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草》教案及課後反思

《草》教案及課後反思

《草》教案及課後反思1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每個學生都蘊藏着獨立學習的巨大潛能。

“新課標”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爲語文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平時正努力地用新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那這首古詩的教學,我如何嘗試用新理念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呢?

低年級學生正處在學知識長見識的黃金階段,遇到不懂的事總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充滿着無窮無盡的幻想和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問題和想法。我覺得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善於“利用”這些寶貴的資源,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只要能充分挖掘出這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他們就會像鳥兒一樣展開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無拘無束地翱翔。

古詩短短的幾行字,裏面卻蘊涵着豐富的文化知識和詩人所傳遞的情感和意境,學生一定會有許多好奇。

課堂上當老師剛讀出《草》時,好多同學就齊聲背出了後面的詩句,這時我就問:“你們有沒有問題要問呢?”同學們馬上活躍起來,提出很多問題:

那個人幹嗎寫這首詩?

他寫的是什麼意思?

寫這首詩的人是什麼時候的人?

“離離”是什麼意思?草燒沒了怎麼會長?等雖然學生很小已經會念這首《草》了,可他們那小腦門中仍然裝着無窮無盡的問題。

在前面教學中,老師作單純地分析講解後,讓學生再說說古詩每個句子的意思,結果很多學生說不好甚至說不出來。低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小,又特別好動,學習注意力易分散,興趣不穩定。怎樣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古詩的意思,並且會說呢?我爲學生搭建自由舞臺,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詩意思。這無疑給課堂帶來一泓活水,學生個個興致勃勃。他們在交流中發揮了自己的才能,在交流中培養了合作精神。並且,學生髮現學習古詩一點兒也不枯燥,有了興趣,注意力也集中多了。

教參中指出,教學本課,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大量事實證明:低年級學生學古詩,老師的逐句串講,根本行不通;必須更多地藉助讀,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容,培養閱讀能力及習慣。讓學生耳、腦、口、眼協調活動,注意詩的停頓和節奏,讀出感情,從中感受到詩的語言美、節奏美、音律美,從而漸入古詩意境。讓學生在變換中領會讀的樂趣,悟出詩的意境,提高朗讀能力。因此,我雖然知道學生很多早已會背誦了,但我還是花了大量的時間,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通過讀,學生體會了春天的美麗,野草頑強的生命力。

《草》教案及課後反思2

這首古詩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詠物詩。本詩讀時琅琅上口,思時情景交融,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因爲學生基本會背這首詩,在此基礎上,我注重了學生的朗讀指導。採取教師範讀,畫出節奏,指名領讀等形式,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雖說新課改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通過反覆朗讀去思考、領會、感受、體驗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進而通過自己表達出來,做到作者、文本、讀者有機地融合起來。但是,就“離離原上草”這句中的“離離”我想任哪個學生也不會想到是“茂盛”的意思,而“一歲一枯榮”中的“枯榮”似乎稍易理解一些,但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也不會那麼容易就想到它的意思。所以,我此時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教學的作用,通過圖片,讓學生感受到小草的茂盛,點撥即“離離”的意思,通過茂盛的小草和枯黃的小草兩幅圖片的對比,理解“枯榮”的意思,學生明白了大致的意思,更容易在頭腦中形成畫面,更利於學生的理解和感悟。再通過後兩句淺顯易懂的詩句,體會小草那頑強的生命力。然後,指導學生反覆吟誦詩句,做到心中有詩,腦中有畫。也許這些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有些難度,但我覺得適當地加深、加寬學生的知識面,也未必不可行。

古詩《草》教學反思

這學期我們又學了一首古詩《草》,這首詩大部分學生在幼兒園的時候就會背了,還沒教之前,學生們就開始背了。因此,怎樣讓學生在這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又有新的收穫,是我在這堂課中要做好的。這首詩中,我們要會認兩個生字(枯、榮),會寫三個生字(枯、榮、燒),所以識字量和寫字量相對而言比較少,爲此,我把大多數時間用在了理解這首詩的意思上。希望通過理解詩的意思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草的頑強生命力),感受語言的優美。理解詩的意思時,我加強對個別字的理解,如:原、歲、枯、榮、生等。我發現,學生們雖然能背,但要求他們說出這些字的意思,困難很大,只有一兩個學生敢舉手來回答,有時說得也不夠正確。因此,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讓他們瞭解這些字的意思,並把意思寫在了黑板上,讓學生抄寫在語文書上。然後,讓學生來說說整首詩的意思,同學們說得比較好,並能說出這首詩告訴我們的小草的生命力很頑強。在完成練習時(補充課文),發現學生基本上都能正確填寫出來,只有一個學生把“原”寫成了“遠”,而以前,這個字的錯誤是很大的,我認爲在低段讓學生理解字的意思還是很有必要的。

古詩兩首《草》教學反思

在一年級教學《春曉》時,我僅作單純地分析講解,然後提問,讓學生再回答,說說古詩每個句子的意思,接着反覆練習背誦。這樣的教學,學生只是被動地聽着,使勁地記着,至於審美情趣的陶冶,詩的意境的體會就做不到了。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每個學生都蘊藏着獨立學習的巨大潛能。”“新課標”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爲語文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平時正努力地用新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那這首古詩的教學,我如何嘗試用新理念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呢?

低年級學生正處在學知識長見識的黃金階段,遇到不懂的事總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充滿着無窮無盡的幻想和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問題和想法。我覺得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善於“利用”這些寶貴的資源,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只要能充分挖掘出這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他們就會像鳥兒一樣展開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無拘無束地翱翔。古詩短短的幾行字,裏面卻蘊涵着豐富的文化知識和詩人所傳遞的情感和意境,學生一定會有許多好奇。課堂上當老師剛讀出《草》時,好多同學就齊聲背出了後面的詩句,這時我就問:“你們有沒有問題要問呢?”同學們馬上活躍起來,提出很多問題:那個人幹嗎寫這首詩?他寫的是什麼意思?寫這首詩的人是什麼時候的人?“離離”是什麼意思?草燒沒了怎麼會長?等雖然學生很小已經會念這首《草》了,可他們那小腦門中仍然裝着無窮無盡的問題。

在前面教學中,老師作單純地分析講解後,讓學生再說說古詩每個句子的意思,結果很多學生說不好甚至說不出來。低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小,又特別好動,學習注意力易分散,興趣不穩定。怎樣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古詩的意思,並且會說呢?我爲學生搭建自由舞臺,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詩意思。這無疑給課堂帶來一泓活水,學生個個興致勃勃。他們在交流中發揮了自己的才能,在交流中培養了合作精神。並且,學生髮現學習古詩一點兒也不枯燥,有了興趣,注意力也集中多了。

教參中指出,教學本課,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大量事實證明:低年級學生學古詩,靠老師的逐句串講,根本行不通;必須更多地藉助讀,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容,培養閱讀能力及習慣。讓學生耳、腦、口、眼協調活動,注意詩的停頓和節奏,讀出感情,從中感受到詩的語言美、節奏美、音律美,從而漸入古詩意境。讓學生在變換中領會讀的樂趣,悟出詩的意境,提高朗讀能力。因此,我雖然知道學生很多早已會背誦了,但我還是花了大量的時間,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通過讀,學生體會了春天的美麗,野草頑強的生命力。

40分鐘學習下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反思這節課覺得對古詩教學有這樣設想:

一、打破常現,改革古詩教學的課堂結構

這節課,較大的突破就是改變了古詩教學由老師牽引着學生,逐字逐句串講詩意的傳統做法。課堂上,從學生自由背誦學過的古詩開場,引出今天要學的兩首古詩。而後,安排自學時間,使學生有一個潛心讀書的過程。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讓學生彙報“讀懂了什麼”,師生共同討論,互相補充。對於學生沒有弄懂的問題,老師安排了質疑環節,啓發學生共同探討。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在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的探討中,完成了教學任務。這種設計,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合作者。

《草》和《宿新市徐公店》相比,第一首易學好懂。於是我把第一首詩作爲教學重點,又抓住第一首詩中的後兩句爲重難點來突破。因此,增大了這節課的教學容量,節省了教學時間。

二、以學定教,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自學時間充分。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學,學生能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寫寫畫畫,動手查查字典,同桌的還可以商量商量,學生學得主動,的確有所收穫。

三、創設情景,以讀爲本

爲了增強教學效果,激發學生朗讀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計創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置身於大自然中。如,老師的配樂範讀,投影打出的畫面,錄像片中真實的茫茫草原,有感情色彩的激勵語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學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開了想象,提高了教學效率。

與此同時,我以讀爲本,把讀和理解、讀與想象等有機結合,並不斷提高讀的要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學習理解地讀,投入感情地讀,配畫加上動作地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直至會背誦,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詩詞的想象力,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凝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要捨得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自由練讀”,讓讀得不夠的學生再讀,重視了羣體活動,同時也注意到了學生的差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草》教案及課後反思3

在一年級教學《春曉》時,我僅作單純地分析講解,然後提問,讓學生再回答,說說古詩每個句子的意思,接着反覆練習背誦。這樣的教學,學生只是被動地聽着,使勁地記着,至於審美情趣的陶冶,詩的意境的體會就做不到了。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每個學生都蘊藏着獨立學習的巨大潛能。”“新課標”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爲語文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平時正努力地用新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那這首古詩的教學,我如何嘗試用新理念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呢?

低年級學生正處在學知識長見識的黃金階段,遇到不懂的事總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充滿着無窮無盡的幻想和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問題和想法。我覺得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善於“利用”這些寶貴的資源,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只要能充分挖掘出這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他們就會像鳥兒一樣展開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無拘無束地翱翔。古詩短短的幾行字,裏面卻蘊涵着豐富的文化知識和詩人所傳遞的情感和意境,學生一定會有許多好奇。課堂上當老師剛讀出《草》時,好多同學就齊聲背出了後面的詩句,這時我就問:“你們有沒有問題要問呢?”同學們馬上活躍起來,提出很多問題:那個人幹嗎寫這首詩?他寫的是什麼意思?寫這首詩的人是什麼時候的人?“離離”是什麼意思?草燒沒了怎麼會長?等雖然學生很小已經會念這首《草》了,可他們那小腦門中仍然裝着無窮無盡的問題。

在前面教學中,老師作單純地分析講解後,讓學生再說說古詩每個句子的意思,結果很多學生說不好甚至說不出來。低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小,又特別好動,學習注意力易分散,興趣不穩定。怎樣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古詩的意思,並且會說呢?我爲學生搭建自由舞臺,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詩意思。這無疑給課堂帶來一泓活水,學生個個興致勃勃。他們在交流中發揮了自己的才能,在交流中培養了合作精神。並且,學生髮現學習古詩一點兒也不枯燥,有了興趣,注意力也集中多了。

教參中指出,教學本課,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大量事實證明:低年級學生學古詩,靠老師的逐句串講,根本行不通;必須更多地藉助讀,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容,培養閱讀能力及習慣。讓學生耳、腦、口、眼協調活動,注意詩的停頓和節奏,讀出感情,從中感受到詩的語言美、節奏美、音律美,從而漸入古詩意境。讓學生在變換中領會讀的樂趣,悟出詩的意境,提高朗讀能力。因此,我雖然知道學生很多早已會背誦了,但我還是花了大量的時間,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通過讀,學生體會了春天的美麗,野草頑強的生命力。

40分鐘學習下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反思這節課覺得對古詩教學有這樣設想:

一、打破常現,改革古詩教學的課堂結構

這節課,較大的突破就是改變了古詩教學由老師牽引着學生,逐字逐句串講詩意的傳統做法。課堂上,從學生自由背誦學過的古詩開場,引出今天要學的兩首古詩。而後,安排自學時間,使學生有一個潛心讀書的過程。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讓學生彙報“讀懂了什麼”,師生共同討論,互相補充。對於學生沒有弄懂的問題,老師安排了質疑環節,啓發學生共同探討。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在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的探討中,完成了教學任務。這種設計,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合作者。

《草》和《宿新市徐公店》相比,第一首易學好懂。於是我把第一首詩作爲教學重點,又抓住第一首詩中的後兩句爲重難點來突破。因此,增大了這節課的教學容量,節省了教學時間。

二、以學定教,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自學時間充分。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學,學生能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寫寫畫畫,動手查查字典,>同桌的還可以商量商量,學生學得主動,的確有所>收穫。

三、創設情景,以讀爲本

爲了增強教學效果,激發學生朗讀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計創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置身於大自然中。如,老師的配樂範讀,投影打出的畫面,錄像片中真實的茫茫草原,有感情色彩的激勵語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學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開了想象,提高了教學效率。

與此同時,我以讀爲本,把讀和理解、讀與想象等有機結合,並不斷提高讀的要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學習理解地讀,投入感情地讀,配畫加上動作地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直至會背誦,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詩詞的想象力,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凝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要捨得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自由練讀”,讓讀得不夠的學生再讀,重視了羣體活動,同時也注意到了學生的差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草》教案及課後反思4

新課標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爲語文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低年級古詩的教學,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種方式引導孩子初探古詩特有的文字魅力。

古詩《草》短短的幾行字,裏面卻蘊涵着豐富的文化知識和詩人所傳遞的情感和意境。課堂上當老師剛讀出《草》時,好多同學就齊聲背出了後面的詩句,讀完詩後我問:你們有沒有問題要問呢?同學們馬上活躍起來,提出很多問題:離離是什麼意思?草燒沒了怎麼會長?爲什麼要燒草呢?面對着學生無窮無盡的問題,我順勢引導看圖學習第一句:詩人寫的是哪裏的草?草原上的草長得怎麼樣?從哪個詞知道的?結果孩子們一下子就能說出第一句詩的意思。

古詩不易懂,學生知識水平有限,爲了照顧全局,讓更多的孩子參與思考,我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詩意思。這無疑給課堂帶來一泓活水,學生個個興致勃勃。他們在交流中發揮了自己的才能,在交流中培養了合作精神。並且,學生髮現學習古詩一點兒也不枯燥,有了興趣,注意力也集中多了。

教參中指出,教學本課,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雖然知道學生很多早已會背誦了,但我還是花了大量的時間,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通過讀,學生體會了春天的美麗,野草頑強的生命力。但是有個問題生成得不是特別好:想對小草說點什麼?只有平時熱愛閱讀的孩子能結合生活談一談,看來我們的閱讀感悟還要加強訓練。這節課最值得高興的是課後有個孩子來請教爲什麼要燒草的問題。這個問題是我課前未預設到的,但還是當場爲學生解釋了草木灰的小知識,看到孩子們若有所思地點頭,我感到了爲師者的快樂。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

反思二:草教學反思

《賦得古原草送別》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詠物詩。人教版語文4冊第2課選取了前四句,本詩讀時琅琅上口,思時情景交融,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結合本學期我校語文課題組的研究課題信息技術與國小語文詩詞教學有效整合的模式在低年級的推廣與應用教研活動,4步教學模式非常適合教學這節課,因此在教學中我大膽進行了嘗試。

1、因爲學生基本會背這首詩,所以在初讀知大意環節,我抓住了字音的變化,提示一字的變調讀法;畫出節奏供學生練讀,感受幾千年前的文化韻律;邊讀邊想,思考:自己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得地方。以上三個環節,幫助學生正確流利的朗讀詩文的同時,對詩文有了總體的感覺。

2、在品讀環節,我校課題組經過深入研究和探討總結出的細讀想畫面和精讀思意境理念,我在本課進行了充分的運用,並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運用多媒體技術爲學生展示遼闊的大草原圖,使學生深切的感受到草原的遼闊、青草的茂盛,從而對比較抽象的離離一詞有了準確的認識。再如:運用繪畫手段展示的4季草圖,真切而清晰的再現了一年中野草的繁茂與枯敗,一枯一榮、一青一黃之間,看似柔弱的小草的頑強生命力已然彰顯,而熊熊大火之後的頑強再生,也帶個孩子們太多感觸,然後,指導學生反覆吟誦詩句,做到心中有詩,腦中有畫。

3、在擴大環節,我爲學生們再現了整首詩的後四句,引導學生通過讀題目,發現這不僅是一首描寫春天、讚美野草的詩,更是一首送別詩,在多媒體播放的古箏曲《送別》聲中,我爲學生講述了這首詩引發的小故事洛陽米貴居不易,並和學生一起朗讀了這首詩。舒緩的音樂,急欲表達的情感,就這樣與音樂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也有了後面一浪賽過一浪的激情朗讀。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當然,我的思考也從未停止,正如各位領導和老師所指出的:如何指導低年級學生讀出詩的韻律、如何巧妙的導入、更好的激發學生興趣、如何更直觀的運用信息技術爲教學服務&&這些將成爲我今後改進的方向。

反思三:草教學反思

這學期我們又學了一首古詩《草》,這首詩大部分學生在幼兒園的時候就會背了,還沒教之前,學生們就開始背了。因此,怎樣讓學生在這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又有新的收穫,是我在這堂課中要做好的。

這首詩中,我們要會認兩個生字(枯、榮),會寫三個生字(枯、榮、燒),所以識字量和寫字量相對而言比較少,爲此,我把大多數時間用在了理解這首詩的意思上。希望通過理解詩的意思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草的頑強生命力),感受語言的優美。理解詩的意思時,我加強對個別字的理解,如:原、歲、枯、榮、生等。我發現,學生們雖然能背,但要求他們說出這些字的意思,困難很大,只有一兩個學生敢舉手來回答,有時說得也不夠正確。因此,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讓他們瞭解這些字的意思,並把意思寫在了黑板上,讓學生抄寫在語文書上。然後,讓學生來說說整首詩的意思,同學們說得比較好,並能說出這首詩告訴我們的小草的生命力很頑強。

在完成練習時(補充課文),發現學生基本上都能正確填寫出來,只有一個學生把原寫成了遠,而以前,這個字的錯誤是很大的,我認爲在低段讓學生理解字的意思還是很有必要的。

反思四:草教學反思

在一年級教學《春曉》時,我僅作單純地分析講解,然後提問,讓學生再回答,說說古詩每個句子的意思,接着反覆練習背誦。這樣的教學,學生只是被動地聽着,使勁地記着,至於審美情趣的陶冶,詩的意境的體會就做不到了。

我 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每個學生都蘊藏着獨立學習的巨大潛能。新課標把積極倡 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爲語文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平時正努力地用新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那這首古詩的教學,我如何嘗試用新理念來更好 地完成教學任務呢?

低年級學生正處在學知識長見識的黃金階段,遇到不懂的事總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充滿着無窮無盡的幻想 和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問題和想法。我覺得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善於利用這些寶貴的資源,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只要能充分挖掘出這些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他們就會像鳥兒一樣展開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無拘無束地翱翔。古詩短短的幾行字,裏面卻蘊涵着豐富的文化知識和詩人所傳遞的情 感和意境,學生一定會有許多好奇。課堂上當老師剛讀出《草》時,好多同學就齊聲背出了後面的詩句,這時我就問:你們有沒有問題要問呢?同學們馬上活躍 起來,提出很多問題:那個人幹嗎寫這首詩?他寫的是什麼意思?寫這首詩的人是什麼時候的人?離離是什麼意思?草燒沒了怎麼會長?等雖然學生很小已經會 念這首《草》了,可他們那小腦門中仍然裝着無窮無盡的問題。

在前面教學中,老師作單純地分析講解後,讓學生再說說古詩每個句子的意思,

《草》教案及課後反思5

《草》是描寫春天的絕句,詩句意境優美,語言清新明麗,情景交融,重在詠物抒懷,是就榮枯生髮,極力表現草的頑強生命力。教學中要圖文結合,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誦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詩獨特的音韻美和節奏美,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積澱。

二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古詩積累,對這兩首古詩也不太陌生,教師要挖掘學生潛在的學習優勢,引導自讀自悟,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信息資料:生字卡片、相關圖片、音樂磁帶、學生查找詩人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挖掘積累。由學生課前積累的古詩展開背誦競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圖片導入。出示課文插圖:圖上畫的是什麼?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觀察到的內容。

師: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長,春天的孩子興致高昂。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你們對春天有沒有新的發現。(板書課題)

學習《草》。

對話平臺

自學

1、自讀古詩《草》,注意讀準字音。

2、小組內互相檢查讀詩情況,教師糾正字音榮燒。

感悟

1、自由讀古詩,思考:自己哪裏讀懂了?哪些字詞還不懂?

2、小組內互相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如離離、歲、枯、榮等詞語的理解)

3、全班交流討論自己對古詩的感悟,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1)離離可以讓學生看看課件,說說草長得怎麼樣?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長得很茂盛。

(2)歲可問學生幾歲了 ,隨學生回答告訴學生從出生到現在幾年就是 幾歲,一歲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並讓學生說說草什麼時候是枯?什麼時候是榮?

(4)儘可用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說出火只能燒光草的葉和莖卻燒不完地下的草根。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自主品讀的基礎上交流學習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合作意識。】

朗讀

1、自由讀:你喜歡小草嗎?爲什麼?(喜歡小草那種生生不息,頑強的生命力。)

2、多種形式朗讀:指名讀--配樂讀--競賽讀。

【在充分地誦讀中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和節奏美。】

背誦

1、情境背誦:教師創設把《草》背給家人聽的情境,引導學生背誦。

(如離離原上草我怎麼聽不懂呢?怎麼不寫花,只寫草呢?&&)

2師生共同扮演媽媽、哥哥、爺爺等角色進行表演背誦。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情境表演背誦,既訓練了形義較難的字,又理解了課文的思想內容,利於培養語感,積累語言。】

練習

1、填空。

離離 ,一歲一 。野火 ,春風 。

籬落疏疏一徑深, 。 ,飛入 無處尋。

2、按要求分類。

未 追 店 枯 徐 燒 榮 菜 宿

獨體字 左右結構 上下結構

上中下結構 半包圍結構

書寫

1、學習書寫枯、榮、燒三個字。重點指導: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面的兀字橫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

2、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評議展示。

教後反思:

本課教學,我注重了三個方面:

1.注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從對詞義的理解到對詩句整個意思的領會,從啓發體會到組織表演,都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參與,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2.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低年級學生喜玩好動的特點,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了表演練背古詩的情境,寓知識教學於富有情趣的活動之中。

3.啓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提出了一些富有啓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同時注意了提問形式的多樣性。

標籤:課後 教案 反思