中去,提高自己的專業尊嚴和職業幸福感。

最新2022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篇四

時方七月,綠樹陰濃。

培訓共成長,不負好時光。

2022年7月2日-3日,在宋東魁名師工作室的統一安排下,我參加了“課標引領·評價導向·案例示範——六大語文學習任務羣的理念與教學實踐”的網絡直播學習,觀看了北京師範大學張秋玲教授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宏觀變化》、清華附中張彪老師的《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任務羣的理念與教學實踐》、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語文教研員趙巖老師的《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任務羣的理念與教學實踐》、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語文教育研究所趙寧寧教授的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學業質量標準解讀》等老師的直播課。通過培訓學習,我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張彪老師所講的《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任務羣的理念與教學實踐》,給我的印象尤爲深刻,下面就“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任務羣”談幾點感悟。

“語言文字積累和梳理”是一個基礎型學習任務羣,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學習任務羣中排在第一位。“語言文字積累和梳理”學習任務羣貫穿了語文義務教育的四個學段,並明確了目標:“本學習任務羣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主動積累、梳理基本的語言材料和語言經驗,逐步形成良好的語感;通過觀察、分析、整理,發現漢字的構字組詞特點,掌握語言文字運用規律,感受漢字的文化內涵,奠定語文基礎。”

張老師從四個方面分析解讀了《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任務羣》的理念與教學實踐:

第一,強調了“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任務羣的重要性”。列舉教學實例,從高雅表達、口語與書面語、積累與運用等方面介紹這個基礎任務羣重要性。告訴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語言文字的積累、梳理、運用,以及靈活轉換,需要關注,需要重視,需要強化。

第二,分析了“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的內涵”。分別從四個方面進行論述:

首先是學習內容重漢字。關注“漢字”這個語言最小單位,分析字形,掌握結構,深挖內涵,梳理演變,感受漢字的魅力。語文教學遵循“由字組詞,由詞到句,由句到文”循序漸進的過程。衆多實例,從分析“字的構成部件”、形聲字、有趣的燈謎、對聯等方方面面,通過生動有趣字詞講解,告知我們語言文字的積累與梳理決不是一個枯燥無味的過程,它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小點,帶着學生在生活中徜徉、沉浸、感受和享受的體驗。

其次,學習形式重整合。在平常的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善於引導學生關注字源去探究,關注意象去解讀;關注字形詞性,關注情感抒發,關注一語雙關,關注創新表達,關注音韻平仄,關注內涵文化。這樣結合起來,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會靈動起來,語文課就不會是昏昏欲睡的課,而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課,是學生思維火花的碰撞。

另外,學習標準重提升。我們培養的是學生靈活巧妙的運用語言文字,所以學習標準我們注重的是提升,提升的目標是:準、活、巧。

最後,學習過程重運用。積累與梳理的目的是運用,積累材料和經驗形成語感;觀察、分析、整理,發現漢字的特點;掌握語言運用規範;感受文字的內涵。學習的過程要側重於運用,通過練習掌握運用的規律和規範,形成語文能力。

第三,設計“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的教學策略”。實踐性策略強調在教學中開展實踐活動,對所學知識進行驗證。情境性策略要求基於生活體驗來進行教學設計,在具體語境中進行學習。真實性策略根據真實的生活情境、虛擬的真實境地進行設計,真實是學習的基石。

第四,制定“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任務羣的設計原則”。知識性原則側重知識的積累,關注語言文字的內核,聚焦表達的最小單元,任務羣設計有語文根基。任務性原則側重活動開展中完成任務,學生投入精力與智慧完成任務,任務難度要適當適度適合。關聯性原則明確指出,任務羣是多項任務的集合,是有關聯的任務整體,不是散點,所有任務指向學習目標,聚焦學生能力提升。

通過對“語言文字積累和梳理”學習任務羣分析研究,重新認識語言文字在語文課程中的價值及地位。語文教學以生活爲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爲主線,真實、真正落實語言文字的學習,充分發揮其基礎性功能的作用。

工作室裏每一位老師全身心投入到培訓學習之中。聆聽專家講座,既有理論的高度,又有實踐的深度;既有暖心的溫度,又有生命的厚度。對老師們來說是一場教育上的精神盛宴。

相信通過此次培訓老師們定能學有所獲、行有所成,向着學習型、研究性、專家型的老師堅定前行。

一路同行,教育路上我們不負每個當“夏”。

國小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五

最近認真學習鑽研《語文新課標》,我受益匪淺,收穫頗豐,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與體會,以下是我的學習心得:

一、要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我以前不管是讀書還是教書,總是認爲老師是教課本,學生是學課本,老師是通過教課本教給學生知識,學生是通過學課本掌握所學知識。課本是“經”,老師和學生都是課本忠實的追隨者,這就導致上語文課對教材的每一篇課文教師都是不厭其煩的,詳詳細細、認認真真、方方面面的講解;但脫離生活實際,學生沒有興趣。

新課程觀認爲“課程不僅是知識,同時也是經驗,是活動。課程不僅是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課程不再只是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課程是由教材、教師與學生、教學情景、教學環境構成的一種生態系統。”

比如對一篇課文的理解,如果由教師根據參考書的答案講出,那學生只能得到一種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若能由同學之間討論,師生共同交流,調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那麼學生的理解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深刻得多。所以老師在教學當中要善於捕捉課程資源,不僅僅是課本,其實你身邊的一切都可以是傳授知識的載體。

二、努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我們教學語文的目的不只是簡單的認識幾個字,會寫幾篇文章,而應從學生全方位的語文素養考慮。

三、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

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古聖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後融會貫通,化爲已有。一味的讀,一味的背,在硬性讀背的戒尺下不也培養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的作用的。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閱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爲講而講”,學生純粹“爲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後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僅是“到此一遊”而已。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四、注重學生探究式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課堂的引導者,學生的引路人,我們不能喧賓奪主。當前的語文教學,不管是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教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教師爲中心,“喧賓奪主”的情況還是顯而易見。其實,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纔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我們要教會孩子學習的方法,而不是簡單的告訴學生答案而已。

五、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新課標突出了“語文味”,讓語文課更姓“文”了。教師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爲支配課餘時間的主人。 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和“知識移植”的過程,真正的教學應該說是學習主體和教育主體交互作用的過程。在未來瞬息萬變的社會中的,併爲此設計、組織相應的使學生成爲活動主體的學習環境。教室和教師並非學習環境的全部,課堂教學也不再限於傳統的教科書、黑板、粉筆之類的媒體,而是有了多媒體系統乃至因特網的支撐。人們正步入學習化社會,一勞永逸獲取知識已成爲過去。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迅速發展的機會現實,時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才能不斷創造成功的機會,與外部世界保持和諧與默契。

總之,對新課標的學習,給我的日常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要讓學生在一次次的動手實踐中、在一次次的探索與交流中,不覺之中感受到知識的滋養。

兩天的培訓,時間是短暫的,但是收穫是巨大的,課改工作任重道遠,我們要研究的問題還很多,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願全體語文教師着眼與學生的未來,認真反思,真正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最新2022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篇六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課程教材要發揮培根鑄魂、啓智增慧的作用,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體現中國和中華民族風格,體現黨和國家對教育的基本要求,體現國家和民族基本價值觀,體現人類文化知識積累和創新成果。

2022年4月,新的義務教育課程課標(2022版)已於2022年4月正式公佈。起始,我從各級媒體平臺上搜集相關信息,從《新課程方案》和《新課程標準(2022版)》兩個大塊進行粗淺瀏覽。初步明白了“國家課程標準”的內涵。

本次新課程方案及課程標準的改革,對於我們一線教師而言,既是一種壓力,又是學習提升業務素養,更新育人理念的機會。我們當前的首要任務就是,深度學習,系統學習,結合所任教科目、學段進行融合學習,進而在課堂教學中實踐探索,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通過對新課標的認真學習,結合相關材料及專家專題報告,下面我簡單梳理一下,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一、突出核心素養,強化課程育人

“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圍繞核心素養,體現課程性質,反映課程理念,確立課程目標。而這四個核心素養(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是一個整體。這其中語言運用是其他三個核心素養的基礎,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學生學習文化的積澱,也是一個發展的過程,語言文字是在學生個體語言經驗發展過程中得以實現。結合現當代社會實際狀況及出現的各類“特殊事件”,不得不再次將“文化自信”根深於學生心中,文化自信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5月17日,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也是本次新課標課程目標核心素養內涵的首位,要培養學生通過語文學習,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關注和參與當代文化生活。

本次新課標在課程設置上也做了嚴格的規範。課程的開始必須要具有育人功能,突出時代性,關注新發展,精選文質兼美的作品,重視價值取向,同時根據國家“雙減”政策的要求,在新課標中,倡導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注重閱讀引導,培養讀書興趣,提高讀書品味,多途徑拓展語文學習空間,提高語文學習能力。注重對學生學習的過程性和整體性的評價,多元化評價。

二、優化內容設計,注重學業質量

從第四板塊課程內容設計來看,本次新課標課程內容主題與載體形式主要是從三大主題: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革命文化;3。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內容組織與呈現方式上,以學習任務羣組織與呈現。分三個層面設置了學習任務羣,其中第一層爲基礎型學習任務羣,任務是“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第二層是發展型學習任務羣,共三個任務“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和“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第三層是拓展型學習任務羣,共有兩個任務“整本書閱讀”和“跨學科學習”。根據學段特點,學習任務羣安排各有側重點。

學業質量是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後的學業成就表現,反映核心素養要求。依據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習的四個學段,按照日常生活、文學體驗、跨學科學習三類語言文字運用情境,整合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描述學生語文學業成就的關鍵表現,體現學段結束時學生核心素養應達到的水平。尤其注重了學生實踐性學習的考覈,在課標中要求第一學段學生能願意整理自己的學習成果,並向他人展示,樂於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呈現學習所得,在第二、三、四學段分別都闡述了善於分享、善於實際生活的表達,緊跟時代步伐,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三、高效落地實施,全面創新改革

自今年4月宣佈新課程方案和新課標以來,全國各地全面開花,國家層面上組織專家進行線上宣講、解讀,各省市區縣組織社會組織或教育相關部門進行專項輔導、學習,要求教師要準確理解課程的基本理念,把握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的基本規律,根據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學業質量的相關要求,創造性地開展語文教學,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獨特的育人功能。

語文教師也要將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術應用到語文教學中,堅持終身學習,努力提升專業素養,定期覆盤,通過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等多種途徑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創新教學方法,跨學科融合,玩轉課堂,向學生傳授適應新時代、適應未來社會的科學知識,讓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代代相傳,脈脈相通。

孔子曰: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義務教育課程課標(2022版)今年9月將正式實行,相信通過學習,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很大收穫與進步,成爲教學領域的行家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