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會計學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會計學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會計學心得體會 篇一

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經過三年半的專業學習後,在掌握了一定的會計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爲了進一步鞏固理論知識,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本人於xx年3月5日至4月15日在天津絲印器材供銷公司財務部進行了爲期六週的專業實習,以下是此次實習中的一些心得和體會。通過實習,熟悉並掌握會計流程的各個步驟及其具體操作--包括瞭解賬戶的內容和基本結構,瞭解借貸賬戶法的記賬規則,掌握開設和登記賬戶以及編制會計分錄的操作、原始憑證填制和審覈的操作以及根據原始憑證判填制記賬憑證的方法。使我對會計有更深的理性認識並掌握會計基本操作技能。

我將來步入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是本次實習的目的!以前,我總以爲自己的會計理論知識紮實較強,正如所有工作一樣,掌握了規律,照葫蘆畫瓢準沒錯,經過這次實習,才發現,會計其實更講究的是它的實際操作性和實踐性。書本上似乎只是紙上談兵。倘若將這些理論性極強的東西搬上實際上應用,那真的是無從下手。這次實習,我是做會計,剛開始還真不習慣,才做了兩天,就感覺人都快散架了,心情自然就變得煩躁了,而會計最大的忌諱就是心煩氣燥,所以剛開始做的幾天,那真是錯誤百出啊!幸好有老會計楊姐的指導和教誨纔是我逐步進入狀態。

幾天過後我在速度和準確度上都提高了不少,對於各個會計科目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瞭解並且對於我把書本知識和實踐的結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課本上學的知識都是最基本的知識,不管現實情況怎樣變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如今有不少學生實習時都覺得課堂上學的知識用不上,出現挫折感,可我覺得,要是沒有書本知識作鋪墊,又哪應付瞬息萬變的社會呢。經過這次實踐,雖然時間很短,可我學到的卻是我一個學期在學校難以瞭解的。就比如何與同事們相處,相信人際關係是現今不少大學生剛踏出社會遇到的一大難題,於是在實習時我便有意觀察前輩們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級相處的,而自己也虛心求教,使得兩週的實習更加有意義。此次的實習爲我們深入社會,體驗生活提供了難得的機會,讓我們在實際的社會活動中感受生活,瞭解在社會中生存所應該具備的各種能力。

利用此次難得的機會,我努力工作,嚴格要求自己,虛心向財務人員請教,認真學習會計理論,學習會計法律,法規等知識,利用空餘時間認真學習一些課本內容以外的相關知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會計技能,從而意識到我以後還應該多學些什麼,加劇了緊迫感,爲真正跨入社會施展我們的才華,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了基礎!

一、整體印象

讀完基本準則,我有以下三點整體印象:

(一)向國際會計準則靠攏。準則共11章,第一章總則明確基本準則的法律地位,以及會計目標、會計假設、會計要素、會計記帳方法。在該部分,權責發生制位列會計假設之中,顯然是受國際會計準則編報框架的影響(當然原基本準則也有)。在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中,權責發生制並不在會計假設之列(究竟處於什麼地位比較模糊)。該部分關於“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特徵確定會計要素”的觀點也是取材於國際會計準則編報框架。第二章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大部分也與國際會計準則一致,將“實質重於形式”明確列爲原則之一,即顯然受國際會計準則影響。第三章資產、第四章負債和第九章會計計量關於會計要素的定義、確認和計量,受國際會計準則影響較大。比如,將資產定義爲資源,資產的確認的可計量標準將“成本”可計量和“價值”可計量列爲可選標準,都明顯借鑑了國際會計準則。國際會計準則是折中產物,其具有較強的操作性(比如前述可計量標準的選擇),這是借鑑它的好處。但與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相比,國家會計準則的會計理論水平就稍顯不足,前瞻性相對差一些,這是借鑑它的壞處。

(二)根據現代會計環境進行調整。一是原準則提出“會計信息應當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新準則完全抹去了這種“計劃經濟時代的遺蹟”,政府成了與其他市場主體平等的“信息使用者”,排序還靠後。二是結合了會計發展的大趨勢,引入了公允價值。

(三)增強基本準則的“基礎性”,並嘗試增強其可操作性。這是新基本準則留給我最強烈的印象。前者表現爲三、四、五、六、七、八關於會計要素的規範,剔除了原準則對“具體要素項目”的內容,只描述基本要素本身。第十章對會計計量進行了一般性規範。後者突出表現在準則制定者嘗試對一些概念進行了定義,包括:對資產定義中的“過去的交易或事項”、“擁有”、“控制”、“預期帶來的經濟利益”等概念的解釋;對負債定義中的“現時義務”的解釋;立足會計主體角度對所有者權益的定義,對利得與損失的定義;在費用部分對成本、費用、支出的區分等。不過,之所以稱後者爲“嘗試”,在於依我之見,其結果很不成功,留待下面評述。

二、具體章節評述

(一)關於第一章總則

1、關於持續經營假設。我認爲第六條關於會計主體存續狀態(持續經營)的假設是不完整的。企業會計準則規範一切會計活動,基本準則規範一切具體準則。除了持續經營會計,還有清算會計、中止經營會計,這些會計也應是會計準則規範的範疇。所以,我認爲基本準則將會計假設直接限定爲“持續經營”這一種情況是不完整的。該條款應補充這類內容:企業處在非持續經營狀態,應變更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前提。相應地,根據該條款,應修改第九章會計計量等章節的內容,增加清算價值等計量屬性。將來的具體準則則相應應將企業終止經營會計納入規範。

2、關於會計要素。第十條提出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特徵確定會計要素”,其中“經濟特徵”是模糊的。我個人的觀點是會計要素是會計對交易或事項的構成要素的抽象,而非其經濟特徵的抽象。其中資產是交易或事項中的價值物或權利,而負債或所有者權益則是義務(企業本身就是股東之間的一項長期交易安排)。

(二)關於第二章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第十六條關於經濟實質與法律形式的描述存在概念不清的問題。首先,“經濟實質“的對應概念是”“經濟形式”,“法律形式”的對應概念是“法律實質”,將“經濟實質”與“法律形式”並列,容易造成混亂(法律形式反映法律實質,會計應該反映法律實質);其次,我個人認爲這一條款近似於哲學,而且該條款的主旨已體現在第十二條“如實反映”的意蘊中(後者實際上也是哲學式的規範,屬於難以檢驗的、形而上的終極理念)。

會計學心得體會 篇二

經過對《高級管理會計理論與實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對管理會計有了進一步的認知,同時對於這麼課程也有一些自我的看法和提議,具體而言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於課程開設的看法和提議隨着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對會計人才的素質和專業技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會計人員要跳出傳統會計思維框架的定位,將自我看成是一位“CFO”,一位管理者,站在戰略性的高度研究問題,而具備高級管理會計的相關知識是高素質管理人才的必要條件,所以管理會計這門新興學科應運而生。大學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搖籃,經濟和社會在發展,大學對人才的培養也應當與時俱進。所以,《高級管理會計理論與實務》這麼課程便尤爲重要,應針對經管類異常是會計類專業的學生開設高級管理會計的課程,從而加強會計專業學生的理論素養,增強對專業的理性認識

二、關於課程資料的看法和提議管理會計是會計學和管理學相結合的一門新興學科,所以《高級管理會計理論與實務》涵蓋了會計學與管理學方面的知識,介紹了目前較爲前沿與經典的管理會計的相關知識如:適時制、作業成本法等,是傳統管理會計的深化和發展。在我看來,管理會計更加側重於管理,會計學則是實現管理目標的理論基礎。課程資料不足的地方在由於學時和時間的限制,課程資料的豐富度不夠,課堂上所能學習到的管理會計的知識有限,雖然學生能夠自我在課後學習管理會計的相關知識,可是如果教師能夠在資料上的指引更多,學生自學定能到達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更深入地理解管理會計的相關知識。

三、關於課程講授的看法《高級管理會計理論與實務》授課方式最大的亮點之一便是案例式教學,教學不僅僅侷限於單純的理論知識教學,而是將理論與案例實踐很好地結合起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高級管理會計的相關理論,增強了對高級管理會計的感性認識。其次,教師在正式講授高級管理會計的知識之前,會介紹自我在世界各國遊歷的經歷,並且配以很多風景優美的照片,這便是寓教於樂的最好體現,不僅僅豐富了課堂資料,並且增長了學生的見識,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也彰顯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精神。

四、關於考覈方式的看法和提議在考覈方式上,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各佔50%,優點在於既考查平時學生的平時成績,又考查了學生的考試成績,可是個人認爲考覈方式不足的地方在於期末考試成績所佔比重較大。因爲考試的偶然性較大,一個學生也許在平時不認真對待該課程,在考試前臨時突擊,也能取得較好的成績,然而這種“臨時抱佛腳”狀態下所學習到的知識僅僅是“曇花一現”,很可能考試結束後所記下的知識就“自動歸零”,所以也許不能真實反映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其次,考試所涉及的資料並非面面俱到,對於某些知識點考試可能會遺漏,學生也可能以考試爲導向去學習一門課程,而與學習的初衷相悖。如果平時的課堂作業會相對較全面,考覈更加側重於平時成績,每一次的作業會反映學生對待該課程的態度以及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這樣學生的成績也許能夠更加客觀。

以上就是我對《高級管理會計理論與實務》這門課程的一些看法和提議,言辭若有不當之處,還請教師諒解。

會計學心得體會 篇三

會計是一門既古老又新興的管理學科,源遠流長,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在客觀環境的影響下,會計從簡單的記數開始、發展、演變爲今天具有較完善的科學理論和實踐規範的現代會計,經歷了一個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的漫長的發展過程。現在我們的會計是現代會計,始於意大利複式簿記,後來經過英國、美國不斷完善和發展,形成了會計循環模式。現代會計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整個科學技術的進步。早期的會計記錄與書寫技術與算術的發展有關。到了本世紀,電子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電腦進入會計作業,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人工會計自理系統的落後狀況,從而把會計數據處理技術提高到一個新階段。對於會計的理解,不同學者持有不同的觀點,僅在中國就存在各式各樣的會計學派,其中南北兩派最爲著名,南派以廈門大學的信息系統論爲代表,而北派則以中國人民大學閻達五老先生的管理系統論爲代表。而我比較贊同的定義是是,會計是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建立會計信息系統,收集、加工和利用以一定的貨幣單位作爲計量標準來表現的經濟信息,通過確認、計量等專門技術方法將經濟信息轉換爲會計信息,使其進入會計信息系統,通過記錄和計算加工並且對外進行報告,以便達到對經濟活動進行組織控制調節和指導,促使人們比較得失、權衡利弊、講求經濟效益的一種管理活動。建立會計信息系統的目的是進行價值管理,利用會計信息對經濟過程中使用的財產物資、勞動耗費及勞動成果進行系統的記錄、計算、分析、檢查,以達到加強管理的目的,其中確認計量記錄報告分析檢查都是手段。通過會計信息,可以計算和分析利用財產物資的有效程度以及勞動耗費的合理程度,據以判斷得失,調整偏差,採取相應的措施改善經營管理。

隨着經濟的持續發展,社會對財經類各專業的人才需求一直都處於一種上升的趨勢,即使是在大學生人數激增、面臨就業困難的今天,財經類專業的就業形勢相對很多專業來說依然比較好。和其他專業相比較,財經類專業具有明顯的優勢。財經類專業就業方向比較廣,無論是大型國有、三資企業還是小型民營公司都有不同數量的財經類畢業生的需求,而且受行業結構調整變化的影響也較小。市場需求量比較大且穩定。伴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財經類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所以,和其他專業類相比較,財經類專業的就業形勢還是非常樂觀的。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比較好並非絕對好,目前的畢業生大多存在知識結構不完善問題,整體素質不高、競爭力不強等問題,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磨合。而且由於持續的財經專業熱,財經類專業的畢業生人數也越來越多,這直接造成了財經類專業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大。所以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我們還需要好好學習會計專業知識,豐富自己的學術水平,才能在未來職場上處於領先的位置。

會計專業處於不斷髮展的狀態,會計準則也在不斷變化中,因此會計首先應具備自學能力和蒐集信息資料的能力,此外還應具有嚴謹的思維能力。由於各行各業都需要會計,因此會計還必須具備相關知識的涉獵能力,比如工程技術、外貿、法律、金融、經濟管理方面的知識。在會計組織液活動中應當遵循會計職業道德。只有會計人員具有這些職業道德,企業的經濟乃至國家的經濟才能健康發展。大學結束後我會選擇繼續考會計方面或者是讀金融方向的研究生,這就更要求我面對目前繁重的學習不能懶惰和畏懼,要打好基礎,尤其是數學英語經濟學方面的基礎。往更遠的方向計劃,我也打算努力考取註冊會計師的證書,成爲一名優秀的會計師,爲企業的經營決策獻計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